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教案 > 一年级语文教案 > 2017年一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人教部编版)

2017年一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人教部编版)

作者:邓勇 来源:网络 时间:2016-07-10 阅读: 字体:
本资料为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新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最新)儿童离开家庭,离开幼儿园,进入学校学习,角色发生了转换,对自我需要有一个新 的认识,同时也面临对新环境的心理适应。编排入学教育这部分内容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尽 快完成角色转换,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入学教育以儿童的口吻“我上学了”引领儿童走进学校生活,凸显了儿童的主体地 位。内容分“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我爱学语文”3 部分。3 部分有着较强的逻辑关 系:从“我是中国人”身份的认同,到“我是小学生”角色的转换,再到“我爱学语文” 学科的定位,将情感熏陶、习惯养成与语言学习进行了有机整合。

第一部分以“我是中国人”为主题,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材以蝴蝶页开 篇,整幅画面以雄伟的天安门城楼、鲜艳的五星红旗为背景,展现了各民族小朋友,穿着 各具特色的民族服装,欢快地团聚在一起的情景。

第二部分以“我是小学生”为主题,开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快乐旅程。通过听读儿歌 《上学歌》,体验“我”背着书包去上学的喜悦与自豪,同时又让儿童有一个鲜明的角色转 换意识,知道从今天起,将要从家庭生活或幼儿园生活走向更有规律、有计划的小学学习 生活了,明白做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

第三部分以“我爱学语文”为主题,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了一些基本的语文学习 活动:读书、写字、讲故事、听故事,激发儿童学语文的兴趣。让他们知道读书、写字是 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读书、写字的正确姿势和执笔方法;以听、讲儿童喜爱的 经典故事为切入口,通过观察插图,感受讲故事的乐趣,激发学习语文的热情。教学

我是中国人1民族的国家。我上我是小学生2生活、幼儿园生活的不同。我爱学语文2的读书、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我是中国人

本课以“我是中国人”为主题,展现了身着各民族服装的小学生背着书包,手拉着 手,肩并着肩,快乐地团聚在一起的画面。各民族小学生一张张动人的笑脸传达出快乐、 幸福的情绪。画面右上方配有文字“我是中国人”,犹如各民族小学生们的真诚呐喊,传 达出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课文通过图画告诉学生:庄严的天安门城楼、鲜艳的五星红旗,是我们祖国的象征;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通过画面观察与听读“我是中国人”,感受作为中国人 的自豪,激发爱国之情。这是对入学第一天小学生的人生洗礼。

1.通过听读句子,知道中国是我们的祖国,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2.通过观察图画,初步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教学重点】 知道中国是我们的祖国,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建议教学时观察画面与讲述有关的少数民族故事、举行升旗仪式等结合,感受作为一 个中国人的自豪。

1. 知道中国是我们的祖国,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简单提示世界上有很多国家,中国 是其中一个国家。可以出示中国地图,初步认识中国。借助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中的远景,说说看到了什么,从中了解雄伟的天安门是中国的重要建筑标志。有的学生在 幼儿园大班期间已经在“祖国”的主题学习中接触过天安门,有的学生甚至已经去过天安 门,可以让这些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师出示国旗,启发学生说说这是什么,在哪里见过。告诉学生升国旗时,要立正

教学资源

教学设计举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学生说:中国是我们的家。歌曲入手, 结合图

2.出示插图,提问:图上这些小朋友都是中国人吗?为 画进行教学, 易调 什么他们穿的衣服不一样? 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一共有 个民 族,其中汉族人数最多。虽然民族不一样,但我们都是中国 人,是一家人。

3.讲解不同民族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壮族、回族、满

族、藏族等。

我上学了三、唱一唱,跳一跳 师生一起唱《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通过看图说话, 让学生初步了解天安 门等中国的标志,增 强“我是中国人”的 自豪感。

刚入学的孩子 注意力集中的时间 比较短, 中间穿插 和学习内容有关的 课间操, 不仅能缓 解学生的疲劳, 还 能激发学生继续学 习的热情。

本课呈现了一首流行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儿童歌曲《上学歌》,它曾伴随一代又 一代的小学生走过童年时代。歌词通俗易懂,曲调简洁欢快,凸显“我是小学生”这个主 题。图画中红红的太阳挂在天空中,小鸟在欢快地飞翔,同学们背着新书包三两成群,有 说有笑地走在上学的路上,表达了小学生快乐上学的情绪与乐观向上的态度。画面正上方 配有文字“我是小学生”,鲜明的角色定位,让学生知道快乐的小学生活开始了。

“我是小学生”既点明小学阶段快乐的学习旅程的开始,又借助儿歌提示做一名小学 生“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等一些基本要求。通过图片观察、儿歌听读,学生可以初 步感受同学间的纯真友情,激发成为一名小学生的自豪感。

1.观察图画,听读儿歌,初步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喜悦。

2.认识同桌、周围同学及老师,熟悉教室,参观校园,感受同学的友爱、教师的亲 切、校园的美丽。

3.初步了解做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建立小学生的角色认同感。

【教学重点】 认识同学和老师;参观校园,熟悉教室;初步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喜悦。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做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

本课以“我是小学生”为主题,《上学歌》简洁欢快,贴近生活。建议教学时,采用 多种形式听读、跟读,让学生感受儿歌的韵律,体会上学后的变化。

1. 激发学习兴趣,感受上学的喜悦。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说说同学们是怎样的,感受同学间的友

情与共同学习的快乐。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说说第一天上学自己是怎么做的,心情1.问好歌。

小学生,有礼貌 ,见到老师敬个礼,见到同学问声好,快快乐乐上学校。

2.发言歌。

要发言,先举手。人站正,声音响。吐字清,大家明。

3.上课歌。

丁零零,上课了,快进教室来坐好,书本文具放整齐,等待老师来上课。 老师说话认真听,提出问题声音响,大家夸我做得好。

8 教材解析

教学目标

教学建议

背要挺,字看清,头摆正,肩放平。

课堂常规有关的儿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正确的读书、 手离笔尖一寸, 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胸离桌子一拳, 在此后长期的教学活动中,都要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眼离桌面一尺。 对学生严格要求,随时提醒,及时纠正,常抓不懈。

10第一单元

单元说明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天地人11.认识本单元40个生字;会写17个字和10个笔画。金木水火土2图识字、对对子识字等多种方法识字。初步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日月水火2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金木水火土》《对韵歌》。对韵歌2口语我说你做11.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注意听别人说话。识字加油站1.学习谜语诗,认识个生字。字词句运用语文3.了解汉字“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日积月累4.背诵《咏鹅》。.在大人的帮助下,用听读、唱读的方式学习儿歌快乐读书真快乐11.了解课外阅读的途径,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合计14本课是识字单元的开篇,以国画为背景,展现了 个汉字,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了 解世界。第一组 3 个字向我们呈现了画面中 3 个主要的事物“天地人”。“天”覆盖万物, “地”负载万物,天地之间以“人”为贵。第二组生字“你我他”是生活中常用的 3 个人 称代词,不仅反映中华文化对“人”的重视,还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交往。这 个生 字是生活中常用的汉字,要紧密联系生活来学习。

1.通过听读、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天、地”等 个生字。

2.初步学习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听读、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生字。 【教学难点】 读准“人、你、我”的字音。

一、识字

本课 个生字以三字一组分两行的方式呈现,易于学生朗读、记忆。针对课文编排的 特点,建议教学时以 3 个字为一组进行教学。第一组可以充分借助课文插图,让学生说说 图意,在看图说话中引出“天地人”3 个字。第二组可以通过师生对话引出“你我他”,把 识字和日常表达结合起来,充分借助日常用语进行听读、正音。

本课要认的 个生字中,“人”的声母是卷舌音,“你、我”是第三声,单个字读要注 意读到位。由于学生还未学习拼音,建议借助图片、听读、创设情境交流等多种方法帮助 学生读准字音。

(1)图片示范正音。可以依次出示一组相关图片,如“老人、年轻人、男人、女人”, 教师手举对应的生字“人”示范读,学生跟读,理解字义。

14重在生字的识记、认读,避免将这一实践活动变成口语交际。教学时,可以为三人小组准 备一套“你我他”的生字卡片,引导学生以选生字、递送卡片的方式促进对生字的识记认 读和理解运用。

1. 国画《一望大江开》。 配合课文,用一幅画家傅抱石的国画作品作为铺底。画面近景是岩石松枝,龚半千和费

密同游,吟诗唱和,眺望远处。中间大片留白,远处空旷无垠,咫尺之间似有万里之遥,让 人可以充分感受天地之广袤。取苏轼《前赤壁赋》中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之意。

2.“天地人”三才之道。

“天地人”于《周易 ̶ 说卦》,天地人被视为宇宙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三大要素,它 们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才”是指本质,“三才”是三方面具有实质的内容,在《周 易》中具体指天、地、人。“三才之道”就是天道、地道和人道了。“天道”是阴和阳, “地道”是柔和刚,“人道”是仁和义。“三才之道”的探讨和论述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相 当广泛,在古人启蒙读物《三字经》中也有“三才者,天地人”的说法。民间春联也有: “福禄寿三星拱照,天地人一体同春”。由此可见,“天地人”三才之道在我国经几千年而 流传不衰,对传统文化有深远影响。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图画、动作演示、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

“天、地”等 个生字。

2. 初步学习朗读课文。

第一单元12. 教师出示傅抱石的国画作品,引导学生看图观察:你 看到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显示课题:天地人。

三、形义结合,学习“天地人”

1.学习汉字“天”。教师边讲解边板书“天”字。在人的 头顶上,那无边无际的就是“天”。出示晴天、阴天、雨天的 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字义。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正音。

2.结合图画,学习汉字“人”。教师出示“人”站立的图 画,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和图画的相似性,帮助学生识记字形。 出示男人、女人、老人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人”的字义。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正音。

3.结合图画,学习汉字“地”。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了解字 义。出示草地、菜地、雪地、沙地的图片,联系生活加深理解 字义。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引导学生自己组词读。

汉字承载着中 华文化, 将国画与 汉字联系, 引导学 生理解汉字的内涵。

2 金木水火土本课是一篇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儿歌,向我们揭示古人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观 念,即以自然界的 种物质——金、木、水、火、土,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 化的基础。五行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天地日月了。天在上,覆盖万物;地在下,衍生万 物。太阳、月亮一直贯穿古今。本课插图与第一课插图合用,“人”立于天地之间,再次 让学生感受时空的浩荡,以及人在宇宙万物中的重要性。

1.通过听读、联系生活、看图想象等方法,认识“一、二”等 7 个生字。

2.认识田字格,会写“一、二”等 4 个字和横、竖 2 种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听读等方法,认识生字。认识田字格,学写汉字。

【教学难点】读准“ 三、四、上 ” 的字音。观察、仿照范字, 能在田字格中写准 位置。

教学建议

杂。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联系生活识字。“一、二、三、四、五”是常见字,可

联系生活多认读。有的学生学前已认识这些字,教学中要引导学 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些字,还可以让会认 的同学带大家认读。

(2)简笔画识字。学习“上、下”时,可以提供大地、绿 树、小鸟和蚯蚓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大地、树干和树根,最后 通过找鸟和蚯蚓的位置,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3)语境识字。可以用熟字组成新词的方法,引导学生巩固 生字、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如“天上、地下、上下”等词语。

2. 写字。 认识田字格。本课是学生首次学写汉字,要让学生认

识田字格的横中线、竖中线,可以用《田字格拍手歌》帮 助认记。

培养良好习惯。写字教学要注意良好写字习惯的培 养。本课是学生第一次动笔写字,写字姿势很重要,要关 注每个学生执笔和写字姿势。执笔方法的掌握是难点,有 些学生在幼儿时期已形成了不规范的执笔方法,需要教师 手把手地教,一对一地去纠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 “我爱学语文”中了解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对照图片 摆好执笔和写字姿势,并要求学生在动笔前仔细观察田字 格中的范字,注意不同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本课要求写的都是结构简单的独体字,结合“一、二、三、上”的书写,认识横、竖 两种笔画,并按“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学习书写。教学时,可让学生观察独体字的笔画 占位,然后教师范写,同时让学生也跟着书空,帮助学生巩固笔画名称,记住笔顺。

本课 4 个字书写要点:

1画,独体字。

一“一”写在横中线上,字要居中。书写时 从左到右,要写平稳。

2画,独体字。

二上横短,写在上半格;下横长,写在下半 格。字要居中。

三中间的横最短,横与横之间距离要匀称。 第二横在横中线上,比第一横略短,第三 横最长。

3画,独体字。

上竖写在竖中线上,短横写在横中线上方, 下横要长一些。

二、课文学习

1. 朗读指导。

教师示范横:

从左到右,起笔 时稍重,收笔时向右 稍按一下。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在语文课上学习儿歌。教学时,教师要重视示范和带读,引导学生 能根据儿歌的节奏读正确,读流利,不唱读,不拖调。

在听读、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鼓励学生看清文字后,把每个字读 准确。这时允许学生以较慢的速度读,以认读汉字为主,重点是读正确。本课语句排列整 齐,朗朗上口,具有韵律美。朗读时,可以按儿歌的特点适当停顿,句末稍延长,第二行 “金木水火土”可以读得略重。

2. 理解运用。 图文结合,在语境中理解词句。文中先后出现“金、木、水、火、土、上下、日月”

等词语,其中“金木水火土”可以利用图片和生活实际,让学生初步感知,请学生在图中 和生活中找一找有关的事物,了解生活中和它们相关的事物。“上下”可以利用事物之间 的位置关系加以理解,如“铅笔在桌子上”“凳子在桌子下”,学生知道天在上、地在下即 可。“日月”不仅可以理解本意,还可以联系生活说说今天是“× 月 × 日”,明天是“× 月 × 日”,昨天是“× 月 × 日”。三、问题提示

★ 双横线中的字和田字格中的字要求有什么不同?

本册教材在课后安排了两类字,双横线中的字只要求认识,田字格中的字要求会写。 要求会认的字,结合语境能正确认读、换一个语境也能认读就可以了,不要求书写。

★ 本册教材写字部分出现了笔顺跟随,对它的学习要求是怎样的?

从本课开始,教材对每一个要求写的字都标注了笔顺跟随,用颜色的变化动态呈现每 个字的笔顺。笔顺是用来指导和帮助学生正确写字的,不要当作考试内容,以免给学生增 加额外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