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报告范文

文创产品盈利模式范例(12篇)

来源:网络 时间:2024-01-11 手机浏览

文创产品盈利模式范文篇1

关键词:新媒体;期刊;数字化转型;盈利模式

中图分类号:G230.7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7.01.008

文章编号:1009-3729(2017)01-0060-05

当前,我国期刊的数字化经营转型已经成为关系到出版业长远发展的战略举措。期刊数字化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由单一媒体的经营模式转变成多种媒体经营模式。在“互联网+”的加速推动下,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可视化技术、虚拟技术等新技术对数字出版产业支撑作用的不断加强,科技与出版的融合不断深入,在发挥内容优势、运用先进技术、走向网络空间的基础上,科技将促进出版业深层次的内容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与业态创新,带动出版业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推进出版业转型升级,实现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的融合发展。当前,随着社会价值多元化发展和受众的不断分化,出版产业的新业态已基本形成,正在向在线期刊、开放存取、数据库、手机出版、微信公众号等形态发展并逐步完善,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龙源期刊、超星等为代表的数字期刊企业已经形成品牌效应。2015年,国内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达到4403.85亿元,其中移动出版收入为1055.9亿元,数字出版产业收入在整个新闻出版产业收入的占比由2014年的17.1%提升至20.5%。2015年,互联网期刊、电子图书、数字报纸的总收入为74.45亿元,比2014年增长了6.66%,在数字出版总收入中所占比例为1.69%。[1]

目前学界关于期刊数字化经营的盈利模式研究,一般以宏观性、介绍性、描述性的研究居多,主要集中在营销渠道的表面,相关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忽视了对深层次上数字化产业链价值创造的内在机制重要性的探讨。而且,实践中多数期刊社也仅仅认为数字化经营发展和盈利即是期刊上网加入数据库的收入,对作为期刊数字化产业的核心部分――盈利模式和盈利机制创新――重视得不够,这使得国内数字出版业一方面在产业规模上呈现出“量”的增长;另一方面在产业链协作整合中盈利模式的组织构架不明晰,价值增值不明显,因而在“质”的提升方面相对弱化。我们认为,除传播技术之外,盈利模式的组织构架和盈利创新依然是期刊数字化经营转型的核心问题。鉴于此,本文拟在全面分析期刊数字化经营的“上游―中游―下游”的盈利卖点的基础上,提出新媒体环境下期刊数字化经营转型的三种盈利模式构架,以供业界参考。

一、期刊数字化经营模式产业链的结构分析

出版产业链是出版相关方基于出版价值链增值所组成的联盟。我国期刊数字化产业链条以创作者、内容提供商、技术设备服务商、平台运营商、销售商、终端用户等环节构成基本结构[2]。其一,对整个产业链上游(创作者、内容提供商)而言,盈利可源于作者,比如收取版面费、稿件处理费、服务性经营活动等;或源于读者和企业等,比如发行销售等。其二,对产业链中游(技术设备服务商、平台运营商)而言,盈利主要是对获得的源数据进行加工和整合的二次文献开发和利用,以及广告服务销售等。其三,对于产业链下游(销售商和终端用户)而言,盈利主要是在新媒体终端上的发行,也包括服务性经营活动与相关延伸服务性经营活动,如专题培训、研讨会、推荐会、产品评价会等[3]。可见,期刊产业链涉及的单元多,结构复杂,其“上游―中游―下游”都有盈利点。然而,在产业链上游,传统出版单位对数字化技术不了解,对数字化经营转型目标不明确;在产业链的中游,大型数字出版商具有很大的雷同性,差异性特征不明显;在产业链的下游,数字化期刊的营销模式过于单一,没有形成多元化、专业化的营销市场。期刊数字化产业链存在各环节收益分配失衡,进而影响协作关系的形成,阻碍产业整体发展。期刊和数字平台运营商的合作收入与邮发的收入都很低,这种传统的经营模式陈旧、发行渠道单一,覆盖面小、影响力弱,成为阻碍期刊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瓶颈。因此,一个和谐的数字出版产业链的各单元应具备全局观念,各操主业,分工明确,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协同合作,从而谋求数字出版产业链的和谐发展和整个产业链整体利润的提升。

二、期刊数字化转型下“三次售卖”模式的组织构架

期刊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是要在经营与组织架构上融入新媒体的理念,加快组织架构变革,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数字化的经营模式,这是实现期刊产业链各个单元结构价值链环节增值并盈利,进而提升期刊竞争力的基础与关键。传统的“三次售卖”盈利模式为卖内容、卖广告、卖品牌。第一层次是“卖内容”,是对期刊内容本身的销售,即期刊的订阅销售。第二层次是“卖广告”,是以期刊读者群为受众的广告刊登,即广告销售。目前,国内期刊广告经营的模式主要有基于产品本身的经营和基于广告的经营。第三层次是“卖品牌”,即利用品牌优势资源,发展多层次的衍生a品,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市场化,如发行特刊或增刊、图书和光盘,建立数据库、网站、会展、品牌授权等。

我们所提出的期刊数字化经营转型的“三次售卖”盈利模式组织构架,是基于传统“三次售卖”盈利模式的提升和发展,是优化组合了传统纸媒和网媒的优良基因,充分吸收传统媒体的核心功能和线下优势与移动网媒的社交功能和线上优势的基础上产生的。第一层次是“卖新媒体载体”,即卖多元化业态内容和新媒体载体,用户通过电脑、阅读器、手机,以及在公共场所的机场、车站、高校、银行、医院、办事大厅等场所触摸大屏阅读。第二层次是“卖新媒体广告”,广告可以做成音频、视频、360°旋转,通过分享链接、互动产生价值,广告与期刊内容粘在一起,用户看期刊内容就会看广告,互不分离。第三层次是“卖新媒体延伸服务”,即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信息流汇聚、公信力强、形态多样化等核心优势,利用网络杂志、社区、论坛、微博、微信、二维码、网络视频等新兴媒体形式,把服务卖给用户。期刊社等出版机构的“三次售卖”盈利模式,就其本质而言,是期刊社在经营过程中产业链各个基本结构单元盈利的构建、整合与延伸过程。

三、新媒体时代期刊数字化转型下的盈利模式

进入新媒体时代,期刊业必须由过去的重视内容生产转变为重视市场营销,理清思路,探索如何利用新媒体制定明确的内容生产和产品营销战略,完善期刊出版市场盈利机制,以达到生存和发展的目的。新技术催生新媒体,新媒体推动出版业生产和营销方式的革新。微博、博客、视频、电子邮件、手机应用软件等,已经被国内外出版业广泛运用,并成为期刊行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国外期刊数字化经营的盈利模式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探索期刊的网络增值模式、加强内容的深度开发与制作上的机制创新、推动新旧媒体融合发展。如国外著名出版机构德国施普林格出版社、荷兰爱思唯尔出版社通过SpringerLink和ScienceDirect等在线平台实现学术期刊的数字化,英格拉姆内容集团通过内容资源创新实现经营发展;美国的和两大网站,其服务收费占到了其总收入的大部分。

期刊数字化经营转型的最终目标就是运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可视化技术、智能技术创造提升传统媒体,使其成为现代化的、综合性的新型媒体,因此期刊社必须通过开发多种新媒体经营途径,重视产品业态的多样化与衍生产品的深度开发,以及加长和加粗产业价值链上的增值服务,以实现其盈利模式创新。

1.重构创新内容盈利模式

在期刊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如何重新挖掘、开发、重构、增值内容的价值,已成为数字化出版产业盈利的关键。在内容生产上,应重视原创,以满足受众对高品质、多层次、个性化信息产品的需求为目标,提倡深度加工,从选题策划到组稿编辑都必须坚持高标准,通过信息整合重构创新生产模式,在内容生产和编辑出版上实现创新。可通过信息的结构化加工和数据库存储来突破单一作品和媒体的传播局限,把内容分解之后再聚类传播,以实现个性化的按需服务,构造信息社会出版新业态。期刊社应学会利用自身的内容资源优势开发和出售数据库,实现内容的多层次深度开发,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互动性和聚合性优势,利用跨媒体出版、数字复合出版,把期刊内容转化成图书、讲座、视频、音像制品,赢得产品利润。[3]这种以自身内容为基础,采用声、光、电等多种表现形式,通过多媒体形态复合、多种制作技术手段复合与多种媒体,实现作品“一次创作、多样展现”的创新内容盈利模式,可以使刊物信息的效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4]

例如,英格拉姆内容集团是全球规模最大和信誉度最高的纸本和数字内容的发行商,也是通过内容创新经营模式的典型。为了解决信息时代出版发行业发展瓶颈问题,英格拉姆内容集团通过资源整合、机构重组,创立了专业细化、分工明确的六大分公司;通过汇集海量数字内容资源,建立内容信息数据库,形成内容出版的盈利创新模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英格拉姆内容集团电子图书已达13万多种,可通过CourseSmart设备在线浏览8万种电子教科书,且经出版商授权的可按需印刷的数字资源达到60万种,每年有近25万种数字资源品种更新等。[5]国内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也构建了综合性数字处理平台,通过资源整合及内容数据库的新媒体产业化经营,衍生出不同传播形态的新闻产品,在内容产品的再生产和增值经营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6]

2.新旧媒体融合发展盈利模式

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是:媒体传播用户;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传播模式是:用户传播用户。也就是说,传统媒体的传播链是单向的,内容只能由媒体,通过传播为受众所接受;而新媒体上的传播链是双向的,用户既是内容的接受者、分享者,也是内容的创作者、评论者。传统媒体必须加强与新媒体的深度合作,利用微信、微博、APP等新媒体形式促进期刊销量和浏览量的增长,以下4种是一些具体模式。

(1)与大型知名数字出版商合作模式。期刊可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龙源期刊、超星等集团公司合作,通过专业的制作团队进行资源整合和知识服务,以提高期刊内容使用效率,形成信息量巨大、制作加工专业的数据库,这样会使订阅量大幅增加,拓宽受众覆盖面。[7]

(2)期刊信息服务平台模式。期刊可通过由技术平台、运营平台、资本平台搭建起来的信息服务平台在全媒体平台传播,通过“内容+平台”的方式,对期刊内容进行适合网络传播特点的再编辑加工,以拓宽传播空间和销售市场。例如,新华文摘学术网是新华文摘杂志纸质版的延伸;人民出版社读书会,是为全民阅读服务的,可以给读者、编者、作者三者提供一个交流与互动的在线平台。另外,还有《家庭医生E刊》系列、ZCOM平台上的《瑞丽》系列(《瑞丽・家》《瑞丽・裳》《瑞丽・妆》三部曲)、《中国国家地理》、《电影世界》、《IT经理世界》、《销售与市场》等,都是以平面媒体为基础,实现与新媒体的成功对接。[7]

(3)手机杂志模式。目前电信运营商已经将手机杂志APP作为其移动阅读业务的重要构成,作为第三方智能手机上的一种应用程序,APP上的每一种应用程序都拥有很多的使用者,杂志在APP上的传播比传统的互联网更有效[8]。手机杂志APP正逐渐呈现出“图文+多媒体+互动”的富媒体形态,在内容传播和产品创新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4)自媒体发展模式。以微博、微信公众号、移动客户端、SNS应用等为代表的自媒体已成为互联网产业链上重要的内容生产者,近年来,其在数量和规模上已经出现了几何式增长,市场和社会影响力也越来越凸显。根据腾讯的数据,目前微信公众号已突破1000万个,全国微信用户已达到6亿,很多期刊都已经有了微信公众号。[9]

3.增值服务盈利模式

期刊业要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必须保持对新技术、新载体的灵敏嗅觉,通过开展多种延伸服务经营,将自己原来的“内容提供商”角色转变为“服务提供商”角色,时刻以用户为中心创造价值,向用户提供专业化和多元化服务,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服务性商业模式,包括定制服务、信息服务、活动服务、平台服务、组织服务等。[10]期刊产业链连接着娱乐、体育、时尚、商贸、服务等诸多行业,我们可以通过加粗、加长产业链方式,将收入模式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如开展期刊订阅、开放存取、按次付费等项目,增加衍生产品、线下增值服务与按需出版等多种服务,以及广告投放、会员制度、培训活动、会议活动、讲座视频、商品推介和业务咨询等。学术期刊编辑部可以通过与审稿专家的良好合作关系,为相关企业组织召开专家咨询会、产品论证会等,请相关专家为企业的发展把脉,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提供决策咨询服务。[11]另外,期刊出版者应积极在手机杂志中增加互动环节,向广大手机用户提供更多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如英格拉姆内容集团公司通过“按需印刷,定制服务”,创造了巨大的市场价值;美国《好管家》杂志社设有食品、日用百货、家电等多个试验室,试验对象通过对商品严格的测试并进行安全、质量、优缺点等方面的认真评价,将结果及时地告知读者和有关商家。[5]

四、结语

期刊数字化经营转型下的盈利模式创新问题,是基于当前媒介融合的数字化发展环境下构建新闻出版强国的战略目标下提出来的。从媒介的实践层面来看,建立媒介融合环境下长效的期刊数字化盈利模式,是解放期刊出版生产力的关键所在。通过积极探索期刊数字出版领域产业链的资源整合变革,可提供优质专业的出版内容和服务,实现出版业的数字化战略略转型,解放出版生产力。基于期刊数字化产业链的盈利模式创新,可通过新媒体产业平台,构建期刊“三次售卖”盈利模式的组织构架,从内容开发与重构、新旧媒体融合、增值服务等方面进行新,以形成多元化经营并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使传统媒介产生新的造血功能,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提升自身的传播力。

参考文献:

[1]魏玉山.2015―2016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J].印刷杂志,2016(7):20.

[2]于春生.数字期刊产业链价值创造与收益分配[J].中国出版,2012(9):33.

[3]向飒.媒介融合中期刊经营模式转型的突破点和路径选择[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179.

[4]张雨晗.全媒体出版:现状与未来[J].现代出版,2011(3):16.

[5]贾立政.感受美国期刊数字化转型[J].新闻战线,2014(3):27.

[6]文之强.以新媒体为核心建立三次售卖模型[J].中国报业,2014(4):14

[7]向飒.媒介融合下的期刊数字化发展生存之道[J].传媒,2012(8):30.

[8]周小玲.学术期刊如何实现微信传播?[J].社会观察,2014(10):12.

[9]向飒.论媒介融合下期刊品牌影响力的网络传播策略[J].出版广角,2012(8):70.

文创产品盈利模式范文篇2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572052)

作者简介:

张武保(1966-),山西洪洞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商务英语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商务英语理论研究、创业与创新研究、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市场环境下,中国集群内大量天生国际化企业成长面临新的挑战和转型机遇,文章在基于Timmons理论模型基础上创新性地构建了影响天生国际化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成功要素(KSF)模型,通过对东莞勤上光电公司的深度调研和案例分析,从创业团队、机会、资源和盈利模式等四个维度讨论了诸要素对于新创企业成功转型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金融危机后时期新创企业持续提升竞争力的四点启示。

关键词:天生国际化企业;关键成功要素;战略转型;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594(2010)05-0080-05收稿日期:2009-09-29

一、天生国际化企业面临的问题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者们发现许多新创企业从存在伊始便试图利用多国资源,向国外销售并从中积极寻求竞争优势,学界称之为“天生国际化企业”(Jmrnglobals)。与大企业相比,这些企业无论是在经验还是在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方面都存在许多弱性。Oviatt和McDougall(1994)指出,

“天生国际化”企业需要动用资源来开展国际化经营,但是这些被使用的资源不一定是企业自己所拥有的内化资源,关系和网络或许是关键因素(Zahra,2005)。也有学者意识到,网络关系可以触发商业机会并促使企业进入国际市场(Andersen,1996;Ellis,2000)。

中国自20世纪末外贸体制的大变革之后开始在集群内涌现出大量的“天生国际化企业”,这些企业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有别于国外技术密集型企业。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这些企业无论在质还是在量上都有很大的飞跃,同时也构成了“中国制造”的主要力量:随着国内经济与国际接轨速度的加快,特别是由于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给出口企业带来了新的经营压力,中国天生国际化企业迫切需要进行战略调整以更好地适应和参与到国际化竞争当中去。本文对珠三角地区典型的新创企业――东莞勤上光电公司的研究结果,将对金融危机后中国天生国际化企业更好地“走出去”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二、天生国际化企业研究理论框架

Knight和Cavusgil(1996)认为,天生国际化企业是那些从成立的早期阶段就在国际市场范围内经营的小型技术导向型公司,它们能够满足特殊细分市场的需求,出口额占总销售额的25%或更多。Oviatt和McDougall(1994)将天生国际化企业定义为“从成立的初始阶段就使用多个国家的资源以及在多个国家的市场中销售产品,并从中获得竞争优势的企业组织。他们总结了成功的天生国际化企业应当具有的关键成功要素特征:

(一)从建立之初就具有全球化视野

这是将企业创始人从局限在一个单一国家活动的商业思维中解放出来最重要的一个特征。

(二)具有国际化经验的创业团队对于天生国际化企业而言,具有国际化经验的创始人及熟悉国际经营的高层管理者是必要的。这有助于企业顺利地在文化理解、商业知识、融资和沟通等国际商务领域开展活动。

(三)强大的国际商业网络对于天生国际化企业而言,其企业家所拥有的国际化经验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了广泛的商业关系网络。这种关系网络和全球视野支撑了跨国活动。

(四)利用先发优势对于天生全球化企业而言,南于规模较小,因而无法获得规模经济及其它大规模生产的优势。它可以通过首先提供一些价值显著的产品和服务来克服这些不利因素。

(五)具有独特的无形资产由于物质资产相对匮乏,因此,天生全球化企业必须依赖一些特殊的无形资产(如技术、商誉和企业文化)而维持其竞争优势。

(六)产品或服务持续扩展持续的创新和发展使企业的优势成为一个动态目标,而这种目标是其它竞争企业难以动摇的。成功的天生国际化企业以建立在它们独特资产基础上最初竞争优势产品或服务为基础,并持续进行扩展。

(七)世界范围内的组织协调如果企业的目标是利用最好的资源去生产最好的产品,那么高层管理者必须对分布在几个分散区域的研发、生产、营销等活动予以协调。对于信息沟通、人力资源和战略实施,同样需要有效协调。

Timmons(1999)曾提出了经典的创业理论模型――Timmons模型,指出了影响创业过程的主要因素是创业团队、机会和资源。天生国际化企业的创立和成长过程首先从创业团队的创业动机出发,当创业团队形成了一定想法,识别出了国际市场若干商业机会,进一步通过相应的企业战略来整合利用资源,进而设计、实施行之有效的盈利模式,最终实现企业盈利和持续成长。由此,本文在Timmons模型的基础上增加盈利模式要素,认为天生国际化企业成长火键成功要素包括创业团队、机会、资源和盈利模式四个方面。该四维要素框架模型如图1所示: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新创企业的竞争力(Competitiveness)问题引起我国政府和全球理论界、产业界的高度重视。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金碚等(1997,2002),从工业品国际竞争力角度,每年对中国工业竞争力的状况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当年的《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世界经济论坛每年发表《全球国际竞争力报告》,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每年发表《世界国际竞争力年鉴》。

“竞争力”广义地讲是指国家或地区在整体质量、成本等方面的竞争实力,主要是从宏观整体上反映了一个同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从狭义的微观角度考察,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企业或创业者组织资源来进行生产和销售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并通过整体的价格和非价格特性反映出与竞争对手相比所具有的现实和未来的市场潜力。尽管“竞争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但是,就新创企业管理过程来说,这些竞争力影响要素完全可以从创业团队、机会、资源和盈利模式四个维度来进行考察。本文基于对珠三角地区的新创企业的大规模考察,选择了一家典型的天生国际化企业――东莞勤上光电公司,对其进行深度调研和高层访谈,拟从上述四个维度对其转型与竞争力提升进行综合性案例研究。

三、东莞勤上光电公司案例分析

(一)勤上光电公司初始创业与演化成长情况

1993年,勤上光电公司(下称:勤上)创立于东莞市常平镇,主要从事五金配件的生产销售。创立者李旭亮先生从建材学校毕业后先被分配到一家国营中外合资企业公司,做了一名普通技术员。几

年的技术、管理以及贸易政策方面的知识与经验,特别是国际市场通行的交易规则,为他以后进行国际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个偶然的机遇,李旭亮先生认识了Everstar的中国区主管。双方决定合作开发一种叫铁架装饰灯的项目,由Everstar提供市场需求信息和研发方向,勤上负责研发和生产,此项目开创了将五金与灯饰结合在一起的先河,填补了世界灯饰市场的空白。用铁架装饰灯技术制造的圣诞灯具出口美国市场大获成功。1998年,勤上即开始进行低功率和中功率LED的研发和应用,产品出口欧美等地区;2002年起,勤上在城市亮化工程中大量使用LED光源,成功将LED光源应用在圣诞树、灯画、电动鹿、装饰灯等圣诞产品领域,产品畅销国际市场。

2004年,勤上公司通过大功率LED研发与应用开始产业战略转型。2007年初,清华大学和勤上公司实现“产、学,研”联合,共同组建半导体照明技术与应用研究院,在大功率LED封装以及替代普通照明应用的开发和路灯、射灯等产品上取得重大突破,其中自主研发的LED路灯经测试各项技术指标完全达到国家一级公路使用安全标准,同期建立了大功率LED封装厂,成为国内最先实现大功率LED规模量产的企业,已获国家专利技术50余项;同时,勤上公司和清华大学共同规划出以LED照明、LED装饰灯、太阳能LED照明为核心产业的研发方向,并将其纳入拟上市公司――勤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如今,勤上公司以LED照明、LED装饰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为新发展时期的核心业务。

勤上集团拥有畅通的国际营销通道及遍布全国各省市的国内市场网络,不仅成立了北美分公司等国际业务部门,而且与Wal-Mart、家乐福、HOMEDEPOT、TARGET等全球排名前20位的大型零售巨头及麦德龙、吉之岛等知名零售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勤上产品直接进入其卖场进行销售,畅销远销欧洲、北美等国际市场,其中户外装饰灯、储物架排名全球前两位,烧烤炉排名全球前五位;在占据国际市场通道优势的基础上,以LED照明、LED装饰灯、太阳能LED照明为核心产品的主营业务也将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开辟分公司,同时发展特许加盟、连锁经营旗舰店,成为行业第一。

截至2009年底,勤上集团已有员工8000多人,许多核心技术骨干来自清华大学的研究团队;现在拥有厂房面积30多万平米,部级光电研究中心一个,形成了以光电产业链、五金产业链、燃气具产业链为三大基础产业链,产品涉及LED照明、LED装饰灯、太阳能LED照明、储物架、烧烤炉、金属线材、钢管、电线电缆、燃器配件、模具制造等多个领域。拥有国家国际专利共221项,发明专利占行业总授权发明专利的45.45%。

(二)勤上公司创业成长中的四维度要素模型分析以下将通过创业成长过程中的四维要素模型分析,对创业团队、机会、资源和盈利模式在天生国际化企业成功转型和竞争力提升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在机会把握方面,初创时期的勤上公司生产销售五金配件,与Everstar合作生产的创新产品“铁架装饰灯”的圣诞灯饰畅销美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美国市场的高昂价格带来的价差优势使得企业利润高达50%;1998年,公司领导人看到圣诞灯饰价格逐渐走低,开始转型进行低功率和中功率LED的研发和应用,产品出口欧美等地区。2002年起,迈过了早期阶段的勤上公司发现在城市亮化工程中需要大量使用LED光源,遂加大研发并成功将LED光源应用在圣诞树、灯画、电动鹿、装饰灯等圣诞产品领域,产品畅销国际市场;2004年,在中小功率LED照明产品依然收益良好的情况下,勤上公司主动转型,开创性地开始大功率LED应用的研发,至今已成为国内最先实现大功率LED规模产量的企业。短短几年内,勤上已拥有国家国际专利共221项,发明专利占行业总授权发明专利的45.45%,这个成绩几乎创造了国内半导体照明行业核心专利之最。

随着近年来人民币的大幅升值、新《劳动合同法》的出台、金融危机的加剧,天生国际化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危机者犹如祸福,“危”中存“机”,“祸”中倚“福”。对一些企业如同天塌地陷,而对于另一些企业确如同塞翁失马,此所谓理念思维所致、领导决策之殊。拥有大量发明专利的勤上公司,视金融危机为企业苦练内功、积累自主知识产权、实现公司战略转型和产业升级的绝好机会。目前公司自主研发的大功率LED照明产品和封装技术在尚未形成统一行业标准的大功率LED照明领域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为天生国际化企业实现主席所提出的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伟大国策和宏伟战略目标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资源基础理论的代表人物Daft(1983)认为,所谓企业资源是指企业所控制的、能够用于企业确立和实施旨在提高或改进经营绩效的发展战略的所有资产、能力、工艺流程、企业特性、信心以及知识等等。资源是新创企业创建、成长和扩张的基础(Brush,2001)。在资源方面,勤上公司通过有效的塑造和整合形成了极强的竞争优势,如表l所示。

对于商业盈利模式的定义,阿米特和左特(2000)认为,盈利模式是企业创新的焦点和企业为自己、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客户创造价值的决定性来源。迈克尔・拉帕(2004)认为,盈利模式就是指做生意的方法,是一个公司赖以生存的模式,一种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模式,盈利模式规定了公司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并指导其如何赚钱=因此,众多定义都把盈利模式看作是开办一项有利可图的业务所涉及流程、客户、供应商、渠道、资源和能力的总体构造。企业的盈利模式是企业家识别并把握机会,充分利用资源最终实现盈利的重要环节。

勤上公司在充分利用当地社会关系网络资源的基础上,进行了盈利模式创新。除了建立快速高效的国际营销通道之外,勤上公司还创新性地采用“科技金融”的盈利模式,即南政府、银行、企业联动,具体由银行出资、企业研发生产高科技节能产品(LED路灯),政府以节省的电费分期还款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四、结论与启示

由上述对勤上公司创业成长的案例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的结论和启示:

(一)天生国际化企业成长过程中必须保持四个关键成功要素的动态平衡

创业团队的知识背景、关系网络和创业精神是天生国际化企业创立的前提条件;在创业团队的带领下,新创企业通过识别把握机会,塑造、整合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和人力资源,设计并实践行之有效的盈利模式,能够实现新创天生国际化企业在复杂环境下的持续健康成长,并最终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二)天生国际化企业家必须具有超前的眼光和及时转型的危机感及行动力

本研究发现大多数新创企业虽经历了早期的“赚快钱”发展阶段,但在复杂的国际经营环境,特别是经历了金融危机后的背景下,新创企业在可持续竞争力提升方面往往会面临战略定位不准,市场短视,管理和行动迟缓,难以适应国际市场激烈竞争的状况。本研究表明,为避免陷于危机,要求企业家团队持续提升国际战略眼光和竞争主动性,根据国际产业演化的趋势和动态战略及时调整产业方向,提高企业核心产品在国际细分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本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将赖以生存的异质性资源转化为战略性资源;并通过寻求合作伙伴、建立战略联盟,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

(三)金融危机后时代下的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天生国际化企业的研究和政策扶持力度本文的持续研究表明,政府有关部门对新创企业融资的政策支持力度和落实的资金远远不够,各地区的新创企业发展基金和科技创新基金难以惠及众多的早期新创企业,金融危机下的不完善信用担保体系使得这些新创企业阶段性融资难的问题变得非常突出。另外,集群内许多新创企业贯彻新《劳动合同法》、出口退税和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巨大成本压力也极大地约束和阻碍了这些企业的成长,调整不合理的政策正当其时。

文创产品盈利模式范文篇3

关键词:在线音乐;数字出版;需求导向;盈利模式

中图分类号:G1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6)12-0068-03

在线音乐与互联网广告、网络游戏、手机出版等细分领域构成现阶段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分类格局。数据显示,2012年以网络动漫和在线音乐为代表的新型数字内容服务形态发展迅猛,营业收入增速高达291.2%[1];2013年在线音乐与网络动漫营业收入增长1.5倍[2];2014年在线音乐收入52.4亿元,比2013年增长20.2%。增长率减缓背后的隐忧是中国“音乐产业,如何转身”,以及探究中国音乐产业的沉疴与出路的问题[3]。传统音乐产业模式迷茫四顾“钱途”和在线音乐蓬勃发展的鲜明对比,其核心在于音乐用户需求导向的改变,实体唱片模式无法适应以用户体验度为市场导向的新型文化经济业态。

音乐市场如何植根于需求导向的数字消费模式,不仅是破解音乐产业发展难题的关键,也是整个数字出版产业未来发展的基石,毕竟音乐市场困境是传统出版数字化转型阵痛的一个缩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以拥有全球在线音乐市场领导地位的美国为例,分析其在线音乐产业盈利模式现状及深层次的需求导向逻辑,为国外在线音乐盈利模式的本土化借鉴提供参照范本,也为数字出版盈利模式研究和加快振兴文化产业实践开拓新的视角。

一、需求导向:美国在线音乐产业盈利模式的核心

在线音乐产业的盈利模式是指在线音乐产业链角色依托上下游协作关系,形成产业价值的链式传递,以及企业关联、供需结构和区位空间关系的系统化均衡和利益分配模式。iTunes,Pandora和Spotify的盈利模式是美国在线音乐发展的典型代表,其业务形态转型的重要依据是用户需求导向的变迁。

1.双轨制免费增值模式:以试听权满足用户的听觉欣赏需求。双轨制免费增值模式(Two-tierFreemiumModel)是满足在线音乐用户听觉层面的代表性模式[4],该模式提供两种类型的服务,一种是免费的流媒体服务,靠广告业务支撑运营;第二种是包月订阅,并向用户提供包月费用额外的优惠,如目录无限制访问、离线收听和移动设备应用等服务。

免费型的在线音乐服务多以流媒体电台服务的形式呈现,用户通过在线音乐电台享受听觉上的音乐美感,但需以收听广告为代价。流媒体服务商无法从免费用户那里直接获取利润,便将免费理念聚集来的庞大用户规模转化为广告受众,向广告商换取利润支撑企业运营。Pandora,SiriusXM,YouTube和Vevo是美国流媒体电台服务模式的翘楚,其中Pandora拥有超过7500万用户的规模,其广告收入占据总收入构成的七成以上比例。

包月订阅尽管是付费型模式,但付费的目的是扩大用户视听的选择权和实现自定义服务,并没有获取下载权限和音乐的使用支配权。用户仅需缴纳包月费用即可在线试听海量和高品质音乐,性价比相对付费购买下载要高得多,在线音乐服务商也因获取音乐用户的月租费减轻了广告盈利模式的依赖程度,投入精力重视用户听觉欣赏的个性化体验改善。Rhapsody是美国第一批提供包月制在线音乐服务的厂商,用户每月支付9.99美元即可享受无广告的音乐订阅服务。

双轨制免费增值模式受惠最多的是在线音乐用户。对于单纯想满足听觉欣赏需求的用户而言,在线音乐服务商如提供音乐下载收费服务实在是强人所难,同样是收听音乐,试听权和使用权对音乐服务商的版权管理和运营成本要求大相径庭。双轨制免费增值模式的在线音乐服务商出售的只是产品的试听权,仅满足用户的欣赏需求,所以价格可以压低,甚至免费。在线音乐服务商从用户那里获取的费用很低,其盈利模式的重心自然偏向广告商等其他市场角色。

2.产品销售模式:以使用权满足用户的拥有与收藏需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由低层次到高层次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5]。在线音乐用户对音乐产品的热衷超出普通层面的试听欣赏需求时,会产生拥有、收藏式的“安全需求”,如同图书馆借书阅读和书店购书阅读并收藏的选择。满足拥有与收藏需求的途径是付费下载,或是盗版非法下载。在美国由于音乐版权保护制度和音乐用户消费习惯影响,在线音乐服务商推行付费下载的阻力较小,购买的自完全掌握在用户的手中,取决于他对音乐单曲或专辑的热爱程度。

产品销售模式原本是在线音乐服务商最基本、最清晰的盈利模式,将数字音乐视为唱片产品实物销售出去,用户付费获取音乐的使用权。在线音乐的付费下载成本尽管高于试听欣赏的免费或包月订阅服务,但付费下载后的音乐可以离线收听以及不受网络流量的限制,价格差异丝毫没有阻碍下载付费型音乐(含单曲、专辑)成为美国在线音乐产业收入的榜首。iTunes,AmazonMP3音乐商店以0.99美元左右的价格出售正版音乐,苹果公司适时建立梯级定价模式,赋予唱片公司灵活定价权[6];亚马逊主推开放式格式的付费下载音乐服务,给予用户充分自由选择播放器的空间。

3.社交网络服务模式:以音乐分享平台满足用户的社会化媒体交往需求。Facebook和Twitter引领了美国社交网络的潮流,线上媒体互动成为互联网用户每日必需的活动,其中蕴藏的商机成为在线音乐服务商角逐的焦点。尽管日前全球音乐行业的总体销售相对疲软,但社会化音乐网站和流媒体音乐服务却方兴未艾[7]。在线音乐和社交网络的娱乐属性具有天然亲近性,信息分享、粉丝群等习惯容易被植入在线音乐领域。

社交网络服务模式倡导的是用户规模化策略,以用户数量的提升赢得广告价值。iTunes和Spotify均尝试将分享和社交元素融入其服务体系。iTunes推出了独立的社交平台Ping社交网络,提供音乐服务和交友应用,用户可以通过Ping分享个人音乐播放列表和心情,Ping也吸引了许多明星歌手加入,成为专辑、音乐活动等讯息的平台。Spotify则选择与Facebook合作推出社交音乐平台,用户通过Facebook来收听音乐并获取好友音乐列表,Spotify与Facebook实现了用户数量快速增长的双赢,Spotify的成功在于以在线音乐服务商的身份满足了用户社交需求,让音乐发现、分享与互动更为便捷。

4.用户价值增值模式:以创作和在线表演满足用户的自我实现需求。在线音乐用户消费的是版权人的音乐产品,部分用户不乏音乐表演天赋,他们也有在线表演的自我价值实现需求,这与图书读者的自出版如出一辙。在线音乐平台应该是多向度的集成,绝不仅限于用户的购买行为,用户既是消费者也可以是生产者,将自己的音乐原创产品借助在线平台销售推广出去,用户和在线音乐平台双方共同盈利。

用户价值增值模式是迎合用户自我实现需求的盈利业务,用户可扮演歌手的角色在线演唱,也可扮演导演的角色对音乐视频二次创作。音乐视频服务网站Vevo推出了视频首映、现场演唱会和自创音乐秀的在线频道,YouTube对用户原创内容尤其是音乐视频创收服务的改善使得混编视频得以授权和创收[8],非正式的用户原创内容在YouTube平台的收入与正式视频平分秋色。

美国在线音乐产业的盈利模式建立了从用户试听权的听觉欣赏到在线演艺的自我实现的多层次需求导向,iTunes,Pandora和Spotify等音乐服务商根据在线音乐用户的细分需求灵活推出多种交叉业务模式,免费和付费齐头并进、互为补充,在缔造成熟的盈利模式的同时诠释了需求导向理论在美国在线音乐领域的涵义与实践。

二、盗版、品牌与多屏:在线音乐盈利模式的瓶颈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是建构在线音乐盈利模式的有效驱动力,但需求导向实践的复杂性使得盈利模式同样受到来自盗版、品牌专一化和多屏化表达等关键问题的困扰。

1.盗版需求:亟需技术、教育、法律层面遏制盗版,分流盗版用户进入双轨制免费增值模式。美国唱片业协会RIAA一直努力尝试新技术(如屏蔽侵权网站)和提出法案动议来阻击愈演愈烈的P2P共享、网络存储空间与聚合器等文件传输的在线音乐盗版行为,但文件共享与传输固化为推广音乐的有效方法[9],广告成为盗版音乐服务的主要资金来源等因素制约了打击盗版的精准度和收效。有研究指出,减少盗版并不意味着产业增加利润;相反,美国在线音乐利润最大化的结果发生在盗版存在时,打击盗版很可能是一种自我伤害的战略管理手段[10]。

盗版对市场推广“积极作用”的乱象根源在于音乐消费者将便利的购买选择功能建立在未经授权的在线音乐共享服务基础上。在线音乐产业亟需完善售前采样功能,帮助用户做出细分的、便利的购买选择,以广告换免费,将盗版用户分流到试听权服务的双轨制免费增值模式中去,以免费低质和付费高质的流媒体音乐服务的双重策略对抗数字盗版行为[11]。同时,在线音乐产业亟需转向复合型战略反击盗版,与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合作实施通知程序对音乐用户进行版权价值教育,与立法、执法、政策制定机构合作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以及与网络应用商店、广告商、支付服务提供商(如美国运通、万事达、Visa等)和搜索引擎(如谷歌)等渠道合作,删除侵权应用内容、链接和停止支付服务,以疏堵结合的战略思维破解盗版需求难题,重建良好的消费心理环境[12]。

2.需求品牌专一化:亟需控制市场集中度水平,优化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美国在线音乐产业一方面完全通过市场的自由竞争进程实现产业集中,另一方面通过联合重组或联合收购的形式建立。苹果公司2014年初收购流媒体音乐订阅服务商BeatsMusic,以优化其精准定制和音乐发现功能等业务,来抗衡Spotify的付费订阅服务,而Spotify也先后收购了Tunigo和TheEchoNest。用户需求的品牌呈现专一化趋势,造就了美国在线音乐市场结构的典型寡头垄断型格局,市场具有双垄断性,一是企业垄断,如Pandora,iHeartRadio,iTunesRadio,Spotify,GooglePlayAllAccess,Rhapsody,TuneInRadio分别以31%,9%,8%,6%,3%,2%,2%的份额占据美国音乐流媒体服务的逾六成市场[13];二是业务垄断,企业的盈利模式偏向性明显,如Pandora广告占据绝大部分利润份额,广告与订阅服务等其他收益比值持续位于7U1与4U1之间[14]。

寡头垄断是市场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需要,但过速的集中化和寡头垄断亟需政府控制,因为垄断必然带来新市场力量进入障碍、企业竞争决策的局部性和竞争结果的不确定性等潜在危害。《纽约时报》曾传出美国司法部调查苹果数字音乐业务垄断行为。对消费者而言,垄断会侵害他对音乐商品和服务的选择权与公平交易权,企业凭借垄断不再需要取悦消费者,创新动力和降低成本等举措逐渐淡化。美国芝加哥学派强调反对垄断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率,最终是要企业提供价廉物美的商品,增加消费者的福利。美国在线音乐产业亟需优化现有市场结构,保障市场运行机制对音乐资源的优化配置,保护自由竞争,维系企业创新动力,让用户需求和消费福利获得可持续发展。

3.需求的多屏化表达:亟需健全跨界支付体系,推动多屏音乐授权融合。美国在线音乐拥有成熟的版权支付体系,音乐服务提供商与上游的唱片公司合作顺畅,也构建了与下游的终端需求用户间的便捷支付环节,完善的支付体系是美国在线音乐产业拥有清晰的盈利模式的重要保障。但“多屏时代”的到来,用户需求的人性化服务、内容的跨介质授权等变革松动了在线音乐的现有支付体系,“多屏时代”的盈利模式面对的是跨界运作,须满足用户“一曲多屏”的视听需求。

苹果公司已尝试向用户推出iTunesMatch服务,匹配音乐资料库存储在iCloud云端,用户可远程访问自己创建的音乐集,服务费每年24.99美元。云技术可以帮助用户享受授权音乐在计算机、手机、数字电视等多终端设备间的融通体验,但云共享平台的服务费用标准、盗版的流通抑制、云端映射服务的云间共享等更多深层次问题,以及所引发的支付体系复杂性,亟需寻求技术创新与用户需求间的合理平衡。

三、从在线音乐到图书出版转型:需求导向的启示

在线音乐用户的差异化消费需求是美国在线音乐产业盈利模式的风向标,从听觉欣赏到自我实现的四层需求,在线音乐服务商对应建立了井然有序的复合盈利模式,如此细分的盈利思路对国内在线音乐产业乃至数字出版全产业领域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数字出版产业各领域的用户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我们是否有反思和尝试去深度了解细分读者用户?无法辨清用户的需求差异本质终将难以改变出版转型现状的困顿和彷徨。

以图书出版的数字化转型为例,何时图书出版能细分读者用户的需求,衍生出分层交叉的盈利模式,回归到用户需求差异层面来创新数字业务,而不是传统意义的以学科门类差异、知识内容差异或出版载体差异来主导业务,才能扭转局面,由被动变为主动掌控市场。毕竟从事图书出版业务的出版社与音乐唱片公司一样,曾是产业链中产能最大、最直观的一环,自然也是受数字化冲击最大的领域;当出版社的经营者和编辑团队在尝试转型与在线音乐产业类似的全产业链内容需求服务时,我们的出版社才真正找准了数字化的盈利模式。

参考文献:

[1]吴娜.数字出版收入在全行业占比继续提升[N].光明日报,2013-07-10(07).

[2]经济指标平稳增长,产业规模继续扩大[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07-10(02,03).

[3]魏薇.音乐产业,下个赢利点在哪[N].人民日报,2015-01-14(12).

[4]Thomes,T.P.Aneconomicanalysisofonlinestreamingmusicservices[J].InformationEconomicsandPolicy.2013,25(2):81-91.

[5]Maslow,A.H.ATheoryofHumanMotivation[J].PsychologicalReview.1943,(50):370-396.

[6]肖洋,谢红焰.比较视域下的在线音乐出版盈利模式研究[J].出版科学,2014,22(6):78-82.

[7]佟雪娜,谢引风.数字在线音乐付费服务模式探讨[J].科技与出版,2014(12):95-99.

[8]Miller,M.YouTubeforBusiness:OnlineVideoMarketingforAnyBusiness[M].Indianapolis:QuePublishing,2011:22-24.

[9]SudipBhattacharjee,RamD.Gopal,G.LawrenceSanders.DigitalMusicandOnlineSharing:SoftwarePiracy2.0?[J].CommunicationsoftheAcm.2003,46(7):107-111.

[10]SudipBhattacharjee,RamD.Gopal,KaveepanLertwachara,JamesR.Marsden.ConsumerSearchandRetailerStrategiesinthePresenceofOnlineMusicSharing[J].Journalof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s.2006,23(1):129-159.

[11]Thomes,T.P.Aneconomicanalysisofonlinestreamingmusicservices[J].InformationEconomicsandPolicy.2013,25(2):81-91.

[12]李智萍,刘云.浅谈当前我国数字音乐出版业现状[J].科技与出版,2011(7):84-85.

文创产品盈利模式范文1篇4

关键词:大型零售商常规商业功能盈利模式

问题的提出

常规商业功能发挥是指零售商通过发挥自身常规或基本商业功能,包括媒介交换、时空调节、平衡供求和价值实现等流通基本功能,通过规模化采购,加速流通,降低交易成本等方式提升盈利的一种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本该是大型零售商天经地义的运营模式。然而,近年来,随着市场环境、零供关系、顾客价值、产业环境和产品特性的变化,特别是大型零售商规模的扩大和纵向控制能力的增强,一些大型零售商为了追逐短期收益,通过收取“通道费”或“租金”盈利,仅作为制造商商品销售“通道”,而放弃了采购、销售、促销、商品定价、顾客服务等常规商业功能,被称为“食利型”盈利模式。

“食利型”盈利模式导致大型零售商经营能力基本丧失、店铺同质化和服务功能退化,一些企业严重依赖“通道费”或“租金”盈利,如果不收取“通道费”其利润额竟为负数,陷入亏损的境地,造成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缺失和经营风险加大。迫切需要加快发挥常规商业功能,优化大型零售商盈利模式,促进零售产业链绩效提升。

大型零售商常规商业功能发挥的主要途径

与通道费盈利等盈利模式不同的是,大型零售商常规商业功能发挥的盈利增长点不再是从外部获得,即通过对供应商的压榨、消费者的盘剥而获得,而是从零售经营自身内部挖掘盈利潜力,并转化为现实,如降低采购和流通成本,提升经营效率等。因此,其功能发挥的主要途径也是以常规商业功能发挥为目标,通过提升零售商在顾客服务、品牌开发、整合供应链、促进供需衔接等方面的商业功能而实现。

归纳而言,常规商业功能发挥的主要途径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开发自有品牌

加强自有品牌的开发是大型零售商盈利增加的有效途径。自有品牌的开发减少了商品供货的中间环节,大大降低了成本,同时还可以依靠超市自身庞大的销售体系,能迅速形成销售规模。同时,可以有效避开价格战,提升经营利润。根据AC尼尔森公司的调查,许多自有品牌的商品价格要比同类商品价格低20%-40%,而利润要高出10%-20%,形成了独有的特色和竞争力。

(二)规模化采购

大型零售商通过自身的网点规模和销售额的优势,实现单一门店分散采购向总部集中采购转变,通过规模化、成批量的采购降低采购成本和运输成本,从而提升经营效率。

(三)扩大自采比重

自采是指零售商直接与生产商对接,减少流通环节中的多层供应商和批发商环节,从而能降低流通成本,提升经营效率。

(四)整合供应链以提升物流服务功能

现代物流业被公认为“第三利润源”,它也是零售企业实施逆向整合供应链的最佳渠道,在优化供应链高效回应消费者需求的同时,既获得了供应链整合的利益,又实现了对供应链的控制,实现需求、采购、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的全过程管理,从而建立起高效安全的供应链。

(五)增强零售服务功能

零售的本质是服务,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绩效,才能为零售盈利创新新的空间。如苏宁提出了“双重服务”,即“服务供应商+服务消费者”,构建现代商业新的“服务链”。通过及时向企业反馈市场信息,主动引导工厂制造适销对路的产品,提供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根据消费者需求,发展衍生服务等。

(六)网络渠道创新

网上销售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市场空间巨大,增长幅度大;无店铺租金成本,有助于提升毛利率;同时是以个人为对象的“定制化营销”,有助于实体店与虚拟店的互动,拓展市场空间,为零售商拓展盈利空间带来全新机遇。

大型零售商常规功能发挥的经济绩效

大型零售商常规商业功能的发挥,不仅仅能提升自身经营绩效,更会对整个产业链的绩效带来深远影响。不但可以降低流通成本、提升流通绩效,还可以增强流通功能,优化供应链条,甚至还会促进新的流通业态生成。其提升流通绩效的机理如图1所示。

(一)降低流通成本

零售商开发自有品牌、实施规模化采购、提高自采比重、整合供应链、开拓网上销售等常规功能发挥可以有效降低流通成本,提高零售商利润和整个产业链绩效。对自有品牌而言,零售商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渠道降低流通成本:一是利用流通企业长期形成的商誉资产,省去了大量广告等宣传费用;二是省略中间环节进货,节省了部分流通费用;三是通过规模化的生产或订制降低产品开发和生产成本;四是剔除了供应商交纳给零售商的经销返点、进店费、广告费等通道费用,而这些通道费用最终会附加到商品价格和消费者身上。

因此,自有品牌得以在实现顾客购买成本降低的同时,提升零售商自身绩效。有数据表明,自有品牌的价格通常比制造商品牌的价格低20%-40%,而利润却高10%-20%。类似地,零售商实施规模化采购、提高自采比重、整合供应链、开拓网上销售也可以实现采购价格降低和中间环节省略,从而降低流通成本,提升流通绩效。

(二)优化供应链条

传统运营模式下,供应链条的网络化程度和层级不断扩张,这种日益多元和交叉的网络化供应链条会有助于将商品精确地配送到特定需求者手中,从而满足产销衔接,实现商品价值,促进社会再生产发展。

但是这种扩张的链条也会产生大量的冗余,提高交易成本,并造成效率下降。实际上,零售商在与消费者进行良性互动沟通基础上发挥的规模化采购、加速流通、提高自采比重、自有品牌等常规商业功能不但可以有效简化供应链条层次和网络关系,降低流通成本,也可以做到精确对接供需(按需采购),从而实现供应链条的真正优化:既精简又高效。

(三)生成新型业态

大型零售商常规功能发挥生成新型业态作用主要体现在整合供应链、拓展延伸服务功能、网上销售或电子商务的开展等方面。大型零售商在整合供应链的基础上,通过对生产者、供应商、消费者等多方需求的协同催生“敏捷物流”和“精益物流”,并通过承接制造商相应生产服务外包为“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在服务领域,通过对消费者售后服务、顾客价值评价、客户需求分析等消费者服务功能拓展延伸,逆向催生众多与消费者服务相关的新型业态,并将这些信息整理加工,增强零售研发和服务功能,以及对制造商的服务绩效提升;电子商务的开展则直接开辟了新的业务领域,利用因特网新型流通平台,以数字化电子方式完成商品交换和价值实现,促进新型流通业态全球化、网络化、无形化、个性化和一体化发展。

(四)提升流通绩效

零售商采购、研发、物流、服务等商业功能发挥在降低流通成本、优化供应链条、生成新型业态的基础上,还会进一步提升流通绩效,促进整个产业链的绩效优化。在生产环节,由于零售商大规模定制、以及研发设计环节的创新,将有助于制造商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减少产品供需不衔接的矛盾,提升生产商效率;在分销环节,零售商自有品牌和自采等常规商业功能的发挥,直接减少了分销环节的层级和冗余,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流通成本,提升流通绩效,同时,对品牌供应商的批发价格、零售价格和利润水平都带来驱使其下降的动力,从而促进分销环节竞争,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分销环节优化和绩效提升;在物流环节,由于优化供应链管理,缩短商品周转和仓储时间,降低了物流成本,提升了物流效益,并可通过生产销售的直接对接,解决了困扰物流运输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对消费者来说,商品零售价格的降低和商业服务功能的完善,将从两个不同维度优化提升顾客绩效及其福利效益。因此,零售商常规商业功能的发挥能够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绩效,促进产业链整体效益的优化。

(五)增强流通功能

根据马克思的经典论述,流通的基本功能有媒介交换、时空调节、强制均衡和利益实现。零售商业常规的发挥可以充分发挥零售商差异化经营优势、成本价格优势、渠道控制优势、促销优势、零售研发优势等多项优势,不但有助于流通基本功能的实现,还会促进流通的经济增长功能、效率实现功能(包括时间和空间双方面效率提升)等流通拓展功能的实现,从而增强流通功能。

结论与对策建议

本文研究表明,大型零售商通过实施自有品牌,规模化采购,整合供应链、渠道和零售服务创新等途径发挥常规商业功能,回归零售本质,能够有效提升流通绩效、拓展流通功能,是大型零售商盈利模式变革和产业链整合优化的必然选择。然而,当前部分零售企业沉迷于“食利型”盈利模式,而不去主动适应流通创新的需要发挥常规商业功能,其根本原因在于目前学术界对于大型零售商收取通道费的合理边界仍存在争议,以及现实中缺乏对零售商滥用市场势力行为的有效规制。

为此,有必要:

一是加强理论研究,在正视大型零售商收取通道费合理性的基础上,加强对大型零售商滥用市场势力和放弃常规商业功能行为的甄别,厘清大型零售商收取通道费的合理边界,同时注重对大型零售商常规商业功能发挥机理、作用路径和绩效的研究,为大型零售商盈利模式转型指明方向。

二是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对大型零售商滥用市场势力的行为进行严格规制,并且引导大型零售商回归零售本质,使其发挥商业功能,促进零售产业链绩效优化。

参考文献:

1.徐从才,盛朝迅.大型零售商主导产业链:中国产业转型升级新方向.财贸经济,2012(1)

2.宋则,常东亮等.流通业影响力与制造业结构调整.中国工业经济,2010(8)

3.石奇,岳中刚.零售商对制造商实施纵向约束的机制和绩效评价.中国工业经济,2008(5)

4.盛朝迅.基于业态变异视角的我国百货业盈利模式思考.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2)

文创产品盈利模式范文篇5

同时,全新的电商类型也在快速出现并突破增长,例如主打海淘的小红书、主打酒类的酒仙网、主打折扣的“卷皮折扣”等等,增长速度在600%以上,显然,这些新的模式以及代表性的APP均值得注意。

自2011年,全球第一百万个移动app应用诞生。到2014年底,仅安卓平台应用数量达到143万。App这一产品形态展现出极为强大的生命力,但是App产品创业环境却愈发艰难。其盈利模式也让人担忧。App创业如火如荼,但至今仍未摸索出一条稳妥的可盈利的道路。不久前,日历应用Sunrise以1亿美元卖身微软,一度引发人们对缺乏盈利模式的移动应用命运的唏嘘,虽然说被巨头收购也是证明自身价值的一种方式,但想必大多数开发者的初衷并非如此。

开发门槛降低,是应用数量激增的主要原因。如今,移动应用开发门槛已经降到几乎为零,"人人都可以成为开发者",这要归功于众多自助生成App平台的出现。如中兴通讯旗下“应用之星”(.cn),提供免费在线制作APP服务,迄今已生成应用近35000款。通过这些平台,用户可以在短短几分钟之内制作出一款App,并至各大主流应用市场。用户只要填写应用名称、介绍等必要信息便可直接生成一个App以及独立的后台管理系统,在后台用户可以进行内容管理、广告管理、商品等操作,整个制作流程不足5分钟。

当然这些应用质量良莠不齐,有些应用使用率极低。“应用之星”网站,以单行本电子书APP为主,尤其是热门读物,用户下载量高。而音乐app、淘宝app、漫画app等应用,大多成为“僵尸应用”。

APP创业日益艰难,亟待盈利模式的创立。目前APP九大盈利模式包括:

模式一:单纯出售模式

模式二:广告模式

模式三:收入组合模式

模式四:持续推出更新附属功能模式

模式五:月租费模式

模式六:二次运用模式

模式七:平台媒合模式

模式八:代为开发模式

模式九:授权模式

对这九种盈利模式进行分析会发现很多问题,例如:

零售企业在单纯出售模式中,通过AppStore或Market将商品销售给使用者。让单价×销售量所得的销售额极大化,虽然销售量有限,但是因为单价够高,整体销售额也许更有利。但是国内98%的用户没有主动为应用付费的习惯;并且免费应用越来越多,收费应用推广越来越难。

在广告植入模式中,一方面由于APP中植入广告,用户满意度降低,使用户在浪费流量上产生诸多抱怨;另一方面App中植入的广告,被点击的概率并不高。而且广告被一些手机中的安全软件屏蔽掉。因此我认为广告模式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并不看好。

持续推出更新附属功能模式,这里指的是除了主程序之外,持续推出可以额外付费下载的附属功能。例如游戏的新场景或是拍照软件的新滤镜效果等,让收入可以持续增长。同样的也可以让主程序的费用是$0(搭配广告模式),或是运用收入组合模式的心理效果。这种模式的前提是消费者认可主功能并对app具有一定粘性。

从上面的简单分析不难看出用户粘性的重要性,不管零售企业APP采取PC时代流量变现这条老路来盈利,还是靠广告主发财,都是在有较长用户停留时间的前提下才行。”由此可见,用户粘性是实现盈利的前提。应用市场中免费应用的数量占到了大多数,想通过App本身的安装量赚取分成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如“应用之星”电子书APP绝大部分以免费为主。PC时代靠流量直接变现的模式在移动时代已经行不通了;移动广告是一种可纳入考虑的盈利模式,但广告与用户体验如不能完美融合,将面临失去用户的极大风险;H5技术的发展,使得H5页面在产品体验上已经无限逼近于独立App,对APP造成新的挑战。

缺乏良好盈利模式的app,将被互联网巨头整合成超级app?还是被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如H5)所取代?或者能另辟蹊径,走出一条发展之路?3G门户总裁张向东关于赢利能力的解读:“一款大众工具类APP若想实现商业盈利,必须经历几个门槛:第一道是拥有大量用户;第二道是拥有良好的产品体验;第三道是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第四道是能使用户长时间停留。”

许多app迟迟找不到赢利之门。就是因为它们都有一个致命的问题――这些app的用户之间没有实际的联系。例如消费者每天都用天气app,但看过之后,马上就关闭了,基本不做任何停留。想和用户建立联系,实现盈利就必须要明白:我们看天气app的目的何在?

粗略说来,无非是要根据天气条件,决定如何进行我们的“衣食住行”。

在这四者当中,“衣、食、行”是能够引起话题,建立社交关系和实现用户粘性的。而要想实现盈利,恐怕“衣”和“食”是最有可能完成商业变现的突破口。例如:早上出门前,打开天气app,点击“今天穿啥”版块,看看其客户都穿的啥;出门后,给自己来个自拍,然后把“美人+美服”的照片传到天气app中,并添加上几句对衣服与天气,当有用户想买某款美服时,点击“扫一扫”,app则利用目前已十分成熟的图形识别技术,从商品图库中,检索出对应的商品,并给出搜索结果列表;用户在比较了几家商家后,在商家的个人主页中、点击“购买”,或在淘宝完成最后交易,或在当地商家的实体店完成交易。

文创产品盈利模式范文篇6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财务风险控制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互联网企业在世界各地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谁都无法否认,互联网企业必将在世界经济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欣欣向荣的背后,我们也应该看到风险的存在,尤其是其中的财务风险,我们必须对其进行研究予以控制。

一、互联网企业现状

从全球来看,互联网企业发展最好的无疑是其起源地美国。而我国,虽然对互联网的研究与美国有差距,但是在互联网企业的发展速度和成果上,我们可以很骄傲的说不逊于美国。我国互联网企业发展势头较好,而且从行业分布来看,各行各业都有所涉及。有一点值得说明的是,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成熟与国内政策环境等因素,在国内上市的互联网企业相对而言较少,期待在未来国内互联网市场能更加完善。

二、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

相对于传统行业,互联网企业各自运营思路的不同导致其所特有的盈利模式,但总归起来,不外乎三大类:广告盈利、渠道盈利、销售盈利。

(一)广告盈利

区别于传统的广告媒体,该类企业通过帮助有需求的单位和个人制作或广告来获取收入。广告支持的盈利模式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较大的用户量、较高的知名度、较精准的广告投放以及较完善的广告效果跟踪技术。

(二)渠道盈利

渠道盈利的重点在于人,人在渠道盈利的方式中扮演重要角色。渠道盈利的网络类型有竞价排名、网络游戏、沟通工具、网络支付等。

(三)销售盈利

此类互联网企业主要是在网络上自销或代销产品,靠租金或差价来获得收入,把重点放在产品和网络交易的风险控制上。电子商务可以说是销售盈利模式的代表,此外一些互联网数字内容产业也开始借助此模式发展起来。另外随着互联网企业竞争的加剧,各个企业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盈利模式,很多企业越来越倾向于复合盈利模式,如阿里巴巴不仅建立销售模式的淘宝网,而且为了建立支付渠道发展了支付宝,可以说极其成功。

三、互联网企业财务特点

互联网企业作为新兴发展的一类行业,由于行业性质、经营模式、政策因素等,其财务特征与传统其他工业企业等有较大不同。

(一)财务结构:资产负债率低

互联网企业在国内发展相对于国外而言时间较短,而且整体上互联网企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其资产负债比率还是比较低的。主要是市场在互联网企业发展初期无法对企业收益预测,未来收益具有不确定性,而且互联网企业固定资产比重较低,企业偿还负债没有很好的抵押物,因此银行贷款比较困难,所以互联网企业的资金多是权益性资产,从而资产负债率较低。

(二)资产结构:轻资产

所谓轻资产结构,主要是说企业的人才、技术、流程管理、关系资源和治理制度、经验、品牌、资源获取能力等无形的资产占用资金较多,这些“虚”资产轻便灵活。互联网企业所依赖的多是人才和技术,产品最终多是无形的,资金更多的投向于技术等无形的东西。就整个互联网企业而言,资产结构偏“轻”。

(三)收入结构:额小量大,客户群体巨大

相较于传统企业,互联网企业则通过其特有的网络虚拟化,使消费者可以直接找到所需要的商品,而且由于网上支付和现代物流的发展,使得企业可以直接向最终消费者提供商品,免除了流通中的成本和中间渠道商的提价,由此使得互联网企业的商品销售得以迅速打开渠道,客户量迅速增加,可谓双赢。再加上网上销售的商品无所不有,充分满足各种需求,销售量也就很巨大。

(四)成本费用结构:轻成本重费用

互联网企业产品多是附加值较高的无形产品,研发费用及相关的人力成本都较高,很多互联网企业往往以高薪招纳人才,而员工数又多,因而人工成本也就成为其成本费用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市场推广方面,和传统行业的销售推广不同,由于采用许多新型的网络营销模式,比如广告联盟,热点营销等等,营销费用更大。

四、互联网公司财务风险分析

现代企业管理中对财务风险的分析与控制是每个企业都无法躲避的现实问题。财务风险的的影响因素众多,风险种类按照其来源可以大致分为流动资产风险、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考虑到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的特殊性,盈利模式风险作为其财务风险的一个影响因素加以探究。

(一)现金流风险

考虑互联网企业财务特点可以看出,互联网企业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都较高,但这并不代表企业不会发生现金流风险。对于现金及其等价物而言,企业持有量巨大会减少到期无法偿还的风险,但如果企业无法及时有效的收回现金则会使其面临持有量减少,进而增加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而应收账款流动性也要具体分析债务方的信用水平和偿债能力。

(二)筹资风险

在互联网企业发展初期,银行对其前景无法有效确定,很少对其进行贷款,互联网企业只能以风险投资为主要资金来源,风险投资也因而能以较少资金投入获得企业较大的股权比例。然而,随着后期企业的壮大,在企业的发展方向上,企业初始的经营者往往和投资者产生利益分歧,可能引发对企业控制权之争,而企业的初始创立者很有可能因为对外筹资比例过高失去对企业控制权。

(三)投资风险

传统企业经营比较稳健,主要依靠在现有市场竞争而非市场抢占。而互联网企业存在许多可以创新的领域,而这其中难免会有投资失误,或者预期收益和实际收益有较大偏离的可能性存在。总之,由于总体而言互联网企业投资的相关市场并未成熟,而且行业创新速度快,使得其投资失败的风险也进一步加大。

(四)盈利模式风险

不同于传统行业集中化、规模化或者差异化的盈利模式,互联网时代的盈利模式多是颠覆性的,盈利模式创新的快速与深度前所未有,旧的模式往往会在几个月之内迅速被新的模式所取代。除了颠覆性的创新盈利模式所带来的替代风险外,盈利模式同质化也会带来风险,当众多企业采取相同的盈利模式时,由于市场是一定的,这样往往会彼此分散客户量,影响收益,造成企业无法继续发展甚至倒闭的结果。

五、互联网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

通过以上分析,互联网企业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和防范:

(一)目标导向

作为企业管理者,应该正视财务风险的存在,并且重视对财务问题的管理,明白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在心里树立财务导向的风险控制意识,还要明确财务风险管理的分工职责,使得各岗位按其岗位职责能做正确的事,合理安排企业资金结构,资本结构需与企业发展规划相匹配。

(二)风险防范

在现金流风险的控制上,互联网企业应该加强对现金及其等价物的日常管理,同时应该完善应收账款风险控制,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流程的监督,重点在于应收账款的信用和日常管理。对于筹资风险,企业应该选择适合长期发展的融资方式。只有加强对筹资风险的的理解,才能更好的避免企业控制权旁落他人的危机。对于投资风险,可以向传统行业学习,在一定发展基础上,可以尝试着进行多角化经营,使不同的投资项目盈利和亏损相互弥补,减少风险。在盈利模式风险的控制上,互联网企业必须及时创新,积极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减轻或化解盈利模式风险。

(三)制度文化

在应对财务风险时,互联网企业可以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企业的规章制度,并且严格执行,形成良好的财务风险预警制度。互联网企业应该在财力和物力支持的前提下,积极和管理人员、员工共同探讨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有作用的创新措施,形成一种全员参与,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只有建设良好的制度,形成企业创新文化,才能使互联网企业未来财务风险很好的得到控制,企业才能走得更远。六、结论本文通过对互联网企业的财务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下述结论:首先,互联网企业的盈利模式不同于传统行业。其次,互联网企业的财务特点主要有:资产负债率低;轻资产;收入额小量大,客户群体巨大;轻成本、重费用。最后,分析互联网财务风险的特点,相应地提出控制和防范措施:第一,要明确财务风险的控制应与企业目标为导向;第二,对于各个具体风险来源再采取一定措施予以控制;第三,将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上升为企业制度乃至文化是互联网企业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终极方法。

作者:王鹏飞单位:天津商业大学

参考文献:

[1]韩春玲.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3,(33):160-161.

文创产品盈利模式范文

一、盈利模式的概念与意义

一种是较为广泛接受的定义是:为了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把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提品和服,达成持续赢利目标的组织设计的整体解决方案。其中整合、高效率、系统是基础条件,核心竞争力是手段,客户价值最大化是主观目的,持续赢利是客观结果,也是检验一个盈利模式是否成功的唯一的外在标准。成功的盈利模式不一定是原始技术上的创新,而可能是对企业经营系统某一环节的改造,或是对原有经营模式的重组、创新。

另一个定义是:盈利模式就是准确判断价值链利润区所在,并且根据利润区的转移,迅速调整战略,将客户的选择、价值的获取、产品差别化和业范围的确定等各方面的战略措施,都围绕最高利润区来进行配置。简单地说就是着重于发现利润区,并创造新价值。每一个行业都是一条价值链,从原材料的生产、供应到产品的设计、生产再到品牌的打造和销售,就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而在这条产业链条中,是有着好多个利润区的,而且每个利润区的利润高低是不同的。作为企业就是要准确把握产业链的最高利润区,然后根据这个利润区去设计企业的盈利模式。

二、盈利模式的特征

盈利模式不是苍白无力的模式,而是独特的、创新的、能赢得更多顾客的模式,它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1.能提供独特的价值。盈利模式是价值活动创造过程的凝炼,是独特的。这种独特的盈利模式,往往能带来与众不同的利润。当然,成功盈利模式并不是一定在全过程盈利,但能肯定即使有一些短时的亏损,那也只是成功模式中长期战略的有机部分。

2.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盈利模式本身并不仅仅是一个局部的创新,或者是某个技术的突破,而是企业通过投入自身经济要素,整合周围所有经济关系和利益相关者的力量相关资源而形成的一种用来实现价值创造、获取收益并最终实现利润分配的组织机制与架构。涉及到企业内部的战略定位、人力资源及技术创新与研发等众多要素,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在更多的时候,往往还是产品与服的组合,这个组合在向客户提供额外价值的同时,也为企业获得更好更多的利益

3.具有稀缺性。这当然是相对的,对于绝大多数行业竞争到已无利可图了、人人都可以进入的时候,这个模式也就宣告失败了。真正的盈利模式是与众不同,具有稀缺性,如“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人精我廉、人廉我转”。要有较高的进入门槛,相应有较高的利润不受侵蚀。要始终保持这种相对稀缺性,才是盈利模式的根本特征。

4.是难以模仿复制的。企业盈利模式的成功,是其战略定位准确、资源配备到位、内外部资源整合有效的综合作用,不是简单想复制就可以复制的。一个模式有时看似简单,但要做到极致也是不容易的。如直销模式,谁都能懂得其中的意思,但只有戴尔公司等做成了标杆,因为在于简单的直销背后,有着一整套完整的、极难复制的资源和生产流程。

三、四种典型的盈利模式设计

1.新兴产业型盈利模式。对新兴产业的内涵,要从广度上去理解,主要包括二种新兴产业,一种是纯粹的新兴产业,如新能源、生物医药、IT产业等;第二类为脱胎于传统产业的新兴产业,这类产业更为多见,如液晶电视、连锁经济酒店、中小学培训等产业。新兴产业的基本特征是尚未出现固定的游戏规则,不确定性高。设计这类产业盈利模式也要分类对待。一是对前一类新兴产业要注意二点,首先是新兴产业发展初期整个产业的盈利能力往往不理想,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利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获得政府的支持,新行业的很多例子说明了这个问题。如分众传媒与聚众传媒的竞争,最终分众获得更多支持而兼并了聚众传媒。这种产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先发优势就是强大的竞争优势,后跟进的企业成功者鲜有。其次是根源于全球性产业转移的新兴产业,这类产业从国际上而言,该产业并非新兴产业,但在中国呈现出持续高速增长的发展过程,这类产业在中国也是特殊的新兴产业,而且比例较大,如工程机械、轨道交通及海洋工程等。这类企业盈利模式设计时注意三点:一是以国内市场为基础,获得技术和经验的积累;二是相比其它产业更突出以参与和强调国际化;三是通常从低端或者中端切入,一旦具备了能力,即往高端发展,并蚕食发达国家竞争对手的利润空间。如三一重工机械与徐工机械,走的就是这条发展模式,目前都已超越国际同行。

2.资源垄断型盈利模式。企业需要建立自身独特的资源,这些资源应具备商业价值、稀缺及难以复制性。这种资源垄断型模式的难点在于资源的获取与如何最大化资源的价值,优点是一旦成功,则鲜有竞争者,在外部环境没有颠覆变革的情况下,这样的企业通常能够很容易实现股东价值的持续增长。这类盈利模式实施要注意三点,第一是自然与历史是孕育资源的二个主要源泉,因为自然和历史都不可复制,经过大自然或者历史沉淀的独特资源,可能成为企业区别于同行业其它企业的核心所在。如茅台酒的独特性在于赤水河的水,这样的水只有茅台有;第二点是要清楚,在中国市场上,政府是现实中最大的资源控制者,基于中国的商业环境,要获取低成本的资源,必须要与政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第三是放大资源的效应是提升成长性的有效策略。在独特价值传播的基础上,企业可对资源进行深层次的整合,以最大化放大资源的价值。

3.行业整合型盈利模式。在大多数行业,行业领导者的业绩都比较明显优于行业的平均水平,规模大的企业,除本身可能获得规模经济的收益外,在与上下游的谈判中,大企业通常处于有利地位,从波特的五力模型分析,规模大了,替代品与新进入者的威胁就小一些,议价能力也更加强,因此,追求市场份额本身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盈利模式。整合行业成功者会一些企业在成功实现行业整合后,企业通常会形成与上下游谈判的强大地位,从而获得从整个产业链获益的机会。当然,行业整合需要很多条件,首先,要有足够的资金,也就是要有突出的融资能力;其次,还要有经得起整合初期业绩下降的困难。在现实中,整合成功与失败案例比比皆是,国美电器是整合行业成功的佼佼者,几年来,它先后整合了永乐、大中、三联商社等企业,使企业规模迅速扩大,在零售市场上取得了寡头地位,为企业带来了较大的效益。

4.品牌溢价盈利模式。在中国市场上,基于消费市场的巨大的容量,品牌溢价型盈利模式拥有比欧美市场更大的发展空间。而这个品牌建立过程中,情感与文化是重要因素,通常而言,创造品牌溢价的核心要素并不是产品功能上的优越性,而是情感体验的独特性,引发消费者情感的暗示与联想,并带来心理上的满足感。进一步如将情感体验根植于文化之中那是一种更为高明的做法,与某一群体的心理认知偏好相比,文化常常更趋稳定,结果对品牌的忠诚度更高。所以,正因为文化价值的不可度量性,品牌溢价会有更大的空间。

四、盈利模式的实施要素与原则

1.盈利模式的实施要素。一个成功的盈利模式主要包括五方面的要素:定位、赢利点、关键资源和能力、业系统、自由现金流结构。这五个要素用一个金字塔来表现的话,金字塔的底部就是定位,逐步往上,最高层是自由现金流。第一步是战略定位,也就是确定顾客价值主张,选择那些最有潜力提供长期利润增长的目标客户,并提供满足需求的产品或服。第二步确定盈利点,也即是创造更多利润来源,这一步企业要确定从哪里盈利,并以什么方式去盈利;第三步是建立关键资源和能力,就是寻求和建立自身的战略控制手段,保护企业设计带来的利润流,使其免受竞争对手和用户势力的侵蚀;第四步是重组与构建业系统,即企业从事的经营活动的确定,确定企业要从事哪些经营,起到何种作用?并打算将哪些业进行分包、外购或者与其他公司协作生产和协作经营?第五步是打造更多自由现金流。目的是让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不但要考虑如何获得利润,还要考虑怎样达到最小投入,回报达到最大的问题。

文创产品盈利模式范文篇8

【关键词】在线社交网络;传播理论;盈利分析

一、引言

今天互联网的发展不可谓之不快,伴随着Web2.省略掀起美国SNS浪潮影响;国内出现十几家类似于Friendster的网站,而且新的同类型网站还在不断出现。除了UUme、亿友网和多多友之外,比较知名的还有友友网络(YOYONet)、联趣网(LianQu)和友友网(you2you)等。

Mysace.省略、猫扑(hi.省略)、碰碰网(pengpeng.省略)、网友天下(wangyou.省略)、粉丝网(ifensi.省略等。同时,由于前期大量厂商盲目进入市场,产业问题开始显现,例如市场同质化严重,个别厂商资金链条断裂,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支撑,导致部分厂商悄然退市。

2010年,SNS产业幻灭的低谷出现。产业热度下降,多数厂商开始理性思考自己的商业模式,并在盈利模式的创新上进行着不断的尝试。对于产品和服务以及客户维系方面,也在不断探索。同时,市场领先者开始显现实力,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日渐清晰。并通过不断地探索,实现盈利上的突破。

如今人人网,豆瓣,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开心网等垄断巨头依旧跑马圈地,围绕着中国庞大的互联网市场展开新一轮角逐。

五、SNS盈利模式

在激烈竞争态势中,最大化用户黏性并盈利是SNS厂商的首要任务。因此,欲了解SNS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必先了解其运营和盈利模式。

1.会员收费。多数SNS网站都实行免费注册。但是如果普通用户希望获得更多个性化的服务就必须通过购买VIP套餐,才能获得相应的增值服务或者享受特权。企业用户也需要投入人力财力才能构建实名账户进行品牌推广以及在线服务。例如屏蔽广告,个性域名,活动优先权,游戏福利等。优士网(省略)就是BSNS中的佼佼者。作为中国排名第一的商务社交平台,采取会员逐级收费,向会员提供人脉圈,提供商务交友机会。

2.增值服务和虚拟货币。乎所有的SNS网站都有自身的虚拟货币,人人网的豆子,的51币,白社会的白金币等。一些产品服务和虚拟物品往往是普通用户无法免费使用的,此时则要依靠购买虚拟货币来获取。例如,购买漂亮的装饰物件,打扮个性化空间,送给好友的特别的生日礼物,收费的游戏道具等。

3.广告费用。SNS网站的广告费用是最简单直接也是主要的收费来源。广告的形式有传统的页面广告、视频广告,品牌推广活动,产品植入广告。例如人人网和宝洁联合举办的夏日生活礼包免费送,别克君威植入开心网抢车位等。广告投放方可以及时得到用户的信息反馈,评估产品服务和广告的效果。

4.合作费用。合作费用主要是SNS网站与第三方应用厂商合作获利分成。第三方应用休闲娱乐组件被用户使用,期间产生虚拟货币或者虚拟道具的消费。SNS作为平台与应用厂商按一定比例分成。少数SNS网站还提供网络商务服务,招聘求职服务收取合作费用。

综上而观之,现下SNS网站没有开创出自己独创的盈利模式,盈利模式相同并且单一。广告是社交网站的主要盈利方式之一,根据《2009年中国网民社交网络应用研究报告》显示,在社交网站中,从来没有点击过广告的占到30.1%,不主动点击的占19.1%,有39.9%的用户表示会由兴趣触发而点击广告,表示有时候会点击的占9.6%,经常点击广告占总体用户的1.4%。SNS网站的网页游戏在提高用户粘度的同时,单一的模式增加了用户流失的风险,14.8%的用户因为厌烦游戏而拒绝再次登陆。SNS网站的收益能力远低于人们的预期,基本处于维持平台略有盈余的状态,同时缺乏风险投资,使得厂商随时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生存状态不容乐观。

六、SNS产业未来展望

中国SNS市场份额开始逐渐稳定,标志着国内SNS产业开始步入理性发展的时代。产业链上诸多环节地位确定,垄断性质的SNS厂商开始出现,加之《网络游戏管理暂行方法》规定从2010年8月1日起,SNS游戏运营商必须具备不低于1000万元的注册资金的规定使得产业准入资金壁垒提高,结合现有互联网的盈利方式,盈利能力提高。当然如果需要进一步的成功,可能需要开展更多关于SNS网站的盈利模式探索。对此,笔者依据国外SNS发展对国内SNS产业的发展策略提出以下建议;

1.盈利模式的创新。全球SNS网站都在不停努力探索盈利模式和发展模式,但是到现在为止,仍然还没有稳定的、被广泛认同的主流模式。SNS要谋求更长远的发展,必须对现有的商业模式进行创新。将SNS平台与已存在的电子商务平台,各类营销平台整合,以至于平台本身3D化,移动互联网融合化,都将是未来SNS的主要发展方向。

2.本土化的SNS发展战略。国内众多SNS网站从创立伊始到发展至今,多数以Facebook,Myspace、Linkedin等做为学习的榜样。因此,历经几年发展,我国SNS产业虽然取得了骄人的进步,但由于模仿过多而导致产品与服务的创新缺乏,市场开拓乏力,同质化现象严重,且部分用户重叠,同一个用户可能使用多个SNS网站。这种情况对于中国SNS的长足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说,简单的复制无法取得成功,所以在注重热点和前沿的研究的时候,不但要借鉴国外的理论和成果,更加需要的是找准突破点,需求和功能的差异化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3.垂直市场的进一步细分。综合性SNS市场已经被几大垄断门户网站瓜分完毕,新晋SNS厂商难以立足。相对而言,我国SNS市场的细分领域涉足的厂商较少,同时这使得很多用户无法获取归属感。因此对SNS进一步细分,会使用户有更多的选择,用户会根据自己的年龄、身份、兴趣、行业等注册自己偏好的SNS网站。此外SNS细分还可以让创新模式的尝试得以执行并发展,或将取得成功。

4.提高用户忠诚度。SNS网站的会员增长速度已经大幅减缓,如何提高现有用户的粘性和忠诚度,是SNS发展必须面临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有些SNS网站曾经依靠一些风靡一时的游戏应用在短时间内聚集了一大批人气,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比如“抢车位”、“好友买卖”、“农场”等等,娱乐性和互动性都很高。但时间一长用户就会丧失兴趣,产生用户流失的恶果。用户是SNS网站最宝贵也是最基础的资源,除了从商业化的角度去探索外,也必须注重从用户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去研究。因此SNS网站应该在提供娱乐活动的同时,注重内容的质量,提供更为丰富的各种互动服务,促进个人关系的交流和拓展。例如,组织线下聚会、团购消费、共同郊游等活动。

综上所述,随着网络技术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深。SNS网站的发展潜力依然无可限量,只要在激烈的市场中找准定位,并拥有独特优势并善于开拓创新并且积极与其他形式网络服务相结合,中国的SNS产业才能走出一条本土化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王亮.SNS社交网络发展现状及其趋势[J].现代电信科技.2009(6):9-13.

[2]BarnesS.Aprivacyparadox:SocialnetworkingintheUnitedStates[J].FirstMonday,2006,11(9).

文创产品盈利模式范文篇9

我国主题公园虽然起步较晚,但起点不低,成功的典型不少;它们已经在我们这个旅游资源大国里大放异彩,成为丰富我国旅游产品、满足海内外旅游者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的一支生力军。

自从1989年深圳华侨城投资创建的“锦锈中华”景区建成开业,到十多年来陆续建设开业的“中国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欢乐谷”一期等大型文化主题公园,都相继取得成功。大型主题公园在中国开创了新局面,北京的“世界公园”、江苏苏州的“苏州乐园”、浙江杭州的“宋城”和“杭州乐园”、云南昆明的“云南民族村”和“世界园艺博览园”、海南三亚的“南山文化旅游区”、广西桂林的“乐满地”等大型主题公园,都已达到较高水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在这几年冰雪节期间创建的“松花江冰雪大世界”,也可称为特定时间段内的大型主题公园,其策划和经营管理水平也已大体与国际接轨。

二、问题的提出

十多年前,伴随着理论界一场旅游资源能否移动(复制)的学术讨论,上百个旅游主题公园(包括各种影视城)走到游客面前。遗憾的是,中国的游客还没有见到中国特色的主题公园,很多以影视城为代表的主题公园已经开始衰落,大量的固定资产闲置,主题公园何去何从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产业发展问题。

在盈利模式方面,目前国内的主题公园存在盈利模式单一的问题,有很多主题公园几乎只有门票收益一种盈利方式来架构其盈利模式。由于经济效益不佳,主题公园产业正走向衰退。

当前,中国的主题公园群落正在面临一个艰巨的转型期,拥有大量的存量资产和土地资源是主题公园转型的物质基础,通过对主题公园的再认识,重新制定主题公园的发展战略是实现主题公园转型的基础。

三、主题公园发展机制

我们可以将主题公园理解为以经济盈利为目的,根据选定的文化背景,主要依托人造景观和设施使游客获得体验的封闭性景点和景区。

1、主题公园分类

根据主题公园所能提供的旅游体验类型(产品形态)对其进行分类,我国目前的主题公园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情景模拟型:各种影视城类型的主题公园,比如三国影视城(无锡)。

②游乐型:比如苏州乐园、锦江乐园(华东)、梦幻水城(珠海)。

③观光型:锦绣中华,世界之窗(深圳)等。

④主题型:基辅号航空母舰(天津)、明斯克航空母舰(深圳)、各种水族馆。

⑤风情体验型:各种民族村、民俗村,比如中国民俗文化村(深圳)。

以上分类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分析,如果从严格意义上的主题公园分类来说,主题公园的“主题”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关于文化的命题,可以衍生出许多类型的主题公园。

2、主题公园文化特色探析

主题公园是文化企业。从国内外主题公园成功的运作经验可以得出:独特的旅游文化是主题公园成功发展的核心和灵魂。迪斯尼乐园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获得了巨大成功,我们也看到迪斯尼乐园在法国一度遭到失败,这正好应证了主题公园是以旅游方式经营文化产业的判断。美国式的快餐文化与法兰西文明在文化价值取向上的差异导致游客对主题公园产品的选择差异。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认同风险所导致的运作失败。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主题公园首先是一种文化企业,其次才是旅游企业,主题公园所提供的产品是一种以旅游方式被消费的文化产品。

如果把主题公园作为一种旅游产品或体验的制造商来分析,我们会发现主题公园应该,或者能够提供给游客的产品或体验大致有以下几种功能:

(1)教育传播功能(比如向游客宣传民族文化和光辉历史)。

(2)审美或者情绪满足功能(体验一种氛围或者说与游客特定心理需求相吻合的环境,如:投身影视剧环境)。

(3)娱乐或者游戏功能(尤其是游客可以参与其中的活动,比如竞技体育活动)。

(4)文化活动展示功能(关于人的独特的价值观念所表达出来的行为,比如观看表演)。

按照马斯洛的心理学理论以上功能可以归结为:爱、自我认知、自我实现三个层面的心理需求,而各种文化对如何满足这三种需求的形式乃至相应的文化行为是在一个共性基础上的极端差异化。比如教育:可以是课堂教学,也可以是试验,甚至是通过行为本身来表现的。所以,主题公园应该是一个提供文化产品的组织,或者以旅游为表现形式的文化产品和特殊体验制造商。

现在以著名的迪斯尼乐园为例来说明这一推论:迪斯尼乐园的投资者是世界知名的迪斯尼公司,迪斯尼公司本身就是一家文化企业,它以提供文化产品(即美国风格的动画片)而闻名,而游客来到迪斯尼乐园所体验到的正是游客认为自己进入迪斯尼动画(卡通)世界所应该体验到的东西,这是迪斯尼乐园所提品的核心,其余关于游乐、购物等辅助服务都是为了完成或者加强这一核心体验。迪斯尼乐园的盈利方式有:门票、餐饮、旅游商铺租金、具备知识产权特点的旅游纪念品销售,以及其它收费的服务构成。整个盈利模式的架构是:以不断提升的品牌知名度吸引游客,在获得门票收入的同时,通过出售具备知识产权特点的旅游纪念品获得二次盈利,又由于旅游纪念品的发售进一步扩大迪斯尼品牌的影响力,这一盈利模式使迪斯尼乐园具备一种顽强的生命力。

基于主题公园是一种特殊的以旅游为经营形式的文化产品制造商,反观我国主题公园的经营模式,没有文化或者通过文化来设计、提供游客愿意购买的旅游产品(体验)从而实现盈利的方式和手段不足正是其致命缺陷。其次,关于文化的滥用是又一国内主题公园设计和经营的硬伤。文化的特性决定了文化产品应该具有鲜明特色,而且这种特色应该具有可以被欣赏的群众基础,从投资收益的角度看就是:文化影响力以及对应的文化消费人群是决定主题公园“文化主题”的关键因素,也是架构盈利模式的经济基础。

3、主题公园盈利模式

一般来说旅游景区(主题公园)的盈利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而其盈利模式就是这几种盈利方式的混合。

①提供初级体验(经历)的机会出让,比如:出售门票。

②提供有助于丰富体验(经历)的相关服务以及相应的服务体验本身,比如:提供餐饮,住宿服务。

③出让围绕旅游者(潜在旅游者)的消费能力所带来的可能的收益机会,比如:旅游区内的招商、景区节庆活动商业赞助。

④获取资本投入后在旅游项目所在地溢价收益的其它商业开发,比如景区,旅游目的地的房地产开发。

⑤出让、出售具备知识产权特点的商品,比如:玩具,旅游工艺品,纪念品等。

⑥提供保证旅游景点景区内居民可以市场化的公共服务,比如:供水,供电等。

以上六种主要的盈利方式是建立在游客到来这一基本事实之上的,即便是建立在景区本地居民的消费能力基础之上的盈利方式也需要通过游客的到来实现相对的规模经济。

首先,从收益的角度看,用以上六种盈利方式来分析主题公园的盈利模式,不难发现,目前国内的主题公园存在盈利模式单一的问题,有很多主题公园几乎只有门票收益一种盈利方式来架构其盈利模式。这样来看主题公园产业的衰退就并不奇怪了。

其次,从投资的角度看,单一的盈利模式本身就是一种风险,这使得主题公园管理者很难获得有效的融资成果,而设立在主题公园内部的各种固定资产,在没有客流的情况下几乎一文不值。因而有必要重新认识主题公园。

四、结论

主题公园所提供的产品可规定为一系列可以满足游客消费需求的核心功能的组合,以此为基础,产品能够满足游客个性化要求的能力(机会),将是产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游客需要从主题公园中获得知识接受教育,他可以通过听讲解、看展板,或者自己找资料的方式来满足这一需求,但游客最喜欢的方式往往是:通过游戏来达到被教育的目的。因此,主题公园管理者需要解决的问题正在于此:将所有可能满足游客需求的方式排列组合为主题公园的产品,满足游客的需求,这种满足程度将决定游客愿意支付的门票价格,或者购买哪几种(产品)服务,尤其是游客愿意在购买主题公园门票之后,购买相关服务产品(体验)的需求正是主题公园产品的溢价能力。当然在现实中,经营者完全可以通过门票将这些内容打包出售。

综上所述,主题公园是一个以旅游方式提供文化产品(体验)的文化企业。从旅游经营的角度看,主题公园的盈利方式大致有:出售门票,提供有助于丰富游客体验的服务(包括基本服务和特殊服务)、出让面对游客的盈利机会(商铺出租)以及出让游客的注意力本身(商业赞助)、设计出售具备知识产权特点的纪念品。

主题公园应将旅游业与文化紧密揉合在一起,打造自己的品牌,同时也要将文化作为旅游业来经营,通过发掘和宣扬文化来综合性地发展旅游;以经营旅游地方式多方位地展示文化,赋予旅游产品以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而创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文化。

不少主题公园顺应新世纪旅游业发展需要,以其高超的策划、精致的建筑、丰富的内涵和一流的管理服务水平,很快轰动海内外。他们的成功给人们提出启示:一个成功的主题公园,完全可以取得良好的投入产出效益和多方面的社会效益。建设主题公园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是对资源、产品的重要补充,在旅游资源不太丰富的地区则是突破发展“瓶颈”的重要举措,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建设好主题公园,关键在于搞好市场调研和项目策划,选准主题、创出精品;经营好主题公园,关键在于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内涵、推陈出新,使其吸引力长存。

参考文献:

[1]何建伟.深圳华侨城旅游文化特色探析【J】.旅游学刊,1999,(5).

[2]王新民.主题公园的高效益奇迹和价值导向【J】.旅游学刊,1994,9(6).

[3]保继刚.珠江三角洲主题公园发展回顾【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文创产品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独立科技媒体;盈利模式;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7)182-0003-02

随着“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口号的提出,独立科技媒体作为报道创业、投资以及互联网资讯,为创业者和投资人提供服务的平台,在近五年来得到飞速的发展。盈利模式是推动互联网产业变革的核心,对独立科技媒体的盈利模式及其核心竞争力进行探讨具有现实意义。近年来,许多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互联网产业和新媒体的发展进行了研究。

2006年,学者钟瑛从门户网站的竞争、垂直网站的定位、电信运营商的转型、媒体网站的回归4个方面对互联网竞争格局进行剖析。2013年,郭涛对当下科技博客用户飞涨的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科技媒体凭借快速精准的行业消息和产品信息的,以及为创业者提供相关资讯和平台服务等功能积累了大量用户的结论。2015年,曹继东提出“互联网+科技”自媒体创新与盈利模式是文化、科技、创意、资本、技术、版权或知识产权融合汇聚形成的新兴经济模式。上述研究系统地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独立科技媒体公司发展进程。

1独立科技媒体现有盈利模式分析

独立科技媒体公司的盈利根本而言利用的是信息的传播,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独立科技媒体发挥平台优势,连接用户与企业,从而实现资源互通。

1.1广告投放

新闻传播媒介的盈利方式主要是:内容吸引流量、流量吸引广告商、广告商投放广告带来广告费收入。科技媒体公司的主站、微信平台、App均设有专门的广告报道板块,提供新科技产品以及企业介绍,进行软件、高科技产品的推广,公司从中收取广告费用。

1.2创新投融资方式

大多数独立科技媒体公司的业务核心聚焦在创业服务领域,通过自身资源与平台,与其他投资机构进行合作,为处于发展初期的项目进行众筹,同时向融资成功的项目收取平台服务费。36氪股权投资平台自上线以来,已帮助超过50家创业公司成功进行了融资。对于成功通过筛选的公司,36氪采用“领投+跟投”的融资模式。由专业的投资人、投资团队作为“领投人”进行项目股权认购,其他投资者作为“跟投人”进行跟投,36氪对融资公司收取平台费用。极客公园开展“极客加速计划”,投资者在平台注册为投资人后进行投资。股权融资项目融资成功且目标投资人被选择为股权融资项目的投资人后,指定专业人士或机构与目标投资人共同成立有限合伙企业,做为持有创业公司股权的直接股东,以目标投资人从项目方获得的投资收益的15%作为平台服务费用。

1.3开展相关延展服务

独立科技媒体公司在注重线上内容报道的同时,也积极开展相关延活动,并从中收取费用。常见的延展服务多为开通VIP用户服务,为VIP用户提供更专业、更前沿的咨询报道。科技媒体公司也举办在线课程、线下活动,通过收取课程费、门票费的方式获得收益。

目前,36氪已开启收费服务项目“开氪”;极客公园除每年举办GIF极客公园创新大会、奇点创新者峰会等线下活动并收取门票费用外,还参与其他企业活动策划,收取相关费用;钛媒体在微信、客户端平台创立“钛空仓”板块,提供购物服务。

2独立科技媒体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信息时代,进入新市场的障碍逐渐减少。科技媒体必须在与科技爱好者以及创业者的不断交互中证明自身价值,否则就会被市场抛弃。

1)面临竞争者的威胁,由于创新力不足,众多竞争者为了抢占风口,借助知识溢出效应争相模仿,从而面临因产品同质化而赚不到利润的困难。高质量的内容可以成为科技媒体发展的助力,但并不能成为其取胜的核心竞争力。提高自身创新力(比如管理模式的创新),建立技术壁垒是目前构建独立科技媒体盈利模式时需要关注的问题。

2)满足创业者的需求,在创业资源整合方面,科技媒体向创业者提供孵化器、投融资平台、线下活动、付费网课、产品报道和产品开发这六类资源。在场地资源的提供上,政府扶持的孵化平台更有优势;在科技资源的提供上,科技媒体难以与科技公司提供的资源相抗衡;在管理资源的提供上,科技媒体的知识积累不足;提供给创业者的资源限于交流平台和品牌宣传服务。

3)投资人的视角,当科技媒体出现对项目信息报道不实或是审核不严格的情况时,若投资人根据“虚假信息”决策投资,科技媒体公司就会面临信誉危机。由于网络股权众筹平台相对于传统经济市场入门门槛低,具有快速获利的潜力,也可能会因一些投机取巧、盲目趋利者的行为引发市场秩序混乱。

3完善独立科技媒体盈利模式政策建议

独立科技媒体要想打破资源的制约,避免信誉危机,应当注重人才和知识管理,与其他企业战略联盟以及明确公司定位。

1)资源整合,积累“智慧资本”。科技媒体可以与高校或研究所合作,帮助新创企业搭建产学研合作的平台,提供给新创企业与企业产品相关的科技成果或者提供丰富的管理经验。科技媒体在搭建产学研科技资源平台上取得先占优势,可以提高科技媒体的知名度以及对初创企业入驻的吸引力。当科技媒体积累足够多的企业信息,可将这些信息整合管理形成“智慧资本”。

2)战略联盟,竞争与合作。科技媒体战略联盟与否,要考虑联盟后对自身竞争力(新的产品/服眨┑挠跋欤自身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和财力来支撑自己发展这些竞争力,以及达成联盟对市场风险是否起到规避作用。科技媒体公司选择合适的联盟伙伴达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其在专业化和协作分工上得以深化,从而在现有市场/产品上处于有利位置,成为领导市场发展的前沿,最终使企业能够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回报。

3)明确定位,言出要必行。科技媒体公司应当明确公司定位,建立以客户价值为导向的业务流程。科技媒体公司多大程度上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也将在多大程度上决定公司的道德准则,决定公司的声誉,决定对其受众的尊重。科技媒体都会提出自己企业的概念以获得人们认可,不过,每一个价值观的目标可能对其他价值观的实现产生影响,科技媒体公司需要一个公正的评判标准来平衡各个价值取向从而持正直公立。因此,科技媒体公司明确的自我定位,采用主动、自觉的方法将这些冲突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参考文献

[1]钟瑛.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及其竞争格局[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4):38-42,94.

[2]麻晓蓉.从公众理解科学看媒体科技传播的社会责任[J].科技传播,2009(1):7-8,10.

[4]曲宝玉.TMT时代的新媒体策略――中国日报新媒体实践与思考[J].中国传媒科技,2011(7):84-87.

[5]郭涛.科技博客走热盈利前景待观望[N].中国文化报,2013-11-15(006).

[6]李玮.加强互动,互惠双赢――浅谈科技媒体与创新企业深度合作模式[J].科技传播,2014(2):35,7.

文创产品盈利模式范文篇11

内容摘要:本文结合物流园区发展阶段和类型对物流园区盈利模式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我国物流园区现行的盈利模式,其次对我国物流园区现行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最后根据物流园区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结合物流园区存在的基本类型,提出了不同阶段下各种类型物流园区盈利模式设计思路。

关键词:物流园区盈利模式发展阶段

问题的提出

物流园区作为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它的规划和建设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全国各地蓬勃地开展起来。但过度的物流园区规划和建设热给一些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原因是没有根据当地的区域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选择合适的物流园区盈利模式,造成了大量园区土地的闲置和园区的经营亏损,造成了大量的资源与资金的浪费。因此,对物流园区的盈利模式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内对物流园区盈利模式的研究最近几年刚刚起步。郑琦(2006)对综合型物流园区盈利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通过资源整合、拓展信息技术服务、开发增值服务来增加综合型物流园区的盈利能力。姜慧韬(2008)从规划和建设的角度分析物流园区的运作模式,将之细分为建设模式、运营管理模式和盈利模式加以详细分析。王令凯(2009)主要分析了我国物流园区盈利模式现存的问题,针对园区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闭海涛(2007)归纳了物流园区的四种盈利模式,并以某种农产品物流园区的盈利模式为例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有益的建议。曹明、罗璐、洪力京(2009)对我国物流园区规划和设计中考虑盈利模式不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胡良德(2005)提出了按照主导功能(转运型、存储型、流通加工型和综合型)设计盈利模式的思路。总体而言,物流园区盈利模式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特定类型,更多地关注运作层面的模式设计和宏观政策方面的建议,没有考虑物流园区发展阶段需求和园区种类特点等因素,本文拟结合这两个要素进行综合盈利模式的研究。

我国物流园区盈利模式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现有的物流园区在不同开发模式、不同经营方式下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五种:第一种为地产商开发,以租售方式交由物流企业经营。第二种为地产商开发,与物流企业合作经营。与前一种盈利方式不同的是,地产商在建设完成后,不是将地产简单地采用租售的方式交与物流企业经营收取租金,而是通过成立公司或签订协议合同等方式,与物流企业合作经营,地产开发商与物流企业共享物流经营收入。第三种为地产商通过成立子公司或委托第三方经营。第四种为政府主导,物流企业投资建设并经营。这种方式是我国目前物流园区发展中最常见、最主要的经营方式。第五种为企业自发建设的物流园区,盈利主要来源于企业的经营收入,以及国家政策带来的隐性利益。对于最后这两种经营模式下的物流企业,其发展过程中在物流园区整体平台的基础上,受益于物流园区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和优势互补的整体运营方式,其收入的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物流园区整体发展水平的高低,受益于物流园区整体盈利模式的提高。

物流园区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关于我国物流园区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国内的研究中都提到了盲目追求规模、空置率高、增值服务薄弱等现象。按照郑琦(2006)的研究,我国物流园区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有四方面:一是盲目发展造成大量空置;二是建设成本上升;三是信息技术落后、服务水平低;四是物流管理人才和创新人才缺乏。王令凯(2009)的观点认为,第三方物流需求不足、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增值服务薄弱是物流服务水平低的表现。

参照以上观点,我国物流园区盈利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脱离实际盲目追求规模,造成大量空置。据《第二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国内物流园区平均空置率达60%,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二是盈利水平低,第三方物流需求不足。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显示,我国生产企业原材料物流中,由第三方物流承担的比例只有18%;商业企业物流由第三方承担的比例更少,仅占总比例的5.9%;而调查使用第三方物流的企业中,有23%的生产企业和7%的商业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服务不满意。三是忽视资源整合,建设成本增加,客户成本上升,削弱盈利能力。据测算,物流园区综合投入每平方米约2400~2600元,这与目前商品房的造价几乎相同,不仅抬高了物流园区的入驻“门槛”,使一些实力有限的中小型物流企业无法参与到物流园区中来。四是信息技术应用落后,物流经营服务水平低下。我国物流园区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普遍较低,诸如电子商务、互联网、条形码、电子数据交换、管理信息系统等信息技术未能广泛使用,直接影响到物流产业的发展和盈利能力。五是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增值服务薄弱。由于电子化、信息化程度较低,大多数物流企业还只是被动地按照用户的指令和要求,从事单一功能的运输、仓储和配送等少数几个环节的业务上,价格竞争激烈,利润率水平日趋下降。

面向不同发展阶段的物流园区盈利模式设计

关于物流园区盈利模式的设计,胡良德(2005)首次提到了物流节点的分类,闭海涛(2007)按照此分类提出了转运型、仓储型、流通加工型和综合型物流园区的盈利模式,姜慧韬(2008)沿用这种分类方法并归类了每种类型代表的园区,并且提出了按照时间将物流园区的发展阶段分为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三阶段。参照以上文献的研究成果,本文提出了物流园区盈利模式的设计应该综合考虑园区发展阶段和园区类型两个要素,在此基础上,本文按照发展阶段划分,阐述了每个阶段每种类型园区的盈利模式设计,并且对每个阶段园区的特点和盈利模式设计原因进行了简要论述。

(一)处于初创期的物流园区盈利模式设计

处于初创阶段的物流园区,此时区域经济、交通状况、科技发展等外部环境处于较低水平;从内部环境来看,入驻物流企业数量较少,物流密度较小,园区配套服务不是很完善,信息化水平较低,因此处于此阶段的物流园区应发挥这种园区主导地位的功能,在盈利模式的设计上,应注重其基本功能的实现。四种不同类型物流园区在初创期的特点如下:

转运型物流园区处于运输线上,又以转运为主,货物在这种结点上停滞的时间较短,转运型物流园区必须拥有相当规模的储存场地和仓库,此阶段转运型物流园区应着重利用地缘优势开展货物转运业务。

仓储型物流园区占地面积较大,园区内大部分仓库以储备为主要职能,货物相对停滞的时间长;由于货物多处于静态,园区中作业机械占存货数量的比重较小,而仓库的保管、养护费用较高。处于初创期的仓储型物流园区的盈利模式主要是利用仓库优势提供大规模仓储服务,收取仓库租赁费和物业管理费;或者结合仓储业务提供配送服务,并对运输配置、仓储管理、流通加工、搬运、包装的环节进行管理,收取配送服务费用。

流通加工型的物流园区既拥有基本的物资集散功能,又承担了一部分生产加工功能,实现了从厂商生产的标准产品到客户所需个性化产品转换衔接的目的。对于初创期的流通加工型物流园区,其盈利模式主要有:建设专业交易市场,收取交易费用;建立流通仓库,收取仓储费用;建立中转仓库,收取仓储和转运费用;建立集货中心,收取仓储、运输费用。

综合型物流园区的初创阶段,园区一般根据当地市场实际情况重点发展2~3种物流服务,因此其盈利模式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一是建立货物集散中心、交易中心和配送中心,收取场地租赁费用、货物交易费和配送服务费;二是结合转运业务开展货物交易业务,收取仓库租赁费、物业管理费和货物转运费;三是结合仓储业务开展流通加工业务,建立存储仓库和流通加工中心,收取加工费用和仓库租赁费等。

(二)处于成长期的物流园区盈利模式

对于处于成长期的物流园区,物流园区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均有所改善,此时园区所辐射地区的经济水平有所发展,交通状况有所改善,园区入驻企业数量明显增多,物流设施设备建设更加完善,物流市场需求更为旺盛,货物转运量、仓储量等大大增加,物流密度显著增加。而处于此阶段的物流园区,其盈利模式的设计主要要考虑发挥园区的核心功能,而发挥核心功能的关键是整合资源开展更多业务。

转运型的物流园区可以通过整合交通资源,使不同运输方式有效衔接,入驻企业才能为客户提供综合服务,降低运输费用,提高自身的利润率。仓储型物流园区在成长期可以整合信息资源,加强物流信息化方面的合作,建立资源整合和资源共享的物流信息中心,提供物流信息、物流交易、物流载配等服务,大力推进电子商务交易。流通加工型的物流园区可以建设流通加工中心,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将企业的大规模生产转化为用户的个性需求,收取加工费、包装费,同时利用资源整合优势,实施区域合作和联盟。综合型物流园区可以整合信息资源和各类资源,积极建设信息交易中心、仓储配送中心和流通加工中心,提高物流设施的利用率,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并帮助企业减少固定成本支出。

(三)处于成熟期的物流园区盈利模式

进入成熟期的物流园区应该朝着提供更高层次服务的目标迈进,发挥延伸功能。处于成熟期的园区管理者要帮助和引导园区内企业改进物流经营管理方法,推行物流标准化,提高物流作业效率,降低成本,倡导诚信经营,争取以更低的价格提供更加超值的服务。

转运型的物流园区可以提供有货物中转站特色的增值服务,包括除基本运输和仓储以外的包装、再包装、流通加工、分拣、配送和信息反馈等。仓储型的物流园区可以提供具有货物管理特色的增值服务,可以通过调集和管理自己和客户提供的单项服务、资源、能力和技术,运用自身的管理模式和运筹技术,整合提供一个综合的生产、物流、销售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流通加工型的物流园区可以发展物流配送等增值业务。综合型物流园区可以为企业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如提供物流咨询、培训服务,吸引相关企业进驻园区,如餐饮、酒店、汽配维修、物流用品市场等,从而增加利润增长点。

结论

物流园区盈利模式设计的目标考虑的不是某个企业个体或某一方面,而是从物流园区整体的角度来设计,目的是通过实现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实现社会物流总成本的最低。盈利模式的设计要结合物流园区的类型和区域产业特点,兼顾园区投资方、经营方的利益,在初创期注重发挥园区的基本功能,成长期专注于园区核心功能发挥,成熟期注重物流延伸服务功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郑琦.综合型物流园区盈利模式的探索[J].上海商业,2006(6)

2.姜慧韬.城市物流园区的规划与建设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王令凯.我国物流园区盈利模式的现存问题及改进措施[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2)

4.闭海涛.NNN物流园区盈利模式的研究[D].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曹明,罗璐,洪力京.我国物流园区规划设计的问题与对策[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9(2)

6.胡良德.城市物流园区盈利模式[J].运输经理世界,2005(12)

文创产品盈利模式范文1篇12

[关键词]在线音乐数字出版盈利模式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G2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853(2014)06-0078-05

ResearchontheProfitModelsofOnlineMusicPublishingfromaComparativePerspective

XiaoYangXieHongyan

(SchoolofCommunication,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Shanghai,200241)(SchoolofMediaandDesign,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Shanghai,200240)

[Abstract]Americanonlinemusicpublishingprofitmodelsshowasituationoftripartiteconfrontationwhichcontainsthepayingfordownloadmodel,thesubscriptionmodelandthestreamingmediaservicemodel.Chineseonlinemusicpublishinghasbasicallyformedaprofitsystemofpayingfordownload,advertisingrevenue,musicvalue-addedservice,onlineperformanceandcrossindustryderivativesmodels.Buttheleapfroggrowthofuserscalehavenotbeeneffectivelytransformedintoindustryprofityet.SothekeyofChineseonlinemusicpublishingprofitmodelisthatweshouldstrengthenmusiccopyrightprotection,adjusttheindustrypolicysupport,establishthecascadepaymentsystem,guidetheconceptofpaying,extendtheindustrychainandachieveawin-wincooperationacrossindustry.

[Keywords]OnlinemusicDigitalpublishingProfitmodelIndustrychain

在线音乐作为数字出版产业的重要分支,与无线音乐并肩引领着音乐的数字革命和数字娱乐的未来。文化部《2013中国网络音乐市场年度报告》(以下简称《2013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网络音乐用户4.5亿,收入74.1亿元,其中在线音乐收入43.6亿元,无线音乐市场规模达30.5亿元[1]。而2006年在线音乐产业收入仅为1.2亿元。在线音乐产业整体趋好的同时,必须认识到其仍处于我国数字出版产业主导产业的末端地位[2]。庞大的用户市场与非对称的收入落差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缺乏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即在线音乐产业盈利模式不成熟。本文在观照美国在线音乐出版盈利模式的基础上,梳理中国在线音乐出版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剖析构建在线音乐出版盈利模式的关键点,为在线音乐出版未来的稳健发展提供借鉴。

1美国在线音乐出版盈利模式三足鼎立

美国处于全球在线音乐出版市场的领导地位,2013年在线音乐以占全美音乐行业收入超过六成的比重跻身音乐支柱产业。美国在线音乐产业收入以下载付费型音乐(包括单曲、专辑)为最高(如表1),其次是付费订阅音乐和流媒体音乐服务,它们构成美国在线音乐出版的三种代表性盈利模式。

表12013年美国在线音乐产业收入统计表(单位: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RIAA.2013Year-EndIndustryShipmentandRevenueStatistics[R]

注:SoundExchange是美国一非盈利性版权管理组织。

1.1下载付费模式:以版权制度健全和正版消费习惯为基础

下载付费模式是音乐用户通过专属在线平台下载数字音乐以获取永久使用权并支付给服务提供商一定费用的交易模式。美国音乐版权保护制度的健全与音乐用户的正版消费习惯奠定了iTunes、AmazonMP3的成功。

苹果iTunes在线音乐商店起初以单曲0.99美元的价格出售正版数字音乐,相比CD、磁带等传统音乐出版物费用低廉,易受音乐爱好者青睐,且下载后可以离线使用,不受网络流量限制。iTunes模式的核心在于良好的产品推广和独特的数字权利管理系统,可以遏制P2P技术下大肆的复制和传播行为对版权人利益的影响。2009年初,苹果公司调整iTunes音乐的统一定价,赋予唱片公司对音乐的灵活定价权,形成新歌上调至1.29美元、普通歌曲仍然保持0.99美元、部分老歌下调至0.69美元的梯级定价模式。苹果公司还获得了唱片公司同意其销售不使用数字权利管理技术的音乐产品的优待。

亚马逊的AmazonMP3音乐商店2007年上线,与iTunes的歌曲绑定硬件模式构成鲜明的竞争关系。它的单曲售价为0.89美元至0.99美元不等,以没有数字权利保护的MP3音乐格式提供给用户付费下载,用户可自由选择设备播放这种开放格式的音乐。2013年1月亚马逊推出专门针对苹果公司iPhone和iPadtouch的HTML5MP3网络商店,以云服务CloudPlayer应用突破硬件限制的瓶颈,刺激苹果用户从亚马逊音乐商店消费更多产品。

1.2付费订阅模式:自定义服务和扩大试听权

付费订阅模式是音乐用户每月缴纳一定额度的费用,即可在线收听海量的高品质音乐,并可以享受根据自己喜好订阅类型音乐、建立专属音乐播放列表的自定义服务。付费订阅不拘泥于让用户拥有音乐产品实体,表面上其音乐的收听选择权扩大了,性价比提高了,但该模式不能下载音乐,用户仅具有试听权,没有获得音乐的使用权。付费订阅模式依托流媒体技术灵活地舒缓了音乐版权的束缚,从音乐享受的本质上创新了音乐用户需求,以在线订阅试听的形式改写了音乐下载的传统模式。

成立于2001年的狂想曲公司(Rhapsody)是美国第一批提供包月制在线音乐服务的厂商。2011年它收购百思买旗下的纳普斯特(Napster),当年包月用户即突破百万。狂想曲公司提供30天免费试用期,之后每月支付9.99美元即可享受无广告的音乐订阅服务。瑞典音乐服务提供商斯波提法艺公司(Spotify)于2011年登陆美国市场,以付费用户的订阅收入和免费服务的广告收入作为主要营收。2013年5月、2014年3月公司先后收购途尼勾(Tunigo)和艾蔻奈斯特(TheEchoNest),满足了用户根据音乐类型、自身心情建立播放列表并与他人分享的社交需求,月活跃用户数达2400多万。斯波提法艺公司的用户可通过脸书(Facebook)获取好友音乐列表,也可使用其“分享我的播放列表”功能(ShareMyPlaylists)订阅陌生人或名人的音乐列表。法国在线音乐分享网站狄泽(Deezer)在美国采取与脸书等运营商合作交叉销售服务的途径建立稳定的销售收入和获得额外付费订阅收入。

阿迪欧(Rdio)也是付费订阅模式的追随者,被称为个人的点唱机,用户每月花费4.99美元即可在网站上收听音乐;如要下载音乐,用户需选择每月9.9美元的套餐。流媒体音乐订阅服务提供商节拍音乐公司(BeatsMusic)专注于精准定制和音乐发现功能,不提供免费产品和服务,摆脱了广告盈利模式的束缚。2014年1月,仅四个月即被苹果公司收购,年订阅费随即下调至99.99美元。尽管付费用户规模仅11万人,节拍音乐公司耳机的品牌和时尚体验带来的软硬件层面相辅相成的潜力和空间,是苹果选择它的一个重要因素。

1.3流媒体服务模式:免费流式音乐服务,以广告支撑业务

流媒体服务模式与付费订阅模式密切交叉:付费订阅模式是广义流媒体服务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而狭义的流媒体服务模式指流媒体电台服务,以及非订阅型按需流媒体服务中依托广告支撑业务的免费流式音乐服务。潘多拉(Pandora)、天狼星卫星广播公司(SiriusXM)、优兔(YouTube)、维沃(Vevo)和斯波提法艺公司广告业务等是美国流媒体服务模式的代表。

潘多拉是一家拥有超过7500万用户的独立网络电台[3],2014年第一季度,根据美国会计准则(GAAP)其总收入1.943亿美元,其中广告收入1.406亿美元,占据收入构成的主导地位。潘多拉网络电台提供展示广告、音视频广告等多平台广告产品,并实施精准用户推送的广告策略,巩固其在美国流媒体音乐服务市场遥遥领先的地位。天狼星卫星广播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纯音频娱乐公司之一,也是美国最大的订阅型媒体公司之一,用户规模2580万,提供72个商业免费音乐频道。iHeartRadio以免费的数字广播为用户提供音乐一站式服务,听众可从拥有超过1800万首歌曲和45万名艺术家作品的目录中挑选创建个性化的音乐站,通过电子邮件或脸书登录属于自己的音乐电台。苹果公司2013年推出iTunesRadio服务,用户数迅速攀升至2000万以上。用户需以收听广告为代价来体验其所提供的基于互联网的免费流媒体广播服务,否则需订阅iTunesMatch服务来享受无广告的iTunesRadio服务。此外阿迪欧、狂想曲公司和斯波提法艺公司等付费订阅服务商也纷纷提供免费加广告式的电台类服务吸引新的音乐用户。

谷歌旗下的YouTube免费开放流媒体服务依靠海量用户规模在音乐MV中插入广告来实现创收。谷歌和环球音乐、索尼音乐合资建立的音乐视频网站维沃也是依托广告营收,其独立用户访问量超过3575万[4]。借助创建脸书的个性化播放列表和清新的用户体验,维沃网站月均音乐视频浏览次数接近35亿次,主要流量来自YouTube的整合,广告收入需与谷歌分享。

美国在线音乐出版市场伴随着愈来愈多的重量级竞争者参与其中,凸显出山雨欲来的不确定感。产业领跑者们在适时调整盈利策略,因此往往一家公司多种模式并存,免费与付费并存;另一方面,则不得不思考音乐服务的同质化问题,在单纯的流媒体音乐服务基础上扩展应用,发挥开发者社区的潜能。

2我国在线音乐出版盈利模式的多元化体系

我国在线音乐出版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MP3品茗街、九天音乐网、中文音乐星空等一批早期的音乐站点提供内容丰富的MP3格式音乐下载服务[5]。2000年前后,网易MP3搜索、KURO、网蛙音乐等相继上线,终因版权纠纷、付费模式受阻等原因黯然退出市场。时过境迁,在线音乐发展了二十多年,市场涌现出一听音乐、百度、豆瓣、多米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网易、MixRadio、腾讯、虾米等一大批拥有合法资质的在线音乐服务商,但版权纠纷、规避版权风险、无线音乐商机一直萦绕着在线音乐市场,盈利模式问题始终没有完全解决。

与美国相比,我国在线音乐出版存在行业规范缺失、盗版猖獗、免费音乐背后的收费机制先天不足等诸多根深蒂固的问题,但也基本形成了下载付费模式、广告创收模式、音乐增值服务模式、在线演出模式和跨行业衍生模式的盈利体系。

2.1下载付费模式

下载付费模式原本是顺应市场的最基础的销售方式,但在我国从免费到付费下载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早年的在线音乐市场尝试过付费模式,但盗版网站音乐上线快,时间差让盗版网站反而生存下来。如今在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免费下载音乐网站的环境下,付费会“逼走”用户成为在线音乐出版商顾虑的首要问题。

虾米音乐、百度音乐、QQ音乐、酷狗音乐等知名音乐网站是国内试行在线音乐全面下载收费的破冰者[6]。虾米VIP会员15元包月可下载100首MP3并可在线享受320Kbps高音质音乐试听服务,包年120元可享受1500首MP3下载和高品质试听服务,自2014年1月2日起,对于音乐人自主定价且设置“仅虾币”下载的歌曲用户需通过虾币购买下载,其收益全部归于音乐人,以此保障虾米音乐人的利益。百度音乐普通VIP包月费用5元,可享受320Kbps的高品质MP3试听、下载和精彩线下特权;白金VIP会员费每月10元,可独享FLAC无损音乐下载、音乐盒去广告等更多服务。QQ音乐绿钻用户包月费10元,拥有音乐特权、演唱会特权、游戏特权和身份特权四类音乐尊享服务,可批量下载FLAC和APE无损格式的超品质音乐。付费下载模式通常会提供会员用户与免费用户差异化的音乐服务和内容,且包月付费相比单曲或专辑下载付费经济实惠,易被音乐网站和用户所接受。

2.2广告创收模式

广告创收模式是目前国内多数在线音乐服务商的主营业务模式,以免费提供在线音乐试听和下载,增加网站点击流量,吸引广告商合作分成实现盈利。部分网站的广告创收占据网站总收入九成以上份额。广告创收模式是付费下载的伙伴也是对手,在线音乐服务商面临着是先要钱还是先要用户的抉择和博弈,但多数情况下两者并存。

一听音乐的定位是免费在线音乐第一站,依靠网站用户点击量和注册会员数量吸引企业广告投放,以音乐载入前后插播在线广告的形式获取广告费以维持运营和盈利。百度尽管提供免费的音乐流媒体服务、扩展的云存储空间和高品质音乐的付费服务,但大多数百度音乐用户选择免费,接受网络广告支持模式。

2.3音乐增值服务模式

音乐增值服务常与下载付费模式捆绑在一起,在线音乐服务商除了提供付费会员下载服务外,还有若干差异化的增值服务[7]。如酷狗音乐VIP用户除了享受超大云歌单和VIP加速下载特权外,还可拥有VIP专用客服、演唱会优先抢票和酷狗VIP专享繁星网专属座驾等一系列特权服务。

2.4在线演出模式

在线音乐演出板块是我国在线音乐市场收入的强劲增长点,已成为我国在线音乐市场的主要盈利模式。《年度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在线演艺市场收入达36.7亿元,占在线音乐市场规模的84%。在线演出模式表现为卡拉OK、唱歌比赛和线上音乐会等形式,是音乐周边产品的开发和创新。

欢聚时代(NASDAQ:YY)是国内最早的在线演艺企业之一,其核心业务YY语音注册用户数超过3亿,VIP会员拥有排队优先的等级特权、尊贵图标的炫耀特权、等级加速的基础特权和会员表情的实用特权等多项特权。YY音乐致力于打造国内最大的在线表演平台,为有才艺的表演者们创造“追逐艺术梦想”的机会,频道所有者可签约主播,主播在频道内上麦演唱,偶像业绩达标还可将账户中的蓝钻提现并申请官方超级偶像资质。六间房()是国内最大的视频互联网社区,日均用户覆盖数1000万,热门活动包括嗨唱家族房、天音唱团、幸运新主播、放声SHOW唱等,为爱唱歌的人提供展示和证明自己的舞台。此外酷狗的繁星网、酷我的酷我K歌、天天动听的天天秀场也纷纷涉足在线演出模式。

2.5跨行业衍生模式

跨行业衍生模式是围绕音乐的衍生产品和相关服务,融合在线音乐与其他领域行业的内容和技术需求,提供音乐产品的二次应用和增值的创收模式。跨行业衍生模式是媒介融合背景下在线音乐盈利模式的必然产物和发展趋势。

目前在线音乐与游戏、电子商务已有衍生合作业务。游戏商通过购买音乐使用授权将音乐加载到游戏中,游戏的运营业绩补充了在线音乐的创收。虾米音乐与淘宝商家建立了付费合作关系:淘宝商家使用虾米的付费背景音乐和购买虾米VIP权益卡赠送买家;虾米独立音乐人为淘宝商家提供软性代言服务,淘宝商家支付的费用全额归独立音乐人所有。可以预见,未来的游戏、电子商务、社交媒体、随身穿戴设备等更多领域会融入在线音乐产品并展开深度合作。

3我国在线音乐出版盈利模式构建的关键

我国在线音乐出版拥有可盈利的业务模式,也具备盈利的能力和潜质,却一直未能实现全面收益。与美国相比,国民习惯于免费使用海量的网络资源只是影响、制约盈利模式的关键因素中的一个,盈利模式的躯壳亟需充实和深化,才能让跨越式增长的在线用户有效转化为在线音乐出版产业的利润。

3.1加强音乐版权保护力度,打击盗版和非法下载

加强音乐版权保护力度是在线音乐出版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保证。政府在法律环境层面高度重视音乐版权保护。2005年4月国家版权局和信息产业部颁布《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2010年12月文化部下发《关于集中清理整治一批违规在线音乐网站的通知》,237家音乐网站关停或改行。尽管如此,在线音乐市场侵权盗版、非法链接现象仍然严重,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和执行需要深入细化和严谨的后续努力,比如制定有效的在线音乐侵权标准和对应的惩罚细则,研发反盗版和监测非法下载的技术,逐步净化在线音乐出版市场。

在线音乐服务商自身需提高版权意识,与唱片公司等内容提供商的合作规范化,支付相关费用以获取在线音乐产品版权,并根据在线音乐收益合理、透明地分成。部分在线音乐服务商推出“数据来源于用户P2P共享,本公司不提供任何音乐文件”等声明来回避版权问题,坚守免费策略,是严重的短视行为。免费和版权原本是互不矛盾的话题,美国在线音乐出版便是鲜明的佐证:免费是交易策略的表现,版权是音乐产品的属性和本质。国内非法免费下载在短期内较难根除,但付费下载正版音乐必将成为未来在线音乐市场的重要力量。

3.2调整产业扶持政策,促进主导产业均衡发展

在线音乐居于数字出版主导产业的次要地位,更需要配套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扶持。在线音乐市场的发展有赖于重点企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也有赖于政府宏观调控和制度环境的营造。

2013年8月文化部《网络文化经营单位内容自审管理办法》,组织编写《网络音乐内容审核工作指引》并建立培训师资库与题库,放权在线音乐经营单位进行内容自审,加强自主管理和自律,推动了在线音乐市场管理思路和方式的改革,以及产业制度的健全和优化。后一阶段政府需要进一步组织和协调市场,以指引、协商与合作等形式来促使在线音乐企业的行为符合产业政策目标要求,获得与数字出版主导产业均衡一致的持续、高速增长。

3.3建立梯级付费制度,付费与免费模式并存

付费下载音乐对于国内用户群现状而言暂时显得有些急功近利,主要是在线音乐的付费标准、付费机制、利润分配等相应制度尚未健全,且各在线音乐服务商的资源禀赋和业务定位不同。付费和免费并存的关键是内容的差异化,可以按照音乐音质和配套衍生服务的高低、多少来区分付费机制,推出不同等级的VIP会员。

梯级付费制度是在线音乐服务商兼顾付费、免费两种发展模式,减轻运营风险的有效途径,但也对企业的内容分级和优质加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毕竟用户不会为粗糙的内容和服务买单。梯级付费还可以实现在线音乐细分市场的差别定价,提高音乐的使用效率,缓解运营平台的带宽压力。苹果iTunes在线音乐商店梯级定价模式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3.4加强用户付费观念引导,规范用户由免费向付费转移

中国为音乐付费的时代已经来临,这既是原则问题,也是必然举措[8]。伴随互联网和免费文化成长起来的一代缺失了健全的知识产权意识和健康的消费心理。在线音乐产业需要引导在线用户从观念上转变消费行为方式,改变无偿占有内容的习惯,建立尊重知识劳动的付费诚信。如同当年购买传统的磁带、CD等音乐出版物一样,在线音乐也是需要购买使用的。引导和规范在线音乐用户由免费向付费转移需产业层面协同推进:一是重视和应用在线知识产权技术创新,佐以相应惩罚措施,约束用户付费行为,建立相应的规范和理念;二是建立完善、便捷的支付体系、付费渠道。无线音乐由于移动、联通和电信运营商的封闭式平台收费和简易的支付手段,用户的付费习惯被自然养成。用户愿意为彩铃和铃声下载买单,为何不能为在线音乐买单?在线音乐产业需审慎比较、分析无线音乐的成功启示。

3.5延伸产业链,跨业态合作共赢

在线音乐出版的盈利和发展需要企业个体行为之上的产业宏观拓展,以延伸产业链向大文化、IT等领域跨界合作,争取更多更广的业务机会,最终以复合型产业结构分解音乐产业发展和转型的生存压力。为此,首先政府须重视国家音乐产业基地的投入、监管和评价机制,发挥集群战略在整合在线音乐产业链中的孵化、引领和极化作用。其次,保障全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在线音乐全产业链各环节需建立科学的利益标准和对话机制,内容提供商、网络运营商、服务提供商、硬件生产商等各取所需、合理分成,维系产业角色参与的积极性。再次,衍生新的媒体业务。在线音乐作为多媒体图文声像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与电子书(含有声书)、广播电台、电视电影、演唱会、游戏、社交媒体等领域融合可以建立完美的商业价值渠道。

跨业态共赢是缓解我国在线音乐产业转型阵痛的希望,旧秩序的击碎和新的市场强者将由此而生。在美国,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等电信运营商涉足家庭音乐套餐服务;在英国,2013年著名的在线音乐公司啦啦(rara)与宝马共同推出欧洲第一款车内集成的音乐点播流媒体服务,装配在全欧洲市场几乎所有新型宝马汽车上,创新了车载音乐流媒体市场模式。啦啦首席执行官杰斯・贝尔宣称,汽车工业是数字音乐产业未知领域的最后堡垒之一[9]。中国在线音乐产业的下一个堡垒是谁?我们拭目以待。

注释

[1]周志军.市场规模稳步扩大,在线演艺强劲发展[N].中国文化报,2014-04-11(6)

[2]肖洋.数字出版产业的主导产业选择与实证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3(9):86-88

[3]Pandora.PandoraReportsQ12014FinancialResults[R].2014-04-24

[4]comScoreVideoScoreReleasesApril2014U.S.OnlineVideoRankings[E].http:///Insights/Press_Releases/2014/5/comScore_Releases_April_2014_U.S._Online_Video_Rankings.2014-05-21

[5]王晨昀.音乐风景线[J].上海微型计算机,1999(49):25

[6]亚文辉.全面收费难推行,网络音乐该靠什么盈利[N].中国文化报,2013-07-05(6)

[7]宋永全,魏玉亭.数字音乐出版传播特性与商业模式[J].中国出版,2013(14):27-29

[8]IFPI.IFPIDigitalMusicReport2014:LightingUpNewMarkets[R].2014-03-20

[9]RichardWithBMWLaunchesEuropeanIn-CarStreamingService[E/OL].[2013-05-22]http://billbo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