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农作物的栽培技术范例(3篇)
常见农作物的栽培技术范文篇1
引言
现阶段,严重的沙漠化进程在日益地影响着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使越来越多的地区受到了风沙和干旱的侵扰,尤其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沙漠化使土地的含水量不断减少,沙化土地造成农业生产效率迅速降低,农民每年都在减收,长此以往,国家的农业和粮食安全也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威胁。为改善这种不利情况,必须要从土地和环境下手,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增加农作物产量;
1.农作物高产的途径
1.1改善环境.提高作物光合作用的生产潜力
环境因素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光照。要延长光合时间.如间作、套种、立体种植等提高复种指数,增加作物的收获面积:延长生育期,如要求前期早生快发、后期叶片不早衰,补充人工光照等;增加光合面积,如合理密植,改变株型;增强光合效率,如通过通风透光、增施有机肥、深施碳酸氢铵肥料等途径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减低光呼吸等。
1.2改良遗传因素
为保证农作物高产,首先必须保证种子的优越性。所以培育抗逆稳产、抗病虫的育种技术显得十分重要。同时通过育种改良株型、提高群体的光能利用率和使作物的成熟期更加适宜.也将成为增加复种和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条件。育种途径与方法以常规为主、多种方法互相配合,综合运用,使育种水平进一步提高。如单倍体技术与诱发变异结合.可提高隐性突变体的出现频率:组织培养与远缘杂交、多倍体育种结合.可更快地筛选出有用材料。
1.3提高栽培技术
如土壤耕作技术、施肥技术和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创造良好的耕层结构和适度的孔隙比例:调节土壤水分存在状况:协调土壤肥力各因素问的矛盾:清除杂草和疏松表土:形成高产土壤。根据不同的气候特点、土壤类型、生产条件及产量水平,按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肥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肥料品种.确定适宜的本文由收集整理用量和配合比例.并采用科学的施肥方法,合理施肥,是充分发挥肥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农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重要途径。
1.4其他措施
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处理,可使一些作物成熟期延长。成熟期的适当延长,对养分的累积和转移是有利的。以玉米为例,据研究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使玉米成熟期从35天延长到50至75天.而玉米的灌浆期每延长一天,能增产3%左右。再如一些栽培措施:松土与镇压,垄作、地膜覆盖、秸秆覆盖、灌水都对土温和气温有影响。对于温度的影响可以通过松土与镇压来解决.这样即可以增温也可以降温:垄作在温暖季节可以提供土壤的表面温度.有利于种子的发芽与幼苗的生长;地膜覆盖具有协调土壤温度、保持水分、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养分、减轻土壤盐渍化的作用:秸秆覆盖可以有效平抑低温的变化、降低低温的日振幅、缓和昼夜温差的作用:灌水除直接影响温度的高低之外.还可以缓和温度的变化。
2.农作物高产常见栽培技术
如农作物实行标准化栽培.精量播种与育苗移栽技术: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提高科学施肥水平:采用小畦沟灌、间歇水流灌溉、膜侧灌溉、微灌节水灌溉技术;修筑梯田、深层耙压、节水播种、合理轮作、应用化学抗旱制剂等旱地农作技术:农用塑料覆盖栽培和玻璃温室栽培等保护地栽培技术;农作物规范化和模拟技术;轻简栽培技术;间套复种制度的改进与发展:中低产地区综合增产技术体系等。每一技术都与农作物的产量息息相关.把握栽培过程中的每一关键细节.掌握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需水需肥规律,合理使用每一项技术.确保利用栽培技术达到增产的目的。
3.农作物高产的注意事项
3.1明确影响农作物高产的主要因素,并制定相应补救对策。
近年来.由于多数农户对土杂肥、绿肥重视不够,为取得高产,逐年加大化学肥料用量,导致土壤酸化、毒化、板结严重,作物长势不良、枯萎、黄萎、病毒交替发生,籽粒批劣、产量低下。为改变这种现状,应重施土杂肥.深翻改土.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土壤肥力。对于病虫害.实践证明,要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即轮作倒茬、清除病残体、秋耕冬灌、选抗病一代品种、使用土壤杀菌剂、发病前预防、发病后化学除治等多项措施,才能收到预期的防治效果.仅仅单纯依靠化学农药控制病害,是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3.2转变农作物栽培观念.四轻四重”须转变
严禁轻管理、重种子,轻有机肥、重化肥,轻综防、重除治,轻常规技术、重新技术”,要正确转变农作物栽培观念,科学栽培,加强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其高产的特性。以增施有机肥为基础,实行配方施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土壤肥力.把农田种成海绵田.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农作物保护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在农业生产管理上,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相互配合,相辅相成。深耕、细耙、精细整地、适时中耕、除草等适时管理达到高产目的的不要措施。
3.3注重经验总结.提高农作物优质高产
注重经验总结,如马铃薯施高锰酸钾既增产又防病。在红薯块根膨大期.分别用500倍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和200倍的米醋溶液进行叶面背部喷洒2次,可使产量大大提高;经验证明,用肥力高、生物磷钾、生物钾、地得力等菌肥土施或加杀虫剂拌种.可有效防治地下虫害及各类病害,并可减少化肥用量l,3及以上.增产20%~40%以上.取事半功倍之奇效。花生喷亚硫酸氢钠结果多、果实重;萝i-施硼肥不空心等技术总结可使农作物稳步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3.4其他注意事项
注重种植基地适宜的选择;合理轮作,制定合理的种植制度;采取合理的土壤耕作方法;选用高抗品种:认真做好选种、浸种和消毒工作;确定作物的播种期,适时播种;根据作物的种类、品种、株型、最适叶面积系数、种植季节、水肥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种植密度和种植规格.建立一个从苗期到成熟期的合理群体结构.使田间通风透光及田间湿度总处于最佳状况.创造一个有利于作物生长的环境。加强田间管理,及早进行间苗、补苗和定苗,合理施肥、灌溉;适时中耕、松土、除草: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事项
常见农作物的栽培技术范文
无土栽培技术是目前的农业上的一项具有科技含量的技术,采用培养液代替土壤的这项新举措,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效益,解决了很大的传统问题带来的弊端,为进一步将农业推向“工厂化”提供了支持力量和科技保障,现代农业的发展在此项技术的广泛应用上即将有着更大的发展。
1无土栽培技术的特点
1.1无土栽培技术的优点
无土栽培技术是一项新的科学技术,避开了传统农业的土地种植带来的缺陷,一般来讲,传统农业存在着很大的弊端,比如说作物经常连作,这种现象在传统的土壤种植中是非常常见的,一般一旦作物连作,如果其中有作物染上病虫害,就会通过土传播使得其他健康的作物也染上了相应的病虫害。但是如果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将所用的器材按照科学的处理方法充分进行处理,以便防治病菌的传播,减少作物的感染;通过传统农业种植出来的作物,都离不开“清洁”这个环节,但是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培植出来的作物就可以避免“清洁”这个环节,方便,省时省力;传统农业的种植总是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每种作物所需要的土壤条件不一样,很多情况下会由于土地不适合某种作物生长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而无土栽培的培植技术就可以避免这种由于土壤不适合种植带来的土地资源浪费和作物产量下降带来的弊端;对于某些作物来讲,无土栽培技术可以将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提高,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1.2无土栽培技术的缺点
无土栽培技术是农业上的新科技,在现代化农业的进程中,都趋向于大规模化生产,对于无土栽培技术这项新技术来说,要想实现这项技术的广泛应用,就必须引进大量的现代化设备,投入成本相比传统农业来说高出好多;无土栽培技术应用最广泛的是在蔬菜种植方面,对于蔬菜种植所需要的条件来说,要求栽培技术必须先进严密,所用的配套设备要掌握其中的专业知识,还有在配制培养液的过程中,要求成分精准,在整个培植过程中要充分掌握作物的生理生态知识,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及其病理也需要掌握,也就是说对科学的专业知识必须熟练掌握;一般来说,传统农业的缓冲能力较高,但是对于无土栽培技术来说,缓冲能力较低,在pH和水溶氧的调节管理上相对来说较为困难;虽然无土栽培技术避免了由于连作引起的病菌传染,但是一旦病菌在一开始就侵入所配置好的培养液,在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就会造成“全军覆没”,带来不可预知额经济损失。
2无土栽培技术的应用
2.1无土栽培技术在育苗上的应用
无土栽培摆脱了传统农业的土壤种植,取而代之的是含有作物生长的各种成分的培养液,利用培养液,可以进行育苗,这种技术在农业上也称为无土育苗技术,也可以叫做营养育苗技术。基于这项技术,可以极大地节约劳动力,便于科学化管理,实现统一的规模化生产,实现机械化和工厂化,最终实现农产品的商业化,将农产品推向市场,获得经济的最大效益,这种技术的应用极大地加快了幼苗生长的期限,对于优质幼苗的培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很大程度降低了幼苗感染病虫害的几率。一般无土栽培技术的应用育苗的培植时,供给培养液采用的是管棚方式,至于喷液的次数,所用培养液的浓度,所喷营养液的剂量等具体还要根据育苗时所处的季节和当地的环境气候条件来决定。
2.2无土栽培技术在蔬菜培植上的应用
现在无土栽培技术应用最广泛的是在蔬菜的培植上,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由于气候差异,在过去,只能在夏季吃到蔬菜,在冬季蔬菜就成了一种奢侈品,现在无土栽培技术的产生应用,使得人们可以在冬季也能吃到蔬菜,而且蔬菜的需求量和质量在不断上升,促进了蔬菜产业的发展,同时极大地将蔬菜推向商品化市场,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可观的经济效益会给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在种植上,科技含量也在不断提高。
3无土栽培技术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3.1应用前景
无土栽培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效益也是十分诱人的,虽然目前这项技术由于条件不完全成熟还不能被广泛的应用,但是可以知道的是这项技术广泛地应用在蔬菜,花卉领域,同时也可以广泛地为航天事业服务。
3.2发展趋势
常见农作物的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水稻覆膜栽培方式对比试验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6-0065-01
一、前言
望谟县平均气温在19℃,海拔560米,温度适宜,雨热同期,是黔西南的重要水稻产区。但由于频繁受到旱灾影响,寻求水稻生产的节水栽培途径,发现和推广节水栽培技术,成为该县发展农业生产、实现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为此,我们用田间试验的研究方法,对采取两种栽培方式的水稻田进行产量对比,从而在两种栽培方式的明显对比中,探讨水稻覆膜直播技术比常规栽培技术在单位面积产量方面的显著效果。
二、覆膜直播和常规栽培对比试验
1.试验中的两种栽培方式简介
水稻覆膜直播栽培技术,是改育秧插秧为催芽直播,改常规管水为湿润旱作的栽培技术。常规栽培技术,即常规淹水栽培技术,生长期水稻须一直泡在水中。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免去了育秧、插秧两大环节,并不产生杂草,体现出省水节水省工增效的优势。
2.试验方法和措施
2.1选地整地:选择在复兴镇八村岜赖组韦家和家田块,土壤为轻壤土。整地做到“田平泥融”,即耕层土壤细碎,没有直径3厘米以上的土块,田面平整。
2.2施肥:采取肥效施放速度中等的尿素作为基肥,把氮肥总施肥量的70%作基肥全层施入,不施分蘖肥。肥料以有机肥为主,搭配适量氮、磷、钾等化学肥料,进行复混。每亩施优质农家肥2000千克,尿素20千克,碳铵30千克,二铵7.5千克,硫酸钾15千克,硫酸锌1.5千克,施肥后用旋耕机旋耙,将肥料混入10~15厘米全层。
2.3试验处理:设2个处理。处理1:覆膜直播栽培,密度10417穴/亩,处理2:旱育稀植移栽(CK),密度同处理1,3次重复。每个小区面积28.8m2,处理1设3厢(每个厢面宽1.40米,厢与厢之间沟宽0.3米,厢长6米),处理间沟宽30cm,重复间沟宽35cm。试验田四周设保护行。
2.4试验材料:水稻种:Q优6号
3.试验结果和分析
在作好田间全程调查的同时,记录各项生育及经济性状,通过综合分析试验数据,可得到如下结论:
3.1生育期对比
通过对于生育期及分蘖消长情况表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采用水稻覆膜直播栽培方式的处理1比采用旱育稀植移栽的处理二成熟期平均提早10天。
3.2效益对比
由于采取覆膜直播方式可不育秧、插秧、锄草,田间操作程序得以大大简化,并减少了水的用量和浪费。从试验数据看,采用水稻覆膜直播栽培方式的处理1试验田与采用旱育稀植移栽方式的处理2试验田相比,在提高亩产的同时,平均每亩还可节省抽水费用50元,减少施肥费用100元,减少人工费用150元,纯收入提高300元,成本降低和效益增加都相当明显。
3.3增产原因探究
从土壤成分上分析,可以得出增产增效的主要原因:第一,采取覆膜直播方式的土壤微生物含量比采用旱育稀植移栽方式的土壤微生物含量高,有更多微生物参与物质转化,提供了更多水稻生长必需的养分,从而更能促使水稻增产;第二,采取覆膜直播方式的土壤蛋白质含量高于常规栽培方式,更有利于提高土壤中酶和微生物的含量。第三,采取覆膜直播方式的土壤中总的酚含量高于常规栽培方式。第四,采取覆膜直播方式的土壤电子运输系统的活度比常规栽培方式的土壤电子运输系统活度高,即土壤中的酶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能力比常规栽培方式下更强。综上所述,采取覆膜直播方式的土壤的各个有益指标都高于常规淹水的栽培技术,前者能够使土壤中有益物质转化速度大大提高,从而加速水稻生长,在提高土壤利用率上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3.4综合对比结论
试验结果充分表明,水稻覆膜直播栽培技术综合集成了旱育秧、大三围强化和地膜覆盖等增产技术,能够促进植株健康早发、成熟,该技术和常规栽培方式相比,更能促进土壤改良和作物生长。不论从土壤成分优化角度还是从增产结果来分析,都能证明其同时具有节省水肥、保持地温、促进作物成熟、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农民收入的显著效果。
三、结束语
科技成果的转化是望谟县水稻现代化种植业发展的一大核心,是突破干旱缺水等各种资源、气候灾害等限制的动力源泉。通过本次试验,充分证明了水稻覆膜直播栽培技术不仅能够节本增效、节能低耗,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减少雨季流失的地表径流,提高土壤抵抗水蚀、风蚀等作用的能力,大大增加土壤的蓄水量,从而有效地实现高产稳产。水稻覆膜直播栽培技术的推广,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必将对我县水稻种植业抗灾能力和增产能力的提高,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以及增加粮食供应、确保粮食安全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许开维孙成明罗婷婷基于PAID4.0的水稻栽培专家系统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5期.
[2]刘国强水稻免耕直播栽培技术福建农业-2007年6期.
[3]熊玉唐余常水张书华李仕敏贵州省水稻超高产栽培专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耕作与栽培-2005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