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小学作文 > 三年级作文

捉妖记观后感受(精选5篇)

来源:网络 时间:2023-10-28 手机浏览

捉妖记观后感受【篇1

星期天,我们一家去影都看大电影《捉妖记》,电影院一楼大厅挤满了人,妈妈排了好久的队才买到票,看来好多人喜欢看这部电影,我兴奋地等到电影放映时间,迫不及待地走进百花厅寻找自己的座位。

这部电影十分爆笑,内容却非常感人。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很久以前,人与万物共存,当中也包括妖。但人想独占天下,于是人向妖宣战,把它们赶进了深山大泽,从此人和妖划界而治。一天,一对装人样的情侣妖竹高和胖莹为了保护老妖王逃避血妖的追杀,来到了永宁村,遇上了善良的宋天荫、降妖少女二钱天师霍小岚以及跟小岚对着干的五钱天师。

一天夜里,霍小岚为了加强保护,就在宋天荫的屋子里挂满了铃铛,并且把宋天荫给绑了起来。但是,老妖王还是躲过了铃铛把宋天荫带了出来,然后把自己肚子里的蛋二话不说地塞进了宋天荫的肚子里,就这样,宋天荫成了一个"孕夫"。

后来,永宁村的人除了宋天荫和霍小岚,其他的人都变成了妖被捕捉。宋天荫在一家客店里生出了小妖王胡巴,宋天荫和霍小岚一起照顾小妖王胡巴,之后,因为小妖王而被追杀,于是霍小岚把小妖王给卖了。由于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宋天荫和霍小岚对胡巴产生了感情,卖掉后,他们非常想念胡巴,于是又把胡巴救了回来,让他和村民们一起住到安全的地方去。

看了这部电影,我明白了,自然界的万物都是有灵性的,人类和它们要和平相处,这样就更美好了。

捉妖记观后感受【篇2

《捉妖记》,新近比较火的3D影片,凑个热闹,带着女儿一起去看,起初她不太感兴趣,因为一听“妖”,总是觉得妖魔鬼怪,过于恐怖和惊悚,然而观影之中,电影场内时不时爆发出的开怀笑声,足以证明这部真人与动画相结合的影片赢得了多数影迷的认可。

捉妖记,说是捉妖,实则是人与妖之间的剪不断、理还乱。妖的世界与人的世界一样,充满了争霸与忠义,邪恶与温馨。整部影片叙事简洁,通过人与妖之间的情感交织,勾勒出了整个世界,一句话,“妖是妖,人是人”,然而人有好人,妖有坏妖,谁好谁坏,一看便知。

整部影片的画面是相当不错的,在国产同类影片中绝对是翘楚之作。因为所刻画的每一个妖,即使是最大的反派,也是栩栩如生,充满了中国元素,浓郁的卡通化气息让影迷同情心骤然而起,让人心生怀疑,捉妖为何?

影片的主角是井柏然和白百合,二人应属“配角”,却挑起大梁,而我们熟知的姚晨、闫妮、钟汉良、吴君如、汤唯、姜武等甘为配角,共同营造了一个温暖人心的《捉妖记》,让观影者意犹未尽。

捉妖记观后感受【篇3

暑假的一个周日,爸爸妈妈带我和妹妹去高新区美莲广场的精彩电影城看了很热播的《捉妖记》。

捉妖记里有很多妖怪,也有很多捉妖怪的人天师,天师捉妖怪是为了赚钱,还可以提升他们的级别,级别越高,功夫越厉害,就越能捉到大的妖怪。再很多妖怪里面,妖后最值钱,因为她肚子里有小妖王,很不幸,还没有等到小妖王出生,妖后就要死了。在她临死前,把生小妖王的任务交给了一个人井柏然扮演的一个人。天师知道后,想尽办法想把这个人和他肚子里的小妖王捉住,卖掉,但是被另一个好的天师救走了。

后来小妖王出生了,身子白白的,头上绿绿的,像萝卜,样子很可爱,嘴里不停的说胡巴胡巴,他具有妖怪所具有的特性喝血,他的爸爸只能把自己的手指弄破,让他喝,最后没有办法还是决定把小妖王卖掉,爸爸妈妈走后,小妖王很伤心的哭了,和小孩子一样。后来觉得小妖王挺可怜,又去救他,发生了很多打斗,天师也改变了主意,不再捉妖怪,而是帮助妖怪逃跑,他们救出了小妖王和很多妖怪。

最后小妖王胡巴被爸爸送走了,去了一个没有人能伤害他的地方,过着快乐的生活。

虽然很多妖怪长的很丑陋,但是她们有一颗善良的心;有的人样貌很好,但却是大坏人,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

捉妖记观后感受【篇4

《捉妖记》是个完整的电影,起因发展高潮结尾它都有,虽然对于电影故事来说这是最基本的,但实际上在影院上映的不知所云的电影并不少。故事取材于《聊斋》,主旨是万物有灵且美,一个失败的电影的问题,有时就是对于主旨表达的生硬说教,或是完全无视主旨。《捉妖记》却不同,主旨的表达用情节说话,有理有据、环环相扣、新颖有趣,就在这流畅的情节中讲完了故事,主旨自然而然升华在观众心中,无需多言。

有明星有造型的电影,这几年真是看的太多太多了,当然都有的动画片,第一次看到。也第一次看到中国的带动画人物的电影,做的不浮躁、不做作,不以恶俗为乐。人妖和平共处,人看到萌萌哒的妖,人善良的对待妖,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东西随意买卖杀害。这样的主题,对现在的中国电影来说,是值得学习的。

电影从一个老套的故事开始,篡位、追杀,从妖界到人界,如果只是这样,太没劲了,对吧。于是,导演设计出了一组萌萌的妖,一组衷心护主的萌妖,一组坚决追杀也很萌的妖。萌妖们,从个性到长相,各有各的特征,从动作到微表情每一处都细致入微。

捉妖记观后感受【篇5

近些年来,中外的电影屏幕上,刮起了一阵来势不小的为“妖魔”辩护、翻案之风。让人看了之后,不禁同情起妖魔来、觉得妖魔非尽坏、不必除。

在象征的意义上,“妖魔”所对应的,无非就是现实中的坏人。倘若我们认同这类电影的观点的话,即认同这样的想法:“坏人非尽坏,坏人不必除”。诚然,坏人非尽坏,坏人有时候也做点好事。但细一想来,这其实不足以用作为坏人翻案的理由。一个好坏参半的人,人们一般不将之视为“坏人”。所谓坏人,必是指其坏的一面大大多于好的一面,其有害于人之处大大多于有利于人之处。如果坏人好的一面占主导,他就已然与坏决裂、成了好人了。如果“妖魔”本质上更像人,他也就不是“妖魔”了。

问题的实质其实还远不止于此。在这类电影的背后,其实反映了一段历史时期以来一部分因违法犯罪而富有起来的一群人试图洗白自己、逃避清算的一种社会心理。有这样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洗白罪孽在于向受害人赎罪,亦即通过实际行动补偿被害人。然而在近来为妖魔翻案的一系列电影中却罕有补偿的主题。在现实的层面,那些被牺牲的人们更没有得到来自那些通过非正当手段发了大财的人的一丁点补偿。

如果他们得到了现实的补偿,清算或可避免,社会宽容或许可能实现。如果那些通过非正当手段发了大财且对社会欠下孽债的人一点也不打算做出补偿,却又幻想洗白自己、避免将来的清算,这样的美事合乎逻辑吗?这就是这类为妖魔翻案的电影之自欺欺人的地方。

所以,这类为“妖魔”翻案的电影只能是一种欠债不还者的意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