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报告范文

淡水资源概况范例(12篇)

来源:收集 时间:2023-12-31 手机浏览

淡水资源概况范文篇1

[关键词:内地城市合理利用海水生产和生活]

[问题的提出]:近几年,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数量不断上升,商品房住宅建设呈几何级数扩展,随之而来的对城市节水、节电,节能减排的意识和要求也提上了各级政府的工作议程之中,有些部门已经将太阳能利用率作为考核城市房地产开发商的一项重要依据,我们安徽省铜陵市在2007年已经实现了将城市居民生活用气由天然气取代煤气,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践不断证明,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北煤南运、太阳能利用等不仅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在增强人们的节能意识和改变人们的生活理念,本文就是在受到西气东输的启发下,对内地城市生活用水能否利用海水方面所做的一点思考。

[正文]:众所周知,我们伟大的祖国有13亿多人口,陆地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根据有关方面的统计: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陆地面积仅有0.008平方公里,远低于世界人均0.3平方公里的水平;全国近年来年平均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随着祖国经济建设的飞跃发展,生产和生活用水需求总量也在不断上升,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沿海大国,国民经济要持续发展,必须把海水的开发和利用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供水系统都采用单一供水方式,即不管什么用途都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供给。在过去经济不发达时期,用水量不大、用途种类单一的情况下,采用这种方式是可行的。如今,优质水资源十分紧张,而生活水用途日趋多样化的情况下,仍采用统一供水方式,既是对水资源的极大浪费,也是对人力、物力与能源的浪费。更何况,这种单一供水方式也已经难以满足当今人们对优质饮用水的需求。为此,我们认为,在内地城市合理利用海水,区分不同的用途进行分类供水、分类使用非常必要。

前不久,媒体了青岛市“十五”科技重点攻关局立项的海水冲厕技术与应用研究已经完成并通过专家验收。他们与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联合承担的国家项目“大生活用海水技术示范工程研究”课题研究部分已基本完成,并通过了科技部阶段验收。继2004年在崂山区沙子口街道的南姜小区进行全国首个海水冲厕示范小区试点后,今年该局又协调组织在胶南的“隆海•海之韵”居民小区进行建筑面积总计25万平方米的海水冲厕试点,建成后每天至少减用淡水1000立方米,实施海水冲厕,既可缓解淡水资源紧缺的矛盾,又将大大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诚然,青岛是濒海城市,自有地域优势,而地处长江之滨的铜陵既非临海也并不是缺水城市,但是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铜陵的水资源必将受到上游来水减少和自身用水需求不断增加的限制。由此,我们建议铜陵市政府在城市发展中,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城市建设的大思路,建立超前意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引进投资,尽早进行海水利用的可行性研究和开发(既然西气能够东输,为什么海水就不能内输呢?),把开源和节流结合起来,为保障城市供水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做出长远的规划。

从经济条件上看,目前我们国家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建设符合我国的产业发展战略,何况还有谁投资谁收益的各种投资优惠政策,更不用说海水取代淡水本身的经济效益。

从技术条件上看,我国早已具备了世界先进的海水淡化、海水防腐、防腐材料等项技术和设备,海水工业冷却、海水脱硫除尘、海水供热制冷、海水淡化发电、海水制作饮用水、海水入户冲厕、海水用作景观水等等,都预示着海水综合利用的前景非常广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海水替代淡水的作用将愈发显现,它不仅能够为我们节约大量宝贵的淡水资源,更能在国家建设中发挥伟大的战略作用。

海水淡化利用方面:街道洒水、园林绿化、景观喷泉、卫生间冲厕、城市消防、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用水、大型商场及宾馆、写字楼卫生清洗等。(全文完)

课题论文:安徽省铜陵市长江路小学502班:李文韬

课题指导:安徽省铜陵市长江路小学502班班主任:王婷

[相关资料:]国外分质供水的概念及其讨论

在国外,分质供水(dualwatersupply,dualdistributionsystems)有着长期的历史。国外现有的分质供水系统都是以可饮用水系统作为城市主体供水系统,而另设管网系统将低质水、回用水或海水供冲洗卫生洁具、清洗车辆、园林绿化、浇洒道路及部分工业用水(如冷却水)。这种系统称为非饮用水系统,通常是局部或区域性的,是供水主体系统的补充。设立非饮用水系统,显然是着眼于合理利用水资源及降低水处理费用。在这方面,我国国内现有的分质供水系统,如上海桃浦工业区工业用水系统、青岛的城市污水回用系统,特别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海水冲厕系统,以及其它一些城市现有或拟议中的城市或区域性分质供水系统与国外在形式与内容上并无差别。

日本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引入复式分质供水系统——“中水道”系统。该系统的低质水的原水主要来自建筑物、住宅区、城市内部的下水,经过多次处理后,重新在自己原来的场所再利用。由于它的水质次于“上水”,优于“下水”,故被称为“中水”。这样,不仅保障了城市供水,更保护了水环境,节约了水资源,促进了水系生态的正常循环,是一举多得的好方法[3]。

美国供水工程协会(AWWA)下属分质供水分会(DistributionDivisionCommitteeonDualDistributionSystems)于1983年提出了《分质供水指南》以总结国际上现有分质供水经验,并期望以此为起点,为建立全美统一的分质供水标准规范奠定基础。《分质供水指南》对有关术语定义为[4]:

可饮用水(potablewater)——符合联邦与州政府水质标准,用于饮用、烹调与清洗的水。

非饮用水(nonpotablewater)——人们偶然消费而不致造成危害,用于非饮用用途的水,在家庭只用于冲洗卫生洁具(冲厕)。

仅供饮用的管道供水在国际上未有先例,而我国国内正在试行的分质供水是两个管道系统,分别为饮用水

(drinkingwater)与一般用水(subpotablewater)。

美国环保局认为:净水器(point-of-usedevice)和瓶装水只能作为改善水质的临时措施,因为使用净水器和瓶装水并不被认为是能满足《安全饮用水法案修正案》(SDWAA)规定的最大污染物浓度(MCLs)的方法,因为它们并不能提供全部生活用水。

美国供水工程协会(AWWA)表示,由它向居民家庭提供的生活用水,即用户的每个水龙头的出水,都是可饮用的。

这里值得探讨的是:我国目前已经成为关注热点的另一种分质供水概念,是指另设管网供应少量专供饮(食)用的“纯净水”,而将城市自来水作为“一般用水”的一种供水方式。这同国内外现有的或传统意义上的分质供水是两个概念,内涵有很大的差别。

淡水资源概况范文篇2

关键词:市政基础设施结合设置优势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A

基础设施功能及布局特点

城市市政基础设施主要由给水、排水、供电等各系统工程构成,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设施,同时是建设城市物质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保证。

从功能特点来看,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是一个有机的综合系统,也是城市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系统性和协调性不仅表现为城市电网、自来水管网、煤气输配管网等显而易见的各类设施,而且表现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各个分类设施系统之间的密切联系,形成城市内部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不同类型且用地属性没有矛盾的市政基础设施不仅为城市提供水、电、热等必需的能源物质,提供污水、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场所,而且其在运行过程中同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能源,需要对自身运行所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处置,因此某些基础设施在功能上可以考虑结合建设。

从布局特点来看,城市市政基础设施都是随着各项工程系统而产生的,而这些工程系统是为整个区域服务的,并且尽量的靠近负荷中心,所以服务于不同区域系统的市政基础设施的用地布局特点呈现出一种相对分散的布局形式。但通过系统整合和布局优化,将部分市政基础设施进行结合建设,具有节约用地,减少投资的良好效果。例如垃圾处理厂与污水处理厂,通过适度的整合、集中,可以实现整体防护用地的节约,最大限度地集约用地,而且运行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和污泥可就近进行处理处置,防止运输过程的二次污染。

用地布局存在的问题

(1)市政基础设施之间自为政各,缺乏联系。

在城市功能已高度集聚、城市用地日趋紧张的今天,各行业主体单位仍自成体系、各自为政,很少与其他主体沟通或协调。依据总体规划编制的各项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也基本上是行业主管部门对本行业内市政基础设施用地布局的需求体现,很少能体现整合或集约的概念。

(2)传统的供地模式导致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缺乏集约用地意识。

受计划经济影响,城市基础设施的供地方式至今仍以划拨为主,由于划拨用地成本低廉,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时,缺少集约用地的意识,存在用地铺张浪费的现象。各地为争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及早落地,对土地的需求量激增,也无暇顾及项目用地是否集约。

结合设置原则的提出

(1)在统筹区域的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指导下结合设置。在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城市与区域空间发展形态已从单个城市集聚走向群体化与组团化。有必要从区域统筹的角度重新审视和布局区域性的市政基础设施,如城市水源、城市供电供热设施等。随着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研究视野的扩大,暴露出各行政主体在自我封闭的条件下无法发现和解决区域问题,从而可在覆盖区域范围内对各项基础设施进行有效的整合规划,如区域范围内对供排水、供热、电力等专项进行一体化研究,集中设置基础设施,避免重复建设。

(2)结合设置的各项市政基础设施之间,应便于沟通联系、资源共享、能量互供,最大化发挥各自效能。综合考虑各项市政基础设施的工艺流程、选址要求等专业特点,将市政基础设施的规划布局统筹考虑,不仅能体现本行业内设施用地布局需求,还要体现整合或集约的概念,不但节约用地,还能最大化发挥各自效能。例如一些工业发展地区集中建设的集水电气供应、固废处理于一体的公用工程岛,形成循环经济的体系,能充分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综合效益。

(3)在集约用地意识下进行市政基础设施结合设置。目前在规划管理中对用地强度的控制多用于商业办公、工业用地等,对市政设施用地强度没有明确规定或规定强度偏低。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时代,人们集约用地意识不断增强,在规划建设大型基础设施时,应合理制定用地标准、优化工艺布局,充分考虑结合设置同类设施,真正实现节地、节能、高效。

供电-供水-供热设施结合设置案例

4.1背景

天津滨海新区近年来经济社会迅猛发展,产生了不断上升的水和能源的需求,主要水源为外调水,主要能源以煤炭、油品和调入电力为主,外部能源依赖度高。若出现极端天气导致区域资源供应紧张,能源供应安全难以保证。

目前新区正在积极推进利用多种技术发展海水及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其中北疆电厂是集发电—海水利用—供热—浓海水制盐一体化的高效大型电厂,是实现循环经济和基础设施结合设置的代表工程,该电厂位于新区北部片区,占地2.2平方公里,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已建成2×1000MW超超临界发电机组、20万吨/天海水淡化装置、浓海水制盐等综合利用工程,二期工程正在开展建设前期工作。

4.2结合设置模式

(1)发电项目

电厂发电采用“高参数、大容量、高效率、低污染”超超临界发电技术,年新增发电量110亿千瓦时,同时可以综合利用灰渣、脱硫石膏生产建筑砌块、石膏等建材,有效改善区域环境。

(2)海水利用项目

海水利用包括直接利用和海水淡化两种方式。直接利用的海水主要作为发电机组的循环冷却水,并利用电厂低品位抽汽和余热,进行海水淡化,并外送进入滨海新区市政管网。

循环水系统采用带逆流式自然通风海水冷却塔的二次循环系统,一期工程海水循环总用水量21万立方米/小时,年替代淡水7000万立方米左右。由于渤海湾海水水质泥沙含量大、悬浮物含量高,采用海区自然沉降+陆地常规絮凝沉淀二级集中预处理方式,以有效保证净化效果和水质。

淡化水厂一期工程建设20万立方米/日海水淡化装置,所产淡化水供电厂内部利用2万立方米/日(厂区内锅炉、生活用水),其余可对外供应。供水范围涉及汉沽城区、中新生态城、滨海旅游区、中心渔港和塘沽区等,用水途径既有民用、工业,又有旅游业、服务业等新兴产业。供水方式可采取新建供水管道直接送水到大用户,也可并入自来水管网系统。

(3)供热项目

电厂一期燃煤机组提供部分抽气能力用于供热,采暖面积500万平方米。二期燃煤机组投产后可供采暖面积达1900万平方米,满足汉沽城区和海滨旅游区北部采暖热负荷需求,实现清洁高效的集中供热方式,改善当地冬季采暖季的空气质量。

(4)海洋化工项目

电厂充分利用海水淡化后浓海水排入周边盐场制盐,将传统原海水滩晒制盐方式改为浓海水制盐,可增加原盐产量45万吨/年,相当于节约22平方公里盐田用地。对制盐母液进一步分离,还可提取溴素、氯化钾等产品。

结合设置优势分析

北疆电厂形成以发电和海水淡化为核心的“电-水-盐-建-地”一体化集成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是实现循环经济和基础设施结合设置的代表工程。工程实现浓盐水变废为宝,实现全厂淡水资源零开采和废水零排放,避免浓盐水对海洋环境的污染;火电厂发电副产品及废弃物全部被利用为海水淡化、制盐、建材生产的能源或原料。

图1海水淡化厂循环经济项目基本流程示意图

(1)发电优势

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是一种先进、高效的发电技术,它比超临界机组的热效率高出约4%,与常规燃煤发电机组相比优势就更加明显。提高燃煤机组的效率的同时,由于减少总用煤量、降低污染物排放,又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环保的重要任务,二期建成后,发电量进一步满足滨海新区用电需求,缓解用电紧张状况。

(2)供水优势

海水淡化工程采用“效率高、成本低、防腐性能好、适应性强”的低温多效淡化技术。海水作为发电厂发电机组的冷却用水后,又作为海水淡化厂原水,利用发电余热进行海水淡化,相对于常规发电机组可提高10%左右的全厂热效率,这种水电联产的方式降低了淡化水生产成本,实现了海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了利用效率;海水淡化水为沿海城市开辟了非传统水源,缓解地表水紧张状况,同时可作为应急水源,保证城市正常运转。

(3)供热优势

电厂远期燃煤机组投产后可供采暖面积达1900万平方米,不仅可替代汉沽城区现状供热的小锅炉房,减少环境污染,而且作为海滨新区北部地区的大型热源场站之一,为该地区提供稳定可靠的供热热源、满足区域采暖热负荷需求、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4)其它优势

包括海洋化工、土地开发和建材利用等其它优势。海水淡化后的浓缩海水引入汉沽盐场,可以提高制盐效率、节省盐田用地;通过对节省的土地进行平整和开发,可提供宝贵的土地资源;利用发电环节产生的粉煤灰等废弃物生产建材,实现固废的综合利用。

结语

北疆电厂通过系统整合和布局优化,对部分市政基础设施项目进行结合建设,将市政基础设施的供电-供水-供热等功能集中于一身,具有节约用地,减少投资的良好效果,对于实现资源共享、能量互供、节约土地、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闫萍,戴慎志.集约用地背景下的市政基础设施整合规划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0,186(1).

2、葛广宇.朱喜钢.马国强区域和城乡统筹视角下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6,23(2).

作者简介:

李振中男1984年出生,硕士研究生,就职于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市政工程规划研究中心工程师

淡水资源概况范文篇3

关键词:太阳能反渗透法海水淡化

利用太阳能反渗碳透法淡化海水是八十年代初开的技术。本文阐明太阳能硅电池产生的电源直接用于反渗秀海水淡化系统,地域适应性强,流程简单,维护运行方便。生产1m3淡化耗电9kWh,反渗透产品水可作为饮用水或工农业生产用水。

一、前言

反渗透海水淡化运行的必要条件之一是需有驱动高压泵的电能。太阳光发电技术在海水淡化系统中的应用,使反渗透法能够在无商用电源或电力紧张的地区特别是海岛和沙漠地区淡化海水、苦咸水成为可能。

八十年代初,以太阳能电池为源的反渗海水淡化装置开始在世界上运行。本文以日本冲绳市濑户和因岛市细岛两个太阳能反透渗法海水淡化系统为例,阐述太阳能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的利用技术及其目前的水平,初步给出系统的有关设计参数与工艺流程,同时浅析太阳能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的可行性、实用性与经济性,从而展望太阳能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的前景。

二、冲绳市濑户太阳能反渗透法海水淡化系统

冲绳市濑户太阳能反渗透法海水淡化系统位于濑户离海岸较远的地带,由日立制造船有限公司于1982年底开始建造、1983年1月开始正式运转,日产水量15m3,反渗透产品水经后处理成饮料水。当时尚缺乏利用太阳光发电作为反渗透装置动力源的经验,因而该系统采用了太阳光发电负担装置的一半动力电源,另一半由商用电源以蓄电池方式供电。冲绳市太阳能发电为动力源的日产15m3海水淡化装置的太阳能电池与反渗透装置的概况分别列于表1、表2。

冲绳市太阳能反渗透法海水淡化系统流程如图1所示。由于PEC-1000膜耐氧化性能较差,因此在给水中必须添加60mg/L二亚硫酸钠(SBS),1.5mg/L灭菌用的次氯酸钠,2mg/L作为砂滤槽凝聚剂的氯化铁。这些化学药品每星期补加一次。

根据当地的气象条件,如果一点都不用外部电源,就需要有60kWp的太阳能电池。表3列出了冲绳市濑户太阳能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从1983年1月至1984年10月期间每月生产运行性能性能。从表中可以看出,日照时间和日辐射量不同,太阳能电池的发电量大不相同,从而显著地影响反渗透产水量。5月份产水量最高,12月份产水量最低。1、2、11、12这四个月的产水量达不到设计值(日产15m3淡水)。因此,由于气象条件原因在太阳能电池供电不足时,采用蓄电池供电以维持正常的产水量是一个较为可取的工艺。

三、因岛市细岛太阳能反渗透法海水淡化系统

因岛市细岛太阳能反透渗法海水淡化系统位于因岛西北方向约500m的濑户内海的中央部位的小岛——细岛上。该岛面积0.76km2,入口约100人,居民以农业为主。该海水淡化系统是造水促进中心受新能源综合开发机构委托于1985年开始开发的。首先进行了地区选定条件的研究,基本工艺的设计,以及以气象资料为基础的发电量、造水量的模拟试验。据此在1985—1986年进行了系统的详细设计和制作,1986年末完成了淡化装置的建造并进行了试运转,1987年和1988年进行该系统的实际运转研究,寻求系统的最佳化,最后进行综合评价。

因岛市细岛太阳能反渗透法海水淡化系统占地面积2500m2。太阳能电池系列组合了单晶硅和多晶硅,总容量为30.4kWp,其中多晶硅为3.1kWp,其余为单晶硅。海水淡化系列设置了两级反渗透,一级反透渗生产饮料水,二级反渗透将一级的产品水进一步淡化后作为农业耕作栽培用水。表4列出了该太阳能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的概况。

因岛市细岛太阳能反渗透法海水淡化系统的流程如图2所示。该系统中各种供料泵全部由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直流电驱动,气象仪器、照明、空调等控制设备的电源为商用电源,因此太阳能电油的电能几乎没有因直交变换而损失。

目前尚未见到因岛市细岛太阳能反渗透法海水淡化系统的实际运行结果,但是根据1986年试运转的结果及气象资科所作模拟计算,可知该系统年间平均每天的产水量为:一级反渗透5.5m3,二级反渗透4.9m3。绍岛居民从1987年开始可以饮用该海水谈化系统生产的淡水,同时该岛平均每天需4.5m3农业耕作栽培用的淡水也开始由该淡化系统供给。

四、结语

太阳能电池供电的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由于不用外部电源,因此在海岛和沙漠地区建造和运行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淡化系统中配备一定容量的蓄电池,可以消除年度间气象、日照等因素对反渗透产水量的影响。为了使反渗透系统适应日辐射量的变化,可将太阳能电池进行直列式或并列式组合,淡化系统进行单列式或复列式组合,以提高海水淡化系统的生产能力。

反渗透淡化系统的二分之一以上的电耗是用于泵送海水到反渗透膜。因此,在提高反渗透膜的性能,使反渗透装置紧凑化,进一步改进谈化系统的工艺流程的同时,在反渗透设备上配置能量回收装置,则可望将现行的反渗透设备从海水制取1m3淡水的电耗从9—10kWh下降到6—7kWh。

参考文献

淡水资源概况范文篇4

关键词:地理教材;水资源;高中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6-0203-02

地理教材的设计编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我国不少学者对于国内地理教材的特点、内容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1-2]。同时,也有学者对我国的地理教材与国外教材进行了比较。但这些研究中,大多是对教材的宏观分析,在实际教材编写与教学实践中参考价值不大,本研究结合具体的水资源章节,对中美教材中具体的要点进行对比分析,从微观上分析中美教材编写上的差异,为今后教材编写和教学改善提出参考意见。

一、中美高中地理教材总体特征分析

我国现行的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依据国家教委1996年5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教学大纲(供试验用)》编写的,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构建教材的框架,加强了教材的素质教育功能,教材编制侧重社会需求、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联系社会实际,使的学生课堂所学能够在实际中运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内容选择上,教材分为必修部分和学生选学部分两部分。

相较而言,美国的地理教材非常关注环境教育,在设计中,强调通过地理活动来获取地理经验,教材注重案例研究,通过地理经验进行交互、整合,最终使学生用地理视角审视问题。同时,强调体验式的问题解决,采用专栏形式组织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更易于接受。最重要的是教材设计注重学生地理技能的培养,对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特别是野外实践的能力要求较高,强调通过技能和能力培养来带动地理知识的学习和应用。

二、中美地理教材水资源章节对比分析

1.整体布局。整体而言,人教版教材将水资源分为三个部分。教材首先从概念入手,介绍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的分布状况,接着论述了水资源与人类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重点介绍了水资源的时空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以及水资源危机的可能性,最后一部分阐述了如何开源节流,合理利用水资源,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美国地理教材在本章设计上,开篇直接以一副卫星遥感图引入。对与该部分内容,教材分为四部分说明:第一部分水的重要性,简要说明水在不同情况下的重要性,运用多种贴近生活实际的例子,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水资源重要性的理解;第二部分淡水资源的分布,以美国东西部水的分布为例,加以“全球淡水匮乏国家分布图”,促使学生认识珍惜淡水资源的重要性;第三部分淡水资源的利用,结合“全球水资源利用”状况图,简要概括了全球淡水资源的利用现状;第四部分淡水资源管理,教材在该部分用了较多文字来呈现,在该部分引用中国三峡大坝、古罗马人引水渠、科威特海水淡化三个具体的例子,用以说明水坝和水库、调移地表水、抽取地下水、海水淡化和减少淡水使用等水资源管理的必要性和效益,使学生对水资源管理有较全面的了解。

比较而言,美国教材在该部分运用大量实例,阐述了水资源的重要性、分布和利用三方面的内容。由于引用了大量贴近生活实际的例子,学生更易接受相关知识,在知识联系实际上也更加方便。

2.结构比较。中国教材本节由三部分构成,以世界各大洲的水资源分布图引入话题,导入新课,正文部分由主干知识、插图、案例、活动、问题研究与知识拓展等组成。在教材设计上结构多样,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易于使学生接受。美国教材本节由四个小部分构成,在教材编排和设计上,由正文部分、学习目标、关键术语、插图、迷你实验、本节复习等部分组成,在结构组成上更加多样。

纵观两本教材的结构设计,人教版教材在结构上逻辑严谨,涵盖的知识点较多,内容深度较大,语言过于严肃,与生活结合得不够紧密,而美国教材在结构上比较零散,注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

3.知识点异同。在表现形式上,中国教材使用条形统计图量化了世界各大洲水资源,使学生对于全球水量一目了然,明显看出大洲间的水资源差异,而美国教材使用了各大洲水资源分布图,不仅使学生明确各大洲之间的差异,更对世界上缺乏水资源的不同程度的国家有了感官认识,从而增加了学生的空间思维和水资源危机意识。

通过对中美教材知识点的对比分析,不难看出中美教材在这一部分的内容基本相同,而且在教法方面也都是以老师讲解和学生探究活动、实验相结合。中国教材在知识点的讲解上,教材上直接给出结论,使学生直接获得知识,如利用水资源的方式上,中国教材直接给出方法,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而美国教材详细介绍了不同方式,如海水淡化这一技术,可以看出美国教材注重引导学生,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体会到乐趣。

4.中美地理教材学习方式对比分析。中国地理教材教学内容注重基础性,引导学生逐渐深入学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各类活动中都体现了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分析与探究问题的能力,由于活动种类多,强调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加大了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考察,注重结合平时对学生的观察与了解。

美国地理教材学习方式注重向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教会学生客观地看待现实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在教学实施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收集有关资料,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责任感,以求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三、对我国高中地理教材编写的建议

1.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教材设计的实践性。自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我国新课标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但在教材的内容的设计上还是理论的知识较多,地理作为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还是不够,特别是在现行的高考制度下,学生缺乏实践经验,难以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关注,更不利于在生活中的应用。因此,在教材设计中应加强教材设计的实践性,注重联系实际,让学生感觉学有所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地理学科真正成为学生们身边的科学。

2.进一步优化教材的整体结构。良好的教材结构一定程度上能够引起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优化地理教材结构,实现科学合理布局,能使学生在感兴趣的基础上,系统学习与总结所学地理知识,加深记忆,从而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同时可以考虑结合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丰富教材内容,使教材的编写更符合学生的心理逻辑。

3.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地理教材教学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优化教材结构、注重实践性的同时,也需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在教材编写时,结合实际案例,鼓励学生形成独立思考与动手能力,逐渐培养学生个体的独立性。

4.考核与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合理的考核与评价机制不仅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我国新课标中提出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但在教材的设计中对评价的方式方法和指标构建等都不够完善,特别是在目前应试教育体制下,考核往往是唯分数论,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实践中应加强评价主体、方法的多样性,在考核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的考核。

5.适当增加语言的趣味性。语言是教材内容呈现的重要载体之一,科学、准确、形象、生动、趣味的语言能够使得课程内容达到完美的体现,学生能够主动快乐地学习。我国的地理教材中语言表述专业术语比较强,描述比较严肃生硬,体现了科学的严谨性,然而学生不易接受,因此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建议语言描述要通俗易懂,风格多样化,图文并茂,突出启发性和实用性效果。

参考文献:

淡水资源概况范文篇5

环境调查报告模板表格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污染也开始向农村蔓延,并已经成为环保工作的一项现实而严峻的课题。我国明确提出,到2022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之一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村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这些都为我们构建生态新农村提出了方向、明晰了思路。我们只有切实解决好危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才能使农村真正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发展道路。

环境污染已经到了不可不解决的程度,昔日的先污染在治理的方针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现在的形势。目前人类已经部分认识到了自身与环境的唇寒齿亡的关系(人类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或者任意排放废弃物等有害物质时,便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同时人类也提出了很多有益的解决办法。现在就让我们来一起看一下有关的环境污染情况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吧。

一、水污染

1、概述

地球上的水似乎取之不尽,其实就目前人类的使用情况来看,只有淡水才是主要的水资源,而且只有淡水中的一小部分能被人们使用。淡水是一种可以再生的资源,其再生性取决于地球的水循环。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大量水体被污染;为抽取河水,许多国家在河流上游建造水坝,改变了水流情况,使水的循环、自净受到了严重的影响。80年代后期全球淡水实际利用的数量大约为每年3000亿立方米,占可利用总量的1/3。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及人均收入的增加,人们对水资源的消耗量也以几何级数增长。另外,淡水资源的分布与人口的分布并不一致。例如1980年加拿大人均取水量1500立方米,仅占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的1.2%;而埃及1976年人均取水量为1180立方米,已接近该国人均可利用总量1470立方米的极限。

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为水污染下了明确的定义,即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2、水资源保护

抽取地下水是缓解淡水不足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过度抽取地下水会使地下水水位下降,导致地面沉降。在我国的苏州、无锡、上海、北京等地,由于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了明显的地面沉降,有的地方甚至损坏了地下管道和道路。因此,在发展工业,建设城市的同时,就要注意到水资源的保护。因为一旦水资源受到污染,将严重的制约工业、农业的发展。要解决水污染问题的根本途径还是在于要发动全球人民,增强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意识。同时大力研制循环用水技术、海水淡化技术、污水净化技术等,并对排放污水或污染物质严重的企业、生活区进行合理管制和必要的惩罚,以增强保护水资源意识。

二、大气污染

1、概述

在干洁的大气中,痕量气体的组成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一定范围的大气中,出现了原来没有的微量物质,其数量和持续时间,都有可能对人、动物、植物及物品、材料产生不利影响和危害。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叫做大气污染。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尤其是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燃烧、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和生产的迅速发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同时也将大量的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的质量,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业区域。所谓干洁空气是指在自然状态下的大气(由混合气体、水气和杂质组成)除去水气和杂质的空气,其主要成分是氮气,占78.09%;氧气,占20.94%;氩,占0.93%;其它各种含量不到0.1%的微量气体(如氖、氦、二氧化碳、氪)。

大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大气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对局部地区和全球气候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从长远的观点看,这种影响将是很严重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燃料中含有各种复杂的成分,在燃烧后产生各种有害物质,即使不含杂质的燃料达到完全燃烧,也要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正因为燃料燃烧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破坏了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平衡,以至可能引发温室效应,致使地球气温上升。所谓的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破坏大气层与地面间红外线辐射正常关系,吸收地球释放出来的红外线辐射,就像温室一样,促使地球气温升高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是数量最多的温室气体,约占大气总容量的0.03%,许多其它痕量气体也会产生温室效应,其中有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还强。

2、大气层的保护

许多环境问题是跨国界的,甚至是全球性的,如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大气污染,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才能逐步解决。人们在70年代早期开始认识到氟氯烃可能对环境有害,并且开始寻找代替品。到了80年代中期,臭氧层破坏的证据已经日益清楚,采取共同行动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到了1987年,许多国家的代表汇集在加拿大第二大城市蒙特利尔,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协定书》。这个协定书是对付世界环境公害的一个开创性的国际协定,目的是控制氟氯烃和其它破坏臭氧层的物质的消费量,保护地球的外衣,也保护人类自己。经过修正后的蒙特利尔协定书是一个有约束力的国际协定。按照规定,工业国的氟氯烃和其他受限制物质的排放量必须立即减少,在2000年以前逐步完全停止使用这类物品。发展中国家在1996年以前可以继续有限度的增加这些物质的消费,然后就应当逐步减少,到2010年时必须完全停止使用这些有害物质。除了时间上的优惠以外,这一协定书还包含了两个对发展中国家有利的条款:一个是建立一项临时多边基金,帮助发展中国家采取代替氟氯烃的技术;另一个是技术转让条款,要求签字国把最好的技术按照公平和最有利的条件转让出去。

我国已加入了修正后的蒙特利尔协定书,并且制定了履行国际义务的国家行动方案,包括建立保护臭氧层组织管理机构,制定有关行业的管理规范,积极开展替代品和替代技术的研究,为企业的替代技术改造安排配套资金等等。根据我国政府制定的方案,到2000年,所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总量至少要减少60%,到2010年则完全淘汰这些有害物质。

三、固体污染

1、概述

凡人类一切活动过程产生的,且对所有者已不再具有使用价值而被废弃的固态或半固态物质,通称为固体废物。各类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俗称废渣;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则称为垃圾。固体废物实际只是针对原所有者而言。在任何生产或生活过程中,所有者对原料、商品或消费品,往往仅利用了其中某些有效成分,而对于原所有者不再具有使用价值的大多数固体废物中仍含有其它生产行业中需要的成分,经过一定的技术环节,可以转变为有关部门行业中的生产原料,甚至可以直接使用。可见,固体废物的概念随时、空的变迁而具有相对性。提倡资源的社会再循环,目的是充分利用资源,增加社会与经济效益,减少废物处置的数量,以利社会发展。

垃圾正成为困扰人类社会的一大问题,全世界每年要产生超过计划10亿吨的垃圾,大量的生活和工业垃圾由于缺少处理系统而露天堆放,垃圾围城现象日益严重,成堆的垃圾臭气熏天,病菌滋生,有毒物质污染地表和地下水,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这种现象若得不到遏制,人类将被自己生产的垃圾埋葬掉。

2、解决办法

要解决固体废物的危害,惟有全体人民集体行动起来,充分利用资源,加强资源再利用,不随便抛弃固体物质。政府应出台一系列关于固体废物处理的条例,以规范大众的资源利用行为,减少废物排放。公民应该从小事做起,为人类自身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让我们生活在一个无垃圾困扰的环境里。

四、水土流失

1、概述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淀的整个过程。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因此坡地还能保持完整。这种侵蚀称为自然侵蚀,也称为地质侵蚀。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特别是人类严重地破坏了坡地植被后,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土壤破坏和土地物质的移动,流失过程加速,即发生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目前水土流失总的情况是:点上有治理,面上有扩大,治理赶不上破坏。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解放初期为17.4亩,到1980年约治理6亿亩。由于治理赶不上破坏,水土流失面积却扩大到22.5亿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6,涉及近千个县。全国山地丘陵区有坡耕地约4亿亩,其中修梯田约1亿亩,而另外3亿亩坡地正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土壤约50亿吨,损失n、p、k元素约4000多万吨亩,到1980年约治理6亿亩。由于治理赶不上破坏,水土流失面积却扩大到22.5亿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6,涉及近千个县。全国山地丘陵区有坡耕地约4亿亩,其中修梯田约1亿亩,而另外3亿亩坡地正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2、水土流失的防治

淡水资源概况范文篇6

关键词:给水;排水;现状;根源;改善对策

中图分类号:S2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快速的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拓宽了城市发展规模,加速了城市发展进程。与此同时,作为城市建设重要方面之一的城市给排水工程亦长足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尽管如此,据调研,目前我国部分大中城市的给排水仍存在诸多问题,不同程度困扰着城市居民。现将多数城市给排水的现状作详细概述。

2城市给排水现状

2.1城市给水现状

(1)缺水难题仍未根本解决。缺水是大中型内陆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造成该难题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①城市淡水资源污染严重。本来就有限的淡水资源,受严重污染后可饮用的淡水量显得更加匮乏,必然导致缺水局面;②城市地下水资源开采过度,造成地面沉降乃至塌陷,水源源头被严重破坏;③节水意识淡薄,淡水重复利用率低,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2)引用水质难以切实保障。究其原因在于给水中心为节省成本,采用常规的简单流程处理工艺。由于城市的地下水资源多呈现为轻度乃至重度污染状况,故不采取深度处理工艺极难保障饮用水的水质。

(3)污水处理工程欠完善,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低。大多数城市的污水处理设施近乎为摆设,无法有效发挥功用。加之受利益的驱使,污水处理往往流于形式,极大降低了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2.2城市排水现状

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城市排水系统肩负着及时高效排离积水、降低洪灾发生可能性的职能。然而,当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的排水系统极为脆弱,普遍现状如下:

(1)缺乏系统性的排水通道。这是多数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因缺乏系统性的排水通道,故不得不以街道、排水沟和河道等作为主要排水渠道。采取此种方式应对常规雨量尚可,但遇罕见性特大暴雨时,这种断续随意布设、不具系统性、完成性和统一性的排水管道系统的缺陷将彻底暴露,积水排离必成为一大难题。一旦积水难以及时排离,自然造成严重损失。

(2)排水网遍及率低。对多个城市的排水网遍及率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城市排水网遍及率约为65%,人均占有排水管道的长度约0.6m。相比于排水系统发达的欧美国家,如德国、法国、日本等,我国统计得出的这两组数据不堪入目。

(3)城市排水管网漏洞多,排水系统不健全。大多数城市的排水管网建设处于滞后状态,积水收集及排放系统漏洞多,如排水管道和排水设施的容量不足,缺少足够的应急备用容量空间;排水管道堵塞、老化严重,排水设施陈旧,应急能力不足;管道接口处多为刚性连接方式,致使漏水现象严重,易造成管网内存大量积水。

(4)管网建设滞后。近乎所有的城市管网建设都滞后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本都是在基础设施完善后方才考虑排水管网建设。这必然导致排水管网建设的可施展空间不足,很大程度制约管网排水能力的提升。

3城市给排水现状的导致根源

概括来说,导致上述问题的根源在于:

(1)给排水系统规划及建设缺乏科学指导。多数城市的给排水系统都是分散布设,集中性差。一旦与城市其它基础设施建设相冲突,必然得拆迁报废,造成严重浪费的同时也给所在区域的防灾等诸多方面带来极大不便。这均由于给排水设施建设缺乏科学的指导和统筹规划所致。

(2)城市给排水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当前,我国城市建设的大部分资金投入至住宅建筑及公共设施建设中,对于给排水工程之类的基础保障性设施所倾注的资金相对不足,所以必然使得城市给排水设施功能的发挥难以达到与城市其他功能同步协调发展的要求。

(3)政府职能未充分发挥。在我国,政府在城市给排水方面肩负着建设、管理和维护等多项职能。然而调查结果显示,政府的各项职能均未能良好且充分发挥。职能部门间存在着相互推委、职责混乱等现象,这是城市给排水中存在多种严峻问题的根源之一。

4城市给排水改善对策

针对目前多数城市存在的给排水共性问题,结合其导致根源,针对性提出以下几点对策,以期对给排水系统的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

4.1强化淡水资源保护意识,贯彻节水理念

控制污染是保护淡水资源的首要任务,亦是必须做好的关键前提。对此,须制定相应的保护策略并出台相关的制裁对策,对城市淡水资源实施统筹监控、重点保护,且科学地规划利用。另外,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步伐,落实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的功用以严格控制污水的排放,同样至关重要。

至于节约淡水资源,则需政府和全民共同行动,贯彻落实节水理念,同时借助于经济和法制等手段使之顺利推行。

4.2因地制宜,完善给排水设施

给排水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既要立足于城市当前情况,又要着眼于长远发展需要。可以说,这是一项系统且长远的任务。具体而言,对于淡水资源储量有限不得不长距离调水的城市,则应更长远考虑,引水过程中须采取可靠措施防止水的渗漏和蒸发。由于常规的管道引水方式不可取,故建设专用牢靠的大输送量引水管道成为首要选择。尽管成本高且耗时久,但立足于长远,其潜在价值颇丰。

4.3优化配置,统筹管理调配

依托网络方式,实现对分散水源的集中管理,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严格控制行业用水量,针对性制定各行业用水的定额标准,最大限度高效利用水资源,降低浪费比率,实现城市水资源的统筹管理调配。

4.4注重给排水技术创新

统计结果显示,多数城市的给排水系统技术创新进程慢且创新程度不够。为进一步提高给排水效率,充分发挥系统的潜能,引入高新技术是主要途径。除此之外,针对给水和排水中存在的难点技术问题,着力攻关,开发出行之有效的新技术,同样重要。

4.5严格监控地下水资源开采量

尤其是对内陆城市而言,严格监控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量至关重要。对此,必须实行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同时建立完善的监管体制,禁止地下水资源肆意过量开采。

4.6充分发挥价格杠杆职能

价格杠杆在城市给排水中担当着重要角色。要改善给排水现状,就必须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职能作用。为此,首先应深化推进水价改革并加大改革力度,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且有助于改善给排水现状的稳定机制。其次,合理确定水资源开采费、城市供水价格及污水处理费三者间的内在关系,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落实节水和水资源保护。再次,提高污水处理收费标准,以促进污水减量排放和节约用水及加快对污染水资源的治理进程。

5结语

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给排水工程兼具着为生产助力和为生活服务的双重职能。随着城市规模逐渐拓宽、发展进程日趋加速,无形之中赋予给水和排水巨大压力,并提出更加严峻的要求。在此形势下,为使得给排水工程适应城市发展步伐,加大技术革新力度,同时提高技术创新程度,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周鑫根.浙江省城市给排水问题与对策研究[J].城镇供水,2003(2):30-32.

[2]仝国群.浅议城市给排水工程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科技,`2006(4):12.

淡水资源概况范文篇7

关键词大小凌河扇;地下水;模型;边界条件;处理;辽宁锦州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发展和数值模拟技术的不断完善,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水文地质学。近年来一批技术成熟的模型软件得以在地下水项目中应用,并以其良好的前后处理功能,使得模型软件更快普及[1-2]。目前比较流行的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有:MikeShe、GMS、VisualModflow、Feflow、Pwin、GroundwaterVistas等[3-4]。

1边界条件概述

模型设计中正确选择边界条件是极其关键的一步,稳定流模拟中,边界条件基本决定了水流的类型。非稳定流模拟中,水位下降浓度变化影响到边界时,边界条件会影响到模拟的解,边界条件不合适将会导致模拟结果出现错误。

边界条件有3种形式:①给定水头边界,也称第一类边界条件或Dirichlet条件,即研究区某一部分边界上个点在每一时刻水头已知。②给定流量边界,也称第二类边界条件或Neumann条件,即某一部分边界上单位面积上流量已知。③混合边界条件,也称第三类边界条件。

2区域概况

2.1自然地理概况

大、小凌河扇地是辽宁省西部地下水最丰富的地区,也是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地区。研究区范围见图1。区域内有大凌河、小凌河2条河流。大凌河发源于凌源县打鹿沟,经大凌河镇,右屯卫入辽东湾,区内长度62km。2000年以来年平均径流量9.73亿m3。小凌河发源于朝阳县助安喀拉山,经门家窝铺,集中在何屯南注入辽东湾,区内长度41km。多年平均径流量3.87亿m3。

2.2地质地貌

该区位于下辽河平原西南部,为大凌河、小凌河及渤海辽东湾沉积而成的冲洪积、冲海积平原,地势广阔、平坦,西北高、东南低。大、小凌河扇地主要由大、小凌河冲洪积物和滨海的冲海积物堆积而成。不仅分布面积广、厚度大,而且岩相变化大,成因类型复杂,层位齐全。总观第四系沉积物岩性,以粗粒沉积为主,多为砂砾石、砂砾卵石,掩伏于地表细粒沉积之下。

其变化如下,水平方向上,北部大、小凌河扇顶区砂砾卵石粒径大,厚度也大,向东南、南至扇的前缘和滨海平原粒径和厚度逐渐减小[5]。东西方向变化不十分明显。垂直方向上,下粗上细。中下部均为砂砾石、砂砾卵石。上部为砂、亚砂土、亚黏土或互层。地表出露岩性,除河床为砂砾石外,皆为细粒的粉细砂、亚砂土、亚黏土。

2.3水文地质条件

河流由山区流入平原后,水力减弱,所携带的粗颗粒物质在山前地带大量沉积下来,形成粒度粗、厚度较大的沉积物,为地下水的赋存提供了极好场所。加之表层多为砂性土,黏性土断续分布,未形成较厚的隔水层,有利于大气降水、河流、渠道渗入补给。此外,西部山区地表水流和基岩地下水多排泄于山前堆积物中,故在山前地带形成极强富水带。沿着沉积方向,粒度变细,层次增多,补给条件变差,富水性逐渐减弱。在两扇的左右两翼近山前地带,因含水层厚度变小,富水性较差。

西北山前平原的后缘大凌河扇地的顶部及小凌河扇地及两扇扇间地带,主要为冲洪积砂砾石、砾卵石、富水均匀水量极丰富的潜水—微承压水含水层,上部覆盖着亚黏土、亚砂土夹砂层,厚度3~10m,下伏基岩为太古—元古代混合岩、混合花岗岩、石英岩及第三系泥岩、砂砾岩。山前为潜水,向南东逐渐变为微承压水。

大凌河扇的中部,主要为冲洪积砂砾石、砾卵石、富水均匀水量丰富至极丰富的浅层承压水,表层覆盖岩性为黏性土,厚10~25m,构成浅层承压水顶板。底板埋深40~75m。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呈单斜结构。

大凌河扇地前缘及东翼一带,颗粒变细为砂砾石夹砂层,富水性变弱[6]。

(下转第251页)

(上接第249页)

3研究区边界的处理

3.1AB边界

外边界为山丘区,由于下辽河平原第三系形成断陷盆地,之后的第四系坳陷,使得山区平原交界处裂隙水不明显,因此可以认为是隔水的。但是由于靠大、小凌河扇一侧的山区有汇水,还是会有一部分侧向补给,因此这部分山区汇水可以作为研究区的侧向补给量,因此以此边界作为定流量边界。

3.2BC、AE边界

BC、AE边界分别为大、小凌河,由于大小凌河扇扇区地层由冲洪积砂砾石、砾卵石组成,渗透系数很大,大小凌河与扇区地下水有明显的交换,因此这2个边界可以作为定水位边界处理。

3.3CD边界

CD边界是大小凌河扇与海之间的咸淡水分界面,可以作为零流量边界。尽量不要用海水位作为定水位边界,因为海水位受潮汐影响,很难用一个固定水位值作为边界条件的水位值,而且潮汐水位观测基本上观测的是潮汐的最高与最低水位值,如何来概化海水水位合理很难确定。而咸淡水分界面是零流量的,相对而言水比较稳定。

3.4DE边界

大小凌河扇的外缘也是9m地下水埋深等值线,主要以细沙泥土夹层为主,地下水运动明显迟缓,可以作为定水头边界。虽然是人为边界,但是由于处于冲击扇外缘,渗透系数很小,为0.2m/d,而且经过多年地下水水位动态资料观察,边界处地下水水位稳定,如果附近没有新增加大的取水设施,边界是稳定的,可以作为第一类边界处理。

3.5下边界

根据大小凌河扇水文地质情况,第四系上更新统(Q1)顶部有1层完整的黏土夹层,厚度3~5m,成为一个稳定的隔水层,可以作为模型的下边界。

4结语

随着数值模拟技术的发展,模型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边界条件的概化是影响模型精度的关键步骤。笔者通过对锦州大、小凌河扇水源开采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探讨确定模拟边界条件的概化方法。边界选取的稳定性是首要目标,用于预测未来水资源状况的模型,最好要用天然边界。临海的边界尽量选用咸淡水交界面作为零流量边界,海水位作为定水头边界,有待商榷。

5参考文献

[1]张洪霞,宋文.地下水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7,13(11):794-796.

[2]郭晓东,田辉,张梅桂,等.我国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应用进展[J].地下水,2010,32(4):5-7.

[3]封丽华,向永,潘孔钊.VisualModflow建模应用与探讨——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评价标准化数值模拟软件交流[J].新疆地质,2004,22(3):275-277.

[4]徐艳杰,常利武,黄会平.FEFLOW在地下水数值模拟中的应用[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9(2):73-76.

淡水资源概况范文1篇8

【关键词】污水处理技术;复合生态系统;防止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也渐渐兴起。大批大批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是我国高速发展的有力证明,但是,城市的用水量、排水量也日渐增加,使得本来就非常有限的淡水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因而,如何有效地防止水污染、如何有效的保护水资源成为了我国现在的迫在眉睫的重大事件。

一、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相关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也随之加大,导致了城市的用水量和排水量不断增加,者从某种程度上也就加剧了用水的紧张和水质的污染,由此造成的水污染需要依靠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得以控制并解决。

(一)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概念

在了解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概念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下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概念。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是一套避免其接触城市人口和饮用水,同时收集固体、液体废物的系统。城市污水处理技术,顾名思义,是在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基础上定义的,它是一门具有污水利用率高、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小、投入费用低的一门技术。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将在我国的污水处理市场有着重大意义。

(二)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现状

1、城市污水处理技术还比较落后

目前,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与同时期的国外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水平相比较而言,还是比较落后的,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存在着某些缺点,主要表现在:维修率高、自动化程度低、效率低、能耗高这几个层面上。

2、投资资金短缺

我们都知道,我国的现有经济水平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还是比较落后的,这就在无形中导致了投入在水污染治理方面的资金将多多少少受到抑制。投资资金一旦短缺,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完全照搬国外的污水处理技术,在我国现阶段不太可能成为现实。

3、管理水平低

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本来就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技术,而我国目前的污水处理技术人员的管理水平又比较薄弱,这就使得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实施起来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使得城市污水厂的不能够高效的运行。

4、污泥,臭气控制不当

目前,我国对于污泥的处理主要是采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的,这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这种方式并没有从中真正意义上彻底的消除污染。污泥是城市污水处理技术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如果污泥处理的不当,那么,对污水的处理就相当于对其没有进行处理。以上是我国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对污泥的处理不当,需要加以改进。此外,污水处理厂的臭气又是另一大比较棘手的问题,臭气的控制很重要,臭气问题解决好了,那么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也会随之大大降低。

综合上述我国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各种现状,并结合我国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技术状况来看,我们要挖掘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

(三)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对水资源重视程度的日益增加,污水处理厂很可能将成为今后污水处理行业建设的重心。这就需要我们把“全收集、全处理、全提标”的理念作为我们努力的宗旨。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没有了水,我们将无法生存。水是人类最珍贵的地球资源之一。可是,我国现在却面临着不断污染非常有限的淡水资源的问题,所以,改善水资源、防止淡水的污染刻不容缓。我国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前景对我们的非常有限的淡水资源有着非凡的意义,根据我们对水资源的保护要求,这就需要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是简易的、高效率的、低能耗的。

二、复合生态系统的相关概述

(一)复合生态系统的定义

所谓复合生态系统,是指由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和自然条件共同组合而成的生态功能的统一体。人类是该系统中的主体,它与环境是相辅相成、休戚相关的关系。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的栖息劳作环境

主要是指地理环境、生物环境、构筑设施环境等。

2、区域生态环境

主要是指原材料供给的源、产品和废弃物消纳的汇、缓冲调节的库等。

3、社会文化环境

主要包括体制、组织、文化、技术等。

这些“环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构成了一个巨大的、错综复杂的生态关系网。单纯的人类不可能在社会中生存下去,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与环境必须和谐共处。

(二)复合生态系统的机制源泉

自然和社会构成了复合生态系统在动力学的机制方面的两大主要源泉。

1、自然源泉

自然的源泉指是形式各样的太阳能,这种形式各样的太阳能导致了其在物理、化学、生物以及自然等方面的变迁。

2、社会源泉

社会的源泉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资金方面;二是权利方面;三是精神方面。它们三者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社会动力的三大源泉。

(三)复合生态系统的原理

复合生态系统的原理可分为三大原则:

1、可利用的生态位的效率原则;

2、生态系统中的公平性原则;

3、生态系统中的生命力原则。

三、城市污水处理技术中复合生态系统的应用

城市污水处理技术中复合生态系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节约土地资源众所周知,我国城市的高速发展导致了城市的不断的扩大,因而,城市区域的地段用地也越来越紧张紧张。根据目前城市的发展速度看来,就需要我们最大限度的节约土地资源,这将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复合生态系统中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可以很好地有利于后置保障系统,这是因为复合生态系统中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不像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一样,它有着比较相对集中的污水处理厂技术,这就为土地节约了资源。从而,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2、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复合生态系统中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较之于过去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有很大的优点。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将污水直接排入的河水中,造成了水资源的大量浪费,不仅如此,还严重污染为了环境。复合生态系统中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则能够很好的处理污水,并回收水资源,这对于我国日益紧张的水资源而言,有着重大意义。3、可以保护生态环境采用复合生态系统中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不仅可以有效解决污水的收集问题,还可以改保护生态环境,甚至可以善生态环境。4、可以节约污水处理的成本当今,旅游业的不断扩大,导致污水的排放区随着人口集中区域的改变而改变,这就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污水运送的距离,导致了污水处理成本的增加。采用复合生态系统中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不仅可以减少了污水输送成本,而且大大减小了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压力,有的时候还可能不需要污水处理厂。

总结:

我国繁荣昌盛,我们从农村走向城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高楼大厦一座座拔地而起,这是值得我们中国人民骄傲的事件。但是,随之而来的各种环境污染,尤其是水资源的污染成为了我们的头疼的事。然而,值得我们欣慰的是,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是解决好如何有效地防止水污染、如何有效的保护水资源的最好选择,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崔衍立.城市污水处理常用方法分析比较研究[J].机电信息.2010(09).

[2]吴蕙君.人工湿地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广东建材.2009(08).

[3]石淼.浅谈我国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及发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4).

[4]李国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置方案评价[J].山西化工.2004.(04).

[5]余杰.田宁宁.王凯军.任远.中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问题探讨分析[J].环境工程学报.2007.(01).

淡水资源概况范文1篇9

关键字食品安全海产品深加工

1.活动背景

“三鹿奶粉”事件再次把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推向风口浪尖。食品安全问题频频见诸于报端,这不禁使广大消费者心存疑虑,中国老百姓对于食品安全的信心急剧下降。食品安全问题首次提升到政府工作报告的高度。

2.活动概况

我们来到南澳岛调研当地的海产品加工现状。参观其加工流程,考察其加工过程是否卫生,是否符合规定的加工标准,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另一方面探讨当地是否具备发展海产品深加工业的条件,并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3.调查情况与分析

3.1南澳海产品状况

南澳海域海洋生物资源,据我们从南澳县海洋与渔业局给我们参考资料《南澳县渔业资源调查与区划报告书》及《南澳县海洋与渔业发展调研报告》中,可以看出南澳海区的生物种类打7000中,其中经济鱼类70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有:

中上层鱼类:蓝园鲹(巴浪)、金色小沙丁鱼(姑鱼)、脂眼鲱(强鱼)、鲐鱼(花鲱)、颔园鲹(长腰巴浪)、竹筴鱼(阔目巴浪)、羽鳃鲐(白面)、扁舵鲣(水棍)、干金枪鱼(青甘)、鲔(阳棍)。

底层鱼类:枪乌贼(鱿鱼)、带鱼、乔氏台雅鱼、金带细鲹(白身仔)、二长棘周、长蛇鲻、星斑裸颊周、大头狗母鱼、条为鲱鲤(红鱼)、黄带付鲱鲤(大红鱼)、短尾大目周、真周(赤鯮)、细鳞三梭鲈(厚鲈)、三线矶鲈、大头白姑鱼、高体若鲹、刺鲳(肉鲫)

岛上淡水鱼、虾、蟹、贝类

岛上已知淡水鱼类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鲮鱼、鲫鱼、福寿鱼、非洲鲫、梭鱼、乌鱼、胭脂鱼、鲴鱼、鲃鱼、麦穗鱼、攀鲈鱼、斗鱼、中华鳗鱼、日本鳗鲡、黄鳝、鲶鱼、胡子鲶

淡水虾、蟹、贝类有:长臂虾、招虾、田螺、石螺、蜗牛、中华绒毛蟹、河蟹、日本沼蟹等类品种。

主要种植植物:龙须草、海带、紫菜

3.2南澳海产品的加工现状

在我们实地调研和对南澳县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采访中发现,岛上没有专门深加工海产品的加工厂,有的只有初加工的工厂、作坊。我们在后宅镇西山村参观了奇佳宝加工厂,该工厂收购当地从当地收晒干的紫菜,主要做为食品的添加物如饼干上的海苔,紫菜的质量只要根据厂家的要求选取,一般紫菜的质量不会很高。紫菜的加工过程很简单,用手把紫菜撕成较小的块状后,将其投入到搅拌器进行搅碎。紫菜颗粒的大小,由商家的订单决定。整个加工过程简单,没有任何化学添加物。加工成品主要销往岛外的加工厂进行进一步加工。据厂中负责人介绍,不仅是紫菜,当地的海带、龙须菜等也是直接晒干或晒干后再搅碎。

而在位于后宅镇的前江码头的南澳县水产综合加工厂则主要对海产品进行冷冻加工。该厂主要的工作为制冰。前江码头捕获的海产品除了部分留在当地销售外,大多送到该厂进行冷冻保鲜,然后销往汕头、福建等周边地区。

除了专门的加工厂外,当地的小作坊还将海产品如最常见的鱿鱼直接晒干,夏天在海边经常能看到成片的晒鱿鱼。但当地基本不将其进行包装而是散卖或运到汕头再进行包装。我们访问了多家的海产店,店长都向我们介绍了,即使一些印有南澳产的渔副产品基本都是当地的海产运到汕头或周边地区加工包装的而不是当地的最后加工成品。

根据我们的调研发现南澳加工流程简单,海产品基本无添加防腐剂之类化学物,总的来说当地对海产品进行的加工仍停留在初级阶段。

3.3现状分析

淡水资源概况范文篇10

关键词:新能源;太阳能;海水淡化;制水成本

Abstract:Thispapersummarizesthedifferentformsofrenewableenergyseawaterdesalinationmethod,focusingonsolarseawaterdesalinationmethodandperformance,toadvancesinthetechnologyofsolardesalinationaresummarized.Solarseawaterofsmallcapacitydesalination,solarhumidificationdehumidificationandsolarstillisthebestchoice;multi-effectevaporationdesalinationsolardrivenonlargecapacitysolarwaterprojectisthebestchoice.Seawaterofdifferentsolardesalinationcostofwaterpreparationsystemofgreatchangeisinfluencedbymanyfactors.Finally,thispaperpointsoutthatthedecreaseofsolardesalinationsystemofwatercostdirection.

Keywords:newenergy;solarenergy;seawaterdesalination;thecostofwaterpreparation

中图分类号:TK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0介绍

所有伟大文明发祥地都靠近河流,证明了淡水资源对人类的不可或缺。如今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淡水,而淡水资源匮乏且分布不均与水体污染同时存在。毋庸置疑,海水淡化技术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多级闪蒸(MSF),多效蒸发(MED),反渗透(RO),蒸汽压缩(VC),电渗析(ED)等传统海水淡化技术已经成熟,并解决了全球范围内一亿多人的饮用水问题。据估计,一个装机容量1.3×107m3/d的海水淡化厂,消耗原油为1.3×108t/年。但能源消费的强劲增长与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要求消耗化石燃料的传统海水淡化技术必须有新的进展。

可再生能源海水淡化技术受到青睐应运而生,图0-1和0-2示出了2003年可再生能源海水淡化各新能源比重和不同海水淡化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结合情况,图0-3和图0-4示出了2005年份此情况的变化[1][2]。

图0-12003年可再生能源海水淡化图0-22005年不同海水淡化技

各新能源比重术与可再生能源结合情况

图0-32005年可再生能源海水淡化图0-42005年不同海水淡化技

各新能源比重术与可再生能源结合情况

可再生能源海水淡化技术的选择取决于装机容量、海水浓缩比、市政电网和可再生能源的形式等因素。太阳能是可以同时解决能源和淡水短缺的最有前途的新能源[3]。截止到2007年,太阳能海水淡化的装机容量仅是海水淡化总装机容量的0.006%[4],可见太阳能海水淡化还有很大空间和潜力。

1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

1.1太阳能海水淡化方法

根据太阳能集热模块和海水淡化模块是否集中设置,太阳能海水淡化方法分为直接、间接法两种。直接法的典型代表是太阳能蒸馏器,间接法包括太阳能多效蒸发、太阳能多级闪蒸、太阳能反渗透、太阳能增湿去湿,太阳能驱动机械压缩,太阳能吸附等。

根据驱动太阳能海水淡化的能源是否全部来自太阳能,太阳能海水淡化方法可以分为全太阳能海水淡化和部分太阳能海水淡化两种。Soteris[5]指出,由于太阳能集热系统的昂贵和太阳能夜间不复存在,仅仅使用太阳能来淡化海水是不经济的。Glueckstern[6]分别分析并对比了20000m3/d的全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和200000m3/d的部分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只有在土地成本很低和高电价条件下,全太阳能海水淡化比部分太阳能海水淡化更有竞争力。

1.2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进展

太阳能可以转化成热能或者电能,=可以与几乎所有淡化技术组合来淡化海水。不同的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根据地理位置、容量等因素有各自的优点,世界各地的学者都在研究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

Ali[7]和Tzen[1]都认为最有前途的太阳能海水淡化方法是太阳能光伏电渗析和反渗透、太阳能热多效蒸发和多级闪蒸。Sagie[8]比较了太阳能多效蒸发和化石燃料反渗透驱动的装机容量为100000m3/d海水淡化厂,只有电力成本高于$0.071kWh-1时,太阳能多效蒸发的制水成本才会低于化石燃料驱动的反渗透制水成本,可见太阳能多效蒸发是优势。

Glueckstern[6]提出一个综合考虑地域、技术和经济参数的评价大型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制水成本的方法,并用此方法对比分析了太阳池多效蒸发驱动的20000m3/d淡化系统和太阳能多效蒸发和市政电力反渗透混合驱动的200000m3/d的淡化系统,并认为有合适的地理条件存在时,太阳池淡化系统经济且更具潜力;

Hoffman[9]对四种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组合(太阳能热发电低温多效蒸发,太阳池低温多效蒸发,中温抛物面集热器热力压缩器和太阳能热发电反渗透)驱动的100000m3/d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制水成本比较。他的研究表明,随利率、太阳池成本和造水比等变化,制水成本本约为0.67-1.44$/m3。其中,太阳池与低温多效蒸发组合是唯一不需要储热设备且制水成本最廉价,为0.67$/m3;

有研究人员[5][10]也认为多效蒸发能耗最低、最廉价且海水前处理最简单,是间接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中最经济的。并指出低温多效蒸发器中,MES(塔式多效蒸发器)自身能够适应0~100%变负荷运行,而且能够适应驱动蒸汽负荷变化而不产生其他损失,是最好的低温多效蒸发器。

Said[11]认为,研究各种太阳能集热系统和传统淡化技术的组合目的是为了降低淡化的制水成本。在所有太阳能电厂和海水淡化系统的组合中,以槽型抛物面太阳能集热器为热源的热法海水淡化技术(比如MED)是最有前途的;而且当淡化容量相对较小时(大于90m3/d),太阳能增湿去湿淡化技术(SolarHD)以其低投资和低运行成本,可以取代其他太阳能淡化技术;

Zamena[12]以降低制水成本为目标,对太阳能模块和增湿去湿模块进行了数学程序优化,认为系统最优运行工况点不是产水量最大时,且太阳能增湿去湿技术非常适合偏远干旱地区,尤其适合分散式地供给淡水。

Mathioulakis[13]总结了大量的文献,玻璃盖板热损失过大导致太阳能蒸馏器效率低,但小社区如果以获得淡水为唯一目的,太阳能蒸馏器是最适合的;另外,对太阳能驱动的小容量淡化厂,太阳能增湿去湿相对其他技术来说更加高效,是最有前途的淡化技术;

Karen[14]对太阳能蒸馏进行了总结,太阳能蒸馏器易于建造和维护,在缺少电网和技术人员的地区,太阳能蒸馏器非常适合小规模淡化(一升~几十升/天)。

以上研究者所处地域不同,经济性标准和分析前提也不同,但可得出这样的结论:增湿去湿和太阳能蒸馏器对中小容量的太阳能海水淡化来说是最好的选择;大容量太阳能海水淡化,多效蒸发经济性更好,且如果有合适地理资源时,太阳池低温多效技术是最好的选择;在太阳能热电联供海水淡化领域,槽形抛物面集热器与多效蒸发是最好的组合。

1.3太阳能海水淡化的制水成本

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中投资占比例最大,高额的投资导致制水成本居高不下。很多研究人员关注太阳能海水淡化的制水成本,表1-1列出了一些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的制水成本。

表1-1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的制水成本

从他们的研究可以看出,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的制水成本变动比较大,甚至难以给出一个确切的成本范围。Said[11]、Ioannis[19]和Mohamed[20]认为,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制水成本计算取决于不同的淡水容量、地理位置、能源种类等条件,目前的经济性分析不能够确定各种淡化技术的可行性,这使得比较和评价各种淡化技术的经济性变的很困难。

2降低太阳能海水淡化的制水成本

高昂的太阳能海水淡化制水成本和日益紧张的能源与环境问题,使得降低制水成本成为燃眉之急。降低制水成本的方向还是很明确的:

1)使用储热设备,提高集热系统的性能

尽量多的收集太阳能而尽量少的损失能量无疑会降低制水成本。Holst[21]建造的0.5m3/d多级太阳能增湿去湿淡化系统,因为使用储热水箱降低制水成本50%以上。

2)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良好的运行与维护

Nashar[22]分析了迪拜真空管集热多效蒸发120m3/d海水淡化厂,由于尘土积累当真空管透光率降低到0.6,淡水产量降低到40%,可见集热管的尘土对系统的性能影响很大。

3)太阳能集热系统和海水淡化系统的匹配优化

4)与化石燃料或其他能源实现联合运行[5][2],并拉长产业链条[23]。

参考文献

[1]EftihiaTzenE.SuccessfuldesalinationRESplantsworldwide:CentreforRenewableEnergySources;2005,/pdf/CRES.pdf.

[2]EftihiaTzen,RichardMorris.Renewableenergysourcesfordesalination[J].SolarEnergy,2003,75:375-379.

[3]J.Blanco,S.Malato,P.Fernandez-Ibanez,D.Alarcon,W.Gernjak,M.I.Maldonado.Reviewoffeasiblesolarenergyapplicationstowaterprocesses[J].RenewableandSustainableEnergyReviews,2009,13:1437-1445.

[4]GiuseppeFiorenza,Newgenerationofsolarthermalsystems,advancedapplicationssolardesalinationtechnologies.swt-technologie.de/NEG_INTS_DES.pdf.

[5]SoterisKalogirou.Useofparabolictroughsolarenergycollectorsforseawaterdesalination[J].AppliedEnergy,1998,60:65-68.

[6]P.Glueckstern.Potentialusesofsolarenergyforseawaterdesalination[J].Desalination,1995,101:11-20.

[7]AliAl-Karaghouli,DavidRenne,LawrenceL,Kazmerski.SolarandwindopportunitiesforwaterdesalinationintheArabregions.RenewableandSustainableEnergyReviews,13(2009)2397-2407.

[8]DanSagie,EliFeinerman,EladAharoni.PotentialofsolardesalinationinIsrealandinitsclosevicinity[J].Desalination,2001,139:21-33.

[9]D.Hoffman.Theapplicationofsolarenergyforlarge-scaleseawaterdesalination[J].Desalination,1992,89:115-184.

[10]K.R.Agha,M.Abdel-Wahab,K.EI-Mansouri.PotentialofsolardesalinationinthearidstatesofNorthAfricaandtheMiddleEast.RenewableEnergyResearchandWaterDesalinationBranchofRenewableEnergyResearch,Tripoli-Libya.

[11]SaidAl-Hallaj,SandeepParekh,M.M.Farid,J.RSelman.Solardesalinationwithhumidification-dehumidificationcycle:Reviewofeconomics[J].Desalination,2006,195:169-186.

[12]M.Zamena,M.Amidpour,S.M.Soufari.Costoptimizationofasolarhumidification-dehumidificationdesalinationunitusingmathematicalprogramming[J].Desalination,2009,239:92-99.

[13]E.Mathioulakis,V.Belessiotis,E.Delyannis.Desalinationbyusingalternativeenergy:Reviewandstate-of-the-art[J].Desalination,2007,203:346-365.

[14]KarenE.Thomas.OverviewofVillageSacale,RenewableEnergyPoweredDesalination.NationalRenewableEnergyLaboratory1617ColeBoulevardGolden,Colorado.April1997.

[15]S.Bouguecha,B.Hamrouni,M.Dhahbi.Smallscaledesalinationpilotspoweredbyrenewableenergysources:casestudies[J].Desalination,2005,183:151-165.

[16]A.E.Kabeel,A.M.Hamed,S.A.El-Agouz.Costanalysisofdifferentsolarstillconfigurations[J].Energy,2010,35:2901-2908.

[17]BernhardMilow,EduardoZarza.AdvancedMEDsolardesalinationplants.Configurations,costs,future-sevenyearsofexperienceatthePlataformaSolardeAlmeria(Spain)[J].Desalination,1996,108:51-58.

[18]L.Garcia-Rodriguez,C.Gomez-Camacho.Thermo-economicanalysisofasolarmulti-effectdistillationplantinstalledatthePlataformaSolardeAlmeria(Spain)[J].Desalination,1999,122:205-214.

[19]IoannisC.Karagiannis,PetrosG.Soldatos.Waterdesalinationcostliterature:reviewandassessment[J].Desalination,2008,223:448-456.

[20]MohamedA.Eltawil,ZhaoZhengming,LiqiangYuan.Areviewofrenewableenergytechnologiesintegratedwithdesalinationsystems[J].RenewableandSustainableEnergyReviews,2009,13:2245-2262.

[21]H.Muller-Holst,M.Engelhardt,M.Herve,W.Scholkopf.Solarthermalseawaterdesalinationsystemsfordecentraliseduse[J].RenewableEnergy,1998,14:311-318.

淡水资源概况范文

白璐总经理:中国水资源现状不容乐观,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中国的水贫穷到什么地步呢?联合国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全球现有12亿人面临中度到高度缺水的压力,80个国家水源不足,20亿人的饮水得不到保证。预计到2025年,形势将会进一步恶化,缺水人口将达到28亿~33亿。世界银行的官员预测,在未来的5年内“水将像石油一样在全世界运转”。

记者:请您谈谈北京水资源情况?

白总:1.自然概况,北京位于海河流域中部,全市行政区域面积16800平方公里。西部、北部为山区,海拔高度为1000―1600米;南部、东南部为平原,海拔高度为50―100米。北京属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冬春干旱少雨雪,降雨集中于夏季。北京的水资源主要依靠天然降水形成。

2.水资源总量,北京的水资源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本地区降雨形成的水量;二是上游入境水量。天然降水:北京多年平均降雨量585毫米。年均降水总量98亿方,约有60亿方蒸发,其余形成境内水资源。其中,形成地表径流17.7亿方,形成地下水25.6亿方,扣除地表水、地下水重复计算量5.9亿方,境内天然降雨形成水资源量为37.4亿方。入境水量:北京多年平均入境水量16.1亿方,多年平均出境水量14.5亿方。

3.地下水状况,地下水几乎抽光。北京市水利局局长焦志忠说:“北京属于资源性重度缺水的特大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立方米,是全国的1/8,世界的1/30。”北京地面水资源匮乏,转而抽取地下水,目前供水大部分来自地下水,接近供水总量的三分之二。

记者:您为什么从事做这项工作呢?

白总:我国属于缺水国之列,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中国已被列入全世界人均水资源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且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水资源的1/4。而由于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

记者:市场上有很多节水产品,您的产品有什么不同?

白总:为了实现国家倡导的“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我公司研发出全国唯一的一款采用喷雾式节水的节能水嘴,属于国家专利产品,曾获2009科博会四小发明一等奖,2010科博会“节能中国”贡献奖。

记者:能节约90%的水,还能充分洗干净吗?

白总:传统的水龙头洗手,大部分的水没有接触到皮肤表面就白白的流掉了。节能水嘴运用水射流技术原理,通过内部安装的导流体的作用,有限元计算出导流体的曲度,在龙头的出水口处将水的“管流”改成“线流”,再通过空气的压力把“线流”改成“射流”使其出水产生旋流呈锥状流出,覆盖面积大,经过空气的加压使水有了动力,且减少了水的流量同时增加了水流的压力,把手洗净而没有多余浪费的水从而达到节水的效果。与没安装节能水嘴的水龙头相比,把手洗净,它能节约90%的用水,真正达到节水目的。

记者:此类产品适用于在什么地方?

淡水资源概况范文

关键词太阳能;盐水淡化;盐碱土壤;山东潍坊;滨海开发区

中图分类号S2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02-0236-01

盐碱地是耕地中的重要类型,其所占比例为耕地面积的6.7%左右。我国盐碱地面积也较大,为1亿hm2左右,占国土总面积的10.3%。盐碱地地表盐分含量超过一定比例,土壤不能提供营养物质,很多动植物不能在这种土壤中存活。如果耕地面积中盐碱地面积过大,绿色植物不易生长,分布受到很大限制。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取得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加强对盐碱地改良技术的研究,找出适合盐碱地改良的新方法,加快生态建设进程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尽管在盐碱地改良方面投入了很大资金,但由于技术措施落后等原因,使得盐碱地改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盐碱地中含盐量太高,很难被合理科学的开发利用,这也是盐渍土资源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改良盐碱土的方法很多,灌水洗盐就是土壤改良利用的常用措施和有效途径,其中淡水来源和排水是灌水洗盐的关键。通过太阳能卤水淡化系统的实施和应用可以有效解决淡水来源和排水问题,这也是新型环保能源在农业技术开发上的突破和尝试,以为今后大面积推广和应用起到示范作用。

1潍坊市滨海经济开发区概况

潍坊市滨海经济开发区地理坐标约为北纬37°00′~37°15′,东经118°50′~119°15′,具有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区半湿润气候特征,春季返盐现象较常发生。年日照时数历年平均2762.9h,冬季日照率为64%,初冻期一般在11月底,终冻期在4月初,冻土历年最大深度为60cm;年降水量557.7~705.7mm,年蒸发量2000mm;地貌类型为粉砂淤泥质海岸,地势低平,整个地势南高北低,全部为平原,坡降比1/10000~1/5000;海拔较低,仅为2~4m,地下水埋藏较浅,年变化为地下1~2m,矿化度高;开发区内原用地大部分为盐田,地势较低洼平缓,立地条件较差,返盐情况明显。另外,海潮、旱、涝、盐碱、冰雹自然灾害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潍坊市滨海经济开发区地下卤水资源丰富,富含钾、钠、钙、镁、溴、碘等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元素,净储量超过60亿m3,埋藏浅,易开发。开发区内具有非常丰富的基础化工原料:纯碱产量为300万t/a,占全国年产量的16.7%;原盐产量为900万t/a,占全国年产量的20%;溴素产量为6万t/a,占全国年产量的比例超过66.7%。

总之,潍坊市滨海经济开发区既具有丰富的地下卤水储藏,又面临土壤盐碱化和生态环境恶化的窘迫现状。根据开发区的实际情况,建设太阳能盐水淡化系统,既能利用优势开发利用卤水资源,又能利用淡水回流冲洗盐碱改善土壤环境,真正做到一举两得。

2太阳能盐水淡化系统

潍坊市滨海经济开发区年日照时数历年平均2762.9h,日照时数长、光能资源丰富,属于适合利用太阳能的地域。同时,该区地下水资源超采情况十分严重,开采地下水资源枯竭造成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破坏生态平衡。为了有效开发地区资源,发扬优势,改善环境,利用太阳能盐水淡化系统改良盐碱土壤可作为该地区一种合理的新型农业模式,其原理如图1。

太阳能盐水淡化系统年发电量约6000万kW·h,满足自身系统和附属设施的运作需求。该模式的核心是盐水淡化系统,通过堤坝和提水井的咸水供给,分离淡水和盐溴,既能回流土壤进行灌水洗盐,又能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经过提水井长期抽取,能有效降低地下水位,这也是盐碱良的前提。通过前期的小规模试验表明,太阳能盐水淡化系统运作合理可行,达到了水资源循环和环境改良的实践要求。

3运用太阳能盐水淡化系统灌水洗盐

潍坊市滨海经济开发区土壤类型为砂壤质土,春季返盐现象严重,海拔2~4m,地下水层年变化为1~2m,因本身地质特征和海水回灌的影响盐分含量可达12%左右,表层土壤含盐量可达0.92%,适宜灌水洗盐的方法来改良土壤。所谓的灌水洗盐是指通过大量的水冲洗土壤,使盐分通过淋溶作用下移至土壤深层,降低表层土壤的含盐量,以达到适宜作物生存和成长的目的,这也是该地区最常用、最快速有效的盐碱土调理方式。

改良工作的基础是合理开挖沟渠,建立完善的排水灌溉系统。首先挖制提水井,在试验区域内按棋盘分布方式选点,1hm2挖5~6口,井深60m,既可以提取地下深层卤水,又能降低地下水位;其次建立堤坝,并在堤坝的主干渠道口和出口处设立闸门,这样既能够保护环境,防止二次污染,又能储存盐水供给盐水淡化系统的循环利用;再次根据地形开挖排水沟,要求每隔100~200m,设置1条主排水沟(一级排水沟),主排水沟要与堤坝相通,沟深2.0~2.5m,沟宽5~7m。垄与垄之间,设置二级、三级相对小的排水沟,宽2~3m、深1.0~1.2m,对于偏低或偏高的地势可以抬土和移土,保证水流通畅;最后要做好维护堤坝和排水沟工作,通过碎石铺设、种植护坡植物、定期开放闸等措施来防止淤泥沉积阻塞,保证排水畅通。

通过前期小规模试验证明:一方面,灌水洗盐可以显著降低潍坊市滨海经济开发区土壤盐分含量,50cm以上土层含盐量从0.92%降至0.32%,基本达到作物生长需求。另一方面,经过长期的提取地下水,现已降低地下水位1.5m,基本消除春季返盐现象。同时,盐碱土经过洗盐和本身土质的影响,养分极少,为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质保水保肥能力,增施绿肥和有机肥必不可少。可施用有机肥,包括腐熟发酵的农家肥(可以添加作物秸秆、锯末、珍珠岩等保水隔盐物质)和盐碱土专用粉状有机肥等。另外,改良盐碱土的同时加入土壤调理剂的效果也很明显,加强了土壤的活力和盐碱缓冲能力。

4结论

一是太阳能盐水淡化系统改良潍坊市滨海经济开发区盐碱土壤是一种因地制宜、科学可行的农业模式,开发利用新型能源太阳能,调理了盐碱土质,创造了经济效益,维护了生态环境。二是该系统在改良盐碱土的同时,降低了地下水位,改善了高盐水质,防止了盐分上移,杜绝了盐碱土质反复恶化的现象,既是该地区土壤改良工作的典型示范,又是绿色科技农业新型模式。三是通过前期试验表明,该系统可以显著降低土壤盐分含量,50cm以上土层含盐量从0.92%降至0.32%,改善了土壤环境,满足了大部分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达到了整治潍坊市滨海经济开发区环境的基础工作要求。

5参考文献

[1]王风召.滨海盐碱地园林绿化施工技术[J].今日科苑,2009(4):47-48.

[2]李寿冰.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盐碱地园林绿化技术综述[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10,6(2):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