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康复训练方法范例(3篇)
吞咽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吞咽训练;护理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andanalysistheswallowingtrainingandnursingeffectofswallowingdysfunctioninstroke.MethodsAtotalof192patientswithswallowingdysfunctionafterstrokeweredividedbyrandomnumbertableintoconventionalnursinggroupandswallowingtraininggroup,with96casesineachgroup.Comparisonwasmadeonclinicalnursingeffectsofthetwogroups.ResultsTheswallowingtraininggroupcontainedhigherproportionofnormalresultsindrinkingtestthantheconventionalnursinggroup,andtheirdifferencehad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Theswallowingtraininggroupalsohadhigherproportionoftakingnormalfoodthanthecontrolgroup,andtheirdifferencehad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Swallowingtraininginadditiontoconventionalnursingcanprovidepreciselyclinicaleffectforswallowingdysfunctioninstrokepatients,andtheirdrinkingandeatingfunctionareallobviouslyimproved.Thismethodisworthclinicalpromotion.
【Keywords】Stroke;Swallowingdysfunction;Swallowingtraining;Nursing
脑卒中作为临床上一类发病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其中以吞咽功能障碍为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据有关调查研究资料显示,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病率高达40%以上,不仅对整体康复效果造成影响,同时影响了患者对营养的正常摄取[1,2]。以往临床上仅给予常规护理,无法达到康复效果,现本院在此基础上加用康复护理,旨在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将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5月收治的192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与吞咽训练组,各96例。常规护理组中男55例,女41例,年龄56~78岁,平均年龄(69.2±3.5)岁。康复护理组中男53例,女43例,年龄54~76岁,平均年龄(68.5±3.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规护理组护理人员通过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使其对吞咽功能障碍抱有一定的认知,积极配合参与到治疗及护理工作来。保证患者的口腔清洁,并确保其颈部的关节活动度及灵活性,进行主动及被动的颈部旋转运动,每日根据患者具体康复情况调整次数。
1.2.2吞咽训练组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实施的护理方法为:①间接吞咽训练:空吞咽、吞咽小冰块训练;练习口唇、舌体、颊的主动及被动活动;模拟进行吞咽训练。②直接吞咽训练: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帮助患者取坐位,口干者给予1ml的水,嘱其在30s内连续吞咽3次,在进食期间确保周围环境安静。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反复空咽、点头吞咽等多种代偿吞咽方法,提醒进食过快的患者较食物充分咀嚼后再进食,将每一口的食物充分咀嚼15~30次以上。
1.3观察指标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在连续治疗4周的饮水试验结果及饮食分级情况,其中饮水试验结果评价等级包括正常、轻度障碍、中度障碍及重度障碍,饮食分级评价指标包括不能经口摄食、果冻状食物、糊状食物及普通食物。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饮水试验结果对比吞咽训练组饮水试验结果正常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饮食分级情况对比吞咽训练组可进食普通食物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脑卒中作为临床上一类发病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常易发生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及脱水等并发症,对患者的康复效果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以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最为常见。对于此类疾病实施护理的关键在于在建立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摄食方法,从根本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将经口摄食作为最理想的方法[3]。以往临床上实施的护理方法无法达到满意的康复效果,现本院在其基础上实施吞咽训练,临床效果显著。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吞咽训练组饮水试验结果正常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吞咽训练组可进食普通食物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实施有效的吞咽饮食训练不仅可防止吞咽肌群发生萎缩,显著提高其活动度及适应能力,同时可通过对吞咽发生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增加其协调性[4]。另外,研究中发现,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多表现为吞咽动作无力,在行食物吞咽后无法完全吞咽而残留于咽喉部[5]。原因为患者在进食后,食物进入气管内或引起吞咽反射消失所致,而对其实施吞咽训练而可通过利用健全部位,从而达到减少咽部试验残留的目的[6]。
综上所述,对于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行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吞咽训练的临床效果显著,饮食及饮水功能明显改善,可作为一种理想方法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参考文献
[1]于晓娜.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观察.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204-205.[]
[2]刘丽芳,王丽芳,张重梅,等.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河北医药,2011,33(4):222-223.
[3]于淑燕,王凤艳,徐建梅.早期综合康复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影响.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5):758-759.
吞咽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篇2
【关键词】康复训练;急性脑梗死;吞咽困难;针灸
吞咽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由于脑卒中而引起的并发症。统计资料显示部分患者吞咽障碍仅是一过性的,不会持续很久,但是其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这样可以影响患者的摄食从而导致营养不良,还可能导致更严重并发症是吸入性肺炎,这直接加大了患者死亡的风险,对患者生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所以说,对于患有这种障碍的患者早期进行干预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次研究就是本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宗旨进行的,我们采用早期康复训练加针灸联合治疗脑梗后遗的吞咽障碍比其它单纯一种方法的疗效显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的来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后遗留有吞咽困难的69例患者进行此次的实验。所有的病例都进行MRI或是CT检查。其中男性35例,女性34例,年龄区间在40-77岁,平均年龄为57岁。把他们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康复训练加针灸治疗,B组为康复训练,C组为针灸治疗,三组均为23人。三组患者在患病情况,轻重,性别比例等方面都具有可比性。而且为了保证实验的有效性,本实验采用双盲法进行,且69例患者都对此实验知情同意。
1.2方法
1.2.1评价方法、评价准则吞咽困难的程度用洼田饮水试验[1]评定。患者取坐位,饮30ml温水,观察患者反映,记录数据。患者治疗前后都进行评定,进行疗效的对比。疗效判定标准:痊愈〔吞咽困难症状消失〕,有效〔吞咽困难症状改善〕,无效〔吞咽困难症状改善不明显〕。
1.2.2康复训练的方法B组由专业的康复治疗医生进行吞咽功能的训练,每次30分钟,每天两次,连续训练2周。方法有加强口面部肌群运动,咽部冷刺激训练、空吞咽,加强吮吸和喉部抬高训练等等,这是间接方法。直接方法是让患者直接从流食慢慢过渡到固体食物。在食用食物时要患者以45度角仰卧,患侧肩部垫起。用小勺喂患者。C组进行针灸治疗,选取适宜的穴位(舌三针,地仓,颊车,下关等等)由针灸师进行针灸。每次进行30分钟,一天一次,连续进行两星期。A组运用以上两种方法综合进行治疗,具体的方法和AB组相同。
1.3统计学分析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饮水试验及效果评价用秩和检验,以p
3讨论
脑卒中患者的颅脑损害严重或者是有脑干病变常常会出现吞咽困难并有构音障碍。正常的吞咽过程包括有口腔期,咽期,食管期。任何一期出现问题都能影响到患者的饮食。因此有许多的吞咽困难的患者由于呛咳而拒绝进食引起了脱水,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消瘦等。若是把食物误吸到气管里,就会引起吸入性肺炎,严重的话可以导致窒息。这种后遗症的致伤致残率都是非常高的。这种情况要是积极早期治疗,大于三分之二的患者吞咽功能可以恢复,若是错过了最佳时机,吞咽功能将不能恢复,使患者不得不用鼻饲进食,同时更是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受到严重影响[2]。所以,及早有效地进行吞咽困难的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是至关重要的。
在第四版康复医学上介绍的常用治疗方法是①唇、舌、颜面肌和颈部屈肌的主动运动和肌力训练;②一般先用糊状或是胶状食物进行训练;③进食时多主张采取坐位,颈部稍前屈易引起咽反射;④软腭冰刺激有助于咽反射的恢复;⑤咽下食物练习呼气或咳嗽有助于预防勿咽;⑥构音器官的运动训练有助于改善吞咽功能。这是常规的康复治疗。现在,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急性脑梗死后所遗留下的吞咽困难障碍的治疗没有比较系统的处理方法。而还是有大多数的学者主张用联合的系统的方法进行治疗。在作者此项对比试验中,所用这三种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后的吞咽困难症,目的主要是为了探讨与分析哪种方法最优,哪种最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通过本试验,得出通过康复训练,针灸,以上两种方法联合治疗三组的患者功能都有所恢复。而尤其是联合治疗组的患者各方面功能都高于其他两组。本次研究还发现,针灸加康复训练的患者起效快,即使是患病时间比较长的患者也有效果。两种治疗方法创造性的联合使用,互相配合,各有其特点,从而各自发挥其功能,最终共同促进患者的中枢系统的恢复。
参考文献
吞咽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综合康复训练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3.213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据调查,大约有30%~70%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会出现吞咽障碍并发症[1]。本次研究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应用常规内科治疗+综合康复锻炼,取得显著成效,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88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中男19例,女25例,年龄56~82岁,平均年龄(65.9±11.4)岁;对照组中男22例,女22例,年龄55~85岁,平均年龄(66.3±12.5)岁。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脱水、营养支持、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指导、病情观察、并发症处理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训练,主要内容为:①基础训练。让患者对着镜子反复进行口唇的闭锁训练,缩唇、吹气、发音。a.进行下颌运动训练。在日常生活中多张口,使得下颌松弛并向两侧运动。b.进行舌训练。将冰棉棒逐步刺激软腭、腭弓、舌根以及咽后壁,边刺激边做吞咽训练,每次做10min左右,每日早中晚各做1组训练。c.进行呼吸道训练。指导患者深呼吸、憋气并咳出,提高患者的咳出能力以及预防误吞现象。同时让患者努力咳嗽,尽量将气道中异物咳出来,改善吞咽功能[2]。②进食训练。让患者采取端坐位,若无法坐起的患者则将床头抬高30°,取仰卧位,并指导患者将头部前倾,选用较小的表浅汤匙,在汤匙入口后先在舌前的1/3处稍微向下后压,让食物顺利从健侧嘴角入口,进食速度稍慢,每餐进食时间控制在45min左右。进食完后让患者继续保持现有约15min,预防食物反流。③代偿训练。让患者取一定,改变咽喉部的形态。通过改变食物入口的方式和方向来减轻患者的吞咽障碍,逐步提高吞咽效率以及减少误吸。如:让患者进行反复吞咽、侧卧位吞咽、用力吞咽等训练。④声带训练。让患者深呼吸,屏住呼吸,然后用力吞咽,接着自主用力咳嗽;还可以做吹哨子运动,先深呼吸然后吹哨子,重复进行10次。通过反复的训练增加声门闭锁[3]。
1.3疗效评价标准治愈:患者的吞咽障碍消失,且进行饮水试验评定为1级;有效:吞咽障碍得到明显改善且饮水试验评定为2级;无效:吞咽障碍未缓解或加重,饮水试验评定为3级。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治愈19例,有效2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91%,
对照组治愈13例,有效18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0.4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42,P
3讨论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给患者的心理带来极大痛苦,患者无法正常进食,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且吞咽障碍使得患者容易出现误吸现象,进而容易引起肺部感染,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吞咽障碍是由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受损引起,一般中枢神经受损后无法修复,但是经过长久的研究发现中枢神经在受损后还能进行一定的重组和可塑,只要神经元未彻底受损,那么其轴索、树突、突触就可以发芽再生和重组[4]。
根据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发病机理,对患者采取综合康复训练,通过对口、唇、舌、颊部等构音器官进行反复的功能康复锻炼,逐渐增强口腔的自主运动能力以及各个器官之间的协调能力,帮助患者恢复吞咽功能。在康复训练的时间上,WHO推荐当患者生命体征恢复稳定且神经系统症状停止发展48h后开始进行早期综合性康复训练,此时患者不存在意识障碍,能严格遵照护理人员的指导进行各个功能锻炼,逐步恢复吞咽功能[5]。且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在出现吞咽障碍后,其心理发生较大变化,大多数患者会产生焦躁、绝望等心理,护士则在综合康复锻炼前给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针对患者不良心理情绪产生的原因给予心理疏导,让患者认识到吞咽障碍只是暂时的,通过循序渐进的治疗和康复训练很快就能恢复正常,以本院成功的病例鼓励患者,还可邀请本院最近收治的已康复的吞咽障碍患者来给现身说法,增强患者的自信心,使其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康复训练。
在本次研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康复训练,从基础训练、进食训练、代偿训练、康复训练几个角度开展康复训练,结果显示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吞咽障碍中应用综合康复训练有助于帮助患者恢复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诗丹,陈启波,李荣祝,等.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6):569-573.
[2]安晓蕾,郭亮军,李彦梅,等.针灸电刺激康复训练结合因时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山西医药杂志,2015(18):2190-2193.
[3]廖喜琳,钟美容,蔡超群,等.标准吞咽功能评估及预见性护理对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8):2036-2038.
[4]施加林,鲁俊玲.吞咽言语诊疗仪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临床内科杂志,2014,3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