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害虫的常用方法范例(3篇)
防治害虫的常用方法范文
[关键字]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更加注重周围环境的绿化程度。近年来,我国在城市园林建设花费巨大的精力,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园林绿化工作在全国各地开展起来。通过大力种植园林植物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改善城市结构,提高城市生态效益、观赏效益。然而,园林植物通常遭遇病虫害,导致自身发育不良,植物体各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坏斑,树叶非正常凋谢,根系坏死,不仅失去了观赏价值,甚至传染其他植物,造成植物大规模死亡,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所谓病虫害是指药用植物在栽培过程中,受到有害生物的侵染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正常新陈代谢受到干扰,从生理机能到组织结构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和破坏,以至在外部形态上呈现反常的病变现象,如枯萎、腐烂、斑点、霉粉、花叶等,统称病害。危害药用植物的动物种类很多,其中主要是昆虫,另外有螨类、蜗牛、鼠类等。
2.园林植物病虫害特点
2.1植物品种单一,园林生态系统脆弱
城市园林通常引进草本植物多为草坪类植物,属于禾草类单子叶植物中禾本科、莎草科的许多植物,植株矮小,生长紧密,耐修剪,耐践踏,叶片绿色的季节较长,常用来覆盖地面。常见的有早熟禾属、结缕草属、苔草属的植物。行道树则是由针叶乔木、针叶灌木等等组成。这样的园林植物组合而成的园林生态系统结构不够复杂,生物多样性不够。地球上多数自然群落不是由单一的植物区系所组成的,而是多种植物与其他生物的组合。符合自然规律和风貌的园林建设,必须重视生物多样性。从某种意义上讲,重视园林植物多样性是一个模拟和创建自然生态系统的过程。
2.2园林植物病虫害发作不断加重,危害严重
园林植物大多种植在人造景区如公园或者群众集聚地如社区、庭院还有街道等活动较为密集的地点。这些都是人为建造的生态系统,在生态多样性、生物结构复杂性、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协调性都远远不如天然的生态系统。本身十分脆弱,一旦病虫害爆发,就会崩溃。园林植物由于不是自然环境中生长,长期在人工环境中,其抗虫、抗病的能力大大降低。而且城市园林的生存环境无法与自然环境相比,土壤营养贫乏,缺乏植物健康成长必要的元素和养料。城市本身的拥挤使得无法给予园林植物充分的生长空间,导致一些植物生长畸形。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的空气越来越浑浊,高楼大厦遮挡了阳光,抑制了植物的光合作用。以上种种,使得园林植物十分脆弱,病虫害十分严重,周期性发生。
3.生态控制策略
对于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止主要有以下几种:
3.1.生物防治法
生物防治是利用各种有益的生物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利用寄生性或捕食性昆虫以虫治虫寄生性昆虫,包括内寄生和外寄生两类,经过人工繁殖,将寄生性昆虫释放到园林,用以控制害虫虫口密度。捕食性昆虫的种类主要有螳螂、蚜狮、步行虫等。这些昆虫多以捕食害虫为主,对抑制害虫虫口数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大量进行繁殖并释放这些益虫可以防治害虫。微生物防治利用真菌、细菌、病毒寄生于害虫体内,使害虫生病死亡或抑制其为害植物。动物防治利用益鸟、蛙类、鸡、鸭等消灭害虫。不孕昆虫的应用通过辐射或化学物质处理,使害虫丧失生育能力,不能繁殖后代,从而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
3.2.物理防治法
以物理农业中的物理植保技术所涉及的土壤病虫害、地上害虫、气传病害的物理防治方法可用于植物全生育期病虫害的防治,这种方法没有农药引起的药物残留问题,是一种环保、安全、可持续发展的植保方式。土壤病虫害的物理防治方法为土壤电消毒法;气传病害的物理防治方法采用的是具有空间电场生物效应的空间电场防病促生方法;地上飞翔类害虫通常采用光诱、、味诱的组合诱杀方法结合防虫网的设置来防控的。物理、机械防治法是应用各种物理因素和器械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如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进行灯光诱杀;根据有病虫害的种子重量比健康种子轻,可采用风选、水选淘汰有病虫的种子,使用温水浸种等。利用等离子体种子消毒法、气电联合处理法、辐射技术进行防治取得了一定进展。
3.3.化学防治法
化学防治法是应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主要优点是作用快,效果好,使用方便,能在短期内消灭或控制大量发生的病虫害,不受地区季节性限制,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手段,其他防治方法尚不能完全代替。化学农药有杀虫剂、杀菌剂、杀线虫剂等。杀虫剂根据其杀虫功能又可分为胃毒剂、触杀剂、内吸剂、熏蒸剂等。杀菌剂有保护剂、治疗剂等。使用农药的方法很多,有喷雾、喷粉、喷种、浸种、熏蒸、土壤处理等。一般来讲,昆虫随虫龄的增长,体壁对药剂的抵抗力也不断增强。因此,在杀虫药剂中常加入对脂肪和蜡质有溶解作用的溶剂,如乳剂由于含有溶解性强的油类,一般比可湿性粉剂的毒效高。药剂进入害虫身体,主要是通过口器、表皮和气孔三途径。所以针对昆虫体壁构造,选用适当药剂,对于提高防治效果有着重要意义。另外,要掌握病虫发生规律,抓住防治有利时机,及时用药。还要注意农药合理混用,交替使用,安全使用,避免药害和人体中毒。由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很大,大量农药投入到环境中,又因不合理的使用和滥用农药,人们越来越重视进行生物防治。
4.结语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任重道远,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需要社会各界的齐心协力,积极献策,不断研究害虫可持续控制方法,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在生态理论的指导下,只有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方法,减少对环境和生物平衡的影响,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徐公天.我国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森林病虫,2002,12(1)
防治害虫的常用方法范文篇2
关键词:园林植物;病虫危害;防止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6.3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70632188
园林植物景观是人为打造的,园林植物极易受到气候、环境、土壤等因素的影响。在城市中由于土地面积有限,园林植物栽种过程中较为密集,园林植物的通风、阳光直射效果不好。有些城市中由于缺少有效的管理,致使园林植物下杂草丛生,再加上受路灯的影响,经常招来一些有害病虫,这些都打破了园林植物生产系统,极易发生病虫危害。
1园林植物管护和病虫害防治的原则
园林植物管护和病虫害防治的原则主要有:安全原则,即在保证人安全的情况下采取有效的农药等进行防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积极消灭原则,根据园林植物生长及病虫害发生特点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将病虫危害扼杀在摇篮中。在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危害时应将生态、经济、社会3大效益放在首位,在保证生态、社会安全的情况下利用经济的方法进行防治。
2园林植物管护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园林植物管理与病虫危害在防治过程中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全方位地加强防治工作,尽可能减少病虫危害。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2.1定期清理园圃
园圃长期不清理就会出现大量杂草、各种病虫害残体、枯叶等,这些都会影响园林植物的正常生产,甚至会发生病虫害。因此应定期进行园圃清理,防止病虫害的发生。但在清理园圃时应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一些带有病虫害的土壤等必须要经过处理后才能使用,防治微小病虫害的人为传染。
2.2加强园林植物管护措施
在加强园林植物管护时应从肥水管理、修剪管理、除草、翻土培土等方面入手。
肥水管理,顾名思义就是施肥和浇水管理,这是园林植物管护中最重要的环节。园林植物要想安全、快速生长,就必须要加强施肥和浇水管理,在施肥时应注意使用不会污染环境的有机肥,并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地进行浇水,要保证园林植物点观赏价值,使之能够健康成长。
园林植物主要是用于观赏,因此有些植物不需要长得太过茂盛和粗大,否则不仅影响观赏价值,而且容易产生病虫危害。所以平时管护中需要勤修剪。但修剪时并不是随便修剪,需要合理修剪,这样才能保证植物得到充分的阳光照射,也能免受病虫害的侵害。
除草也是园林植物管护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及时除草可以保持土壤中的水分,促进植物正常生长。杂草中一般聚集着各种病虫害虫如草履蚧等,因此除草也是拔除病虫害根源地的主要措施,有利于减少病虫害的产生。
翻土培土也是防治病虫害的有效方法,但翻土培土时应在合适的季节进行。如很多花卉植物可选择在冬季时进行一次深入翻土,将藏于土壤中的病虫害幼体等翻到地表上,减少来年病虫害的发生。在培土时也要注意覆土的厚度,不给害虫进行孵化或产卵的机会。
2.3化学防治措施
化学防治就是通常所说的农药防治措施,利用化学药品中的毒性来治理病虫害。常见到的农药有杀虫剂等,这种防治措施在园林植物管护中是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效果较好。但化学防治措施如果使用不当就会造成人畜中毒,污染环境,因此在使用这种防治措施时应合理、规范。
2.4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主要是利用对病虫害有抗性的生物如虫、鸟等来防治病虫害。病虫害虽然来源广泛,危害较大,但再厉害的病虫害都有天敌,如飞蛾、蚱蜢等的天敌是青蛙。因此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很多地方都会利用生物防治措施,如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等方法。生物防治措施具有无污染的优点,而这一优点正是非生物防治措施中所缺少的。
2.5物理机械防治措施
物理机械防治是指在物理因子或机械等外力帮助下防治病虫害。随着技术的发展,利用高频电、微波等防治病虫害也在不断研究中。不同病虫害其生长阶段中对电磁能、热效应等的反应是不同的,因此可以利用不同剂量的高频电、微波等产生不同的电磁热,并利用其产生的热效率直接杀死病虫的幼虫、虫卵等。
3结语
p少园林植物景观有利于调节气温,净化空气,优化环境,为人们打造一个健康、优美的生活环境,为人们的身体健康提供基本的保障,因此各地都在加快园林植物景观建设步伐,使之为城市发展增添绿色。病虫害的困扰影响园林植物的正常生长,使其无法发挥出功能性作用,因此就需要加大园林植物管护力度,合理地将多种防治措施结合在一起综合使用,提高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效率,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防治害虫的常用方法范文
关键词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
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1)42-0023-02
0引言
森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遭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使林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在森林的自然灾害中,病虫害的为害是很严重的。森林病虫害是一类严重的自然灾害,在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管理过程中,常常给生产经营者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又被称之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我国森林病虫害的种类很多,据初步统计,有主要病害500多种,虫害1500多种。病虫害不但能直接使林木枯死,还能降低森林生长量、结实量和木材质量,降低森林的防护效能,所造成的损失令人触目惊心。
1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策略
1.1预防
防治森林病虫害,要立足于“预防”,生产活动中,由于种苗的频繁交换、调运,人为地将一些危险性病虫害在省际、国际或地区问传播,给林业生产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植物的检疫工作十分重要。加强检疫检查与检疫复检,就是要严禁调运虫源木,要加强对城镇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集贸市场、仓储、加工、销售单位及苗木、花卉、果品等生产单位的管理,堵塞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渠道。既防止外部检疫性、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入侵,又不能让本地区的检疫性、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外传。对于已有的病虫害,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做到有病、有虫不成灾,采取应急手段,降低病、虫的危害,不让它继续扩散蔓延。
1.2监测
监测测报在监测调查的基础上,对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趋势作出预测预报,预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必须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对全部森林资源进行病虫害调查监测,要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作为基本目标,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检测方法主要有:1)踏查法:重点在林缘、树势衰弱的林地、有大量伐桩的林地、阳坡,检查是否有漏斗状凝脂,判断是否有红脂大小蠹;2)目测法:观察油松林内是否有异常死树。如果有,作进一步的调查;3)引诱剂监测:在松林外缘挂诱捕器,诱捕成虫。
1.3化学防治法
化学防治是一种应用最广、见效最快、又较为经济的防治方法,但是其弊端是对环境有污染,容易造成农药残留并杀灭天敌等。要根据病虫种类、特性,选择适宜的农药和施药方法。害虫的口器类型很多,有咀嚼式、刺吸式、刮吸式、舐吸式、虹吸式、嚼吸式等,根据害虫的不同口器和取食特点,各种性能的农药:胃毒剂、触杀剂、内吸剂、熏蒸剂以及拒食剂、驱避剂、引诱剂、粘捕剂等。例如红脂大小蠹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蛀干、蛀根害虫,为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危害油松、华山松、白皮松、落叶松、云杉等。其危害具有繁殖快、传播快、成灾快、致死快等特点。红脂大小蠹的化学防治方法有:1)虫孔注药:在成虫侵入初期,从侵入孔内注入具有熏蒸作用的药剂,如50%敌敌畏100倍~200倍液,可杀死成虫;如果侵入时问较长,可采用毒丸毒杀的方法。用改锥在侵入孔的下方5cm处的树干上钻一个小孔,把磷化铝毒丸塞入孔中,然后用凝脂把侵入孔和注药孔堵死;2)树干熏蒸:先将树干基部地面的枯枝落叶层扒开,在距地面50cm~70cm处的树干处,用手锯沿树干锯一个凹槽,注意不要伤及油松的韧皮部。把塑料布一端置于凹槽处围绕树干一周,用线绳在凹槽内将塑料布绑紧,另一端沿地面四周铺开,用透明胶带把塑料布的接缝处粘牢,在塑料布内放置3~5粒磷化铝片剂,然后用土将地面的塑料布掩埋压好,防止漏气。
1.4物理防治法
物理防治法是通过热处理、机械阻隔和射线辐照等方法防治病虫害,统称物理防治法。
1)捕杀。就是用人工或简单工具捕杀。如在低矮的油松林中捕捉松毛虫幼虫、摘除卵块和虫蛹等;2)诱杀。利用害虫对某些物质或条件的强烈趋性,将其诱集捕杀。如灯光诱杀、饵木诱杀、引诱剂诱杀等。
1.5生物防治法
广义的生物防治是指利用一切生物手段防治病虫害的方法。狭义的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防治害虫的方法,害虫的天敌有捕食性的、寄生性的以及昆虫病原微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1)以虫治虫,利用瓢虫、草蛉等捕食害虫或利用寄生蜂、寄生蝇等寄生于害虫的卵、幼虫、蛹等而防治害虫的办法。如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肿腿蜂防治双条杉天牛、瓢虫防治蚜虫等;2)以微生物治虫,是利用细菌、真菌、病毒及原生动物等来抑制害虫的办法。如松毛虫杆菌、杀螟杆菌对松毛虫、柳毒蛾、舟形毛虫等鳞翅目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又如白僵菌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对松毛虫、榆金花虫、天幕毛虫、春尺蠖等有显著杀灭作用;3)以鸟治虫,自然界还有许多以害虫为主要食料的益鸟,它们在消灭林木害虫方面,确实够得上“森林卫士”的美称。如灰喜鹊、啄木鸟等。
1.6加大资金投入,保证防治需要。
一是按照“谁经营、谁受益、谁防治”的原则,大力提倡集体、企业、个人造林的积极性,包片到户、到人头提高管护和防治病虫害的效率,同时也要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防治投入,积极探索森林保护的市场化运作机制;二是各级政府要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纳入当地防灾减灾计划,增加防治、测报、检疫对象普查和基本建设投资等,特别是市县两级财政,应加大投入。强化政府监管功能,培植和鼓励专业化防治实体的发展,以点带面、以面带全局地打好防病治病这一仗。
2结论
我国的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科学技术同世界先进水平比较差距很大。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至今仍然是林业生产中伪薄弱环节,与林业事业的发展很不相适应。今后,必须继续坚持以营林措施为基础,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大力推广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准确掌握重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搞好预测预报,广泛开展遥感,激光、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应用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仵均祥.农业昆虫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邹树文.中国昆虫学史[M].北京:科学科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