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上半年工作总结范例(3篇)
质量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回顾
(一)、抓宣传培训,营造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良好氛围。
1、加强组织领导。我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生产科教科、检测、农技、植保、种子、土肥、蔬菜、果树、茶叶、农广校等各站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督导和协调工作。
2、认真搞好农业标准化的培训。为确保培训到位,我们成立了由25名不同专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讲师团和由60名中级职称以上技术人员组成的“科技联户”小分队,根据春季生产特点及各镇、村的需要,及时深入到镇、村、园区、基地及到田间地头进行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为种植大户提前、产中、产后等全方位的技术、信息和咨询服务;解决被联系户在种植管理、作物病虫害防治、标准化生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推广科技实用技术;及时为种植大户讲解涉农政策法规,提供政策咨询等其他服务。通过课堂讲授、发放明白纸和现场指导、示范相结合,有效地提高种植大户的生产技术、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1-5月份讲师团和联户小分队共深入到46个村,联户了180户,上门技术指导400余次;先后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30个,新技术10项;组织赶科技大集13场次,举办各类培训班21场;培训农民和科技人员5900余人次,示范带动农户1万余户;印发技术材料2.5万份,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和标准化生产能力。
3、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标语、宣传栏、宣传车等多种手段,对农民、农资经营户、生产加工户、商贸户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用药用肥知识的宣传;充分利用《农村天地》栏目,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管理先进典型及丰富经验;结合开展送科技下乡、赶科技大集等活动,把标准化生产、安全用药用肥、国家明令禁止或限制使用的农药等知识宣传到千村万户,做到家喻户晓,不断营造人人关注农产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今年来共印发、张贴宣传标语、《无公害农产品药肥使用知识手册》、《无公害蔬菜农药、化肥使用技术规范》、《青岛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宣传资料9500余份。
(二)、抓基地建设,不断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民以食为天”,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基地作为源头事关全局。今年我局重点加强了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和对已认定基地的管理。
1、规范基地管理。一是对各类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严格按照《青岛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实施“基地企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检测制度化、产品无害化”规范管理;二是对于已取得“三品”认证地所有农产品生产企业(基地)、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生产农户,都要求他们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青岛市政府《通告》的要求,建立起生产过程记录,并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三是把好基地农药、肥料的“进口”关,从源头上控制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提倡使用有机肥,大力推广应用沼液肥,不用或少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安全低毒、低残留农药,大力推广生物农药。确保农产品的食用安全。
2、加快“三品”认证步伐。一是搞好已认证产品的复查换证工作。3月下旬,对2004年通过认证的青岛大场农业服务公司、青岛胶河农业服务公司、*市海青茶叶研究所、青岛康大外贸集团有限公司4个单位的10个产品,开展了无公害农产品复查换证工作。二是加大新基地、产品的培育、申报力度。完成了宝山宝花花生、黄山岳家蜜桃两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材料的编写上报和产地环境的现场检查工作;组织申报了康大嘉府牌马铃薯、大根、胡萝卜、园葱四个产品的绿色食品和大村海峰绿茶1个产品的有机食品认证。
(三)、抓监督检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1、严把源头关,积极开展基地环境抽检工作。4月份,根据我市的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对基地内有产品的王台高效农业示范园、大场草莓生产基地和马铃薯生产基地、海青蔬菜生产基地、胶河马铃薯生产基地进行了现场检查,重点检查农户对违禁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情况,未发现违规用药现象。同时抽检了康大蔬菜基地、海青蔬菜基地、海青茶叶基地和大场马铃薯生产基地的土壤和灌溉水,共抽取了10个样品点的20个样品(其中的灌溉水样10个、土壤样10个),检测指标100余项。基地土壤分别对重金属铅、砷、汞、铬、镉进行了检测,基地灌溉水分别对铅、砷、汞、六价铬、镉进行了检测,根据《无公害食品设施蔬菜产地环境条件》和《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判定,所检项目全部合格,基地环境条件完全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环境要求。
2、严把出口关,加大农产品检测力度。为了监控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我们对基地产品进行定期抽检。1月份,为了让全市人民过一个祥和安乐的春节,对我市重点园区、基地的番茄、青椒、芹菜、菠菜、油菜、香菜6种产品的14个样品进行了抽检,3—5月份,抽检了芸豆、草莓、西红柿、黄瓜、青椒等6种产品18个样品。上半年共抽检农产品样品32个,检测指标416项,根据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结合我市农民用药实际,重点对甲拌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毒死蜱、三唑酮、等13种农药的残留量进行了检测分析,所检产品全部合格。另外,三月上旬和五月下旬,配合农业部、青岛农委对我市以王台农业精品园为主要代表的保护地蔬菜栽培产品和全市的8个茶叶基地进行了安全质量抽检,共抽取样品28个,其中无公害基地蔬菜样品5个,市场蔬菜样品8个,企业茶叶样品15个。所检样品未出现农残及重金属超标现象。
(四)、抓整治,不断规范农资市场秩序
1、认真搞好基地环境检查和基地档案建设检查。上半年,根据市农委《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精神和农业局党委的整体工作安排,由检测站、执法大队和信息科联合成立了专项检查小分队,对全市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和纳入青岛、*两市市级管理的基地及蔬菜批发市场进行了执法检查。重点检查了基地管理和档案建设,并察看了田间操作记录。共检查无公害基地25个;绿色食品基地4个;有机食品基地12个;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3个,出动执法人员28人次。本次联合执法检查对促进全市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和规范投入品的使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加大了农资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今年以来,市农业局根据农时季节和农资经营特点,采取重点检查与面上检查相结合、市场监管与引导企业自律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春季农资打假工作,有效地整治和规范了农资市场秩序,推动全市生产经营秩序的好转,维护了合法生产经营者和广大农业生产者的利益。上半年,共出动农资执法人员330多人次,检查农资经营业户490多个(次),查处标识不合格的农资产品127.5吨,其中种子7.5吨、化肥117吨,农药3吨,查处不合格商品标值总额35.9万元。其中,查缴国家明令禁止销售和使用的农药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等4种高毒高残留农药42箱,折合256公斤。立案查处违法案件55起,有利地打击了制售不合格农资产品的各种违法行为,规范和整治了农资市场秩序。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得不到落实。不合格农产品虽然难以进入城区市场及各大超市,但进入集贸市场得不到有效控制,出了问题也无法追溯。
二是检测体系不够完善。目前对农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很高,但在资金、专业检测设备方面配备不足,尤其是基地、产地市场速测点建设缓慢,已经建立的也没有专职检测人员,不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在源头上得到控制。
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广体系不健全,存在着上紧下松的局面。镇处农业技术员要参与镇政府的中心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从事技术指导。另外,市农产品质量检测站检测工作财政预算经费没有落实到位,影响了检测工作的正常开展;检测仪器设备不够完善,影响了检测参数的完备性,降低了工作效率。基层速测点建设缓慢,不能满足监控工作需求。
四是农业标准化技术规程落实不到位。千家万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使农业标准化技术规程难以落实,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部分蔬菜种植户对安全用药用肥的意识不强,给基地统一管理带来了难度。
五是品牌建设发展滞后。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市的海青茶叶、漕汶蔬菜、张家楼苹果、宝山花生、黄山芋头、大场萝卜、胶河土豆等特色优势产业,虽然已初具规模,但品牌不够响亮,品牌效应不够明显,市场知名度不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继续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对重点农产品,特别是容易发生农残超标问题的蔬菜和茶叶产品,实行以专项抽检为主要内容的例行监测,确保每个基地抽检2-3批次,为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和执法提供依据,同时将抽检结果上报市委、市政府,对检测不合格的基地及时查找原因,并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
2、继续加大农业品牌培育和农产品质量认证力度。争取市财政扶持,实施农业品牌建设工程,力争新培育市级以上农产品名牌1-2个;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推荐工作力度,争取年内认证无公害农产品5个,绿色(有机)食品1-2个。
质量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篇2
一、强化责任意识,打造一支过硬的执法队伍。
2017年根据稽查分局的情况,着力解决执行不力的问题,确保政令畅通;解决工作作风的问题,塑造自身形象;解决自我意识的问题,增强团队精神;解决思维定式的问题,拓展执法领域。通过强化责任意思,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合格、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质监执法队伍。
一是抓学习。春节长假结束后,重点学习:新修订的《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案件审理规定》等新出台法律法规。
二是抓好作风建设。深入开展两学一做主题教育,扎实解决四风问题,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市委十项具体规定,从思想深处敲响了警钟,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三是完善运行机制。认真落实局党组下达的目标责任制,进一步明确责、权、利。完善工作任务目标考核机制,做到干部职工分工明确、职责清楚,充分激发每个人的工作活力,促进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二、围绕“双打”,突出专项,执法工作成效显著。
为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农资打假保春耕,按照上级部门的统一要求和部署,我局在全县范围内集中开展多次产品专项执法打假活动,执法人员对、农资、商用计量及定量包装商品等方面进行执法检查,截止目前,全县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120人(次),检查企业40多家。
(一)重点开展农资专项执法打假“亮盾”行动,执法打假护三农。
根据市局农资专项执法打假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执法人员对农资产品开展了突击检查,重点检查了化肥销售企业,种子门店。截止目前,已检查全县20余家农资生产销售单位,出动执法人员40人(次)。
(二)加强民生计量工作。
根据上级部门相关文件精神,稽查分局联合计量科、检测室对我县定量包装商品开展了计量专项执法检查,对集贸市场(含商店超市)定量包装商品、计量器具,加油站场所、汽车检测线等进行了重点检查,严厉查处作弊和故意短斤少两等计量欺诈行为,并免费为全县集贸市场检查计量工具,受到市场和摊贩的好评,先后检查了集贸市场、超市、加油站、汽车检测线等场所8家。
三、加强建材监管为契机,确保扶贫建设工程安全。
今年以来,为确保我县扶贫建筑用产品质量,分局着重从源头把关,加大对我县建材产品生产环节(红砖)的检查力度,目前,共检查企业6家,出动执法人员40多人次.
四、加强特种设备监管,确保安全生产。
针对一些特种设备是要机构使用未申请检验等问题,今年我局作为重点开展专项治理,共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4家,立案查处1起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了特种设备安全使用行为,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五、今后工作安排
(一)加强新闻信息宣传报道工作,把此项工作作为下半年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争取上大报,确保宣传报道任务的完成。
(二)继续以特这设备安全执法为突破口,加强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维保单位的监管执法,在监督与服务、规范执法行为、创新执法领域、构建和谐质监方面多做文章。
质量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
为进一步贯彻执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市建设工程材料管理条例》,切实提高本市建设工程建材质量,确保本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确保世博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经研究决定,在**年继续开展施工现场建筑材料质量专项整治。现将有关要求及事项通知如下:
一、整治安排
为提高专项整治效能,切实促进建材使用各方提高质量意识和现场建材质量管理水平,专项整治贯穿**年全年度,将采取企业(项目)自查,受监监督站抽查和总站综合执法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市安质监总站将分别于今年上半年和下半年进行全市建设工程现场建筑材料监督抽查和综合执法检查。
二、工作要求
(一)现场使用各方:
1、各项目建立健全以施工总包单位为主责任制,由总包和监理单位组织现场使用钢筋等结构性建材质量自查自纠。
2、各项目总包单位应建立健全建筑材料合格供应商名单。
3、项目总包应分别汇总形成上、下半年自查自纠报告,并附相应的合格供应商名单,在总监签署意见后报受监监督站。
(二)各区(县)、专业监督站:
1、组织发动所辖工程开展本区域内建筑材料质量专项整治。
2、落实市安质监总站沪建安质监《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建设工程现场建材质量监督抽查的通知》要求,根据区域实际情况,按不低于工程数30%的比例实施监督抽查。
3、分别于**月**日和**月**日前向总站书面报告上、下半年检查情况。
4、于**月**日前向总站书面报告监督检查费用落实情况及年度使用计划。
(三)市安质监总站
将根据各区(县)、专业监督站监督抽查情况,组织会同各区(县)、专业监督站、骨干检测机构等相关部门,分别于今年上、下半年,在全市范围内对建设工程进行监督抽查和综合执法检查。
三、整治重点
(一)现场钢筋等结构性建材监督抽样检测。
(二)项目总包单位建立健全合格供应商名单及执行。
(三)钢筋等结构性建材质量复试规定的执行。
(四)钢筋外观及重量偏差的检查验收。
(五)不合格钢筋等结构性建材的处置,及去年下半年以来被全市通报、被清出市场的建材在现场的使用情况。
四、检查处理
市、区监督机构将对监督抽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查处:
1、严禁使用不合格建材。对监督抽查不合格,而已(部分)使用的,均作使用不合格建材论处;
2、对建材使用管理混乱的项目和企业予以通报并严肃查处,同时将检查结果纳入工程建设参建各方质量诚信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