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报告范文

四年级数学教案:小数的大小比较(整理7篇)

来源:整理 时间:2024-04-10 手机浏览

四年级数学教案:小数的大小比较篇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熟练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学步骤

(一)设疑激趣:

1、演示动画(小数的大小比较):

教师提问:这两个小朋友到底谁高谁重呢?你是怎么想的?

小数如何比较大小呢?(板书课题)

2、大胆猜测:

举例说明整数是如何比较大小的?(当整数的位数相同的时候,从高位比起;位数不同的.时候,位数越多,数越大)

3、较下面整数的大小:

9779654543832184369991005

教师提问:根据你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你对小数的了解,能试着说一说小数怎样比大小吗?

(二)尝试探索:

1、教师提问:根据你的猜测,用你的方法比较下面两组小数的大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1)9.7元和5.9元(2)6.79米和6.85米

2、学生汇报:

(1)9.7元是9元7角,而5.9元是5元9角,9元7角大于5元9角,所以9.7元〉5.9元;

(2)6.79米是6米7分米9厘米,而6.85米是6米8分米5厘米,6米7分米9厘米〈6米8分米5厘米,所以6.79米〈6.85米.

3、教师提问:这两组小数是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的?

(比较时是从整数部分开始比较,整数部分大,这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大,这个数就大.)

4、比较下面各小数的大小,你又有什么发现?(即例5、例6)

2.35元和2.41元0.07米和0.059米

学生汇报:

(1)2.35元是2元3角5分,2.41元是2元4角1分,从“元”比起,所以:2.35元<2.41元.演示课件小数的大小比较(出示例5)

(2)0.07米表示7个0.01米,0.059米里有5个0.01米,所以0.07米>0.059米.演示课件小数的大小比较(出示例6)(可以引导学生用直尺找出相应的长度验证比较结果.)

(整数部分都相同,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也相同,再比较百分位,百分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5、教师归纳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以此类推.

6、教师:我们归纳出来的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与你最初的猜测相比,有什么不同?

(三)试一试:

1、重放刚才的动画(小数的大小比较),帮助这两个同学比出身高和体重.

2、两个同学一组,一人任意说出两个小数,另一人比较小数的大小.要求小数的位数不超过四位.

(四)巩固练习:

1、比较下面小数的大小.

7.9○8.20.51○0.5091.374○1.3

5.7○5.80.6○0.601.23○1.32

2、把下面的小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0.80.8070.0780.870.780.087

重点指导学生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3、判断:

(1)6.809>6.799()(2)5.1>5.1002()

(3)38.748<38.75()(4)0.009>0.010()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希望能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六)布置作业

教材95页第10题

几个同学立定跳远的成绩是:小军1.56米;小强1.6米;为平1.52米;小云1.48米.把前三名的名字写在领奖台上.

教材95页第12题

下面的小数各在哪两个相邻的整数之间?

1.□<1.8<□2.□>23.47>□

3.□<5.006<□4.□>70.02>□

板书设计:

四年级数学教案:小数的大小比较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小数大小比较方法和小数的性质,会比较小数的大小,会利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和自主探索的意识和能力。

2、通过小组探索归纳概括小数大小比较方法,和小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数学概括能力。

3、通过生活中的事例来得出小数的性质,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小数大小比较方法和小数性质

教学难点:

小数性质的算理

教学突破:

借助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理解和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并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小数的意义引导学生用图形表示小数,通过比较和归纳掌握小数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铺垫旧知,导入新课。

1、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并说说是怎么比较的。

6589和589123和21312345和12354

教师:根据上面几组数说出整数的大小比较分为几类情况?每一类怎样比较?

学生1:整数的大小比较分为两类:位数相同和位数不相同。

学生2:位数不同的两个整数,位数多的数比位数少的数大,相同位数的数相比较,先比较最高位,最高位大的那个数就大,最高位相同的,就比较第二位……

2、说出下面小数表示的意义。

0.320.40.400.11

二、探索新知

1.小数大小比较

师:读出课本55页的情景图中的内容

板书:11.85与24.311.84与11.68

师:根据你的经验知识,比较每组小数的大小,并说出比较的方法。

全班交流:

学生:11.85整数部分是11,24.3整数部分是24,从整数部分就可以比较出大小,因为24>11,所以24.3>11.85.

师:怎样比较11.84和11.68的大小?

学生:整数部分相同,比小数部分,一个小数部分的十分位是6,另一个小数部分十分位是8,因为8>6,所以11.84>11.68

师:根据两组数的特点,总结出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小组内先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小数大不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比较小数部分十分位,如果十分位相同,比较百分位……

知识应用反馈

(1)课本自主练习1,让学生轮流回答,发现问题当场纠正。

(2)课本自主练习2,学生先做再说结果,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2.小数的性质

猜想0.4与0.40的大小关系?

学生先猜想是相等的关系,在此猜想基础上,让学生用生活和课本中的有关例子,来解释说明它们的等量关系.

小组内先交流各自的例子,选出认为最合适的例子汇报.

学生1:4角=4/10元=0.4元;40分=40/100元=0.40元,因为4角=40分;所以0.4元=0.40元

学生2:两个面积相等的正方形,一个平均分成10份,选出其中的4份,为4/10=0.4,另一个平均分成100份,挑出其中的40份,为40/100=0.40,选出的面积是相等的,所以0.4=0.40。

学生3:两个一样的蛋糕,一个平均切成10份,拿出其中的4份,另一个平均分成100份,拿出其中的40份,它们分别占整个蛋糕的4/10和40/100,即0.4和0.40,拿出的蛋糕数量是相等的,所以0.4=0.40

学生4:……

师:从生活中知道了0.4=0.40,那0.4与0.400的关系呢?猜想结果并举例子。

学生:可以把以上的例子中的100份改成1000份就可以验正0.4=0.400。

师:从两个等式0.4=0.40,0.4=0.400中,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板书:小数的性质:

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学生读一读

性质应用:

(1)例题:你能将0.500和13.040化简吗?

引导学生理解化简的意思,强调不能改变小数的大小,引出化简的依据是小数的性质。

学生1:0.500=0.5

学生2:13.040=13.04

师:13.040=13.4对吗?

让学生指出错误,同是强调小数的末尾的位置添0或去0,小数不变,加强学生对小数的性质的理解掌握。

(2)出示例题:不改变小数的大小,你能将0.9、0.67和5改写成三位小数吗?改写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1:0.9=0.900,0.67=0.670,依据是小数的性质。

学生讨论5的改写方法,并统一答案,5=5.000

三、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58页5、6两题,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学生独立完成59页第7题,集体订正时提问几个较深的问题

四、全课小结

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小数的性质是什么?

学生交流回答。

四年级数学教案:小数的大小比较篇3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95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1.联系实际,根据位值原则,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2.学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把两个以上的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学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概括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准备铺垫

1.用0、1、2三个数字,写出不同的数。

(1)学生口答,教师归类。

21010.20.12

20120.10.21

1021.02

1201.20

2.10

2.01

(2)观察,比较。

如果要把这些数分作两类,该怎么分?(整数和小数,大于1的数和小于1的数)

(3)擦去第1类(第一列),问余下的2列左边一行是什么小数,右边一列呢?比一比哪一列数大?

(二)新课教学

1.揭示课题。

从准备题(3)的回答揭示课题--小数大小的比较。

2.教学例3。

(1)比较4.1元和3.99元的大小。

①判断。

②说明理由。

③总结:两个数比较,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大。

④举例。学生各举一例,同桌互答。

(2)用0.08米和0.069米。

①用第(1)题总结的方法比较。

②整数部分和十分位上的数相同,比较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8个0.01大于6个0.01,所以0.08米>0.069米。

③用图验证,然后提问:如果改为比较0.08米和0.169米的大小,你认为哪个大,为什么?

(3)总结:两个数比较,当整数部分相同时,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大;十分位上相同时,百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大;......

(4)2.531和2.534。

①四人小组讨论,说出理由。

②反馈讲评。

(4)总结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①学生概括。

②看课本例3的内容,并填空。

(5)试一试:在下面各题的○里填上>、<或=。

2.54○2.140.746○0.7643.79○3.790

①独立练习。

②反馈讲评。

3.例4的教学。(出示例4)

把下面的小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4.23.983.8994.174.099

(1)学生尝试完成。

(2)反馈结果与方法。

(3)教师介绍书本中例4的.比较方法。边讲解边板演。

(4)模仿练习。

课本“练一练”第2题。

4.小结:这节课学到了哪些新知识?比较小数部分大小时,小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吗?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比较下面各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3.86和3.5944.999和50.761和0.7650.03和0.028

(1)独立练习。

(2)反馈校正。

2.把准备题中的8个小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四)小结

(五)作业:《作业本》第68页(六十六)。

说明:学生在判断小数的大小时,容易受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的影响,产生负迁移,因此在总结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时,联系生活实际与数形结合相辅助,循序渐迸地得出方法,加深理解,减少错误。

四年级数学教案:小数的大小比较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熟练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和步骤,并能根据要求排列几个数的大小。

2.通过对小数大小的比较,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自学、讨论等方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

小数位数不同时比较大小容易与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混淆。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再过几个月,就将迎来北京08奥运会。这几天我国的运动健儿们纷纷投入紧张的训练中,积极备战奥运。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上届奥运会中令我们激动人心的田径比赛。(媒体演示刘翔在决赛中冲刺的画面。)

师:在那次110米栏决赛中,古巴选手加西亚的成绩是13.20秒;刘翔的成绩是12.91秒;美国选手特拉梅尔的成绩是13.18秒。

师:有谁知道在110栏比赛中,怎样衡量比赛者的成绩吗?

生:在110栏比赛中,全程时间最短的人获胜。

师:你懂得真多!那么你们有什么方法可以给这三个人排出名次?

生:我可以用数射线的方法。(媒体演示)

:在数射线上可以找到13.20、12.91、13.18这三个小数。然后我看到,12.91在最左边,因此为判断它最小。也就是说刘翔的时间最短;而13.20在最右边,也就是说它是这三个数中最大的,加西亚用的时间最多。因此,排名第一的是刘翔、第三的是加西亚、第二的是特拉梅尔。

【教学策略】:08奥运开幕在即,以奥运比赛作为情境引入,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学生的思维激情,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更让孩子感受到一股浓烈的民族自豪感。让孩子在为国骄傲的同时,感知小数的大小,体会比较小数在生活中的意义。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研究的“小数的大小比较”

二、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一)提出问题:

师:如果不用数射线的方法,你还能比较吗?怎样比?先请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的比较方法同小组伙伴们说说!也可以把你们小组的想法向其他小组说说。

(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想法。)

(二)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与指导。

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比较方法,教师进行引导与总结。

【教学策略】:让学生先进行自我独立思考,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这样不至于使有的`学生养成依赖别人的不良学习习惯。同时在学生试说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能力。在同学们经过充分的思考后让学生进行讨论,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倾听别人的思考过程中有所收获。

(三)集体汇报,得出结论。

生1:我们小组是这样比的,12.91与13.20以及13.18比较时可以先看整数部分,12<13,刘翔最快。而13.20以及13.18的整数部分相同都是13,接下来比十分位的1和2,1<2,所以特拉梅尔比加西亚快。

生2:我们小组认为要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可以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

生3:我们小组还要补充,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若十分位相同,则比较百分位……

注:伴随学生汇报的情况,出示相应媒体。

小结: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再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教学策略】:通过一定的提示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灵活应用

(一)比较下面各组数的大小。

师:你能应用刚才这种比较方法来做下面的题目吗?(书第25页、试一试)

1.生独立完成。

2.集中交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比较方法,多让几个学生说。)

(其中12.001○12.01请同桌互相说比较方法。)

(二)提问:

“小数大小的比较“与”整数大小的比较有什么异同点?(个别回答。)

(三)游戏巩固。

请每组的同学每人出一个小数,然后把这些小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看哪能一组的同学排得最快。(最快的那组最先汇报)

师:对于刚才的排列,你有更好更快的办法吗?

学生先说说,然后选择其中的一组,教师来说明:

第一步:先把要比较的几个小数,小数点上下对齐竖排起来。

第二步:根据小数比较大小的法则,从高位到低位逐位进行比较,并根据题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编写;

第三步:根据编号情况进行排列,也可以使用“<”。

【教学策略】:游戏最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单调的练习巩固环节中加入游戏的形式,既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也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进行思考,在游戏的过程中运用并且温习今天所学的知识,从而起到熟练运用、加深巩固的作用。

四、总结交流: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

四年级数学教案:小数的大小比较篇5

教学目标:

1、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

2、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编排特点和教学建议:

小数大小的比较并不难,它与整数大小的比较在方法上相同,都是从高位比起,相同数位上的数相比较。但学生在初学小数时,往往会用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来比较小数的大小,误认为小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误认为0.2<0.19,5.29>5.3。因此,比较小数的大小主要应解决两个问题:①明确比较方法:从高位起,相同数位上的数相比较。②提醒学生注意,比较小数大小时,位数多的小数不一定就大。基于以上分析,教材把第一个问题通过例4。教学第二个问题安排在”做一做“中。例4从解决问题入手,列表给出4个学生的跳远成绩,要求给他们排出名次。引出小数大小的比较。教材分三步呈现了比较的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的,比较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的,比较百分位。每次比较都放手让学生尝试,关键处给予点拨。最后通过想一想:怎样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让学生自己讨论,最后对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进行总结。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回忆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然后说明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同整数的一样,也是从高位起,一位一位地比较。可先试着让学生自己比较,然后按教材的顺序梳理比较的方法,即先挑最大的,3.05的整数部分最大,所以3.05最大;再看余下的三个数,2.93的十分位最大,所以2.93次大;再看余下的两个数,2.88和2.84的整数部分和十分位上的数都相同,但2.88的百分位上的数大,所以2.88比2.84大,而2.84最小。然后让学生排列出四个学生的名次。在此基础上,对照比较过程,引导学生总结出比较两个小数的方法。

第三课时: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P61~63、例5~例7及练习十第8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通过探究理解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通过观察、概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探索、概括出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熟练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编排特点和教学建议: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是小数的又一性质。它与前面讲的小数性质的不同在于,它主要研究小数点移动如何改变小数的大小。它不仅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依据,也是小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的重要基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这部分教材安排了3个例题,例5教学小数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例6、例7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的应用。例5,用连环画的形式,呈现了学生喜欢的孙悟空变长金箍棒打小妖的情境,通过让学生观察小数点的移动与金箍棒的长短的关系,探究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为了帮助学生发现规律,教材根据情境中变化的4个数据,列出了4个等式。左边都是以米作单位的小数,从上到下数字都相同,而小数点依次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右边分别是和左边相等的毫米数。引导学生先从上往下观察,再从下往上观察,看有什么规律。然后分别总结出小数点向右、向左移动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例6和例7是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应用.在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明白只要移动小数点就可以了.教科书第63页的”做一做“,让学生初步应用所学的变化规律具体说明:左边圈里的3个小数的大小是怎样随着小数点向右移动而变化的,右边圈里的3个小数的大小是怎样随着小数点向左移动而变化的。教学时如果有条件可以把例5制作成动画。以故事形式向学生展示:

话说孙悟空和他师傅一行人来到一座山头,孙悟空前去探路,不想遇到了一个妖怪,妖怪喝到:“猴头,交出唐僧!”孙悟空大声叫到:“休想,看我金箍棒!”于是从耳朵里一掏,出现了一只有0.009米的金箍棒,接着他轻轻一吹,变成了0.09米,妖怪觉得挺奇怪的,还不够长呢,孙悟空又用力一吹,金箍棒变成了0.9米,妖怪更是觉得惊奇了。只听孙悟空一声大喊:“看棒”,妖怪应声倒下了,原来金箍棒顷刻间变成了9米长,重重地砸在了妖怪的身上。

学生观察后师:在观察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从0.009米到0.09米到0.9米到9米。什么使这些数变得越来越大呢?为什么会这样?根据学生的反馈板书:

(1)0.009米=()毫米

(2)0.09米=()毫米

(3)0.9米=()毫米

(4)9米=()毫米

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法研究这个问题并讨论找出规律。填好后引导学生从上往下,将②式和①式比较,提问:从0.009到0.09小数向右移动了几位?千分位上的9移动了哪一位?千分之九米变成了多少米?是多少毫米?然后说明,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接着依此方法将③、④式和①式分别比较,教学小数点向右移动二位、三位,小数大小的变化情况。进而引导学生归纳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分别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按同样的方法,让学生从下往上,依次把①、②、③式分别与④式比较,再逐一提问,引导学生讨论,找出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缩小的变化规律。

学生对“向右移动几位,就是扩大到原数的几倍”这个规律学生是容易理解的。“向左移动几位,就是缩小到原数的几分之一”,对这种说法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我想在教的时候我们应该尊重教材,按书本上的表述,在以后的应用过程中也可以按以前的说法。学生如果能理解例7教学把一个小数缩小为原来的1/10、1/100、1/1000,怎样移动小数点。那是最好的,就按教材的说法。例6教学把一个小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怎样移动小数点。教材通过直观说明把一个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就是把这个数分别乘10、100、1000。然后应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一个数乘10、100、1000转化为向右移动小数点。例7教学把一个小数缩小为原来的1/10、1/100、1/1000,怎样移动小数点。教材通过直观说明把一个数缩小为原来的1/10、1/100、1/1000,就是把这个数分别除以10、100、1000。然后应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一个数除以10、100、1000转化为向左移动小数点。在教学时应该让学生明白不管扩大还是缩小只要向右或左移动小数点就可以了。

教材上关于这节课的练习量比较少,因而我们可以增加一些练习量。

1、填空

(1)把6.2扩大()倍是62。

(2)把59缩小到它的()是0.59。

(3)0.28去掉小数点得(),原数扩大了()倍。

(4)73.21变为0.7321,原数就()。

2、判断

1、0.8的小数点向右移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到了它的1/1000()

2、3.69扩大1000倍是36.9。()

3、把一个数缩小到它的1/10,就要把这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

4、观察三个数,你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吗?

四年级数学教案:小数的大小比较篇6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2.使学生初步了解小数性质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判断能力。

教学重、难点:小数的性质实质上是说明小数在什么情况下是相等的,它是小数运算的基础,因此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是教学重点。应用小数的性质把一个数化简或需要在小数末尾添0时,学生容易出错,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创设情境

我们已经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当你们在商场中看到每件商品的标签这样写,你知道这是多少钱吗?为什么可以这样写呢?

二、学习新课

今天继续研究小数的性质。(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

1.理解小数的性质。

(1)例1比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

启发提问:

①0.1米是几个几分之一米?可以用哪个比较小的单位来表示?(1个十分之一米,1分米)

②0.10米是几个几分之一米?可以用哪个比较小的单位来表示?(10个百分之一米,10厘米)

③0.100米是几个几分之一米?可以用哪个比较小的单位来表示?(100个千分之一米,是100毫米)

④观察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它们的长度怎样?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它们的长度是一样的)可以得出:

[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板书)]

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这3个小数。

①小数的末尾有什么变化?

②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③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讨论后归纳出: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2)例2比较0.30和0.3的大小。

出示投影片:

启发提问:

①0.30表示几个几分之一?左图应平均分成多少份?用多少份来表示?

③两个图形所占面积大小怎样?(移动投影片,学生易看出0.30=0.3)

④为什么这两个数相等?

启发学生归纳出:在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引导学生归纳、概括。

通过对例1、例2的'研究,你能把上面的两个结论归纳成为一句话吗?

启发学生概括出: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教师板书)

理解小数性质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要在小数的末尾添“0”或去“0”,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

(4)加深理解概念。

提问:

①如果在整数5后面添上一个“0”或者在50的后面去掉一个“0”,原数大小变了吗?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通过讨论使学生懂得:在整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这个数就扩大10倍......:去掉一个“0”就缩小10倍......因为数字所在的数位发生了变化,所以原数大小也就变了。

②如果在0.6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后面添上一个“0”,原数大小发生变化了吗?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同样通过学生实践,讨论后明确:在小数点后面点上“0”,小数中的数字所在的数位发生了变化,所以小数大小才发生了变化。因此,只有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才能使小数的大小不变。

2.小数性质的应用。(板书:将课题补充完整)

我们学习了小数的性质,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1)教学例3把0.70和105.0900化简。

启发学生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得出:

0.70=0.7105.0900=105.09

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还可以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0”,把整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

例如2.5元可改写成2.50元。3元改写成3.00元。

(2)教学例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学生独立改写,集体订正。

0.2=0.20xx.08=4.0803=3.000

反馈:第92页“做一做”。

3.小结。

启发性提问:

(1)什么叫小数的性质?

(2)学习了小数的性质怎样应用?

(3)运用小数性质时应注意什么?

三、巩固反馈

1.做练习二十一第1题,第2题。

2.判断下面几种说法对不对?

(1)在一个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在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4)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它的计数单位就发生了变化。()

四、作业

练习二十一第3-6题。

四年级数学教案:小数的大小比较篇7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熟练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和步骤,并能根据要求排列几个数的大小。

(二)通过对小数大小的比较,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三)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和步骤是教学重点;小数位数不同时比较大小容易与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混淆,是学习中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我们已经学过了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请你们在各题○里填上“>”、“<”或“=”。(口答)

832○7996124○62141003○999

说说怎样比较整数的大小?

引导同学明确:当整数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当整数数位相同时,从高位开始比较,按数位顺序一位一位地比,哪一位的数大,那个数就大,就不再比下一位了。

我们已经掌握了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那么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也是从高位比起,一位一位地比较。今天就来研究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板书课题:小数大小的比较)

(二)学习新课

1.比较3.25元和4.05元的大小。

你怎样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看哪部分比较?

引导学生明确:整数部分3比4小,小数部分就不用比了,所以比较小数的大小要先看“整数部分”(板书),从而得出3.25元<4.05元。

反馈:比较每组数的大小。(填上“>”、“<”或“=”)

6.4○5.912.4○13.082.99○3.14

5.2○6.39.14○8.330.6○29.98

通过这部分的练习,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概括: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

2.比较2.35元和2.41元的大小。

提问:

①它们的整数部分各是多少?表示多少?(2,2元)

②整数部分的数相同,该比哪一位?(十分位)

③十分位上的数各是多少?各是几角呢?(3和4,3角和4角)

④十分位上的数哪个大?(4大)

⑤还用比百分位上的吗?(不用比了)

⑥那么可以判断哪个数大?

引导学生说出:2.35元<2.41元。

提问:在什么情况下看十分位上的数比较大小?

引导学生明确,当整数部分相同的情况下,看十分位上的数比较。

板书:看十分位。(写在2.35元<2.41元后面)。

反馈:(投影)

比较下面各组数的大小。

3.21○3.120.86○0.924.83○4.59

12.4○12.55.17○5.096.27○6.31

根据刚才的练习,你又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概括:当整数部分相同时,看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3.比较0.07米和0.059米的大小。

讨论,试说一说,怎样比较这两个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

引导学生根据前两个例题类推出:整数部分和十分位上的数都相同,就要看百分位,百分位上的7,表示7个0.01米,5表示5个0.01米,因此0.07米>0.059米。

让学生观察米尺上这个长度的长短加以验证。

反馈:

4.36○4.373.064○3.06512.147○12.14

2.189○2.1980.832○0.8318.352○8.36

这几组题你是根据什么比较的?

通过这个练习,你又能得出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明确:整数部分和十分位上的数都相同,要看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板书:看百分位。

师启发:刚才我们研究了各种情况的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谁能把这种比较的方法完整地概括一下?

全班议论后,总结出: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教师强调:一要注意从高位比起,按照数位顺序一位一位地比,这一点是与整数大小比较方法是相同的,比到能分出大小就不再往下比了;二要注意小数比较大小与整数比较大小还有不同的地方,整数比较大小当整数数位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而小数比较大小与位数的多少无关,是要按照数位顺序从高位到低位比较。

(三)巩固反馈

1.完成102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一第7,10题。

订正后,出示:把3.34,4.1,3.4,3.399几个数按照从大到小顺序排列。

先让学生独立比较,再让二人议论方法,全班交流,教师最后概括。

为了容易比较,分成这样几个步骤:(边叙述边板书)

(1)先把这几个数竖着排列起来,相同的数位对齐;

(2)从高位开始比较,先挑最大的,再挑次大的,......一一标出序号;

(3)按要求排列。(注意是由小到大,还是由大到小的顺序)

3.14④

4.1①

3.44②

3.399③

排列:4.1>3.44>3.399>3.14

请你们按照这个步骤完成练习二十一第8题。

教师巡视,指导后进生。

(四)作业

练习二十一第9,11,12题。

板书设计:

小数大小的比较

1.比较3.25元和4.05元的大小把3,14,4.1,3.44,3.999几个数按照

看整数部分从大到小顺序排列起来

3.25元<4.05元竖排3.14④

2.比较2.35元和2.41元的大小。4.1①

看十分位2.35元<2.41元3.44②

3.比较o.07米和o.059米的大小排列3.399③

看百分位o.07米>o.059米4.1>3.44>3.399>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