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报告范文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育教案(整理8篇)

来源:整理 时间:2024-05-01 手机浏览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育教案篇1

有益的学习经验:

知道在河边玩是十分危险的,自己不要到河边玩,更不要将手或脚放到水里。

活动准备:

故事“小猫落水”、小猫教具、磁力板

活动与指导: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猫被淹”。(附后)

2、教师在磁力板上画一条大河,然后在磁力板上边讲故事边演示。

3、小猫为什么会落入水里,它碰到了什么危险?

4、如果没有爸爸妈妈带着,自己不能到水边玩,以免掉到水里。

附故事:

小猫落水

小猫的爸爸和妈妈正忙着做饭,小猫一溜烟地跑出来,他跑啊跑啊,来到了一条小河边。小河的水清清,哗哗地流,里面还有许多小鱼。小猫也将小手伸到水里,他多么想捉一条小鱼啊,可是正当他再一次将手伸到小河里时,他的`脚下一滑,不好小猫掉到水里了。小猫在水里拼命挣扎,大喊“救命”,恰巧小鸭子走过来,听见小猫的呼救,急忙跳到水里,将小猫救上来了。小猫再也不敢自己到水边去玩了。

活动反思:

作为一名小班的教师,班上的孩子年龄幼小,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老师就要将工作做到最细微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多学习,积累,调整。我想,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好方法,那时,幼儿的安全问题不会再成为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育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跟陌生人走。

2.了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处的方法。

活动重难点:

教育幼儿不跟陌生人走,学会保护自己。

活动准备

1.有关的图片。

2.请一位幼儿不认识的阿姨扮演陌生人,并设置表演情境。

3.玩具、果冻、巧克力。

活动过程

一、故事《沙沙和陌生人》

1.讲述故事《沙沙和陌生人》:变色龙沙沙独自在院子里玩,这时一个陌生人问他公园怎么走,沙沙有礼貌地告诉了他该怎样走,陌生人非常感谢沙沙。回到家里,沙沙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说:“沙沙,你做得对!不过还有一些事情你要多加注意。”沙沙连忙问妈妈:“还有什么事情应该注意的呢?”

2.集体讨论:(1)妈妈为什么说沙沙做得对?(2)我们来猜猜妈妈还对沙沙说了哪些应该注意的事情?

3.出示图片:

图一:陌生人要你跟他出去玩时,你不能跟他一起去。

图二:陌生人给你礼物或好吃的`东西时,你不能要。

图三:陌生人要去你家时,你不能带路。

图四:陌生人硬拉你跟他走时,你要反抗,大声呼救。

二、情境练习

情境一:一个陌生的叔叔对一位小朋友说:“小朋友你真可爱.我请你吃果冻。”接着又拿出玩具给他玩。

集体讨论:能不能接受陌生人的礼物,应该怎样对他说?

情境二:一个陌生的阿姨敲门进入教室,对某幼儿说:“我是你妈妈的好朋友,她今天没有空来接你。让我送你回家,跟我走吧。”

教师提醒:(1)你认识她吗?(2)如果你不认识她.能不能轻信她的话?(3)那你应该怎么对这位阿姨说?

教师小结:对待陌生人要有礼貌,但不能轻易相信他们的话,尤其是不能跟陌生人走。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育教案篇3

一、导入活动

1、通过猜谜语引出活动主题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要给大家猜一个谜语,看看谁最聪明,能最先猜出谜底,谁猜出来,就举手告诉老师好不好?幼:好。

教师说谜语,引导孩子们猜出谜底是耳朵后,请小朋友们回答问题。

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知道刚才老师猜的谜语的答案是耳朵了,现在请小朋友们摸一摸自己的小耳朵,再看看别人的耳朵,说说小耳朵长的什么样?像什么呀?幼:象数字3,。

师:小朋友们说的真好,象我们平时写的数字3,那你们知道我们的小耳朵有什么用处吗?接下来,老师要带领大家做一个游戏,做完这个游戏后,小朋友们就知道我们的小耳朵有什么用了。

2、游戏“小耳朵真有用”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把眼睛闭上,看看你们能不能猜到老师接下来要干什么?好不好呀!

幼:好。

幼儿们闭上眼睛后,取出事先准备好的录音机、琴、小鼓等,使他们发出声音,看幼儿们能不能听出都是什么发出了声音,初步了解耳朵的用处。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老师刚才干什么了吗?幼:弹琴、敲鼓、放录音机了。

师:咦,奇怪,你们不是都闭着眼睛吗,怎么还知道我干了些什么呀?

幼:我们听见了,用耳朵听的。

师:哦,原来是用耳朵听的呀,小朋友们可真聪明。那现在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后,再把耳朵捂住,看还能不能猜出老师接下来要干什么。

这次取出准备好的`废纸,看幼儿们还能不能听出撕纸的声音。师:小朋友们,这次你们知道老师干什么了吗?幼:不知道。

师:刚才你们还能猜出老师干了什么,这次为什么不知道了呢?

幼:因为这次把耳朵也捂住了,看不见,也听不见,所以猜不到了,师:哦,原来是这样,因为耳朵听不见了,所以你们猜不到了,那你们说我们的小耳朵是不是非常有用呀!幼:是。

师:嗯,我们的小耳朵可以帮我们听见各种不同的声音,其实我们身体上的每个器官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像眼睛可以看东西、鼻子可以闻香味、耳朵可以听声音,嘴巴可以吃东西等等

3、游戏:“捉迷藏”

师:小朋友们,咱们接下来在玩捉迷藏的游戏好吗?幼:好介绍游戏规则,带领幼儿们玩游戏。

师:小朋友们,一会我请一位小朋友到前面来蒙上眼睛,你们围成一个圈,把他围在中间,一面转圈,一面说儿歌,等儿歌说完了就不许再动了,要呆在原地让他来捉你们,捉到你以后你就大声地对他说一句话,让他听听你的声音,咱们看他能不能猜出你是谁好吗?

幼:好。

通过游戏让幼儿知道耳朵除了能听见声音,还有分辨声音的功能。

师:小朋友们,我们现在做完了好玩的游戏了,你们现在知道我们的耳朵有什么用了吗?

幼:知道了,可以听见各种声音,还能分辨出不同的声音。师:嗯,小朋友们说的很对,那我们的耳朵既然这么有用,我们是不是要好好的保护它呀?

幼:是。

二、和幼儿讨论各种保护耳朵的办法

教师拿出掏耳勺掏耳朵,然后提问:小朋友们,老师现在干嘛呢?

幼:掏耳朵。

师:嗯,是的,老师在给自己掏耳朵。那小朋友们平时可以自己掏耳朵吗?

幼:不可以,师:对了,老师是成年人,能自己掏耳朵,可小朋友们还太小,千万可不能自己随便的掏耳朵,要找爸爸妈妈爸爸帮忙知道吗?

幼:知道了。

教师拿出黄豆提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呀?幼:黄豆。

师:嗯,对了是黄豆,那我现在想把这颗黄豆塞进耳朵里行吗?

幼:不行,那样就听不见了。

师:小朋友们说的很对,我们千万不能把这些小东西放进我们的耳朵里或是鼻子里,那样做是很危险的,会伤害到我们的耳朵和鼻子的。

放教学PPT,让幼儿知道在遇到放鞭炮等强烈的噪音时要张大嘴巴,捂住耳朵,以免让噪音伤害到耳朵,天气还冷时还要戴耳帽、围巾等,保护好耳朵,不要被冻伤。

三、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们,刚才老师带领大家玩了好玩的游戏,你们玩得高兴吗?

幼:高兴。

师:我们今天还认识了我们的小耳朵,知道了小耳朵对我们的重要性,并且还学会了以后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耳朵,是不是呀?

幼:是。

师:听,外面是什么声音,那么热闹!请小朋友们跟老师到外面去听听、去感受一下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吧。

四、专家点评:

1、活动材料准备不充分

2、在活动过程中,老师应该通过正面指导去让孩子们知道用掏耳勺挖耳朵是不好的习惯,而不是用掏耳勺镜面示范给孩子看。

3、教师应该与孩子有更好的师幼互动。

五、自我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知道了保护耳朵的重要性,但是从活动实施的角度来说,我开展的活动过程并不丰富,活动的材料准备地不充分。如果想让孩子了解没有保护好耳朵有什么危害,我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一些耳朵受伤害的图片PPT,让孩子了解到如果没有保护好耳朵会带来哪些危害。这样孩子们的知识经验会得到更好的提升。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育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对于安全问题的基本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掌握基本的安全常识和应对方法。

3.培养幼儿遵守安全规定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1.教育幼儿对于常见安全问题的认知和理解。

2.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能力。

3.强化幼儿对于安全规定的遵守。

三、教学内容:

1.安全常识教育

a.身边常见的危险物品和危险场所的认知。

b.对于火灾、跌倒、触电等常见危险情况的认知和应对方法。

c.学习如何正确使用游戏器具、剪刀和其他锐利物品等。

d.安全出行知识,包括遵守交通规则、不随意上陌生人车辆等。

e.饮食安全,学习不吃陌生东西、不贪吃零食等。

2.认知游戏活动

a.使用图片和实物向幼儿展示常见的安全问题,引发幼儿的思考和讨论。

b.结合游戏和角色扮演,模拟火灾、水警报等紧急情况,让幼儿学会正确应对方法。

3.角色扮演和案例讲解

a.教师扮演不同的角色,与幼儿一起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常见的危险场景。

b.分发案例,让幼儿研究案例,讲解案例中发生的危险和正确的应对方法。

4.安全演练和实践

a.掌握正确的逃生知识,进行逃生演练,如在模拟火灾情况下的逃生方法。

b.剪刀和锐利物品的使用实践,教导幼儿正确使用和存放。

5.家庭与学校联动

a.教师向家长宣传和演示安全教育的要点,以便家长在家庭中重复强调。

b.家长鼓励与孩子共同参加培训活动和演练。

四、教学方法:

1.故事讲解法:通过讲述有关安全问题的故事,引发幼儿思考,增加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2.图片展示法:通过图片向幼儿展示常见的安全问题,让他们能够主动发现和认知,并提供正确的'解决方法。

3.角色扮演法:通过幼儿与教师、幼儿间的角色扮演,模拟危险场景,让幼儿亲身体验和应对。

4.游戏活动法:通过游戏和活动,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与体验安全知识。

五、教学评估方法:

1.观察幼儿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如是否能积极回答问题、参与活动和模拟演练等。

2.每日口头问答:每天开展安全知识问答活动,检测幼儿对于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

3.进行安全实践演练,观察幼儿在模拟情景中的反应和应对能力。

通过以上安全教育教案的实施,可以使幼儿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全面掌握与安全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自我保护,有效预防危险事件的发生,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家庭与学校的紧密联动也能进一步巩固幼儿的安全意识和习惯,形成良好的安全保护网络。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育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装扮活动,体验装扮的乐趣。

2、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3、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和爸爸妈妈交流。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导入:如果你喜欢的人不见了,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二、基本部分

1、观察感受

(1)情境表演:妈妈不见了。

(2)交流讨论:宝宝找不到妈妈了,怎么办?

2、尝试体验

请幼儿作妈妈,带着宝宝去公园玩,将发生的事情表现出来。鼓励孩子大胆表现,并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想办法。

三、结束部分

教师讲评。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育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发生的被拐骗案例、引起同学们对防拐骗防诱拐的重视。

2.通过本次班会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一些基本的防拐骗防诱拐知识和被拐骗后的自我解救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事例组织学生讨论

时间安排:

一节课

课前准备:

1.让同学们收集有关被拐骗方面的新闻。

2.了解一些基本的防拐骗防诱拐知识。

3.了解一些被拐骗后的自我解救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生自由发言,陈述所搜集到的被拐骗被诱拐的事例。

2.呈现主题。

(二)被拐骗被诱拐的事例

1)柴伟是郑州市民,一个月前他16岁的儿子在郑州火车站附近突然走失,经过多方打听,柴伟得知儿子被人贩子卖到了山西黑窑场做了苦工。在寻找孩子的过程中,他结识了另外五家和他一样丢失孩子的`家长,几位家长开始联合在山西黑窑场寻找孩子。在将近两个月的寻找过程中,他们只找到了一家丢失的孩子,却解救了另外50多名素不相识的童工。这三个孩子,都是刚从山西被解救出来的。

2)今年3月的一天,18岁的北京女孩王静(化名)在太原被网友骗了财物。怕被父母骂,她想打工挣回家路费。这个时候,她认识了吕梁男子郭兰军。郭兰军花言巧语将其骗到了他的老家———吕梁山区一个山村,并强迫王静做了他的媳妇。从此,王静开始了她噩梦般的135天。近日,记者从北京警方获悉,9月19日,王静被北京警方解救。她安全了,但至今那些非人的生活仍在梦里折磨她。王静的生活因此发生了很多变化。她希望她的经历能够警醒那些上网聊天的女孩,不要轻信网友。

活动过程:

系列活动一:“防拐防骗”安全演练

1、年级组发动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专门请平时不怎么来接送学生的家长来学生园充当“骗子”,利用诱人的美食,新颖的玩具去“诱拐”孩子们。

小结:从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孩子经不起诱惑,乖乖地跟着“骗子”走,这说明部分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是比较淡薄的。

2、老师们利用照片和录像等形式记录下活动的过程,然后根据活动的具体情况,各班再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拐防骗的教育活动,如:“一个人在家有人敲门了怎么办”、“出门旅游或逛超市时与大人走散了怎么办”、“路上有陌生人跟着你怎么办”、及“怎样拨打报警电话”等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问题及应对方案。

系列活动二:举行“防拐防骗”家长座谈会

活动结束后,班级老师与所有的学生家长进行了交流和总结。通过这次的演练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处的方法,让孩子知道如何应变可能遇到的危险。知道仅仅告诉学生“不接受陌生人的糖果或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向孩子描述可能遇到的情况,然后指导孩子如何去做。家长们更要提高警惕防范,在大忙季节更要关注孩子,让孩子随时在自己的视线之内;入园时要将孩子送到班级老师的手里才能离园,家长委托别人接孩子,不仅要带好接送卡,还要事先给班级教师打电话预先告知。

反思:

这次“防拐防骗”的安全系列活动,不管是对教师、家长还是对学生都是一次特殊的经历,更起到了警醒和呼吁的作用。安全教育需要学生园、家庭共同努力,在引导孩子们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教师及家长也应提高防范意识,将安全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不断强化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确保自己的人身安全。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育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吃的科学。

2、续学习,明确不能常吃方便面、少吃煎、炸、熏、烤类食品、少喝饭店里的现榨果汁等。

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具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时我们已经学过一篇吃的科学的课文,大家还记得内容吗?学生回忆、回答。

今天,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有关吃的科学的知识。

二、学习新课

1、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想一想,为什么不能常吃方便面?

2、吃方便面偶尔吃吃还是可以的,但应该注意哪些内容呢?

3、读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思考:煎、炸、熏、烤的仪器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哪些不利影响?

4、学生阅读讨论:路边小店的自制饮料为什么也不能喝?

5、阅读课文第三部分,思考:饭店里的.现榨果汁卫生吗?

6、买了食品总要包装,你了解包装的种类吗?怎样才能识别并选择比较安全卫生的食品包装呢?

7、读课文第四部分并讨论交流。

8、教师小结鉴别常识:塑料袋选用本色或透明浅色的;用纸张包装时应选用本色纸;一次性饭盒应该使用本色的纸质饭盒,不用白色的泡沫塑料饭盒。

三、结束语。

自己平时对这些吃的问题都注意了吗?哪些地方还不够好?今后打算怎样改进?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育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2、让幼儿了解火灾发生的几种原因,懂得如何防范。

3、初步掌握几种自救逃生的方法及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玩具、毛巾、电话、几种防火安全标志。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

防火;

难点:

自救。

活动过程

1、从一些物品中找出幼儿不能玩、易引起火灾的东西,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2、观看课件,引导幼儿说出火灾的危害。火不仅能烧毁房子,烧伤人,还会烧毁森林,污染空气。

3、通过课件,引导幼儿说出预防火灾的方法,认识“防火”标志。

①预防火灾,小朋友们不能随便玩火。

②蚊香不能靠近容易着火的物品。

③不能随便燃放烟花爆竹。

④小朋友不能玩未熄灭的烟头,见了没熄灭的烟头应及时踩灭。

⑤认识“严禁烟火”的标志。

4、简要说出火的用途,消除幼儿惧怕火的心理压力。

5、让幼儿初步掌握几种自救逃生的方法与技能。万一着小火了怎么办?着大火了呢?困在房间里?公共场所着火怎么办?

6、游戏:

“安全防火自救”游戏。通过游戏培养幼儿遇火不惧怕、不慌张,提高幼儿防火自救的能力。

活动延伸:

认识标志,设计标志。让幼儿为不同的`场所设计并张贴相应的“禁止烟火”“当心火灾”等标志。

活动反思

自然是如此美好,生活是如此安宁。然而,躲在和平、文明背后的火魔,正窥视着我们。在所有的自然灾害中,发生频率最高的,莫过于火灾。一个小小的火星可以使人类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化为灰烬,可以夺走人最宝贵的生命。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然而对于火,幼儿缺乏相应的防火知识和能力。因此,增强幼儿的防火意识,提高幼儿的防火自救能力,加强幼儿防火安全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