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分布范例(3篇)
矿产分布范文
关键词:盐类矿床;钠硝石;钾盐;吐哈地区
1.盐类矿床概述
盐类矿产是人类利用最为普遍的非金属矿产资源之一,主要用在化工、农业、食品和其他工业方面。随着化工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以及新的应用领域的开拓,人们对盐类矿产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在国计民生中盐类矿产资源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产地,有着丰富的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特别是盐类矿产资源,已探明的资源量很大,有的V床已经达到了世界级。随着地质勘查工作的不断投入,近年来在新疆很多地区特别是在东天山的盆地地区发现和开发了一批重要的盐类矿产资源。
盐类矿床是一种蒸发沉积型矿床,地面水以真溶液状态携带某些溶解度较大的无机盐类,在较为静止的水盆地中,通过蒸发作用发生各种有用盐类矿物的沉淀而形成的矿床。盐类矿床种类繁多,形成条件以及地理、地质环境也各不相同,主要分为6个大类,氯化物类、硫酸盐类、碳酸盐类、硼酸盐类、硝酸盐类和复盐类。其中氯化物类和硝酸盐类中的钾盐、钠盐和石盐是当今我国化工产业和农业肥料的重要原料,是国民生活生产的基本保障资源。
盐矿床一般分为现代盐湖矿床和古代盐类矿床两大类。现代盐湖矿床,包括盐湖、碱湖、芒硝湖、钾盐湖、硼酸盐湖和硝酸盐湖;古代盐类矿床,包括岩盐矿床,钾盐矿床、芒硝矿床、石膏硬石膏矿床、天然碱矿床(张玉民等,2000)。
2.主要盐矿资源
新疆是中国乃至整个欧亚地区重要的盐矿资源产地,特别是在钠硝石和钾盐矿产资源方面,探明储量已经达到世界级。特殊的地理、地质环境和气候条件为盐类矿产资源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新疆吐哈地区发现的盐类矿床主要是现代盐湖以及产于近地表的干盐湖。
经过近些年地质工作者不断地探索研究,发现并探明了两个非常重要的盐类矿床。分别是位于吐哈断陷盆地东起库姆塔格沙垄西至鄯善县库姆塔格山沙山的钠硝石矿床和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罗布泊北凹地的罗布泊钾盐矿床。这两个矿床的发现对于缓解我国钾盐和钠盐紧缺状况、促进新疆盐化工发展,加快国家西部战略计划的实施进程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下一步寻找盐矿资源提振了信心指明了方向。
2.1罗布泊钾盐矿产资源:
盐类矿产特别是钾盐矿产是我国大宗紧缺矿产之一。钾盐与农业关系十分密切。因为我国钾盐约95%的产品用于肥料,钾肥是农业不可或缺的三大肥料之一,我国的钾盐需求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国内探明的钾盐资源却十分匮乏。1949年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仅在青海、新疆等地零星发现一些钾盐矿,90%以上的钾盐产品需要从国外进口,钾盐因此被国家列入急缺的矿产资源之一。
为了缓解钾盐资源的缺口,20世纪80年代初至20世纪90年代初,中科院罗布泊科考队,以及新疆地矿局区测队、第二水文队和第三地质大队,中国地质科学院资源所,若羌地矿局的科考人员等,对罗布泊进行了实地考察和钻探,获得了许多第一手的宝贵资料。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中国地质科学院、新疆地矿局、中国地质大学等单位组成的科考队再次勇闯罗布泊,驱使他们走进这片"死亡之海"的成因也是寻找钾盐。1995年,地质科学家们在罗布泊地区进行科考研究时,发现这一赋存于盐碱壳下的钾盐矿资源。
目前已经探明,罗布泊钾盐资源储量为2.5亿吨,属超大型卤水钾矿床,且品质好,卤水矿累计厚度达100米,潜在经济价值5000亿元,规模超过著名的美国大盐湖钾矿床。这是继50年代柴达木盆地察尔汗钾矿床重大发现之后,我国找钾工作的第二次重大突破。
2.2库姆塔格钠硝石矿床资源:
钠硝石矿床是重要的硝酸盐类矿床,在吐哈盆地钠硝石资源丰富,1986年核工业216队在艾丁湖南小横山地区发现了钾硝石―杂硝矾矿床,是较早地对该区域进行硝酸盐矿床找矿和研究的队伍,90年代后化学工业部化学矿产地质研究院、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理遥感中心、新疆地矿局等地质勘查研究单位先后对该地区的盐类矿床资源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查研究,对部分矿床还进行了详查工作并提交了详查报告。这一阶段先后发现了红台、小草湖、乌勇布拉克、黑山尾、四十里墩等硝酸盐矿床。
2002年~2003年,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在进行该区的地质大调查项目时,提交了《新疆吐鲁番―哈密地区硝石资源评价》报告,对该区进行了很详实的研究工作。刘国庆等(2005)、李博昀等(2005)对吐哈盆地内的钠硝石矿的成矿远景和找矿前景做了细致、深入的分析、做出了正确的成矿远景预测。文章结论指出“吐鲁番―哈密山间坳陷北缘,冲洪积扇中部保存完好的残留台地,是寻找孔隙卤水蒸发型钠硝石矿的有利地区。黑山尾地区具备硝酸盐成矿区域地质背景和有利的成矿地质条件,并以形成钠硝石矿体,具有良好的成矿远景。”根据文章描述,黑山尾地区钠硝石资源就是库姆塔格钠硝石矿床的一部分,文中的划分的第一成矿远景区(Ⅰ)、第二成矿远景区(Ⅱ)为现在的鄯善县库姆塔格钠硝石矿床的主矿置。
2005年,新疆地矿局地质队在鄯善县库姆塔格沙山以东地区进行了盐类矿产找矿工作,经过两年野外地质找矿和勘查工作,陆续在东疆片区吐哈断陷盆地发现了一系列钠硝石矿床,主要有库姆塔格钠硝石矿床、大南湖钠硝石矿床、了墩南钠硝石矿床、西戈壁钠硝石矿床、垄东Ⅰ和垄东Ⅱ等一些矿床,矿床产出面积广泛资源量巨大,储量达2亿吨,达到世界级,仅次于世界上最大的钠硝石矿床,位于智利北部Tarapaca,Antofagasta和Atacama等地区的钠硝石矿矿床,目前智利钠硝石矿产资源,已经过百年的开采,资源量接近枯竭。
库姆塔格钠硝石矿床产于第四系更新统松散砂砾石层中,是由钠硝石、石盐、芒硝等组成的复合型盐类矿床(葛文胜等,2007)。该矿床处于吐哈山间坳陷,是天山褶皱带中一个较大的中新生代坳陷。北邻博格达复背斜,南倚觉罗塔格褶皱带(刘国庆等,2005)。
2.3新疆其他盐矿资源
新疆的山间盆地、山前洼地众多,三山两盆间盐矿资源分布广泛,遍布全疆各地。除以上两大盐类矿床外,新疆还有其他很多大小规模不一的一些盐类矿床资源。如哈密七角井有着丰富的芒硝、石灰石、高岭土和金、铜、煤、麦饭石等矿藏资源。60年代这里发现了丰富的食盐和芒硝,自治区化工厅在镇区建起盐化总厂,_发盐业,形成哈密最早,至今创利最多的化工基地,其硫化碱、无水硫酸钠产品曾远销国外。
乌尊布拉克湖,也叫乌勇布拉克湖、乌宗布拉克湖、乌尔喀什布拉克湖、西盐湖等;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和托克逊县境内,乌尊布拉克湖由乌尔喀什布拉克和乌勇布拉克两部分组成,在吐鲁番盆地艾丁湖的南侧,湖盆北邻却勒塔格丘陵荒漠,南靠库鲁克塔格低山丘陵,处于库米什山间凹地中西部,周围荒漠广布,是一个大型干盐湖。
乌尊布拉克湖是干盐湖,固体盐类沉积资源有石盐、芒硝和硝酸钾盐,以石盐为主,硝酸钾盐具有重要开发远景。石盐储量7.99亿吨,芒硝储量3800万吨,硝酸钾盐储量4.99万吨。乌尊布拉克湖资源综合利用产品有原盐、精制盐、加碘盐、再生盐、洗涤盐等系列产品和硝酸钾等其它化工产品。
在其他地区,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县盐矿储量超过18.4亿吨,有玛纳斯和达巴松诺尔两个大盐湖,属内陆固液相间亚硫酸型盐湖,其中达巴松诺尔盐湖是石盐、无水芒硝、白钠镁矾组成的以固相为主、固液共存的复合型化学沉积矿床,一个大型芒硝、中型镁盐、小型钠盐矿床;玛纳斯盐湖的固相石盐储量4884万吨,液相石盐522万吨,盐资源品质优良。是北疆地区重要的盐矿资源产地。
在西南天山的阿克苏地区,特别是库拜盆地的古盐湖沉积了巨厚的岩盐层,位于阿克苏地区的拜城县境内的乔尔禾盐矿,经勘探为一特大型盐矿矿产,探明资源量为145亿吨,该矿床主要为石盐(NaCI),库拜盆地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南天山构造带以南地区,是一再生前陆盆地,蕴含了大量的石油、天然气、岩盐、石膏岩资源。该处也是寻找古钾盐矿床的有利远景区域。
3.新疆盐类矿产的找矿方法与远景
新疆天山南北多处是戈壁沙漠、干湖泊和干荒滩,有着典型的第四系地物地貌,是盐类矿床化学堆积的有利环境,在地貌上有着特殊的影像特征,运用遥感技术对整个新疆地区的山间坳陷、山前坡地、冲洪积扇是圈定矿床远景区,对远景区再进行地质基础、地质构造、气候地理条件的分析。最后现场检查是地表蒸发沉积型盐湖矿床的较优良的找矿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国庆,熊先孝,郭洪周,刘振敏,李博昀.新疆鄯善黑山尾地区钠硝石成矿远景分析[J].化工矿产地质,2005,02:91-95.
[2]李博昀,熊先孝,刘振敏,刘国庆.新疆吐鲁番―哈密地区硝酸盐矿矿床类型、分布规律及找矿前景[J].化工矿产地质,2005,04:193-200.
矿产分布范文
[关键词]铜镍矿地质特征含矿岩体分布找矿勘查方法模型建立分析
[中图分类号]F407.1[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4)-8-21-2
铜、镍作为稀有金属矿产,其分布地区的地质特征不仅复杂,且铜镍矿床的富含(矿)层分布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此,选择合理的找矿方法以及进行矿区地质岩层特征的把握,是寻找铜镍矿床的重点。目前,我国矿产资源需求不断提升和矿产开采技术日益成熟的情况下,进行铜镍矿床找矿方法以及地质特征的研究分析,逐渐成为铜、镍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研究和关注的重点问题。下文将以某铜镍矿区为例,在对于该矿区的地质环境以及含矿岩体地质特征分析基础上,结合其矿区成矿过程,通过建立综合找矿模型,对于该矿区矿产资源的分布进行研究分析,以为矿区资源开采提供参考和依据,促进矿区资源的生产开采与发展。
1某铜镍矿区地质环境与含矿岩体地质特征分析
1.1某铜镍矿区的地质环境分析
某铜镍矿区位于该地区主要的山体地槽与平原地台接触带槽区,所在地区属于准褶皱带边缘地区的转折处,整个矿区主要以断裂地质构造为主,矿区的褶皱地质构造发育并不成熟,其断裂地质构造则是以河谷断裂构造为主,该断裂对于矿区周围断层一侧的岩浆活动以及岩体分布有着较大的控制作用。结合整个矿区的地质构造发展分布方向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情况来看,整个矿区主要以北西向和北东向两个方向的地质构造类型为主,其中河谷断裂带以及所派生的断裂带是整个矿区的重要岩体构造控制和矿体分布控制的构造带。
此外,在对于该矿区地层分布勘查分析中显示,该矿区主要以变质岩分布为主,此外还包含有陆相砂以及砂岩、夹砾岩、玄武岩等多种地质岩层体系,以及河谷冲积层、山区残坡积层等地层体系。矿区地层中主要包含有黑云母片麻岩以及云母片岩、大理岩、角闪片岩等多种岩层结构,整个矿区地层内的岩浆活动比较频繁,并且露出地面的岩浆岩种类也比较多,在矿区地质岩层分布中,由于分布地层中玄武岩的喷流与其中的镁铁-超镁铁岩体沿着该地区断裂带交汇处进行侵入分布,并在深部以及浅部岩层中经过熔离分异最终形成铜镍矿床,其中富含着丰富的铜镍矿产资源。
1.2某铜镍矿区含矿岩体的地质特征分析
根据上述对于该铜镍矿区地质环境的分析,该矿区铜镍矿床的形成是在该地区地质构造中玄武岩的喷流与该地区镁铁-超镁铁地质岩层沿着断裂带交汇侵入后,在深部以及浅部地区经过熔离分异最终形成的铜镍矿床。在对于该矿区铜镍矿床的矿产资源分布勘查中显示,该矿区铜镍矿床中的1号含矿岩体中赋存有中型的铜镍矿产资源,而7号含矿岩体中富含着大型铜镍矿床,铜镍矿产资源的分布都相对较集中并且丰富。
其中,1号含矿岩体主要位于该矿区岩层分布地带的中部地区,矿体周围主要以黑云母片麻岩和少数的角闪片岩为主,与周围岩层之间呈现出不整合的接触分布,整体以北西走向为主,整个含矿岩体长约为900米,宽在150米至300米之间,岩体的最大深度约为500米,位于含矿岩体的北部位置,整个岩体出地表的面积约为0.2平方千米。从整个矿区的地质分布上看,1号含矿岩体的横剖面由两侧向中心进行倾斜,整个含矿岩体的南部地区呈现盆状分布,而北部地区则呈现杯状分布,整个岩体结构中断层沿着岩体南西侧分布,并且在断层的下盘区域还包含有一个没有出地表的岩体,整个1号含矿岩体的岩层分布从下到上依次为底部含矿岩体、橄榄岩、古铜辉岩、辉长岩等,岩体中间含有较为的脉岩和异离体。
而7号含矿岩体作为整个矿区的大型铜镍矿床,主要以斜方辉岩为主,7号含矿岩体的整个岩体也就是铜镍矿床的矿体,整个矿体主要沿北西向的断裂构造分布,并且和围岩之间呈现出不整合的侵入关系。该矿床岩体的底部岩层主要分布的是黑云母片麻岩,顶部区域主要为花岗质片麻岩、大理岩和角闪岩的相互结合地质岩层分布带,整个矿床岩体的剖面结构呈现墙状分布,以北东倾向为主,倾角约为80度,矿床岩体的剖面结构分布在岩体中断区域形状发生变化,呈现从上向下的由陡变缓分布,并在转折处出现收缩变化。如下图1所示,为该铜镍矿区7号含矿岩体的剖面形状示意图。此外,整个矿区的地质岩层主要以顽火辉岩和苏长岩为主。
2某铜镍矿区成矿过程与找矿方法分析
2.1某铜镍矿区成矿过程分析
结合上述某铜镍矿区的地质环境以及含矿岩体的地质特征,该矿区矿床属于典型的深部岩浆熔离矿床,矿区岩体矿床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上地幔中的岩体以及矿床成矿物质在河谷断裂和派生断裂构造的控制作用下,呈现北西向和北东向的分散或者是集中形式的分布,并在北西向与北东向的交汇处形成成群的分布,构成该矿区矿床的分布结构。如图2所示,为该铜镍矿区的成矿过程示意图。
在上示的铜镍矿区成矿过程图中,1表示的是黑云母片麻岩层,2表示的是斜方辉石岩层,3表示的是辉石橄榄岩层,4表示的是贫矿体区域,5表示的是富矿体区域,6表示的是矿浆,7为岩浆上升方向。
在上述的铜镍矿区中,矿区上地幔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含矿岩浆沿着河谷断裂带上升到相对稳定的中间岩浆区域中,然后在液态熔离以及重力效应作用下,在岩浆房区域中形成了自上而下的不含矿岩浆以及含矿岩浆、富矿岩浆、矿浆等多层结构形式。此外,在河谷断裂带的脉动式以及间歇式活动中,促使岩浆房顶部的不含矿岩浆侵入并形成1号含矿岩体中的岩层分布,也就是以辉石橄榄岩以及斜方辉石岩为主的岩层分布,然后,在含矿岩浆达到侵入部位时,与已经形成的辉长岩之间呈现相互侵入的关系,在形成1号含矿岩体中的橄榄岩层之后,通过就地熔离作用,形成上悬矿体,最后,富矿岩浆经上升变化,在就地熔离与重力分异效应下,形成底部铜镍矿体,并在地质岩体构造的推动作用下最终形成7号含矿岩体,形成上述铜镍矿区的矿床分布结构。
2.2找矿方法
针对上述矿区的地质构造与特征以及矿区成矿过程,在进行矿区矿产资源分布的勘测找寻中,主要结合矿区含矿岩体的地质结构信息以及岩层分布情况、相关物理化学信息等,通过综合的调查与勘测,进行综合找矿模型的构建,以实现对于矿区含矿岩体的勘查预测,实现矿产资源寻找。如图3所示,为某铜镍矿区结合矿区地质以及岩层、地球物理化学等各种信息建立的综合找矿模型示意图。
上示综合找矿模型在进行实际找矿应用中,通过对于矿区岩体的综合评价,在实现矿区基础地质研究与岩体分布分析后,结合其构造与分布特征,实现矿区含矿岩体的评价判断,最终实现铜镍矿产资源的富含岩体以及岩层结构的有效勘测找寻,以增加铜镍矿区深部矿体预测评价能力。
3结束语
总之,进行铜镍矿区找矿方法与地质特征的分析,有利于促进矿区矿体预测与判断能力的提升,促进铜镍矿产资源的开采生产,满足矿产资源开采生产需求,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照伟,李文渊,高永宝,郭周平,张江伟,李侃,张利忠.青海化隆基性-超基性岩带铜镍矿成矿条件与找矿潜力[J].西北地质.2012(1).
[2]李侃,张照伟,高永宝,杜安道,郭周平,张江伟,钱兵,王亚磊,张炳社.青海省化隆县沙加含铜镍矿基性杂岩体地质特征及Re-Os同位素研究[J].西北地质.2012(4).
矿产分布范文篇3
关键词东天山;板块构造;金属矿产:成矿规律
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的矿产资源地区和国家矿产资源重点的调查地区,东天山地区涵盖范围非常广,矿产资源也比较丰富,包括北山北麓、库鲁克塔格、觉罗塔格山一南湖隔壁、吐一哈盆地南缘,处于塔里木、准噶尔一哈萨克斯坦以及西伯利亚这三类板块交汇处。本文所分析的东天山地区位于新疆地区东部,东起甘新交界,西至小热泉子,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聚集区,是目前矿产资源勘察的西部地区的重点地区。
1板块构造结构
根据东天山周围地区岩石的沉积状况、组合状况、变形状况、变质状况以及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古生物分区、深部地壳结构等特征,东天山是以黄山断裂带为界,北部是准噶尔板块的一部分,南部是塔里木板块的一部分。根据对研究地区石炭系的调查勘探,研究地区共分为两个地层系统:无序地层和有序地层。共分为3个构造沉积带,经过比较和分析,发现黄山断裂带的两侧地质状况大不相同。此外,在碰撞带内还有一条巨大的韧性剪切带,对于金属矿产的分布以及形成时间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东天山的金属矿产
东天山中的金属矿产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矿产种类繁多,矿点比较密集。根据最新的调查结果,金属矿产主要有:稀土、锰、铅锌、钨、铼、铜、银、金、铁、钼、铜镍等,在这些金属矿产中,铜镍、金、铁在工业建设中的作用最大,其次为钼、铜、银。
矿产成因主要为风化壳作用、沉积作用、沉积变质作用、接触交代作用、斑岩作用、动力热液作用、破碎蚀变岩作用、石英脉作用、浅成低温热液作用、岩浆作用。总体原因主要是准噶尔板块和塔里木板块的相互作用。
3东天山的金属矿产分布
3.1不同的地质结构产生不同的金属矿产
在金属矿产的形成过程中,板块构造运动是最主要的因素,地质构造在演化和运动过程中会产生剥蚀沉积、热液流动、热液风化、岩浆活动、变形变质、融触等岩石圈作用。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和演化,岩石圈内部物质会不断调整、分配和交换,这就造成元素的富集和元素的贫化。
1)铁矿主要分布在中天山地块和北祭阿一雅岛孤。由于这个地方的火山运动非常频繁,产生过多次的岩浆侵入,铁矿种类比较多。例如天湖铁矿、雅满苏铁矿、沙垅铁矿、赤龙峰铁矿、百灵山铁矿、红云滩铁矿、阿奇山铁矿、尖山铁矿等。
2)金矿主要分布在两条金矿带中,一条为阿雅岛孤北缘金矿带,从东向西有镜儿泉金矿、苦水金矿、翠玲金矿、长城山金矿、西凤山金矿、大东沟金矿、马头滩金矿、康古尔金矿、麻黄沟金矿、西滩金矿。其中,西凤山金矿、西滩金矿、康古尔金矿是主要的金矿带,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另一条分布在北山裂谷系和南天山之间,以马庄山金矿、金窝子金矿、红山金矿为代表。这条金矿带发育韧性剪切带和岩浆岩,成金效果明显,应引起足够重视。
3)铜镍矿主要分布在康一黄碰撞带内,以葫芦岩体、香山、土墩、黄山东、黄山这些矿床为代表,主要存在于碰撞带内的超镁铁岩体和镁铁岩体内。
康一哈岛孤分布在准噶尔盆地的南部,蕴含着丰富的铜矿资源,今后要重点勘查。目前已发现铜山铜矿、赤湖铜矿、小热泉子铜矿,是今后找矿的重点地区。而塔里木板块和准噶尔板块之间的康一黄碰撞带是形成铜金矿床的有利地区。另外,在中天山板块的强烈活动地区,多形成铅锌矿、金矿、钨矿、钼矿、银矿等富矿段。
3.2造山带的俯冲与碰撞产生矿床
由于岩石圈的剧烈运动,造山带会发生俯冲与碰撞,地壳中的物质会剧烈交换和调整,汇聚很多热流体。据调查,大部分的金属矿床的都分布在碰撞带和俯冲带之上。中国金矿含量比较丰富的地区也多是造山带的俯冲与碰撞地区。
东天山的康一黄碰撞带盛产大量铜矿、钼、金等矿产资源,它与内蒙兴安区矿产的产矿规律相同,这两者均为塔里木一华北板块的组成部分。它们经历了俯冲、岩浆侵入、碰撞、造山这四个阶段,经过长期的地壳演化和地壳作用,形成许多大型和中型矿床。小金山铜矿、元宝山铜矿、白山钼铼矿、三岔口铜钼矿、赤湖铜钼矿、黄山一带铜钼矿、金山金矿、西凤山金矿、康古尔金矿、西滩金矿都属于和碰撞带紧密联系的集中区域。在板块运动过程中,有于碰撞带的俯冲与碰撞,矿产资源不断增加,逐步形成成矿区域。
3.3韧性剪切带产生的矿床
由于韧性剪切带的形成,产生了大量的金矿矿床。根据我们对黄山巨型韧性剪切带的研究,包括它的变形序列、变形机制、变形样式以及构造特征。发现该韧性剪切带和金矿矿床的形成有着紧密联系。
在塔里木板块的北部地区,由于剧烈的碰撞一俯冲作用,阿一雅岛孤发生了强烈的变形,形成了内部的巨型韧性剪切带,也形成了动力热液流体。由于热液流体和剪切变形的共同作用,富金矿体逐步形成。而第二期的剪切变形作用对迁移富集和矿液活化影响比较大,第三期的剪切变形对本区的金矿形成影响较大。所以,在矿区的空间分布上,大部分金矿集中在转换构造带和韧性剪切带上。另外,韧性剪切带对铜镍、银、钼、铜都有巨大的改进作用。
3.4矿带的空间分布
根据研究地区的板块构造的物化探、矿床分布、控矿条件、容矿岩石、地层含矿性、构造演化、构造背景等资料,将东天山由南向北划分出九个成矿带,分别是:
1)红山一依热达板铜金成矿带;
2)照壁山一金窝子镍铜金成矿带;
3)玉山一天湖铁成矿带;
4)马庄山一尾亚一卡瓦布拉克钨镍铜金铁铂铬成矿带:
5)铅炉子一玉西钼钨锌铅银成矿带;
6)雅满苏一阿奇山锰锌铅金铜铁成矿带;
7)雅满苏岛孤北缘一阿奇山金铜成矿带;
8)黄山碰撞俯冲带一康古尔塔格金钼镍铜成矿带;
9)喀尔力克一大南湖一小热泉子成矿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