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教学反思范例(3篇)
小学体育教学教学反思范文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课堂教学不再是传统单调、枯燥的学习氛围,而是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充分展示、体现自我。特别是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故事、情境、游戏”等活动能激发学生对体育与健身的兴趣,享受体育带来的欢乐。有利于培养学生竞争、合作和创新等意识,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通过情境形式进行体育教学,达到教学目的,激发学习兴趣,已逐步成为体育教师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二、案例介绍
1.学习内容
小学二年级(水平一)《跳跃》。
2.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有:知道“青蛙跳”的动作要领;学会双脚连续向前跳的动作,做到前脚掌用力蹬地,动作连贯、协调;能积极参与,具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3.教学设计
让每个学生在故事中扮演角色,在情境中感受到愉悦,在愉悦中充分掌握“双脚跳”的动作方法,同时在锻炼身体、激活思维、拓展能力过程中体验合作、创新、成功时的心情。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
4.片段介绍
组织:老师事先在地上画好两个大大的同心圆,老师站在圆心,学生成圆形站在外圆。情境设置,小游戏导入。
师问:同学们知道小青蛙是怎么跳的吗?
老师话音刚落,有同学一边“呱、呱”地叫着,一边在原地蹦跳,有的则手舞足蹈的一会儿跳起,一会儿四肢着地趴在地上,气氛非常活跃。
老师又问:如果遇到危险,青蛙还像你们这样跳,行吗?
这时有的学生站在原地一边摇头,一边不知所措的看着老师,有的说快跑。旁边的人马上反驳:“你是青蛙怎么跑啊!”
老师提醒,青蛙遇到危险,只有跳得又高又远来逃跑啊,只有跳到圆内才安全啊!
学生一起站在圆外,随着老师的口令,向内圆跳,再从内圆跳到外圆,如此反复,只有连得强壮、跳得远,才不怕危险。老师把学生带到事先准备好的场地,学生站成田径纵队。
5.做法
情境导入:今天天气很好,小青蛙想去河对岸玩一玩,可是河很宽,小青蛙怎么过河呢?
原来河面有很多美丽的荷叶,小青蛙借助荷叶就能跳到对岸去。老师示范小青蛙过河,从一片片荷叶上跳过起,安全到达对岸,跳得时候要注意做到双脚同时跳起来和同时轻落地的动作。就在老师示范讲解的时候,有个别男生已经抢着跳了起来,因为跳得太急,虽然跳得很好,但还是不小心掉下河,因为不想打乱课的秩序,我装着没看见。
让学生像老师这样试一试,同时提醒一定要注意安全,千万不能掉到河里,惹得同学们哈哈大笑。
指导学生四人一组同时过河,边提醒,不要求太快,一定要稳,同时设疑,如果不充分跳起会怎么样?(引出双脚同时跳起,大脚拇指最后离地的动作)。
组织学生练习,老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
老师请做的好的同学进行表演,进行评价。
集体练习。
三、分析及反思
本节课的教案设计,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坚持健康第一的知道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使学生的身心都得到了锻炼和发展。突出了一下几个特点:本课能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利用场地布置创设情境,运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玩中创,充分感受自主与合作的乐趣;本课所设立的教学步骤,思路清晰,引导学生通过“看、试、练、说”等方法,来完成教学目标,充分体现学生的自我价值,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的发展;利用场地布置创设情境,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体现了“快乐体育的思想”。
小学体育教学教学反思范文
没有学过舞蹈的人都会认为,学跳舞是一件很轻松有趣的事,其实在台上跳出一曲优美的舞蹈,在台下就必须花费很多的时间,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个要求对于成人来说都是很难的,何况对于年仅7、8岁的小娃娃们呢?
为了学好一个舞步,她们就得不断地重复这个简单而又枯燥的动作,而她们的年龄特点又决定了她们的持久性是很差的(与成人相比),那又如何让她们在既不会对学习此舞步感到枯燥,又不会产生厌学情绪的情况下,引导她们比较高兴地不断重复练习呢?
我根据她们的年龄特点:从自身的兴趣出发,创设各种情景,引导她们进行想象联想,并在这样的情境中不断的愉快的重复练习某些基本动作,直到她们练到比较到位比较完美。比如:在练习踵趾小跑步这一个基本动作时,我就创设了“背书包上学去”的情景,“去果园摘苹果”及根据3月5日学雷峰的活动,引导幼儿进入“去敬老院做好事”的情境。开始时,用踵趾小跑步去敬老院,到了敬老院后,放上音乐为老爷爷、老奶奶表演学过的舞蹈,最后又以踵趾小跑步的动作回幼儿园。在此情境中幼儿即开心愉快地重复练习着单纯的脚步动作,又很自然地复习了以前学过地舞蹈。每个幼儿的学习兴趣都很高,一节活动下来,既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与学习的积极性,又为下次学习其他的动作打下了良好地情绪基础。这使幼儿进入了一种良好的学习循环中。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放上一段音乐重复练习基本动作,幼儿可能会感觉很累,不仅是身体而且在精神上也会感到一种疲劳,并会产生一种厌学的不良情绪,如果不进行较好的引导,甚至会使原本爱学舞的孩子,对学跳舞感到害怕、厌烦。
又比如,在学踏点步与蝴蝶飞的动作时,在介绍讲解基本动作后,教师可以以自然愉快的口吻,引导幼儿想象自己就是一只美丽的蝴蝶,开心地在花丛中自由地飞来飞去。“我是一只美丽的蝴蝶,我在美丽的花丛中飞舞,我好开心、好高兴呀!”这种引导情境,不仅可以使幼儿在无意中学习,而且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自觉地改正一些不到位的动作,并会自觉加入情绪,更会使每个简单地动作活起来,美起来,这比教师一味地说:“动作要美,脸上要带笑容”的收效要好上很多,很多!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幼儿的生活,那么幼儿爱舞蹈,也就是她们对练舞蹈很感兴趣,她们把学跳舞当作了一种好玩的游戏,既然是这样,那么要教好幼儿练习舞蹈,我们教师只要抓住幼儿的兴趣,通过教师的语言引导,并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她们感到舞蹈很美,学跳舞是件很好玩的游戏,让她们的情绪一直保持在兴奋的状态下,那么,她们的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让你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小学体育教学教学反思范文篇3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教学艺术;反思
教育的目标旨在学生的发展,发展是教育的目的和结果,也是衡量教育水平和成效的重要标志。体育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是体育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体育课改的最终目标。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较多,但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及教师的教学技艺是很重要的方面。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我深知体育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的各方面――尤其是课堂教学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时刻关注着课堂教学的优化和创新,也非常重视个人教学素养的提高,力求让自己的教学技艺在师生课堂教学互动中得到提升。
1、对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的认识
传统的课堂教学行为以他主、被动、接受为基本特征,仅仅把教学作为知识的传授,把学生看成是知识、技能的接受者,这样的课堂现象显示出“以教师为中心”的特色。当然,这样的教学对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是有一定功效的,然而从课堂教学的功能看,获取知识与技能并非唯一的价值取向,如果忽视了学生情感、能力、价值观的培养,就大大地削弱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影响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终身持续地发展。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关注学生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能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2、教学艺术在师生教学互动中生长
2.1、主动交流,师生关系的新起点
课堂不仅是建构知识的平台,也是人际交往的场所。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有强烈的欲望,有积极的情绪,有充沛的精力与体力,能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也能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良好的学习氛围还可以使学生思维活跃,迸发思想火花,产生奇思妙想。建立平等、友爱师生关系,营造融洽、和谐的运动环境,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达成学习目标。教师首先必须开阔心胸去理解学生,然后再敞开胸怀去关爱学生,去信任学生。这是进行小学体育教学的首备条件。教师要利用生动亲切的语言渲染课堂环境,“蹲下身”和学生在“同一个高度上”活动,逐步将自己融入孩子们中,像一个和平使者用智慧传递知识技能,用爱心连接学生之间的情谊。
2.2、游戏互动,课堂教学的切入点
玩是儿童的天性,课堂教学中抓住小学生这一特点,为了让孩子喜欢体育课我以“游戏”为“家常饭”,以“竞赛”为“家常菜”,力图让小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练、在玩中乐。例如在教学水平一、一年级学生30米快速跑的教学时,利用语言、情景导入法开始学生们的森林之行,过小桥(用前脚掌着地通过两条平行线,体会前脚掌着地的动作。)爬高山(大腿抬高模仿爬山动作,体会大腿高抬的动作要领。)小动物们都跑过来欢迎我们了。他们要和我们一起来联欢,进行趣味跑步。(学生自己模仿想模仿的动作动作)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要想跑得快,必须要加强手臂的摆动和大腿的积极高抬及前脚掌的蹬伸,)……通过这一竞争性的游戏,一下子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课后,我的感受是:游戏互动,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学生看似玩,实际上做的是30米快速跑的动作;形式的变换,让他们在欢快中达成了教学目标。对于孩子们,这种教学方法远比教师不断地讲解、示范,学生排着队不停地轮流练习要强得多。从孩子们的笑脸上,我感受到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处。因此,体育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爱玩的天性,学生主动地“玩”、快乐地“玩”、投入地“玩”,“玩”出素质、“玩”出能力、“玩”出品格。
2.3、开发能力,教学素材的生长点
课堂教学不能与生活割裂开来,特别是小学体育教学更应该使学生与生活有机融合。体育教学素材的组织、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在学练课本知识技能的同时,将学生与大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校园、学生与家庭及自我的关系融入课堂教学,在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对待生活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新课标实施以来,我们的视野拓宽了,总想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根据学习目标大胆开发教学资源,因而许多新的教学内容也就产生了。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注意就地取材,贴近生活实际。充分考虑到操作的简便易行,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例如投掷垒球的教学,我们可以从投纸飞机、投羽毛球、投乒乓球等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开始,让学生尝试,做到教具、游戏等穿插安排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使每位学生都体验运动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又如听过的水平二三年级一节优质课中的“立定跳远”教学。首先,由教师引出主题:“同学们,你们见到过我们生活中的弹簧吗?它有什么用途?(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学习一项像弹簧一样的体育项目,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学生在疑问中对这个主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1)创设情境:出示弹簧,“怎样才能使弹簧弹起来?”
(2)问题:①假如我们要使“弹簧”弹起来,首先应该做什么?(身体向下压)
②力量出于哪里?(屈膝下蹲)
③弹簧压下去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应该怎样去学弹簧压下去的样子?(全蹲或半蹲)
(3)学习目标的提出:学生模仿弹簧怎样“弹”起来
(4)自主探究和尝试练习。
通过这一与日常生活相贴近的教学,经过学生小组的交流与讨论并进行自主练习,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怎样能像日常生活中的弹簧一样跳起来:在深蹲和不蹲时,用不上劲,跳不远;而在半蹲时跳得是最远的,就像弹簧的伸缩原理一样,力量用得过小弹簧的反弹力就小,力量过大,超出弹簧的承受范围,弹簧被压坏,在弹簧的承受范围内,弹簧的力量越大,反弹越大。学生们从弹簧伸缩演示中悟出道理,体会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并把它运用到立定跳远的动作练习中去,反复强化,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而让学生获得成功感。
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体育教学更是一门探索不尽的艺术。新课程呼唤课堂教学的优化和创新,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成长。教师只有不断总结、反思课堂教学的经验、教训,并加以梳理和提炼,形成课堂教学“叙事”,反馈到教学实践之中,提升教学水平和技艺,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国培计划(2013)”―中西部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
参考文献:
[1]《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体育(义务教育阶段)》刘星光主编,新华出版社2005
[2]《时代呼唤创新型课堂》教育发展研究.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