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范文

制药工程的出路范例(3篇)

来源:其他 时间:2024-08-22 手机浏览

制药工程的出路范文

关键词:路基爆破、方法、工艺、措施

Abstract:Combinedwithyearsofblastingconstruction,theauthorputsforwardsomepersonalviewsofroadbedblastingmethods,blastingtechniquesandthemeasuresthatguaranteetheconstructionsecurityandquality,providingreferenceforcolleagues.

Keywords:roadbedblasting;method;technique;measure

中图分类号:TL75+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本人就参加辽宁省滨海路长兴岛至地藏庵段公路新建工程二标段、辽宁省滨海公路瓦房店段红沿河-大咀一期工程一标段,辽宁省大猴线一级公路改建工程、辽宁省滨海公路大连复州湾盐场纳潮工程施工、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厂区道路、大连市长兴岛临港工业区交流岛新建屯通工程及国道城八公路主干线路基工程的施工,现结合这些工程施工的实践,对公路路基爆破施工谈一些粗浅的认识。路基的爆破施工直接影响路基的质量,进而影响路面的使用寿命。轻者路基不均匀沉陷,重者造成车毁人亡,重大事故,因而施工中要重视路基的爆破施工、本文就公路路基爆破施工进行叙述

(一)路基常用的爆破方法

1、光面爆破,在开挖界限的周边适当排列一定间隔的炮孔,在有侧向临空面的情况下,用控制抵抗线和药量的方法进行爆破,使之形成一个光滑平整的边坡。

2、欲裂爆破,在开挖界限处按适当间隔排列炮孔,在没有侧向临空面和最小抵抗线的情况下,用控制药量的方法,预先炸出一条裂缝,使拟爆体与山体分开,作为隔震减震带,起保护开挖界限以外山体或建筑物和减弱地震对其破坏的作用。

3、微差爆破,两相邻药包或前后排药包以若干毫秒的时间间隔(一般为15-75ms)依次起爆,也称毫秒爆破。

4、定向爆破,利用爆能将大量土石方按照指定的方向,搬移到一定的位置并堆积成路堤的一种爆破施工方法。

5、洞室爆破,为使爆破设计断面内的岩体大量抛掷(抛坍)出路基,减少爆破后的清方工作量,保证路基的稳定性,可根据地形和路基断面形式,采用抛掷爆破、定向爆破、松动爆破方法。

(二)爆破施工工艺:

1、准备工作

为加快施工进度,挖石方分多个作业面平行施工。根据各挖方段的特点,为保证石方开挖的利用率,采用中、小型松动爆破,结合光面爆破的开挖形式。爆破法开挖石方程序:炮位设计与审批---放线布孔---控制钻孔---检孔装药---联线起爆---清理运输。石方开挖前应作好爆破设计。

2、施工放样

钻孔施工前,先进行测量放样,场地平整工作,在地面上标出开挖边界线,清除施工范围内的植被、拆除不允许保留的地面设施,修筑机械施工道路,严格控制边坡设计线,设计的炮孔间距、排距,对每次爆破的全部炮位进行统一编号,并现场标明钻孔开口位置。根据不同的台阶高度和岩层风化程度,通过计算修正炮孔间距、炮孔深度,特别是靠近边坡的主爆孔要按编号进行逐一计算,防止超钻现象,所有调整要经监理工程师许可后方可施工。

3、钻孔

钻孔过程中,严格控制好钻孔精度,特别是光面爆孔一定要严格控制好钻孔角度和不平行度,在钻孔前调整好钻机位置,使钻杆中心与标明孔位正对,调整好钻杆角度与设计炮孔倾斜度相一致,在钻孔过程中,随时对炮孔角度测试检查、并做好记录。钻孔期间因雨或设备故障要堵塞炮孔,防止雨水侵入。每台钻机均由熟练工人操作,在上岗前进行培训,每个爆破作业队设一名专职检测记录人员,对角度超差炮孔要重新钻孔,各炮孔径检测合格后封口,防止杂物落入,并做好钻孔记录。

4、爆破参数初步设计

①台阶高度H(根据爆破点深度确定)H=3~5m

②炮孔布置形式:采用梅花形

③孔眼参数:孔径d=Φ100,炮孔间距a=1.15W=2.76~4.6m,实际抵抗线W=0.5H=1.5~2.5m

④钻孔深度L,采用垂直钻孔:

超钻深度h1=(0.2~0.3)

W=0.4~0.6m,

L=H+h1=3.4~5.6m,

⑤堵塞长度:h0=2.5~3.0m

⑥单孔装药量:按以下经验公式并依据现场“试炮”合理确定。

Qt=qHaWq=0.2~0.4kg/m3

⑦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采用Ф100钻机钻孔,钻孔角度与设计边坡一致。

孔距a=1.0~1.2m

线装药高度q=0.3~0.35kg/m

孔口余高0.8m

堵塞长度0.6m

5、爆破器材

①炸药:2#岩石炸药:用于起爆炸药(标准卷装)占10%。乳化炸药:有水时用,当采用Φ100钻孔直径时,可制成Φ80×400药卷。

②非电毫秒雷管:可采用5、6、8、10、12段毫秒雷管。

③导爆管:8m或10m导爆管。

④塑料连通管。

6、填药

炮孔钻到位后,开始检孔装药工作,按每个炮孔编号,对应钻孔记录和设计,用炮孔测深仪和炮孔角度测试仪进行检查,控制炮孔深度误差在1个孔径范围内,角度误差在1度之间。装药前逐一检查炮孔内有无残渣,并将其吹净,有水炮孔用空压机将水吹出,并用塑料薄膜对药包包装密封,个别排水不彻底的炮孔要对药包进行蜡封处理,特殊路段采用防水爆破器材。中、浅孔台阶爆破采用散装硝铵炸药,用木棍分层捣实,浅孔爆破采用柱状装药,中孔台阶爆破采用底部加强装药,各段延米装药量严格按设计参数控制。光面爆破采用间隔装药法,采用2号岩石硝铵药卷,按设计线装药量每隔一孔钻好后立即装药,装药时使用导爆索,装药结束后将导爆索包好方入孔中,起爆前联网。装药后,孔口用粘土堵塞,堵塞长度按设计要求进行,先用只纸团将堵塞部分塞紧,然后上部用黄粘土分层堵实,一律使用木质炮棍,堵塞过程防止砸断药串并保护好爆破引线。同事填药前要布置警戒,选择好通行道路。

7、联线起爆:

开工前对地质资料进行详细核对,作出周密的爆破规划和设计。爆破开挖应自上而下进行,规划好爆破作业面,使爆破和挖运平行流水作业,做到互不干扰,保证安全,台阶爆破采用毫秒微差爆破,因排数较少,考虑施工方便,增大岩石破碎质量并使爆堆整齐,起爆顺序选择排间顺序微差爆破,起爆采用导爆索,塑料导爆管传爆,UBO连接块连接。为简化操作减少差错,保证爆破效果,采用分段并串联孔外延期起爆网路;光面爆破采用齐发爆破的方式,各光爆孔用导爆索联结。注意在联结时采用塑料连接管,使每个结点保持直角,注意平行导爆索,间距不小于0.2米,整个网络不容需纽结环圈,引爆雷管爆轰波方向与导爆索传爆方向保持一致。

(三)保证爆破施工、安全、质量的措施

A、为了确保边坡的稳定和平整度,除坚持采用预裂爆破或光面爆破位,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大边界坡保护层。在进行深孔爆破时,要减小梯段高度,实行多段别微差,尽量减少一次爆破药量和分段药量已避免振动山体。

B、采用先进的爆破技术,对于石质坚硬,整体较好的岩层中进行深孔爆破时,应用宽间距爆破技术,通过增大孔距,减少排距,充分利用炸药能量,这样在爆破面积和单位耗药量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改善破碎质量。

C、采用微差爆破技术,改善破碎质量和控制爆破振动。

D、爆破设计和现场指导由专业爆破工程师负责,并建立爆破设计审批制度,爆破设计和规划由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审查,并争取当地公安部门的同意方可实施。

E、在爆破施工前,要充分调查沿线附近建筑物,高压线的位置。全线不采用大规模爆破,根据地震波效应、抛掷与飞石、空气冲击波、计算爆破安全距离,进而确定齐发爆破炸药量,并设置安全警戒线。设置专职安全员检查爆破器材和组织安全防护,妥善保管好火药、雷管等火工品,做到按定额发料,防火、防潮。

F、在爆破中由技术负责人,统一指挥,爆破范围300米处设置警戒线,特别是被交路线要设立减速等指示标志,在爆破前10分钟清除爆破区内所有人员和车辆,经检查无误后,由指挥长下达起爆命令。

H、设置专职安全员检查爆破器才和组织安全防护,妥善保管好火药、雷管等火工品,做到按定额发料,放火、防潮

(四)挖运清除

制药工程的出路范文

关键词:光面爆破炮孔布设炸药安装孔口填塞起爆控制

1、引言

路基光面爆破是公路建设在深挖方石质路堑边坡最常见的一种开挖方式,其特点是在开挖限界的周边,适当排列一定间隔的炮孔,在有侧向临空面情况下,用控制抵抗线和炸药量的方法进行爆破,使之形成一个光滑平整的边坡。

2、工程概况

贵阳西南绕城公路K8+554~K8+830段为斜坡地全挖石质路堑。岩性以坚硬的厚层细晶质灰岩为主,节理发育,岩体坚硬,属坚硬的碳酸盐岩;路线左侧为三级高边坡,设计坡比1:0.5~1:0.75,设有两级平台各宽1m,台阶高度10m;路线右一级边坡,坡比1:0.75,坡率较陡,要求严格保证边坡的稳定性。路堑两端100~120m附近有毛石民房或一般砖房,抗震性差,要求严格控制爆破振动破坏效应,必须避免产生飞石。

3、光面爆破施工关键工艺

3.1炮孔布设及施工

炮孔布设:当坡面平台开挖至设计高程后,将其顶部大体整修在一个平面上且预留光爆层厚度能满足光爆设计要求,炮孔布设理论设计参数如下:

炮孔成孔直径d=50mm;最小抵抗线W=21.5d=1.08m;炮孔间距a≤0.8W=0.86m。

结合现场开挖后边坡岩体实际情况,将炮孔布设的参数调整如下:

坡面岩体预留光爆层厚度控制在1.3m~1.5m;炮孔间距a=0.6m。

钻孔施工:采用φ42mm钻头,YG80导轨式风动凿岩机,钻杆每节长2m,钻孔深度可达20m,按设计规定坡比及高度一次钻眼成孔。影响光面爆破效果的最关键因素之一是钻孔精度,故要求钻孔施工前应严格做好边坡测量放线,再搭设钻孔台架,移动、调整钻机就位,注意钻架的倾斜度要与边坡设计坡比必须一致,按照“对准位、方向正、角度精”三要点安装固定钻机,挑选技术水平较高、有经验的工人操作钻进,以保证钻孔的精度,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压力应适中以避免炮孔在坡面上产生前后偏移;压力太大会导致钻杆产生“漂”钻,使边坡开挖后出现欠挖;压力太小则使钻杆产生“掉”钻,不但会导致爆破后边坡超挖,还使边坡坡率偏陡而产生安全隐患。钻孔时,可在钻杆两侧各悬挂一根等长的垂绳,用以检查钻杆钻进角度等是否符合要求,避免钻杆沿坡面左右偏移而导致相临光爆孔穿孔,影响坡面平整度,出现超欠挖现象。

3.2炸药安装

3.2.1装药量计算

线装药密度ql=0.25kg/m;可根据爆破效果进行调整;

每孔装药量Q=ql×L,L为炮孔深度,单位为m;

3.2.2装药结构

采用不耦合装药结构。即1/2卷(整卷沿中线切开)2#岩石乳化炸药间隔绑扎在导爆索及竹片上,形成一个断续的炸药串,其中孔底绑扎2节整卷炸药,之后以上每隔一卷长度绑扎一半卷药卷。

3.2.3装药

装药前先将炮孔内石粉和积水用高压风管吹干净,然后实测每个炮孔的深度和最小抵抗线,并校核每孔用药量。装药时严格按实际孔深和最小抵抗线计算用药量,并计算装药高度,根据孔位编号列表统计、计算各孔实际用药量。

装药:在炮孔清理及用药量核对完毕后,可将事先加工好的炸药结构放入孔内,注意竹片应放在边坡内侧,孔底部1~2m范围竹片与导爆索、炸药要加密帮扎牢固。

3.3孔口堵塞

填塞是保证爆破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保证足够的填塞长度和填塞质量非常关键。

3.3.1填塞材料

采用黏土和砂子按2:1的比例拌和料,砂土内不得含石块和较大颗粒杂物,含水量15%~20%,填塞料要求用手握住略使劲时能够成型,松手后不散,且手上不沾水迹。

3.3.2填塞要求

填塞长度原则上要求大于底盘抵抗线与装药顶部抵抗线平均值的1.2倍,现场孔口堵塞长度控制在150cm左右。堵塞时先用纸团放入孔内最上端的药卷顶部位置,然后再用拌和好的填塞材料分多次进行堵塞密实至孔口。填塞作业时做到不夹扁、挤压和张拉导爆管、导爆索,保护雷管引出线。

3.4起爆控制

起爆控制采用导爆索起爆,同段起爆的光爆孔数量应根据爆破安全检算的最大起爆药量来确定,当振动太大时采用分组分段起爆,分组光爆孔间可采用在顶部增加一个约3m深的导向空孔。

3.4.1爆破规模安全检算

根据允许最大起爆药量为Q允=R3(v/k)3/α,确定最大起爆药量Qmax<Q允,R为爆区到被保护对象的最小距离约100~120m,v为爆破振动时被保护对象的允许振速,取1.0cm/s;岩性系数k取150;α取1.5值。计算得Q允=R3(v/k)3/α=44.4~76.8kg。

根据每个炮孔线装药量(11.5×0.25+0.1)=2.85kg计算得一次可同时起爆25个炮孔。

3.4.2飞石安全允许距离检算

飞石安全允许距离为Rf:由式Rf=20n2WKf计算,式中n为爆破作用指数,取1.5;W为最小抵抗线,取1.5m;Kf为安全系数,取1.5。计算得Rf=68.4m,小于工地附近民房到施工现场最小为100m的距离,同时满足《爆破安全规程》深孔爆破的飞石安全允许距离Rf不得小于200m的规定。

4、实施效果

安全方面:该路堑光面爆破在施工过程中能很好地做到安全起爆,对周围环境产生的爆破振动、个别飞石等有害效应均在事先设计限制允许范围内,保证了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质量方面:爆破后的路基边坡坡面平整,线形美观,坡率满足设计要求,且边坡面岩体无明显破坏受损、超欠挖现象,坡体稳定性好。

经济方面:爆破效果反映出炸药利用率高,降低炸药单耗,从而降低爆破成本。另一方面爆破体效果理想,可以提高挖装机械的施工效率和清运速度,降低机械施工成本;坡面岩体外观、线形、稳定性好,可避免施工坡面其他防护工程,降低工程投资。

5、结语

a、根据开挖边坡围岩级别实际情况是科学、合理选择爆破设计参数的重要依据,经过现场试验,完善对设计参数的调整,使光爆效果各项指标达到最佳。本路段光爆最后参数:预留光爆层厚1.5m;炮孔间距a=60cm;线装药密度ql=0.3kg/m;爆破作用指数n=1.5。

b、光爆效果好坏取决于钻孔精度、装药、堵塞三大工序,故必须挑选技术水平较高、有丰富爆破经验的施工人员进行操作,并且每道工序必须严格做到精细、严密,加强施工过程每道工序的检查,方能实施出效果理想的光爆效果,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制药工程的出路范文篇3

关键词:化学制药工艺学;教学内容改革;创新经验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5-0104-03

化学制药工艺学是在化学药物研究与开发、生产过程中,设计和研究经济、安全、高效的化学合成工艺路线的一门科学;也是研究工艺原理和工业生产过程,制订生产工艺规程,实现化学制药生产过程最优化的一门科学。化学制药工艺学既要为新研发的药物品种积极研究和开发易于组织生产、成本低廉、操作安全和环境友好的生产工艺;又要为已投产的药物不断改进工艺,特别是对于产量大、应用面广的品种,研究和开发更先进的新技术路线和生产工艺。

“化学制药工艺学”课程为沈阳药科大学在全国范围内首创的药学类课程,为制药工程专业(编号081302)的专业核心课程。在过去的30多年时间里,“化学制药工艺学”课程历经创建―发展―完善的艰辛历程,逐步成长为国内药学教育、科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一门特色课程。该课程于2008年入选辽宁省省级精品课程,2010年建设成为部级精品课程,大大加快了课程建设速度。“化学制药工艺学”的教学质量在全国同领域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作为全国唯一一门“化学制药工艺学”精品课程,已成为全国200多个高等院校制药工程专业的示范课程。2012年成功转型为辽宁省精品资源共享课,2013年成为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近三年,我们对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在大力发展创新药物、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新形势下,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程主要内容

化学制药工艺学课程内容由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构成。总论是课程的基本内容,由绪论、药物合成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合成药物的工艺研究、手性药物的制备技术、中试放大与生产工艺规程和化学制药企业污染物的防治与清洁化生产等章节组成,深入浅出地阐述化学制药工艺的特点和基本规律。

本着兼顾药物类别、具体品种的合成工艺特点以及作用地位的原则,选取奥美拉唑、塞来克西、α-生育酚、芦氟沙星、萘普生、卡托普利、氢化可的松和氯霉素等8个典型药物作为实例,进行具体剖析,前后呼应,完成从一般到个别的过渡,重点在于应用基本理论知识,深入探讨药物合成工艺。

“化学制药工艺学”是制药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中的核心课程,也是专业必修课,具体教学目标如下:了解制药工业的现状和化学制药工业的特点;掌握药物合成工艺路线的设计、评价及选择方法;熟练掌握化学合成药物工艺研究技术;了解手性药物的发展动向,掌握其制备技术;掌握中试放大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了解生产工艺规程的内容和作用;了解化学制药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掌握“三废”处理方法。对典型药物的合成工艺路线的比较与选择,工艺原理和影响因素,原料、中间体、产品的质量控制以及“三废”综合治理等有系统的认识。

二、总论中引入的新概念和新进展

总论系统阐述化学制药工艺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力求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在绪论和药物合成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中引入清洁化生产、绿色度和原子经济性等新概念,在合成药物的工艺研究中增加实验设计和工艺过程控制等新进展,在手性药物的制备技术中介绍动力学拆分、手性合成子与手性辅剂的新进展和新范例,使学生能及时更新知识,拓宽知识面,了解并跟上制药工艺的前沿发展。

1.清洁化生产。清洁技术(cleantechnology)是从产品的源头削减或消除对环境有害的污染物。清洁技术的目标是分离和再利用本来要排放的污染物,实现“零排放”的循环利用策略。清洁技术是一种预防性的环境战略,也称为“绿色工艺”(greenprocess)或“环境友好的工艺”(echo-friendly或environmentallybenignprocess),属于绿色化学(greenchemistry)的范畴。清洁技术可以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引进,也可以在现有工艺中引进,使产品生产工艺发生根本改变。

化学制药工业中的清洁技术就是用化学原理和工程技术来减少或消除造成环境污染的有害原辅材料、催化剂、溶剂、副产物;设计并采用更有效、更安全、对环境无害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当前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原料的绿色化、化学反应绿色化、催化剂或溶剂的绿色化以及研究新合成方法和新工艺路线。

2.绿色度。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传统的化学制药工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虽经无害化处理,但仍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解决化学制药工业污染问题的关键,是采用绿色工艺,使其对环境的影响趋于最小化,从源头上减少甚至避免污染物的产生。评价合成工艺路线的绿色度(greenness),也就是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或者环境友好程度,需要从整个路线的原子经济性、各步反应的效率和所用试剂的安全性等方面来考虑。

3.原子经济性。原子经济性(atomeconomy)是绿色化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是由著名化学家B.M.Trost于1991年提出的。原子经济性被定义为出现在最终产物中的原子质量和参与反应的所有起始物的原子质量的比值。原子经济性好的反应应该使尽量多的原料分子中的原子出现在产物分子中,其比值应趋近于100%。传统的有机合成化学主要关注反应产物的收率,而忽视了副产物或废弃物的生成。例如,制备伯胺的Gabriel反应和构建C=C双键的Wittig反应均为常用化学反应,其产物的收率并不低;但从绿色化学角度来看,它们伴随较多的副产物的生成,原子经济性很差。按照原子经济性的尺度来衡量,加成反应最为可取,取代反应尚可接受,而消除反应需尽量避免;催化反应是最佳选择,催化剂的用量低于化学计量,且反应过程中不消耗;保护基的使用,在保护―脱保护的过程中,注定要产生大量废弃物。各步反应的效率包括产物的收率和反应的选择性两个方面,其中,选择性包括化学选择性、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含对映选择性)。此处的反应效率主要用以标度主原料转化为目标产物的情况,只有提高反应的收率和选择性,才有可能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所用试剂的安全性主要是强调合成路线中所涉及的各种试剂、溶剂都应该是毒性小、易回收的绿色化学物质,最大限度地避免使用易燃、易爆、剧毒、强腐蚀性、强生物活性(细胞毒性、致癌、致突变等)的化学品。

4.实验设计。大多数反应的工艺过程非常复杂,配料比、加料顺序与投料方法、溶剂和助溶剂、反应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及其配体、搅拌速度与搅拌方式、反应压力和反应试剂等影响因素众多,传统的工艺优化方法每次实验只改变1个影响因素,可能导致工艺优化的结果具有局限性。对某个反应而言,若主要影响因素有3个,每个影响因素设5个水平,即3个因素、5个水平的反应,若开展全面实验,也就是每一个因素的每一个水平彼此都进行组合,这样共需做53=125次实验。全面实验的优点是全面、结论精确,其缺点是实验次数太多。

实验设计(designofexperiments,DOE)是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理论基础,经济、科学地安排实验的一项技术。DOE对包含多影响因素和水平的反应的工艺优化是非常实用的,通常用于优化应用简单方法未获得理想结果的反应,也用于只要收率和生产效率稍微变动,就会对生产成本产生重大影响的中试放大工艺的优化。实验设计方法包括正交设计法(orthogonaldesign)、均匀设计(uniformdesign)和析因设计(factorialdesign)等。计算机程序有助于处理数据,优化参数,广泛应用于DOE中。

5.工艺过程控制。工艺过程控制(in-processcontrols,IPCs)是指在工艺研究和生产过程中采用分析技术,对反应进行适时监控,确保工艺过程达到预期目标。若分析数据提示工艺不能按计划完成,那么需要采用必要的措施促使反应工艺达到预期目标。

IPCs用来核查工艺的所有阶段是否能够按照预期完成,对底物、反应试剂和产物的质量进行控制,对反应条件、反应过程、后处理及产物纯化过程进行监控,是保证反应完成预期工艺过程的关键。

在工艺优化的早期阶段,薄层色谱(TLC)是非常有用的IPCs方法,TLC的优点在于可以跟踪从基线到溶剂前沿间任何杂质,理论上能够检测到所有反应杂质。TLC还可以对已知浓度产物中杂质的含量进行半定量分析,初步判断杂质的含量低于某一浓度或高于某一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或气相色谱(GC)进行定量分析比TLC更容易些,但很难保证所有组分都能从HPLC或GC柱洗脱出来,使用HPLC要考虑检测器是否适用于所有组分,使用GC往往还需注意样品组分的热稳定性,是否发生热分解反应。

6.动力学拆分。手性药物的化学控制技术可分为普通化学合成、不对称合成(asymmetricsynthesis)和手性源合成(chiralitypoolsynthesis)三类。以前手性化合物为原料,经普通化学合成可得到外消旋体,再将外消旋体拆分制备手性药物,这是工业采用的主要方法。

动力学拆分(kineticresolution)利用两个对映异构体在手性试剂或手性催化剂作用下反应速度不同的性质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动力学拆分法作为外消旋体拆分方法,与直接结晶拆分法(directcrystallizationresolution)、非对映异构体盐结晶拆分法(diastereomercrystallizationresolution)和色谱分离法一起推动了普通化学合成在手性药物合成中的应用。动力学拆分的根本点在于两个对映体与手性实体以不同的反应速度反应,如果手性实体为催化剂,则更为实用,成为催化的动力学拆分。根据手性催化剂的来源不同,催化的动力学拆分又分为生物催化和化学催化两类,生物催化的动力学拆分以酶或微生物为催化剂,而化学催化的动力学拆分以手性酸、碱或配体过渡金属配合物为催化剂。

7.手性合成子与手性辅剂。手性源合成指的是以价格低廉、易得的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例如糖类、氨基酸、乳酸等手性化合物为原料,通过化学修饰的方法转化为手性产物。产物构型既可能保持,也可能发生翻转,或手性转移。手性源合成中,手性起始原料可能是手性合成子(chiralsynthon)也可能是手性辅剂(chiralauxiliary)。如果手性起始原料的大部分结构在产物结构中出现,那么这个手性起始原料是手性合成子;手性辅剂在新的手性中心形成中发挥不对称诱导作用,最终产物结构中没有手性辅剂的结构。例如在(S)-萘普生的合成过程中,L-酒石酸用作手性辅剂,可以回收和循环使用。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手性辅剂的回收和循环使用是手性源合成的关键问题,与经典拆分过程中拆分剂的回收利用相似,此外手性辅剂的分子量越小越经济。

三、各论中的新概念和新进展

根据生产工艺繁简,又兼顾化学制药工艺学课程的完整性,选择的典型药物各有侧重并各具特色。奥美拉唑和塞来克西分别是质子泵抑制剂和II型环氧化酶抑制剂,为合成路线的设计和选择提供了实例。α-生育酚的生产工艺原理中重点介绍超临界萃取及其精制工艺中液固制备色谱体系。芦氟沙星的生产工艺原理中介绍了设备流程图和产品质量的提高。萘普生的生产工艺原理中选择葡辛胺为拆分剂的合成工艺,说明结晶法拆分非对映异构体在手性药物合成中的作用。卡托普利的生产工艺原理着眼于合成路线选择和手性分子的合成工艺研究。氢化可的松的工艺路线是一条半合成工艺路线,是化学合成和生物合成相结合的一个范例。氯霉素的生产工艺原理,积累了我国化学制药工业60年的生产实践经验。不断更新的生产工艺、中间体控制、诱导拆分、副产物综合利用与清洁生产凝集着我国制药工业界的智慧与创新思想。

紧密结合国内外制药工业的发展现状,增加2007年10月1日施行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局令第28号)和2011年1月17日卫生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等法律法规,有关新药注册方面的要点,如晶型研究、杂质研究、溶剂残留,GMP厂房设计要点等,使教材内容更加贴近岗位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