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工艺毕业设计范例(3篇)
美术工艺毕业设计范文
论文摘要: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中国的就业市场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与深刻的影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大环境,当前地方高校应当立足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有效整合各项资源,切实践行产学研一体化,科学调整高校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
一、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一)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招生规模过大
当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很多大学把艺术设计专业作为学校创收的专业,没有从自己所在地域的特点、文化特色,学校专业优势等方面来发展形成自己的特色,造成了专业设置上的重复和浪费。近几年来,由于唯生源是图,国内很多地方甚至出现了万人规模的大学。艺术设计教育的这种规模扩张,特别是新办专业的地方院校,由于各种条件限制,难以遵循艺术设计专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这种情况导致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体系结构趋于学科化、同质化:办学层次浅,更趋向学科性。专业教育只限于基本专业理论和基本专业技能的传授,实践教学没有条件也没有能力进行。
(二)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模式不适应时代当下的要求
很多地方高校在教育管理上欠缺程序性、规范性。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上课随意性很大,因人设课、盲目增减的情况不同程度的存在。因为短时间内快速膨胀,教师队伍建设不容乐观,科研学术水准参差不齐,更无法说到良好的梯队建设了。
此外,虽然我国工艺美术高等教育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说,具有现代意义的以工业产品为主体的设计教育却只有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艺术设计教育多从美术教育派生而来并且多从工艺美术专业更名而来,是一种以美术为基础的设计模式,一直不大重视与技术、经济的联系,也不考虑经济对设计的影响,沿袭这种设计模式使得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束缚。
(三)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空前增大
数据显示,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约有480万人;随着2009年全国611万人从高校毕业,待就业高校毕业生超过1000万——这个数字约等同于中国高校扩招之初——1999年全社会所有拥有大学毕业文凭者的总和。那时,全国各类高校待就业毕业生还不到30万。而目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中国青年权益状况报告》显示,中国高校毕业生待业率已达到15%左右,远高于社会平均失业率。
造成这一现状,最直观的原因便是自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根据2009年11月9日教育部网站的消息,全国普通高校由1998年的1022所增加到2008年的2263所,增长比例超过120%。其中,地方高校由1998年的759所增加到2008年的2152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数目则锐减——这是高校大量合并所致。地方高校本专科在校生数由1998年的225.8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1850.5万人,增幅达8倍之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的如此庞大的毕业生数量,让社会需求无法消化,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情况成为事实。而地方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尤甚——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的《年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部分专业就业率区间分布》显示,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尽管有些学校的部分艺术专业就业率较高,但还有一些艺术类专业的就业率低于60%。
(四)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师资建设严重滞后
相当多的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队伍结构比例失衡,其中严格意义上的设计人才比例很小;教师队伍知识结构也存在明显的不合理: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艺术设计教师队伍在教学中明显与社会、市场、时代的要求相脱离;社会急需的一些新专业(如数字媒体技术等)教师情况堪忧:本专业毕业的教师多数学历职称较低,教学经验不足,非本专业毕业的教师多数为其他艺术专业毕业,而后经短期进修后上岗的,很难说完全胜任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工作。
(五)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素质偏低
囿于历史原因,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一直以来以文科生为主要生源。近年来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受社会需求的影响,功利心过重,片面地要求子女报考艺术设计类专业,造成一窝蜂式的艺考热。很多考生都是考前经过短期填鸭式的专业突击而后报考的。可以想象,这样的生源进入学校后会产生怎样的后果,这些对设计既无兴趣又无天分的学生不具备足够的艺术思维或创造力。此外,近年来大量理工科院校兴办艺术设计专业以及社会对工科人才的需求,使得很多理科学生也能够报考艺术设计专业。很多学生对艺术设计专业并无兴趣,但从就业及收入等方面因素考量,最终选择了艺术设计专业,基础专业知识与人文精神的相对缺失使得艺术设计专业的理工类学生整体艺术修养与专业技能层次相对偏低。
二、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研究
针对当前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必须加大改革力度,转变旧有的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优化课程内容和结构,改进教学方法,重视教育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构建出我国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科体系,使艺术设计教育办出自己的特色,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一)合理控制招生规模,避免重复专业的设立
地方高校应避免以往大而全式的跟风浪潮,合理考量自身的专业设置,建立一批符合本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优秀专业,把在校生数量控制在自身师资条件和教学设施条件等综合因素的评估范畴之内,从而保证教学质量与毕业生质量。
(二)改革教学模式,优化培养目标,建立全新的课程体系
地方高校应该找准自身定位,创建符合地方高校发展长远规划的,重视地域特色及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全新课程体系,加强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以往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同时,应该利用地方高校的学科优势,与本地区的经济需要相结合,深化产学研一体化进程,为地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创作良好的运作模式。
(三)以人为本,重视艺术设计教学的主体,确立人性化的教学理念
包括依靠和壮大提高教师队伍,逐步提高师资水平和抓紧教学梯队的组织建设;尊重科学的教育规律,完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体系等等。
总之,尽管地方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但只要立足自身实际,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用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指导学科建设,用以人为本科的理念应对具体教学,就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壮大和发展地方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理念和实践能力的符合市场需要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林细莲.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分析及应对措施[j].社科纵横,2009,(5).
[2]冯建军.创新教育与课程改革[j].江西教育科研,2000,(10).
[3]王果胜.大众化教育与教育管理制度创新的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03,(1).
美术工艺毕业设计范文
何勇江西省工艺美术师,江西省景德镇人,祖籍鄱阳,生于1981年9月30日。2002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2002年获得景德镇陶瓷学院学士学位;2004年加入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2006年被评为江西省工艺美术师;2008年被中国国画院江西分院聘为院士;2008年获得重庆汶川爱心大师荣誉称号;2010年加入江西省陶艺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2011年加入黑龙江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
【部级证书】:2008年作品《四君子大吉图》在“海艺会”期间举办的“海丝杯”美术陶瓷作品展评中获得银奖。2011年在“北方瓷都杯”第三届中国美术陶瓷技艺大赛中,荣获陶瓷装饰组银奖。
【省级证书】:2008年作品《大吉图》获得“2008上海国际艺术品及古董博览会金奖。2010年作品《大富贵》在第五届龙江国际文化艺术产业博览会暨黑龙江省第二届“百花杯”工艺美术精品展中荣获金奖。2010年作品《四君子雅集图》在江西省第五届师生陶艺大赛教师组评比中荣获一等奖。2011年作品《竹林写趣》在2011年江西省首届“御窑杯"艺术陶瓷创新大赛中荣获金奖。2012年作品《国色天香》在江西省第二届“御窑杯”艺术陶瓷创新大赛银奖等。作品入编《景德镇中青年陶瓷艺术百家》《江西省陶瓷艺术作品展珍藏版》北京、景德镇与大连电视台,作专题采访直播。《中国文化报》《北京周末外交版》《新民晚报》《大连日报》《厦门晚报》《景德镇陶瓷》《瓷都新生活》《昌南对话》《盛世收藏》等媒体对其进行过专题报道。
郑正发1961年出生于景德镇,1979年开始进入景德镇十大瓷厂之一红旗瓷厂学习陶瓷艺术。毕业于景德镇市陶瓷职工大学美术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高级工艺美术师,景德镇市陶瓷协会会员。
其擅长青花,山水、花鸟,兼攻人物及青花斗彩。对陶瓷造型均有研究,尤善利用品型特征,材质特色、灵活运用于不同的表现形式创作。作品构思注重生活情趣、寓情于画、以物抒情、充分挖掘瓷质之美。
作品曾参加国家、省、市级陶瓷艺术展评,并多次获奖。作品《牡丹富贵》在第六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牡丹图》在第六届中国(长春)民间艺术博览会民间艺术品中荣获铜奖;200件《花鸟》瓷瓶荣获第五届中国(重庆)工艺品、礼品及家居饰品博览会金奖。《景德镇陶瓷》杂志等画册曾发表其作品。2002年至2006年先后赴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土耳其等国家展览作品,深受海内外陶艺家、收藏家及陶瓷爱好者青睐。
聂玉麟1965年生,江西景德镇人,当今景德镇瓷画界具有实力的中年艺术家。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师,2008年获“重建汶川爱心大使”荣誉称号。系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珠山书画院艺术中心主任、理事。1991年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江西分校。擅长陶瓷釉上、釉下人物、花鸟画。书画作品得到梁邦楚、邱振中、阮诚等名师的真传。
聂玉麟为人低调谦和,自称珠山良尚。聂玉麟虽然没有什么显赫的名头,但他的艺术作品很具有冲击力,在国内外屡屡获奖。2000年作品《国色天香》获首届工艺美术大师展评金奖;2003年陶瓷作品《紫气东来》获首届“香江杯”精品陶瓷大奖赛优秀奖;2005年作品《猫葡萄》釉上彩瓷瓶获江西省第二届陶瓷美术评比优秀奖;2005年元月陶瓷作品参加“首届中国百年名人陶瓷精品展”;2007年12月作品《松鼠》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2008年作品《达摩》获首届“海丝杯”陶瓷美术评比金奖,作品《苏武牧羊》被英国珍宝博物馆收藏,作品《垂钓》获广州“世界和平”国际书画工艺品大奖赛金奖,作品《昭君出塞》获江西省景德镇第六届陶瓷美术百花奖二等奖。
熊国华1978年生于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学院艺术设计本科。97年创办工作室“华艺堂”。江西省工艺美术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系江西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高岭陶瓷研究所研究员、景德镇陶瓷美术家学会常任理事。
熊国华擅长釉上粉彩,釉下青花、山水、花鸟翎毛,其创作的陶瓷山水画,独具风格,既有现代气息,又有鲜明的传统民族特色。借助陶瓷这个载体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陶瓷文化。2009年作品《绿树织春》荣获第十一届中国(部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传统艺术金奖。2009年作品山水画《月令图》荣获第七届陶瓷艺术百花奖“唐英杯”优秀作品奖。2009年作品《世外桃园》荣获中国景德镇首届“陶瓷杯”艺术金奖。2010作品《峻岭雄风》荣获首届中国宜兴国际陶瓷花盆艺术节银奖,被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永久收藏。
吴满华江西省工艺美术师,景德镇高级陶瓷美术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1971年生于九江市都昌县,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就职于景德镇陶瓷艺术研究院,从事陶瓷美术设计工作,师从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喻木华。
吴凌之工艺美术师,1986年出生于江西景德镇。2006年本科毕业于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学院,获学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专业,获硕士学位。现就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攻读艺术学博士学位。2011年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授予“2011最具投资潜力陶艺家”荣誉称号。
出生于陶瓷世家,祖父是著名陶瓷美术家吴康,父亲吴锦华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在运用陶瓷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作品融入现代设计观念,广泛探索各种材料、艺术表现形式和题材,传达出作者对艺术变化、创新、发展的执着探索。曾多次获部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展奖项。2011年陶瓷设计《逸》青花玲珑吊灯组合作品入选首届北京国际设计双年展。2012年玻璃艺术作品《正?负》入选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获奖情况:
2009年11月釉上陶瓷作品《醒》第十一届中国(部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国工艺美术金奖;2010年5月釉上瓷板组件《逍遥》中国(深圳)第六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交易会“中国工艺美术创意奖”金奖;2011年9月《春时风采》“东方明珠杯”全国工艺美术传承与创新优秀作品评选金奖。
宗美美蒙古族,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硕士。现为“吴锦华工作室”陶瓷艺术设计师、广东省中级工艺美术师。曾获“2010年度广东省南粤优秀研究生”荣誉称号。
专攻花鸟、虫鱼及小动物的陶瓷绘画创作,其表现手法均能达到形态生动、神情兼备、主次呼应、构思巧妙。创作出的陶瓷作品风格新颖多变,生机盎然,色彩艳丽富有层次。曾多次获得部级、省级等工艺美术展览大奖。获奖情况:2012年《莺歌丽日》“80后岭南工艺美术师作品邀请展”银奖;2011年《和美》“第十三届中国(部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国工艺美术金奖;2010年《春晓》“中国华南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
宗成武1990年出生于江西省景德镇市。2010年本科毕业于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学院,获学士学位。2010年考取广州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现在“吴锦华工作室”从事现代陶瓷绘画和日用瓷设计的研究。作品以颜色釉花瓶结合釉上彩为主,多为山水,水乡等风景画。在传统中寻找突破,追求现代,新颖的艺术风格。
美术工艺毕业设计范文篇3
7月9日,由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主办,上海国际工业设计中心承办,上海工业设计协会、上海创意设计中心协办的“解读产业政策,共谋未来发展”研讨会在上海国际工业设计中心召开。会议围绕中国第一部推动工业设计发展的产业政策文件《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指导意见》将以怎样的导向影响工业设计行业展开了研讨。市、区委领导、企业代表等参加了研讨会。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上海工业设计协会副理事长程建新教授向与会者解读了《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指导意见》(网上征求意见稿);上海工业设计中心副秘书长、上海创意设计中心秘书长沈榆教授介绍了上海近期工业设计发展情况及市政府对设计产业发展有关规划与政策的解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理事、上海国际工业设计中心张善晋总经理介绍了“上海国际工业设计中心”的运作规划。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都市产业处林艺处长介绍了上海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和近期工作部署。与会代表在研讨中纷纷表示,要抓住机遇,努力工作,为中国工业设计发展做出贡献。
意大利《无时序列》设计展即将开幕
由意大利家具协会、意大利经济发展部、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携手主办的大型设计展《无时序列(TimelessTime)》将于2010年9月9日在外滩3号隆重开幕。
意大利的设计起源很早,文艺复兴、巴洛克艺术等都曾对意大利设计产生过影响。20世纪70年代,名为“意大利,家用产品新风貌”的展览在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从此确立了意大利设计的世界性地位。进入21世纪,意大利设计更加注重创意,其家具设计将传统制作工艺与当代先进技术手段融为一体,巧妙运用黄金分割,使作品呈现出尊贵的比例之美。
9月9日,99件意大利当代经典设计将与叶锦添大型艺术装置一起,共同呈现东西交融下的形、神之美。
沪港设计沙龙畅意设计生态
2010年6月19日,在上海8号桥III期创意园区,上海工业设计协会与香港设计中心联合举办了“沪港设计师沙龙”活动。
香港设计中心周婉美设计总监介绍了香港设计中心的发展以及由该中心主办的“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大奖”历年筹备及获奖情况。罗启妍设计师介绍了正在8号桥III期创意园区展出的“香港:创意生态”设计展的总策展情况。“香港:创意生态”展阐述了香港创意发展的基因,展示了香港创意产业的力量。
应邀出席活动的百余位沪港两地设计师及相关设计产业协会秘书长就设计生态问题进行了轻松愉快的交流和讨论。上海工业设计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日华主持了会议。
浦东机场人文艺术环境项目
世博会期间,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作为重要交通枢纽,肩负着重要的交通功能和“中国形象”文化窗口使命,要求以全新方式再塑个性形象。
上海证大文化、喜玛拉雅艺术馆承接了浦东机场人文艺术环境项目。项目确定以“归一的江南都市”主题系统改善空间环境;用“归去来兮―艺术让生活更美好”系列展览,全方位展示机场独特空间的文化艺术形象,力图打造大型交通枢纽公共空间环境人文艺术植入的范本。最终有48位艺术家参与,共设置了雕塑29件、绘画220幅、景观20处、设施48件。项目中的艺术作品大都具有叙述和场所相关的故事、兼具功能性、能够与建筑和环境有机结合的特点。
开在世博园的毕业典礼
7月5日晚,一场特别的毕业典礼在世博会上海企业联合馆举行,来自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2010届的40名志愿者从姜鸣院长和顾抒航馆长手中接过了他们的毕业证书。
在世博会上海企业联合馆做礼宾接待服务的75名学生志愿者,都是来自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2010届毕业班的学生。他们中间有40名同学当天要在馆内提供志愿服务而不能参加学院的毕业典礼和同学集会。为褒奖服务世博志愿者学生的奉献精神,学院决定在世博园里为他们举行毕业典礼。
毕业典礼简单而隆重。典礼场地设在联合馆位置最好的二楼大厅,面对黄浦江对岸灯光璀璨的世博会议中心和主题园区,志愿者们心情激动。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兼学院院长姜鸣、党委副书记郭琴、副院长张天启、上海世博会企业联合馆馆长顾抒航、执行总经理刑普出席,常务副院长潘家俊主持了毕业典礼。
姜鸣院长在讲话中勉励毕业生们发扬志愿者精神,在新的人生征途上不断取得成绩。顾抒航馆长向志愿者们表示祝贺并赠送纪念品。
在为世博服务的过程中告别大学生活,给志愿者们留下人生的难忘、精彩和宝贵经历。
万芾工笔画工作室参展上海第六届扇博会
2010年7月10日,上海第六届扇艺术博览会在恒源祥香山美术馆开幕,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万芾工笔绘画工作室携20件学生作品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