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范文

效益评估范例(3篇)

来源:收集 时间:2024-05-30 手机浏览

效益评估范文篇1

关键词:中国气象服务效益评估

中图分类号:P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c)-0100-01

对于我国而言,气象事业是一种基础性以及科技型的公益事业。对于气象服务工作而言,是气象事业的出发点以及归宿点,是气象事业能够得到发展的基础。而随着我国的经济建设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对于气象事业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因此对于我国的气象服务工作也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国也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提高我国气象事业发展的速度,来帮助我国气象事业得到发展,从而更好地为我国的社会以及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做出贡献。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研究我国气象服务以及评估效益。

1气象服务的概念

气象服务是指气象部门通过相关的气象科学的相关理论,并且根据我国社会,经济,生态的具体需要来为社会提供的各种工作。在气象服务的工作方面上,主要分为了公众气象服务,决策气象服务以及专项气象服务。在公众气象服务方面,是为了保证我国人民的生产以及生活而提供的相关气象服务。在决策气象服务放面,是为了让我国的各级政府做好防灾减灾工作而提供的相关气象服务。在专项气象服务方面,是为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我国的各类社会团体的活动而提供的气象服务。

2气象服务的效益及效益评估的方法

2.1气象服务的效益

在经济学方面而言,气象服务主要是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投入以及产出的比较。在气象服务方面,主要是指在气象服务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以及在气象服务活动之后所得到的相关有效效益之间的比较。在气象服务的工作中,得到效益的主要方法主要是通过趋利以及避害来实现的。在趋利避害方面,主要是将利益方面分为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经济效益。通过做定性分析并且将这些效益进行相关的量化,就可以通过数学方法来进行相关的计算。而从我国的气象事业能够得到健康发展的方面而言,对气象服务的效益进行评估的意义十分巨大。通过气象服务效益的评估,就能够帮助其向管理部门来将本部门的作用,地位以及对社会的贡献做出了解,并且也能够得到必要的社会资源以及投资,对未来发展的目标也能够明确。

2.2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相关方法

对于我国的具体情况而言,气象服务效益的评估主要是将在气象服务中可以量化的各种效益进行评估,但是一般不涉及气象服务的社会以及生态效益。总而言之,气象服务的效益评估较难以度量,因此目前我国已经拥有了较多的方法来进行气象服务效益的评估。在我国的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方法方面,主要是分为了通过实际调查和分析的进行测算的方法以及通过理论分析来进行效益推算的方法。

(1)自愿付费法。在自愿付费法方面,主要是让用户通过其支付意愿来进行一定金额的支付,来换取一定商品或是劳务的意愿。自愿付费法的模型为

(2)节省付费法。节省付费法与自愿付费法的方法较为类似,但是也有一定的不同点。在不同点方面,主要是自愿付费法是通过自愿付费的意愿来进行支付意愿的衡量,从而对最终的效益进行衡量。但是节省费用法主要是从消费者节省费用的角度来进行效益的最后考虑。在评估模型上节省付费法与自愿付费法相同。

(3)影子价格法。影子价格法主要是通过对于某种资源,产品或是服务投入的边际收益,并且通过线性拉格朗日函数来进行的一种评估方法。从经济学角度而言,影子价格主要是等于社会中的某种资源,产品以及服务供给。产品越丰富,服务方式和产品速度越多那么影子价格也就会越低。如果情况相反,那么影子价格也就会越高。影子价格的方法在对于公共气象服务以及行业气象的效益评估都有应用。在评估模型上,主要是使用了的模型来进行评估。

3结语

我国的气象服务工作以及效益评估对于我国的经济效益以及人民生产生活水平而言都是相当重要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对我国的气象服务以及其效益评估进行相关的讨论,从而找到一种效率较高并且也较为准确的评估方法,从而能够更好地对我国气象服务以及效益进行评估,从而为我国的气象事业做出贡献,也能够提高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先华,赵飞,郭际,等.交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以沪宁高速公路为例[J].气象科学,2013,33(5):555-560.

[2]张钛仁,宋善允,田翠英,等.行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方法及其研究[J].气象科学,2011,31(2):194-199.

效益评估范文

关键词:公益广告效果评估关系管理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F71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c)-0188-02

简单概括来说,构成了该课题研究的初衷是因为三点:公益广告效果评估很重要、又具有特殊性、目前暂无针对性方法。全文重点在于针对公益广告探究提出一个评估方法,使其能够更为有效真实得评估出公益广告的效果,即计算出公益广告的行为转化率,并以此显示出公益广告存在问题,提升广告价值;难点在于方法论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的论证。因此,本文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掌握第一手数据,融合了管理学和软件技术的优势,提出一条适合公益广告的效果评估方法。

1公益广告的特殊价值

公益广告是为公众利益服务的非商业性的广告,公益这种信息表现形式,使其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价值。公益广告及其评估方法的特殊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时间的特殊性。测量广告效果对广告活动有没有影响,评估的是广告的短期效应。而公益广告是一种长期战略,无法在短期内预收效果,此为其最大的特殊性所在。

(2)传播内容的特殊性。公益广告是通过广告传播来“有效影响公众”的态度、倾向,这使得效果评价中的中介量虚化模糊,很难量化统计分析。

(3)收效的特殊性。公益广告的收效,即其造成的心理效果和社会效果不会立刻或者说在短时间内有所体现,我们很难用各种数理分析进行全面统计。

(4)效果评估方法的特殊性。公益广告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果,其经济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而使其最终不能确定真实变量,因此,评估公益广告效果必将是特殊的方法,最大化地降低各种外在因素对真实数据的影响,能够在数据统计分析中体现出测谎功能,区分出真假收效数据。

2公益广告效果评估的意义和国内现状

公益广告的发展与社会、市场及企业的发展相辅相成,广告效果测评的有效方式方法具有很现实的价值:能为广告作品的设计修改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修改参考依据;可以帮助广告主及时掌握广告活动的变化,随时对广告策略进行改进,从而提高效率,节约成本;而对消费者来说,通过广告主及广告设计者的选择与改进,广告效果最终又回到消费者身上。同时,要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树立社会道德行为标准,建立全民参与公益事业的基础,需要依靠这一工具去检验其效果到底有多少、影响有多深入。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数据来了解现状。2013年10月1日至7日,无锡地区共发放260份纸质及电子问卷,其中纸质问卷150份,以视觉专业志愿者小组为单位分别在万达商业圈、新区中心商业圈进行发放;电子问卷110份,以纸质问卷电子稿通过邮箱、信息平台等方式进行发放。最后共计回收有效问卷221份。

在调查中,最值得关注的数据是近九成的受访者认同“公益广告起到了一定的社会道德导向作用”,但是半数以上的受访者表示看了公益广告之后即使“深有感触,也不一定会行动起来”,更有人表示看了国内的公益广告之后“没什么想法,认为自己做不做公益和这个广告无关。”有8%的受访者则坦言“没特别注意过,只是当普通广告一样一扫而过”。调查结果显示,国内的公益广告发展到了瓶颈,如此重要的一个手段如同鸡肋被国人放在一边,越是想重振旗鼓并有所作为一番,越是力不从心和迷茫。

3公益广告效果的现有评估方法

现有广告效果评估大致分为两种: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定性研究主攻公众的态度倾向,定量研究则针对公众评价的影响范围。两者都大量运用到了数理统计的方法。

《“四大发明”新解》廉政公益平面广告(“扬正气,促和谐“全国优秀廉政公益广告展播作品作品编号:07号),我们以此为例,于2012年5月至7月,在无锡新区、锡山区、滨湖区及惠山区面对不同的受访对象,分别尝试了现有主要广告效果评估方法。(如图1)

融合各种评估方法的优势,确实能弥补各自的劣势,将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达到最大值。定量研究能让我们获取部分广告设计本身需要的数据,比如受众心理认知、情感和意志的影响程度等,但是广告的社会效果,其对社会道德、文化教育、伦理、环境的影响的真实性通通无法证实,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导致了受众会觉得看不看公益广告与自己做不做公益无关的结果。

由此整理归纳出四点现有广告效果评估方法对于公益广告的不适用性:(1)时效性的不适用;(2)效果检验标准的不适用;(3)有效性的不适用;(4)道德收效的不适用。

4适用于公益广告的“关系管理评估方法”

面对那些仅仅停留在分析广告制作创意等本身,而忽略了广告效果的并不令人满意的数据结果,我们开始探索一种新的评估方法,我们大胆假设有这样一种评估方法:它能在真实的市场环境或者说是社会环境中,在人为组织引导接受信息的情况下,用“活动”的形式具化体现出受众的道德行为,并通过感应、交互等技术真实记录受众行为理由。这一方法仅针对评估公益广告效果,不直接评估广告本身主题确定、广告创意、文本制作以及广告等方面。

“关系管理评估方法”诞生的理论基础有三方来源:客户关系管理概念、数据挖掘技术以及可能影响公益广告效果的广告特征的文献研究。客户关系管理这一概念从80年代初建立客服系统进行“接触管理”开始被运用,而数据挖掘技术随着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逐步成熟。因此,我们就能在建立可能影响公益广告效果的广告特征数据库后,采用量化方式,通过既定数学模式计算以检验公益广告效果。

建立可能影响公益广告效果的广告特征数据库,通过媒体点击率关键词等方式将需要评估的公益广告特征效标量化统计,将数据录入数据库中通过系数核算后对比,形成数据趋势,以此检验公益广告效果。我们暂且将这一方法命名为“关系管理评估方法”。“关系管理评估方法”评估步骤:首先,数据库的建立。确定了八个可能影响公益广告效果的广告特征和效标,将其作为数据库数据挖掘项目的属性定义信息。随后在每次数据库应用时即可根据具体对象在这八个特征下设定矛盾关键词,从而获取到动态数据以观察公益广告评价趋势。其次,数据量化。以各媒体为信息收集中介,通过交互设计,以收集在下一模式计算中需要的数据。之所以选择媒介量化数据,是希望能尽量避免内在人为因素对数据的误导,同时,也便于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大量数据直接传输到数据库进行下一步计算,减少了人为收集录入在时间与人力上的大量损耗,使得数据更有时效性,也更具说服力。再次,AIRA模式系数计算。借鉴AIDA法则,AIRA模式可解释为:Attention注意;Interest兴趣;Resonance共鸣;Action行动。之所以需要依靠数学模式进行系数计算,是因为通过媒介所得的数据并不能直接地、完全地、真实地反应广告效果,其中掺杂了无效的、模糊的数据,一定的系数使其结论能最大化地接近真实。通过权重评价,得出最接近的系数值。通过对收集到的评论数据的解析,得出关键词频率的测绘。再将关键词分类代入广告效标分类中,根据系数相乘从而得出最终的评价数值。最后,呈现数据趋势。最终数据通过图表的方式展现结论,以“1”为参考标准线,给予一个较为直观的广告效果评价。

这一方法的优势十分明显:“关系管理评估办法”最大化地顾及到了内外变量因素对效果测评的影响,通过媒介为信息收集中介,最大化降低在效果评估数据收集过程中及数据分析过程中的人为影响,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无限制地收纳受众的内心想法以辨别受众行为受广告影响的真实性。可作为一种洞察受众的方法。这一方法融合了管理学和软件技术的优势,对公益广告发展有一定价值。

效益评估范文

关键词:并网光伏发电;低碳综合效益;碳减排;太阳能发电;绿色能源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X37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4-0085-02DOI:10.13535/ki.11-4406/n.2016.14.043

并网光伏发电和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很大不同,其能够和常规电网连接,从而共同承担供电任务。随着光伏系统的发展以及材料研究的进步,现阶段的并网光伏发电的电压等级越来越高,其对于节能减排的效益也越来越大。我国是光伏产业大国,但是主要依赖外销,随着国家对清洁能源的重视,我国越来越重视光伏产品的本土消耗。因此在并网光伏发电的大背景下,分析其低碳综合效益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并网光伏发电低碳综合效益概述

低碳综合效益评估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从降低排放的角度来分析,并网光伏发电不完全是减少碳排放,例如并网光伏发电原材料的生产、集输、安装调试等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并不会降低碳排放,因此需要综合考虑。为此我们将其影响划分为低碳正效应、负效应和综合效益,显然低碳效应代表碳减排,由消极因素导致的碳排放增加则为负效应,两者之和称之为并网光伏发电的综合低碳效应。以上是评估的基本思路,并分别按照低碳正负效应两个角度分析其影响因素,最终获得并网光伏发电的低碳综合效益评估

结果。

2并网光伏发电低碳综合效益模型构建

我们认为影响并网光伏发电低碳综合效益的因素主要有光伏发电成本、光伏发电收益、系统网损改善效益以及系统备用容量四个方面。发电效益节省了大量的化石能源的消耗,从而直接减少了碳排放,同时通过并网后售出还能取得经济效益;发电的能源是太阳能,能极大地减少发电成本,但是光伏产业的材料生产也会损耗大量的电能,增加碳排放;系统网损主要考虑并网和输电过程中的损耗以及对节能减排的影响;并网光伏发电会受到气候和天气的影响,所以需要系统有备用能量,补偿光伏发电的电能缺口,为此构建了低碳综合效益的模型。

2.1光伏发电的收益

假设运行的第t年,并网光伏发电的发电量为Gt,则Gt为:

2.2光伏发电的成本

光伏发电的成本投入(C2)主要表现在后期运行维护成本(Cm)和初始一次性投资成本(C0)两个方面,是两者之和。而初始阶段的一次性投入主要包含了原材料的成本、光伏制造成本和光伏设备运输成本,这其中低碳成本计算可以分两类计算。而原材料和光伏制造的电能消耗都可以估算,假设制造1个单位功率的光伏系统电能消耗为k,那么原材料和光制造造成的碳排放可以用kP0mc来表示。

而运输成本的计算为:计算光伏电站和光伏制造地之前的距离s,并估算其光伏系统的总重量W,运输过程的排放强度为g,则由于运输导致的碳排放可用Wgs表示,所以初始成本的表示为:

由于光伏发电在后期运行中有一定的维护费用,光伏板等材料的更换和维修也间接增加了碳排放,其计算方式类似于(4)式,结果为:

β表示光伏发电在实际投产后维修费用和初始投资之间的比例关系。

2.3系统网损效益

系统网损改善可以采用对比法来进行,可以假设没有光伏发电系统网损为W1,有光伏并入后的网损设置为W2,通过W1和W2的差值可以得出系统网损的改善量,并将这个差值用W表示,即在某一个时段t内的网损改善,那么这个网损改善所带来的低碳效应C3为:

显然,当W>0时,表示这个时候网损改善表现出降低碳排放,反之则为增加碳排放。

2.4系统备用容量成本

容量成本的评估可采用确定性评估的方法,假设这个电网系统能够为光伏发电所提供的备用容量系数为

,而P(t)表示在t时刻光伏发电所能够提供的光伏有功出力,则在这个特定时刻备用容量为P(t),而在这个特定时间系统所提供的备用容量带来的低碳效应自然是负的,其代表了系统备用容量等效的等效碳排放,设为C4可表示为:

3光伏发电的低碳综合效益模型

上文分析了四个影响因素的评估,而低碳综合效益则为四个方面的低碳正负效应之和,即可以得到综合的低碳综合效益Cy结果为:

式中:表示光伏系统碳排放与运行年数的比值,表示每年光伏系统的碳排放;n为运行年限。

4案例分析

4.1案例简介

假设在某市建造10MW光伏电站,当地负荷为250MW,总投资1亿元,分5年完成,年运行维护费用比例为2%,回收期(计算用项目寿命期)取20年。采用并网多晶硅光伏系统,按照最佳倾斜角安装,每天平均峰值日照时间取4.074h,系统性能比取0.8。假设光伏设备总重量为863.21t,从光伏生产地到光伏电站距离为400km,运输碳排放强度g为0.1225kg/(t・km)。光伏上网电价取1元/(kW・h)。集中发电侧CO2排放指数取.0.9kg/(kW・h)。

4.2低碳效益测算

光伏发电收益测算:结合式(1)~(3)可知,等效减少碳排放为10568.21MW・h;光伏发电成本测算:结合式(4)和式(5),算例系统在光伏制造阶段和运输过程中CO2排放量,则初始碳投资为19523.6t;取β=5%,则维护阶段低碳总成本为961.52t;得光伏发电低碳总成本为29841.12t。通过碳交易机制将光伏发电碳成本平均分配到光伏系统寿命周期内,相当于光伏发电每年产生CO2排放1010.21t;网损改善效益测算:从春夏秋冬季节中各选取3个典型日,利用MATPOWER软件确定每个典型日的网损改善情况,进而确定每个季节和一年的网损改善量。结合式(6)可知,其CO2等效减排为820.14t;备用容量成本测算:取备用容量系数为θ=0.25,结合式(7),可得出等效减少碳排放为2256.1t。

4.3案例结果分析

从CO2减排效益来看,光伏发电替代传统火力发电能够取得良好的环境效益,算例中光伏系统每发1kW・h相当于直接减少碳排放554g。随着科技的进步,光伏发电成本将大幅下降,其经济效益和低碳综合效益也将更加突出。

5结语

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趋势下,分析光伏发电的低碳综合效益有着重要的价值,本文分析了光伏发电的低碳综合效益影响因素,并对模型构建思路进行了分析,对其低碳综合效益评估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曹阳,,袁越,张新松,郭思琪,张程飞.基于时序仿真的新能源消纳能力分析及其低碳效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