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工作总结及计划范例(3篇)
农业农村工作总结及计划范文篇1
一、明确思想、原则及目标任务
(一)明确指导思想:按照中国科协和财政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此次组织实施“计划”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全省农村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不断加强农村科普示范体系和科普队伍建设,努力营造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让科普工作真正惠及农业、农村、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二)明确实施原则
按照中国科协和财政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各级科协要认真了解并深刻领会《实施方案》的实施原则,使“计划”在我省顺利实施展开。
一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密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结合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大局,按照中国科协与财政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总体要求,把“吉林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与服务我省“三农”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效结合,把促进农村的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促进农民的增收致富,作为我省农村科普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标准。
二要社会举荐,立足公益。评选范围要面向社会各界,凡符合推荐范围和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均可申报,并要以立足农村科普工作战线为主,注重社会公益效果,为植根于基层的农村科普组织,百业科技致富竞赛评选的科普致富能人及农村科普带头人创造更好的条件,不以营利为目的。
三要结合实际,注重实效。坚持从我省中、东、西部农村区域划分特点的实际出发,遵循农业区域特点和主导产业发展方向等农业发展实际和客观规律,将能够有效促进本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技协、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及优秀的科普示范带头人大力扶持并予以推荐,着力将《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作为我省农村科普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实施好、落实好。
(三)明确目标任务
根据《实施方案》要求及结合我省实际,各级科协要认真明确目标,抓紧落实任务,将“计划”组织落实好。通过“计划”的有效实施,逐步在我省广大农村建立起适应需求、服务农民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扶持并建成一批示范作用好、带动作用大、综合实力强的农村科普示范体系;组建起一支高素质、专业性强的农村科普服务队伍;培养一批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并以此为基点,建立适应当前我省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有科协特色、上下贯通、运行高效的农村社会化科普服务体系,进而形成科协组织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新型农村科普工作运行机制。
1、以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为突破口,向广大农民群众进行实用技术、新品种、新信息的引进和推广,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增强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民收入增加,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2、以建立农村科普示范体系为载体,通过建立健全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示范乡镇、科技示范村、“一站、一栏、一员”建设等农村科普示范网络体系,向农村和农民积极宣传推广农业技术成果,传播先进技术和市场信息,普及科学生活知识,形成速度快捷、运转有效的农业信息传播渠道,实现科普信息和农业信息的有效流通。
3、以培养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为基础,通过乡土科技人才、农业专家和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广大农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为深入开展农村科普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4、以强化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建设为保障,通过在我省少数民族地区建立集科普宣传、技术咨询服务、科技示范辐射等功能为一体的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面向少数民族地区的广大农民群众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科学掌握推荐范围及条件
(一)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推荐范围:凡经政府社团管理部门依法登记的县级以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含县级)均可推荐。
推荐条件:
1、组织机构健全、产权明确、遵纪守法、管理规范;
2、获县级以上(含县级)表彰奖励;
3、拥有农户会员在100户以上,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
4、协会组织成立3年以上,前景看好,有持续发展能力,会员年均纯收入高于本地农民年均纯收入的20%以上;
5、致力于农村科普事业,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在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和专业技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成效显著,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二)农村科普示范基地
推荐范围:建立在农村、面向农民和青少年,以讲座、展览、培训、示范、咨询、服务等方式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致力于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场所。
推荐条件:
1、有明确的科普工作规划和任务目标;
2、曾获县级以上(含县级)农村科普工作表彰奖励;
3、具有开展科普活动的固定场所和科普设备,定期更新科普内容;
4、常年开展面向青少年的科普讲座、展览、培训等科普活动,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三)农村科普带头人
推荐范围:长期在农村面向广大农民开展科普工作的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科普志愿者。
推荐条件:
1、长期从事农村科普工作,热心农村科普事业,具有奉献精神;
2、曾获县级以上(含县级)农村科普工作表彰奖励;
3、在组织开展农村科普工作和依靠科技带领致富,提高农民素质和专业技能方面能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4、曾获得省级农村百业科技致富竞赛大王、能手称号的科技致富能人具有优先权。
(四)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
推荐范围:在少数民族地区成立,面向少数民族群众开展科普宣传的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
推荐条件:
1、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成立,成立时间在2年以上;
2、科普宣传设施健全,工作基础较好,科普工作队发挥的作用明显;
3、曾获县级以上(含县级)农村科普工作表彰奖励;
4、常年面对少数民族群众开展科普活动。在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科学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贡献显著,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与认可。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有效实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是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各级科协要充分认识开展“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重要意义与深远影响。对“计划”的实施,各级科协领导要亲自主抓,积极将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并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培育典型计划及实施细则,探索农村科普工作的长效机制,保证计划顺利实施。
(二)广泛组织,严格推荐
1、名额确定。按照中国科协与财政部联合实施的“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要求及结合我省各地区农村科普工作的实际情况,省科协确定了各地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示范带头人和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的推荐名额,并下达到各市、州。
2006年,各市、州可推荐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各2个,农村科普带头人各1名,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推荐1个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经省科协与省财政厅核实、筛选,将在全省选出3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2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2名农村科普带头人,1个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向中国科协和财政部申报。
2、申报时间。各市、州的推荐工作截至到2006年9月10日,各地要将申报推荐名单及材料一式五份报省科协科普部(推荐材料需电子版)。申报材料包括:正式报送的函;各申报单位、个人的推荐表和相关材料。
3、申报办法。各级科协与财政部门要严格依照中国科协与财政部联合签发的《关于组织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通知》及《“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由县(市、区)科协与财政部门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及手段,广泛动员当地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组织指导符合条件的单位与个人申报,通过县级科协与财政部门审批后,向市、州科协申报。市、州科协汇总各县推荐名单和相关材料,成立评审委员会进行审核,在省科协下达的推荐名额内,提出推荐单位和个人名单。
省科协与财政厅将联合成立评审委员会,对各地上报的推荐名单和材料进行严格审核,对通过审核的单位和个人将在“吉林科技网”及有关媒体上公示10天,公示期无异议的,向中国科协和财政部推荐,参加“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与个人”的评选。
4、各级科协与财政部门积极宣传获奖单位和个人的先进事迹和有效经验,加大对获奖单位和个人开展农村科普工作的指导力度,使其在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各市、州科协要认真做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的工作总结和经验交流,在12月中旬将年度工作总结报省科协科普部。
省科协科普部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农业农村工作总结及计划范文
一、主要工作
1.农村能源建设,进展顺利
2009年全市计划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10000口,节柴改灶推广10000眼,沼气综合利用10万亩,培训技工和农户50000人次,实施村容村貌整治50个自然村。截止2009年5月31日,全市共完成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11628口,占年计划的116.28%;节柴改灶8559眼,占年计划的85.59%;沼气综合利用推广5.5万亩,占年计划的54.96%;培训农户21353人次,占年计划的42.7%。新建沼气的总产气量达465.12万立方米,节约薪柴2.3万吨,相当于4万亩薪炭林一年的生长量,减少水土流失3.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9万吨,二氧化硫158吨,节约燃料费、电费406.98万元,同时为农户增收节支930.24万元,促进了庭院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沼气建设是生态农业建设的纽带,既能提供生活用能,又可提供优质有机肥料,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广节柴改灶年可节柴0.86万吨。
开展沼气综合利用、培训农户,截止到5月31日,全市共完成沼气综合利用5.5万亩,培训农户2.14万人次,共施用沼肥40万吨,为农户节约了农药和化肥,为我市推广生态农业和沼气综合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完成中央扩大内需新增沼气建设项目
根据《*省农业厅关于开展2009年农业建设项目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云农(计财)字〔2009〕115号要求,对2009年中央扩大内需新增农村能源建设项目进行了自查。
20*年下达我市农村户用沼气建设计划2906口(*1373口、*733口、*800口)、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建设计划54个(*36个、*18个)、农村沼气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12个(*2个、*10个)。
2009年下达我市农村户用沼气建设计划5291口(*2291口、*1000口、*1000口、*1000口);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5座,分别是五华*畜禽养殖废弃物治理和综合利用工程。
根据中央要求,农村户用沼气、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农村沼气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项目及大中型沼气工程属于国家拉动内需新增的国家重点项目,20*年新增投资在今年4月底前全部完工。2009年新增投资要求在今年12月底前完成。时间紧、任务重,我局在省农业厅召开项目启动会后,已要求项目县全力投入到项目建设中,经过九个县区的奋力拼搏,我市共完成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967口,其余的正抓紧时间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有3家已完工,有4家正在建设中。
3.完成了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的培训
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方案的通知》(农办科〔2009〕7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通知》(云政办发〔2009〕82号)要求及省农业厅的安排,为了更好地开展我市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确保我市技术人员能够正确掌握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方法,邀请了省农业厅有关领导和老师为我市业务技术人员分别对秸秆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方案、调查与评价方法、入户调查技巧、调查数据统计、数据处理及审核上报等工作作了认真、细致的讲解。
4.完成《滇池“十一五”防治规划》中农田径流控制项目方案
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第153期会议纪要,明确我局负责滇池流域范围内农业污染防治工作及农田径流方面的污染防治工作。分工明确后,根据会议纪要的要求,我局已完成了《滇池流域农田径流污染控制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已上报省农业厅和市政府办公厅六处。
5.起草《*市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为加强我市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的管理,规范项目建设,确保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结合我市实际,起草了《*市大中型沼气工程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6.起草《*市沼气服务网点建设实施意见》(讨论稿)
随着农村能源户用沼气池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为巩固农村沼气建设成果,加强项目建后管理,确保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市农村沼气管理办法(试行)》起草了《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实施意见》(讨论稿)。
7.建立*市农业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
为进一步做好20*年节能减排目标责任现场评价考核,认真对照20*年目标责任书的任务分解,准备相关材料,迎接市节能减排领导小组的考核。
根据《*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下达*市2009年节能目标任务的通知》(昆节减办发〔2009〕5号)精神,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将2009年市农业局节能目标任务进行分解。
8.编制《*市农业节能减排规划》
*是*的省会城市,也是*唯一的特大型中心城市,为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对现代农业的带动作用,*市委、市政府提出把*打造成带动全省、辐射西南、沟通全国,面向东南亚和南亚的农产品信息流通中心、农产品精深加工中心、农业博览会展中心和农业科技研发推广中心。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活动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把农业农村节能减排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基础工程。目前*的农业发展正处于现代农业的初级阶段,充分认识到农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将目前单纯追求高产的农业增长模式逐步转变为农业发展与社会、环境相协调的增长模式,最终实现发展生态农业的目标,就是要在农业农村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农业节能减排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是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的需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滇池水污染治理的需要。
9.编制完成《“十二五”*市农村能源规划》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为我市农村能源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对这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充满机遇和挑战。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作为我市“十二五”规划重点目标之一,是确保我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步骤。实现“生态家园*计划”,实施农村能源与环境健康、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我市农村能源建设以“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为方针,经过市级有关部门认真调查研究、科学分析,提出了《*市2011——2015年农村能源建设发展规划》。
10.村容村貌整治工程
20*年省级下达我市村容村貌整治工程村51个,省级建设资金510万元(每村10万元),截止20*年11月底,省级建设资金已全部到位,建设项目已基本完成。2009年5月,按照农业厅《关于上报20*年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和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总结的通知》(云农办经字〔2009〕91号),进行了检查总结。全市51个项目村共完成投资3453.21万元,除省级补助510万元外(每村补助10万元),引导投入资金2943.2万元,占总投资的85%;在3003.21万元拉动资金中,市、县、乡投入1007.68万元,占拉动经费的33.6%;社会资金624.39万元,占21%;群众自筹集资1311.15万元,占43.7%;群众累计投劳46739个。通过整治工程,项目村完成村庄道路硬化49346.21米,新建村庄道路22060.74米,支砌排灌沟渠12362.37米,安装人畜引水管道25189米,种植绿化树161604棵,绿化花草27635平方米,安装路灯247盏(其中,太阳能LED路灯40盏)、建设文化室67个2618.9平方米、公厕73座、垃圾收集点139个,项目村村容村貌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2009年,省级下达我市村容村貌项目村建议数50个,控制数60个。我市组织县区申报省级村容村貌项目57个,项目正在申报中。
11.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
按照*省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在省农业组和*市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市农业组已按照全国污染源普查办公室的有关要求完成了工作,数据上报及普查档案整理工作已通过省级质量验收,目前,现正在进行普查数据开发及撰写普查技术报告工作。
我市农业污染源普查共涉及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及滇池流域农村生活源四个污染源,普查范围涉及14个县(市)区,127个乡镇,330个行政村。全市完成农业污染源普查对象22715个(其中:种植业污染源7229个、畜禽养殖污染源6464个、水产养殖污染源1694个、滇池流域农村生活污染源7328个)。
普查结果显示:
①滇池流域总氮总磷合计:农业生产及农村生活排放量2283.31吨,占全流域总排放量10130.01吨的22.54%,工业和城镇生活污染排放占77.46%,工业和城镇生活污染为主的格局没有变化。
②滇池流域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农业生产及农村生活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62.36%,主要是农村生活污水产生的15718.18吨,畜禽养殖业排放的8844.75吨COD基本上没有处理,而城市污水COD处理率达到(产生98038.02吨,去除83096.5吨)84.76%,相比之下,农业生产及农村生活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大。
③滇池流域总氮的污染以工业及城镇生活为主,占总量的80%,农业生产及农村生活占20%;总磷的污染农业生产及农村生活占60%,工业和城镇生活占40%;化学需氧量(COD)由于城市污水去除率较高,农村污水几乎没有处理,农村生活比重占40%,农业生产占22%,工业和城镇生活占38%。农村生活污染应引起高度重视。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农业厅的正确领导下,我市上半年农村能源建设及农业环保工作虽然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还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农民增收难的问题依然不容忽视。农民家庭经济收入与发达地区比差距较大,县区与县区之间,乡镇与乡镇之间,农民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增长不平衡,自筹能力低;二是国家投入不足,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影响沼气池的推广;三是科技支撑能力不强,缺少发展后劲。
三、下半年工作重点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九届五次(扩大)会议提出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三化”化“三农”、“三化”带“三农”、“三化”服务“三农”的思路,“拼搏2009”,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扎实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就下半年我处工作提出以下工作重点。
农业农村工作总结及计划范文
根据__农业厅湘农业科字[20__]185号文件精神,我县的__镇__村被列为全省“科教兴村富民计划”示范村。为了全面落实示范村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促进示范村村级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结合长胜村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实施“科教兴村富民计划”,以农业部《关于推进科教兴村的意见》为依据,以省农业厅《科教兴村富民计划实施方案》为指导,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为基础,以先进实用技术推广、科技典型示范和技术培训为手段,以创办区域特色产业为支撑,以优化品种为先导,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合理规划,科学地进行农业生产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效益型农业,带动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战略目标。
二、现状分析
__县是全国粮食主产区,20__、20__年被国务院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__镇长胜村位于镇北,条件优越,现有耕地1889亩,其中水田1470亩,山地面积6626亩,辖16个村民小组,农户508亩,总人口1913人,将其作为全省“科教兴村富民计划”示范村建设,具有较好的基础条件。
1、地理位区优越。该村是__镇的大村,镇政府、综合农贸市场等座落其中,209国道、枝柳铁路穿村而过,北与怀化市相距40公里,南与__市__x镇相距仅4公里。受城市经济、文化辐射带动较大,是我市“一线一圈”现代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重点示范区。对周边地区和209国道沿线的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2、基础设施较好。村级公路全长3公里,贯通各组;已于1996年完成农村电网改造,220千伏大型电站在该村征地57亩,已开工兴建;水利设施配套齐全,一座库容4.9万方的小一型水库提供充足的生产灌溉和生活用水,灌渠纵横交错,总长达8000多米;通讯比较发达,已安装程控电话62门,移动电话18台;有线电视网较健全,入户率已达85。
3、农业生产结构趋向合理,种养技术比较先进。该村目前已发展高效经济作物1700余亩,其中葡萄1000余亩,草莓400多亩,柑桔300亩。葡萄栽培水平较高,形成了以巨峰葡萄为主,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的格局,采用标准棚架、篱架、无公害套袋、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先进技术进行精细管理,品质优良,1988年该村生产的葡萄被评为__省名优水果优质奖;草莓广泛采用了塑料大棚配套栽培技术,果品上市早,质量好,价格高。在畜牧水产方面,推广了三元杂交猪、雪峰乌鸡、工程鲤等优良品种。
4、农民科技文化基础较好。该村实有劳力1109人,其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的224人,占18.8,初中文化617人,占55.6,小学文化247人,占22.3。通过了扫盲、脱盲达标验收,消除了文盲。全村80以上的劳动力掌握了1-2名实用技术。村里每年还请农业、畜牧等专业技术部门的专家,开展种养实用技术培训6期以上,培训农民300-500人次。由于从学习农村实用技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尝到了甜头,农民学文化、钻科技的热情空前高涨。
5、产业化多种经营已有基础。随着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全村在种、养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形成了农产品加工、运输、商贸等多种产业。目前,该村有植物油加工厂一家,面粉、面条、米粉加工机械四台,家庭打米厂6家,藕煤厂2家,加工业平产值30多万元。另外,全村拥有手扶拖拉机8台,大中型翻斗工程车4辆,双排座农用车4辆,中巴车2台,三轮栽人摩托车5辆。全村脱产或利用农闲时节从事餐饮业、副食批发零售业、农产品销售等的农民达40多人,年收入200多万元。
总之,__村有明显的区位、交通优势,有较为雄厚的物质基础和较为先进的技术基础,有一定的产业化经营经验,为建设“科教兴村富民计划”示范村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该村整体经济实力还不强,尤其是农业的发展速度和科技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人口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不成规模,农业生产装备现代化水平低,科技含量有待提高,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尚未形成。这些都将通过实施“科教兴村富民计划”加以解决。
三、发展目标
通过实施该计划,力争到20__年分别完成如下经济目标:
1、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效。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粮经面积比由现在的3:7进一步调整到2:8。加大养殖业发展力度,使其产值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20以上。
2、主要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明显提高。根据市场取向大力发展优质品种,粮食作物五年内更换一次品种,以后3-5年更新一次。畜、禽、水产殖业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
3、发展贮藏加工业,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使农产品贮藏、加工能力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20以上。
4、劳动者素质有较大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全省先进行列。到20__年,全村要有300名农民获得“绿色证书”,农业科技示范户达40户以上,农民接受实用技术培训率达90以上。农业科技总体水平有大的提高,在种养新品种、新技术、农业信息技术的引进推广和推行农业集约化经营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主要农业科技成果的普及率达到90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
5、农民收入稳定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__年的1850元提高到20__年的3700元,确保村级经济实力增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学文化、用科学、破除迷信的社会风气普遍得到弘扬,成为时尚;社会治安状况良好,社会秩序稳定;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四、实施重点
“科教兴村富民计划”示范村的建设,以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为原则,坚持依靠科技,依靠人才,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重点抓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__村农民科技培训基地。计划利用该村提供的场所,投入少量资金,添置部分培训设施如课桌椅、黑板、电视、VCD、光碟等,开辟农民科技培训室。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有计划地开展“绿色证书”培训、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及农业实用新技术培训。全面提高该村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促进该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建立优质高效葡萄栽培示范园。计划以该村__x现有450亩葡萄园为基础,对原有巨峰葡萄进行品种改良,逐步引进、发展京亚、红提、高山葡萄等新品种,做到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在栽培管理上,推广搭建标准棚架、篱架,推广果实套袋技术,无公害栽培技术,避雨栽培技术,无核栽培技术等,推广绿色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创立双溪葡萄品牌。
3、建立优质特种水果展示园。计划在该村__x一带利用20亩比较集中且土质较好的稻田,全部改制发展李、桃、枣等特种水果,面向全市及周边地区提品。
4、推广柑桔品种结构改良技术。计划通过五年努力,将该村现有300多亩柑桔,采取高接换种方式,全部改成适销对路的优质柑桔新品种,提高柑桔生产的经济效益。
5、推广粮油作物新品种及高产栽培新技术。在水稻生产上,大力推广优质高产杂交稻组合,推广旱育抛秧栽培、保优栽培等新技术;在油料作物栽培上,推广以湘杂油系列为主的优质油菜新品种和育苗移栽、科学施硼等,并利用部分高岸田,进行稻田改种玉米示范。
6、推广农作物专用配方肥。在搞好土壤养分测定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组织推广葡萄专用肥、柑桔专用肥、水稻专用肥、玉米专用肥、蔬菜专用肥等,提高施肥水平和农产品的品质,保护地力。
7、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计划在抓好病虫害预测预报的基础上,在该村大力组织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农作物健身栽培技术。减少灾害损失,增加农民收入。
8、推广畜禽水产新品种及养殖新技术。计划在该村大力推广高产优质良种畜禽,节粮养殖技术,疫病防治技术等,推动畜、禽、水产养殖业上规模、上水平、上效益。牲猪以二元、三元杂交猪优良品种为主,五年内全部进行改良,家禽以雪峰乌鸡为主要品种,开发冬季养鸭,发展地方特产。同时积极推广饲养配套技术,提高出栏率和产肉率。并适度发展种草养畜,培养一批养殖大户。
9、推广农产品保鲜,加工技术。针对该村葡萄、柑桔、草莓面积大,产量多,上市集中等特点,积极引进推广水果贮藏、保鲜、包装新技术,并有计划地抓好农产品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大幅度提高该村农产品的附加值。
10、发展网上农业。计划投入部分资金,配置一台电脑,在市农业局农业信息网站设立双溪网页,向外宣传双溪,推介双溪,农产品销售信息,并快速获取种子、种苗及种养新技术、农民致富新经验等多方面的信息,促进双溪农业发展。
五、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和技术指导。成立__村“科教兴村富民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技术指导小组。由__农业局局长__x同志担任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制定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督促检查各项计划任务的落实,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加强经费使用管理等;由__x市农业局总农艺师__x同志担任专家技术指导小组组长,技术指导小组主要负责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
2、搞活机制。一是建立“政府引导,大户带动、多方参与”的投资机制,吸引相关涉农企业和农业大户进行投资,创办经济实体,形成企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二是设立“科教兴村富民计划奖”,奖励在实施该计划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
3、加强科技示范。要在每个重点项目开发中建立科技示范点和科技示范户,通过单项的、综合的科技进步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推动项目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