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范文

新生儿的喂养与护理范例(3篇)

来源:整理 时间:2024-06-14 手机浏览

新生儿的喂养与护理范文

【关键词】护理干预;母乳喂养;成功率

纯母乳喂养是指在婴儿出生后的6个月内,不给其添加任何食品和饮料,单纯靠母乳来哺育婴儿的方法。近年来由于剖宫产率的提高,社会、工作压力增加,中国母乳喂养率呈下降趋势。本院对孕妇产前、产后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提高母乳喂养率,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4年1~3月本院共收治的240例足月单胎顺产产妇,孕周36~42周,年龄18~35岁,无母乳喂养禁忌证,营养状况良好,文化程度初中以上,语言沟通良好。新生儿Apgar评分8~10分,体重≥2500g,无先天影响吸吮因素。把24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这两组产妇孕周、文化程度、新生儿情况及产妇产后用药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孕期常规产前检查。产后进行常规母乳喂养指导,如:母乳喂养宣教,母婴皮肤早接触,早吸吮,指导正确的哺乳方法。

1.2.2观察组除上述常规护理外,产前均接受了母乳喂养知识培训和产前模型训练,掌握了母乳喂养技巧。产妇取正确的哺乳姿势,婴儿正确的含接姿势,解决乳胀,平坦,皲裂等常见问题。产后护理人员双手涂润肤油给予产妇按摩护理、穴位按摩。指导产妇产后进食清淡富于营养的流质、半流质食物。

1.2.3评价指标以WHO及UNICE母乳喂养培训教材为标准,纯母乳喂养是指除母乳外不添加任何食品和饮料。几乎纯母乳喂养指除母乳外,给婴儿喂食维生素、水、果汁,但每天不超过1~2次。规定产后纯母乳喂养及几乎纯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才为母乳喂养成功。泌乳量充足时产妇自觉双侧饱满,24h哺乳次数>8次,新生儿吃奶后满足能安静入睡2h以上,大小便正常,大便1~2次/d,小便每日6次以上。泌乳不足:产后72h仍无乳汁或仅有少量乳汁且下奶感不明显。本文观察产后72h泌乳量是否充足及母乳喂养成功率。

2结果

3讨论

3.1重视母乳喂养宣教产前护理是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基础,本科重视产前宣教,在孕妇课堂上耐心讲解的结构及泌乳过程。产妇和家属懂得了母乳喂养的好处。母乳尤其产后7d内分泌的初乳含分泌型IgA、巨噬细胞、溶菌酶、双岐因子等可保护婴儿免得疾病。母乳中含消化酶营养成分比例最适合婴儿消化吸收。对于产妇母乳喂养能促进子宫复旧,减少卵巢癌和乳腺癌发生率。

3.2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医务人员要关心安慰产妇,增进与产妇之间的感情。反复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帮助产妇消除焦虑,紧张感,增加母乳喂养信心。研究表明[1],医务人员对孕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的宣教指导和行为干预能显著提高母乳喂养率。②采取正确的哺乳姿势:产妇洗净双手取舒适如坐位、侧卧位、半坐位等全身放松。喂奶前湿热敷和,采取环抱式,婴儿与母亲胸贴胸,腹贴腹,下颌贴。婴儿充分含吮整个及大部分乳晕。饥饿的婴儿先吸平坦或凹陷明显一侧的,此时吸吮力强,易吸住及大部分乳晕[2]。③按需哺乳:不规定哺乳时间和次数,按婴儿需要哺乳。④乳胀和乳腺管不通的处理:可用温开水(40~50℃)湿热敷5min,护理人员双手涂润肤油给予产妇按摩,用手掌侧面轻按壁,露出,并围绕均匀按摩,5min/次,使乳腺管通畅。指导产妇勤吸吮,早吸吮,多吸吮减轻乳胀。⑤纠正平坦:指导产妇做伸展练习,将食指、拇指放在两侧,一边压向,牵拉乳晕皮肤及皮下组织,再捏住向外拉,重复进行多次,持续5min/次。也可做“十”字操,从根部向上下左右牵拉乳晕。⑥皲裂和乳汁分泌不足:皲裂是婴儿含接姿势不对,让婴儿把和大部分乳晕含在口中,先吸吮损伤轻的一侧。哺乳后将少量乳汁抹在上。如果泌乳量充足,24h哺乳次数>8次,新生儿大小便正常,每周增重150g左右。泌乳不足时要增加对的刺激,多吸吮。多给母亲支持,使产妇心情愉快,合理营养与休息,多进汤汁。

参考文献

[1]梁文君,包学云,范水云.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排气及早期泌乳的影响.新乡医学院学报,2008,25(6):632.

新生儿的喂养与护理范文

[关键词]初产妇;住院期间;全程;婴儿喂哺;母乳喂养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6)02(a)-0166-03

EffectofBabyFeedingGuidedbyNursesontheBreastFeedinginPrimiparasDuringtheWholeHospitalizationPeriod

ZHUHong,WANGJu-hui,SHIMei-hua,YANGHuan-hua

DepartmentofObstetricsandGynecology,ShanghaiSixthPeople’sHospitalSouthCampus,Shanghai,2014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ofbabyfeedingguidedbynursesonthebreastfeedinginprimiparasduringthewholehospitalizationperiod.Methods100primiparasadmittedinourhospitalfromAugust2013toMay2015weredividedintotwogroups,thecontrolgroupandthestudygroupinaccordancewiththerandomnumbermethodwith50casesineach.Inthecontrolgroup,thefirstearlysuckingofthebabieswasimplementedandthebreastfeedingwasguidedandassistedbythenursesundertherelativeregulationsofthebaby-friendlyhospital.Inthestudygroup,babyfeedingwasguidedbythenursesduringthewholehospitalizationperiodoftheprimiparas.Andtheeffectofbreastfeedingofthetwogroupswascomparedandanalyzed.ResultsTheproportionofprimiparaswiththelactationtime

[Keywords]Primipara;Hospitalizationperiod;Whole;Babyfeeding;Breastfeeding

母乳喂养是新生儿最为理想的食物,因为母乳中含有各类最合适新生儿需要,也最利于他们消化吸收的物质,不易导致新生儿腹泻、便秘及过敏等[1]。同时,初乳中更是含有维生素A、胡萝卜素等对新生儿生长发育与抗病能力有关的营养物质,是其他代用品或代乳类无法取代的[2]。但是,在相关研究报告中显示初产妇因经验缺乏、乏力及害怕疼痛而惧怕哺乳,一旦乳腺管不通而发生奶胀,产后发热不适,实施热敷、按摩及挤奶等机械操作时间较长,产妇也会因感觉疼痛而无法接受,甚至处理不当极易发生乳腺炎等,导致改变或终止母乳喂养,不利于新生儿生长发育[3]。现有研究表明产后实施按摩会提早乳汁分泌,并减少奶胀与乳腺炎发生率,提高母乳喂养率。不过,在实际操作中,即便实施按摩,而未能实施正确、有效、及时的婴儿吮吸,也可能出现偏差。为了进一步探讨住院期间护士全程实施婴儿喂哺对促进初产妇母乳喂养的效果,该院针对2013年8月―2015年5月接诊的100例初产妇进行了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研究随机选取研究对象100例,全部为奉贤区中心医院产一病区接诊的分娩初产妇,入选时间为2013年8月―2015年5月。入选初产妇符合如下标准:①年龄在22~30岁的初产妇;②有良好语言沟通交流能力;③身体健康、营养状况良好,以往无乳腺增生等疾病;④孕周37~40周,新生儿体重3~3.5kg之间,新生儿Apgar评分为10分[4]。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平均年龄(26.5±1.7)岁;平均孕周(38.6±0.9)周;新生儿平均体重(3.33±0.17)kg。研究组:平均年龄(26.9±1.5)岁;平均孕周(38.9±0.6)周;新生儿平均体重(3.38±0.12)kg。两组对象在前述资料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初产妇入院后均进行常规产前检查,并接受产前母乳喂养知识学习,如纯母乳喂养定义、母乳喂养重要性、母乳喂养优势、母乳喂养、喂养正确姿势等,同时采取模型婴儿进行模拟训练,均由该院经验丰富的专业护士进行指导。同时产后予以护理干预,主要为产后母乳喂养护理常规,比如口头母乳喂养宣教、协助家属清洗产妇、护理指导、早接触与早吮吸等。对照组住院期间首次早吮吸由护士完成并指导母乳喂养,之后按照爱婴医院相关规定指导家属协助婴儿母乳喂养,一般2~3h喂养一次,家属应协助产妇完成,护士则主要负责指导和督促,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研究组则在初产妇住院期间护士全程实施婴儿哺喂指导,于分娩当天起每天实施按摩3次,每次采取热毛巾对每侧进行热敷5min、按摩5min;产后在白天每隔2~3h护士协助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每次每侧时间控制在10~15min,边喂养边进行指导宣教。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泌乳时间、奶胀发生率、乳腺炎发生率、母乳量充足率、坚持4个月纯母乳喂养率,并对比分析。

1.4疗效评价标准

泌乳量充足与产后纯母乳喂养评价标准根据WHO有关于母乳喂养培训教材中的相关标准执行,其中泌乳量充足标准为产妇自觉双乳饱满,24h哺乳不低于8次,可满足新生儿需求,且新生儿情绪稳定,哺乳后安静入睡不低于2h,大小便也正常;不充足标准为产后72h依旧无乳汁或者仅有少许乳汁但下奶感不显著。纯母乳喂养标准为除母乳外不添加任何液体与固定食物[5]。

1.5统计方法

该研究数据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数资料采取[n(%)]表示,行χ2检验,将P

2结果

2.1产后泌乳时间对比

根据产后泌乳时间72h分组统计比较可知,研究组泌乳时间在72h上的百分比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初产妇产后泌乳时间对比[n(%)]

2.2母乳量充足率对比

研究组母乳量充足48例、奶不足2例,母乳量充足率为96.00%,对照组母乳量充足40例、奶不足10例,母乳量充足率为80.00%,研究组母乳量充足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表2两组初产妇母乳量充足率对比[n(%)]

2.3坚持4个月纯母乳喂养率对比

研究组产后坚持4个月纯母乳喂养率为84.00%(42/50),对照组仅为58.00%(29/50),研究组产后坚持4个月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1.06,P=0.001

2.4奶胀与乳腺炎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奶胀率为4.00%(2/50),对照组则为20.00%(10/50),研究组奶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表3两组初产妇产后奶胀与乳腺炎发生率对比[n(%)]

3讨论

母乳喂养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建议,受到世界各国认可和支持,自从我国倡导母乳喂养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后,产妇也逐渐提高了对母乳喂养的重视程度,使得纯母乳喂养率得以提高。据2012年WHO某项调查研究显示,全球产妇产后半年纯母乳喂养率不足40%[6],相比WHO推荐的标准50%相差甚远,而中国近两年纯母乳喂养率也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初产妇中,成为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课题。从过去几年该院产科接待的初产妇来看,尽管在产后30min内早吮吸,同时也做好母乳喂养宣教,但因初产妇会有奶胀发热及家属心疼产妇过于疲劳、喂养时疼痛等,导致予以奶瓶与奶粉的现象较多,或者奶胀发热后予以热敷、按摩及挤奶等处理,但时间较长,导致产妇疼痛难忍,最终可能终止或改变母乳喂养。为此,该院这两年在初产妇住院期间护士全程实施婴儿喂哺,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该研究针对该院接诊的初产妇100例进行对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住院期间首次早吮吸由护士完成并指导母乳喂养,之后根据爱婴医院相关规定指导家属协助母乳喂养,而研究组则在住院期间护士实施全程婴儿喂哺。结果显示研究组泌乳时间在72h上的百分比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WHO建议[8]母乳喂养婴幼儿到2岁,同时重视产前宣教,促使产妇认识到母乳喂养的优势与重要性。初产妇住院期间护士全程实施婴儿喂哺可视为全程优质护理的延伸,而优质护理将患者作为中心,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使得护理内涵得以深化,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努力为患者提供满意、放心、高效及优质的医疗护理。护士全程协助婴儿喂哺中护士按摩采取的手法经过大量的实践操作并论证其有效性,操作人员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日常工作中经过多次实践操作,以丰富的经验服务初产妇,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更好低配合护理;同时,协助婴儿吮吸也是妇产科护士本身应具备的基础护理技能,该院妇产科对护士进行了必要的培训与考核,对于考核不佳或不合格者再培训,直到她们可胜任为止。因此,该院妇产科护士在实施全程婴儿喂哺时,不仅尽量保障患者安全,维持他们的舒适,同时努力为新生儿提供良好的哺乳氛围,满足他们的需求,结合专科护理,尽量提高他们的满意率。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求不断积累经验,争取制定出更为人性化、针对性及系统性的护理方案,弥补传统护理的不足,不断改善母乳喂养率与喂养技巧,进一步调动产妇积极性,促使她们主动参与护理,保障母婴健康。

综上所述,对于初产妇住院期间,护士产前充分做好母乳喂养宣教,全程都应实施婴儿喂哺,可促进产后及时泌乳,并改善母乳量充足率,延长纯母乳喂养时间,降低奶胀与乳腺炎发生率,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杨琼.全程护理干预对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的作用[J].大家健康,2015,10(4中旬版):217-219.

[2]林彩霞.试论分娩期实行全程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09,28(2):147.

[3]孟宏伟,安凤英,金爱花,等.全程护理干预对母乳喂养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0,31(20):3300-3301.

[4]顾海兰.产科全程护理模式促进产妇泌乳效果的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7(13):3119-3120.

[5]张疑生.母乳喂养的全程护理指导[J].中国伤残医学,2014,19(3):289.

[6]李媛.分娩全程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5):196-198.

[7]赵小蓉.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对产妇产后哺乳技能与纯母乳喂养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4):102-104.

新生儿的喂养与护理范文篇3

【关键词】产科护理;妊娠合并症产妇;母乳喂养;认识

母乳喂养是保证提高人口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婴幼儿生长发育,认知能力,智商以及免疫力都有提高[1]。因为医务人员的知识与态度对母亲的影响很大,妊娠合并症常被医务人员告知给婴儿断奶,如果执行婴儿患急慢性病的可能性就会增加!而高危儿患病的可能性增加更为明显。一些妊娠合并症产妇是可以进行母乳喂养,正确指导产妇母乳喂养,提高母乳喂养率是产科护理人员必须要认识到的。对此我们为提高产科护理人员对妊娠合并症产妇母乳喂养认识,我们进行了以下措施,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于2010年1月至2010年3月产科护理人员32名,其中年龄19~41岁,平均32.5岁。中专学历20名,大专学历9名,本科学历3名。

1.2方法对32名产科护理人员进行每周3次学习,1h/次,连续学习3个月;学习内容为妊娠合并症产妇母乳喂养基础认识、母乳喂养措施等培训。

2结果

通过加大对32名产科护理人员业务学习,全部产科护理人员能够全面掌握母乳喂养的知识,加强妊娠合并症产妇的关怀和诱导,提高了本科妊娠合并症产妇母乳喂养率,使喂养率达到92.3%。

3讨论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能满足出生后六个月内婴儿生长发育的全部营养需要,能增强婴儿免疫力,对婴儿智力和骨骼发育都非常有益。母乳是婴儿的最佳食品,非其他任何产品所能替代的。母乳喂养是保证提高人口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产科护理人员对妊娠合并症产妇母乳喂养认识学习和培训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3.1基础认识:

3.1.1母乳喂养优点认识[2]:①母乳所含的营养物丰富,适合婴儿营养需求,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率;②母乳中含有多种抗体和其他抗感染物质,可以增加婴儿的抗病能力,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利于婴儿健康成长;③哺乳时婴儿与母亲皮肤频繁接触,可密切母子感情,促进新生儿身心发育;④早期哺乳可促进母亲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加速子宫恢复,可减少乳腺癌、卵巢癌的发病率。

3.1.2产科护理人员培训加强产科护士专业思想的教育,努力提高业务知识和临床经验,适应新的医学模式,培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人才。加强爱婴医院知识的培训,让医护都掌握母乳喂养的新观点和指导技能,主动地为母乳喂养付之行动。由于知识的更新太快,而护理人员接收知识的途径较窄,造成了健康教育的内容往往不一致,从而使产科护士对妊娠合并症产妇哺乳的认识有很大差异。

3.2母乳喂养措施

3.2.1护患沟通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是两人间信息的传递,它包括意见、情感、思考等交换,借助语言、文字、表情、手势、符号等方法来传达。护患沟通是一种以治疗性沟通为主要模式的复杂的过程。在护患沟通过程中,护士作为健康照顾者,主要作用是为患者提供信息,给患者以指导和咨询,向患者清楚地传达信息的内容,解答患者的疑问。护患之间这种治疗性沟通被认为是帮助患者克服暂时压力,适应环境变化,与他人和睦相处,并能使患者克服自我实现中的精神心理障碍的一种技能。

3.2.2早期母乳喂养指导孕妇在孕5个月时应定期上孕妇学校,对孕妇及家属进行母乳喂养的指导,让孕妇了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及产前的护理,提高孕妇对母乳喂养的认知水平,为产后哺乳做好充分准备。

3.2.3克服妊娠合并症产妇心理因素妊娠合并症产妇心理因素对母乳喂养是最重要因素,决定了产妇对母乳喂养是否有信心,而后者影响乳量分泌,造成缺乳[3],而缺乳反过来又会影响其母乳喂养的信心。妊娠合并症产妇往往很焦虑和紧张,产妇容易出现信心下降。如不能得到及时的心理支持和实际有效的指导,很难做到充分有效的母乳喂养。

3.2.4护理首要功能是哺乳,养育后代,哺乳时平坦和凹陷、皲裂、过度育盈、乳腺管阻塞和乳腺炎等都可影响母乳喂养,甚至放弃母乳喂养,做好护理非常重要,是导致不能正常母乳喂养一个重要因素。

3.2.5促进早期泌乳泌乳是受垂体前叶催乳素所调控的,而它又受下丘脑催乳素因子、催乳素释放因子、神经介质如多巴胺、5-羟色胺及性激素的反馈调节[4]。排乳是受垂体后叶催产素所调控的。这种激素受母亲的心理、精神、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心理因素可直接兴奋或抑制大脑皮质来刺激或抑制催乳素及催产素的释放,也可通过神经-内分泌来影响调控。吸吮及排空,可促进催乳素的分泌。而催乳素又可刺激乳腺泡,可提早充盈,这一连锁反应的关键是有效的早吸吮。对妊娠合并症产妇麻醉未清醒的产妇回病房后立即皮肤接触。在接触的同时协助新生儿有效吸吮母亲的,产后再次帮助新生儿早开奶,巩固吸吮反射促进早泌乳。

3.2.6妊娠合并症产妇膳食合理膳食是保证泌乳量的关键产妇分娩后24h因疲劳活动少,宜食粥、汤面等饮食,随着产妇逐渐康复,鼓励产妇进食鸡、鱼、肉、蛋、新鲜蔬菜及水果、豆类、谷类,饮食多样化,营养充分,粗细搭配,多喝汤水,如鸡汤、鱼汤、排骨汤、猪

蹄汤等以利于泌乳。

3.2.7妊娠合并症产妇哺乳时,产妇取侧卧位,上半身抬高20°~30°,腰背部垫软枕,母亲只需抱住婴儿上半身进行胸腹相贴,以减少产妇的支撑力,减轻疲劳、紧张感[5]。可避免平卧位时由于重力的作用,平坦,及周围乳晕不易凸起,婴儿不易含接。

总之,我们总结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应以最大的努力,鼓励、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包括孕期的宣传和指导,使孕妇从早期开始从思想上逐步树立起对母乳喂养的信心,掌握母乳喂养技巧,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马宪丽.实施产科全程护理模式对促进母乳喂养的作用.齐鲁护理杂志,2005,11(5):405.

[2]彭刚艺.健康教育在促进母乳喂养活动中的作用.护理进修杂志,1996,11(6):67.

[3]李凤侠.加强孕产妇健康教育,促进母乳喂养.实践医学杂志,2001,14(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