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范文

美工和平面设计前景范例(3篇)

来源:网友 时间:2024-06-18 手机浏览

美工和平面设计前景范文

关键词:滨水城市;空间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TU972+.2文献标识码:A

城市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设计模式上,应该从更深、更广的层面去理解和把握,特别是要从景观生态的角度、从人与自然共生的角度去剖析,将滨河空间的建设纳入城市生态系统保护规划中去,挖掘城市滨河地区大的生态功能和游憩功能。本文分析了传统滨水空间建设,提出应在传统规划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引入生态规划设计的方法,满足新时期滨水区域设计的要求,并从滨水空间的生态规划设计原则、滨水空间各景观组成要素处理的具体设计方法入手,对滨水区域生态规划设计的理论框架进行研究。

1.城市水系景观设计在进行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同时,在水体上游建设橡胶坝或跌水工程,在非汛期形成河湖水面,增加湿地。在满足雨季泄洪要求的前提下,从生态和景观两个方面考虑,以不规则自然河岸形式结合复层绿化,创造优美、质朴的郊野景观,形成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在以前设计中河流被渠化或硬化后,许多对生态起重要作用的自然要素消失了。河道拉直会提高流速,造成许多对水际和水生栖息地起到关键作用的深槽、浅滩、沙洲和河漫滩的消失。河道硬化则破坏了河岸与河床之间在水文和生态上的联系,破坏了可以降低水温的植被,使其不再能发挥截留雨水、稳固堤岸、过滤河岸地表迳流、净化水质、减少河道沉积物的作用,同时,河岸生物的多样性也在降低。

此设计方案的水系不搞硬质人工渠,不采用规则形式、硬质驳岸构筑;水面形态采用自然式,打破单一线性结构,利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形成自然、生态、多变的濒水、湿地景观如:曲折溪流、河网、湿地、湖面等。选择地势低洼地带,挖湖蓄水形成功能多样、规模不等的人工湖面。平时是人工湖面,洪水来时可以起到分流、蓄洪、降低洪峰流量的作用。

2景观工程

依据地形、地貌、地方文化及绿地系统规划要求,水系沿岸可设计若干个主题公园,如湿地公园、水景公园、生态公园、百草园。开凿小运河通道把主河道中的水引入主题公园形成独立的水体景观。

2.1湿地公园的河道、池底都不做防渗透工程,在原址地形底洼处开辟蓄水盆地。然后,在底部填入腐殖质丰富的淤泥层,以构造接近自然状态下的土壤结构。水体岸线以自然升起的湿地基质的土壤沙砾代替人工砌筑。湿地公园以静为主,以湿地景观保育为主,片植芦苇,营造湿地物种多样性的景观,吸引或人工放养鸟类、鱼类及保护各种野生植物在此栖息繁衍。局部穿插若干景点如渔歌唱晚、诗圣园、生态湿地园等。

2.2水景文化公园滨水空间是游憩行为发生最频繁的地带。水体空间具有开敞的视野,新鲜的空气,愉悦的鸟鸣,吸引着人们前往接近水滨,进行各种亲水性活动,包括静态的垂钓、驻留、观赏和动态的广场表演、放风筝、戏水等。此方案以中国五千年的水文化史为主线,以人们生产、生活方面的水利发明为载体,还原设计水排、秸槔、水龙骨、水转翻等水力机械,并结合历史名人等文化线索,结合悠久的水文化构成绿地景观[3]。全园可分4个景区:幽林听泉、枫台听瀑、亲水广场、绿野萍踪。

水景文化公园中的整体水景设计动静结合,静水在于园林风景中,有湖泊、池塘、渊潭及流动极为缓慢的河流。静水形成倒影而产出优美如画的景观,具有悦目的作用。例如,在一池平如镜的水面上,倒映出塘边的植物、山石、建筑、游人及蓝天白云等,形成极其动人的似真似假的鲜明清晰的画面。园林风景中动态水景有河流、瀑布、溪流、叠流、山泉以及完全人工的喷泉。由于水的流动,它撞击在其它物体上能发出声响。如:河流滔滔,小溪潺潺、瀑布轰鸣、泉水噗噗涌冒、雨声嘀嘀嗒嗒,产生各异美妙悦耳的音响效果。水声、水珠、水花及波动涟漪的水面,令人兴奋、欢欣、心情舒展。

2.3生态公园全园减少硬质铺装,更多地利用大自然中平常多见的木材、贝壳、砖、石、沙、木屑等作为地面铺装,利用柳枝、麻绳、木材等来搭建景点、小品、建筑。在浓密的芦苇、柳树林中,一条由碎贝壳和原木铺成的栈道,正蜿蜒地通向湿地深处,召唤着人们去寻胜探幽。湿地边缘黄色芦苇与碧绿的缓坡草地相映衬,一座木制浮桥连接两岸,呈现出一派宁静、平和的田园风光,游人来到这里都会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压低声音,惟恐惊扰了水中的鱼儿。生态公园可分为三大景观区霜叶秋浓、七彩枫林、镜湖春柳。生态公园植物配置多考虑常绿树,如姿态优美的油松、白皮松等,配以石刻、石凳,取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景观效果。冬季景观以观枝、干、树姿的植物为主,如红瑞木、金丝柳、龙柏、雪松等,可以为我们创造绝佳的冬季园林景观。林间设置有甬路、坐凳、石刻、旱桥、散点置石以及石亭供人们休憩。形成生态公园的总体景观外貌。

3城市道路景观线

沿着水系建设道路系统,统筹考虑沿路的景观,并与周边环境统一规划形成绿道景观。绿道设计要以人为本,组织人性化室外空间。景观绿带要注意车行观赏特点,将交通的流动性和景观的连续性结合起来,并充分发挥自然生境之美。道路景观线以构筑优美植物景观为目标,体现丰富的地域植物景观特征,在景观上包括远山、村落、城市建筑、天空和青翠绿地。有多种景观层次、多样的空间感和丰富的景观体验。仔细组织透景线,注重植物色彩线条和建筑景观的配合,从而把远处山景、近处城景融入到了城市道路景观画面之中。设计突出宏大流畅的动态景观体验,注重景观整体性、追求景观色彩和体量的大尺度对比。绿带设计与周围景观要相谐调,体现绿带韵律节奏、秩序井然之美。绿化种植景观形成乔、灌、草,高、中、低,层次性、多样性的特点。片植与丛植相结合,绿化和彩化相结合使植物景观活泼,打破传统的城市道路等距种植的呆板性和色彩单调性。对林带的林缘线和林冠线处理形成流畅的曲线,每隔30~50m保留透景线,降低绿带的封闭度,并使建筑、街景艺术得到体现,营造宜人通行空间。并建设一定尺度的观景平台,展示都市良好的景观形象。

结语

城市水系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系景观在生态上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对其进行景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生态方面的设计。景观设计师需要在思想中树立生态的观念,从而在对城市湿地系统的景观设计中,做到美学与生态兼顾,使自然与人类生活环境有良好的结合点,使人与自然达到和谐。

参考文献

[1]唐学山.园林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1):69.

美工和平面设计前景范文篇2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设计原则问题

随着近年来城市化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城市居住区的开发与发展进程也逐步加快,人们在生活的过程中其生活方式也悄然的发生了变化。就目前城市现状而言,人们对于城市居住环境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要想创造出一个具备强烈吸引力的环境工程,就必须要以人为本进行全面探讨与分析,实现建筑设计的全面化思考与探索。

一、住宅景观设计概述

住宅景观设计是目前社会发展中的主观形式,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产物。在目前的小区建设中,居住环境的高低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的心理、生理和精神需求。随着近年来休闲住宅概念和观念的提出,以郊区与生态住宅设计为主的设计新方法和新理念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其在设计中都是以人为景观营造和城市景观融合为基础进行综合分析的过程。在这种工作模式下,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作为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结合发展的产物,成为目前住宅小区建设规划的核心内容。这种设计理念不仅是建立在美学手法和人们审美要求上,更是以城市为大背景从而展现出小区设计与规划的协调性、统一性的工作模式。为了实现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的应有作用,通常在工作中都是以自然化和美学要求为基础来进行综合处理和设计。

1、自然化要求

居住小区作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其在设计中,小区环境设计的是否合理、优雅、宜人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心情。一个舒畅、安静、宜人的小区是提高小区设计要点,环节城市居民快节奏生活压力的主要手段。因此一般的小区在设计中追求自然是其主要品目的和要求,是以体现大自然原始美为基础的一种设计模式。在这种设计方案中主要是避免了由于周围生态环境破坏而引起人们心情变化。

2、美学要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生活中对于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新要求,尤其是在居住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与规划中,对于其设计主题、内容都提出了新的认识和要求。

二、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常见的问题

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但是在现代化园林景观设计与规划研究中却只有区区的几十年时间。因此在工程项目中很多人都对园林景观的认识浅薄,认为在工作中不必要去花费大力气研究各种园林的规划与布置要求,只要凭我们在工作中多种种花、栽栽树,然后再堆砌一些假山、加水便好了。改革开放后,随着房地产业的兴起,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出现了以下问题:一是景观类型混淆,将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办公区、商业区或公园)搬进居住区,出现大喷泉、大广场、大门区的景观,让人无法放松。二是硬质铺装过多,以大量高级建材、灯光装饰环境,楼号是住区唯一的区别,且绿地率达不到标准要求。三是追求新、奇、特,忽略绿色生态与人的舒适性,不能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四是设计追求图案化而不是空间序列,华而不实,背离了以人为本的宗旨。五是设计手法雷同,缺少特色与文化内涵。

三、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居住景观,从属性上大致可分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两大部分[1-2],人文景观的精神内涵通过物质要素展现出来,使物质要素具有了文化性。一个优秀的住宅小区设计必然是物质与精神要素之间内在的、必然的、有机的结合。

1整体性原则

从整体上确立居住景观的特色是设计的基础。这种特色来自于对当地的气候、环境、自然条件、历史、文化、艺术的尊重与发掘。所谓特色,就是指住宅区总体景观的内在和外在特征。它不是靠人随意断想与臆造的,而是通过对居住生活功能、规律的综合分析,对地理、自然条件的系统研究,对现代生产技术的科学把握,进而提炼、升华创造出来的一种与居住活动紧密交融的景观特征。如今,各地普遍出现的“北美风情”、“威尼斯花园”等房地产公司吹捧的商业广告词汇,不分地域背景而主宰了住宅区的环境特征与景观定位,将居住景观导入误区,营造出一大堆不伦不类的“洋景观”。另一方面,也有一些能够尊重地域与气候、尊重民风乡俗、关心居民于细微之处,精心建造的住宅小区,特别是居住区的总体景观获得了令居民耳目一新的效果,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3-4]。作为现代化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主题和总体景观定位是一体化的,正是其确立的整体性原则决定了居住景观的特色,并有效地保证了景观的自然属性和真实性,从而满足了居民的心理寄托与感情归宿。

2生态性原则

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是人的本性,也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居住区景观设计,一是考虑到当地的生态环境特点,对原有山水地形、植被、建筑等要素进行保护和利用;二是进行自然的再创造,即在充分尊重自然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规划人工景观,不论是在住宅本体上或是居住环境中,每一种景观创造的背后都应与生态原则相吻合,都应体现出形式与内容内在的理性与逻辑性。特别要重视现代科学技术,尽量利用自然能源,研制高效率的新材料、设备,寻求适应自然生态环境的居住形式,提高居住环境的物质条件,创造出一种整体有序、协调共生的良性生态系统,为居民的生存和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美国著名的景观建筑师西蒙兹认为:“应把山、峡谷、阳光、水、植物和空气带进集中计划领域,细心而又系统地把建筑置于群山之间、河谷之畔,风景之中”。具有生态性的居住景观能够唤起居民美好的情趣和感情的寄托,从而达到诗意的栖居。“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美的最高境界。

3舒适性原则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舒适性着重体现在视觉的感受上,让居民体验轻松、安逸的居住生活。优秀的居住景观不仅是停留在表面的视觉形式中,而是从人与建筑协调的关系中孕育出精神与情感,以优美的景致深入人心。

美工和平面设计前景范文

关键词:园林水景设计绿化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前言

随着水景应用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人造瀑布,人造溪涧,造型喷泉,旱地喷泉等水景设施在城市广场、公园、厂区、居住小区落成。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水景建造由传统的园林建筑的配套工程项目,逐渐发展形成为相对独立的工程。水景的设计和施工涉及到多个专业的技术,如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等各有关项目,设计与施工人员必须掌握相关知识.才能造出一个令人满意的水景。

2水的几种景观效应

水的景观效应,是人通过自己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对水体及其周围环境产生感知,进而激发某种情感和兴致,也就是产生景观感应的人与自然形意相融的效应,这些景观效应,可由不同景观要素的形态美、线条美、色泽美动态美、静态美以及听觉美和嗅觉美等美学特征所诱发。

2.1基底作用

大面积的水面视域开阔坦荡.有托浮岸畔或水中景观的基底作用。当水面不大,但水面在整个空间中仍具有面的感觉时,水面仍可作为岸畔或水中景物的基底,产生倒影,扩大和丰富空间。

2.2系带作用

水面具有将不同的园林空间、景点连接起来产生整体感的作用:将水作为一种关联因素又具有使散落的景点统一起来的作用,前者称为线型系带作用,后者称为面型系带作用。例如,扬州瘦西湖的带状水面延绵数千米,一直可达平山堂。在现公园范围内,众多的景点或依水而建,或伸向湖面、或几面环水,整个水面和两侧景点好象一条翡翠项链。同样,从桂林到阳朔,漓江将两岸奇丽的景色贯穿起来.这也是线型系带作用的例子。

2.3焦点作用

喷涌的喷泉、跌落的瀑布等动态形式的水的形态和声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吸引住人们的视线。在设计中除了处理好它们与环境的尺度和比例的关系外,还应考虑它们所处的位置。通常将水景安排在向心空间的焦点上、轴线的焦点上、空间的醒目处或视线容易集中的地方,使其突出并成为焦点。可以作为焦点水景布置的水景设计形式:有喷泉、瀑布、水帘水墙、壁泉等。

3整体水环境设计

美国六十年代的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中出现了一种以水景贯穿整个设计环境,将各种水景形式溶于一体的水景设计手法。它与以往所采用的水景设计手法不同,这种以整体水环境出发的设计手法将形与色、动与静、秩序与自由限定和引导等水的特性和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并且开创了一种能溶改善城市小气候丰富城市街景和提供多种目的与使用于一体的水景类型。最为著名的是劳伦斯?海尔普林事务所设计的美国波特兰大市大会堂前广场的水景,该水景堪称美国至今所建成的水景中最精彩、别具匠心的杰作。2、土建池体设计

一般常见景观水池深度均为0.6~0.8m.这样作法的原因是要保证吸水口的淹没深度.并且池底为一整体的平面.也便于池内管路设备的安装施工和维护。只有在为体现亲水特点的浅蝶形池体设计时,才采用吸水坑或泵坑。0.6~0、8m的水深实际上存在着较大的不安全性。同样,在儿童戏水池设计中,一般采用的深度为的0.3~0.6m左右,一旦幼儿落入景观池中的将是十分危险的。适宜的水深以0.2~0.4m为宜。这样做的另一优点是.当水质浊度略高时,给人的感觉仍然清澈见底。池壁压顶应可供游人坐下休息,池壁压顶距地面高度一般为0.30~0.45m;除人工湖外,水面以高于地面为宜。若水面水位较低.便会有如临深潭的感觉。从亲水的角度出发,较为合适的尺度是水面距池壁压顶为0.2m面较为合理。潜水泵坑或水泵吸水口则只需局部加深以满足吸水条件.泵坑表面可设置篦子.既可遮蔽设备又可作为格栅以阻止大颗粒杂质吸入。从美观的角度出发,池表面应尽量减少外露的管道设备。

4水景的施工问题

4.1管道材质选择

较早的工程一般采用热镀锌钢管.但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钢管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表面锈蚀,影响美观,且使用寿命较混凝土结构短一倍以上。较好的管材是铜管和不锈钢管,但造价较高。UPAC管材可避免锈蚀.但存在耐热性差,且光直接照射加速变色老化等问题。若将其暗埋在池底板下.而在部分采用铜或不锈钢管材,应是较为合理经济的解决办法。据厂家介绍,在无日光直射条件下.UPAC管的使用寿命可达五十年。

4.2水泵形式选择

目前许多水景工程为节省建筑面积或降低工程造价.采用无需泵房的潜水泵作水力提升设备。由于潜水泵的可靠性大大低于干式离心泵。因个别潜水泵损坏带来的后果,一是水景经常产生局部缺陷,造型不完整;二是一旦水泵绝缘破坏将导致水体带电产生触电危险。若采用离心泵,则使管道长度增大.需设置泵房,使水景观造价增加又破坏景观。所以,研制高可靠性潜水泵,是降低水景工程造价的一大关键。在维护条件方面,离心泵也有着潜水泵无法比拟的优势。若要保持水景观长期可靠运行应首选离心泵。

4.3灯光照明及电气施工

水下照明灯具是景中常用设备,尤其是在喷泉中广泛使用。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是塑料支架的飞利浦水下灯,它存在较多的问题。如结构强度差,在喷泉池水波动强烈或受其它外力作用时极易损坏,灯具密封设计可靠性差.塑料在日照下老化迅速等。一旦灯具损坏或密封失效便会漏电使水体带电.成为水景安全的最大隐患。当前一些水景喷泉的设计和施工均是由专业喷泉厂家一手包办.对国家规范在水景方面的要求不甚了解或不够重视.安全防范问题漏洞很多。笔者认为.在无隔离、易于接近或者参与性较强的水景,必须按照《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要求使用12伏安全超低电压供电,使用灯体应完全屏蔽在强度较高的灯具壳体内,其灯具外壳应可靠接地,同时池体钢筋网采取与接地装置相连的等电位联结措施。变压器高低压绕线圈之间应确保绝缘,初级次级隔离分开,变压器铁芯亦应接地。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必须使用漏电保护开关,以确保人身安全。

4.5水位控制

对于水景水位的控制有时是极为重要的。例如采用雪松喷头,涌泉等射吸式喷头,均对水位的变化十分敏感。水位稍有升降.喷射高度及水形就会产生很大的变化。为此,应有可靠的自动补水装置和溢流管路,较好的作法是采用独立的水位平衡水池和液压式水位控制阀并采用足够直径的联通管与水景水池连接。隅流管可设置在水池排空阀前,在阀前加一三又垂直向上装一条立管作为水池的溢流口.,代替水池结构的溢流格栅。改变立管的长短可任意调节水面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