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个人总结范例(3篇)
初中数学教学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轻松;逻辑思维;教学方法
那么,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又应该怎样设计自己的课堂,从而让学生注重参与到数学课堂当中来呢?基于这样的问题,我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营造轻松自在的课堂气氛,注重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营造轻松自在的课堂气氛的前提之一就是情感,很多时候人们都会认为数学课应该是充满理性的,正因为我们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太过注重理性教育,所以才会让数学课堂显得很严肃生硬.其实,对于初中的孩子来说,他们更加期待教师关爱的眼神,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进行适当的情感交流,这样对学生的听课效率有很大的作用.
当我们面对这样的题目时,教师则可以让学生自由来解答这道题,关于其解
题思路,教师则不需要急于告诉学生.不管学生能不能做这样的题,教师都应该鼓励学生勇于参与到课堂当中来,让学生轻松地去解决问题.当然,教师在讲解题目的时候也需要注重学生的思路,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解答题目,这样学生在理解题目的时候就不会感到吃力和压抑,从而让学生更加愿意来参与课堂.
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一味地想着完成教学任务,此时,我们更需要让整个数学课堂轻松起来,让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让教师理解学生的想法,这样的课堂才会更加生动.
二、转变教师角色,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上我们一直在强调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在真正的课堂上,却很少有教师做到了这一点.所以,为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师应该转变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让学生融入到课堂当中来,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养成自我解决问题的习惯,这样学生才能学习到真正的数学,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开拓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以下面的数学题为例:
已知,梯形ABCD中,AD//BC,AB=CD,E、F分别是AD、BC的中点,BA、CD的延长线与FE延长线相交于点G.试说明:∠BGF=∠CGF.
关于这道题目则有多种解决方法,那么教师在讲解这道题目的时候则可以适当提醒学生,然后再让学生分组讨论想出多种解决方法,再让各小组学生派一个代表来讲解自己最有代表性的解题过程.
关于上面的解题步骤,教师也可以让讲题的学生将自己的解题原理提炼出来,这样听课的学生才能更加容易理解.总之,我们的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我们应该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这样学生才能更加有激情地参与到数学课堂当中来.
三、注重课堂小结,培养学生总结的习惯
进行课堂总结对学生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传统的教学习惯则是教师在讲台上进行总结,而学生在机械地听教师讲解.这样的方式也许对部分学生有用,但是更多的学生却感到很乏味.所以,为了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教师则可以将总结的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来总结课堂学习效果,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参与到课堂当中来.
以大家都感到困难的初中函数为例,当教师将这部分内容讲完以后,那么,此时教师则可以留一部分时间让学生来进行总结,在学生总结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适当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
(1)关于函数这节内容,其基本原理是什么,请总结出来?
(2)解决函数问题有很多方法,那么,你们知道的方法有哪些?
(3)学习这部分内容,你们感到最困难的地方是哪里?
关于问题的提出,教师尽量提出具有总结性的问题,这样学生才会有总结的价值,所以,教师应该注重课堂总结这一环节,让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整个数学课堂当中来.
总之,
进行初中数学教学也是需要讲究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营造数学课堂气氛,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以轻松自在的心情来面对数学,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才会得到题高.
参考文献:
[1]张文宇.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力选择能力的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1.
初中数学教学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粤东农村地区学业不良生成因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一名在粤东农村地区参加支教活动三年的数学老师,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该地区的初中数学学业不良情况严重,故就所执教的粤东农村地区初中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以研究其成因,为进行转化对策探究提供参考。
一、封闭性问卷调查的实施
在粤东地区四个市中随机选取汕尾、揭阳两市,两市共有五个县,再从中各选取三个县的三所农村初中学校进行调查。所调查的三间农村初中学校,包括汕尾市陆河县新某中学、揭阳市揭西县京某园中学,汕尾市海丰县沙某中学,都是普通初级中学,面向农村乡镇招生,在校学生人数为一千至两千五百人范围,具有一定代表性。对上述三所学校的三个年级各选取一个班进行封闭型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编制参考了章建跃、刘先进、叶立军等关于数学学业不良生的研究时所用问卷,明确本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解数学学业不良生与学业正常生在基本家庭情况,数学学习感受与认识有何异同,并对调查目的进行逐级分解,二级指标为学生基本资料、数学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外部因素、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和元认知水平六个指标,再接着对六个二级指标进行细化分解为30个题项,由此保证调查问卷的效度。同时通过问卷预测进行信度分析,得到总量表Alpha系数为0.934,表明此量表信度颇佳。
将所抽样的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数学学习正常生问卷,采用Likert五点式计分法输入数据,再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组,包括两类分组,一为对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正常生,二为初一和初三数学学业不良生。两种分组各自所得的两个样本都是独立的,没有关联性,且样本数n30,可看作满足正态分布条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二、封闭性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生基本资料分析。
在对封闭型调查问卷中学生基本资料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之后,得到以下结果:
在数学学业不良生中其父母其中一人外务工和两人都在外务工的比例高达67.6%,父母最高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学历占59.2%,小学及文盲占23%。而非数学学业不良生其父母其中一人外务工和两人都在外务工的比例则为52.5%,父母最高受教育程度中初中占52.3%,小学及文盲占18.3%。可以看出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数学学习正常生相比,父母在外务工比例高且受教育程度相对低,这也就使得其家庭教育不到位,父母缺少关心孩子生活、学习的时间与精力,同时缺少对孩子学业的期望与支持。据笔者几年的教学中,与大多数学生的接触中发现,很多学生的父母忙于生计,加上自身素质的限制,其教养方式也是以粗暴型、放任型及娇惯型为主。这也与日本北尾伦彦的关于放任型家庭多的地方不良学生发生率高的结论相符。
在农村父母的教育期待中可以看出数学学业不良生的父母对于其子女的教育期待十分低,这是由于传统教育观的影响及当前“读书无用论”的泛滥所致。这种低期待进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其学业成绩。
(二)学生数学学习的感受与认识。
封闭型问卷的第二部分是关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感受与认识的,分为五个部分,采用量化的方法对可能造成数学学业不良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以寻求造成数学学业不良主要影响因素。
1、非智力因素。
在非智力因素方面主要调查学生对于数学喜欢程度、数学学习的坚持度、对数学作用的认知及课堂的参与积极度的情况。从调查分析结果看来,以上四个方面,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正常生的差异都极为显著。初一与初三的数学学业不良生在数学学习的坚持度和课堂参与情况的差异显著,初一学生比初三学生坚持度更高,课堂参与更积极。数学学业不良生表现为数学学习兴趣低下,缺乏坚持,遇到困难容易放弃。同时认识不到数学学习的对于思维锻炼的作用,这也进一步降低自身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在当前最新的研究中表明,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因素的作用场,对智力活动的范围、强弱、持续性产生影响。在杜玉祥等人的研究中,也得出因非智力因素造成的数学学业不良生占总人数的57%。笔者在自身的执教经历中,和与多数数学教师的交流中也一致认为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数学学习兴趣低下,动力不足是造成数学学业不良生的主要原因。
2、外部因素。
造成数学学业不良生外部环境原因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学校教育因素三个方面。在问卷中关于外部因素调查主要是了解学生对其中一些具体因素的感受,包括教材适用性、对教师的喜爱、教师教学进程适应度、父母和教师的期望、考试压力这五个内容。从调查分析结果看来,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正常生的在对教材的适用性和教师教学进程适应度方面差异都极为显著,这说明正常生对于现在新课标的教材接受度较高,能很好的理解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而数学学业不良生则在这一方面表现为接受度不高,理解有限,且在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方面比较吃力。而且初一与初三的数学学业不良生在跟上教师进度方面差异显著,这表明随着年级的递增,所学数学课程难度与知识点数量的增加,初三学生比初一学生更难跟上教学进度,使得学业不良情况进一步恶化。
在对教师的喜爱程度上,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正常生表现差异显著,说明数学学业不良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更受教师方面因素的影响,依赖于外部的刺激。在考试压力与父母、教师的期望上,两者表现为差异不显著,这与粤东农村地区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期待不高相符,因而由于考试压力而导致的考试焦虑也是表现为一般水平。而初一与初三数学学业不良生则在父母、教师期望上表现极为显著,这与其年龄特征有关,父母及教师的期望更能影响初一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能转化为学习动力。
3、知识结构。
数学学科是一门系统学科,各种知识之间具有较强的联系,一环扣一环,往往前一阶段的学习是后阶段学习的基础,如果先前所学知识存在漏洞,定然会影响后继知识的学习,故调查学生的知识结构,主要调查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抽象性认知、基础知识、数学语言的使用情况、数学思想与规律掌握情况、知识的联系应用情况,以研究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正常生的在这方面的异同。由调查结果分析可知,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正常生在对数学学科的抽象性认知基本一致,差异不显著;但在其他四个方面都表现极显著。数学学习不良生比起正常生而言,不能很好的掌握数学概念、公式、性质,不能自如使用数学语言表述,对于数学思想及规律的掌握不到位,故要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进行广泛的联想和实现问题的转化就更加不可能了。而且由初一与初三的学业不良生数据比较可以看出随着年级的增加,课程难度与容量的增加,数学学业不良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度与运用度会进一步降低。
知识结构缺陷是造成数学学业不良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与粤东农村地区学生的小学升初中时数学基础普遍较差有关,从小学到初中,数学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小学数学的知识量少,难度较低,教学进度也慢,学习主要采取重复讲练法。而到了初中阶段,数学学科的知识量大增,难度也逐年提高,学习更需要主动性,且需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反映普遍事实的规律,教学进度比小学快很多,节奏紧凑,对于重点内容也不可能反复讲练。同时数学学业不良生自身对于数学概念、性质、数学思想及规律也是一知半解,并没有把握住本质,更多处在机械记忆水平,逻辑思维能力较差,更谈不上能归纳总结形成新的知识体系了。
4、认知水平。
数学学习是一个复杂的智力活动过程,它需要完善的智能结构为保证,现阶段对于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正常生的智能结构的研究一般是从其认知能力特征着手的。故在调查中笔者通过11个问题来了解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正常生的在问题解决中的认知水平与能力情况,这些问题包括代数几何难易辨析、一题多解的方法比较、证明题计算题喜欢程度、弄清题意的能力、利用画图解题、表征能力差异、知识迁移、计算速度、题目验证、知识总结归纳、追究错题原因习惯。从分析数据可得,除了对代数几何难易程度认识无差异外,数学学业不良生在其他几个方面得分都显著低于正常生,这些都表明数学学业不良生的认知水平偏低,其符号化表征能力弱,缺乏范畴化认知方式,知识迁移能力弱,问题解决能力差。
同时,从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初三数学学业不良生在表征能力、知识迁移、知识总结归纳方面都比初一数学学业不良生差,这可能与随着年级增加数学学习的的难度、知识内容量随之增加,学生的厌学情绪也随之增加有关。
5、元认知水平。
本调查主要从数学学习的监控方面、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和数学学习的能力来研究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正常生的差异。从调查结果分析也可看出,数学学业不良生在制定学习计划、成功体验、回顾与反思、数学能力评价、讲解后明白五个方面都比正常生得分少,表现为差异极显著。说明数学学学业不良生在数学学习中成功体验少,对自身的数学能力评价偏低,在学习策略上更无制定学习计划、回顾反思的行动、对于所学知识在解题中不能运用策略对其进行运用。这与格瑞尼的研究结论一致,即数学学业不良生在解题时生成策略数量、整合策略的使用方面明显差于非学业不良生。随着年级的增长,数学学业不良生在制定学习计划方面日益减少,差异显著,在其他方面则表现不显著,与一般情况下元认知水平会随年龄增长而提高不相符。说明大多数数学学业不良生可能由于数学学习的难度与内容的增加,在数学学习中的成功体验越来越少,对自身数学能力评价越来越低,故导致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日益减少,对于数学学习采取一直消极应当措施。总体来说,数学学业不良生在元认知上呈现低水平状态。
三、粤东农村地区初中数学学业不良生的成因分析
经过对粤东农村地区初中教育情况的了解,及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可以总结出粤东农村地区初中数学学业不良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且它们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具体归结如下:
1、粤东农村地区地处沿海,经济较为发达,由于当地经商文化及近几年来“读书无用论”的影响,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期望低下;
2、粤东农村地区外出打工人数众多,留守学生占学生总数比例十分高,使得家庭教育缺失,学生在生活上缺失父母的照顾,在学习上缺失父母的指导与监督,亲情关系疏远,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学习;
3、粤东农村地区人口失衡严重,教育资源十分短缺,多为大班制教学;为了保证升学率很多学校在初一年级开始就实施分班制分层教学,使得学生的两极分化程度日益严重;
4、粤东农村初中数学学业不良生缺乏数学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不强烈,知识结构存在缺陷,认知水平偏低,元认知水平低下。
(作者单位:汕尾职业技术学院数学与应用系)
参考文献:
[1]杜玉祥等,数学差生问题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2]沈烈敏,学业不良心理学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10.
初中数学教学个人总结范文篇3
新课程;初中生;数学;学习动机
一、研究背景
关于学习动机的问题,我国著名教育学者张大均教授认为,学习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以满足某种学习需要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这里的“内部心理状态”,可理解为学习者为实现既定的学习目标时内心所具备的一种较为强烈的愿望、心理需求以及行为意图.一些国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呈98%正相关.特别是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动机,与其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以及思维水平等,都有重要关系,大量事实表明,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动机是影响初中生学习成效的关键性因素,值得通过调研进行深入分析.
二、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研对象为某市3所中学初二年级和初三年级的抽样学生,共发放问卷360份,回收346份,剔除无效问卷18份,有效问卷328份,有效问卷率为94.8%,其中男生176人,女生152人;初二年级168人,初三年级160人;来自城镇150人,农村178人.以班级为单位,整体抽样调查,数据均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在武文学的《高中物理学困生学习动机的实证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问卷基础上,查阅有关资料,结合专家意见与实测进行修订,修订后的问卷共分两部分:首部分为《内部学习动机量表》,共有5题;第二部分为《外部学习动机量表》,共有5题,其中第1题和7题属于测谎题,第7题采用反向计分,其余采用正向五点计分法.
三、结果与分析
1.问卷适用性分析
(1)问卷信度分析
经分析,《初中生数学学习动机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Alpha)为0.852;问卷整体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Alpha)为0.863,据有关统计学标准,这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
(2)问卷效度分析
量表的效度主要用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来进行测量,经逻辑分析法和相关系数法测试问卷的效度达到统计测量的要求.
(3)主成分分析
从表1中的检验值中可以看出,初中生数学学习动机量表的KMO值为0.824,球形Bartlett检验的相伴概率P值为0.000,表明相关系数矩阵和单位矩阵有显著差异,结合KMO和球形Bartlett检验相关指标值,表明适合做主成分分析.
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按照特征根大于1的原则进行因子提取,可以得到量化初中生数学学习动机的两个公因子.前2个公因子反映了初中生数学学习动机相关变量总方差的76.51%.因此,本文用前两个公因子来对初中生数学学习动机进行评价.
根据确定的两个主因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出因子载荷矩阵,对其实施方差最大旋转,根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首个公因子在“我总想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我喜欢选择具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任务”等项目上具有较大的载荷(单个因子载荷超过0.5).这些因子的共同特征呈现出引发学习者诱因的因素来自其内部需求或愿望的满足等,可概括为内部学习动机.第二个公因子在“我努力学习数学是为了取得好成绩”“我努力学习数学是为了得到父母的表扬和奖励”等项目上有较大的载荷(单个因子载荷超过0.5),这些指标的共性在于揭示出学习诱因主要来自他人的认可、评价等外部因素,可命名为外部学习动机.
2.初中生数学学习动机的总体特征
(1)初中生数学学习动机总体状况的描述分析
据表2,初中生数学学习动机总均分为28.35,刚过学习动机总得分中间水平的临界值(量表采用五分记数法,中间水平临界值为27);初中生数学学习动机在内、外部学习动机上的发展呈现非平衡性,他们的数学学习内部动机总均分为18.11,高于其中间水平的临界值15;而外部学习动机总均分为10.24,低于其中间水平的临界值12.这表明调查群体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动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均处于中等强度.根据三者的方差数据分析,初中生数学学习动机和内部学习动机呈现出较为严重的两级分化现象,这要引起教育工作者以及家长的重视,采取措施实现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2)数学学习动机与各维度的关系
由表3数据可得,初中生数学学习动机与其内、外部学习动机存在较强的正相关,且在0.01水平(双侧)统计学意义上显著,这表明数学学习内部动机和数学学习外部动机均为影响初中生数学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且内部学习动机对其影响更为强烈.
3.初中生数学学习动机的差异检验
(1)不同性别初中生数学学习动机差异
据表4,初中男生的数学学习动机总均分得分29.76,高于中间水平(3*9=27)值,女生的数学学习动机水平低于中间水平值;在数学学习内部动机上,两者表现出与数学学习动机类似的特点,而在数学学习外部动机上两者表现出相反的特点.三者在性别表现上的共性在于初中男生的数学学习动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均强于女生,且男女生的数学学习动机存在显著性差异.此外,初中男生的数学学习动机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表现在其外部学习动机(低于中间水平值)和内部学习动机(高于中间水平值)得分均高于女生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原因在于随着初中男生和女生身心发展阶段的特点以及学习规律,初中男生对数学学习出现喜欢的特别喜欢,讨厌的特别讨厌;女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自身自律性、对学习的主动性总体上差别较小,表现在学习动机上其内外部学习动机并无明显差别.总体而言,男生的数学学习动机强于女生的数学学习动机,这表明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结合男女生的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以及思维特点来进行因材施教.
(2)不同生源地初中生数学学习动机的差异
由表5可知: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分析得出来自农村和城市的初中生其数学学习动机在三者上得分有差别,但是均没有存在显著差异(P>0.05).缘由在于宏观层面,近年来,随着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努力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发展水平政策的实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微观层面,农村家庭的父母甚至比城市家庭父母更加重视对孩子教育的投入,他们将命运的改变寄望于子女身上,辅助的调查数据显示,比如在“家长就你感兴趣的数学内容与你交流”“家长督促你学习数学”等内容上,农村生源的初中生选择“基本符合和符合”的百分比分别高于城市生源10.5和6.5个百分点.
(3)不同年级初中生数学学习动机的差异
由表6可知:初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动机高于中间水平,初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动机低于中间水平,且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4)初中生数学学习动机在成绩上的差异
为研究不同成绩类型的初中生数学学习动机上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4种成绩类型的初中生数学学习动机进行差异检验,结果见表7.
由上表可知,不同成绩类型的初二和初三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以及内部学习动机在0.01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为进一步探究这些差异是如何存在的,对初二和初三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以及内部学习动机进行PostHoc检验后多重比较,结果见表8.
从上表可知:在数学学习动机以及内部学习动机上,方差检验的显著差异主要是因为成绩排名在班级前25%的学生与成绩排名在前26%―50%、前51%―75%、后25%的显著差异造成的,即成绩排名在班级前25%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以及内部学习动机与成绩排名在班级前26%―50%、前51%―75%、后25%的学生在此两者上存在显著差异.此外,在内部学习动机上,成绩排名前26%―50%的学生与成绩排名在25%的差异也是引起方差检验显著的因素.结合表9,成绩排名在班级前25%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以及内部学习动机均比其他三种成绩类型的学生具有更强的动机水平.该组数据也表明良好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学生形成较强的内在学习动机,促进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四、结论与建议
以上分析表明,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动机在总体上处于中间水平,且存在较为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动机在生源地上并不存在差异,但在性别、年级和学习成绩上存在显著差异.为更好激发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动机,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笔者从数学教学的价值取向、数学教学策略、数学学风建设等方面提出以下若干教学建议:
1.数学教学的价值取向上应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面对初中生数学学习动机所呈现出严重的两极分化,“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理应成为数学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衡量教学出发点的内在标尺,在数学教学中采取策略实现面向多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学,激发各层次数学学习者的内在学习欲望,实现每个数学学习者学到有价值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