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范文

老年人用药护理措施范例(3篇)

来源:整理 时间:2024-06-29 手机浏览

老年人用药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住院患者;意外跌倒;风险评估;有效预防

跌倒是住院患者最严重的不良事件之一[1],本文自2010年3月~2016年3月观察120例住院跌倒患者,对跌倒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一系列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3月~2016年3月观察120例住院跌倒患者,其中,男69例,女51例,年龄27~90岁,平均72岁,其中60岁以上者93例;患心脑血管疾病54例,外科术后及放化疗者39例,肾病、贫血病15例,其它12例;跌倒地点:病床旁51例,卫生间48例,走廊21例;跌倒后损伤:无损伤45例,骨折12例,不同程度挫裂伤63例。

1.2跌倒原因

1.2.1老龄因素以上资料显示,60岁以上患者主要是由于老年人身体生理机能老化,重心不稳,碰到障碍物后应变不力而致容易跌倒。一些老年患者自理意识较强,如洗漱、沐浴、如厕等喜欢独立完成,不便拖累别人,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

1.2.2疾病因素跌倒的患者中患有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心脑血管疾病占45%,这些疾病可引起短暂的脑供血不足,出现脑缺血、缺氧等功能失调而易跌倒。某些疾病如癫痫、癌症晚期、术后放化疗患者,由于机体疾病消耗,体质虚弱也是诱发跌倒因素之一。

1.2.3药物因素部分患者长期口服镇静剂、抗高血压药物、降糖药、利尿剂等,药物副作用可导致机体出现各种不适、行动迟缓、重心不稳而致跌倒。

1.2.4环境因素由于对住院环境的陌生,病床高度、地面平滑程度、室内光线程度、着装或穿鞋不合适等也易造成跌倒。

1.3方法防跌倒护理干预前和干预后分阶段观察住院患者中发生跌倒病例。

1.3.1护理干预措施

1.3.1.1个性化宣教人类是个体化最强、最复杂的生物,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思想和意识,从而主导其不同的行为,尤其是老年人由于年龄、家庭环境、周围关系以及疾病本身的影响,其思维、行为个性化非常强,因此,我们强调"个性化宣教",针对不同个体、不同年龄、不同病情、不同环境,针对性进行相应的住院指导和护理,对于高龄、行动不便的患者,强调责任化护理[1]。

1.3.1.2准确评估患者通过对风险因素的分析,意外跌倒的@著危险性因素主要有:高龄、疾病(意识障碍、平衡障碍、感觉退化、听觉退化、自主活动受限、有跌倒史及频繁如厕者等),药物因素(服用镇静药、降糖药、降压药等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者易跌倒),如有上述高危险性因素者,即属于高危人群。科学评估跌倒的高位因素是预防跌倒的有效措施。因此,我们对住院后的患者应首先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年龄、精神状态、患者的感知觉、生活能力等。对具有高危因素者均填写《患者跌倒风险评估表》,上报护理部质控组,在床旁设置相应的警示性黄色标志牌,注明患者年龄、相关疾病、服用药物、自理能力、有无专人护理等,提示护理人员给予更多的关心照顾。

1.3.1.3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认识强化每一位护士"安全意识、预防为主"的工作理念,自觉建立和增强安全意识,为患者创造安全环境,保证患者安全。鼓励每一位护理人员不断学习,提高专业护理能力、准确地判断及预见能力。强化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强调当班护理的病房巡视制度和严格交接班制度。

1.3.1.4建立跌倒报告与处理流程[2]科室要建立"跌倒意外登记",患者跌倒后,首先由当班医护人员检查伤情、及时救助和观察,准确登记记录患者姓名、年龄、疾病、跌到时间、地点、伤情及救治措施和结果,并及时向科室领导和护理管理部门汇报。

1.3.1.5建立集束化护理制度,加强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与监督,组织成立防跌倒护理小组,指定专人负责科室防跌倒措施的制定、监督、学习、登记检查和上报工作,护理部质控组根据上报情况,每月对科室防范跌倒措施实施状况进行检查,定期考察检验护理人员对风险因素的评估和预防风险的能力,及时找出护理缺陷,制定并不断完善护理措施。

1.3.2针对风险因素所采取的护理措施

1.3.2.1针对年龄因素对高龄患者要允许家属陪伴,入院时对患者和家属做好入院宣教,及时向高危人群及家属讲解跌倒后产生的不良后果以及预防跌倒的措施,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避免由于患者及家属的不理解而造成的不必要的纠纷。

1.3.2.2针对药物因素给与正确合理的用药指导,防范患者跌倒。对服用可能增加跌倒的危险药物的患者如扩血管药、降压药、利尿剂、降糖药物等患者,护士要进行药物副反应的宣教,用药过程中应严密观察药物的各种副反应,如出现头晕、步态不稳时应及时嘱患者卧床休息,症状缓解后在下床活动,并指导患者缓慢坐起。对长期服用镇静催眠药物的患者嘱其在未完全清醒前不要下床活动。

1.3.2.3针对疾病因素指导患有心脑血管病的患者改变时应缓慢,防止发生性低血压,睡醒后不应马上离床,应先静躺30s,在床上坐30s后两腿下垂等30s在离床活动等。对于术后、放化疗等体质较弱患者,根据患者体质,指导患者床上活动,起床、如厕时注意安全防止跌倒。

1.3.2.4针对环境因素首先应向患者做好详尽的入院环境介绍,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带领患者熟悉病区环境,特殊区域给与特别提醒,并在这些地方标有明显标志物。为每一位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教会患者正确使用呼叫器,病床高度调整合适,便于下床活动,将患者经常需要物品放淤随手可得的位置。此外还应保持病室内光线充足,地面平坦并保持地面清洁无水渍,走廊过道安装扶手无障碍物,患者的衣着合体,并嘱患者穿防滑鞋等一切从预防患者跌倒来考虑。

2结果

2010年3月~2013年3月统计住院患者1560例,跌倒发生64例(4.1%),2013年4月~2016年3月统计住院患者2240例,跌倒发生56例(2.5%),P

3讨论

住院患者跌倒是常见的住院意外事件之一[3],但也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累积效应[4],既包括生理、病理因素,也包括环境因素等,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加而增加。住院跌倒不仅造成患者本身的健康风险,也易增加护理纠纷。因此,对干预预防住院跌倒意外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从患者住院开始的护理介绍开始,就要将预防意外跌倒列入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之一,建立规范的预防、救治跌倒意外的相关制度,采取集束化、综合化、制度化的防跌倒规范护理。有人主张除对住院患者进行有效的防跌倒护理干预外,还要采取延续性护理干预,即对出院患者的随访性护理指导,具有护理持续性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水梅,林月双,卢琼芳,等.125例住院患者跌倒的Vincent系统回顾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5(5):724-726.

[2]曾会群,毕燕君,邱宁.风险评估在预防住院老年患者跌倒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26):125-127.

老年人用药护理措施范文篇2

【关键词】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老年糖尿病;促进伤口愈合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602-01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加之老年患者的高敏感性、行动不便、记忆力及接受知识的能力差,其治疗的复杂性【2】等原因,老年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通常需要较长时间,加大了治疗护理的难度,严重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人们的生活质量。所以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门诊换药护理人员应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症状、文化层次、经济状况【3】、认知水平、综合素质、心理承受能力、生活自理程度、职业特点等做全方位了解,通过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促进伤口的愈合。

综合护理干预:

1信息认知护理:

根据老年糖尿病患者不同文化知识水平进行沟通【4】,沟通内容主要包括疾病发病机制、相关症状、并发症、治疗措施、如何服用药物、相关注意事项、康复性护理、等内容。语言科学、适中、坦诚、客观,积极鼓励老年患者提出疑问,给予认真解答,面对面与老年患者进行眼神的交流【5】,不敷衍了事和夸大风险,使老年患者加强记忆、容易接受,取得患者信任,从而主动配合护理和治疗。

2心理护理:

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告知老年患者可以通过暗示、倾听、适听音乐等方法来发泄不良情绪,同时注意观察老年患者的心肺功能、血压、血糖、平时服药情况;对血糖异常偏高者,及时请内分泌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并做好饮食护理。提高患者对疾病以及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提高患者相关知识水平,明确各种危险因素的诱因和危害,提高各种防范措施,降低造成严重后果的程度。从而达到消除患者焦虑的目的。

3.血糖监测护理:

向老年糖尿病患者告知控制血糖【4】的重要性,因血糖高易造成伤口愈合困难及感染。认真检查血糖变化,提高自我管理技巧,改变自我管理行为。定时监测血糖,以空腹及餐后2h末梢血糖测定为主,血糖偏高或偏低及时汇报医生处理,口服降糖药的患者指导及时服药,让患者懂得药物的作用以及不良反应,正确使用药物。对使用胰岛素治疗患者要严格按医嘱给药,测末梢血糖,一般控制血糖在10mmol/L左右。同时教会患者自我监测,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伤口护理:

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低,组织愈合能力差【6】。根据伤口分期,评估、测量伤口的大小,伤口的情况【7】,是否暴露有骨头、韧带、肌肉,伤口的疼痛、肿胀情况,伤口周围皮肤温度、颜色等,记录清晰、准确。保持伤口皮肤的清洁,使伤口处于一个利于肉芽的生长环境。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和潮湿的刺激,抬高患肢,做足部踏板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促进伤口的愈合。伤口处敷料有异味时,及时更换敷料。

5.营养支持护理:

营养支持对促进老年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很重要。向患者说明饮食治疗的重要性。营养丰富的高蛋白饮食可增加胶原纤维合成,可以有效的促进伤口愈合。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糖饮食,有计划合理搭配饮食,每日至少三餐,热量比按1/5、2/5、2/5、或各1/3安排;每天摄入足够量的液体。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情况,必要时请营养师提出会诊意见,以加快伤口的愈合。

6.伤口疼痛护理:

目前,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四大生命体征之

后的第五生命体征。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在疼痛的病因学、病理生理学及药物治疗学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新的镇痛药物和镇痛技术不断涌现【6】。护理人员应不断地更新知识及观念,提高对疼痛的认识水平,掌握疼痛管理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提高评估伤口疼痛的技能。对出现伤口疼痛的患者,要及时给予处理。轻度疼痛可以给予非药物治疗,如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听音乐、转移注意力等放松心情的方法,减轻疼痛。严重疼痛者可以使用药物治疗,换药前口服止痛药,必要时肌肉注射镇痛剂。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对药物的吸收和代谢速度差异较大,应密切注意患者对用药的反应【6】。

7.运动护理:

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有规律的运动,建议老年人以散步主要活动方式。适量运动对控制血糖非常有利,可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加快伤口的愈合。运动时注意补充水分,随身携带糖果,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及时服用;老年人进行户外活动能接受适量的日光照射,增加人体对钙的吸收,增加人体的稳固性,避免因跌倒而出现的组织损伤。

8.健康指导

老年糖尿病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8】,提高自我管理能力【9】。严禁抽烟,适度饮酒,严格控制饮食与血糖,避免各种不良因素的刺激,养成对肢体皮肤的自我护理习惯,肢体避免受凉,穿松软透气性能好的鞋袜,同时避免皮肤抓伤、烫伤、摩擦等意外事件引发的皮肤外伤。

讨论:

对老年糖尿病外伤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遵医行为较前明显改善,患者及家属能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定期检查血糖、进行血糖的自我监测、饮食控制等能力。此外,还要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沟通;换药治疗操作时动作轻柔、操作熟练,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主动参与配合治疗和护理,加快伤口愈合速度,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程丽,李小妹,高翠霞.糖尿病患者压力评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中华护理杂志.2013,48(8):707-709

[2]TheJoannaBriggsInstitute开业护士在养老机构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8):767-768

[3]于彬彬,柳.老年人居家照护现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8):764-766

[4]赵晓霜,李春玉,李彩富.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和自我效能对健康状况影响的路径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63-65

[5]郑剑煌,李红.老年痴呆患者进食困难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7):655-657

[6]张腊元.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效果「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外科护理分册.2012,28:58

[7]仇,黄金.“TIME”原则在伤口床准备中的应用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9):855-858

老年人用药护理措施范文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病人护理风险以及在对其进行护理的过程中的防范措施。并回顾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临床收治的100例老年病人进行护理的过程,根据这些患者在护理中的状况来分析老年病人的护理风险以及防范措施。在对老年病人护理的过程中,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技能,加强对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保持热情的工作态度,尊重老人,关心老人,加强护理中的风险防范意识,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效果。老年病人的护理是医院护理中需要特别注重的护理对象,由于老年人自身对护理等相关知识了解甚少等因素的存在,那么,老年病人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必定也存在过多的焦虑,心理、身体等方面的因素形成了护理中的风险,寻求有效地护理防范措施对护理效果影响极大。

关键词:老年病人;护理;风险分析;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192-01

老年病人在医院中占据很大一部分,因为老年人自身的免疫力、身体素质下降等原因,会造成一些身体上及疾病,例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糖尿病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等,增大了老年病人的数量。老年病人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防范各类风险,老年病人体制下降,会出现步态稳定性下降、平衡功能受损,极易跌倒,这就需要在护理过程中加强跌倒的防范措施。老年病人在护理中的风险因素除了老年人自身的身体、生理因素外,还包括心理因素、疾病因素、药物因素以及饮食因素等。本文主要通过回顾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进行护理的老年病人的相关资料,老分析老年病人护理中的风险因素以及相关的防范措施,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接受临床护理的老年病人作为分析研究资料。这些老年病人的年龄在60-9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0±5.5)岁,他们均存在不同的病症后入院治疗。

1.2护理:老年病人年龄大,病情严重而复杂,死亡率极高,病程长且伴随着多种疾病,临床症状不典型,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多方面的护理知识,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增加,老年患者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由于他们受病情、环境、文化程度、家庭构成、地位等的限制,护患沟通就具有了特殊性。只有掌握了与老年患者沟通的方式、方法,才能提高护士与年老患者沟通的效果,进而提高护理的质量。在对老年病人护理中,要求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关心老年病人,了解其需求;

第二,与老年病人沟通时,要保持端正的工作态度;

第三,尊重老年病人;

第四,注重与老年病人说话的方式、内容;

第五,与不同文化层次的老年病人沟通,要掌握不同的契机;

第六,嘱咐老年病人家属合理用药、按时用药;

2护理风险

2.1护理人员方面:护理人员对老年病人的恢复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在护理中,护理人员如果存在纰漏,则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影响。近年来,护理人员在护理老年病人的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风险主要包括:第一,医院对护理人员的管理不完善,使得护士在工作中出现了消极懈怠的心理;第二,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更新少;第三,护理人员在对老年病人护理的过程中,对护患纠纷的认识较为肤浅,一旦出现护理缺陷,就会处于被动地位;第四,护士长不负责,导致护士们打错针或者用错药等问题出现。

2.2老年病人方面:一些老年患者由于自我认知欠缺,常见于知识型的老年患者,对自身能力过高的估计,对危险性认识不足或由于不愿意麻烦护士和家属,并且其对自身的病情也不了解,极易形成焦虑不安等心理。部分老年病人还会出现擅自离开医院等行为,也会极易造成其他的安全隐患。

3防范措施

在对老年病人护理的过程中,为了保证老年病人的生命健康,避免不必要的风险,这就需要护士做到:

第一,嘱咐病人或者家属按医嘱正确服药;

第二,遵循“起床三步曲”,即醒后30s再起床,起床30s后再站立,站立后30s再u行走;

第三,当需要协助而无家属在旁,请立即打呼叫铃,勿自行活动;

第四,老年人行动不便,所以行动时候一定要选择适当的辅助工具;

第五,夜间家属应该将小便器放于床旁;

第六,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老年人参加规律的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散步等;

综上所述,风险因素是多方面的,这就需要医院建立健全护士管理制度,加强护士护理的缜密程度,组织护士定期学习相关的专业护理知识以及在护理中的相关维权知识等,对老年病人给与详细的病情介绍,采取有效地防范措施防止护理风险状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陆丽芬,葛正中.风险管理在老年病房护理风险防范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8,3(7):588-590.

[2]白秀荣.护理风险因素与防范对策.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3):5642-5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