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范文

优质护理个人总结范例(3篇)

来源:其他 时间:2024-07-03 手机浏览

优质护理个人总结范文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4)29-0110-0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医疗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普通护理已经无法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为患者提供更为满意的服务是各大医疗机构面临的重要问题。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的护理服务[1]。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的70例住院患者作为试验组,对其进行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的70例住院患者作为试验组,其中男45例,女25例,患者年龄61~75岁,平均67.2岁;同时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的70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7例,女23例,患者年龄62~75岁,平均68.1岁。两组患者均可以和医护人员保持良好沟通,并且表示自愿参加调查研究,患者和家属均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同时排除以下各种情况,患者具有意识障碍,无法和医护人员保持良好沟通;患者拒绝配合医护人员的指导和安排;患者和其家属拒绝参加本次研究。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对所有患者或家属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由笔者所在医院自行编制,在收集信息前对问卷负责护士进行相关培训,使其明白如何正确采集问卷,尽量减少其他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干扰,要确保被调查者可以清晰、明确地了解调查问卷的各项内容,才可以进行调查。对所有患者的调查问卷要严格保密,保证患者可以如实回答问卷各项问题。

对照组患者仅接受笔者所在医院的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常规诊疗护理、健康教育、各项生活注意事项等。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2分层次的护理管理实行护士长-护理组长-主要责任护士-辅助护士的分层次护理管理模式,将病房区域进行分组,每个组要有组长1名、主要责任护士2名、辅助护士1~2名,每名护士需要负责4~5个患者,保证完成患者所有的基础护理、病情观察、辅助治疗、医患沟通、健康教育等工作。护理组长需要经过全科室工作护士投票决定,候选人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丰富的工作经验、较强的业务能力、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和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护理组长需要保证完成个人护理工作,还要负责检查、监督和指导所负责小组的护理工作,尤其对新来护士给予强化的培训和指导,使其可以逐渐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要确保全组护理工作顺利开展。

1.2.3合理安排交接班制度科学合理的交接班制度可以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将每日工作排班分为3期分别为A、P、N班,A班一般为8∶00am~4∶00pm,A班一般是每日出入院、护理、治疗、各项检查的高峰期,是1天中工作量最大、最繁忙的班次,因此可以安排较多护理人员。P班(4∶00pm~0∶00am)大部分患者的治疗已经完成,工作强度相对较低。N班(0∶00am~8∶00am)的工作量一般在一日中最低[2-4]。因此要根据三班工作量的不同,合理分配和安排护理人员以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并满足临床工作的各项需要,合理的排班可以有效降低交班次数、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5]。

1.2.4对护理人员进行强化优质服务理念的相关培训要定期对护理人员展开强化优质服务的各项培训,如日常要做到说话耐心、轻柔、走路轻、关门轻、患者入院有欢迎声、治疗过程中要称呼患者名称、患者合作要表示感谢、治疗有误要表示道歉、接听电话有问候声等[6-8]。患者入院后要向其和家属耐心、详细介绍院内环境、病房环境、各项注意事项等,要为患者准备舒适的床铺、热水,保持环境干净、整洁。要注意观察和体会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懂得换位思考,对患者病情做到心中有数,要及时发现患者的各项细微变化并予以解决,平日要多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对患者耐心进行各项锻炼指导,如果遇到一些生活无法自理的患者要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要努力提高个人操作机能,如静脉穿刺、下胃管等侵入性操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痛苦。

1.2.5营造良好的学习和互动氛围护理人员需要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和综合业务能力,要定期组织互助学习小组,可以将科室护士分组制定一名组长,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学习,每次学习可以选定一个研究方向,要求大家共同查阅文献资料和各项研究进展,并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定期组织业务学习活动,用比赛等形式对护理各项操作机能进行检查,对比赛成绩优异者给予肯定和奖励,努力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大家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定期开展读书报告活动,护理人员可以将自己阅读到的有收获的知识和大家分享,通过全组成员的讨论、总结,互相学习并共同提高。还要积极鼓励护理人员的创新,对于有新点子或新方法并且有助于日常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要给予奖励,如果条件符合还要鼓励申请专利。

1.2.6努力丰富神经内科专科护理的内涵神经内科的护理有其自身特点,要根据日常工作需要强化专科护理的内涵。要开展电话预约业务,由于神经内科住院床位一般比较紧张,门诊护理要进行电话预约床位,预约后病房护士为患者精心准备床铺和各项入院手续,加快住院流程。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服务,脑卒中患者一般会有后遗症、复发率较高、生活质量下降等疾病特点,出院后的康复锻炼、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疾病复发有重要意义。因此对此类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是必要的,护理人员在进行电话随访时要仔细询问患者的康复情况、用药情况、生活习惯、自理能力等信息,耐心解答家属的各项疑问并给予相关科学指导,要通知家属门诊预约的各项信息,这样可以将护理服务延伸到家庭和社会,使护理更为人性化。对于昏迷患者也要采取相应的强化护理,一般护理比较重视昏迷患者的各项并发症而容易忽视和患者的交流,积极的沟通交流有助于患者的促醒。要制定合理的和昏迷患者沟通交流的制度,如每日早晨护理人员要轻抚患者额头、与其握手、按摩患者肢体、轻轻呼唤患者姓名、告知患者病情、天气、日期、家属情况等信息,还要督促家属和患者一起回忆往事帮助其恢复记忆,这种安慰鼓励有助于患者康复,也更为人性化,有助于医患关系和谐。

1.2.7对患者和家属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在日常工作中以丰富的形式向患者和家属展开健康教育,通过口头宣传、个人指导、制作宣传卡片、观看影片资料、亲自示范等方式向患者进行宣教,重点介绍如何进行康复锻炼、营养饮食等方面知识。

1.3观察指标

护理结束后调查患者或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并统计神经内科病房红灯呼叫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4.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或家属总满意度为98.57%,对照组患者或家属总满意度为74.29%,试验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红灯率为47.14%(33例),对照组红灯率为77.14%(54例),试验组红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患者或家属满意度调查结果

组别满意(例)比较满意(例)不满意(例)总满意度(%)

试验组(n=70)654198.57

对照组(n=70)41111874.29

3讨论

优质护理个人总结范文篇2

【中图分类号】R473.58

【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6-139-01

在重症监护病房之中的患者因为会被医治类环境、病情与治疗方式等各类要素所影响,会产生记忆有所减弱、知觉有所减小等精神方面的表现,即ICU综合征[1]。文章调研了ICU优质护理干预模式运用到ICU综合征老年患者中的功效,并总结结果如下:

1相关资料与方式

11相关资料选出2015年3月到2018年1月这一时间段我院接受并治疗的78例ICU综合征老年患者当作本次研究的样本,并参照不同护理方式分成两个组别。组一收入了患者39例,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即24例、15例;患者的年龄最大85岁,最小60岁,平均年龄为(72±838)岁;组一患者施以常规的护理。组二收入了患者39例,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即21例、18例;患者的年龄最大86岁,最小61岁,平均年龄为(73±983)岁;组二患者施以ICU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进行对比发现,P>005。

12方式组一患者辅以常规的护理:随时监测患者的心跳、脉搏、血压等;定时为患者辅以翻身与叩背等;组二患者在组一患者予以护理的前提之下施行ICU优质护理干预模式:

(1)住院环境方面的优质护理:医护人员要给患者构建舒服的住院环境,借助对于光照、噪音、空气等辅以把控,把不时常加以运用的医治类设施放到其余位置,减小对于患者予以的负性影响;医护人员不可以在患者可以聆听的前提之下调研患者的病情,还应适宜调整各类设施的噪声,以舒缓患者焦躁、惧怕等负性心理。

(2)增强护患间的交谈:医护人员在患者进至ICU以前,要对患者辅以探访,告诉患者ICU有关的体制与所需注重的事宜等,清除患者产生的惧怕感与焦躁感,让患者具备相应的心理方面的准备。

(3)随时监测患者病情产生的变换,构建ICU评测系统:患者在进至ICU后,医护人员要尽早施行各大评测,对于患者精神型障碍产生的各类要素辅以评测,尽力发现预兆,以尽早辅以护理与治疗。

(4)人文方面的关爱:医护人员对于患者各类合规的需要要尽力应允,在辅以护理期间,动作要温柔,伴随微笑,尤为细致,让患者得以尽早恢复。

(5)个体化护理类规划:医护人员要依据患者不一致的具体情况,以汇编不一致的护理类规划。

13疗效评测记录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总体满意率,分数总共即100分,囊括了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三大层级,十分满意:总分即90-100分,满意:总分即70-89分,不满意:总分即0-69分。总体满意率:十分满意率、满意率相加。

14数据统计学调研凭借SPSS170一类统计学软件统计并调研相关的数据,频数及百分比(%)运用到显现计数资料,统计指出P

2结果

组二护理后总体满意率好于组一,P

3讨论

ICU综合征不单会促使患者的病症有所加重,还会使得患者产生其余并发症,让患者的住院耗时有所增多、恢复受堵。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患者的心理担负能力、应对能力等有所减弱,提升了ICU综合症产生的概率。所以,为ICU综合征老年患者辅以身心、住院环境等各类优质护理无可或缺。ICU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即一大总体型、个性化的护理方式,能够与患者身心等方面的需要相一致。其中,对ICU综合征患者尽早辅以评测,应借助个体化预先型护理对策;对于ICU环境之中的不舒服予以改良,减小环境对于患者予以的伤害;增强护患间的交谈与人文方面的关爱,提升了患者的安全类理念,让患者得以尽早恢复。

优质护理个人总结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新形势下将优质护理服务教学模式应用到临床护理带教中,以全面提升护理教学质量和效果。方法:将2010年12月~2013年6月来我科实习的180名大专护生随机等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试验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教学模式进行带教。通过量化评分测评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生考核结果、对教学满意度、工作评价平均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根据目前临床教学环境,采取优质护理服务教学模式全面提升了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护生;护理带教;教学质量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7.074

2010年国家卫生部开展以整体护理责任制为核心、以病人为中心的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推动了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1]。新形势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已越来越受到推崇,如何将科学有效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转换为临床护理带教新模式,进一步提升护理教学质量,促进护生综合实践能力,很值得探讨。自2010年12月以来,我科将优质护理服务教学模式应用到临床护理带教中,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0年12月~2013年6月我科共接受护生180名,男19名,女161名。平均年龄(19.78±0.53)岁。本科室实习时间均为4周。随机等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护生在性别、年龄、实习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由科室总带教制定教学计划,实施入科宣教,根据护士长排班表落实跟班带教,总带教科内理论授课和操作示范每周1次,实习第3周落实护理教学查房和个案讨论,第4周进行出科前理论及操作考核。

1.2.2试验组(1)带教老师选拔与聘任。由工作年资5年以上、临床经验丰富、业务知识精湛、操作技能娴熟、沟通能力强、热爱护理专业、爱护学生的护理本科护师或主管护师担任,均通过院内护理部统一组织的带教资质考评。(2)护生入科第1天,总带教入科宣教,宣教内容包括科室框架、人员结构、病室环境、工作时间、针刺伤预防、院内感染知识。护士长协同进行入科摸底考核,以闭卷简答题形式进行理论知识测评,以抽签形式抽取一项基础护理操作进行操作技能测评,考核成绩均在85分以上。再通过面对面谈话形式了解护生专业价值观、毕业取向及住宿、家庭等社会心理问题,结合护生个人意愿,与分带教双向选择,组成优缺点互补、短长处相接的责任制一对一教学。师生互相留取联系方式,保持24h畅通。(3)护生入科第2天,在分带教全程监督和指导下,实施床位包干,执行优质护理服务实践活动,包括:入院、出院、转运交接等工作流程;医嘱执行、护理文件书写、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康复指导;落实洗脸梳头、会阴护理、鼻饲、心电监护等各项操作。分带教运用护理程序教学手段,通过不断评估、评价及时了解同学的需求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带教的内容和方法,针对性教学[2],评估和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4)每周1次总带教组织分带教集中业务授课,制作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现场操作演示、情景设置、角色扮演;每2周1次组织护理教学查房、典型病例个案讨论,鼓励护生质疑,围绕问题收集资料,明确学习问题,展开组间讨论。每次教学活动开展师生互评,总带教和护士长反馈互评意见,提出改进方案,并在下1周的教学活动中总结方案落实情况。(5)实习第4周进行出科考核。

1.3评价指标(1)出科前对两组护生分别进行理论、操作、沟通技能考核,理论考核采用闭卷形式以选择题、名词解释、问答题的方式进行,总分为100分,统一考试。操作考核根据本院护理操作规范统一评分标准取护士长、总带教、分带教3人平均分。沟通技能考核:护生对病人生活起居、饮食、用药、功能锻炼、安全指导5个项目进行健康教育,每一项20分,总分为100分,取护士长、总带教、分带教和病人4人平均分。(2)两组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参考相关文献自行设计,调查内容包括教师职业素养、维护学生利益、管理病人能力、授课方式、教学效果5项,每项20分。共向学生发放问卷180分,回收有效问卷180份,回收率100%。(3)根据本科室岗位职责及护生实习计划,结合护理部下发的护生工作考评表,通过运用知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主动服务意识、行为态度、团队协作精神5项评分对两组护生进行工作评价。每项20分,分数由护士长、总带教和分带教分别测评后取平均分。

1.4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3.1软件,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或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护生考核结果比较(表1)

3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模式的研究即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实施[3],已成为现代护理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目前临床教学环境,采用以护生为中心,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教学模式进行临床带教,全面掌握护生心理性格特征及专业态度和技能水平。

3.1全程教学使护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加强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提高带教质量,重视护生综合能力培养,是临床护理带教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对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和护理人才培养起着重要作用[4]。李姝[5]研究指出以临床实习护生为中心的带教模式,在能力培养中,侧重于培养护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和实施整体护理理念。优质护理服务教学模式,正是将课堂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护生在带教老师一对一指导下,实施床位包干,从入院到出院,全面照顾病人,完成各项治疗护理措施。带教老师则采取护理程序教学手段,针对护生不同阶段出现的能力问题,进行全面教学评估、诊断,制定和实施教学计划,根据效果及时作出调整,使带教活动在持续评估和改进中有序进行,护生的实践达到了完整、连续、系统化过程。表1和表3显示,试验组理论、操作、沟通技能、运用知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主动服务意识等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优质护理服务教学模式解决了以往传统带教中片断性、功能性教学的不足,实现了以护生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参与指导为辅的教学理念,全面提高了护生临床综合能力,为毕业后正式进入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2无缝隙关怀提升了护生的人文关怀品质人文关怀品质作为一种内在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其培养的关键在于内化过程[6]。护生入科第1天,即融入人文关怀情境:总带教和护士长根据护生不同认知规律、知识技能水平和心理特征,采用师生双向选择,个性化组合方式,因人施教;师生互相留取联系方式,8h带教,24h负责制,不仅在学习上,而且在生活上不断帮助护生,体现了优质护理服务教学模式全程无缝隙的教学关怀;经过选拔而具备良好师德、师才、师风榜样的带教老师在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时,所表现出来的个人人文素养无时不刻地渲染、传达给实习护生,为她们树立了良好的模范榜样作用。这些情景在潜移默化中触发了护生积极的心理活动,使她们感知其中蕴含的人文关怀品质,达到了内化过程。同时,护生负责床位与病人建立和谐护患关系中,人文关怀理念被不断强化,人文关怀能力得到了进一步锻炼和提高。因此,优质护理服务教学模式为护生营造了良好的人文关怀氛围,极好地提升了护生的人文关怀品质。

3.3教学相长,病人受益护生在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过程中,系统接触了临床护理知识与技能,更好地激励其主动摄取知识和主动服务意识,增强自信心,提高了自我效能感。而自我效能感的培养,能有效改变护生在临床工作中的行为,使之以更加成熟的方式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7]。表2显示试验组护生对教师职业素养、授课方式、教学效果等满意度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带教老师采用护理程序方法进行教学活动,须全程紧密跟踪护生的护理行为,提高了工作责任心,丰富了教学内涵;通过业务知识授课、操作示范、个案分析、教学查房等形式,促使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工作能动性,增加学习积极性,减少了职业倦怠感[8]。护生跟随带教老师全程学习过程中,细枝末节的错误都被得到及时纠正,有效缩短了护生掌握技能的时效性,大大降低了错误发生率。新的教学模式使病人同时受到两位责任护士的关心和照顾,增加了住院安全感,提高了病人满意度。表3显示在使用新的教学模式后教师对护生工作能力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从侧面反映出教师对其自身教学效果的肯定,提升了自我价值感,教师满意度提高。

4小结

将优质护理服务教学模式应用到临床护理带教中,注重护生综合能力培养,激励师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师、护生和病人满意度,深化了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全面提升了护理教学质量,从而更好地引导护生成为专业的、有科学精神的、有发展能力的未来护理从业者。

参考文献

[1]葛英,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成效探讨[J].全科护理,2012,10(3):838-839.

[2]黄丽芳,连剑群,吴翔.护理程序和分层教学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2009,18(12):2310-2311,2314.

[3]郭淑荣,李月兰,陈立红,等.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模式的建立与应用研究[J].河北医学,2012,18(1):129-131.

[4]周钦,陈凤平,彭山玲.床位负责制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115-116.

[5]李姝.实习护生临床带教模式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2,26(1A):11-12.

[6]郭瑜洁,姜安丽.护士人文关怀品质内化机制的理论探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60-61.

[7]陈月,张宏晨.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134-135.

[8]张晓弘,谢瑞群,王丽娟.主副双人带教模式在手术室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上海护理,2013,13(2):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