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道症状表现范例(3篇)
急性呼吸道症状表现范文
【关键词】重症支气管哮喘;急救;机械通气;呼吸困难
中图分类号R5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3)31-0177-01
支气管哮喘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是老年群体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临床中主要表现为咳嗽、胸闷、气紧等症状,多在冬季发病,经常反复发作,而重症支气管哮喘是发作后患者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处于危重状态[1]。老年患者器官老化,生理功能、心理状态与年轻人相比存在较大差异,老年人患重症支气管哮喘后,病死率相对较高,所以选择合适的急救方法、降低病死率是非常重要的。为探讨老年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治疗手段,笔者所在医院在48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急诊救治中综合采用各种方法进行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2012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8例急诊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其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55~87岁,平均64.5岁。患者中12例出现意识模糊,36例意识清醒,15例合并呼吸衰竭,其中2例患者肺哮鸣音较为明显;血象:患者白细胞数量≥11.0×109/L者27例,中性粒细胞超过80%者31例;合并高血压12例,合并糖尿病13例,合并心脏病9例,合并胃肠疾病5例。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在急诊就诊中均出现呼吸困难、气紧、胸闷以及面部紫绀等症状,部分患者呈张口抬肩,伴有咳嗽、黏痰症状。
1.2方法
1.2.1一般急救患者入院后给予心电图、血压、呼吸等监护,观察患者是否有并发症。给予吸氧治疗,氧流量保持在3~5L/min。给予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氨茶碱剂量为4~6mg/kg加40ml生理盐水静脉推注,持续使用2~3d。给予红霉素加10%的葡萄糖注射液静点,严格控制其滴速。另给予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250μg。
1.2.2机械通气患者入院后首先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实施排痰,然后进行机械通气,潮气量保持在10~12ml/kg,吸气相正压IPAP保持在8~10cmH2O,PEEP保持在10~15cmH2O。呼吸频率保持在15次/min。后期可根据患者的情况适当调整各个参数。
2结果
经过急诊救治,患者呼吸困难、胸闷、气紧以及紫绀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而患者的双肺哮鸣音也显著减少。治疗后,治愈45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9%。其中36例患者后期进入呼吸内科接受进一步治疗,其余9例患者在观察室继续治疗,1例治疗无效的患者收入ICU接受治疗。
3讨论
重症支气管哮喘是老年人常见呼吸道疾病,不进行及时治疗会导致患者呼吸困难,进而导致死亡。其发病主要是因为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使气管黏膜上皮细胞死亡,形成溃疡,支气管黏膜出现病变,加上黏液的分泌增多,在临床中表现为咳嗽、咳痰以及喘息症状[2]。此种疾病反复发作,对患者肺功能影响较大,严重的患者可能出现心力衰竭,甚至面临生命危险。
老年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必须要给予及时的治疗。在药物治疗中茶碱类药物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抗炎以及免疫调节的作用,使用剂量在5~15mg/L能减少副作用的产生。除药物治疗外,在急诊治疗中首先必须保证患者呼吸顺畅,目前临床中较常用的是机械通气治疗,机械通气能改善患者通气情况,利用外部手段为组织供氧,解决患者呼吸窘迫、低氧血症等情况,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在急诊救治中有很高的价值[3]。但是因为老年患者身体机能退化,其呼吸系统易发生损伤,出现机械性肺损伤的情况比较普遍,所以在操作中要选择小潮气量加PEEP模式治疗,同时在通气中还需要对患者情况进行严密监测,一旦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调整潮气量和呼吸末正压值。老年支气管哮喘发作中支气管血管管道阻塞严重,容易出现感染,还要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4]。
本次研究中48例患者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机械通气治疗,治疗效果较好,总有效率97.9%,只有1例患者因合并疾病较多,急诊陷入昏迷,采用各种方式均未获得好的治疗效果。治疗中红霉素有效阻止了支气管组织收缩,实现了较好的气道抗感染作用。而在急救中发挥最主要作用的是机械通气,本组中采用小潮气量加PEEP模式,既实现了通气的效果,也避免了机械性肺损伤。
综上所述,在老年重症支气管哮喘发作的急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老年患者的各种特殊情况,综合采用多种急救方式,从而快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
参考文献
[1]刘娟.老年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急诊救治分析[J].中外医疗,2013,11(6):67-68.
[2]韩丽丽,韩性运.老年重症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5):94-95.
[3]孙丽.老年重症支气管哮喘36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1(10):52-53.
急性呼吸道症状表现范文篇2
关键词新生儿流感病毒肺炎
资料与方法
自2003年11月~2006年10月在西安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经摄胸部正位片确诊为新生儿肺炎共837例患儿,其中,于住院第2天采集股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流感病毒IGM阳性者70例。确诊为流感病毒肺炎[1],为观查组,并随机抽取流感病毒IGM阴性者30例为对照组。观查组70例中,男37例,女33例。低出生体重儿3例,巨大儿2例,适于胎龄儿65例。日龄:8~14天,14例、15~21天,28例、22~28天,28例。季节分布:1月份10例,2月份23例,3月份16例,4月份9例,5月份1例,6、7、8、9、10月份0例,11月份1例,12月份10例。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接触史43例。对照组30例中,男20例,女10例。低出生体重儿2例,巨大儿2例适于胎龄儿26例。日龄:8~14天2例,~21天11例,~28天17例。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接触史17例。
结果
临床表现:两组症状、体征、并发症、辅助检查对照见下表。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简明统计软件10、34处理,以计数资料阳性数作描述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两个样本率比较的X2检验,P
两组症状间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其他症状有哭闹,声音嘶哑,因例数少未列入表内。
讨论
新生儿流感病毒肺炎多发生在晚期新生儿,本组日龄大于15日者56例,占80%。因生后1周以内的新生儿受母体抗体保护,发病较少,随着日龄的增长,抗体水平下降,感染机会增加。发病季节多在12~4月份,本组发生于此季节者68例,占97.14%,与流感病毒流行的季节相一致。有文献报道流感病毒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在温带、寒带地区通常冬春季节流行,流行高峰经常于每年11月底到次年2、3月[2]。本文与文献报道一致。发病前有明确的上呼吸道感染接触史43例,占61.43%,提示护理者若患上呼吸道感染应注意隔离。
新生儿流感病毒肺炎起病多数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据表1可看出,最常见的症状为咳嗽、吐奶、鼻塞、呛奶、吃奶减少,口吐白沫、呼吸急促。其次为发热\流鼻涕、打喷嚏。可有哭闹、声音嘶哑等。呼吸系统症状显著。但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仅凭症状难以鉴别引起肺炎的病原。车氏等报道北京地区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主要的病原是流感病毒,患儿多发病急,且有高热,其发热高度似于年龄成反比,17.1%甲3型流感病毒感染者出现寒战,14.3%出现头痛,也有肌痛患儿。乙型流感病毒感染者有腹痛表现。声音嘶哑在甲3、乙型病毒感染者占1/3左右,咳嗽、咽疼、鼻塞占半数以上。5岁以上患儿症状明显[3]。本文发热者占41.43%,热程3~5天,多为中等度的发热,无1例出现寒战,患儿不能告知有无头疼、肌痛、腹痛、全身酸痛、乏力。故应注意新生儿与婴幼儿流感病毒感染临床表现的区别。
新生儿流感病毒肺炎肺部体征明显,可以看出:多为呼吸急促、口周发绀、双肺痰鸣,湿音。但无肺实变体征。呼吸急促、三凹症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从表2看出:58.57%的患儿伴有呕吐,30%的患儿伴有腹泻,25.71%伴有黄疸,17.14%谷丙或谷草转氨酶升高,20%左右的患儿可合并心肌损害、心肌炎,表现为心力衰竭、心电图异常、心肌酶异常。11.43%可合并呼吸衰竭,4.29%合并败血症,87.14%白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12.86%白细胞计数>15.0×109/L,说明继发细菌性感染。本文未发现伴有惊厥者。因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引起脑水肿致易激惹,嗜睡或睡眠不安,面色苍白或发灰者约10.15%。合并心肌损害、心力衰竭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主编.褚福堂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180-1181.
急性呼吸道症状表现范文
【关键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治疗;穿琥宁氯化钠注射液
【中国分类号】R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2)02-0179-01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占我国婴幼儿死亡的第一位。国内资料显示儿科门诊病例中,呼吸道感染占60%左右。大多数为上呼吸道,少部分累及下呼吸道,发病高峰年龄为半岁――1岁。冬末春初也是呼吸道疾病的易发季节。病毒感染主要通过空气中飞沫传播,也可通过被污染的手和用具传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数为散发性,在气候变化时可引起局部流行[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3月~2010年7月在我院收治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00例,男童58例,女童42例,年龄2.5~12岁,平均年龄4±2.8岁。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1.2临床表现:主要表现有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咽痛,可伴有呕吐、腹泻、食欲差、腹痛,检查时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颌下淋巴结肿大,肺部呼吸音正常,病程约3-5天,高热者可出现惊厥、腹痛等。
1.3方法:治疗组对症治疗后给予静脉滴注10mg/(kg?d)穿琥宁氯化钠注射液,3~5天为1个疗程,每日1~2次;对照组对症治疗后给予10~15mg/(kg?d)静脉滴注病毒唑,每日1次。同时,让患儿充分休息,多饮水、给予有营养而易消化的食物、增加维生素。加强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和适当的温度与湿度[2]。
1.4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检验,所有数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
2.结果
治疗组50例患者中,显效(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35例,有效(症状有所减轻)12例,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改善)3例,有效率94%。对照组50例患者中,显效25例,有效16例,无效9例,有效率82%。
表1
3.讨论
(1)穿琥宁制剂被誉为"中华抗生素"。它是采用新工艺将穿心莲内酯经酯化、脱水、成盐而制成的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单钾盐,加上碳酸氢钠等辅料后制成穿琥宁氯化钠输液剂,进一步增强了药物的稳定性能,保障了临床使用的安全有效性、其毒副作用更小,经过多年的应用,已得到了医生和患者的认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选用穿琥宁氯化钠注射液,疗效确切,有效率高达94%,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可显著缓解症状和缩短病程、明显优于病毒唑注射液[3]。
(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自鼻腔至喉部之间的急性炎症,其包括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又简称上感。上感90%是由病毒引起,病毒感染之后,亦可继发细菌感染。上感主要是因为鼻腔、手的卫生不良,饮食不当,过量食用冰冷、热燥、油腻食物,以及气候骤变引起着凉、劳累、或被雨淋造成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候,存在或由外界侵入上呼吸道的病毒或细菌,迅速生长繁殖,导致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程一般3-5天,若体温持续不退或病情加重,应该考虑感染可能侵袭其他部位。若向邻近器官或向下蔓延,可引起中耳炎、鼻窦炎、咽后壁脓肿、颈淋巴结炎、喉炎、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较大的儿童若因链球菌感染可引起急性肾炎、风湿热等[4]。
(3)在冬春交替、乍暖还寒之际,人们容易发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常见病原体为病毒,仅少数由细菌引起。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咽炎、扁桃体炎等。各种可导致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的原因,如受凉、淋雨、疲劳等均可诱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儿童易患病。小孩子患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家长不要惊惶失措。只要及时治疗,细心护理,病情就能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家长应注意让小儿多休息,发热期间多饮水,给流质或软食,避免过于油腻和过饱,吃奶婴儿应少量多次喂奶,以免导致吐泻等消化不良症状。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室温恒定,保持一定的湿度,这样才有利于小儿的康复。如果小儿反复患呼吸道感染,经常发热、咳嗽,尤其是以咳嗽为主要表现时需注意可能发展为支气管哮喘;对任何迁延性咳嗽、有痰的患儿应注意异物吸入的可能性,也有可能感染结核病。此外,合理喂养,保持平衡膳食,积极预防和治疗营养性疾病(如佝偻病、铁缺乏症、营养不良)。冬季可以适当多增加一些高热量、蛋白质食物,同时注意补充维生素,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增强小儿的抵抗力。因此,经常发热、咳嗽的患儿,一定及时到医疗条件好、专科技术水平高的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及时诊断和治疗。
参考文献
[1]王伟.小儿清热宁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9,(07):114-118.
[2]项荣轩,阮宇鹏,张勇.小儿清热宁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8,(06):13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