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管理技术范例(3篇)
图书管理技术范文
1.1图书馆管理制度相对落后
我国图书馆的管理主要是围绕图书进行的管理,图书馆管理人员和各种管理设备都是为图书管理而服务的,针对图书管理制定出具体、详细的管理制度,工作人员按章操作,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图书馆管理的规范性,但同时也限制了工作人员能力的发挥,无法实现创造性劳动。
1.2工作人员素质偏低
传统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主要是对图书进行分类、编码以及对图书借出和归还的管理等,在很大程度上对工作人员能力的要求较低,因此当引进较为先进的图书管理系统后,这些工作人员就会由于本身的能力问题而显得力不从心,严重阻碍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进行。
1.3信息技术应用较少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与此同时图书馆也逐渐引进信息技术以提高服务质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图书馆开始创建电子报刊,将国内外著名报刊上传到网络上供用户使用,然而类似的信息技术在当前的图书馆中应用较少,且宣传力度有限,使得其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2信息技术给图书馆工作带来的影响
2.1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图书馆的管理由人工化向着自动化的方向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以及图书馆内部网络的建设的不断推进,使得图书馆的图书在采购、分类、借出、归还等各个环节均实现自动化控制,借助于信息技术可为人们提供网络预约、新书推荐等服务,同时还可以对馆藏和借出的图书当前状态进行监控,对于借阅到期的用户进行催还,因此有助于防止图书的损坏、丢失等。另外,通过建立数字图书馆可为用户提供网络借阅和付费服务,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图书馆馆藏资源,而建立馆际间的合作网络可实现资源共享,从而使得图书馆不必盲目扩大规模,降低工作量,因此更有助于图书馆进行精细化管理。
2.2对工作人员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应用必然会改变图书馆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随着计算机、传感器、网络等技术的应用,使得图书馆管理工作更加高效,因此工作人员的工作模式必须做相应的转变,但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图书馆的管理依然离不开管理人员的参与,只是其工作内容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信息技术技术条件下更强调人机结合、人机互动等,因此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在熟悉图书馆基本工作流程的基础上,还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适应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工作任务。
3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典型应用
3.1文献检索和使用
传统的文献检索主要是人工操作进行,费时费力而且成功率不高,在引进信息技术后,图书馆馆藏的文献资料均被录入数据库,通过网路平台上提供的检索工具,在输入了检索条件后就可以实现自动化的筛选,按照用户要求迅速缩小检索范围或直接命中检索目标,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使用体验。在文献使用时,用户也不必采用复印的方式,而是可以在授权的范围内直接将相关文献下载到储存介质中,做到随用随取,实现无纸化,降低了使用成本。
3.2促进学术交流
通过基于互联网建立图书馆网络学术交流平台,可使人们及时了解某专业当前的学术动态,及时接触学术前沿知识,同时在不同地点的相同专业的专家、学者可实现对专业知识的交流和探讨,有助于学术发展。
4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对策
在图书馆管理中引入信息技术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提高图书馆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使信息技术真正为图书馆管理服务,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4.1转变图书馆管理观念
要想使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首当其冲的就要转变管理观念。实际工作中主要包括:第一,资源共享观念。信息时代下,应当充分发挥信息共享的技术优势,在地方政府的统一指导和协调下,各图书馆之间应当团结协作,一方面充分发挥各图书馆自身的资源优势,建立特色图书馆,另一方面建立馆际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以降低管理成本。第二,与时俱进理念。信息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因此图书馆不但要尽快建立信息系统,还要根据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情况,不断完善信息系统的功能,使其始终保持先进性,为图书馆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务。
4.2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素质
为与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相适应,工作人员应当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技能,因此图书馆应当定期举办有关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培训等,并辅以科学的考核手段,实行考核合格上岗的制度,使凡上岗的工作人员均能胜任当前工作,同时将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与经济收入相挂钩,促进工作人员主动学习,另外要提倡工作人员进行工作创新,对于创新有助于提升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人员应当给予奖励,以充分发挥每名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除以上之外,图书馆应当与高校展开合作,进行定向培养、在职进修等方面的合作,从而为图书馆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4.3扩展服务内容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图书馆要实现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的转变,因此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必须不断扩展,实际工作中要不断深入开发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立特色鲜明的图书馆品牌,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信息服务。
5结束语
图书管理技术范文
1.RFID技术如何应用到图书馆中
1.1背景RFID技术是一款起源于二战时期,用来分辨敌我的无线通信技术,英文为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缩写是RFID,翻译成中文名为射频识别技术,常称为感应式电子晶片或近接卡、非接触卡、电子条码、感应卡、电子标签等。
1.2技术运用
1.2.1发展阶段
RFID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个是二战时期分辨敌我的探索阶段,这个阶段在1950年初至1970年,这个阶段为探索时期。第二个阶段是在1970年初,这个时期已经开始探索出来射频识别技术的初步应用,在1970年初到2000年这应该是发展阶段。在2000年以后,射频识别技术开始的到了人们的重视并广泛的投入了使用,这是技术的初期。
1.2.2投入使用
世界上第一个在图书馆应用射频识别技术的是1998年的新加坡。此后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美国、澳大利亚、中国等国家也相继采用了此技术。仅仅五年时间,全世界至少有200家图书馆开始使用RFID技术。
1.3工作原理
射频识别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把图书贴上芯片也就是条形符码后,在电子标签中输入信息,储存在电子标签中的书本信息在中央电脑里,在对图书进行借阅的时候,中央系统进行相关处理,使阅读器得到信息。
2.RFID系统在图书馆中
2.1RFID系统的简介
RFID系统是基于RFID技术的升级,应用无线射频,以非接触、无视觉、可靠性高的方式传递特定识别信息的网络系统。RFID是一种可能代替条形码技术的标签技术革新,它以无线、大容量、智能化等特点将逐步取代条形码技术的地位。深圳在2006年率先投入使用,是领先于其他图书馆。
2.2RFID系统的整体设施
引进RFID系统的包括如下子系统:电子标签加工和识别系统、借阅流通系统、架位采集与管理系统、安全系统、自动分拣系统、RFID借书证系统和典藏管理系统。
2.3案例
经过观察本地图书馆,对本地图书馆引进RFID智能图书管理系统座以下分析。RFID系统是由读者办证系统、柜台工作站、馆藏架位管理系统、图书自助借还系统、智能安全门、图书编目系统和系统管理软件平台等组成。其中主要设备包括:智能书车、自助借还书机、全套软件编目及柜台工作站读写器等。通过对RFID系统在阅览室进行的试点运行分析到RFID系统在图书馆应用中的优缺。
3.案例分析
3.1RFID系统在图书管理中的优点
(1)读取便捷于现在常使用的条形码相比较,RFID是以飞触碰时进行对数据的读取,其操作简单便捷,这样不仅方便了工作人员的工作,也方便了借阅人员。
(2)减少了规整时间
在图书馆经常有各种防止放错书架或者放乱了书码的事情的发生,在读者多了以后,这种事情在茫茫书海中又很难被发现,在引进了RFID技术以后,是需要使用RFID阅读器在书架中间走动,发现放错或者放乱书架的现象后,RFID会自动发出声光警报,在查找书籍的时候,只要输入需要查找的书名,也会在查找到书籍的时候自动提醒,这使得借阅工作非常省时省力。也减少了管理员的工作负担。
3.2RFID技术在图书馆中的缺点
(1)RFID标签价格太高
在市场,每个RFID芯片的标价大约在人民币4元左右,远远高出了条形码的价格。
(2)RFID信号容易被破坏
如果用金属物质阻挡住RFID芯片,或者用厚厚的衣服等物品遮住RFID芯片时,通常会阻碍了安全门正常的识别或是办公。图书馆容易损失书籍。
(3)RFID标签太大
RFID标签有各种大的缺点就是容易被发现被损坏。由于RFID标签体积过大,通常不能像以往的防盗磁条一样隐藏隐蔽,所以容易被发现损坏,盗取书籍。
4.结束语
图书管理技术范文篇3
【关键词】图书馆;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
1引言
图书馆是收集、传递信息的桥梁,图书馆含有很多信息资源,为了提供图书馆服务水平,必须确保能够为读者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现如今,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可以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管理中,对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管理,优化信息传输和资源共享,提升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2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分析
新时期,国家对于图书馆建设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加,图书馆建设数量和规模都在逐渐增加,为了保障图书馆正常运营,必须对图书馆加强管理。然而,现如今,在图书馆管理方面,依然存在诸多不足,比如,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被被应用于图书馆管理中,但是,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不够完善,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这样就会影响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另外,有些图书馆管理人员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知识掌握的不够全面,这样就会造成管理水平降低。除此以外,传统图书馆的图书材料都是纸质材料,资源有限,读者很难高效的查阅到自己想要的资料。现如今,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知识经济时代和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必须与时俱进,才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需求。图书馆的管理也必须不断改革和创新,结合数字化环境,创新管理,从而促进图书馆更好的发展。为了促进图书馆管理创新,应该积极采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结合图书馆管理实际需要构建网络管理平台,扩展图书馆资源,另外,在图书馆检索方面应用计算机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文献检索效率,从而更好的满足人们对于图书馆的应用需要。因此,新时期,在图书馆管理欻给你信方面,必须积极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提升图书馆管理水平。
3图书馆管理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式
3.1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于图书资源共享中
图书馆的图书类型和数量有很多种,在图书采集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图书馆实际发展的需要,有重点、有目的选择图书。在图书馆图书管理方面,应该采用科学合理的分类办法,并采用计算机自动化系统对图书进行编目和管理。读者在选择图书时,可以采用计算机终端为读者提供图书目录进行选择。除此以外,现如今,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在图书搜算应用方面,也可以采用网络平台及时获得所需资料。
3.2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于信息传递和检索中
为了有效提升图书馆信息传递以及检索效率,可以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现如今,计算机技术已经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图书馆检索管理中,智能化网络检索方式已经取代了传统的联机信息检索方式。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数量和种类庞大,人们在搜索信息时,面对海量信息,很难高效获得自己所需信息,这一问题也体现在图书馆管理方面。过去,图书馆管理的重点在于,依据读者的实际需要,机械的搜索图书信息,但是现如今,这种管理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大数据时代需要。现如今,在进行图书馆管理工作中,不仅需要依据读者的实际需要对图书资源进行检索,而且还应该以读者的检索偏向为依据。
3.3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于虚拟参考咨询中
新时期,在图书馆管理方面,要求图书馆能够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模式,即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在对读者提供服务时,需要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应用基础,通过数据库、网上在线聊天、邮件等形式,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由于通过网络技术为读者提供服务,因此,不会受到时空限制,读者可以采用终端系统提出问题,而图书馆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终端系统为读者解答疑难问题,从而有效实现读者和专家学者及其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无缝对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读者的体验。例如,现在图书馆在为读者提供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时,广泛应用网络预约书服务,读者在对图书进行检索时,如果发现自己所需的资源已经被其他读者借阅,则读者可以采用网络预约形式,当借阅读者归还图书时,图书馆管理人员可以第一时间通知愉悦读者借阅图书。
4图书馆实行计算机管理后优化对策分析
4.1积极创新图书馆管理理念
在图书馆管理中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模式,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管理理念,具体而言,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图书馆管理人员应该创新图书馆管理理念,积极转变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思维,明确意识到将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创新管理方式,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图书馆管理水平。②在图书馆管理中,可以以开放的姿态与其他图书馆协同合作,促进图书馆双赢。③新时期,在图书馆管理方面,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要求管理人员提高服务意识,以创新的角度定位图书馆应用功能,促进图书馆发展。
4.2促进图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图书馆管理中,图书馆管理人员是十分重要的柱体,同时,其工作水平也是促进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关键,因此,要求图书馆管理人员提高综合素质。①组织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素质培训教育,促进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图书馆管理人员综合素质。②图书馆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应该积极引进专业知识较强的数字信息技术工作人员,积极构建图书馆计算机信息管理平台,促进图书馆管理水平的提高。③在图书馆管理中,还应该注意构件完善的培训体系以及选拔体系,不仅定期对图书馆管理人员参加专业知识培训,而且还应该对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职务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对其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者惩罚,促进其工作积极性的提高。
4.3加强计算机运行环境管理
在图书馆管理中应用先进的计算机工作系统进行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图书馆管理工作效率。但是,在系统实际应用中,如果发生故障问题,则需要对系统进行更换,对此,图书馆里人员进行图书馆管理时,应该对系统进行定期杀菌、消毒,避免计算机病毒对图书馆管理系统造成破坏,确保计算机系统处于无毒运行状况下。在图书馆管理系统应用中,涉及很多数据,对此,图书馆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时,应该注意定期对系统数据进行备份,避免图书馆数据丢失。另外,还应该注意的是,造成图书馆管理系统发生故障问题的原因不仅有软件因素,而且还有计算机硬件管理问题,对此,图书馆管理人员应该加大管理力度,妥善解决计算机硬件故障问题。除此以外,在图书馆管理中,计算机在信息管理以及信息识别方面有一定的限制,对此,图书馆管理人员应该加强信息管理,保障图书馆管理效率。比如,在对图书馆数据进行管理时,必须将图书馆数据信息准确传递至便捷工作部门,并进行数据录入工作,但是,在此工作过程中,有些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意识比较差,这样就会对图书馆后期管理造成不良影响。对此,图书馆里人员应该采用积极的工作态度客服实际工作困难,提升图书馆管理水平。
5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入各个领域,在图书馆管理中应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图书馆管理水平,提高图书馆资源共享水平,保证信息能够快速准确的传递,同时还可以为读者提供虚拟参考咨询服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多风险因素,因此,还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对策,以更好的发挥图书馆作用。
参考文献
[1]曹安斌,韩爱萍,蔺艺红.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J].现代情报,2010,30(1):125~127.
[2]谢卫,张春红.数字背景下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6):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