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绿化设计规范范例(3篇)
小区绿化设计规范范文篇1
关键词:风景园林;道路绿化;规划设计;海门;南海路
Abstract:Asaimportantspecialpartoflandscapedesign,theurbanroadgreendesignisveryimportantinurbanandenvironmentconstruction.ThetexttakestheNanhairoadgreendesignasresearchbackground.Throughexpoundingthematerialroadgreendesign,inordertoprovidesomestudyreferencetotheurbanroadgreendesigninadjustingurbanplan.
Keywords:roadgreendesign;urbanplan;Haimen;Nanhairoad
中图分类号:TU985.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8)08-0139-03
1概论
长三角经济圈的迅猛发展是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代表,而在经济得到充分发展的同时,该区域城市建设也相应地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具典型的莫过于城市发展所带来的城市中心的转移和迁徙,如城市的中心从老城区向新城区的迁移,以及新城区城市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在这种城市格局的调整和变化的过程中,城市建设必定会对城市道路绿化的形式和内容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如何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来进行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使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同城市的发展格局保持一致使二者相得益彰,从而为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和建设服务,是当下乃至今后一定时期内城市变革中不可避免的主题。本文以海门南海路道路绿化设计为例,在详细阐述方案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总结,尝试对城市规划发展格局发生调整下的城市道路绿化设计进行一定的探索。
2项目概况
2.1海门概况
海门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东濒黄海,南依长江,因扼“江海门户”而得名。由于海门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位置,与苏州隔江相望,并承接上海100km以内的近距离辐射,是苏南地区和上海地区跨越长江向北发展的战略重地,也是江苏北部向南承接苏南和上海影响力的门户区之一。未来崇海大桥与崇启大桥的建设,将进一步使得该地区融入苏南经济圈和上海经济圈发展的大格局之中,进而实现城市的跨越式发展。(见图1)
2.2南海路现状
本次设计范围西起富江路东至民生河,全长6km。目前南海路两侧现状用地多为农田和原有居住用地,同时沿路还分布有一定数量的新建小区及厂房。规划调整前的总体绿化设计宽度为68m,其中道路红线宽度38m,南北两侧道路绿化带宽度分别为20m和10m。道路等级为城市快速路,道路中央为22m宽机动车道,两侧为5m宽非机动车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隔离带为3m。另外道路两侧水网密布,其中圩角河,日新河,民生河三条水系穿越南海路。(见图2-1、2-2、2-3)
2.3南海路规划调整
根据海门市南部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海门市未来将形成整体向南发展的趋势。在城市向南发展的规划中,南海路作为新城区重要的城市景观带,将发挥联系新老城区的重要作用。根据规划蓝图南海路两侧规划用地总体上可分为三类,即商业金融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及居住用地,其两侧今后将发展成为海门市经济和政治的中心,而南海路的道路等级也将在现有的基础上结合控制性规划做进一步的调整,其中总体道路绿化设计宽度将从最初的68m扩展为100m,其中南北两侧绿化带宽度均增加至20m,同时两侧增设8m的辅道及3m的人行道。
3应对规划调整的思路
3.1随着城市规划的调整,城市道路功能必然随之发生转变,因此道路绿化设计如何应对城市规划的调整,是道路绿化设计前首先要注意考虑的问题
3.2由于城市总体规划的前瞻性,目前的城市道路红线还无法立即拓宽。道路绿化设计范围只能依托规划调整前的红线范围作为参考,但是绿化设计整体方案与近期实施设计方案都必须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市政道路规划保持一致。
有鉴于此,道路绿化设计从以上两个基本点出发,进行了深入的设计及构思。
4具体设计思路
4.1设计原则
4.1.1远期与近期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海门市南部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南海路道路的等级在原有等级的基础上有所拓宽,道路红线宽度由68m拓展到100m。在此基础上设计方案根据新的规划绿线设计范围,同时结合建设单位的相关意见,进行绿化设计。同时在重点路段,根据目前城市发展的需要,按照规划调整前的绿地范围进行设计,同时在设计方面也要为未来的绿化预留空间,以实现近期道路绿化效果与远期城市绿化相协调。
其次绿化方案设计与远期城市总体规划保持协调一致,方案以海门南部新区规划为指导,在保证基本绿化要求的基础上,根据道路两侧用地的性质及两侧规划道路的走向,采用“简易绿化”的方式,实现绿化设计符合城市未来道路两侧的用地性质要求,做到与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合理衔接。
4.1.2生态性原则
为保证城市道路未来的生态效益,方案在绿化种植方面,形成以乔木为主,乔、灌、草相结合的多层次绿化空间,以及丰富的植物群落。同时在道路的重点节点采用一些如花地被、花境等新颖的绿化设计手法,来丰富道路绿化的空间层次。
4.2设计理念
绿之廊:廊是连接事物不同组成部分的重要廊道,生态学意义上的廊道是连接不同斑块的线性空间。方案将南海路定义为绿之廊,目的在于着重突出其生态绿色廊道的设计理念,同时也是将其比作联系城市不同功能空间的“沟通”廊道。
水之舞:海门的历史文化悠久,大约有一千多年的文明史,从其文化的成因来看,海门文化主要属于江海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在方案设计的过程中,设计方案从江海文化出发进行思考,突出其水文化特色的一面,并以“水之舞”为创意,将水的动态性做为一个元素融入到道路绿化设计的方案中来,突出设计的文化性特色。
5种植设计
5.1基础绿化
根据南海路的特殊情况,南海路绿化设计方案可分为标准段绿化及道路交叉口绿化两种形式。
标准断绿化设计根据整体绿化设计的远期与近期相结合的原则,采用对不同的路段具有针对性的设计手法。
绿化总体上根据城市规划调整后的红线范围进行设计,在局部路段如现状条件暂时无法满足道路红线的宽度要求,例如红线范围内已存在的暂时无法拆除的建筑、道路两侧的现有河道等。道路绿化设计则根据具体的现状情况进行调整,以满足现状道路基本使用功能的要求。其他路段则根据规划调整后的道路绿线范围进行种植设计。
绿化树种的选择以胸径16.1~18cm的全冠香樟树阵做为道路绿化的骨架,种植间距为6m×6m。在规则式的香樟树阵之间,以雪松、香樟、嫁接银杏、香椿、榉树等大乔木进行自然式的种植,形成道路的自然式骨架同时点缀以红叶李、桂花、红花木、石楠、红枫等小灌木,作为基础绿化的点缀。在使整条道路形成大尺度的景观效果的同时,将自然式的种植形式同规则式的种植形式相结合,共同构成了刚柔相济的一条道路绿化的骨架。
道路交叉口的绿化设计主要考虑两方面的功能要求,首先考虑现状范围内的绿化需求,即现有道路的交叉口处,在兼顾未来辅道实施后的城市道路景观效果的基础上,方案规划调整前的道路红线为基础,进行种植设计,使近远期绿化能够得到兼顾。
其次在规划道路与未来金融区、行政区的衔接路段,绿化设计则根据规划调整后的道路红线为依据,采取少种、或者不种树木的方式,为今后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留有足够的空间。
衔接路段的植物品种组合主要以落叶乔木为主,如水杉、黄山栾树、无患子等,同时在林下辅以整形绿带,球形灌木以及片植的地被,如小龙柏、红叶石楠、苏铁、红叶李、大吴风草。在形成丰富的乔、灌、草的绿化效果的同时,也满足了该路段交通视距的要求。
5.2绿化特色
首先南海路作为海门市重要的城市景观带,其本身应该具有不同于其它道路的标识性景观特点。因此方案从此处着手,主要通过特色植物紫薇的运用来体现道路绿化的景观特征。主要的设计手法是将紫薇有规律地丛植,从而使整条景观大道形成一条以紫薇为特色的“色带”。使之成为海门市独具特色的景观大道。
其次方案以大尺度的曲线式绿篱的种植形式作为对设计创意“水之舞”的诠释,将灵动的曲线布置在道路绿化的两侧,即很好地体现了方案的创意主题,同时也打破了传统道路绿化直线型较为呆板的视觉效果。
5.3花境的设计
为了使局部重点路段形成丰富的景观效果,方案采用了花境的种植方式,来对道路绿化进行点缀。主要栽植区域为人流量较大、车行速度较慢的道路交叉口处,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主要的植物品种有紫叶酢浆草、花叶玉簪、蛇鞭菊、美丽月见草、宿根福禄考、细叶美女樱、黄金菊等等。(见图3)
6结语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之与城市建设和未来发展保持一致,从而发挥其最大的效能,是城市规划别应注意的问题。结合南海路的道路绿化设计与思考,笔者认为从老城向新城迁移的特殊城市发展进程中,城市的道路绿化应注意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6.1道路绿化应严格遵循城市规划所确定的绿线范围,不可因城市建设的时序性和客观现状条件肆意更改和调整绿线范围。
6.2应该保证城市规划在得以实施的前提下,绿化设计要充分兼顾城市规划的可实施性和阶段性,重点加强近期规划实施性较好的区段,同时规划控制的未来区段通过有效的绿化措施进行遮挡,这样既可为城市未来的发展留出一定的空间,又可保证城市建设同园林绿化的统一协调发展,从而实现建设用地的过渡性。
参考文献:
[1]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小区绿化设计规范范文
关键词:机关大院;绿化;方案;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8004304
1引言
笔者对自行设计和施工的,于2013年5月竣工的某机关大院(以下简称“大院”)的绿化工程进行了分析研究,有关绿地的数据来自图纸,有关绿化配植的资料来自踏查和竣工资料。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竣工不久,但大部分绿化效果已经可以看到,只是少部分中远期绿化效果,尚不能获得照片,暂只能从图纸和种植现状来评估。以下是有关报告。
2机关大院建设布局及绿地系统规划
该机关大院坐落于某市环城南路北侧、低丘陵的南缘,地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长夏无冬,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差振幅小,适合多种园林植物生长。用地红线将大院勾勒出东西长260m,南北纵深500m,占地约12.48万平方米的近似矩形,矩形的东部和北部接壤于坡林,东坡较缓,4°~5°;北坡略陡,约23°。西南缘趋缓于附近水库。全院地势平坦,院内南北纵向干道仅1°~2°。大院绿地系统重点打造“一轴一湖一主楼、三纵二区二坡林”的格局(图1),具体如下。
2.1一轴一湖一主楼
轴线从主入口至办公主楼,果形的苹果湖居中于轴线,北临大楼的中心广场,南临大院入口广场,湖面3854m2,全院因开阔湖面而视域通透、明亮、通风、润凉,彻底改变了原谷地的暗、潮、闷、热的小气候,为全院生态系统奠定了良好的地利基础。办公主楼正对轴线北端,是全院重点建筑。
2.2三纵二区二坡林
以主入口为起点的环湖干道在湖前广场分道为两条平行的南北向干道,即东纵干道和西纵干道,两干道对接于办公大楼前,实际构成环湖路。东纵干道以东是生活休闲区,以干部公寓为主,西纵干道以西是工作区,以办公为主。办公区以西的平行于西纵的是全院第三条南北向的纵干道——礼堂西路。礼堂西路以西是家属区。东纵、西纵干道分别与4条横向支路接驳,各将东区和西区划分为多个功能区,东区从北至南依次为4个单元区:公寓休闲区、综合服务楼、宿舍区及荔枝园;西区从北至南依次为5个单元区:辅楼、礼堂、分队楼、运动区和加油站。最西边的家属区基本平行于办公区。
东区的北缘和东缘是两处自然坡林,从坡林到院内保留着过渡的原生树木等植被(图2)。
3绿化方案分析
3.1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机关大院风格
大院绿化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生态院区。传统是指仍然保持机关环境的正规、简洁和通达[1,2],于干道和主建筑周边采用点-线-面的布局,用大量规则式列植和对植乔木来表现工作机关的严肃和规整、干练的刚性;现代是指各局部,如节点、办公区和生活区等,以绿地总体设计为依据,在楼体之间开敞的绿地上,在规则种植的樟树或秋枫等行道树框架内(图3),以大量非规则式种植体现整体与局部、统一与变化、主景与配景以及基调树种与季相变化等协调关系,体现人与生态的和谐。整个园林绿化建设实现了预定目标: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和支持机关大院功能[1,2]。
3.2植物的选择
设计遵守《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3](以下简称“规范”)中适地适树的原则,丰富的树种均为本土或归化的粗放、低管护植物。物种丰富度偏高,总共18.9万m2的绿地内纳入70余种园林植物,大院基调植物中,骨干乔木有樟树(Cinnamomumcamphora)、秋枫(Bischofiajavanica)、尖叶杜英(Elaeocarpusrugosus)、细叶榄仁(Terminaliamantaly)等;观花树木有凤凰木(Delonixregia)、红花紫荆(Bauhiniablakeana)、大叶紫薇(Lagerstroemiasqeciosa)、黄槐(Cassiasurattensis)、红绒球(Calliandrahaematocepha)、双荚槐(Cassiabicapsularis)、小叶紫薇(Lagerstroemiaindica)等;地被植物有红继木(Loropetalumchinense)、黄金叶(Durantarepens)、龙船花(Ixorachinensis)、毛杜鹃(Rhododendronpulchrum)、地毯草(Axonopuscompressus)。各种树木的频度从201株到5株不等,地被植物频度从90m2到2m2不等,观念在于军营的绿地也可以建成小型植物园。
3.3符合相关规范的设计要点
以下各项设计要点均符合《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
3.3.1营造生态园林的植物群落
设计的植物群落,以乔木为主,以常绿树与落叶树相结合,速生树与慢长树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如公寓休闲区的秋枫+凤凰木-洋紫荆+菠萝蜜-大叶紫薇+水石榕-非洲茉莉球+棕竹+大红花-龙船花+蜘蛛兰+葱兰-地毯草和尖叶杜英-海南红豆+串钱柳+腊肠树+黄金间碧竹-肾蕨+玉龙草等配植类型。植物层次丰富,一般都有上木、中木和下木三层结构,不但绿量较大,而且色彩、香味、观花和季相效果明显。
3.3.2与外界野生植被的自然衔接
为了使外缘山林成为院内绿化的延伸,完好地保留了红线外的自然植被,红线内侧的两处坡林设计的荔枝园从外向内延伸,并以象形树种向内过渡,尽可能使内外群落自然衔接(图4)。
3.3.3坚持节约型园林
提倡节约型园林是机关绿化共同遵守的基本原则,为此有以下措施:
(1)绿化以乔木为主,乔木︰大型灌木︰地被植物︰草坪的覆盖面积比是40︰25︰15︰20;
(2)遵循适地适树原则,全部绿化植物均属本地带粗放型品种,不采用外来珍稀树种,全部草坪采用抗杂和粗生的地毯草而不是台湾草等,减少灌溉和除杂成本;
(3)大量保留原有植被,如保护原有的大樟树生长如初(图4);
(4)改进后的地利条件,如开掘苹果湖后,小气候有利植物生长。
3.3.4绿化效果近远期相结合
所采用的骨干乔木中,樟树属缓生型,红花紫荆和细叶榄仁、秋枫等属速生型或中速生型,速生可尽快获得效果,但长期的养护如修剪等成本较高,缓生则相反,例如缓生型樟树的中长期的绿化效益明显偏高,成本偏低[5],如此的速生与缓生树种的兼顾,体现了近、远期绿化设计效果的结合。
3.4开阔清澈的苹果湖水景
苹果湖,水面约4000m2,岸线200m,悠长的环湖亲水步道宽2m,绿化坡面幅宽6m,在规则的路边樟树带下是地被植物野牡丹+花叶连翘+黄金叶+蜘蛛兰+龙船花组成色彩丰富的图案,但无上层乔木,仅种植红绒球、山茶花、红继木、米仔兰、九里香等观花或香型灌木球,目的在于服从建设布局,保持轴线两侧宽透视域。
3.5“巧于因借”的园林建筑小品
大院未设专项的园林构筑物,反倒显得更简洁、肃朴、开敞。园建风格主要表现于大量浮雕和栏杆。入口外的两侧墙体装饰了反映中国革命史的浮雕,在大楼正墙,东西两侧各有“井冈山会师”,和“南昌起义”的大型浮雕;升旗台、大楼台阶及环湖步道的三处栏杆均统一为横梁五角星雕花、柱头祥云石雕的白色民族式石雕栏杆,凸显军营建设的浑然一体。有趣的是礼堂西路与家属院间的透墙上,一幅幅方形麻石浮雕组成了“艺术画廊”。如荷花莲藕的“敬廉崇俭”(图5)、旭日花鸟的“繁荣昌盛”、丹凤朝阳的“展翅飞翔”、雄鸡报晓的“胸怀五德”、古松仙鹤的“长治久安”等等,目不暇接。这种因势而设的“园林小品”,事半功倍,值得推广。
4.1本设计符合相关《规范》
《规范》有关“种植设计”的条文有:种植设计应以绿地总体设计对植物布局的要求为依据。应优先选择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的适生植物。复层种植的上下层植物应符合生态习性要求和游憩、景观等功能要求,并便于养护管理。植物种植设计应体现整体与局部、统一与变化、主景与配景及基调树种、季相变化等关系。应充分利用植物的枝、花、叶、果等形态和色彩,合理配置植物,形成群落结构多种和季相变化丰富的植物景观。种植设计应以乔木为主,并以常绿树与落叶树相结合,速生树与慢长树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使植物群落具有良好的景观与生态效益。基地内原有生长较好的植物,应予保留并组合成景。新配植的树木应与原有树木相互协调,不得影响原有树木的生长。种植设计应有近、远期不同的植物景观要求。本项绿化设计符合以上各项条文。
4.2成功的水景与园林小品
苹果湖的开发,是大院建设规划及绿地设计中成功的重要单项之一,无论是地利、景观还是基本的气候因子等均比原地貌有了明显改进,湖水来自汇集的雨水和中水,并使用于循环系统,符合《规范》中有关水景的要求:“水景设计应以总体布局及当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为依据,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水景的种类、形式,水景应以天然水源为主。”
全院因势利导地以大量栏杆、浮雕作为园林小品来表现机关大院文化,既富有寓意和变化,又表现了大院的严正风格,从而实施了《规范》的园林建筑设计“精在体宜”、“巧于因借”的原则。
4.3讨论
尽管本设计中,速生与缓生树种的兼顾,体现了近、远期绿化效果的结合。但不可否认,为尽快获得遮荫效果,在骨干树种中,还可以加大速生树种的种类和数量,岭南地区不乏许多优良大型速生的绿化乔木,如榕属的十余个树种可供选择,而大院边缘林带种入相思类、桉树类也可为增绿提速,此议值得探讨。
参考文献:
[1]刘军,高殿森,熊正彬.某营区生态规划对策探讨[J].环境科学导刊,2011,30(1).
[2]谷永丽,宋钰红,高成广.部队营区生态环境设计与文化氛围营造[J].山东林业科技,2008(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420-2007城市绿道设计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7.
小区绿化设计规范范文
关键词:城市园林规划设计
前言: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具有净化空气、调节气候、防风降噪、保持水土等功能,此外,还能美化环境、陶冶情操、给城市注入生命力、丰富文化生活。园林绿化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本文对城市的道路园林规划与设计、小区的园林规划与设计以及城市园林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和分析。
1、城市的道路园林规划与设计
道路的绿化是一个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直接体现。通常我们探讨的道路绿化也即是与我们联系密切的街道绿化,道路交通性干道机动车辆行驶多,考虑到这个主要功能,分车绿带和人行绿带的宽度要稍窄一些,树种选择和设计上要注意行车视线的要求,缓解眼睛疲劳,最好具有减少噪声、吸附尘埃的作用,整体效果上以简洁有序为主,不必过于繁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道路绿化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不得土壤;道路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化空气要求;绿化树木与市政公用设施的相互位置应统筹安排,并应保证树木有需要的立地条件与生长空间;植物种植应适地适树,并符合植物间伴生的生态习性;不适宜绿化的土质,应改善土壤进行绿化;修建道路时;宜保留有价值的原有树木,对古树名木应予以保护;道路绿地应根据需要配备灌溉设施;道路绿地的坡向、坡度应符合排水要求并与城市排水系统结合,防止绿地内积水和水土流失;道路绿化应远近期结合;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此外,街路景观的规划要追求整体和谐,既要体现总体风格,又要突出局部特色,为城市的园林绿化增加亮点。
2、小区的园林规划与设计
居住小区的园林规划对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小区的水环境设计中,要利用人的亲水性来让人们在工作之余,释放压力,在优美的小区环境中得到放松。近几年来,在小区园林绿化工程中,小区的水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住宅小区的水环境设计中较多的水体形式是:水池和喷泉。水池是小区水环境设计中用得最多的一种形式,水池的优点是节省能源,不需要太多的运作费用;人工喷泉在小区环境设计中起到点景的作用,它能在小区的中心或入口地段很容易引人注意,在需要视觉中心的地方,设置喷泉是很好的方式。小区园林绿化的设计原则是:分级设计,使小区绿地系统化,以宅间绿地为分散点,公共绿地为面,道路绿化为面,来覆盖整个小区;绿地采用开放式的形式,在有限的空间内,为居民提供一个实用、自然、温馨的休息空间;绿化主要以适合本地生长的植物造景为原则,树木搭配原则以乔灌结合,针阔混交,适当点缀花卉及爬藤植物,充分发挥植物的功用;绿化配置以植物群落为主,兼顾草坪;绿化布局的集中与分散,在绿化设计中还应考虑设计一些分散的团块绿地,形成一些相对安静的空间,利于小区住户休息和生活;绿化设计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在规划设计中,还应充分考虑居民要求,满足小孩嬉戏,老人活动、品茶、下棋以及居民体育锻炼、健身等。实施立体绿化,把庭院绿化纳入城市绿化体系,要求所有单位和小区在绿化上必须达标,达到了把庭院绿化引向街道,把街道绿化引入庭院,互为环境,互为补充的绿化效果,努力扩大绿化面积。
3、城市园林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城市园林的规划与整体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市民对园林绿化的实际需求。广场绿化应根据各类广场的功能、规模和周边环境进行设计,广场绿化应利于人流、车流集散;公共活动广场周边宜种植高大乔木。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25%,并宜设计成开放式绿地,植物配置宜疏朗通透;车站、码头、机场的集散广场绿化应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树种。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10%。纪念性广场应用绿化衬托主体纪念物,创造与纪念主题相应的环境气氛;停车场绿化设计:停车场周边应种植高大庇荫乔木,并宜种植隔离防护绿带;在停车场内宜结合停车间隔带种植高大庇荫乔木;停车场种植的庇荫乔木可选择行道树种。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园林绿化网络体系,注重道路绿化与小区绿化的规划和整体布局,建设完善的防护绿地、公园绿地、生产绿地系统,在满足生态功能需要的同时,让广大市民充分享受绿化成果;抓好园林绿化的规划、建设、管理环节,实现园林绿化的全面发展;强化园林绿化的生态化导向和建设成果保护,实现园林绿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加强对园林绿化建设成果的保护。坚持发挥园林绿化工作的生态导向,实现园林绿化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园林绿化管理实现精细化。在绿化养护管理方面,要对所辖街路、游园、广场的乔木、亚乔木都进行了高标准的春、秋两季涂白,保护新植树木;加大了树木的施肥、浇水、打药等养护管理工作力度,提高了绿化质量。加强绿化施工资质管理,强化重点绿化工程管理及其善后工作,规范占用绿地、树木修剪、砍伐、移植等行为,使得绿化执法工作有力推进,绿化成果得到有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