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学重点总结范例(3篇)
超声诊断学重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超声检查;泌尿生殖系统;诊断泌尿系统
结石是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如输尿管结石、肾结石、尿道结石等,可发生于各个年龄阶段的群体,其中儿童和老年群体的发病率相对较高[1]。泌尿系统结石患者通常表现为膀胱刺激、排尿困难、伴血尿、双侧或一侧腰部疼痛等症状,使得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需及时、准确地对患者进行诊断,以维护患者身体健康,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现对本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接收的确诊为泌尿系统结石患者40例进行研究,探讨B超应用于泌尿系统结石检查中的诊断效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接收的确诊为泌尿系统结石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25~58岁,平均(40±9)岁,病程3~10年,平均(6.6±1.8)年,15例患者表现为虚脱状态,25例患者表现为恶心、呕吐症状。其中肾结石23例、输尿管10例、膀胱结石4例、后尿道结石3例。
1.2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B超检查。B超检查应用飞利浦HD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指导患者检查前先大量饮水,以充盈膀胱,并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初步判断患者结石位置。肾脏检查时,患者俯卧在检查床上,检查医师应用超声诊断仪在患者背部行纵切、横切、斜切检查。患者进行输尿管上段结石检查时,取俯卧位,背部行肾长轴短轴切示,之后纵切,找出肾盂连接输尿管的部位,输尿管内口显示出来后,下移诊断仪至脐部,见髂总动脉,将探头转向一侧外下方,见髂总动脉和髂总静脉,观察髂总动脉前方输尿管扩张情况。输尿管下段结石检查时取仰卧位,在膀胱后方左右两侧进行探查。膀胱结石检查时取仰卧位,观察膀胱内结石。改变探头角度来检查尿道结石。超声诊断仪应用弧形线阵探头,频率为3.5MHz,对扫查位置的图像进行分析,查看是否存在结石、积水、输尿管扩张等影像学特征。
2结果
B超检查结果比较:肾结石检查23例,正确22例,漏诊1例,准确率96%;输尿管结石检查10例,正确9例,漏诊1例,准确率90%;膀胱结石检查4例,无漏诊,准确率100%;后尿道结石检查3例,无漏诊,准确率100%。B超检查的泌尿系统结石中,结石单发、单侧17例,单侧多发3例,其他为双侧多发结石。22例肾结石中4例肾上盏结石,5例中盏结石,5例下盏结石,8例肾盏结石;9例输尿管结石中,1例输尿管上段结石,3例中段结石,6例下段结石。4例膀胱结石,最小结石为泥沙样,最大膀胱结石为3.8cm×3.0cm。B超检查征象:肾结石检查结果呈肾内点状或团块状强回声,后方阴影。其中,肾盏泥沙型结石或小结石声像图呈小米粒、点状的小光团或强回声光点,后方伴线状淡声影;肾盏、肾结石呈椭圆形或圆形、不规则鹿角型或弧形强光团回声,后方伴声影;部分肾盏结石并肾小盏分离,内表现为少许无回声液性暗区;肾盂结石合并集合系统分离,存在严重梗阻患者分离宽度较大,且该类患者肾轮廓显著增大;集合系统分离表现为巨大囊肿型。输尿管结石检查结果中,积水中见结石回声,增强弧形光带,后方阴影。膀胱结石检查结果呈强回声并阴影。
3讨论
在泌尿系统结石诊断中,B超以操纵简便、安全性高以及容易被患者接受而广泛应用[3]。临床上对患者进行检查时,能对患者肾积水的程度进行判断,也能同时发现输尿管结石并存的其他泌尿系统疾病[4]。B超检查中,膀胱充盈适度是保证检查结果准确的基础,因此,检查医师需要通过对患者进行不同扫面、不同的扫查,从而有效提高B超检查诊断的准确性[5]。B超诊断肾结石并不困难,肾结石B超图像显示肾内点状或团状强回声,后方伴淡声影。患者行该检查时,取俯卧位,检查医师能通过横切、纵切和斜切来全面检查患者肾脏,肾盏结石表现为为米粒状、点状强回声光团或光点,伴淡声影,肾盏、肾结石表现诶鹿角形、椭圆形、圆形强光团回声,伴声影[6]。B超诊断输尿管结石时,其典型超声图像显示肾窦分离扩张,且该扩张输尿管偶有中断,在输尿管腔中有弧形强回声光斑、光团,后方伴声影[7]。但是B超诊断输尿管中体积较小结石或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时,诊断难度增大。对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进行诊断时,患者膀胱充盈适当,仰卧,利用B超对患者下腹进行检测,如果存在圆形液性暗区声像图,则说明患者一侧下段输尿管积水,如果输尿管上段扩张且有积水,则图像表现为输尿管开口处喷尿[8]。本次研究中,B超检查诊断的准确率为95%;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均表现为典型的影像特征。可见,B超应用于泌尿系统结石检查中的诊断效果较好。B超是无创伤、无痛检查手段,能重复操作,且经济性较高,容易被患者接受。B超声像图直观性好,医师能对患者病变情况进行观察,能及时准确地诊断肾绞痛患者的病位和病因。相关研究指出,用B超诊断泌尿系统结石时,肾结石诊断准确率为96.00%、输尿管结石诊断准确率为90.00%、膀胱结石诊断准确率为75.00%,后尿道结石诊断准确率为66.66%,总诊断准确率为90.39%,与本次研究结果相似[9]。B超诊断泌尿系统结石的准确性较高,但仍存在多种因素使得检测结果受影响,因此,如果患者表现出泌尿系统结石典型症状,但是B超检查未发现异常时,则应联合其他检查手段进行检查,不能单凭B超就排除泌尿系统结石,可对患者进行静脉尿路造影等检查,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10]。综上所述,B超应用于泌尿系统结石检查中的诊断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邹小红,张利群.泌尿系统结石检查中B超诊断的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2(7):188-189.
[2]邓丽.泌尿系统结石检查中B超诊断的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5):2967-2968.
[3]袁静,霍英杰.B超与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泌尿系统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11):1285-1287.
[4]赵伟.泌尿系统结石检查中B超诊断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4):80-81.
[5]薛亚萍.泌尿系统结石的B超临床诊断分析[J].医药前沿,2015,5(28):100-101.
超声诊断学重点总结范文篇2
【关键词】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彩超诊断近年来随着孕妇的剖宫产率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所以子宫瘢痕妊娠的发生率也在增加。在诊断的过程中如果将子宫瘢痕误诊为流产、不全流产等,并且采用吸宫术就会导致患者出现大出血,严重时会出现子宫破裂,这样就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1]。在本次研究中选择本院收治的3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将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研究资料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3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患者年龄26~36岁,平均年龄为(31.04±2.6)岁,所有患者都有剖宫史,有3例患者有2次剖宫产,且此次发病距离上次剖宫产时间8个月~6年,平均(2.46±0.53)年。患者的停经时间为38~62d,平均停经时间为(60.47±1.48)d。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阴道不规则流血、停经以及血HCG出现大幅增高。
1.2方法采用菲利普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阴道探头频率为5.0~9.0MHz之间,腹部探头为3.5MHz。患者都取膀胱截石位,检查子宫形态和宫腔内是否存在异常回声,并且着重观察患者子宫峡部的异常回声,同时分析剖宫产伤口和异常回声的关系,局部流血的情况,并且结合患者的临床病史作出准确诊断[2]。
2结果
2.1超声诊断分型情况所有患者在经过彩超诊断之后,单纯妊娠囊型的患者有6例,占患者总数的20%,厚壁无回声区型患者有12例,占患者总数的40%,混合性回声包块型患者有12例,占患者总数的40%。详见表1。
表1患者超声诊断分型(n,%)
分型例数比例(%)
单纯妊娠囊型620
厚壁无回声区型1240
混合性回声包块型1240
合计30100
2.2超声诊断表现①单纯妊娠囊型:子宫略大,在宫腔内的中上段没有发现孕囊,在宫腔的下段可见孕囊回声,其直径在2.0~2.4cm之间,可见胚芽和心管搏动前壁下段肌肉明显变薄,回声不均匀,并且在子宫峡部可以看见丰富血流信号。②厚壁无回声区型:子宫大小正常,子宫瘢痕处能够看见厚壁无回声区,其直径在0.5~1.5cm之间,可以看见环状彩色血流信号。③混合性回声包块型:子宫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在子宫瘢痕处可见混合性回声团块,团块未见血流信号,在其周边可见血流信号。
3讨论
瘢痕妊娠的妊娠物生长方向有两种,分别为向宫腔或宫颈管内发育和滋养细胞从瘢痕处向肌层浸润,形成肌层内妊娠[3]。长期以往剖宫产瘢痕妊娠都存在着对其认识不全的情况,所以在诊断中常常会误诊为流产或者为宫颈妊娠,根据相关统计资料分析误诊率达到20%。所以需要加强对于此疾病的认知,了解其危险因素。在进行诊断时需要注意的几点如下:①对于具有剖宫产史且早期妊娠的患者在就诊时,相关产科医师以及诊断医师都要注意其妊娠的着床部位。②在具有剖宫产史的患者再次怀孕进行人流或者药流之前,需要进行经阴道超声筛查,从而明确患者妊娠着床的部位与子宫瘢痕的关系[4,5]。③对于具有剖宫产史的孕妇,在进行合并前置胎盘的时候,需要仔细检查孕妇切口部位有无胎盘植入。彩超检查是目前比较可靠、准确率比较高的诊断方法。超声诊断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①子宫增大,但是没有宫腔妊娠的迹象。②没有宫颈管内妊娠的征象。③子宫峡部妊娠瘢痕部位有一妊娠囊或者为混合性包块,凸向子宫前壁,妊娠囊或包块位于子宫峡部前壁,峡部增大,彩超显示此处血流丰富[6]。在本次研究中诊断出单纯妊娠囊型的患者有6例(20%),厚壁无回声区型患者有12例(40%),混合性回声包块型患者有12例(40%)。
总之,对于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采用彩超进行诊断检查比较准确,具有诊断率高、安全性强以及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刘建军,商艳潮,王炜,等.彩超在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2011(1):38-39.
[2]范丽媛,刘彦君.经腹及经阴道彩超联合应用诊断剖宫产子宫瘢痕处妊娠的应用价值.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4):203.
[3]王晓静.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彩超诊断分析.中国实药医学,2013,8(33):95-96.
[4]夏琼,赵颂,黄玲.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彩超诊断及临床分析.药品评价,2012,9(36):43-45.
[5]韩璐,杨光.经阴彩超在诊断早期剖宫产子宫瘢痕部位妊娠中的应用分析.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0(1):77-78.
超声诊断学重点总结范文
1理论准备
超声医师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超声专业知识是减少漏诊、误诊的首要因素。诊断是医师从搜集患者的有关资料(病史和体征)开始,经过思维中的分析和判断,再通过各种医技检查,综合地对病人作出诊断。但在实际工作中,超声医师因为患者多,工作忙,常常在不了解病史病情,没有分析判断的情况下就拿起探头检查,这种既缺乏明确的目的,又缺乏对必要征象的警觉,漏诊、误诊就在所难免。一例患者右上腹不适,食欲不振,超声图象显示胆囊壁增厚呈双层,我们就下胆囊炎的诊断是片面的,要知道胆囊壁增厚并非胆囊炎的特异所见,导致胆囊壁增厚的原因有很多,如肝炎、胆囊癌、胆囊周围炎、肝硬化腹水、等疾病均有胆囊壁增厚,此时就需超声医师综合分析,否则轻易下一个胆囊炎的诊断会耽误病人的治疗。
临床诊断的金标准是组织病理学检查,但在超声往往习惯于把超声检查的结论直接提升到病理诊断的高度,这是导致误诊的因素之一。比如在肝脏发现一高回声结节,有些超声医师习惯诊断为肝血管瘤,的确肝血管瘤约90%是高回声表现,但这不是肝血管瘤中血管丛、血窦和内皮细胞的特征性表现,并且肝脏的脂肪瘤、坏死不均质的肝癌都可以表现为高回声团,因此有可能发生误诊,因此就需超声医师掌握一定的临床知识,如肝脏强回声结节合并有肝炎病史等情况下,就不要轻易诊断肝血管瘤,就要让病人做进一步的检查。大家都知道,在腹部检查中肝脏是最易漏诊的部位,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也是超声检查中临床迫切要求解决的核心问题,恶性肿瘤的本质是生长失控,速度快,并发生浸润和转移,对此,作为超声检查所显示的肿瘤断面图象结构特征,具有重要鉴别价值。如肿瘤呈球形的膨胀性生长,对周边的挤压破坏征象以及丰富异常血流信号等均标志着生长速度快的恶性特点,但是肿瘤这种动态发展过程,只有病变达到一定程度时才有可能从其断面图象结构上显示识别出来,因而其灵敏性和特意性并不高,也就是说肿瘤越小特征越不明显,鉴别诊断就越困难,所以就要求超声医师依据不同病例具体分析,作出正确的诊断,否则,可能导致误诊。
2经验因素
超声医师具有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是正确诊断的基础,我在学习过程中深有体会。一般而言,既无概念上的认识又无实践中的经验,即使超声检查中发现了异常,但因对它不认识,就不会想到有关问题,也就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这自然会导致漏诊,没有理论知识不可能有正确的实践,而理论只有通过实践即自身的经验才能发挥正确的指导作用。超声图象扫查的是不同的切面,手法很重要,这就需超声医师不断实践总结的。许多病例声象图有一定特征,但都不是特异性的,如肝硬化合并脂肪变或肝癌合并脂肪变都表现为高回声团,小肝癌的低回声区与局灶性炎症的低回声区,要做出鉴别诊断是很困难的,对此有经验的医师与缺少经验的医师在观察角度与思考的深度上不同诊断水平自然不同,因此在大量临床实践中取得丰富经验,拓展对疾病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是减少误诊的重要基础。
3思维因素
正确的思维能减少漏诊、误诊。超声对胆囊结石或肝囊肿根据声象图特征就可以直接作出诊断,因其准确、灵敏、可靠临床较满意。有些超声医师看见胆囊内强回声团就诊断胆囊结石,看见肝内强回声团就诊断肝血管瘤,这样只是看图说话,而且思维很局限,事实上胆囊内强回声团表现有结石也有肿瘤、息肉、凝血块、胆泥等等,同样肝内强回声团虽然最常见的是血管瘤但并非只有血管瘤,此时就要积极问病史,根据病人体征及声象图特征逐一排除,使疾病范围逐步缩小,病变特征掌握的好,观察敏锐、思路正确的医师往往能一步步使诊断接近甚至符合病理。
4建立良好的超声质量控制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