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办法范例(3篇)
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实验室;废弃物;环境污染;治理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各类实验室的需求越来越多,各学科的重点实验室、各学校、各系统内的重点实验室层出不穷。从实验室的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学校(包括各高等院校和中学学校)、科研机构、检测机构和企业中的检验研究部门。企业实验室的污染问题可归纳为企业的环保问题,易于被各级部门重视,企业在处理自身的环保问题时,污染问题也得到相应的处理。而各类实验室多为相对独立的行政单位,区域分散,单个污染少,易于被忽视。
我国目前拥有各类高等院校1100所(1999年统计数字),普通高中1.5万所,初中6.3所。科研院所、质检、卫生防疫、环境监测、农林等各级检验机构近20000余个,已成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实验室实际上是一类典型的小型污染源,建设的越多,污染的越大。这些实验室,尤其是在城区和居民区的实验室对环境的危害特别大,因为很多实验室的下水道与居民的下水道相通,污染物通过下水道形成交叉污染,最后流入河中或者渗入地下,其危害不可估量。科学工作者或者未来的科学工作者成了环境的污染者,令人十分遗憾。环境保护是事关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大战略。在环保面前人人平等,必须本着“谁污染环境,谁负责处理”的原则贯彻执行。实验室的成本核算和对外收费都应包括实验室的环保费用在内。
实验室的污染源种类复杂,品种多,毒害大,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制订处理方案。
1实验室环境污染种类及危害[1]
1.1按污染性质分
1.1.1化学污染
化学污染包括有机物污染和无机物污染。有机物污染主要是有机试剂污染和有机样品污染。在大多数情况下,实验室中的有机试剂并不直接参与发生反应,仅仅起溶剂作用,因此消耗的有机试剂以各种形式排放到周边的环境中,排放总量大致就相当于试剂的消耗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排放量十分可观。有机样品污染包括一些剧毒的有机样品,如农药、苯并(α)芘、黄曲霉毒素、亚硝胺等。无机物污染有强酸、强碱的污染,重金属污染,氰化物污染等。其中汞、砷、铅、镉、铬等重金属的毒性不仅强,且有在人体中有蓄积性。
1.1.2生物性污染
生物污染包括生物废弃物污染和生物细菌毒素污染。生物废弃物有检验实验室的标本,如血液、尿、粪便、痰液和呕吐物等;检验用品,如实验器材、细菌培养基和细菌阳性标本等。开展生物性实验的实验室会产生大量高浓度含有害微生物的培养液、培养基,如未经适当的灭菌处理而直接外排,会造成严重后果。生物实验室的通风设备设计不完善或实验过程个人安全保护漏洞,会使生物细菌毒素扩散传播,带来污染,甚至带来严重不良后果。2003年非典流行肆虐后,许多生物实验室加强对SAS病毒的研究,之后报道的非典感染者,多是科研工作者在实验室研究时被感染的。
1.1.3放射性污染物
放射性物质废弃物有放射性标记物、放射性标准溶液等。
1.3按污染物形态分
1.3.1废水
实验室产生的废水包括多余的样品、标准曲线及样品分析残液、失效的贮藏液和洗液、大量洗涤水等。几乎所有的常规分析项目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废水污染问题。这些废水中成分包罗万象,包括最常见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有害微生物等及相对少见的氰化物、细菌毒素、各种农药残留、药物残留等。
1.3.2废气
实验室产生的废气包括试剂和样品的挥发物、分析过程中间产物、泄漏和排空的标准气和载气等。通常实验室中直接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实验都要求在通风橱内进行,这固然是保证室内空气质量、保护分析人员健康安全的有效办法,但也直接污染了环境空气。实验室废气包括酸雾、甲醛、苯系物、各种有机溶剂等常见污染物和汞蒸汽、光气等较少遇到的污染物。
1.3.3固体废物
实验室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多余样品、分析产物、消耗或破损的实验用品(如玻璃器皿、纱布)、残留或失效的化学试剂等。这些固体废物成分复杂,涵盖各类化学、生物污染物,尤其是不少过期失效的化学试剂,处理稍有不慎,很容易导致严重的污染事故。
2对实验室污染物的处理办法
为防止实验室的污染扩散,污染物的一般处理原则为:分类收集、存放,分别集中处理。尽可能采用废物回收以及固化、焚烧处理,在实际工作中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尽可能减少废物量、减少污染。废弃物排放应符合国家有关环境排放标准。
2.1化学类废物
一般的有毒气体可通过通风橱或通风管道,经空气稀释排出。大量的有毒气体必须通过与氧充分燃烧或吸收处理后才能排放。
废液应根据其化学特性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存放地点,通过密闭容器存放,不可混合贮存,容器标签必须标明废物种类、贮存时间,定期处理。一般废液可通过酸碱中和、混凝沉淀、次氯酸钠氧化处理后排放,有机溶剂废液应根据性质进行回收。
2.1.1含汞废液的处理
排放标准3:废液中汞的最高容许排放浓度为0.05mg/L(以Hg计)。
处理方法:①硫化物共沉淀法:先将含汞盐的废液的pH值调至8-10,然后加入过量的Na2S,使其生成HgS沉淀。再加入FeS04(共沉淀剂),与过量的S2-生成FeS沉淀,将悬浮在水中难以沉淀的HgS微粒吸附共沉淀.然后静置、分离,再经离心、过滤,滤液的含汞量可降至0.05mg/L以下。[2]
②还原法:用铜屑、铁屑、锌粒、硼氢化钠等作还原剂,可以直接回收金属汞。
2.1.2含镉废液的处理
①氢氧化物沉淀法:在含镉的废液中投加石灰,调节pH值至10.5以上,充分搅拌后放置,使镉离子变为难溶的Cd(OH)2沉淀.分离沉淀,用双硫腙分光光度法检测滤液中的Cd离子后(降至0.1mg/L以下),将滤液中和至pH值约为7,然后排放。
②离子交换法:利用Cd2+离子比水中其它离子与阳离子交换树脂有更强的结合力,优先交换.
2.1.3含铅废液的处理
在废液中加入消石灰,调节至pH值大于11,使废液中的铅生成Pb(OH)2沉淀.然后加入Al2(S04)3(凝聚剂),将pH值降至7-8,则Pb(OH)2与Al(OH)3共沉淀,分离沉淀,达标后,排放废液。
2.1.4含砷废液的处理
在含砷废液中加入FeCl3,使Fe/As达到50,然后用消石灰将废液的pH值控制在8-10。利用新生氢氧化物和砷的化合物共沉淀的吸附作用,除去废液中的砷。放置一夜,分离沉淀,达标后,排放废液。
2.1.5含酚废液的处理
酚属剧毒类细胞原浆毒物,处理方法:低浓度的含酚废液可加入次氯酸钠或漂白粉煮一下,使酚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如果是高浓度的含酚废液,可通过醋酸丁酯萃取,再加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萃取,经调节pH值后进行蒸馏回收.处理后的废液排放。
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办法范文篇2
关键词:实验室;过期废弃化学试剂;安全管理
我校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教学及科研任务很重。近年来,随着我校研究性大学”发展方向的确定,教学及科研任务更加繁重。化学试剂作为本科教学及科学研究的基础材料,在各学院实验室中大范围存在。实验室中使用的化学试剂大多都属于危险化学品,存在爆炸、燃烧、毒害、放射及腐蚀伤害等风险,使用管理不当将会给人身、财产及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我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各种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和财产的安全,我校根据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结合我校实际,在2015年出台实验室危险化学品、易制毒化学品安全管理暂行规定”,对化学试剂的申购、使用、保管、存储、废弃物的回收及应急处置等方面做出规定。目前,我国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并且资源、能源短缺。为了可持续发展,高校实验室应树立绿色化学”思想[1]。如何减少过期废弃化学试剂的产生,已经产生的过期废弃化学试剂如何妥善保管及处理,是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我校在对过期废弃化学试剂的长期管理中,取得一定的管理经验,为今后进一步规范化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1我校产生的固体类过期及废弃化学试剂
调查情况(未包含液体试剂)2015年底,经对校内理工类学院化学试剂的使用及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后发现,各学院对教学用化学试剂的管理基本符合要求,但科研实验室的试剂管理问题较多,管理不到位,而且教学及科研实验室均存在不少过期化学试剂,这些过期或废弃的化学试剂,不仅造成浪费、污染环境,而且成为事故隐患。表1为我校废弃固体化学试剂统计表。
2过期、废弃化学试剂产生途径
2.1教学实验室试剂库产生的过期化学试剂
我校各理工学院基本都有教学试剂库,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会出现部分试剂未用完而过期的情况,有些是因为试剂被污染、氧化、受潮而报废,还有些是因为试剂管理不善,过量购置而又没有及时用完所产生的。
2.2科研实验室的负责人因退休、离职调动、研究方向改变产生的过期化学试剂
科研实验室负责人在退休、离职调动离开实验室后,化学试剂被遗弃在实验室。经过几次实验室负责人更替后,实验室内就产生大量废弃试剂。部分老师因研究方向改变,需要购置新的化学试剂,而之前使用的化学试剂因不适合现在的研究需要而成为废弃化学试剂。
2.3科研实验室因管理不善产生过期废弃化学试剂
部分科研实验室管理不善,化学试剂无专人管理,对化学试剂不建账,重复购买现象严重,导致积压的试剂过期作废。另外,在科研实验室,研究生一般会被分成几个科研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不同的科研项目,化学试剂基本各自购买、各自使用、各自保管,导致同一个实验室化学试剂重复购买现象严重,产生浪费。每年在研究生毕业后,其之前所使用的化学试剂就会被遗弃,成为废弃化学试剂。
3减少废弃化学试剂数量的途径
3.1通过控制采购量,降低库存来减少教学化学试剂库中的试剂
可参考往年进货数量、实验课程及参与实验的学生数量来制定本年度采购计划,并采用多频次小批量的方式进行合理采购,对于不常用的试剂要压缩到最低采购量,避免试剂积压。在试剂出库时采用先进先出原则,避免前期采购的试剂过期报废。
3.2科研实验室建立完整的化学品管理制度
科研实验室内化学试剂的采购、保管必须安排专人管理,试剂采购、存储、使用、耗损必须专门建账;在试剂采购时,采用小批量多频次的方式;试剂入账时要清楚记录采购时间,同时对入账的试剂进行查验,拒收不合格试剂,避免将来出现报废情况。入账试剂保管时分类分仓存放,并注意瓶口密封,避免挥发、受潮或相互发生反应而失效;使用时依照先进先出原则,避免试剂过期;每月对库存试剂进行核查,保证账务相符;在试剂使用时,不同实验小组共用试剂,同时做好试剂领用及归还记录,避免浪费。
3.3学院建立科研实验室化学试剂回收调剂机制
为解决科研实验室实验资源调剂困难的问题,学院可建立实验室耗材调剂机制,利用学院的信息管理网络(教师QQ群、微信群或学校统一的采购平台)调剂消息,协调科研实验室耗材及化学试剂的调剂工作,将实验室负责人因退休、离职或研究方向改变而产生的剩余化学试剂及其它耗材调剂到有需要的实验室中继续使用,尽量减少废弃化学试剂的产生和实验室耗材的浪费(因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运输问题,目前只建议在本学院内部调剂,不建议跨学院调剂)。
4过期废弃化学试剂的处置
过期液态废弃化学试剂不得随意丢弃或向下水道中倾倒,必须作为实验室废液进行处置。处置时,按照我校实验室废液处置与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将试剂稀释后,根据其化学性质及废液分类收集的规定,倒入相应的废液桶中,由我校废液处理中心定期统一回收处置。过期固体废弃化学试剂,属于危险废弃物,不得随意丢弃。对于危险废弃物的处置,国家有专门的规定,必须由学院向地方环保部门申报审批后,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进行规范包装,再交给有资质的专业环保公司处置。
5过期废弃化学试剂处置前的装箱及封存
5.1过期废弃的化学试剂包装瓶(袋、桶)上必须粘贴废弃物标签
标签由实验室根据固定格式自行制作,并在瓶身上牢固固定,确保在学院统一移交处理前不会脱落,标签上应注明学院、实验室、房间号、移交人、移交时间、固废名称及CAS号、性状描述等,以便于厂家分析化验及处理。对于瓶身上原有商品标签脱落遗失的,必须在废弃物标签固废名称”一栏标注疑似XX化学品”。表2为废弃物标签样式。
5.2过期废弃化学试剂的存储
要求与新采购的试剂存储方式一致,要求盖紧瓶盖,贴好废弃物标签,做好分类,集中存放在带锁的试剂柜或试剂库内,并做好记录。对于袋装试剂,必须另用加厚塑料袋进行二次包装,避免在装卸运输过程中跑冒滴漏而出现危险。
5.3封箱要求
当学院准备集中处置过期废弃化学试剂时,必须按照环保部门规定,将所有废弃试剂按照类别统一装入纸箱,不得散装。为防止破碎,玻璃瓶装的试剂要在箱内增加分隔纸板(或用报纸团塞在瓶间空隙处),避免在运输过程中车辆颠簸导致瓶子破损而发生事故。装箱完毕后要制作两份装箱清单,一份粘贴在箱体上,另一份用来和处置运输单位完成交接手续。最后,在箱子上粘贴固体废弃物警示标签(标签尺寸20cm×20cm,学院自行制作)。图1固体废弃物警示标签。
6结语
过期废弃化学试剂的产生,不仅造成浪费,也成为学校的负担。废弃化学试剂既然已经产生,就要想办法积极处理。但仅仅被动处理是不够的,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要抓源头,尽量不产生或少产生过期废弃化学试剂。要重视化学试剂的管理工作,将化学试剂的管理措施落实到实处,本着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责任到人,常抓不懈,对发现的问题积极整改,将问题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参考文献:
[1]关玲.化学教学实验室废弃有机试剂的收集、处理及利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3):314-316.
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办法范文
【摘要】检验科是医院主要的医技科室,也是医院对载有各种病原体的患者标本进行检验的主要场所,由于检验科在日常的工作中所面对的体液、血液、分泌物以及排泄物等需要检验的标本均具有潜在的高度传染性,存在很大的生物安全问题。尤其是各种类别的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传染源常常成为医院交叉感染的源头。关于检验科的实验工作人员不慎感染病原菌的情况已有报道。因此,加强检验科的生物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措施
一检验科生物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1客观因素:多数医院检验科业务面积不足,工作室布局不够合理,有的医院检验科尚未独立成单元,还是半开放的工作环境,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划分不明确,各区域之间缺乏明显的隔离屏障。有时甚至出现生活区与工作区不分的现象,而且有些检验科室布局不合理,通风不良,更增加了感染的发生几率。
1.2主观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培训不足,虽然国家卫生行政部门专门成立了医院控制感染办公室,加大对医院生物安全管理的力度,但是各级医院将感染防治重心放在了对临床一线科室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管理上,对于医院检验科等科室的监管力度却不够,较少组织医院控制感染管理方面的学习。从而导致一些医院的检验科不能定期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消毒处理;不能对受污染的试验台和地面进行及时的消毒;检测后的废弃标本随意放置;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随意丢弃;在对含标本的试管或容器进行离心或振荡操作前未予以严格封盖,导致标本外溢污染机器;检验人员在操作前未按要求对手部进行消毒或彻底清洗手部等。二是对其危害的严重性认识不够,有的医院由于经费有限,为了减少成本,对医疗废弃物、废水、医疗垃圾处理设施投入不足,或工作人员缺乏感染知识,存在着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分不清,使得有的检验科的医疗废弃物未能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妥善处理。
二加强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的对策
2.1加强环境建设:要争取医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根据检验科生物安全的需要,改善实验室的工作环境,建立合理的实验室功能区和服务流程,使其设计布局更加合理。购入必需的安全防护设施、消毒设备,如: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器、移动紫外线消毒器、熏箱等,同时配备喷淋设备和洗眼设备,遇到职业暴露时可以及时进行应急处理。洗手池安装感应水龙头或脚踏式水龙头,可减少工作人员交叉感染。
2.2加强对检验科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及培训:组织科室人员学习《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以及《消毒技术规范》等;对新职工、进修生或实习生进行全面的培训学习,强化生物安全防范意识;同时在日常的工作中务必严格落实上述规章制度。对检验室用紫外线灯进行空气照射消毒,1h/d,对检验室地面进行每日常规消毒;各种物体表面在每日工作开始前及结束后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检验室的显微镜、微量加样器、电子移液器等物品以及计算机、电话灯办公用品均须定期进行消毒液的擦拭消毒。
2.3严格医疗废弃物的处理: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处理,使其无害化。做到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分类存放,分别用防渗漏的黄色有标志的垃圾袋和黑色垃圾袋收集后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采血针头、刀片等锐器放入利器盒存放,当达到其容量的3/4时予以更换。检验后的废弃标本在出检验科前必须进行化学消毒剂消毒或高压灭菌处理才能交由有关人员带离科室,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三结束语
加强检验科的生物安全管理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健康和家庭的幸福,也直接影响到科室的工作实力,甚至整个医院的医疗安全。因此,加强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及防护工作,制订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建立标准化的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加强生物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检验人员的防护意识已成为检验人员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樊笑霞.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J].医院管理杂志,2009,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