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优点范例(3篇)
启发式教学优点范文篇1
关键词:立体引学式;语文教学;应用研究
中学时代是中学生的黄金时代,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将来能否成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高尚人格的人,是否有爱心、责任心,是否会有坚强勇敢的意志,关键是我们教师如何在七年级语文教学中利用立体引学式教学理念去启发引导。
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李镇西曾说过:“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交际的工具,而且是思维的工具,更是做人的工具。惟有将语文教育的养料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我们的语文教育才是真正成功的教育。”可见,语文教学要优化与创新,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培养其语文能力,还包括在引导学生理解、掌握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优良的品质、健全的人格。而立体引学式提倡教学的启发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重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作为语文教师,在完成其自身教学目标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对课文的反复阅读和理解,与课文中的人(或事)同悲、同喜、同笑骂,启发引导学生健康的人格是非常必要的,责无旁贷。那么,该如何在七年级语文教学中启发引导养成良好的人格呢?
一、利用语文教材中的优秀文章启发引导学生做高尚的人
七年级语文教材,就是以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为载体,呈现给学生丰富的人格教育资源。其中大多数是以写人为主体的文章,无论是散文诗歌,还是议论文,抑或是科学小品文,尤其是小说戏剧,无不能从中感觉到人格的特点。而七年级语文教材的编者又是精心挑选一些反映优秀人格的篇目在内,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地启发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巧妙地把这些潜藏在文章中的人格教育内容挖掘出来,积极发现和努力发掘课文中人格的优美元素,尽量让之成为学生健全人格中的组成部分。使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得到人格的熏陶。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还我河山”的呐喊;文天祥《过零丁洋》“留取丹心照汗青”,高尚的民族气节溢彩流芳;陆游“僵卧孤村”“尚思卫国成轮台”,感人泪下;《冯宛贞》率众痛击英法联军,激起民族万丈豪情;《最后一课》像一只警钟唤醒学生学好祖国语言文字,洋溢着浓郁的爱国情……这些作家往往作品精彩感人,人格也如日月之光辉,作品的艺术魅力和作家的人格风范交相辉映。无数的作家通过他们的伟大作品,让学生领略到他们崇高的人格魅力。中学语文教师要很好的抓住这个机会,启发引导学生做高尚的人,促使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用语文教学的双边活动启发引导学生健全人格
七年级语文教学活动是一项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完成人格培养的三位一体的活动,目的的达到都靠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来实现。七年级语文教学的人格培养也当然离不开师生的双边活动。
(一)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讲活动。
这是教师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的过程,我们可以用语言评价教材中人物的人格特点,赞美其中的优秀人格,批判其中人格的卑劣成分。我们也可以表述自己的人格取向,展示自己的人格力量。更可以点评学生的人格塑造过程中的得失,在领略教材的优美语言、感受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同时,接受美好人格的熏染,摒除人格的弱点,为自己的独立人格的形成提供养料,这是学生接受人格教育的最广泛的语文活动。
(二)学生说的活动。
包括课堂上回答老师的提问,同学之间或师生之间的讨论,朗诵课文或参加朗诵比赛,参加辩论活动,参加话剧表演等等。如果说堂上的听讲是人格内化的过程,说的活动就是一个人格外显的过程,通过口头表达的形式把自己逐步形成的人格特点表现出来,教师可在与学生的接触和交流中启发引导学生纠正人格中的不足,渐渐形成自己完美的人格构建。
(三)学生的阅读活动。
主要是学生对教材或课外读物的阅读。这个环节的人格培养有两方面,一个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教师会对文本中的人格因素有意识地、不间断地进行启发引导,完成人格培养的过程;另一个是学生对文本中的人格因素独立思考,自主判断,从而引发的明理、觉悟和警醒,形成对自身人格的修复和提升。前者的过程首先要关注教材阅读的指导,课后布置学生进行迁延性的阅读,带着问题去阅读。也定期推荐阅读篇目,写出读书笔记,这些活动都紧紧地扣住人格培养来开展。后者的过程是学生通过自身的调节和提高的过程,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人格教育,强调对人本身尊重的特征,我们要常常鼓励学生多读好书,多订阅报刊杂志,并结合研究性学习进行,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密切注意其中的人格因素,启发学生在不断的自省中形成独立人格。这当然需要学生的阅读要有一定的基础,具备相应的阅读能力,对文本有越高的理解能力,可能对其中的人格因素就有越高的吸收能力,越是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自主形成的人格特点,越能经受得人生的考验。
(四)学生的写作活动。
这既是学生运用语言,展示语文能力的方式,也是通过书面表达自己人格特质的时机。在习作里,学生会很自然地把自己对人格的理解,自己逐步形成的人格内容流露在其中。教师则可通过启发引导写作、批改、讲评习作等活动来对学生实现人格教育,肯定其人格中美好、优秀的成分,否定并建议去除人格中的弱点或弥补人格中的缺陷,最终达到让学生健全人格的最高目标。
三、用教师的人格力量去启发引导学生向美好的人格方向发展
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教师本身具备健全的人格显得很关键。所谓“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得率先垂范,言行一致,有高尚的品格,用自己能让学生信服的行动去教育学生。就是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人师表,让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体现人格的感染力量。
启发式教学优点范文
关键词:智能优化算法;启发式教学;Matlab语言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从教材和教学大纲出发,“智能优化算法及其应用”这门课程主要针对模拟退火算法、遗传算法、禁忌搜索、神经网络优化算法、混合算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讲解。由于该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内容比较抽象,所以学生往往难以理解,特别对各种优化算法的实际应用不能灵活掌握。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减弱和对课程学习的厌倦情绪。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本文作者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出发对智能优化算法及其应用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探索,改善了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的效果。
2启发式教学
所谓启发式教学法,就是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由教师提出问题,使他们思考去解决、分析、批评、判断和归纳,因而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经验逐渐扩张,思路更为灵活。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引导学生思考和逐步掌握各个知识点,使他们真正对所学的课程感兴趣。为了更好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教师应该首先向同学们阐述该课程的发展历史和未来的发展前景,介绍该课程的理论和实践背景,让学生对课程的整体情况有所了解,并产生好奇心。
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首先采取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进行思考,使他们的思维高度集中。在学生思考过程中,可根据他们的思考结果给与适当的提示与鼓励,使他们的思考更加深入。接着可采用问答讨论的方式,对学生的答案加以分析,使得学生的思维达到升华。最后,将学生讨论的结果与课本的结果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点。通过上述启发式的教学过程,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理解课程中的难点和重点。
如模拟退火算法是一种随机优化方法,学生在学习课程之前已对经典的基于梯度的优化方法有一定了解。在介绍模拟退火算法之前,可先向学生提问:经典的优化方法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接着可再提出问题:如果在经典的优化方法中加入随机因素会出现什么结果。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的提示,最后再给出模拟退火算法的主要步骤和主体思想。
此外,在介绍混合算法的时候,也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法,如可提问学生如果把模拟退火算法和神经网络混合起来进行问题求解应该怎么做。3示例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纯粹地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可能觉得索然无味,从而直接导致学习兴趣的减弱。而通过选择一些经典的示例进行分析、讲解与讨论,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增加对所学知识实用性的了解,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在讲解遗传算法的主要步骤,即编码、解码、交叉、变异、选择时,通过选择最短路径问题的示例来解释其运行机理。最短路径问题是一类离散优化问题,其主要任务是找到一条从起始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在运用示例讲解时,首先给学生介绍如何对每一条路径进行编码,然后介绍如何对不同的路径进行交叉、变异和选择等操作,而且说明在上述过程中如果出现不合法路径应该如何进行处理,最后讲解如何选择较好的路径来进行下一次进化等等。通过上述讲解,学生对遗传算法的主要步骤具有了十分深刻的认识。
此外,在讲解神经网络时,可首先通过理论讲解使学生对神经网络的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接着通过选择一种经典的神经网络示例,即BP神经网络,对其原理及具体实现过程进行演示。在教学过程中,作者通过选用Matlab语言中的神经网络工具箱,对BP神经网络进行了讲解,包括如何构造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如何执行反向传播等等。最后再通过选用一个BP神经网络应用于实际工程中的示例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对神经网络的原理和应用便有了具体而生动的认识,从而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多媒体课件教学
运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有许多“黑板+粉笔”不可企及的效果。运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可以生动且有效地对教学重点与难点进行讲解,同时通过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演示、录像演示等可以使学生对学习要点有更直观和深刻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如在解释遗传算法对某一优化问题的进化过程时,可将初始群体中个体的分布,运行到中间代数时群体中个体分布,和进化结束时群体中个体的分布情况通过多媒体演示出来。这样,学生便对遗传算法的进化迭代寻优思想有了很直观的认识,而且学生可以很深刻的理解遗传算法搜索到全局最优解的工作原理和过程。此外,还可通过录像演示,将整个进化过程中每一代群体中个体的分布情况全部演示出来,这样遗传算法的整体执行过程便在学生眼前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
在介绍各种智能优化算法之间的优缺点、异同点时,也可通过多媒体课件中的各种图形工具将优缺点和异同点进行归纳和总结,更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也使得教师在讲解时便于归纳叙述。
5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学生综合运用课程所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对于智能优化算法及其应用这门课程,如何引导学生将优化算法应用到实际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也锻炼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全面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课程设计真正成为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和进行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在课程设计中,我们为学生设计了遗传算法求解TSP问题、差异进化算法求解约束优化问题、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多目标优化问题、BP网络解决XOR分类问题等几个题目,将学生分为若干组,要求学生采用Matlab、c语言等软件实现上述问题的编程求解,并规定课程设计的时间为两周。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对智能优化算法及其应用这门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得到了升华,并且团队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启发式教学优点范文
一、启发式教学应重“导”而非“牵”。现代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的要求是在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上下功夫,“导”已成为现代启发式教学思想的特点、策略和核心所在。但也存在因导而牵的误区,具体表现为:第一,教师扶着学生走路,不肯放手,把学生的思想限制在教师思维框架内,客观上限制了学生的求异思想和创造性。第二,不教点金之术,即不教学生学习方法。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在数学教学时应采取思路教学,采取“大处导,小处启”的策略,运用提纲契领――分析――综合的方法训练学生,把教材思路转化为教师自己的思路,再引导学生形成有个人特色的新思路。例如在教学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乘数是一位数、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重点让学生理解“用乘数百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末位与百位对齐”的结论。为了今后继续学习乘数是多位数的乘法,我认为这样设计教学比较合理:一、复习:笔算,59×7,159×37二、试算:159×137,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不难算出正确答案。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计算方法。这就在数学教学中体现了教学思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和“试”相结合。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引起学生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时,才能发挥其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巨大塑造力。因此,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赋予了更新的内涵:坚持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相结合,注重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尝试”相结合。首先,尝试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不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可以从尝试中获得成功,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为他们获取新的成功准备良好的心理条件。其次,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尝试,既培养了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又使学生在亲自尝试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把枯燥乏味的“苦学”变为主动有趣的“乐学”。
三、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发点的“准”和“巧”医生治病讲求对症下药,教师的启发当然要点在要害处,拨在迷惑时,才能指给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因而,启发式教学要真正达到启迪思维,培养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还必须注重启发点的优化。
一是要“准”,让启发启在关键处,启在新旧知识的联接处。小学数学知识有很强的系统性,许多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加强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指导。首先新课前的复习和新课的提问要精心设计启发点,把握问题的关键,真正起到启发、点拨和迁移作用。其次,要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发展,注意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分化点的关键处,设置有层次,有坡度,有启发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系列提问。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练习求得新知,掌握规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串在一起,形成知识的系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