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作文700字
读书笔记
最近读完了卡拉马佐夫兄弟这本书,其中有一句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我死之后你了,哪怕洪水滔天;我用一支水笔把他写在我的摘抄本上,干净的页面上孤独的留着这般的一句话,台灯的暗黄的灯笼罩于此,仿佛聚焦在这句话上。我的思绪,也跟着我们这个经典的话漂了很久。这本书里面探讨了如果人不信仰上帝的话,那么他会不会沦落为欲望的奴仆,成为一个自私自利的利己主义者,以自我为中心;
当我看到这里的时候,忍不住的思考自己的生活,我身边的人,基本上都没这种明确的信仰,不照样还是过的好好的,生活的漂漂亮亮的。但是,我呢,我是否会落入一个自私自利的境地,成为一个利己的个人主义者。会不会存在着,无论如何,也不怕洪水滔天。
之前,坐地铁的时候,有时候常常会看到一个流浪汉,他就静静的坐在一棵老树下面,手里捧着一本笔记类似的本子,很认真的在阅读。近些日子,天气有些凉了,时不时的还有点小雨,他也搞了个黑色的外套在身上,脚上套了个袋子,好像是挡雨用的吧,依旧是很认真的在阅读,当佛这世间的人事物都与他无关似的,只管沉浸在着自己的新世界里。那时候我不禁在想,是否他人的生活,对我们那么的重要,是否不用在意别人的眼光,只需注重自己就好了,但是如果这样的话,是否又像一个个只会为自己考虑而不关注他人的存在呢。有些纠结也有点矛盾。
我常常会审视自己的生活,失去了一切的话,我又该如何存在,存在的意义又是如何,有太多太多的问题思考不过来了,我无法给出回答,只好作罢。在我的世界观看来,有很多的钱,舒适的衣服,美好的房子,稳定的工作,有人疼爱,所有的这些,都很难得到圆满,我们无法掌控,无能为力,,外在的一切充满未知,能做的只有坚守自己的内心,勇往无前。
《少年闰土》读书笔记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先生的《故乡》。
这篇课文有着浓厚的农村生活情趣,课文通过“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等语句来表现少年闰土的外貌。让人加深理解他的形象特点:年少、健康、生活在海边,是一位典型的江南少年,家里还比较迷信等等情况。
课文通过作者与闰土相见,了解到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通过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剌猹、看跳鱼儿等动作,让人进一步理解闰土的思想性格特点——天真活泼、知识丰富、聪明能干。
课文通过互赠礼物来表现作者对闰土浓厚兴趣和深厚友谊,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闰土的深切怀念。
《红楼梦》读书笔记
《红楼梦》是一部悲剧,也是一部喜剧。说它是喜剧,因为它是古往今来第一部女性的颂歌,以女性为主题的小说。在曹雪芹的笔下,“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儿是泥做的骨肉”;在贾宝玉眼里,他“见了女儿便觉得浑身清爽,见了男儿便觉得浊臭逼人”;在大观园里,有超凡脱俗的林黛玉,有雍容华贵的薛宝钗,有心直口快的史湘云,有处世干练的王熙凤……在过去思想禁锢的年代,如此出色的一部小说,如此不凡的一部小说,怎能说不是一部喜剧?
然而,说它是一部悲剧,也确实如此。而导致这成为悲剧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两个主人公。黛玉本是书香门第的女子,比别人更出类拔萃。她刚进贾府的时候,贾府上上下下都称赞她,喜欢她。可是她太聪明了,锋芒都露了出来,她不像薛宝钗那样有心计,她嘴巴想说啥就说啥,比刀子还尖利。因此,贾府的人都有意疏远她。即使她很出色,贾母也很喜欢她,但是人们喜欢她完全是因为贾母,贾母至高无上,喜欢黛玉不过是对贾母的溜须拍马罢了。于是,在书中,我们真真切切听到黛玉的悲吟,知道在“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中的大观园,在她眼里却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场所;知道在清幽的潇湘馆里,她过的是“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直到“不知风雨几时休,以教泪洒窗纱湿”的凄凉长夜;知道在每次诗词比赛中,才华洋溢的她,每次忧愁的时候,也只能是“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太多太多的悲,太多太多的叹,太多太多的感,太多太多的痛。如此聪明出色的女子,在过去的年代,就这样被埋没、被遗弃、被淡忘,直到今天,黛玉的神情,的动作,的思想还在人们心中。
而在大观园里,唯一真正关心黛玉的,就只有贾宝玉了。贾宝玉,名副其实一块“假”宝玉。在贾府里,他是家长眼中的“混世魔王”。读书,不读;考功名,不考,他还大骂科举八股文是文人“饵名钓禄之阶”,批判考取功名制度。宝钗和袭人劝他,他却说:“好端端的一个女孩子,竟被世俗功名所污染了!”但吟诗作对,他却比那些所谓的文人雅士高出一筹。他和林黛玉骨子里都含有一种叛逆,但他是男子,不会受到唾弃。林黛玉在过去,仅是女流之辈,就算学富五车又有什么用?那时候,“女子无才便是德”。会纺织针线才是最重要的。黛玉那张嘴已经得罪不少人了,她就算是大观园里数一数二的才女又有什么用呢?可悲可叹啊!
《红楼梦》是历史性的悲剧,通过对封建豪门贾、史、王、薛四家从辉煌到腐败的过程描写,揭露了封建贵族家庭的极端腐朽,展示了它无可挽回的堕落和崩溃,以及必定灭亡的命运。虽然是必定灭亡,虽然是应该灭亡,但是,造就“灭亡”的这个社会,是很令人深思的。
有人说,悲剧就是把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但是也只有当好的东西没有了,才能触动人心中的痛,也才更耐人寻味,回肠荡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