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初中作文 > 初中优秀作文

春节习俗的作文(12篇)

来源:网络 时间:2024-07-10 手机浏览

春节习俗的作文10篇1

传说远古时代,一个叫“年”的怪兽会在除夕夜出来伤害人畜。智慧的人们燃放鞭炮驱赶“年”。于是,放鞭炮就成了春节最红火的习俗。在咱们常州,春节的习俗也别具风味儿呢!

最具有常州特色的春节习俗要数做团子。今年,我去外婆家学做团子。走进外婆家,屋里一片繁忙的景象,面粉和开水已经准备好了。开始和面了,妈妈一边麻利地示范一边讲解:先把开水泼在面粉上,注意水和面粉的比例一定要恰当,水加多了面太烂,水加少了面太干。面和好后就要用力揉了,妈妈揉得满头大汗,我就更不用说了。面揉好后,妈妈把面均匀的分成一小块儿一小块儿的。接着,妈妈把小面团儿抓在手心揉一揉,飞快地把它捏成碗状,再在“碗”里填上馅儿,最后把口子收捏成一个小尖儿。一个小巧玲珑的团子就做好了。我们分工合作,有的捏“碗”,有的包馅,有的专门负责把团子放进蒸笼。做着做着,我突然有了新的创意,如果把团子做成小动物的形象就更可爱了。我边想着就边着手设计了起来。我在一个团子的两边捏出两个椭圆尖儿,做了个小蝴蝶结贴在了顶上,又搓了3个绿豆般大小的小圆球当作眼睛和鼻子,分别安装在了团子上。瞧,一只活灵活现的KITTY猫正对着我喵喵叫呢!大家都夸我的团子最漂亮。上笼蒸18分钟,热气腾腾的团子就出炉了。大家争先恐后地品尝新鲜的团子了!吃团子,还寓意着全家团团圆圆,幸福安康呢!

春节习俗可真有趣,我爱我们的节日!

春节习俗的作文8篇2

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地域、每一个民族、甚至每一个家庭都有着不同于他人的风俗。在我家,有一个不成文的风俗。

大年初二,我们本应该去外婆家拜年。可是这一天,姑姑们会带着表哥表姐们来我家做客。这让我很纠结:去外婆家能和舅舅家的两个表姐聊东聊西,而在家里姑姑家的表哥表姐能带我玩。以往总是初二一大早就去外婆家,陪老人聊天、吃饭。下午两点多便急匆匆地赶回家陪姑姑,就剩下外婆一人独自在家。

可近些年变了,在大年三十,大舅,二舅和我们一家人都齐聚在大舅家里欢聚一堂。那天早上我和姐姐们一同跟随大舅去给已经“住”在山上的外公上坟。

让我最记忆犹新的是两年前的一件事。那时弟弟才三岁多,还是一个可爱的小不点儿。正准备出门上坟前,弟弟却拉住我的手可怜巴巴地说:“姐姐你带上我吧!好不好?”当时我心里咯噔一下,心想你那么难缠,又是个爱哭“鬼”我才不带你呢!于是就对他说:“你在家多好啊!我又不和你抢电视啦!你还不赶紧去看,还想去那荒草丛生的地方?就凭你这身高,你这小短腿还沒那荊棘高呢!”小弟一听到不带他,就急了,又是哭又是跺脚,拉着我的那只小手越拽越紧,就是不松开这时,两个姐姐出来了,看到他闹腾的样子,就说:“没事儿,带上他吧!”顿时我的脸上写了一百个不愿意。

到了山上,还真被我说中了,那杂草长得比人都高。大舅在前方“披荆斩棘”,我们四个紧随其后。由于弟弟较矮,他那胖胖的小手总能和荆棘来个亲密的接触,划出了不少的道道。

一到家,便向妈妈诉苦,大家都不禁笑弟弟是自讨苦吃。

特殊的一天,不一样的习俗,形成了我家一道不一样的风景。

春节习俗的作文2篇3

春节的由来与风俗春节大约有三四千年的历史,原为农历的元旦,民国时改称为“春节”。新中国成立后,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春节”之名正式列入中国节日法典,真正被广为流行至今。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俗称“过年”。这是中国民间历史最悠

久、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有传说春节始于旧历"元旦",便是皇帝战胜蚩尤的胜利纪念日。也有传说新石器时期尧舜时就有过“春节”的风俗。另有一种传说是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兽,能为人们带来灾难,通过燃鞭炮可以把“年”赶走。也有传说“春节”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汉族的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荷包蛋、全鱼、美酒、花生、瓜子、糖果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小孩穿新衣、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跳钟馗、舞狮子、耍龙灯等众多活动,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中国人过春节还有挂中国结的习惯。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

春节习俗的作文12篇4

“扭秧歌”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妈妈经常提到他;陌生的是,我从来没见过。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去年春节,我有机会看到了它,那场面可真够壮观的,使我终身难忘。

正月初一的早上,妈妈带我去逛地坛庙会。庙会上,卖的东西可真不少。光是吃的就有七八十种,什么“驴打滚”,“艾窝窝”。让人看了真要垂涎三尺了。庙会里不仅东西多,尔且人也特多。远远看去,人群就像一团乱麻缠在一起似的,黑压压的一片。忽然,我发现东北角的人最多,人们紧紧挨在一起。

我好不容易才挤进去。往前一看,嘿!这是什么?真棒。只见广场上几位老爷爷和老奶奶,身穿红色的服装走摆摆步。衣服上挂着一条红段子,腰上系着一只鼓。随着鼓不停的敲,翩翩起舞。脚步随着鼓点越跳越快,最后想飞起来一样。场面十分壮观。

这时,妈妈挤了进来,对我说:“佳欣,这是扭秧歌。”“是啊。孩子。”这时,一位老爷爷搭上话,“扭秧歌在你出生前就不演了,你是第一次看吧?”我轻轻点点头。老爷爷继续说:“要不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号召我们继承民族文化,可能你们这辈人尽看不着他了。”

听着这位纯朴憨厚的北京老汉的一番话,看着扭秧歌,我的心中泛起了一阵阵的波澜,久久不能平静。我在想:中国扭秧歌和许多其他民族文艺,都是我国民族艺术的珍品,如果人们一味的去追求洋玩意尔把我们自己的艺术珍品扔掉,那多可惜啊!

“扭秧歌”不但是中国的“土产”,而且它显示着中华民族的气魄,把奋进的精神带给我们每个人,我们一定要继承他,发扬它。

春节习俗的作文4篇5

春节,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家庭,都有不同的过法。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潮汕的春节。

潮汕的春节在腊月二十三开始,腊月二十三,孩子们就开始放假了。孩子们一到这个时候,就扔下书包,跑到超市里。*春节的糖果和零食了,牛奶糖、水果糖、巧克力……孩子们大把大把地往购物篮里抓。孩子们忙,大人们也不闲着,他们抓紧时间大扫除。女人们则在菜市场里忙碌着新年的吃喝。老人们则在忙着做糕点。忙着忙着,除夕夜就到了。

除夕夜里,家家吃团圆饭。穿新衣。吃完团圆饭,便奔到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边看,一边往嘴里送着大把的零食与糖果,不知不觉,时间便在精彩的节目里溜走了,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晚辈们领到了压岁钱,小辈也给长辈们压岁钱,这样,除夕就从我们手中溜走了。

正月初一,店铺大多数都关门了,大人们也带着礼物到亲戚、朋友家拜年。

正月初二,最忙的便是已出嫁的女儿了。因为,女儿们要在初二这天拿着礼品与儿女、丈夫一起回娘家拜年。在娘家吃完午饭后,便要在晚饭前回到婆家。

正月初七,对素食者来说是最好的日子,那天要煮七样羹,七样羹是由七样菜熬成的,七样菜分别是萝卜、厚合菜、大蒜、葱、韭菜、芹菜、春菜熬成的。这是我们潮汕特有的民族风俗。

正月十五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大家要去买元宵灯,买好后,就迫不及待地等待晚上的降临,好不容易熬到晚上,小孩们拿着元宵灯到大街上,从街头走到巷尾,到处都是流光溢彩。到处都充满喜气与欢笑。正月十五这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而又快乐的日子。

正月十五这天过后,春节也就结束了。人们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一切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春节习俗的作文13篇6

一年一度的春节来到了,大部分人们都忙着收拾行李,回家过个大新年呢!

我们家也不例外,每逢春节来临之际,我们都会回到老家,为春节的到来做准备。每次吃年夜饭前,我们总会忙得不可开交,打扫卫生、贴春联、忙活年夜饭……

记忆里最充满欢声笑语的画面,是在大年三十那天,奶奶总会笑眯眯地在厨房包饺子。有一次,我觉得光看别人包饺子而自己不动手,这多没意思呀。于是我跑到了奶奶跟前,对她说:“奶奶,奶奶,我也想来包饺子!”奶奶一听可高兴了,就让我也加入这大团队。我摸索着抱了起来,一把就抓了一个饺子皮,又挖了一勺肉馅放进去。可是没想到它似乎很调皮,只要我把它包起来,它就拼命的往外钻,可当我把饺子皮都打开时,它又缩成一团。反反复复,这下可把我急坏了!差点就把它扔进了垃圾桶。奶奶看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笑盈盈地安慰我:“在我们尝试一件新的事情时,刚开始难免会有失败,需要我们多加练习,不必灰心。”后来在奶奶的帮助下,我逐渐剥出了一个完美的大胖饺子。印象中,那年的年夜饭格外好吃!

除了包饺子外,我们一家人还会一起贴春联、看春晚、守岁、走亲戚拜年……小时候我还放过鞭炮呢!穿上新衣服,去张灯结彩的大街上走一走,感受新年新气象,全身都会被浓浓的年味裹着。

热闹的春节会持续好几天,整个城市充满着欢声笑语,所有的人仿佛都沉浸在这种气氛中。走在路上,满大街都是红红火火的大灯笼,多喜庆啊!

春节习俗的作文11篇7

春节是我们中国农历的新年,所以过年对我们中国人非常重要的!因此,春节前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无奈之下,我就去问正在贴春联的爸爸。

我看见妈妈将“福”字倒着贴,我固然知道为什么要倒着贴,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问道:“过年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啊?”爸爸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谈起来。

原来,以前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

除夕这一天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天晚上,我们全家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不同颜色、口味的菜,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鸡、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获太大了,知道了很多过年习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有点迷信,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况这是传统的习俗,何必呢?

春节习俗的作文3篇8

中秋节吃月饼,赏月;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春节,也有他独特的习俗。

往往临近新春的时候,总要吃饺子。这不,我与妈妈就一起做饺子,做的饺子肯定比买的要好吃。我吃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吃到了一个非常难吃的东西,一看,是一小块的肥肉。“妈妈,明知道我不喜欢吃肥肉,还搞在饺子馅里。”我不满地说。“你不吃肥肉怎么行,只吃瘦肉的话,得瘦成一根棍,连奶奶都说你瘦了。”妈妈劝道。“那也不行”,说着把肥肉夹走了,“肥肉一点都不好吃。”“算了,不过你一定要吃饺子,这是习俗。”

“噼里啪啦。。。。。。”街上响起一阵震耳欲聋的炮竹声。那是我爸爸正在放鞭炮呢!“爸爸放的鞭炮真响,这下我家也放过了,春节,我爱死你啦,我有涨一岁了!"我心想。我也打开门到外面看看。哇,地上像铺了红毯,我大摇大摆地走在上面。爸爸告诉我放鞭炮在春节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有非常大的寓意哟。爸爸带我回家,说回家再讲寓意。小朋友,放鞭炮不要忘了。

我家的旧春联已被撕了下来,换上另外一对了:“出入平安顺风顺水顺人意,心想事成好年好景好前程。”还有横联呢:“吉祥如意。”“这幅对联不错吧?这是你姥姥精挑细选的结果。”妈妈走过来问我。“是非常不错。”我赞许的点点头。

春节的习俗非常多,这还不止呢!

春节习俗的作文5篇9

春节到,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习俗,而我的家乡广州也有我家乡的春节习俗,下面就让我来介绍一下吧。

广州有句俗语叫:“年二八、洗邋遢”,意思是,到腊月二十八这天,要把家里大扫除一遍,为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到除夕,大家可就忙,女人就为团圆饭做准备,男人则帮忙杀鸡、杀鹅、贴对联、贴门画、买花、买年橘、盆景……

晚上可就热闹,有些大人在茶余饭后就等着看万众瞩目的《春晚》,小孩子们就穿着一身新衣服挨家挨户地去得压岁钱,俗称“利是”。而有些大人们则带着小朋友去逛广州特有的迎春花市,说到迎春花市,这可得详细介绍介绍:每年的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鲜花、盆景,各大公园都在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都搭起彩楼,扎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花市,售花赏花,人潮涌动,十里长街,繁华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迎春花市。

半夜十二点来敲门时,每家每户都响起喜庆的鞭炮声,大家都沉浸在漫天飞舞的鞭炮纸上。鞭炮一过,就是五彩缤纷的烟花点缀在无暇的天空上,人们望着飞上天的烟花,一起期望着新的一年、新的气象。

到初一,大家都非常有空,大人们就会去打麻将,而小孩子们则用自己的压岁钱案买各种零食玩意儿。到晚上,天空中还是闪烁着五光十色的烟花,有条件的则特地乘车去琶洲等地看烟花。

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又是尾声——元宵。我们这里并不是每条村都过春节的,有些人就会过正月十三、十四、二月初二……而我们这条村正好就是过元宵的。我们要准备好各种菜肴迎接客人,让客人吃得开心,会得慰心。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习俗,你家乡的春节习俗又是什么样的呢?

春节习俗的作文1篇10

世界上有许多特色的民族节日,多的让我们都数不清,可以说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别特色的风俗习惯,其中我最熟悉的就是汉族的春节。由其它节日,进入汉族的春节。

汉族的春节是正月初一,它地前一天就是除夕,这一天大家都要吃年饭,年饭的菜起码有二十几盘,家家户户围几桌来吃。吃饭的时候,人人都说说笑笑,小孩子们围成一桌,中年人围成一桌,老年人围成一桌。大家都在谈论饭菜的美味与今年都做了些什么,这些都是中年人说的,老年人就说一些关于自己家里的事,小孩子就飞快地吃完饭说着怎样去玩,去玩什么。吃年饭是春节很热闹的一个场景。

吃完饭大家都会去超市买各种各样的东西,好像都不用钱似的,买了非常多我们平时都很想吃的食物,有糖,饼干,果冻,巧克力……等等。

最热闹的应该是晚上了,小孩子们都跑在外面空旷的地方烧爆竹,你追我赶,嘻嘻哈哈真是太开心了。而那些从外地打工或者做生意回来过年的大人们,一般都会买好几千元的烟花来放,放烟花时,孩子们都坐在成一排来看那美丽的烟花,每放完一个大家就大声地叫好。这时候,老年人一般都出来坐在树阴下看着那些快乐的孩子们,同时也就回想着自己的童年时代的艰苦,和现在的幸福生活,每个老人面上都挂满了笑容。放烟花也是春节中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情景。

春节是多么热闹和开心啊!几乎每一个地方都这样过的,大家都非常开心和快乐,我是多么希望这一天能快点到来,这就是汉族春节的特色。

春节习俗的作文15篇11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国有56个民族。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他们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下面,就让我讲讲福建的春节吧。

在福建,腊月二十三就已经要开始“忙年”了,也就是所谓的大扫除,大扫除就是为了把一些不要的东西整理出来,也是为了“辞旧迎新”。

在腊月三十,家家户户都贴上了新的对联和年画。在晚上,大家都不睡觉。到了大年初一的零点,家家都开始把桌子摆在门口,拿上吃的摆放在桌上,然后开始拜公,家家在地上放鞭炮。转眼间,每家的门口都成了火红的一片。

大年初一,男女老少穿起了新衣,街上是看不到人的,到了中午,大家都会拿锤子捶糍粑,再拿上一些食物,去到以前圣上的屋子里去祭拜。大人们还会走亲访友互送礼品,在晚上的时候,年夜饭会吃鱼和饺子。之所以吃鱼,是因为鱼象征着“吉庆有余”;而吃饺子,则是把硬币包在饺子里,吃到硬币的人,这一年都会幸运。半夜的时候,大家还会出来放烟火。

在初三的时候,每户人家都必须要杀一头猪,然后再去祭拜。在中午的时候,还会有人来巡游。他们开着一辆辆的礼炮车,“砰!砰!……”惊天动地,人们鼓着锣鼓边敲边走。非常壮观,让人忍不住也要一起过去。而在这几天里,观光拜佛的场地,到处是人山人海,挤满了人,一不小心可能就会摔倒。

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要吃汤圆。汤圆有各种各样的,汤圆是“圆圆满满”的象征,一家人都要坐在一起吃汤圆。过完元宵,福建的春节也差不多结束了,人们又恢复了以往的日子。

春节习俗的作文14篇12

今年的春节,与往年不同。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人们的脸上多少添了一些愁容。不过,人们依旧欢欢喜喜,迎接新春的到来。

大年三十的年夜饭,是我们家最欢喜的一晚了。妈妈把姥姥接到我们家一起吃年夜饭。我的姥姥是个勤快人,还没聊几句,就去帮着奶奶准备年夜饭了。在我们家的年夜饭里,饺子是最特殊的。奶奶每次都会下一大锅饺子,这些饺子里只有十个是有钱的,其它饺子里放的要么是年糕,要么是栗子……只要吃到一枚钱币,就会奖给这个人一百块钱。因此,全家人都充满期待。今年,爸爸很幸运,第一个吃到了钱币。接着,我也吃到了,妈妈也吃到了……在家人的欢声笑语中,这一年的年夜饭就吃完了。

接着,我们一家人会围在一起观看春晚。我们时而聊起家长里短,时而品评精彩节目,时而转发着手机里的祝福。

这时,妈妈突然问我:“你知道为什么每年都要看春晚到很晚吗?”我摇摇头说:“不知道,为什么呀?”妈妈说:“因为呀,古时候有一只大怪物‘岁’,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出来找吃的,一开始,他还只吃动物,渐渐地,他开始吃人了!人们为了不变成他的盘中餐,就家家户户聚在一起,晚上不睡觉,有时几个人还一起去放鞭炮,吓吓他。直到他走了,人们才散了。”“哦,原来是这样,怪不得是‘爆竹声中一岁除呢’。”我笑着说。

是啊,“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欢喜的年夜饭后,在一阵阵的爆竹声响后,曾经的一年也就离开了。

一年又一年,每一个新年也会变成旧的而离开。而一直伴随在我们身边,这份欢喜的年夜饭不会变,这说笑着的家人不会变,永远团圆在一起。

作者:姜玥暄,青岛市天山小学六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