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小学作文 > 四年级作文

最新乡情作文1000字(精选4篇)

来源:整理 时间:2024-05-05 手机浏览

最新乡情作文篇1

我从小到大都在家乡长大,直到上初中才来到惠州,时间还不到一年。

我的老家在江苏,记忆最深刻的是家乡的“黄金大道”。那是一条宽宽的马路,长度也就五六百米吧,在上面跑来跑去的不见有机动车,大多是自行车和电动单车,当然更多的是步履匆匆的行人。何谓“黄金大道”?原来呀,道路两旁全是一棵棵挺拔的、雄壮的银杏树,一到秋天秋风一吹那树叶就变戏法一样的由绿而浅黄、而金黄,再有一阵风吹来,银杏叶就三三两两自树而降,铺满了整条马路,名副其实一条——黄金大道。

我回家乡时,已入冬。原本满树的银杏叶已凋落了不少,原本金灿灿的叶子变得枯黄,这条路充满了落寞凄凉的味道。

黄金大道的入口有一处水果摊,旁边山丘下有一个几米高的洞穴,叫“香蕉洞”。没错,这水果摊卖的正好就是香蕉,也只有香蕉。因此,香蕉洞很出名,这个卖香蕉的水果摊也很出名。我从小到大吃的香蕉几乎都是从这家水果摊买的,据说我还没出生这摊位就有了。上学了,每天上学放学都要经过这儿,我是个有礼貌的孩子,每次都会跟摊主打招呼,偶尔也会自告奋勇帮家里买一两串香蕉回去。

这次回老家,摊主还热情地问我:“小朋友,好长时间没看到你,你去哪里读书了?”我说:“我去外地上学了。”好久没吃这里的香蕉了,当然要买一些,他帮我称了一大串香蕉,又送了我一根。回家路上,我迫不及待地品尝着那根香蕉,仿佛有什么特别的味道。

家乡的路,家乡的蕉,那么亲切,那么熟悉,忘不了。

最新乡情作文篇2

有梦才能追梦,有梦才有希望,当梦想变成现实时,幸福就会降临到我们身边。

我的老家在山峙区,在我还是幼童的时候,我一直都在那里度过。我的家乡山高路远,交通偏僻,生活条件非常恶劣。我们住的是石头平房,低矮潮湿,冬天的时候,寒风从石缝里吹进来,房子里就像冰窖似的。那时候小小的我一直有一个梦想:要是能像山下的人那样住高楼大厦那有多好啊。

没想到我的梦想这么快就变成了现实。在我6岁的时候,妈妈在东塍镇区买了地基,建起了两间三层楼。住新房那天,我们把所有的亲朋好友都请过来,看着漂亮的新房,亲友们都是赞不绝口,尤其是奶奶更是笑得合不拢嘴,她对大家说,活了一辈子,盼了一辈子,现在终于住上新房子,想不到年轻时候的梦想也有实现的一天。真是太感谢党和政府。

自从住到镇区后,家乡的变化真是日新月异。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条条街道整洁宽阔,一条条公路四通八达,一家家工厂鳞次栉比,让你分不清哪儿是城市哪儿是乡村。因为家乡办起了工厂,妈妈也从一个泥腿子转变成一名上班簇,妈妈也由一位家庭主妇变成一名女工。因为妈妈妈妈都在工厂里上班,家里的收入也就越来越多,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这几年我家添置了各种电器,房屋也装修一新,妈妈还买了一辆小轿车。双休日的时候我们一家人经常出去兜兜风,那才叫幸福!

妈妈说,中国梦是巍峨泰山,浩渺河海,而我们就是那粒粒细土,涓涓细流。这种“汇集”就是中国梦的力量。我终于明白,只要每个中国人拥有梦想,追逐梦想,实现梦想,就一定能尝到这种“甘甜”,感受这种“力量”。让我们为梦想插上翅膀,飞向更美好的明天?

最新乡情作文篇3

袅袅炊烟意,总是灶花情。

前几日去外婆家,猛然发现原先岁月斑驳的老灶已焕然一新:雪白的灶身、光滑的瓷砖、崭新的图案。于是记忆中那关于老灶的回忆一股脑地翻腾出来,连每一缕缝隙,每一块污斑都严丝密缝地对应上了。

老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我出生前。那时家家户户都有一口灶,灶的形状如出一辙,大人们在其砌灶的同时也不忘叫工匠别出心裁地画几朵花,抹几株草,也有人恭敬地请灶王爷。于是每家每户的厨房里都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灶花成了大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技术平平的灶花匠们大都用烟灰和着水蘸着毛笔,在灶上落个建造日期或者简单的花草鱼虫之类,技术高超的则真正投身于灶花这门艺术中,他们聚精会神地用彩色颜料笔在灶上创作,有时也会用铅笔先打轮廓,然后再着色。他们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融入了崇明的特色;他们笔下的花草形神兼备,洋溢着生活的气息。灶花在崇明人心中就是一门艺术。

我痴痴地环视一周,闭上双眼,脑中尽是老灶的模样:岁月结痂留下的烟灰,灶台上深浅不一的油渍;灶身上沧桑厚重的灶花,炊烟过后斑驳的烟囱……我伸出双手抚摩着记忆里的灶,犹如抚摩自己的肌体,自己的灵魂。童年的嬉戏,记忆里的炊烟,清香的稻草全都融化在了灶花里。

众芳尽喧妍,伊自味悠长。

我的童年是在农村里度过的,农村的质朴风情让我对崇明话产生了难以泯灭的情愫。尽管她在人们眼中并不美。她没有吴侬软语的精致绵长,没有关外方言的粗犷大气,更没有上海话的海派风味。也许你会向她投入轻视的一瞥,因为你会认为她没有音乐美,更毫无旋律美可言。也许你曾默认崇明话在语言文化史中的地位可有可无,也许你是对的,她只是一个平凡的孩子,在一个平凡的夜晚降生,至今仍披着朴素的外衣。她的兄弟姐妹中有的成为了普通话的滥觞,有的被标榜上了文化的脉络,甚至成为了历史的见证。那么,她呢?像所有的兄弟姐妹们一样,她在降临的一刻嘹亮地喊出了第一声,只是,她淡定自若,执着地留下自己的轨迹。

她传承了崇明岛的人文,她镌刻了千年的沧桑,她雕镂了百年的时光,成为了永恒的吟唱。她很朴素,但当她伴随着崇明人坦然淡定的语气,亲切热忱的脸庞出现时,所有的修饰都是黯淡的,这时你才会明白她缘何而美。

单一“哈”字便意味深长。一指崇明蟹,二指崇明话。曾听一研究崇明话的教授谈到,崇明话中保留着不少古音。比如“恁”这个字,古文中也经常用到;再比如形容人聪明,崇明话说“黠诈”,就相当文面;而古文中的“何”字与“哈”就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说普通话注重的是言传的话,那么崇明话更偏向于意会。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崇明话是我们的图腾,当一口陌生流利的普通话渐渐代替了质朴本真的崇明话时,我们还是我们自己吗?

千百年大浪淘沙,千百年风里浪花,洗尽斑驳才得一个崇明。一方沧桑斑驳的牌坊,一座朱红剥落的学宫,那是岁月结痂的痕迹,那是时光多情的馈赠,是隐于心间的一份乡情;一方乡意浓浓的灶花,一句让人流泪的乡话,一出质朴无奇的扁担戏,那是心间最真的感动,家最深的角落。当童年的幻想,记忆中的往事被岁月洗去,乡情攀援在了心的每一个角落。

乡情不是虚空一切的幻想。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年轮,理应在大道上刻下印记。心中的文化遗产是乡情最初的薄发点。

点一盏油灯,摩挲着那些古老文化,今晚,温一壶乡情下酒。

【点评】谁没有依依乡情?这浓浓的乡情在学生的笔下化作了灶花、崇明话,以物写情,落笔平实而生动。文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文中化用诗句作为小标题,醒目而又典雅,特别是对质朴本真崇明话的解说入情入理。

最新乡情作文篇4

看着空中那轮皎洁的明月,没有往日的缺憾,是那么的圆,那么的明亮。这才想起,原来今天是中秋。又是中秋了,不知道故乡的月亮是否也这样明朗。不记得有多久,没去过老家了。

还记得以前每次中秋,父母都会带我去老家看外婆,吃吃饭,与一群小伙伴捉捉蚱蜢。日子过的好不滋润,可是现在,我长大了,每次中秋,都有很多作业,也不愿意出去了。每次看见外婆,她都叫我多去一下她那,父母也是如此,只是我懒,不愿意出门,每回去看她的时间也总是只有那一点点。后来,外婆走了,再去那里,却没了往日过节的生气,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原来,外婆过的是这样的日子。

故乡土地上的房屋啊,从原来的杂草过膝变为一座座茅草屋,再从茅草屋变成四合院,从四合院变成高楼大厦……不管怎么变,它都是我的家乡,是我割舍不断的亲情,这里有我早已长眠的亲人,也有在这里紧张忙碌的乡邻……地上的,是忙禄,是紧张,也是轻快的,地下的,却是死气沉沉,是严肃,是悲壮……

今日,重回故土,才发现,原来自己对这片土地有着如此之深的感情。我爱这片土地,这片土地上,有我快乐的童年,有我心爱的亲人,有我伤心的泪水,原来自己对这片土地还有眷恋,那是一种魂归故土的眷恋,是一种落叶归根的眷恋……就算儿时的记忆不在,却唯独对这片土地,感到一种亲切,那是一种来自灵魂的亲切,是血浓于水的亲切,由不得你抗拒。

风,静静地地走开,留下忧郁的情怀;闪烁的星光中,总有一片令人心跳的活跃。街头余晖下的驻足,引来的只有幽幽的哭泣,相思的月亮啊,散发出乡情的气息,浓浓的暮色中,打不开的总是故乡的门。漫步在异地的土地上,心却飞翔在乡间的空中。如果我能够,我会化作一朵云,一朵故乡的云,永远飘荡在故乡的天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