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1200字
江南
常有人如此形容,曰:“秀色江南。”然而这“秀色”该是种怎样的色彩啊?莫非是那一座座苍老了容颜却依旧屹立的水乡石桥的朴素的灰绿?还是那菁菁流淌了千年,荡开微波,轻风逐流的江南水乡血脉的澄澈透明?或是那盛开在烟雨朦朦中颇具风情的油纸伞的古色古香的美?……江南,在所有时代的卷轴里都是那么的诗情画意,那么丰饶美丽。
江南是水的江南。江南的水,没有北国山川大都那气吞万里的磅礴之势,也不比那些已被视作生命之源的西北辽原之魂,它只是送出涓涓细流,涤荡这座座城市间的浮躁,平抚这片在当代经济高速列车风驰而过之后,烙下的块儿块儿焦灼。
当然,水乡古韵并不仅仅来自于那悠悠的运河水,也来自那横卧于水网之上的千百座古桥。江南又是一处古桥文化的传承地。每一座古桥都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都有几个不平凡的故事;每一块石板都有几痕无法抹去的印记,都是一串串辛酸与泪水、欢笑与喜悦的见证。走过石桥,便是走过了从亘远传来的江南的岁月。
江南有江南的四季。或许人们不吝以“四季如画”来与江南相媲,然而,在我对江南略略品来,
便知江南的美感却决然不是那寥寥数笔所能够描绘的。因为再好的画师也诠释不了江南美的全部,再唯美的意境也依然不过是粉饰过后短暂的美。
而江南的美该是不加修饰的,是最能体现大自然的本色创造的。就像,春天,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在江南更加凸显出来。漫步江南的田间,几声蛙鸣,几回雁吟,抽新的芽泛起的星星点点的绿,就能让你那孤独了一冬的感官享受一次听觉与视觉的双重“盛宴”。
江南是温和的,因此相比之下,夏与冬则更似两位远道而来的访客。当热情火辣的夏与素裹银装的冬盛情来访江南的时候,水乡之子们无不会划着乌篷笑靥相迎。因为江南之人,本身便有着如水一般包容万物的胸怀。然而,最喜江南的秋了。最喜看到那些忙碌一季终换来满心沉甸甸的丰收的喜悦,惬意地信步江南岸的人了。他们满面笑容就像道边灿烂的野菊花,小小的,却又深深地装点着江南的美秋。如此走在江南的秋风里,感受秋意最浓的时候当数傍晚时分落雨了。当满世界下起秋雨,淅淅沥沥,抑或洋洋洒洒,像少女的红皮鞋在雨中忘情地奔跑,啪嗒,啪嗒,啪嗒……直到雨声渐齐,有时巨大的水幕便会铺天盖地地袭来,倒入江南这座已深入人们生活的浑然天成的水库。屋外的人打着伞,待到缓过了神来,便也不再急赶,反倒是有想要好好品一品这有着醇厚秋味儿的江南的秋的意趣了。而屋内的人看得迷糊,乍一开窗,便似母亲掀去了风夜里温暖的被子,不禁冷颤起来,而存储一夏的热气倦意也俱已“随风潜入夜”了。江南的秋,江南的雨和人,组合得确似更胜似一幅灵动的中国水墨画。
其实,江南正是如此秀色可餐。
江南
江南,无疑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步入江南,清新柔美之感迎面扑来。雨轻轻拍打油纸伞的声音与浸湿了的泥土的芬芳从四面八方向我袭来,整个人一下子融入了这幅绝美的画里。
江南多水,故江南多桥。江南的桥好似并非连接两岸的纽带,而是一种不可磨灭的文化,每一座都有着不同的典故,而正是因为这些美好的典故,桥在江南被赋予了另一种使命。
千年的情缘未了,白素贞与许仙又相约断桥。断桥,是实实在在的一种文化,那古朴的清香仿佛来自古老的千年前,正向人们诉说着这段情缘。是谁撑一把油纸伞,伫立在江南的雨里,遥望远方?
我听见了,听见了千年前许仙的声音“今世的因,定当是来世的国,千年后,娘子你一定要走一遭断桥,好好等我许仙!”我立于断桥之上,环顾四周,不知千年后,白素贞是否还会来此断桥,与许仙再续那未了情缘,我没看见,但我知道,她一定会来。桥并没有断,断的只是那油纸伞下的情缘。多情的人儿,多情的油纸伞。断桥之上,我轻轻抚摸桥栏,把我的印记深深刻在了桥上,我记住了断桥,请断桥也记住我,在时隔千年的今天,我来过。
我走了,不知又会是谁向我一样在雨里,撑一把油纸伞,站在桥上沉思,抚摸断桥之上的栏杆,闻一闻那青石板散发出的淡香……走前,我看了看江南耸立出来的高楼大厦,不经意间听到了麻将桌上的欢声笑语,我真担心,我还要等一千年。
苏堤冷清地坐落在西湖之上,很显然,白堤要热闹得多。我是更偏爱苏堤,因为在这里隐藏了这个吟唱“大江东去”的苏轼的情愫。苏堤落进了江南的雨里,它并未挣扎,而是尽享雨的洗礼。
此时,正值春季,这迟迟来临的苏堤春雨催开了四周的桃花,催开了那个古老的记忆。苏子一袭青衣而来,而白衣如雪的我也跟着落进了宋朝江南的雨里。
“春色是三分,二分乃尘土,一分随流水。”我看见了这位才高可笑王侯的智者行走在悠长的苏堤上,阵阵叹气。我看见,苏轼像极了一条大河,在赤壁汹涌澎湃,而在这江南,则成了多情的源泉。苏子多情,在梦里“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望月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堤,坠入西湖的苏堤,青石铺就的苏堤,无疑是苏子灵魂的寄托,我爱苏堤,我更爱苏子。来回地在苏堤上走着,陪伴着这个寂寞的灵魂。在这江南的雨里,我撑一把油纸伞同苏子同行!
我最终走了,但我对苏子说了,十年后,我会再来,那时候,我已长大,天天陪着寂寞的苏子,甘愿一生做他的朝云。青石板上留下了我的足迹,不知又会是谁将重复走在我的脚印上同苏子同行。我看了看热闹非凡的白堤,很是担心苏子将会等上十年。
离了苏堤,我来到了另一个地方,扬州个园。
个园,说小不小,说大不大,它比不得苏州园林,比不得西湖凫庄。它只以自己幽静地姿态静立于江南。个园,我看得最多的无疑是竹。园门被竹所包围,园内也随处可见竹的踪影。个园的竹翠而绿,不鲜艳,不耀眼,只给人一种清爽之感。建此园林的人恐怕也爱竹吧。如若不是个园主人有爱竹这一喜好,恐怕如今的扬州个园早已荒废了吧。立于个园,听雨打翠竹又别是一般滋味,油纸伞依旧顶于头顶,享受却从视觉转至了听觉。
如今的个园,被繁华所包围,小吃摊摆在了本该清静的园门,个园已不像个圆了。我在江南时,去过个园两次,两次的个园都没什么变化,只是多了一些现代设施而已。我真不敢说“而已”二字,因为对于个园,根本不需要现代人的装饰。个园,只属于它出生的那个朝代!
我走了,离开了个园,走之前,我发现几位工人正在园内开凿一座假山,我真的不知道他们在开凿什么?我转身离去,江南的雨在我面前不停地下,我走着,真不敢想象以后的个园将会是什么样子,于是,我暗暗下定决心,今生今世再也不回个园!
我落进了江南的雨里,走着,想着,把陪伴我一路走来的江南雨织在了一起,忽然,成了一幅美丽的画——江南。
江南
绸雨.唐寅
秋故扇合事长伤,世情详淡心炎凉。
狂浪风流君谁识,江南才子第一番。
初见《秋风纨扇图》,不禁叹然着缜密心思的唐寅,这细如丝般的手笔,犹如烟雨德文飘零,雾霭流岚
般神奇。作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傲气十足;作为矢志骚人,有放荡不羁。傲骨天成的你,让那缕丝的忧愁
与傲慢中渐渐筛细,细腻的工笔刻画中升华,丝丝柔柔,如烟如雨,而连绵不绝。
烧酒浇愁,却而愁更甚,便独钟于工笔,很少去泼墨,没有让你的心绪渲染茫茫世间,用那撩人的游丝
去萦绕画局,从心中游至指尖,再而是无形的冥冥中,让宦海云烟成为你画上一笔淡淡墨迹。
狂草.祝枝山
赤玉系腰,锦裘被身,潇洒也!纨扇消暑,狂草行云,孰及焉?右手多情生一指,毫点苍穹。
是《三笑》,让我重新认识你,一位与唐寅并驱书法大家。“风趣,洒脱,好游山玩水而不拘小节;才
华横溢,本足智多谋有巧言善辩。”回溯历史的轨迹,令人惊叹:五岁可书见方大字;七岁惊世首举秀;九岁便引诗情碧霄;十岁,博文非凡。但生性佚高的你,与官场腐风败俗“格格不入”,再而辞官归苏,广结朋客,召宾豪饮,洒酒吐愁,以泄万世之情。
你如一位笑盈盈的游侠,放任自由。怀素舞草,二王行云。于你,融二者之情,独创奇葩,现“明朝第
一”,狂领一带风骚。
淡然.文征明
春郁暗波花迷烟,瑟瑟斜阳江天寒。
愁肠万曲温如雨,才情隽秀谁与堪。
几棵散树,则双钩夹叶,点描素涂,错落于山洼,层次鲜明,少些的工笔重彩,淡淡勾勒却胜油彩,这样完美的“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的《嘘唏草堂图》被表现淋漓。
在我的印象中,你朴实,厚道,更是勤奋之人,或许这才是你—文征明。一位外拙内秀的江南才子,却而翰林儒士容不得你。然你终你没如伯虎,品茗对奕,如子哲啸歌相欢,你是含蓄的,留遐想的余白,设下意蕴。
高雅.徐祯卿
万山飞绝无迹,寒冰万丈高崖。幕后风情惊世,烟雨自由平生。
寻寻觅觅,觅觅寻寻。
江南才子,唯你在世人杜撰的周文宾所遮掩,闻名于世的“文章江左家家树,烟月扬州树树花。“万户通明,却少有人知道你!我亦惘然。生性放达,从横驰骋汉唐间;刻意复古,不失吴门风流请。
你是那样的执着,曾经屈原的《离骚》让你一挥而就,气势恢弘的《叹叹集》让你的气势从横广野,却而大江让《新倩集》流结万世,令人默然,完美与素雅在默默无闻中闪耀,继而一鸣惊人!
江南烟雨世人愁,风情万佳才子伤。
走近江南,走近才子,浅尝辄止,已而心旷神怡!
江南
五千年的日子古老了神秘的江南,五千年的日子魂牵梦绕了多情的江南。我是襟衩布裙的女子,素午采桑于绿水之阳;我是皓腕玉镯的妇人,踏着水车剥着菱角
;我是茅檐青草旁的那个白发老妇,在醉里吴音中享受天伦之乐。我生活在水性柔情的江南,我因江南而自豪。因为这里有……小桥
桥是江南水乡停住的梦,桥文化从这里荡漾而来。那曼妙的姿态是妇人在轻舞,那奇巧的身姿是飞虹在涧边饮水,那斑斑锈迹是历史的沉淀,那历久弥坚的永存是柔情的坚强在鼎立。你那娇小而又伟岸的身躯,承载了多少的明艳欢笑,多少的国恨家愁。烟雨蒙蒙,杨柳依依。掩映着那片青房黛瓦;点点碎阳,袅袅炊烟,呼唤着晚归的乌篷船;河畔的那条青石板路悠悠地通向远处那座高高的石拱桥,船悠悠地在下穿行,人轻轻地在上行走,一如在画中……
流水
江南的流进了白居易的《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的流水保持了江南的那份清秀,不张狂也不浮躁,完全是小家碧玉的样子,说话是小启朱唇,走路是金莲晃动。后来河水在入海的时候显得开阔起来,小家碧玉也逐渐成了风姿绰约的妇人,举手投足间将风韵流传,流水就这样将一抹姿色表现出来,不卑不亢,没有故作姿态也没有故意卖弄。这是整个江南的性格。
人家
朴素的江南人有着浪漫的幻想。明眸皓齿的江南少女操一口吴侬软语,美目盼兮,巧笑倩兮,就汩汩而过的流水摆着浣衣的姿势,哼着浣衣的小曲,在夕阳里温柔地笑。自古江南多才子,天下才有十斗。江南九领风流。有人说:“东南妩媚,雌了男儿”,对却也不对。这里走出了有声有色有诗有酒的唐伯虎,走出了笑傲儒林的吴敬梓,走出了不惜千金买宝刀的秋瑾。让我们掬泪共戚。前一页的篇章已随着音符的沉寂而淡化,后一页的篇章由我们来为你抒写辉煌。
我的江南在唐诗宋词中吟唱了多少章,在历史画卷中灵秀了多少回;我的江南是雨中的一支短歌,歌中有泛舟江堵的渔人,有早起涉水的樵子。我生活在水性柔情的江南,如一杯充满茶韵的低语美酒。江南,我因你而自豪。
江南
撑一把淡淡的小伞,拔开江南如丝的细雨,倘徉于故乡的石桥流水,让心情也变得如雨丝一般静谧而温柔。低头间,又有一缕思绪才下眉,却上心头。
我和你,在命运的轮轴上同行,由一丝殷红的血脉牵着。我和你有密切的关系——奔腾不止的河流是你的血脉,流淌在崇山峻岭的脊髓中,流经我的身心,滋润着我的心田。看不懂你嗬—水乡,你那迷人的双眼令多少子弟陶醉?
船——清江玉笛随风去,一叶轻舟入梦来
。以前,家门前便是一条河。半轮艳红的落日用痴痴的双眼,凝视着这片神圣的土地。清淡的水,舒张着、荡漾着,欢快地奔过古老的小桥。沧海桑田里,年纹布满额头的老人,立在桥头,凝望着静静的河水,闲适地拉着古胡。以忧怨的曲子回忆过去。孩子们没事儿,东逛西跑——摸蚌儿,捉虾鱼,没有船是不行的。我们常三个一簇,四个团架只乌蓬小舟到河中去。忽然,“扑”地一声,我们便纵到水底去玩耍。但大人总是不许的,所以我们只能暗地里去。或许也是因为这样,船的记忆仍是我对江南水乡一种深切的怀念。
夕阳河面上,不时有窄窄的船身,来往于江南小镇悠长的河道。木浆插入水中,轻轻拔动,溅起一朵朵、一层层的水花。犹如古笛声中的窄小音符,带着乡友的收获和希望,携着一首又一首的童谣,忙碌地穿梭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看不懂你嗬!——江南的船。
雨——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江南的水乡没有雨是不行的。看——雨随着秋的步伐,接踵而来。飘洒起来了,点点滴滴,淋淋漓漓,迷迷蒙蒙,淅淅沥沥。打开窗儿,眼里满是一朵又一朵洁白如玉的花儿。人们都在细密的斜雨里撑伞慢行。
天生就爱雨的。不管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也好,还是“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的骤雨也罢,都是渗透自然的精品。又回忆起家乡的雨——那么细;轻盈如风,香甜似酒,润湿了大地丰膄的皮肤。听雨也挺不错的,那窗外时有疏雨滴梧桐,骤雨打莲叶;也常有雨斜洒飘飘细如丝,韵律都是那样的清脆、悦耳。听,那雨落在青瓦之上,声音柔和而又铿锵,辽远而又临近。似乎无数的珍珠落在玉盘里——“叮叮当,锵”……可是雨久了,我们也恼了,向往晴天的太阳,因为田埂上又多了泥巴缠脚的麻烦。
酒——晚来将欲雪,更饮一杯无?
家乡的酒,是情。
有多少远离家乡的游子,历经了无数人生沧桑,走过了无尽漂泊的旅程。心中的多少壮志被磨灭,多少激情被岁月风尘所掩埋。——可是,家乡的酒依旧如此明亮、香醇。
江南的酒不止一口清甜,还夹带着一丝丝的愁絮——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辛弃疾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无夺之间,泪——落入了杯中,几圈涟漪,与酒交融。我真看不懂你,江南的酒!
我和你,一直分不开。江南风着雨,乡情柳夹桃。酒舟融入境,无计可消愁……
江南
的天气总是湿湿的,六月下旬开始的梅雨季节更是持续连绵的阴雨,压的人喘不过起来。
-清晨微风习习,丝丝的细雨打在窗上,我的心开始烦躁起来。我知道我不习惯这样的阴雨天,我甚至是讨厌这样的雨天,那种压抑的心情便随着滴答滴答的雨声蔓延开来。此时,我的心中便萌生一种依恋,一种对江南画廊,乌篷小船,茅草庭院的依恋。
想那江南我的眼前就有那些挥之不去的身影,干将莫邪的不朽剑魂,伍子胥的白头苦叹,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江南实在不只是拥有采芝斋那糯米糕点的思甜和吴侬软语的呢喃,它亦拥有那些铿锵有力,力能扛鼎的豪迈气魄。
江南水乡美景甚多,那形如葫芦瓢的蠡湖是无数人喜爱的景点。范蠡西施的戏说,至今还在流传,那是人们对爱情的渴望和才子佳人的祝福。可有谁想过,西施面临吴国的破灭,馆娃宫内的震耳哭声和举国上下红颜祸水的骂名时是怎样的心境。商纣王因宠幸妲己凤鸣姬山起武王起兵灭之,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三国乱世人中吕布怒杀董卓夺爱,后又沉迷美色在徐州败于曹操最终死亡,玄宗晚年无心朝政抢夺儿媳杨氏玉环宠幸之至封为贵妃后安禄山起兵谋反逃亡在外,明末吴三桂一怒为红颜投降大清,古昔以来人们总是把那些亡故罪名强按在女人身上,古昔以来那些女子都只是在掌权者和胜利者之间徘徊。人们在欣赏江南美景时,在感叹夫差亡国时,有谁会看到无数年前西施在馆娃宫内流下的那难言而又复杂的泪。
江南亦是有无尽的愁绪和感伤
。姑苏城外乌篷小船,皓月当空,一壶小酒,一份忧愁,张继在寒山钟声中写下了那着名的《枫桥夜泊》。
王谢堂前燕去无声,昔日的王谢两家早已在这历史的腥捏中消失了,岁月无声流逝,晚风凉意袭人,古琴悠悠,柳笛声残,箫声哀愁,都在这些岁月篇章中悄悄地褪去了。
在江南的烟雨中,我依稀闻到了淡淡的水墨纸香……
- 上一篇:写给局长的一封信800字
- 下一篇:善待失意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