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报告范文

高考一轮复习计划范例(3篇)

来源:整理 时间:2024-01-03 手机浏览

高考一轮复习计划范文篇1

关键词:高三政治;总复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7-086-1

一、要认真做好准备工作和制定高考总复习计划

首先,在高考总复习之前,教师要认真做好三项准备工作:一是要对上一年的高考考试说明进行认真研究,把握高考考点和学科主干知识;二是要对近几年来的高考试题进行认真分析,把握高考命题特点和命题趋势;三是要认真选择一套高考总复习配套用书(包括一套配套训练)和一套时政热点复习配套用书,数量不宜多,但质量要精。

其次,教师要认真制定高考总复习计划。政治高考总复习一般可分三至四轮进行:第一轮是基础知识复习;第二轮是时政热点专题复习;第三轮是高考考试说明解读和回归课本;如果时间比较充裕,可在第一轮与第二轮之间安排一轮系统知识复习,但时间不宜长,大约三周。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从高三下学期开始,要有计划地安排一定的训练与检测,并在五月份集中一段时间进行训练与检测。

二、要扎实做好高考总复习中的各轮复习教学

政治高考总复习应坚持“先死后活,死去活来”的原则。所谓“死”是指课本的基础知识该记要记,该背的要背,该理解的要理解,能将整个课本知识在头脑中象翻书一样翻过去,能将整个课本的主干知识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所谓“活”是指对课本的基础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相互联系、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能用所学知识多角度、多层次地去分析社会问题和时政热点,并能提出一些有意义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此,笔者在政治高考总复习中拟采取三轮进行复习。

政治高考第一轮复习是基础知识复习。高考第一轮复习是整个高考总复习的基础和核心,现在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能力立意,主要是考察学生对学科主干知识的理解、把握和运用,注重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近几年来,高考命题不仅如此,而且更有回归教材之势。所以,在高考复习中,教师要用比较长的时间进行第一轮复习,扎扎实实地搞好基础知识关,既不宜过紧,追赶教学进度,也不宜过松,要确保教学进度。

首先,第一轮复习要坚持以课本结构为基线,以高考考点为着力点,以夯实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为目标。在第一轮的课时复习中,教学可分为四个步骤:知识结构、重难点突破、热点链接、典型练习。

其次,第一轮复习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点”。“一个中心”是指复习教学要坚持以知识梳理、把握知识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体系为中心,这是夯实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的必然要求。“两个基点”是指复习教学中,一是要注重适度拓展知识,即教师在复习教学中要对课本知识进行适度的拓展和延伸,既要补充一些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贯通知识,又要补充一些科技和人文方面的新知识,特别是党和国家最新的方针、政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二是要有针对性训练,即教师在复习教学中要紧密结合相关的时政热点、社会现实,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和启发学生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去思考、去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第一轮复习中,对于一些学生易错、易混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醒学生特别注意,并通过比较分析,把它讲通、讲透。

第三,第一轮复习要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一轮复习是基础知识复习,学生往往不够重视,效果也怎么好。所以,在高考复习第一轮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高考第一轮的复习效果,也直接关系到高考成效。笔者一直在思考和探索这个问题,尝试了一些方法,但效果还不太明显。一是教师在复习教学中,精心设计一些问题,或者创设一些话题,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演绎,尽量为学生创造表现的舞台;二是对学生“晓之以利、动之以情、督之以行”。

政治高考第二轮复习是时政热点专题复习。时政热点专题复习是政治高考总复习的关键和升华,现在高考命题越来越关注社会现实、民生问题和人文精神,特别是政治命题更是如此。近些年来,政治命题都坚持以时政热点、社会现实等问题作为话题,然后以话题为切入点,多角度、多层次地去设计综合问题。可以说,搞好时政热点专题复习,是考好政治科的关键所在。所以,在政治高考复习中,教师应该用比较多的时间,精心搞好时政热点专题复习。教师可以从时政热点、社会现实等问题入手,从政治、经济、社会、对外关系等方面设计十五到十七个话题。

首先,时政热点专题复习要坚持以话题为基线,以结合教材知识分析为着力点,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坚持每一话题复习一课时(重要内容可两课时),每一话题训练一课时,三至五个话题一检测。在时政热点专题复习中,教学可分为三个步骤:热点聚焦、知识链接、典型例题,其中知识链接是重点。

其次,时政热点专题复习同样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点”。“一个中心”是指热点复习教学中要坚持以结合教材知识分析、一个问题多角度分析、重点问题深入全面分析为中心,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必然要求。“两个基点”是指热点复习教学中,一是要注重知识的联系和综合;二是要注重典型例题的分析,着重解决一些重点、热点问题。

第三,时政热点专题复习同样要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主要是教师要结合热点信息材料,精心创设问题,引导和启发学生用所学知识多角度、多层次地去分析、去思考、去讨论,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高考一轮复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生物高考;备考;指导策略

为了提高高考复习的策略,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高效率的完成复习内容,在全面系统的掌握了教材内容的前提下,能够对历年真题进行系统练习,最终达到提高高考成绩的效率,这就需要在高考前期制定可行的生物高考备考策略,让学生少走弯路,在通过对知识以及题型的综合整理之后,建立知识框架体系,最终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的前提下促进高考的成功率。

一、依靠《考试大纲》,狠抓基础知识

在制定高考计划之前需要认真仔细的阅读高考考试大纲,并且根据考试说明以及近3年的考试真题来系统的复习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在高考复习阶段,对考试大纲的阅读十分的重要,由于考试大纲它是对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在理解了考纲的基础上对课本上的知识就有了具体的要求,能够通过教材的内容,来把握考试的方向,二者之间相互补充,制定考前最有效的计划,然而在考试说明的阅读中,就为学生提供了“考什么、怎样考”的思路,能够让学生了解到高考中试题的难易程度,这样根据说明来系统的了解复习中对知识的分配,在备考阶段为基础知识的复习提供了指导方案。能够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做好重难点突出,为备考阶段储蓄了丰富的知识量。

二、制定计划,明确目标

为了能够在高考中取得顺利的成功,因此制定详细可行的计划十分的有必要,这就需要在制定科学的计划中,首先要明确高考的目标,然后根据目标逐步实施。通常在制定备考阶段的计划中,主要的是通过复习轮次时间具体进行的,因此这些计划具体的表现在:

第一轮复习:基本上是从高三入学开始到一模,在这个阶段主要是让学生系统的复习基础知识,能够将以前所学的知识全面、系统的进行整理、归类,最终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在基础知识的复习中,需要做到查漏补缺,构建完善的知识框架体系,最终在练习中进行进一步的消化。

第二轮复习:在这个阶段主要是进行专题复习,在生物课程中,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模块提炼,例如细胞、生物代谢、遗传、试验研究等奖所学的知识进行章节概括,这样根据练习来总结解题的思路以及解题的方法,最终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第三轮复习:在通过一、二轮复习之后,能够对生物课程中所学的知识进行进一步强化训练。这样在知识的灵活运用中增强应试的能力。能够在高中的冲刺阶段,让学生在深层次训练中回归教材,在熟练做题的过程中,提高高考的自信心,能够对知识进一步理解,做考前的最后准备。这些都需要在备考的阶段来根据时间以及内容的具体安排,进一步明确各个阶段的目标,在应试中做充分的准备工作。

三、构建网络,提高效率

在备考阶段将生物学科所学的知识系统的进行复习,结合考纲以及考试说明全面的制定复习计划,这就需要在练习做题的过程中要将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在整理中将知识可以根据具体的章节或者是知识的模块进行系统化整理,建立知识网络框架。在通过一轮复习、二轮复习、三轮复习中将练习的试题进行试题模块的整理,建立试题网络,在整理中建立详细的条理复习,这样能够不断的明确考试的动态,并且结合历年生物真题来提高复习的效率。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够将重难点试题进行特殊化整理,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状况来精选适合学生自己的习题,这种模块整理有助于构建网络化的复习,并且能够通过创新型试题来进一步提高高考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样以至于在题海或者是所有的知识框架中做到有针对的复习,能够培养学生对抽象内容以及题海战术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在考试中能够快速的寻找解题思路,并且提高了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四、加强实验,突破难点

在通过生物学科的基础知识以及题海训练后,基本上完成了生物学考试部分,但是由于生物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因此为了能够将生物高考在考试中形成比较有效的考试效率以及良好的考试效果,这就需要在此基础上重视实验研究,能够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进行重难点突出,将复习中遇到的知识难点以及在题海中出现的难点题型进行实际操作,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具体的试验验证生物结论,这种备考方式加深了对知识的更深理解,并且有助于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这样为进一步突破难点做出了实践验证,提高了复习的有效性。

五、总结

通过对生物学进行系统复习,能够在有限的时间中将繁重的复习任务进行系统分析,将知识与题海更加有效的运用,在构建知识网络结构中,系统化复习了生物学科,缩短了复习的时间,并且提高了复习的效率,这就需要在《考纲》以及《考试说明》的前提下,掌握高考的复习策略,能够通过师生共同配合,将生物学更加有效的完成备考工作,能够系统的将基础知识、典型题型、专题复习以及实验相结合,在这种完整的复习计划中,增强考生的自信心,提高应试技巧,这种生物学科的复习计划,有助于在高考中与其他学科的复习相连通,在高效的复习策略中,提高考试中的成功率。因此备考策略十分的重要,有助于考生取得最终的胜利。

参考文献:

[1]张燕娜,孟康辉,任建军.生物高考备考中应加强学科综合能力培养――浅谈对生物解释性取向试题的备考策略[J].中学生物教学研究,2012(34).

[2]钟雪梅,万仲永,曹雪强,蔡星伟.生物高考备考中学生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当代教育理论研究,2012(15).

高考一轮复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高效;复习;课堂

一、审时度势,合理计划

初三进入复习阶段,教师合理地制订复习计划是最关键的。我们的一轮复习通常要求学生对已学的基础知识本着“温故知新”的原则,按教材顺序归纳总结语言点,对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同时抓基础词汇、词组、句型的过关,一般都能做到有条不紊,循序渐进。但是进入二轮复习阶段,教师往往被源源不断的各地中考模拟卷打乱阵脚,以至于模拟考试之后的课堂教学就是试卷讲评,教师省力了,但效果呢?学校备课组应及早制订计划,将二轮复习分为专题复习和冲刺复习,即分专题对语法进行系统归类,分题型进行解题指导,同时进行综合练习和模拟测试,从而使复习达到良性的循环:知识―能力―知识。计划要按周制订,具体到每一天,有明确的目标、详尽的任务和具体的落实措施。同时,备课组教师要对每周复习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修改。教师切忌被试卷打乱计划,每周可安排1~2个机动课时处理习题。

二、抓“纲”务“本”,夯实基础

“纲”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和颁布的指导初中英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包括《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江苏省初中英语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纲要(试行)》和《考试说明》;“本”指课本,即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透过这几年的苏州中考试卷,我们不难发现,试题考查内容均为《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所列的语法项目,涉及词法、句法、语用和交际会话,强调基础语言能力,也注重对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查。

⒈研究考纲,把握方向

如果说初三一轮复习侧重于对7A―9B教材的按序梳理,全面扫荡,那么二轮复习就要求教师本身必须要认真研读考纲,准确把握评价指标中的A(识记)、B(理解)、C(应用)、D(分析)、E(综合)所对应的知识要素。比如,过去完成时态和定语从句属于B级要求,那么在二轮复习时教师就不必花大量时间对此进行专题复习,学生只要达到理解的程度就够了。另外,教师若能认真分析近五年的苏州中考试卷的知识考点分布,就能解读出考点覆盖率的变化以及高频考点和难点。因此,全面准确地把握大纲和研究命题,使整个复习过程围绕这个中心进行,对于有效提高复习效率,避免走弯路和做无用功是非常重要的。

2.回归教材,以“本”为本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命题的蓝本,各知识点的渊源。尤其到了二轮复习阶段,绝不能忽视教材而一头扎进题海。教师要指导学生以教材为依托,将三年来所学的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使处在分散、支离状态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例如,2010年中考翻译句子第5句“有些人就是不知道怎样节约能源。”就来自于7AUnit2ComicStrip中的“Somedogsjustdon’tknowhowtohavefun.”

三、把准重心,有的放矢

我们在对基础知识进行拉网式和专题式复习的同时,二轮复习阶段更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要加强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与书面表达的训练。语言运用能力是苏州中考英语试卷中的核心成分(分值60分),教师只有对题型、难易度、题材及体裁诸方面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认识,才能使自己选择的训练材料与中考试题在适切度与契合上更趋接近,舍弃一些不典型的、重复的材料,平时训练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正所谓教师入题海,学生才能出题海。

另外,多年来苏州中考都实行网上阅卷,参加阅卷的教师普遍反映,学生书面表达字迹端正与否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评分。基于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书面表达训练时,一要注重文章质量,二要注重书写规范。在二轮复习时,专题类的书面表达指导课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书面表达四步走,即会意、定态、润体和检查。其中润体还包括词汇、短语、俗语的恰当使用和连词的合理连接,这样才能使文章出彩、绚丽。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大量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以俗语的使用为例,若与友谊相关的,学生可以用“Afriendinneedisafriendindeed.”;若与终生学习有关的,学生就可以用“Oneisnevertoooldtolearn.”等。最后,各种题材和体裁的精选范文要统一印发给学生课后诵读,毕竟我们的课堂教学时间相对有限。

四、转变方式,以生为本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在初三二轮复习中,教师往往担心时间不够用,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初三阶段,学生发展不均衡,英语学科两极分化现象尤为突出,如何在二轮复习中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是备考的关键。小组合作就是学生通过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其优势首先在于:自主探究、以强带弱、合作共赢。这种方式在冲刺阶段的习题讲评课中实效明显,具体做法包括:(课前)教师评价试卷(课前)学生自学解决(课堂)小组探究解决(课堂)教师精确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和已学知识解决个性化问题,小组探究、以强带弱解决相对简单的问题,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共性的以及需要拓展提高的内容,这样化学生等待教师讲评为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不仅大大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还能照顾学困生拔高优等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开展小组间的竞赛也能使枯燥的复习活动变成有趣的智力游戏。比如,小组利用周末进行错题整理,组与组相互命题考查;小组习题讲评展示评比;单词短语接龙或抢答比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