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的的概念范例(12篇)
云计算的的概念范文篇1
云计算和大数据在目前的互联网企业当中应用非常广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使用大数据进行云计算的方法也在不断改善,使用新的方法技术进行云计算的相关操作可以极大地减轻数据工作中的压力。本文从云计算服务器的网络系统升级过程中相关的技术因素出发,探讨在云计算技术升级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其相关的优化方案。
【关键词】云计算服务器网络系统应用技术升级
云计算的概念源自于2007年,在当时被当做一个非常新颖的概念,在近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云计算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各种各样的领域中,在互联网经济大行其道的现状下,创造了数额极为巨大的经济效益。云计算的应用在于对复杂计算的分散处理,通过网络技术将重要的计算程序划分成为可扩展的计算模块,从而打破传统的计算机单体运算模式,将计算上传到服务器,利用服务器的强大运算能力进行远程多浮点运算。
1云计算的发展现状
云计算的应用领域是在数据比较多的运算框架中才能充分体现出其运算的特点。目前大多数企业都有数据运算的需求,但是针对这些需求购置数据运算的相关设备就有些大材小用,因此负责专业数据计算的云计算公司就有了大量的商机,但是随着互联网企业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云计算企业在疯狂的掠夺着这片蓝海,因此如何在技术上取得突破性创新或者以更低成本吸引相关的用户才能在这个领域站住脚。
云计算一般包括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等多个计算领域,同时基于先进的软件技术和网络服务,基于虚拟化技术和效用计算理念,云计算可以在多种平台上发挥相当巨大的作用。云计算所使用的大型服务器集群实现资源上的共享,就可以在普通用户调动的过程中耗费最少的计算资源达到最大的计算效果。在云计算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狭义和广义的两种云计算概念,其中狭义的云计算概念是指云计算的服务提供商利用虚拟化技术和分布式计算的方法建设超级计算机进行计算,向有需求的客户提供服务,而广义的云计算则是通过建立大型的服务器集群,针对用户的各种计算需求提供云计算相关的各种服务。
2云计算服务器的网络系统升级技术研究
2.1网格计算的相关技术探讨
网格(grid)计算是互联网技术中云计算相关的分布式计算模式之一,随着云计算服务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发现网格计算可以弥补以往云计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网格计算很好地融合了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新技术,如对虚拟化技术、数据库技术、互联网以及远程计算机技术的融合,让比较高的计算力在各种设备之间共享,具有可伸缩和多架构的特点。网格计算的计算模式准确来说是一种偏向公共服务的计算模式,可以通过网络上的大量闲置计算能力进行集中计算。而根据目前的云计算发展趋势,网格计算将会在进一步商业化的基础上提高相关的计算效率,在技术的应用中,云计算和网格计算会进一步融合,最后形成商业化和应用程度都比较广的云格计算模式。
2.2云计算服务器的系统优化方向
云计算作为一种分布式的计算方式,在管理统筹方面要采取集中管理的模式,服务器的系统升级与优化也要向更加便于集中管理的方向发展。针对云计算服务器中的一些技术特征,应该对系统优化进行多方面的统筹与规划。云计算的服务器有着虚拟化、扩展程度高、任务分配可靠性强的特点,因此服务器的系统升级要侧重云计算的高校和灵活方面的特化,提高云计算服务的性价比,通过改善硬件和软件将云计算中服务器机组的可靠程度和维护成本做出一定程度的优化,从而实现云计算服务器的全面优化和升级。
2.3云计算服务器的海量数据管理技术升级
云计算需要在服务器端同时管理大量的数据,对数据管理的准确度越高,其计算的效率也就越高,所以数据库的性能也是云计算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应该具有高效率和高容错率的特点,在异构的网络环境下也应该能够正常运行。传统的非云计算模式下的海量数据管理技术使用数据库服务,利用数据的索引与缓存以及数据分区的理念进行相关的数据管理工作,但是这一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云计算的发展模式。目前云计算服务器的网络系统升级技术主要基于谷歌公司研发的Bigtable数据存储与管理技术,通过列存储的分布模式,将数据管理和应用过程中的并发性和相应时间的管理模式提高,从而实现传统管理模式的革新。
3结语
云计算服务器的网络系统升级包括多个方面的核心技术购入和实践探究,对于云计算的相关企业来说,应该从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出发,在一些新的核心技术上投入适当的人力物力,实现云计算效率的增强和整体效益的提升。云计算服务器的网络系统升级应该注重整体的数据管理统筹与规划,力求在云计算服务的使用过程中尽量降低成本提高收益。
参考文献
[1]李丹,陈贵海,任丰原,蒋长林,徐明伟.数据中心网络的研究进展与趋势[J].计算机学报,2014(02):259-274.
[2]裘莹,霄,肖刚.中国云外包产业升级策略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J].宏观经济研究,2013(12):105-112.
[3]张佩英.云计算及其应用探讨[J].制造业自动化,2010(09):78-80+100.
[4]王海涛,刘波.云计算和关键技术问题的分析研究[J].电力系统通信,2011(10):6-11.
作者简介
刘洪涛(1979-),女,辽宁省锦州市人。现为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云计算的的概念范文篇2
关键词:综合云模型;属性评价;评分聚类;属性聚类;协同过滤
0引言
亚马逊、当当网、数字图书馆等,几乎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个性化推荐系统,向用户推荐图书、论文、商品等项目,实现个性化服务[1]。其中,协同过滤推荐算法是最成功的个性化推荐技术之一。但因用户评分数据的稀疏性,导致传统推荐质量下降。
为解决数据稀疏性带来的传统基于向量相似度的问题,比较典型的方法之一是将利用云模型实现定性、定量知识转换的优势应用到推荐中:由云模型计算用户评分特征相似度[2]、项目评分特征相似度[3]的协同过滤算法;在云模型计算项目评分特征相似度的基础上,预测未评分项目的评分,然后利用云模型计算用户相似度,最终获取用户邻居再进行推荐[4],但没有利用有益于推荐的用户、项目属性;利用云模型填充评分矩阵,结合项目属性加权推荐[5]、结合云模型通过比较项目属性相似度的推荐[6],在类内利用云模型获得项目邻居,进行类内评分填充,结合云模型的用户相似度进行推荐[7],这三种方法也没有充分利用用户属性信息;研究云模式在用户行为相似度、用户等级的模式,并通过聚类算法改进推荐算法[8]。以上改进算法都没有考虑综合云模型下的推荐。
本文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用户对项目各个属性的评价值和评价时间,计算综合云模型的用户项目属性评价相似度,获取基于属性评价的用户邻居。利用改进的聚类算法Kmedoids,根据用户评分对用户聚类,获得基于评分的用户邻居。对用户原始属性进行标准化,再进行Kmedoids聚类。结合综合云模型的属性评价、用户评分聚类、用户属性聚类产生的邻居的并集,向目标用户推荐项目。实验验证,提出的方法有效地缓解推荐算法数据稀疏的问题。
1云模型
云模型能够实现定性概念与其定量数值表示之间的不确定性转换模型,反映自然、社会中的模糊性、随机性,已经应用于电子商务、模糊评测等领域[9]。
定义1一维云模型。设T={x}是用精确数值表示的定量论域,C是定量论域T的定性概念,若T中的元素x对C的隶属度μ(x)∈[0,1]是一个具有稳定倾向的随机数,μ:T[0,1],x∈T,xμ(x),则x在T中的分布C(X)称为云(Cloud),每个x叫作一个云滴。云的数字特征用期望Ex、熵En和超熵He来表示。Ex为云滴的重心位置,反映云滴在论域中的分布期望;En是定性概念亦此亦彼的度量,反映定性概念在论域中被接受的范围。超熵He是En的熵,用于度量熵的不确定性,由熵的随机性、模糊性决定[9]。
定义2综合云模型。将两朵及以上的同类型子云进行综合,产生一朵高层概念的父云。计算所有子云的数字特征,得到作为父云的综合云的数字特征[9]。例如:由论域中的b个同类型子云C1(Ex1,En1,He1),C2(Ex2,En2,He2),…,Cb(Exb,Enb,Heb),可产生作为父云的综合云C(Ex,En,He),并且
云计算的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云计算;教学;分析
云计算是继大型机、PC、互联网之后的第四次IT产业革命。自2006年谷歌第一次提出云计算的概念以来,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云计算俨然成为互联网公司、IT企业以及商业的最大热词。云计算就像法国大餐一样,正被人们津津乐道。中国第一次引入云计算是在2008年。2011年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教育产业与信息化产业相结合的指示方针,云计算也将成为教育人才培育与创新教育理念的核心技术。
一、云计算教学的概念
目前,业界对云计算(cloudcomputing)一直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但是从对云计算的定义中可以获得这样的共识:首先,云计算不是一项新技术,而是一种计算理念或计算模式[1]。它是基于分布式处理、并行计算、网格计算等发展而来,同时由这些技术加以实现。云计算强调商业模型,所以能更广泛地被市场接受。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二、云计算教学分析
(一)文献计量分析
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检索,发现国内对云计算教育应用的文献从2008年开始出现。而对云计算教学应用的文献在2009年只有3篇。但自从2009年开始,每年与云计算教学应用相关的学术论文数量呈现出倍数攀升。云计算教学应用的中文文献数量整体上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一趋势表明,专家学者们对于云计算教学应用的关注度逐年上升。究其原因有两点:第一,源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在这些政策的指引下,2012年云计算教学应用的文献新增23篇,数量增长最多。第二,源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型的、易操作的、低成本的新技术设备使得很多教育机构能够轻易购买和使用。因此,随着技术的发展,对其的研究也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容易,预计未来相关研究还会不断地增加。
(二)研究主题分析
国内云计算教学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方式、教学平台设计与开发、教学资源建设及辅助教学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云计算教学应用的研究角度决定的,国内大多数学者都致力于研究利用云计算技术来改善现有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希望通过构建各种云资源库来实现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优质资源共享,并试图通过搭建云计算服务平台来充实其服务功能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2]。因此,云计算在教学方式、教学平台设计与开发、教学资源建设及辅助教学等的应用是当前我国云计算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向。
(三)研究机构分析
根据数据库检索文献的实际情况,云计算教学应用的研究机构以暨南大学、南通大学、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师范大学和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主,这五个研究机构发表文章数量最多。
(四)资助基金分析
在云计算教学应用的相关文献中,仅有13.3%的文章受资助,其中受部级资助的文章有9篇,剩下3篇是受省部级资助。这说明国家对云计算教学应用研究的拨款还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云计算教学应用的相关研究的进展。
(五)关键词分析
在与云计算和教学相关的文献中,出现最多的词是云计算。另外,教育信息化、云服务、教学资源、云计算辅助教学都是该领域最重点关注的领域。除此之外,远程教育、辅助教学、云平台、教育云平台和深度融合也在众多关键词中脱颖而出。从整体来看,除了云计算,其他排名靠前的关键词,频数最高不过10次,大多集中在3次,这说明在云计算教学领域应用的相关研究文献中,研究范围不够集中,研究领域比较松散,整体上来说研究规模不够理想。
三、云计算教学应用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概述研究较多,实用技术开发较少
由于云计算概念在全球范围内的炒作,各国家、各领域的研究学者纷纷关注,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被大家普遍接受。但目前针对云计算教育应用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学者对其研究仍限于理论层面的概述,云计算教育应用的实用技术开发层面的研究较为薄弱,对云计算技术的创新性应用的开发研究相对缺乏,如在选定的样本文献中,多数文章都对云计算的定义、特征和服务体系进行大篇幅的描述,而真正涉及实用技术开发和实践教学的内容却显得外强中干。
(二)高等教育研究多,基础教育研究少
目前国内学者针对云计算技术应用及其模式的研究大多集中于高等教育领域,其次是通用教育,而对于基础教育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分析其原因可知,一方面是中小学研究云计算教育应用的硬件设备和技术人员比较缺乏,他们对云计算平台以及辅助教育等前沿信息关注不够。另一方面,就是教师较多关注书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变,对一些新兴的技术或者教学模式关注相对较少,更不用说将其有效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三)研究机构较为单一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识到高校院系是研究云计算教学应用的中坚力量,但因为研究人员和机构比较单一,所以也容易导致研究单一、难以突破等。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第一,从云计算研究方向的视角分析可知,多数研究者是结合云计算概念、服务理念以及教育原理进行应用模式的探讨,局限了研究者的开拓、发展和创新思维,让其很难做到更深层次的突破;第二,从云计算研究力量的视角分析可知,力量单薄,尚未取得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以至于除高校院系外,社会各界的其他研究力量非常微弱;第三,从云计算专门的研究组织出发分析可知,相比国外的多个组织致力于研究云计算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我国仅有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等少数几个专门的组织机构在从事云计算方面的工作,而侧重于研究云计算教育应用的组织则更是少之又少。
参考文献:
云计算的的概念范文篇4
业界对云的炒作似乎到了一种可笑的地步,没有人能够解释清楚这个模糊的概念到底在说什么,但是这丝毫不能阻挡大家谈论“云计算”的热情。不过,对于这种空对空的炒作,业界的大佬看来也烦不胜烦了。
这是一个“可笑”的概念
甲骨文CEO埃里森在一次分析师大会上说:“计算机业是唯一比女人时装更爱追求时髦的行业,或许我是个,我不知道人们说的云计算是什么东西。完全是胡话,简直疯了,这种傻事到底什么时候才是头”。
埃里森的评论就像《皇帝的新衣》中那个小孩说的真话,当众揭穿了一个大家都明白而又无法言说的事实。11月20日,Sun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会主席斯科特,麦克尼利在北京更是语出惊人,“云计算只是一个可笑的概念,它只是一句经典的服务器广告词,它让服务器的名字更性感”。
IBM软件集团Tivou软件全球总经理AlfredW.Zoliar说:“云计算是IBM一直做了几十年的对企业数据中心或者其他应用功能的提高,只是一个进展”。
麦克尼利认为云计算就是服务器,Zollar则认为云计算其实是数据中心,而致力于网格计算的PlatformCEO周松年则认为云计算和网格计算并没有实质区别。当然这些说法都带有公司自己的利益和视角,不过却打破了云计算就空谈空的现象,让它有一个可落地的,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理解的实体,走出了这一步,至少我们便知道应该如何去做了。
先企业云后公共云
其实云计算概念本身并没有错,它用一个崭新的名词表达了对未来的展望,这种展望其实是借计算之名来言商业模式之实。Zollar认为,“云计算和产品没关系,它完完全全是一种商业模式,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所以,IBM更看重云的特性,通过它能够帮助客户实现这种经济效益。
不过,在这种商业模式初具雏形的时候,最好还是关注它背后的支撑实体,IBM把后台的服务分为三层,基于云的基础设施层(NEDC)、云应用平台层、云交付服务层。
11月21日举行的IBM服务管理世界巡讲暨Maximo中国十周年论坛上,IBM大中华区Tivoli开发部总经理谭瑞忠提出了实现云计算的三部曲:第一步实现自动部署、流程管理;第二步实现弹性扩展、动态资源;第三步实现应用转型、业务创新。尤其是前两步,是实现云计算的基础,并且也是当今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
云计算的的概念范文篇5
[关键词]云计算云安全分析
云计算时代的来临,拉开了大型计算小型机解决的序幕,也标志着“软件即服务(SaaS)”的新型软件应用模式开始了。“云”本来是一个人们再熟悉不过的名词了,但是当它与“计算”联系到一块时,却就衍变成了IT界一个复杂的新兴名词。其实说云计算是新概念却有点不恰当,早在24年前Sun公司创建者约翰•盖奇的一句“网络即计算机”就已经点出了云计算的雏形,只是进入2000年以来,由于经济的不景气,云计算的具有的特点能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才开始为世界各大厂商提到前端,集中发展。而运用云计算这一服务的过程中,客户不得不关注的一个问题是云安全。保障客户资料的秘密性、安全性是云安全的主要职责,而究竟什么是云安全,它具有怎样的功能,它与当前的计算机保护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这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云计算
1.1云计算的概念
所谓云计算,它是对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及分布式数据库的改进处理,其前身是利用并行计算解决大型问题的网格计算和将计算资源作为可计量的服务提供的公用计算,在互联网宽带技术和虚拟化技术高速发展后萌生出云计算。
1.省略,该平台可作为其他企业自身软件服务的基础。
今天的云计算可以形象比喻成一个新生儿,它也要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长大,也许这个新生儿会成长的很快。“云计算”正在一天天的成长,随着云端计算时代的来临,相信必定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质的改变,使得人们生活的交际互动性发挥的更加完善。当然,这只是云计算给我们提供的最直接的显性效果。从长久的发展来看,云计算的种种迹象也表明,它类似于一场革命,也许更多有实力的企业会关注云计算,那么这就意味着云计算的广泛应用会带来某些行业运营模式的改变。在金融海啸中,对于云计算的发展,受益更多是广大的中小型企业。通俗的讲,小公司可以通过较少资本的投入换来与全球跨国公司一样的计算解决能力和网络影响力,加强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实现了资源共享。
2云安全
2.1云安全的概念
“云安全”计划是网络时代信息安全的最新体现,它融合了并行处理、网格计算、未知病毒行为判断等新兴技术和概念,通过网状的大量客户端对网络中软件行为的异常监测,获取互联网中木马、恶意程序的最新信息,传送到Server端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再把病毒和木马的解决方案分发到每一个客户端。
2.2云安全的发展
进入云计算时代,当前杀毒软件将无法有效地处理日益增多的恶意程序,来自互联网的主要威胁正在由电脑病毒转向恶意程序及木马。在这样的情况下,采用的病毒特征库判别方法显然已经过时。云安全技术应用后,识别和查杀病毒不再仅仅依靠本地硬盘中的病毒库,而是依靠庞大的网络服务,实时进行采集、分析以及处理。整个互联网就是一个巨大的“杀毒软件”,参与者越多,每个参与者就越安全,整个互联网就会更安全,这就是云安全的策略构想。利用互联网深度的资源搜索和巨大的用户数量,以及网络安全公司对病毒的后台侦测与分析能力,来达到云端计算的安全。
云安全的发展像一阵风,瑞星、趋势、卡巴斯基、SYMANTEC、江民科技、PANDA、金山、360安全卫士、卡卡上网安全助手等都推出了云安全解决方案。瑞星基于云安全策略开发的2009新品,每天拦截数百万次木马攻击,势科技云安全已经在全球建立了5大数据中心,几万部在线服务器。云安全可以支持平均每天55亿条点击查询,每天收集分析2.5亿个样本,资料库第一次命中率就可以达到99%。借助云安全,趋势科技现在每天阻断的病毒感染最高达1000万次。
2.3云安全技术
2.3.1云安全技术核心
实现云安全有六大核心技术。
(1)Web信誉服务。借助全信誉数据库,云安全可以按照恶意软件行为分析所发现的网站页面、历史位置变化和可疑活动迹象等因素来指定信誉分数,从而追踪网页的可信度。然后将通过该技术继续扫描网站并防止用户访问被感染的网站。
(2)文件信誉服务。文件信誉服务技术,它可以检查位于端点、服务器或网关处的每个文件的信誉,检查的依据包括已知的良性文件清单和已知的恶性文件清单。
(3)行为关联分析技术。通过行为分析的“相关性技术”可以把威胁活动综合联系起来,确定其是否属于恶意行为。
(4)自动反馈机制。云安全的另一个重要组件就是自动反馈机制,以双向更新流方式在威胁研究中心和技术人员之间实现不间断通信。通过检查单个客户的路由信誉来确定各种新型威胁。
(5)威胁信息总汇。
(6)白名单技术。作为一种核心技术,白名单与黑名单(病毒特征码技术实际上采用的是黑名单技术思路)并无多大区别,区别仅在于规模不同。现在的白名单主要被用于降低误报率。
2.3.2云安全系统建立的难点
想要建立“云安全”系统,需要解决四大问题。其一是需要大量的客户端,也就是云安全探针,拥有大量的探针才能具有最灵敏的病毒感知能力。其二是需要专业的反病毒技术和经验,发现的恶意程序被探测到,应当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分析,这需要安全厂商具有过硬的技术,否则容易造成样本的堆积,使云安全快速侦测的结果大打折扣。再者是需要有大量资金和技术的投入,“云安全”系统在服务器、带宽等硬件需要很大的投入,同时要求厂商具有相应的顶尖技术团队和大量的研究经费。最后云安全系统应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探针能与其他软件兼容,即使用户使用不同的杀毒软件,也可以享受“云安全”系统带来的成果。
2.4云安全其他
云安全最重要的保障因素是云安全技术层面的实现,而云安全人为因素导致客户资料泄密方面的严重性也不容小觑。云存储的思想是将客户资料细分成多份,利用云存储服务系统,将资料存储在位于世界各个地方的服务器上,是虚拟存储,而不是某个具体的硬件负责。所以选择世界著名的信誉高的云服务厂商为你服务就显得很重要了。
3结论
云计算时代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企业更应当注意到这一必然的发展趋势,云计算代表着机遇也携带着巨大的挑战,能不能在今后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就看企业以及社会国家能否在这激烈的竞争海洋中掌舵好正确的航行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鹏.走近云计算[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2]人民网.因为共享企业必须面对的“云”计算时代[EB/OL].省略w.省略/yjzx/htm2008/20081124_548807.shtml,2008-11-24/2010-10-1.
云计算的的概念范文
>>突发事件时期的舆论构建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突发事件案例知识库构建研究突发事件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小区的突发事件谈学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体系的构建关注应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系统构建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对策的理性构建高职院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的构建关于构建高校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的探讨高校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的构建基于突发事件的信息监测与风险评估基于大学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监测研究基于情景分析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初探基于交互关系的突发事件热度预测研究基于UML方法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关于突发事件的报道做好突发事件报道的意义浅谈突发事件的媒体应对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2013-07-22.
[2]NationalConsortiumfortheStudyofTerrorismandResponsestoTerrorism(START).(2015).GlobalTerrorismDatabase[Datafile].Retrievedfromhttp:∥start.umd.edu/gtd.
[3]李德毅,杜.不确定性人工智能(第2版)[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5.
[4]蒋嵘,李德毅.数值型数据的泛概念树的自动生成方法[J].计算机学报,2000,23(5):471-477.
[5]杜,李德毅.基于云的概念划分及其在关联采掘上的应用[J].软件学报,2001,12(2):196-203.
[6]Liu.YF,He.Q,Liu.W..CloudSegmentationofSpatialConceptHierarchyBasedonDataField[C].20084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WirelessCommunications,NetworkingandMobileComputing,2008:12-17.
[7]Weng.YL,Shi.LD,zhao.JH.PriceSpikeForecastingUsingConcept-treeApproachbasedonCloudModel[C].2ndISECSInternationalColloquiumonComputing,Communication,ControlandManagement(CCCM2009),2009:8-9.
[8]秦昆,王佩.基于云变换的曲线拟合新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23:56-58,74.
[9]孟晖,王树良,李德毅.基于云变换的概念提取及概念层次构建方法[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3):782-787.
[10]蒋建兵,梁家荣,江伟,等.梯形云模型在概念划分及提升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5):1235-1237,1240.
[11]ZWang.QuantitativeAssociationRulesMiningMethodBasedonTrapeziumCloudModel[C].DatabaseTechnologyandApplications(DBTA),20102ndInternationalWorkshopon.IEEE,2010:1-4.
[12]马政朝,郑瑞娟,吴庆涛,等.一种物联网安全属性概念提取方法[J].计算机仿真,2014,(3):303-307.
[13]赵会园,李绍稳,刘超,等.基于云变换的农业领域本体概念构建方法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123-128.
云计算的的概念范文1篇7
【关键词】供电企业;云计算;云审计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信息数据量在近年来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跨入了大数据时代。我国各行业都积极应用了云计算以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如电信、医疗、金融等领域的大数据挖掘分析技术已经投入实际应用,审计领域也应与时俱进,尽快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本文以供电企业为研究标的,结合电力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探索和构建一个适合供电企业的“云审计”框架。
一、关于云计算与云审计的基本概念论述
“云计算”一词源于Google等互联网公司的大数据处理过程,于2006年在国际搜索引擎大会上首次提出,以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给出的定义较为权威: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
“云审计”是基于云计算而产生的,可以认为“云审计”就是在审计工作中运用云计算的概念和技术。“云审计”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以审计工作为服务目的,“云审计”的应用是为了使审计师减少简单的计算劳动,提高审计效率;二是以云计算为技术手段,利用云计算技术升级和优化现有的审计方法。
随着近年来供电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服务器的后台数据也越来越多,而审计师配备的个人电脑是无法满足检查这些数据的需求的。数据库中一个简单的操作指令可能都要在个人电脑上花费十几分钟甚至数个小时。而“云审计”技术却可以很轻松地解决这些问题
二、云审计系统的框架构建
(一)云审计系统的概念和特点
云审计系统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国际上暂时还没有给出一个比较准确和完整的定义。为方便研究,本文基于信息技术现状和审计实际应用,对云审计系统的概念进行初步阐述:云审计系统是基于所获得的数据,根据审计对象的基本特性,通过设定计算、判断和限制条件建立数学或逻辑表达式,用于对审计目的进行验证的过程。云审计系统主要有五个特点:
1.审计网络自助服务。审计自助服务免去了审计师与被审计单位在数据获取上的沟通,使审计师能自行获取所需数据,并设定疑点检查条件;2.高带宽网络。多个审计师可以在不同的地点获取同样的数据,在网络速度上不会受到影响;3.审计数据资源池。审计师可以将得到的所有数据上传至“云端”,形成审计数据资源池,共享给有相关权限的其他审计师;4.审计弹性架构。使审计师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权限认证后登陆系统获取资源;5.可度量服务。为审计系统提供自动化的监控,并记录审计师的工作过程,包括审计方法、程序和证据获取手段等[1]。
(二)云审计系统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在理论基础方面,国际上关于云计算系统的理论体系已经基本完备,国内云计算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也十分迅速,为云审计系统提供了充分的先决条件。在技术方面,实施云计算的各种技术方案体系已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投入应用,供电企业的审计信息化也有相当坚实的基础,完全可以借鉴其他行业在云计算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在成本方面,云审计系统的部署费用并不高昂。服务器和网络设备可以基于现有条件加以升级和改造,不需要全部更换。用户端也不需要更换新的设备,凡是能打开浏览器的电脑、平板电脑甚至智能手机都可以登陆云审计系统[2]。
(三)云审计系统的数据处理流程
基于大数据背景,云审计系统可以将各供电企业的审计数据整合为海量的审计资源池,构成审计数据的采集、导入、分析、展示平台,使审计业务流程转化为数据处理过程。
1.云审计系统的数据采集
云审计系统的数据采集方法必须非常全面,充分考虑审计数据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异构性。常见的数据采集方法有两类,一类是复制采集,从被审计单位导出数据库信息或整个数据库的备份,用移动硬盘或U盘拷贝的方式,上传到云审计系统进行处理;另一类是在线采集,与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系统制定标准的数据接口,不间断地连续采集业务数据,实现对业务流的动态监控。在线采集方式具有时效性强、响应速度快的优点,今后将成为主流的数据采集方式[3]。
2.云审计系统的数据导入
在供电企业各类业务系统的海量数据中,数据之间的结构和类型千差万别。在进行分析之前,应先将这些数据有效地导入系统,把重要数据如重要指标、近期变化数量等置入高性能存储器中,把不常用的次要数据置入一般存储器,并去除不需要的冗余数据。
3.云审计系统的数据分析
云审计系统中集成了大量审计分析程序,利用分布式计算集群对海量数据进行各种分析和分类统计,以满足审计师的分析需求云审计系统的数据分析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是审计分析程序的可构造性。各种审计分析程序以模块化的方式提供给审计师,可以进行任意调整。二是注重对数据的全面分析。在大数据处理时代,抽取样本检查和全部数据检查这两种方式,在云审计系统面前的区别,只不过在时间上相差数秒钟或数分钟而己。三是注重数据之间的关联度分析。在以往的审计中,对被审计单位工作数据的检查,只是对特定的业务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和复核[4]。
4.云审计系统的数据展示
数据展示将实现可视化,能够直观地将数据的特点、变化和疑点呈现出来,将难以阅读的原始数据转变为界面清晰、易于理解的图表。进而使审计师能够与这些能讲故事的数据进行交流,对数据处理结果进行多维度分析,从中找到审计问题出现的基本规律和深度原因。
参考文献:
[1]王鹏.云计算的关键技术与应用实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2]张兵.云计算的起源、应用与发展方向[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
云计算的的概念范文篇8
从几位资深总编的“大话”中,我们或许可以寻找到答案。
新市场商机何在
李树:今天的主题是“新市场,新应用,新模式”。在座的几位都来自于不同领域,《中国计算机报》一直关注IT行业的变化,《中国电子报》一直跟踪基础电子、家庭应用领域的变化,《通信产业报》跟踪的是通信领域,而赛迪顾问则是专注于行业咨询。如果从新市场开始谈起,从IT的角度讲,我个人看好云计算领域。几位如何看待今年市场的发展,以及这些新市场未来的前景?
张涛:云计算是一个从政府到用户都非常受关注的话题。但从行业革新的角度来看,物联网的创新性和市场规模,应该说比云计算更加值得期待。今天上午的开幕讲话中曾提到,我国对物联网产业的期望很高。今年的11月份,我们进行了针对电子、通信、应用领域的调查,还扩展到云计算的各个平台。根据这些调查,希望测算出当前互联网的边界在哪里,产业规模如何。最后得出的结果让我们很吃惊,因为互联网产业的规模在2010年接近2000亿美元。其成长性如果加上未来的云计算因素,将对对中国经济形成巨大的拉动力,我更加看好这个市场。
辛鹏骏:云计算是一个服务,但从更广泛的意义来看云计算对产业的影响,通信依旧是焦点。云计算投影到通信行业后,其热点主要有三个:一个是3G,一个是宽带,一个是移动互联网。3G和宽带一定是热点,因为它们是基于计算需求落地的通信载体。中国3G自牌照发放至今已进入第三年了,我们预计,未来它的用户量增长可能会达到每月800万左右。而宽带用户量的增长现在每个月是160万,未来预计会达到260万。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实际上也是3G和智能终端的发展,它完全打破了过去互联网终端的发展模式,而无线带宽的发展和智能终端的发展,都会因为移动互联网而释放出来。
刘东:云计算也好,物联网也好,我觉得概念很多。比如云计算,其实落实到产业中就是应用服务,不管通过什么渠道、什么载体,最后都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和用户需求。而不断增长的个性化的需求,不管是通过什么渠道,都是为了实现服务的共享。比如云计算投射到信息家电这个行业,不管是我们去谈云电视、互联网电视或是3G电视,都要有应用的价值才能被大众所接纳。但是现在,我觉得在实际应用层面,我们还欠缺很多。
概念热,还是市场热
李树: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会这么火?我发现目前的新兴产业,都可以和这三个概念挂钩,而这三个概念基本涵盖了所有的领域。比如,移动互联网一定是基于云平台、云服务的。而物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没有云计算的平台的支撑,也很难运作下去。现在,大家在推产品概念的时候,也渐渐习惯于把云计算和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往上套,就像当年纳米概念的风靡一时一样。
张涛:我其实很反对这样做。大家关注新技术的根本原因是,它能够让传统的产业找到新的出路。新技术改变了人和人的交流方式、物与物的交流方式、人和物的交流方式,它们让很多应用成为可能。所以,真正的云技术是可以将人们带入一个新市场的技术。传统的互联网实现了人和人之间的管理和交流,物联网则将互联网扩展到人和物的交流,它可以为传统产业扩充更多的市场机会。所谓新技术、新应用,是要能够将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结合起来的东西。前天,我去上海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应用物联网技术服务于旅游业,但如果只是做数字导游、数字展示等,这些技术在没有物联网概念时就很成熟了,但如果可以做到游客身份分析,把一些对游客有价值的信息推送给相关游客,这才是有价值的物联网技术,这才是新市场的价值所在。
刘东:如何在这些概念之下,实现产业架构的重构才是最关键的问题。但我觉得,中国的企业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还不多,一些核心技术依旧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信息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关系到整个民生,这一块必须要重视。
辛鹏骏:我觉得概念热也是有它的理由的。至少有两个驱动力:一个是用户应用的驱动力,一个是技术能力的释放。应用驱动力的核心是企业用户的需求和个人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技术能力释放的驱动力则有两个重要的特征:一个是云计算技术的释放,一个是智慧通信。让云计算技术释放的因素是带宽在变大,3G、4G和无线的带宽都在增长,随之让终端智能手机的应用可以变得更丰富,而有应用自然会形成一个市场。
探索创新模式
李树:今天的几位嘉宾都谈到了应用,而且谈到了应用创新。云计算、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的,市场的发展趋势也非常明显。但是,这个市场当前却在发生一个变化,它不再完全由技术所主导。一些企业通过应用创新和模式创新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把市场做大做强了。对中国企业而言,应用创新似乎也是一个伴随挑战的机遇。对此,几位有什么看法?
刘东:对此,我稍微有一点不同的意见。我认为,不管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还是什么模式创新,后面必须有强大的技术支撑,没有技术支撑,就不可能去定义一个产品。你不能定义一个产品,就不可能发展这个产品,你永远找不到的市场制高点。苹果也好,英特尔也好,在它们的产品背后如果没有强大的技术支撑,根本提供不出优秀的东西。按照技术创新的思路走,企业才能掌握产业的核心。
李树:云计算给大家带来的最大的好处就是创新的机会。我们该如何创新值得思考。过去,我们走的是引进、消化、吸收的创新路线,这种创新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因为我们没有掌握核心的技术,创新的竞争力并不强。由于竞争力不强,或根本没有核心竞争力,这种创新模式就比较容易被复制,特别是在中国这样的市场环境中。
辛鹏骏:我认为应用创新很重要。创新的能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服务模式,一个是技术的服务模式。过程刘总讲了,技术支撑是非常重要的。技术是很重要,但是技术却不是主导。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移动互联网的崭新应用,成功的商业模式。我们会发现,它们的成功往往并不是执行层面做得好。最近非常流行《乔布斯传》,其中讲到了乔布斯从来不相信市场,而是相信他的直觉。所以,我觉得应用创新对我们来讲,首先创新的大环境非常重要,面对这些新兴产业,国家是否可以提供一个创新的环境,让企业能够创新。而谈到苹果的成功,谈到产品的成功,重要性是什么?自然是应用模式的创新,这是一个企业的思维模式。企业的微观创新环境非常重要,在一些企业中,好的应用可以层出不穷,最终让其取得商业成功,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
李树:刚才提到模式创新,提到了苹果。苹果的模式创新是通过开放式平台实现的,结果几百万人、上千万人给他打工,创造了非常成功的商业模式。其实,国内的企业在模式上也进行了很多创新,更多的是在互联网领域。但我个人感觉成功案例还是非常少,大多数模式都很容易被模仿。部分企业也确实有模仿的习惯,也许是我们走惯了这个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
辛鹏骏:讲到苹果运营商店,我觉得这是一个很经典的运营创新案例。在苹果的模式出现以后,现在的运营商店非常多,但是不是都成功了呢?几乎都是不成功的。搭建一个平台,让更多开发者在上面获益;提供一个通道,让用户更自由地下载客户端。单纯的模仿成功了吗?没有。很多做应用商店的业主都知道,它们所做的是一个鸡肋。可见,互联网中的创新往往不是能够模仿的。
张涛:这个问题正好回答了对模式创新的疑问。企业到底要为用户创造什么样的价值?如果我们回过头来再看,云计算是让我们使用传统的信息技术,用不间断的方式给予革新,为海量用户提供服务,为大量中小企业、中小用户创造价值。
我们再看物联网的商业模式。现在人们在无线城市建设上已经花了很多钱。很多城市急着去打造智慧城市,但是却找不到可以赢利的商业模式。如果解决不好商业模式的问题,巨大的投资又要如何回收?应用要如何去跟用户的需求贴合,以更好的、更经济的方式为用户创造新价值,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创新。云计算应用产生了SaaS、PaaS、IaaS这些新模式,物联网的发展也要考虑这个问题,比如引入信息分析、预测和控制的机制,提供一种新的创新模式。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可以兑现它的商业价值。我们需要让商业模式创新不再是一个模仿性的、空洞的概念。
李树:目前,我国的云计算建设遇到了一些问题,也出现一些重复建设问题。在这方面,我有一些不一样的想法。刚才几位专家都提到云计算未来就像水、电,媒气一样,要按需收费。随时想要,随时可以用。但起码,我要把水管和煤气管道接到家里。如果没有云平台,拿什么嫁接那么多PaaS,SaaS服务?反过来说,如果没有这些服务,搭建这个平台有什么意义呢?这个时候国家既然推动这个行业向前发展,肯定需要找到一个“蛋”。国家可能没有办法一下子解决“蛋”的问题,就要先把“鸡”的问题解决了。
我们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把云平台搭起来,这样就会有很多让应用、服务创新、发展的机会。今天上午,领导提出一些要求,把信息流和能源流结合起来。考虑到地方一些产业的特点,包括地方的能源不充足,能源存在紧缺问题,这些都需要加强。我个人比较理解个别地方政府目前大力度建设云计算中心的做法。
云计算的的概念范文1篇9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互联网;云计算理念
互联网已经彻底颠覆了人们的生活理念,使许多不可能变为了可能。特别是云理念的推出,更是将互联网革命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云理念在会计行业的发展,衍生出云计算的发展概念。云计算(Icloud)通过网络为媒介,将各个信息端口的信息传输到服务器中去,通过云端服务器的处理和运算,再将各类型数据发送到与云计算理念相关的软件来进行展示。云计算模式不仅仅可以实现线上的资源共享,在线下同时可以起到支付的功能,很大程度上,改进了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提升了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
一、云计算理念的的优势
1、会计人员工作模式的变革
传统的会计电算化人员在进行电算化账务汇总核实的过程中,需要会计电算人员不停的建账和分设会计账目结构,在时间上,势必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会计人员在核实完账目数据后,必须回到公司中,通过计算机电算账务系统将这些计量的数据一一的罗列出来,非常不便,甚至有时候在记录中出现一个简单的错误就要重新来过,不便于企业工作的正常进行。但云计算却可以将这些繁杂数据输入和汇总分列进行便捷化,随着云概念的推出,会计电算人员可以将账务的数据保存在云端服务器中,会计人员通过移动互联设备(手机、平板)可以实时的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大大提升了会计人员工作的效率;同时,会计电算人员通过云端记录的数据通过移动互联设备实时的向企业管理者进行汇报,企业管理者通过同样可以共享云端的数据,结合会计电算人员的财务报表信息对企业的财务经营进行深入的挖掘分析,全面评析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合理的时间预估和风险控制方案制定。云计算理念将会计电算人员彻底从繁琐的计量工作解放出来,使会计电算人员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企业财务管理的方向上,为企业的经营效率提供了绝对的帮助。
2、颠覆会计电算化人员的知识体系
云计算理念在会计行业中衍生出一个新兴的名称--云会计。云会计指的是拥有财务风险预估和管理能力的综合性会计人才,云计算的推出就是为了解放会计电算人员的计量工作,使更多的会计电算人员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去处理财务管理,云计算对于会计电算人员的知识结构要求比较严格,要求会计电算人员不断掌握最新的互联网发展动向,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完善信息科学的学习,加深云计算环境下云会计的职责和对新型会计工作方式的理解,已达到企业发展和时展的需求。
云计算虽然便捷了会计电算工作人员的工作,但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云计算涉及到信息的处理、核算、共享、需要企业中不同的会计人员进行默契的配合和协调,既考验团结的力量,同时也可以加深各个会计工作职能部门的沟通,有利于解决同事之间的矛盾。
3、强化会计电算人员的管理能力
云计算将会计电算人员可以拥有更多的时间用来进行企业经营过程的风险预测和评估,以及控制方案制定,会计电算人员管理能力的提升也是企业软实力提升的重要表现。在大数据时代下,数据的共享和公开已经不再是什么秘密,云计算推出就是为了实现数据共享而衍生的,云计算的使用,更加考验工作人员对于数据的分析和管理能力,而这一点也正是当今企业发展所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二、云计算存在的问题
1、云计算存在的安全问题
云计算虽然提升了数据的运算速度,但是由于云计算具备共享的功能,所以在数据的保密性上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问题,尤其是在进行企业会计电算工作的时候,除了平时的数据统计共享核算以外,数据的报备和企业的一些重要机密也会随着共享的功能一起被泄露,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云计算缺乏特定的位置性
云计算除了共享上存在的安全问题以外,在位置的特定性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没有固定的云计算位置设定,虽然可以使云计算数据共享的范围加大,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带来了疑问。只要利用云端的分支就可以对云端进行数据的汇报和输送,云端无法鉴别数据的真实性,所以就造成了核算弊端的出现。
三、云计算的改进措施
1、设置相应的加密程序
企业在进行财务汇报工作的时候,通过云计算软件来传送数据,在输送数据的时候,在云计算软件中设置相应的加密程序,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同时,对云端的服务器也进行加密项识别设定,分支下的网络通道也进行防火墙的升级,确保不会使非法数据通过网络通道传输到云端,财务人员的云计算软件加密项统一以电子验证或者电子口令的形式来进行,为数据提供双重保障。
2、改进云端的定位
云端的定位采用固定的账户,云端旗下的分支数据来源采用独立固定的账户,若要重新增加操作员,需要向云端发送申请,审批通过以后,建户进行数据的输入。云端对数据的真实性筛选采用双重过滤的编码设置,编码的设置同样也以电子口令的形式来进行输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传输。
随着云计算的诞生,其实已经宣告了许多传统行业的"死亡",引用马云的一句经典话语:"没有突破,就等于没做。"在如今互联网崛起的大潮下,云计算的推出就是突破,会计电算化行业的变迁并不仅仅局限于对于某款软件或者某种结构方式的变动,更多的是对于这个行业的本质进行革命性的变革,传统的会计电算化行业固有自己的优势,但随着时展的需要,传统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理念已经无法胜任企业的工作,在不远的将来,势必会被社会发展所淘汰,若不想被淘汰,唯有变革,才是唯一的出路。
【参考文献】
1、王秉涵,李相林,《企业会计电算化中"云会计"的应用要点探讨》,中国市场[J],2015,05;
云计算的的概念范文篇10
云计算的蓝图已经呼之欲出:在未来,只需要一台笔记本或者一个手机,就可以通过网络服务来实现我们需要的一切,甚至包括超级计算这样的任务。
揭开“云”面纱
自从2006年Google提出云计算以来,各种定义纷至沓来,包括后来衍生出来的云存储、云安全、云服务等,让人眼花缭乱,给人们一种“云雾迷绕”的感觉。
不过,云计算并不神秘。在亚马逊网站买上一本书,用Youtube搜索自己喜欢的视频,登录Facebook、Myspace交友娱乐,甚至最简单的登录Google搜索,那么OK!你已经“云计算”了一把。
云计算概念分两种,狭义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广义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
云计算的新颖之处在于它几乎可以提供无限的廉价存储和计算能力。“把你的计算机当做接入口,一切都交给互联网吧。”
理想中的云计算应该具有超大规模、虚拟化、高可靠性、通用性、高可扩展性、按需服务、极其廉价的特点。
“我很感兴趣,但我看不到它。”目前,云计算从技术上讲已趋于成熟,但还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厂商要盈利,客户需要节省开支,而且还要得到更好的服务和计算平台,这是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云计算中的数据对于数据所有者以外的其他云计算用户是保密的,但是对于提供云计算的商业机构而言确实毫无秘密可言;同时,云计算除了提供计算服务外,还必然提供存储服务。由于云计算服务当前垄断在私人机构(企业)手中,而他们仅仅能够提供商业信用,对于政府机构、商业机构,特别像银行这样持有敏感数据的商业机构,选择云计算服务应保持足够的警惕。
“云计算”先行者
目前,Amazon、Google、IBM、微软和Yahoo等大公司是云计算的先行者。云计算领域的众多成功公司还包括Salesforce、Facebook、Youtube、Myspace等。
身为云计算概念的提出者,Google也当仁不让地坐上当前最大的云计算应用的头把交椅。分布在200多个地点、超过100万台服务器,Google的搜索引擎就建立在如此强大的“云”上,而这些设施的数量正在迅猛增长。
Google地球、地图、Gmail、Docs等也同样使用了这些基础设施。采用GoogleDocs之类的应用,用户数据会保存在互联网上的某个位置,可以通过任何一个与互联网相连的系统十分便利地访问这些数据。
IBM在2007年11月推出了“改变游戏规则”的即买即用“蓝云”云计算平台,它包括一系列的自动化、自我管理和自我修复的虚拟化云计算软件,使来自全球的应用可以访问分布式的大型服务器池,使得数据中心在类似于互联网的环境下运行计算。IBM正在与17个欧洲组织合作开展云计算项目。
微软也紧跟云计算步伐,于2008年10月推出了WindowsAzure操作系统。Azure的底层是微软全球基础服务系统,由遍布全球的第四代数据中心构成。译名“蓝天”的Azure是继Windows取代DOS之后,微软的又一次颠覆性转型――通过在互联网架构上打造新云计算平台,让Windows真正由PC延伸到“蓝天”上。
当前,Google、微软、IBM等都已经将云计算作为新的战略核心,并探索其企业级、社会级的应用。Amazon的AWS、Sun的存储云、IBM的“蓝云”以及其他厂商所共同倡导的云计算,正在为整个业界提供所需要的存储资源和虚拟化服务器等应用,将帮助企业使内存、I/0、存储和计算容量通过网络集成为一个虚拟的资源池来使用。
埃森哲则主要帮助客户制定云计算的策略,并通过与微软、AmazonWebServices等合作,为客户建立云能力的应用。
“云”在中国
在我国,云计算的发展也来势凶猛。
早在2008年5月10日,IBM在中国无锡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建立中国第一个云计算中心投入运营。同年11月25日,中国电子学会专门成立云计算专家委员会;11月28日,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与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签约,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将在东莞松山湖投资2亿元建立云计算平台。2009年,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子公司阿里软件与江苏省南京市政府合作,在南京建立国内首个“电子商务云计算中心”。
我国企业剑走偏锋,创造了在国际云计算领域独树一帜的“云安全”概念。
所谓云安全,是通过网状的大量客户端对网络中软件行为的异常监测,获取互联网中木马、恶意程序的最新信息,推送到服务端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再把病毒和木马的解决方案分发到每一个客户端。云安全的策略构想是:使用者越多,每个使用者就越安全,因为如此庞大的用户群,足以覆盖互联网的每个角落,只要某个网站被挂马或某个新木马病毒出现,就会立刻被截获。
云计算的的概念范文篇11
终于在电话的最后一阵铃声后,刘菲找到了文件,长长地嘘了一口气,刘菲今天的难关算是度过。可是,一想到还有无数次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刘菲就觉得脊背发凉,想要一个强大的电脑成为了刘菲最强烈的愿望。
和刘菲有着同样困扰的员工还有很多,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工作不细致,而是随着信息数据的增长,人们对信息的处理变得更加复杂,因此对计算机的性能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强大的存储实力,还要有便捷的操作系统。
于是,在经过计算和互联网的流行风暴后,计算机在2009年迎来了一个新名词:“云计算”。云计算一诞生,就在社会上掀起了一阵热浪,卖座率相当的好。可是,对于这个“云”,直到今天,真正掀开它面纱的人却并不多。
站在云端的自我介绍
“云”,众所周知,是个自由主义者,飘在空中,自由来去,云的大小取决于水滴的数量。其实,互联网提出的这个“云”和真实的云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记者的采访中,几乎所有的专家都一致认为,互联网的云就是一个庞大的数据集合体,而且是一个超级虚拟计算机。
友友新创公司创始人姚宏宇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称,其实云并不是现在才产生的新技术,而是在10年的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人们一直在使用和创新的一种技术,只是直到今天,人们才给了这种技术一个名称,即“云”。
对于云,虽然几经媒体炒作,已然成为了IT界的上宾,但是真正了解云的人并不多。云的产生离不开互联网,所以说,互联网是云的基础。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通过网络的通讯也越来越频繁,每一次对互联网的使用,都会在计算机上产生很多的数据和信息。
随着数据和信息的膨胀,人们就需要计算机提供专业的存储和便捷的操作。而云就是基于这种需求才诞生的。在互联网的使用中,其实我们每天都在和云打交道,只是我们并没有意识到,我们使用的工具是云。
打个比方,照片的存储,其实就是照片云;文件的存储,就是文件云;我们在网络上看的视频,也是存储在云里,由云经过处理反馈给我们。我们的博客,聊天信息,邮箱,论坛等,其实都是通过特定的云在完成。只是以前,我们不把这些操作称为云。
如今,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成熟,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捷,让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更加具体和频繁。因此对云的要求也在增长。
现在被炒作的云,并不是这些一朵朵的小云,而是有着智能特性的大云。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认为,现在提出的云概念就好比淘宝网,你不用管你的东西放在哪里,你只要得到互联网的服务,实现买卖就好,这就是云。
美国EMC公司副总裁范承工认为,云是以存储为基础,无论有多少信息,都可以放在云里,然后云脑通过分析处理,实现交互。
姚宏宇则认为,云就好比我们日常中用的电,你只要插上电源有电流可以使用就行,并不会去管这些电是由哪里发的,你关心的只是,用多少,给多少钱,和云是一个道理。
简单的说,云就是对分布的大型计算机资源进行整合,作动态的调配,实现智能管理,对使用云的用户来说,云是透明的,感觉不到,但是云提供的服务却是真实的,是实际存在的。
云说它的身价超过1800亿美元
云概念的创立,把以前分散的云技术聚集在了一起。2009年5月,北京成立了云计算专家委员会,并把云的概念对外界进行了宣告。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李开复把云比作“钱庄”,并且他成立的创新工厂也会重点投资云计算领域。
云的优势显而易见,一旦有了云,使用者就不再需要计算机硬件,只需要通过互联网购买或者租赁云就可以实现现在能完成的任何一项计算机和互联网使用。
对于用户来说,这是对操作的精简,就好比慌乱的刘菲,有了上面提到的云之后,即使是10年的文件,通过简单的操作她也可以轻松地获得,而不再会因为忘记而手忙脚乱。
对于企业来说,因为省去了硬盘存储和管理,花费在计算机上的成本会有明显降低。据测算,互联网上功能强大的云,每年可以为一个营业额1000万的企业节约计算机成本约100万元。
现在被社会各界看好的云主要有两种:公共云、私有云;还有一种说法是外部云、内部云。这两种云各有分工,但是技术要求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凡是使用这些云的用户,都必须把自己的资料提交给云的制造者或者管理者。
公共云主要是处理一些公开的信息,比如博客、论坛、视频等等,私有云顾名思义是为私有信息提供服务的内部云,相对来说,技术上对保密要求较高。对于云的制造者来说,私有云更容易获取利润,尤其是一些大型企业,对私有云的需求很大。
“如果一个企业的私有云在不够用的情况下,企业就可以通过租赁的形式获得一个外部云,来加强内部云的功能。”范承工说。所以云在任何时候对企业来说都是最便捷的操作,相对于现在各企业使用的局域网和办公操作系统来说,云带来的实惠除了时间成本,还有金钱和人力成本。如果非要给云在企业的地位进行一个定位,那非高级管家莫属。
云的诞生,使得只要是有互联网的地方,就可以触及云。计算机可以,手机也可以。没有了硬件的拖累,计算机的未来也会变得轻薄,云的简洁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种新的体验。
研究机构CodaResearchConsultancy在有关云计算的研究报告中预测,云计算在未来六年里将实现17%的增长率,这意味着全球云计算市场在2015年的销售收入将从2008年的460亿美元增长到1800亿美元。
这并不是空穴来风,在市场调查中,80%的用户表示愿意尝试这种新的计算机应用。
投资云是直线距离
如今,各大巨头已经在积极布局云计算领域。亚马逊、微软和Google都甩出了自己的杀手锏。亚马逊网络服务副总裁AdamSelipsky谈到,亚马逊运行大型网络底层架构已经超过了10年,并已提供了将近4年的大型IT解决方案外包服务。他认为亚马逊在私有云建设方面一直骄傲不已。
Google正在从头建立一个拥有云计算特性的生态体系,并且也渴望能吸引数百万开发者加入。微软声称提供软件加服务,让微软的云能尽快地飘到用户身边。
目前来看,业内在云上有成就的企业主要还是那些巨头,IBM、苹果,互联网上则是谷歌和雅虎。对于谷歌来说,它的云会让用户发现,在自己的电脑上找东西,还不如谷歌上搜索来的快。
美国EMC公司副总裁范承工认为,如今云概念的普及,会带来新一轮的行业洗牌。虽然那些巨头占据优势,但是对一些在云上有着优势的小公司来说,现在就是一次机遇。
比如EMC在存储上是业内老大,云的应用,让EMC有机会突破瓶颈,在云的信息汇总上发挥优势。
友友新创公司创始人姚宏宇则认为,和美国比起来,中国正在起步阶段,因此中国需要的是造云,而不像美国已经是云服务为主。因此对于像他的公司这样可以为造云提供中间件的企业也会在这波浪潮中受益。
姚宏宇在谈到客户对云使用的反馈时说到,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两种客户群体。
一种是少数群体,这拨人对云的概念接受很快,只要稍微地讲解他们就会成功地运用,这类客户是市场最欢迎的,但不是主流。
另一种是多数群体,也是市场的主流,这类客户对云的理解各种各样,所以需要耐心地讲解,一般而言,在他们弄清楚云的概念后,基本上也都能接受这种新事物。
云的发展已经超过10年,现在来看,中国起步虽然晚,但是市场却很庞大。投资云,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直线距离,不必走弯路。因为中国目前已经是互联网使用的大国,这个基础,对云的普及有重要意义。
而且中国的云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的技术,在创新上就少了很多环节,踩着巨人的肩膀,爬起来会容易很多。
除此之外,范承工认为,要想成功地建设起云的模式,企业之间还需要合作,各取所长,这样才能宽善云的应用,让云尽早地飘进千家万户。
当心云的坏脾气
但是,云毕竟是新概念,虽然有了10年的基础,但是云太多,也太分散。Google说“云计算就是互联网”;而微软则提出“云一端计算”的概念;IBM说“云计算是一个可分享的虚拟池,一个全新的企业级数据中心”,没有统一的标准,让云只是建立在各个企业自己的优势上,自说自话,难以取得消费者的信任。
最有意思的是,微软提出的云概念,让简单的事物反而变得复杂化,大大降低了云对用户的吸引力。谷歌也曾因为技术的不纯熟,曾让GoogleAppEngine宕掉了几个小时。
这些负面信息的传播,给云的世界多少扬起了一些尘土,让用户靠近云的速度变的缓慢而谨慎。并且在中国,加上中国国情的限制,云的开发者在中国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信任危机。在西方国家,人们之间的信任度超过80%,可是在中国,50%还不到。这让云的开发者觉得很苦恼,怎样才能让用户放心地将他所有的私人信息交给你管理,成了云的开发者头痛的问题。
对于此问题,目前为止,云的贩卖者并没有找到好的攻关途径,只能是提高企业自身的信誉度,保证客户信息的安全。
第二个难题:没有规矩,难成方圆。云计算的概念虽然被提出来了,但是直到现在,业内也没有一个成型的模式,雷声大,雨点小,让云的创造始终停留在高调的宣传中,现在的局面依然是小云一朵朵,大云没影踪。几家做的好的企业也是没能突破自身企业的限制,比如谷歌、雅虎等,在云上收益并不明显。
云计算的的概念范文篇12
关键词:云计算云计算甄别标准云计算体系架构云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7-081-02
1引言
云计算是自1980年以来,从大型计算机转换到客户端服务器的过程。
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网格计算(GridComputer)、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Computing)、并行计算(ParallelComputing)、效用计算(UtilityComputing)等传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
其特点是: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机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上,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与互联网更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
2云计算的概念界定
对云计算的定义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提供以下定义供读者参考。百科名片上的定义: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上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经常关系到通过互联网来提供易扩展且通常是虚拟化的资源。狭义云计算是指通过网络把工厂的基础设备交付和使用模式以需求、易扩展的方法获取所需资源;在广义上来讲,云计算指的是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通过网络按需、易扩展方式获得所需服务。
它的这种服务于IT、软件互联网是息息相关的。甚至它意味着可以把计算能力看做是一种商品,目前云计算商业化产品主要四大类:(1)基础设施服务产品;(2)平台服务产品;(3)软件服务产品;(4)云软件产品。
本人认为云计算就是把存储个人电脑、移动电话和其他设备上大量信息和处理器资源集中在一起,协同工作在极大的规模上可扩展信息技术能力,向外部客户作为服务来提供的一种计算方式。
3云计算的体系架构
目前业界普遍共识认为云计算包括三层服务架构体系:
(1)共有云端:共有云端服务提供者只是逻辑和法律上拥有和管理的权利。服务器和用户可以完全脱离,用户可以按需灵活的购买服务;
(2)专(私)有云端:专(私)有云端用户仍然需要进行IT基础设施建设,独立拥有和管理服务的能力,但是用户开发和使用应用的效率更高;
(3)混合云端:混合云端综合了共有云端和专(私)有云端共同优点,当然在建置步骤上会先从私有云端开始,待一切运作稳定后在对外开放,企业不断可提升内部IT使用效率,也可籍由对外的公共云端服务获利。
基础设施虚拟化:构造真正的云计算。真正的云计算:与底层硬件无关,没有固定CPU概念,也没有固定或静态的RAM概念的服务器实体。这就是在调动水平上与管理程序紧密结合,但与处理器,NUMA(非一致存储访问)优化或RAM运行无关的操作系统。
笔者认为甄别(判断)是不是云计算有三条标准:
(1)用户所需的资源不再客户端而来自网络;
(2)服务能力具有分钟级或秒级的伸缩能力;
(3)具有较之传统模式5倍以上的性能价格比优势。
4云计算模式分析
云计算的服务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1)基础设施即服务(Laas);(2)平台即服务(Paas);(3)软件即服务(SaaS)。
SaaS:基础设施即服务;
SaaS(Infrastructure-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消费者完全可以利用计算机的基础设施,利用Internet获得所需的服务。
PaaS:平台即服务;
PaaS(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PaaS实际上是指以软件研发平台作为核心理念来操作的服务,以SaaS的模式服务于所需用户,所以PaaS也是SaaS模式的一种应用,同时PaaS形式促进着aaS的发展,尤其是SaaS应用的开发速度的加快。
SaaS:软件即服务;
SaaS(Sa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是由Internet系统提供的软件模式。
5云计算存储技术原理分析
云存储与云计算一样,必须经由网络来提供随机分派的储存资源,重要是网络必须要有具备良好的QoS机制才行,对于用户来说具备弹性扩展与随使用需求弹性配置的云存储,可节省大笔的存储设备采购及管理成本,甚至因存储设备损坏所造成数据遗失的风险,也可因此避免,总之,不论是端点使用者将数据备份到云端,抑或企业基于法规遵循,或基他目的数据归档和保存,云存端皆可满足不同需求。
云存储操作执行的运作机制如下:
(1)客户端透过CDMI接口创建一个CDMI容器,并将其转换成一个OCCI导出型态,CDMI容器ObjectID会回报结果。
(2)客户端接着透过OCCI接口创建一个虚拟机,并藉由该ObjectID附加一个CDMI类型之储存容量。OCCI虚拟机ID会回报结果。
(3)接着客户端以OCCI虚拟机ID进行CDMI容器对象导出信息的更新作业,如此才能让虚拟机存取该容器。
6云计算安全问题与策略
云计算安全问题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1)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他们的网络存储安全如何,会否造成数据泄密。
(2)客户在使用云计算提供的服务时的安全性。
(3)客户要保管好自己的帐户,防止他人盗取你帐号而让你埋单。
(4)用户隐私保护问题。
在“云”计算机环境下,网络犯罪人员利用租用的虚拟机以隐瞒犯罪行为,为公安司法机关犯罪取证带来困难。
恶意软件,恶意代码能够抢先控制恶意硬件,防病毒软件失效。
云计算安全技术隐忧:
(1)在特定的服务中,不同客户之间的数据溢出
(2)供应商系统遭到大量恶意软件攻击
(3)恶意人群操作“导致的资料外泄”
(4)共享信息的不安全
(5)黑客盗取供应商系统的数据
囿鉴如此,云计算安全管理应采用如下策略:
应采用身份验证策略、网络安全策略、内容安全策略、数据安全策略、状态事件监控策略、安全管理策略等,前四个是云安全重点关注方向,是今后云计算应用对现代密码学、信息与信息处理、软件开发提出了新课题,开辟了科研新方向。
7云计算应用前景展望
在云计算产业发展前景广泛被看好,数据中心专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如何“化云为雨”,寻找云计算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使云计算这一新兴技术与产业发展、经济发展、市场发展紧密结合,切实促进产业和经济的转型升级,成为当前迫切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如果能够重视云计算技术的投入和支持,我们有望扭转现在我国软件产业在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和产品被国外所垄断的局面,取得信息技术上的主导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国目前云计算应用呈现三大发展趋势:(1)发动驱动力从“政策引导”转为“市场拉动”(2)业务创新源从“技术导向”转为“应用导向”。(3)竞争聚焦点从“单一应用”转为“平台构建”
从我国云计算应用总体实施环境看,呈现出三大特点:(1)即国家提升云计算战略定位,加快统筹推进;(2)地方谋求云计算先发优势,纷纷抢位布局;(3)应用需求进入集中爆发期,市场潜力巨大。
目前云计算研究发展迅速,IDC报告显示未来四年全球云计算市场平均每年将增长27%,2012年将从目前的160亿美元增长至420亿美元。政府、企业、科教等部门纷纷推出相关政策,开展具体布局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