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报告范文

拼音教学的重难点范例(12篇)

来源:其他 时间:2024-01-25 手机浏览

拼音教学的重难点范文篇1

一、巧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习拼音兴趣。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一阶段,都能连贯的表现为“注意、等待、研究和行动”。可见,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在拼音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有艺术感染力的东西,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灵活、多样的优势,不断的带给学生新鲜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单韵母“O”时,我下载了公鸡早晨打鸣的动画给学生看,丰富多彩的画面、变化多端的公鸡图像、生动逼真的音响充分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孩子们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纷纷模仿起公鸡叫,一下成为学习的积极参与者。当然,学生很快也学会了“O”的发音。在教学ü碰到jqx时去掉两点还读ü的规则时,我制作的课件中有四个动画“人物”üjqx,结合动画我编了这样一个童话故事:有一天,小鱼(ü)见到了好朋友jqx,他高兴极了,赶忙伸出手,可转念一想,我戴着眼镜和别人拉手是很不礼貌的。于是小鱼(ü)赶忙摘下墨镜,先和j拉拉手(板书:j--ü--ju),再和q拉拉手(板书:q--ü--qu),最后和x拉拉手(板书:x-ü--xu)。通过这样富有情趣的教学,学生就牢固地掌握了jq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省略的规则。

二、善用现代教育技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是时展的要求,是课堂教学的需要,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知识都要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才能进行教学。而应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汉语字母的发音和书写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这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是他们学习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于是在字母发音和书写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网络共享资源,把同学们带进美妙的动画王国之中。如在学习j时,我把“在线flash学拼音”引入课堂。在动听的音乐中,随着老师的讲解和示范,同学们耳朵听着老师的讲解,眼睛看着j的flas,小嘴巴忍不住的小声读着。看着那神奇的铅笔在四线格中的移动,同学们的手儿也不由自主地书写起来,这对于刚入学不久的孩子来说无疑大大降低了j的发音和书写难度。多媒体把抽象的概念变成有形有声的感性材料,化虚为实,化难为易,有利于学生观察、思考和记忆,这使我们在传统教法的基础上增添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新手段和新方法。

三、综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强化训练效果。

拼音教学的重难点范文1篇2

【关键词】农村小学汉语拼音教学方法

汉语拼音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处于重要的基础地位,是帮助儿童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学好汉语拼音有利于识字,阅读和学说普通话,有利于发展儿童的语言,发展思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拼音教学要求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圣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在农村小学的教学中如何达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的,提高课堂效率,除了教师的素养、学生自身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以及父母的监管和辅导等方面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要针对新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1.农村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存在的困难

1.1留守儿童增多,家庭教育缺失

在农村70%的学生是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外打工,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在家。没有几个家庭能有大人陪小孩写作业,指导小孩怎样写才漂亮,或者吩咐小孩检查有没有错,检查小孩拼音字母读得准不准,这样就很难培养小孩的学习习惯。在学校里,当堂完成作业是很少的,特别是拼音字母的练习,在课堂中老师指导学生写,学生会写了就行了,至于多写、多练,在课堂上是没有时间的,老师只好布置学生回家练习了。因为一年级学生不是很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他须要有人来督促,才能顺利完成。由于农村的家庭教育跟不上,所以拼音教学速度慢,教学效果一般。

1.2语言坏境对拼音教学的影响

在农村,大都是讲乡土话,平时玩的,活动的,交流的都是用乡土话来讲,大人讲乡土话,小孩也是讲乡土话,小孩从开始会说话,就是讲乡土话。虽然随着影视、网络的影响不断扩大,普通话的普及率不断提高,农村儿童的普通话表达水平越来越高,但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受乡土话影响,发音不准。所以,一开始学汉语拼音,学习讲普通话,就觉得很难,有些拼音就是发不准。比如aneninunün这几个韵母,很多学生就是区别不出来。有个别甚至in和ing也分不清,教他怎么跟读、模仿、纠正,就是死活读不出。所在农村小学进行拼音教学,往往在纠正发音上面就多花了近一半的时间,所以,教学进度慢了,赶不上了。从以上事例说明,在农村,语言环境大大影响了拼音教学。

1.3教学条件和师资队伍对拼音教学的影响

在农村,一是教学资源匮乏,在农村教学设备是比较简陋的,除了中心小学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外,其余的小学都是原汁原味的教学了,有的只是一些拼音卡片,挂图之类的。所以教学一直处于教师加课本的模式,无法进行直观教学,学生无法参与到教学中来。二是农村的师资不是很均衡,经过中师、大专毕业的,有经验的老师在村下小学都待不长。只有老的,代课的,新出来的,没经过专业培训的老师,这些老师大多是普通话不很标准的,拼音字母也读得不很准,再加上教学经验少,所以拼音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太不好;还有部分教师是少数民族教师,年龄偏大,学历低,普通话水平不高,少数民族教师受母语的影响比较深,发音经常出现偏差现象,带有民族口音。

2.农村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对策和方法

2.1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小学的教学条件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钦北区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是由代课转正的,他们大多没有经过专门拼音和普通话的培训,对于这一部分教师,上级主管部门多办培训班,提高农村小学的师资水平。

二是要加大对农村小学的投入,应用多媒体资源弥补教师发音不规范的缺陷和促进少数民族学生规范发音。要改变这一现状唯一的方法就是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发音环境。如果在教学中合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多媒体资源里的范读就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拼音、课文范读不间断的让学生跟读、练读,让学生处于标准的发音环境当中,加快语言同化速度,这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是非常有利的。

2.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2.2.1将丰富多彩的游戏和活动引入课堂,使教学生动、活泼、有效

对于一年级的新生而言,汉语拼音是抽象的、难认又难记的符号,汉语拼音的学习相对较为枯燥。如果让学生整堂课都单调反复地认读、拼读、跟读,学生极易疲劳,还会感到乏味。要想提高汉语拼音教学的效率,就必须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针对学龄初期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选用不同的教学手段,通过描、画、剪、摆、唱、猜、看、找、听、说、读、写等多种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口、脑、眼等多种感官,引导学生倾听、观察、模仿、发现,全身心、全方位地投入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和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到学习汉语拼音的快乐与轻松,不知不觉地掌握新知。

2.2.2汉语拼音教学要与识字、认识事物和发展语言紧密结合

初入学儿童,具有认识的形象性、直感性,因此,有人不主张小学一入学就教拼音,因为拼音太抽象。这倒也未必,拼音是抽象的,但它也是具体的。只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去感受它的具体形象,就能激发起学习的兴趣。这就需要与认识事物的相结合,变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

翻开教材就会发现,每个新学的声母、韵母旁边都配有一幅彩图,彩图有的表音,有的则是音形结合体。彩图上的事物学生都较熟悉,这就是拼音教学与认识事物的一种结合,有形与无形的一种转换。但教师在运用教材时要注意,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中的事物,要从有形到无形再到无数构建的相关形。由事物到拼音再扩展到相关事物。这样,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另一方面也能通过对相关事物的反复列举和认识,达到巩固声母、韵母和音节的目的。

2.2.3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和自主、合作学习有机结合

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是小学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拼音教学大多安排在新生入学初期,学生学拼音的过程也是适应小学生活、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学会学习的过程,教师在汉语拼音教学中的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对于声母名称、发音要领、拼读方法等陌生的知识,没有必要让学生去探究、合作的,完全可以由老师来示范、讲解;一些规律性的诸如"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有a莫放过,没a找o、e,i、u并列标在后,单个韵母不用说,i上标调把点去,轻声不标就空着"等声调口诀、标调口诀也完全可以教给学生,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可以使用富有情趣的儿童语言来介绍枯燥的拼音知识。

在汉语拼音教学中也不能过分依靠教师教授,可适当渗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独立认读、见形知音等能力。可采用多人异步的训练形式,让学生自主拼读音节、同桌互教互查、当小老师领读、小组内合作完成操作任务等,将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起来,增加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提高教学效率。

2.2.4加强汉语拼音学习与儿童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

实际运用,是拼音学习的有效途径。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导学生把汉语拼音放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让学生感受到学拼音的好处,重视它,运用它,逐渐掌握它。布置学生在家人的帮助下给家里的物件用拼音贴上标签并经常拼读;将作业本上的姓名注上拼音,让学生轮流发放作业本;在题为"温暖的家"的园地里贴上全班学生的照片,并在下面分别写上汉字和拼音的姓名,在观看、认读中巩固拼音、增识汉字、增强集体凝聚力;也可将教室内的板报办成拼音专刊,时常更换供学生拼读学习;教师用拼音在学生的作业本上书写评语、用拼音在黑板的一角书写当天的课程表、用拼音布置作业、在教室里张贴拼音卡片等,尽量给学生创设一个学习拼音的良好环境,加强汉语拼音学习与儿童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到拼音就在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和欲望。教师可推荐、布置学生阅读一些短小的注音读物,还可鼓励程度好的学生运用学过的汉语拼音写话、表情达意,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学习拼音的作用,在复习巩固汉语拼音的同时,激发兴趣、发展语言、活跃思维。

2.2.5汉语拼音的学习要循序渐进,不能追求一步到位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是阶段性的汉语拼音教学目标,它贯穿于整个第一学段。对于汉语拼音教学,我们的定位一定要准确,要有一个长远的、弹性的考虑,不能追求一步到位。千万不能认为学习汉语拼音是开学后一两个月内的任务,不能追求课课清、个个清,不能用形形的汉语拼音过关考试,搞得学生紧张兮兮、人人自危。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制定不同的、弹性的达标时间表,让孩子们都能轻松愉快地掌握汉语拼音。对待那些接受能力稍弱的学生,一定要有耐心,要学会"等待",不能因为对于汉语拼音的暂时"不开窍"而扼杀了他们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小孩子的学习,有时候"入门"很困难,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数量的积累才能达到"顿悟"。"顿悟"了,自然会一通百通的。在他们"入门"之前一定要多鼓励、多帮助,在汉语拼音集中学习后长期的识字、学文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复习巩固,不断强化。

2.2.6在充分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前提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现在的教科书在汉语拼音的编排上更趋科学合理,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但再好的教材也只是教学的凭借,长期按部就班进行教学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如果我们从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角度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做到既符合教材的编写意图,又不拘泥于教材,既遵循于教材,又超越教材,就会使抽象的教材生动起来,统一的教材个性化起来。

3.加强课外辅导,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家长外出打工后,把孩子交给年迈的爷爷、奶奶,很多老人都不识字,有的识字也不识拼音,完全无法给孩子辅导,孩子就出现了"课后盲区"。所以作为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家访的同时给予学生辅导,有必要的话可以安排时间表进行适当的辅导,每天晚上不能只去一个学生家里而应该尽可能多走几家。有的时候你可以告诉同学们今晚要去谁家让他做好准备,有的时候不告诉去谁家,这样可以给学生觉得虽然爸妈不在家里监督学习可是教师随时会到家里检查,慢慢的就会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同时要告诉家里的爷爷、奶奶一些监督的方法,就是虽然自己看不懂拼音但是应该看着书让孩子大声的背出来或读出来,这样孩子就会觉得爷爷奶奶非常关心自己的学习。这样即辅导了学生又做了家访,也会受学生喜欢家长认可。

参考文献

[1]李仲芬《如何进行小学汉语拼音教学》,《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年第10期)

拼音教学的重难点范文篇3

1多媒体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他们的注意力保持的时间很短,要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完成非常抽象的汉语拼音教学,难度很大,课标明确指出:“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多媒体课件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好玩的音乐,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我在教学aoe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个有故事情节的动画,一个美丽的村庄,绿草如茵,小溪清澈。有一天,太阳公公还没有爬上坡,一位小姑娘就站在小溪边唱起了a字歌。大公鸡听到了歌声也跟着唱起来“ooo”,他们的歌声引来了大白鹅(e),伴随着优美的歌声,大白鹅在水中翩翩起舞。它跳着跳着,发现了自己在溪水中的美丽的倒影,便不由自主地哼起歌来。几只刚学会游水的小鸭子听到歌声也都往这边赶过来,它们也来参加这场清晨的音乐会呢!学习拼音第一课,学生就被迷人的画面和有趣情节吸引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很理想,在轻松愉快的视听环境里,不知不觉就学会了aoe的发音,并记住了字形。再比如:学生在学习拼读时要掌握声母与韵母相拼、三拼音的拼读方法与技巧。在教学声母与韵母拼读时,我设计了“小猴推字母”的动画,设计中注意了推声母的速度要快,推韵母的速度要慢,然后揭示“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的拼读规则。学生将动画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通过练习、内化形成熟练的技能。

2巧用多媒体,可以提高学生书写拼音的水平

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但是起步的训练十分重要。拼音书写要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打好基础。课标指出:一年级学生要:“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所以除了教学生会拼读音节,正确的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也是拼音教学的重要任务。一年级的学生不但要读好拼音,还要规范的书写拼音。书写拼音是学生学习书写的起点,那么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姿势和书写格式非常重要,尤其是学习拼音的开始几节课。老师除了口头讲清楚要领并亲笔示范外,运用制作的教学课件让学生观看正确的写字姿势图,放大手的执笔的姿势图,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掌握要领,同时也为后面书写汉字奠定基础。要想学生规范书写字母,首先要他们观察每一个字母的形状,因为看清楚形状是规范书写字母的基础。编辑到课件里,在教学时,放这些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每一个字母的形状。为了让学生写好每一个字母,把每一个字母在放大的四线格中出示:采用动画的方式,按正确的笔顺出现笔画,这样学生就能很快掌握字母的笔画顺序。然后让学生练习书写,再把学生书写的汉语拼音展示给大家看,运用多媒体放大他们的作业,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对不规范的书写予以及时纠正。

3巧用多媒体可以使有效突破拼音教学重难点

拼音教学的重难点范文篇4

【关键词】信息技术;汉语拼音教学;有机结合

汉语拼音是识字的基础,它被作为认识汉字的一种工具,尤其是对方言区的学生普通话的正音,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一道难关。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拼音教学能弥补传统拼音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它将图片、声音、动画、影像等集于一体,力图形象生动地再现学习内容,更多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讲,兴趣将带领他们接受一个又一个的新知识。在电教媒体的课堂上,多彩的图像,引人入胜的声音,生动的动画,这些都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拼音教学中,我利用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巴拉小魔仙》的动画形象,激发他们说:“今天巴拉小魔仙的小伙伴来我们班里交朋友了,你们高不高兴呀,那么他会请认真听讲,声音洪亮,积极举手的同学和她们一起学习”。这样学生们既好奇又激动,学习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

音节拼读是拼音学习的重点,为了使学生减轻学习的压力,轻松突破教学难点,我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音节的拼读。小学语文第一册的拼音,对刚入校的学生是很不容易接受的。在这种情形之下,信息技术则能变抽象的语言文字为具体的视觉画面,丰富学生感知,拓宽生活见闻,实现“情境教学”,从而顺利地再现课文中的事物及人物,便于学生理解作品的意境、主旨。

例如:在《我们爱祖国》的生字教学时,我把与所学音节有关的活动、环境、用品等画面输入电脑,再在图下配上音节。让学生用鼠标点击汉字对应的拼音,如果点击正确,计算机发出“你真棒”的表扬声,并奖赏一个笑脸;点击错误,发出“请继续努力!”的鼓励声,并罚“一个哭脸”,同时展示正确的答案。这样教学,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增强,个性得到张扬,学习思路不断开拓,学习效率倍增。

三、巧用信息技术,突破拼音教学难点

拼音教学的重难点范文1篇5

关键词:音节结构学习难点教学

一、引言

综观三十多年来的对日汉语语音教学研究,我们发现,研究者们关注的角度在不断细致和深入。但就发展趋势来看,研究者们越来越把眼光放在两种语音的细微差异上,把语音的基本构成要素作为分析的重点,而对于最容易直观感受的语音单位——音节缺乏足够的重视。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也是听觉上能自然感觉到的最小语音片段[1](P34),而汉语又是典型的音节语,音节是外国学生学习汉语最直接的存储单元。因此,从音节层面分析汉、日语音差异,了解日本学生学习汉语语音的难点所在,有目的地进行教学内容设计,对于促进对日汉语语音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汉、日音节结构模式比较

音节是构成语言最直接的一级语音单位,音节结构的不同造成了不同语言在听感上的差异。汉语音节较为舒缓,日语音节则平直短促。

(一)汉语音节结构模式

现在分析汉语音节往往将传统声韵学与西方现代音系学相结合。除去声调的考虑,普通话音节有以下12种情况:

零声母时:(1)只有一个元音韵腹(如“a”)

(2)韵腹+元音韵尾(如“ao”)

(3)韵腹+辅音韵尾(如“ang”)

(4)韵头+韵腹(如“ia”)

(5)韵头+韵腹+元音韵尾(如“uai”)

(6)韵头+韵腹+辅音韵尾(如“üan”)

辅音声母时:辅音+以上6种情况(如“ka、kao、kang、jia、kuai、juan”)

根据以上12种结合方式,可以把汉语普通话音节结构模式归纳如下:

(C)+[(V1)+V2+(V3/N)]

普通话音节由两部分组成,前面小括号中的“C”是表示声母的辅音,后面中括号中的部分是韵母,韵母中元音“V2”是音节中不可缺少的成分——韵腹,韵腹前可以有一个元音“V1”作韵头,韵腹后可以有韵尾,韵尾由元音“V3”或鼻辅音“N”充当。

(二)日语音节结构模式

不考虑声调因素,普通话音节有410个左右,而据相关资料统计,日语通用音节只有112个,加上不常用的外来语单词音节,也只有130个左右。[2](P31)与汉语相比,日语音节结构要简单得多。

日语中的五个元音又称为“母音”,可以自成音节,其他音节基本上都是由辅音与5个母音组合而成的(拗音除外)。日语音节的构成有以下几种情况:

表1:日语音节构成情况

辅音(C)半元音(V1)元音(V2)辅音(N)例字

[a]あ

[k][a]か

[k][a:]かぁ

[s][a][?]さん

[k][j][a]きゃ

[t?][j][a][?]ちゃん

参照汉语音节结构模式,可以将日语音节进行如下归纳:

[(C)+(V1)+V2]+(V2/N)

日语音节同样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但元、辅音的结合情况与汉语不同。汉语音节由“声”+“韵”两部分构成,而日语音节中前一部分“C+V”结合非常紧密,后面小括号中的部分则与前一部分相对分离。当日语音节出现主要元音重叠或鼻辅音结尾时,其发音像是把汉语音节中的韵尾部分拉长了一样,整个音节的时长也增加将近一倍。

(三)音节结构异同对比

从对比来看,汉、日音节结构存在不少共性:(1)元音在音节中处于核心地位,辅音在元音的前面或后面,依附于元音;(2)音节内不存在辅音丛;(3)音节结尾的辅音只能是鼻辅音。

当然,汉、日音节的差异也是非常明显的。与汉语音节相比,日语音节结构单纯,组成音节的音素数量少,以开音节为主,音节短促。

(四)声调

汉语是典型的声调语,声调对于辨别意义起着重要作用,且汉语的声调是旋律型的,贯穿整个音节,属于字调,是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日语高低型的声调与重音系统合二为一,很少具有辨义功能[3](P100),且这种音高变化存在于音节之间,属于词调,不是音节的必要组成部分。

三、音节构成差异及学习难点

通过汉、日音节结构的对比,我们很容易就能找出两种语言在音节层面上的共性、相似点和差异。在二语教学中,母语中“所没有的是教学的重点,同中有异则是教学的难点”[4](P13)。从音节角度来看,日本学生学习普通话音节的困难主要体现在韵母的掌握、声韵母的拼合以及日语所缺少的声调等方面。清楚了日本学生汉语语音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就可以有目的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训练环节。

(一)普通话韵母学习难点

李新魁指出,“汉语音节结构的多样性基本上取决于韵母的构成以及声母与韵母的配合关系”[5]。汉语普通话有39个韵母,按结构成分可分为单韵母、复韵母和鼻韵母三类。单韵母结构是日语中常见的音节结构,而复韵母与鼻韵母与日语音节差异较大,日本学生在学习时容易出现偏误。

1.复合元音导致的复韵母学习难点及教学

汉语复韵母由复元音构成,分为前响(ai、ei、ao、ou)、中响(iao、iou、uai、uei)和后响(ia、ie、ua、uo、üe)三种情况。复元音的发音由前一个音的发音状态快速滑向另一个音的发音状态,舌头的运动是滑动的,音质的变化是连续不断的,两个元音融合在一个音节中,如“爱(ài)”。日语只有元音的连续,而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复合元音。[6](P129)与元音复合不同,元音连续是多个音节,每个音有各自清晰的发音,音节的响度基本相同,音节界限分明,舌位的变化不是滑动的而是跳跃的。如日语的“爱(あい)”就是两个元音[a]和[i]的连续,两个元音音节互不干扰,中间有明显的界限。汉语中也有元音连续的情况,如“阿姨(āyí)”,但这与复合元音的性质完全不同。

图1:汉语复合元音“ai”与日语连续元音“あい”的语图比较

日语中有一种特殊的音叫作“拗音”,是由“い(i)”段假名及其对应的浊音和半浊音的辅音,与“や(y)”行假名“や、ゆ、よ”拼合而成的。日语拗音音节有三十多个,占日语全部音节的四分之一还多,是日语中一种重要的音节模式。日语拗音的结构即音节结构模式中“[(C)+(V1)+V2]”这一部分,“V1”对应半元音[j],“V2”对应元音[a]、[?]、[o]。虽然拗音音节中“半元音+元音”的结构类似于普通话中有韵头的二合复元音,但在实际发音时,受日语大多数音节(C+V2结构)的影响,这个半元音通常弱化为一种腭化特征,如“きゃ[kja]、きゅ[kj?]、きょ[kjo]”,发音极为短促。且日语中能处在辅音与主要元音中间的只有半元音[j],因此拗音只是日语中较为特殊的一种发音。

由于日语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复合元音,因此受母语影响,日本学生学习复韵母时容易出现以下几种偏误:

(1)复韵母发音容易出现动程过小的问题,将复韵母念得像单韵母。如日本学生容易将“ou”发成[o],将“uo”发成[?]。

(2)复韵母发音时各部分元音的融合情况不好,韵头、韵尾容易咬得太死,舌位移动不够平滑,使元音的复合听起来像元音的连续。

(3)声母和韵头结合不紧密,韵头容易丢,圆唇韵头易读成不圆唇。

要纠正这些偏误,就需要教师在教授复韵母时讲清复韵母中各元音的实际发音,指出复韵母中只有主要元音的发音最为明显,韵头的发音极短极轻,表示复韵母发音的起点,而韵尾则表示发音终结的趋向,并不是音的实际落点。此外,教师还可以放慢发音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发复韵母时舌位和口型的连续变化。

2.鼻音韵尾导致的鼻韵母学习难点及教学

普通话音节中舌尖鼻音[n]和舌根鼻音[?]可以处在音节结尾,形成闭音节。普通话鼻韵母中,鼻辅音韵尾表示发音落点止于鼻腔的一种闭合状态,发音位置相对固定,虽然韵腹(V2)的发音最为响亮,但其实际音值受鼻辅音韵尾影响较大。日语以开音节为主,当拨音(ん)出现在音节结尾时,具有与汉语鼻辅音韵尾相同的性质,形成日语中的闭音节。与汉语不同的是,日语主要元音(V2)发音位置固定,而拨音受前后读音环境影响很大,有时为[m],有时为[n],有时近似[?]。但不论“ん”发成哪个音,在日语中都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因此[m][n][?]可以归并为一个音位。且日语拨音对应音节结构模式中的第二部分“(N)”,与前面元音的结合没有汉语那么紧密,较多地保持着自身的独立性,发音较为清晰完整,且具有一定的时长。

由于日语音节中的鼻辅音韵尾(拨音)在发音时实际音值变化较大,因此,受母语迁移的影响,日本学生容易出现前后鼻音发音不稳定的情况,把“an、en、in、un、uan、ian”等读成“ang、eng、ing、ueng、uang、iang”等的现象极为普遍,且很难纠正。

王彦承认为,影响日本人发好鼻韵母的原因是他们不了解鼻韵母中元音的实际音值与拼音符号并不完全一致,仅按照汉语拼音的书写符号来念往往很难念准。[2](P32)以“a”为例,“ian”中“a”的发音接近前、半低、不圆唇元音[ε],“uan、üan”中的“a”则接近舌位更低一点的[?],而“ang、iang、uang”中的“a”则实际发成后元音[ɑ]。因此在教学中向学生说明鼻韵母中元音的实际音值,有助于学生对鼻韵母的掌握。此外,普通话鼻韵母共有16个,其中前后鼻音相对的有7对,即“an-ang、en-eng、in-ing、ian-iang、uan-uang、uen-ueng、ün-iong”,另外还有一个“ong[u?]”和一个“üan[yan]”,因此在教学时可以采用成对教学的办法,将前后鼻音对比着介绍给学生。

(二)辅、元音结合规律及教学

普通话音节中,辅音和元音的结合规律体现为声、韵母的拼合规律,而声母的发音部位与韵母四呼具有整齐的配合规律:双唇音[p、p?、m]只和开口呼、齐齿呼及合口呼中的[u]相拼;唇齿音[f]只和开口呼及合口呼中的[u]相拼;舌尖中清音[t、t?]不能和撮口呼相拼;舌尖中浊音[n、l]和四呼都能相拼;舌尖前音[ts、ts?、s]、舌尖后音[t?、t??、?、?]以及舌根音[k、k?、x]都只能与开、合二乎相拼,不能与齐齿呼和撮口呼相拼;舌面音[t?、t??、?]则与上三组相反,只能与齐齿呼、撮口呼相拼,而不能与开、合二乎相拼;零声母是全功能的,能与四呼相拼。

仿照普通话声韵拼合规律,可将日语音节中辅音与元音的配合情况表示如下:

比较来看,汉语辅音与元音的配合较为系统、严整,而日语中某个辅音只能与特定元音相拼合的情况要多一些,如[?][ts]只能跟[?]相拼,[t?][d?][?][?]都只能跟[i]相拼。由于日语中没有舌面前、高、圆唇元音[y],相应地也就缺少撮口呼,所以撮口呼应成为教学的重点。拗音音节由于在辅音和主要元音之间有一个半元音[j],所以拗音与辅音的结合规律跟单元音[i]与辅音的结合规律是一致的,这些一致性可以在教学中加以利用。

(三)声调难点及教学

日语虽然也有音高的变化,但其性质与汉语声调有很大不同,因此汉语存在于音节内的旋律型声调对日本学生来说仍然是学习的难点。研究显示,日本学生学习汉语声调时阳平调的错误率最高,其次是上声调,而且两个声调容易相混。[7](P188)

“五度标记法”是讲解汉语普通话声调时的常用方法,这种标记方式与中国人的语感以及普通话声调的声学特征是相符合的。向外国学生讲解汉语声调时,可以借助多重感官通道,如发音时用手势进行引导,或者让学生借助头部动作来模仿汉语声调的升降曲折变化,帮助他们对这种旋律型声调进行认知。

但也有学者认为“五度制标调”不能突出四个声调的区别性特征,因而不利于留学生掌握,采用声调音系特征矩阵来讲解效果相对好些。

通过矩阵图不难看出,普通话声调具有区别特征显著、高调多的特点。其中阳平调“高”和“升”的特征突出,上声虽是先降后升,但与阳平调相比,最主要的特点是“低”和“降”。萨加特(Sagart)对普通话上声作的声学分析实验结果也显示,普通话上声调中下降段和低平段的时间相加达260毫秒以上,而上升段只占140毫秒。[8](P154)因此吕必松、等提出,在教外国学生上声调时,应先教上声的变体“半上”(21),然后再教本调(214)。[9](P114)

(四)记音符号导致的拼读难点

初级汉语语音教学往往借助汉语拼音这套记音符号作为辅助。与国际音标不同,汉语拼音并不能完全准确地记录汉语语音的实际音值。日语也有一套用于记音的符号——罗马字,日语罗马字与汉语拼音虽然有些符号一样,但标记的音却不同,因此日本学生通过汉语拼音来认读汉语音节时,很容易受罗马字的影响出现错误。

1.声母认读难点

(1)“f”在汉语拼音中表示唇齿擦音[f],而在日语中表示“吹火音[?]”,受母语影响,日本学生容易将唇齿擦音读为双唇擦音。

(2)汉语拼音方案用“zh、ch、sh”来记录卷舌音,用“j、q、x”来记录舌面前音,这两组辅音都是日语所没有的,对日本学生来说本身就比较难掌握。而日语罗马字用“ch”和“sh”来标记舌叶清音[t?]和[?],用“j”来标记舌叶浊音[d?],因此日本学生在学习“zh、ch、sh”和“j、q、x”时容易受母语影响发成舌叶音。而且由于舌尖前音、舌尖后音、舌面前音、舌叶音这几组辅音在舌位上的差别非常细微,因此日本学生在学习这几组音时很容易产生混乱。

(3)“r”在日语罗马字中记录闪音[?],与汉语边音[l]发音相似,而汉语中的“r”记录的是卷舌浊擦音[?],因此日本学生读“r”声母音节时就容易出现“r、l”不分或发成闪音的情况。

2.韵母认读难点

(1)为避免“u”和“n”在书写时发生混乱,汉语拼音方案用“ao”和“iao”来标记[au]和[iau],以区别“an”和“ian”。如果在教学中不讲明这两个韵母的实际发音,学生按照字面去拼读就很难读准确。

(2)汉语拼音中“i”负担着记录舌面高元音[i]及舌尖元音[?][?]的任务。如果在教学时不讲清这两者的区别,学生在读“zi、ci、si”和“zhi、chi、shi”时就容易按照单韵母“i”的音值来读。

(3)舌面前、高、圆唇元音“ü[y]”在日语中是没有的,是日本学生掌握的难点,而“ü”的书写规则对于外国学生来说又比较复杂,因此学生在认读时容易出现“ü”念成“u”或“i、ü”不分的情况。

(4)汉语拼音方案中将“iou、uei、uen”缩写为“iu、ui、un”,教学中需要对学生进行解释,否则学生会读得很不自然。

这些记音规则都是人为规定的,即便存在不合理性,却也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改革,因此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强化。

四、结语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将汉、日两种语言在音节层面进行对比分析,对于对日汉语语音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两种语言在音节结构上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日本学生在学习汉语音节时面临不少困难,容易出现偏误。通过对比两种语言的差异明显地显现出来,在教学中就能“对症下药”。

当然,仅通过对比分析这一种方法进行语音教学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随着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及各种相关理论和方法的提出,运用新理论、新方法对语音各个层面进行更细致的分析,是对外汉语语音教学走向完善的必由之路。

注释:

[1]周一民.现代汉语[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王彦承.汉日语音对比与对日汉语语音教学[J].汉语学习,1990,(6).

[3]史有为.语音感知与汉日语音比较[J].汉语学习,2012,(2).

[4]李如龙.论汉语国际教育的国别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2,(5).

[5]李新魁.论普通话的音节结构[A].语言研究论丛[C].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

[6][日]余维.日、汉语音对比分析与汉语语音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4).

[7]毛世桢.对外汉语教学语音测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8]吴宗济,林茂灿.实验语音学概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拼音教学的重难点范文

关键词:边远山区农村拼音教学方法措施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学好汉语拼音有利于识字,阅读和学说普通话,有利于发展儿童的寓言,发展思维。汉语拼音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处于重要的基础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1年制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拼音教学要求:首先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圣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其次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在边远山区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由于边远山区在家长的观念、教师的素养、学生自身问题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汉语拼音教学的质量。关注对边远山区汉语拼音教学势在必行。

一、边远山区农村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现状

1.首先是教学资源匮乏,一直处于教师加课本的模式,无法进行直观教学学生无法参与到教学中来。二是部分教师年龄偏大,学历低普通话水平不高,受方言的影响比较深发音经常出现偏差现象带有方言口音,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不高,很难对农村小学学生学习汉语拼音拼音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在现在经济社会的冲击下和“读书无用”观念的影响下,很多家长纷纷外出打工,把孩子交给年迈的爷爷、奶奶,很多老人都不识字,有的识字也不识拼音,完全不给予孩子辅导,他们也辅导不了这样就成了“课后盲区”,也就是课后家庭辅导很少,甚至没有。

3.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滞后,对新课改的理念不能很好的吃透,农村学校教育教研的范围不很浓厚,部分教师对拼音教学不够重视。

4.其中主要问题是对汉语拼音教学偏离拼音教学指导思想中的“掌握音节”和“结合语言”的指导思想。如:教师处理不好指导学生学习字母与训练学生直呼音节、书写音节的关系。具体表现是,教师在每节拼音课的教学中,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字母的发音与识记字母形状的指导,而忽略直呼音节与书写音节的训练。再如:一部分教师在拼音教学中不注意结合语言进行,而是孤立地教学音节,使学生兴趣索然。问题表现在教师不能充分地利用教材中构词率较高的音节,适时、适量地指导学生用其组词语或用所组的词语口头造句。这样不但影响了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还导致学生不能结合语意有效地识记音节及扩展学生的词语占有量,给下一段的借助拼音提前阅读和写话造成了困难。

二、汉语拼音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低年级的重要内容,是帮助学生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社会实践和网络学习的有效工具。因此,小学语文必须重视拼音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这一工具,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帮助学生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1.汉语拼音与写作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要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得从低年级说话、写话入手,从写一句简单的话到写一段话。小学生在写话时,会遇到很大困难,既不会写字。要想解决这个困难,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拼音代替没学过的字。只有采用这种方法,低年级的说话、写话训练就能顺利的进行。

用拼音代替不会写的字,它的作用甚广。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学生能学而即用。实践证明,汉语拼音能扫除孩子写作中的“拦路虎”,使小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为高年级作文打下了基础。

2.汉语拼音与阅读

低年级的学生阅读的拐杖就是汉语拼音。他们识字量少,阅读时会遇到“绊脚石”。要想搬开它,那就得靠汉语拼音。

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教师都要诱导学生利用拼音自己读课文,了解其内容。这样既巩固了拼音识字,又能尝试到自己读熟课文的成功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

3.汉语拼音与学习普通话中

汉语拼音不仅是识字、阅读的帮手,而且对学生学习普通话、会说普通话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什么学生在课堂上能说出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呢?其重要原因就是他们一上学就学习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和调号。并且拼读音节、句群的知识学生已牢固掌握,课文又是全文注音,因此,学生能说出一口规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

4.汉语拼音与人民生活

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汉语拼音已作为联合国通用的国际标准使用,九十年代美国国会图书馆等国际大图书馆已将汉语拼音作为中文图书音序检索的工具。现在,以汉语拼音为音序的字典词典已成为人们离不开的工具书了。从这一点来说,汉语拼音就成了人们起步学习文化的拐棍,识字正音的工具。

5.汉语拼音与网络

时下,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普及,小学教育的计算机课程已经摆上了重要的位置。当人们刚刚接触计算机的时候,也是借助汉语拼音入门的。用计算机工作,打文件,查资料,发信息,无一不是使用汉语拼音的。汉语拼音输入有三大好处:第一,拼音输入更快,更准确;第二,拼音录入不影响作者的构思,使思维更流畅;第三,汉语拼音是小学一年级就已经掌握的工具,不需要重新学习新的输入法,上机就会操作,省时省事。汉语拼音帮助汉语走上了信息高速公路。

总之,汉语拼音的作用非常大,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扎扎实实的进行汉语拼音教学,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用心帮助学生阅读、写作和学习普通话。拼音教学的方法需要我们来创造,只要我们善于把干巴巴的抽象符号变活,善于寻找规律,善于抓住儿童年龄特征,就可以使初入学儿童爱学、学好汉语拼音,为识汉字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为儿童提早踏上知识的宝塔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徐元贞,曹健生,中医词释.[M].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3]布龙菲尔德,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4]张俊武,实用医学词典.[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拼音教学的重难点范文

拼音教学的具体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在低年段汉语拼音教学目标中对汉语拼音教学提出了两点具体要求:一是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二是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拼音教学存在的问题

但要在实践中具体落实拼音教学,很多教师还是感到非常棘手。例如:有些学生在学完拼音后,拼读能力仍然很差;有些学生对容易混淆的拼音字母总是区分不了;还有的学生拼音基础知识掌握的不错,但在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时却常常遇到困难。这诸多问题都让教师觉得有点心有余力而力不足,难以使上劲。

拼音教学的“四化”形成

为了打破传统拼音教学思维的枯燥刻板,增强拼音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笔者在拼音教学中尝试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概括起来主要有“四化”:

拼音字母“动态化”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的读音和形之间没有直接联系,声韵母的读音只能靠机械记忆。因此,笔者首先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插图教学生学习发音,通过生动而具体的形象帮助学生记忆拼音字母的形体。教单韵母“a,e,o,i,u,ü”时,笔者先引导学生对照插图,启发学生说出字母与图的哪部分相似,然后进一步让学生把课本上表演出来,变“静”为“动”。比如:教“a”时课本画了一个留着一条小辫儿的小女孩的头像。这时笔者便请一名梳着小辫子的女孩侧身站在讲台前,指指女孩那圆圆的脑袋,抓住时机教儿童说一句顺口溜“圆脑袋――小辫儿――aaa”,以此加深儿童对“a”的认识。用拼音字母设计引人的故事,这样小孩子听了记忆深刻。调动学生身上的各种感官进行有效记忆;每节课后,笔者还要求学生把当天学过的拼音做成拼音卡片,以达到巩固目的;给拼音编上动作,或用手势做出各种字母的形状;巧设游戏学拼音如找朋友,摘苹果,给班上同学的名字注上拼音;还可以编汉语拼音休息操:点点头,伸伸腰,我们来做拼音休息操,动动手,动动脚,我们来背声母表,b、p、m、f……;扭扭脖子,扭扭腰,我们来背韵母表,a、o、e……;站要直,坐要正,我来诵整体认读表zhi、chi、shi……;专心听,勤动脑,学好拼音基础牢。

拼读音节“生活化”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有很多不会分解音节和四声。对此,笔者就运用孩子的生活语言解决了这一拼音教学难点。例如:对于拼读最难的三拼音“gua,guo,hua,huo,kuo”,笔者先联系学生们熟悉的“一个西瓜”“一口锅”“一朵花”“一堆火”和“一台扩音器”等;然后用事先制作好的图片或电脑课件依次出示,请学生认一认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事物,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实际上是调动学生生活语言;接着,引导学生分解出g-u-a、g-u-o,进一步启发学生――这些声、韵母合在一起加上别的声调就成了别的字音了;最后,再以此分别推出以上5个音节的四个声调。

拼音记忆“儿歌化”儿歌和童谣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语文体裁。用诵读儿歌和童谣的方式可以让枯燥乏味的拼音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记住声韵母的读音。例如:在教学“a,o,e,i,u,ü”时,先做个示范,配合教材中的插图先编一首“a”的儿歌:“小红练唱,嘴巴张大aaa”;然后,让学生根据其他几个字母自己编儿歌。结果,学生通过看图观察编出了像模像样的儿歌:“公鸡打鸣,嘴巴圆圆ooo;白鹅照镜,嘴巴扁扁eee;好好晾衣,上下对齐iii;乌鸦j食嘴巴小小uuu;小鱼吹泡,嘴巴扁扁üüü。”在小学语文课本里,共安排16个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hirizicisiyiwuyuyeyueyinyunyuanying。在记忆这16个整体认读音节时,前10个音节,相对来说好记些。后面6个音节,学生读起来往往觉得很不顺口。于是,笔者便把这6个音节编成一句话“夜月隐,云愿迎”。并向学生解释这句话的意思,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拼音教学“游戏化”拼音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枯燥乏味的内容之一,再加上教学对象是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这就使得本来就不吸引人的汉语拼音教学难上加难。为了把枯燥的拼音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我们可以通过游戏教学拼音。在拼读音节的教学中可以采用“找朋友“的游戏方法。例如,持声母卡b的学生说:“我是声母b,读音轻短。”持韵母卡a的学生说:“我是韵母a,读音响而亮。”然后,两个学生同时说:“我俩相拼猛一碰。”当学生掌握了两拼音的规律后,再教学生学习三拼音,也给学生总结出规律来:“声母轻,韵母重,介音一滑猛一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拼音教学的重难点范文篇8

一、字母教学不扎实。在教学字母的过程中,往往新授课的效果比较令人满意,学生兴趣浓、识记快。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回生现象和错误现象便十分严重,尤其是形状相近字母的分辨出现反复纠正反复出错的现象,如声母“b和d”、“p和q”,学生经常张冠李戴,正确区分它们,是拼音教学的难点。

二、音节教学不牢固。掌握音节是拼音教学的中心和重点。音节教学分为拼读和运用两大部分。首先在音节拼读过程中,学生常常将声母读得又响又重,与韵母拼读时中间习惯性地出现停顿、不连贯,致使音节拼不出来;而三拼音中间有介母,因而难度更大。如:shuan,学生易拼成shan。其次,在音节巩固运用中,不能充分利用教材中构词率较高的音节,适时、适量地指导学生进行组词、用所组的词练习说话,忽略了“结合语言掌握音节”的指导思想,给下一段的借助拼音提前阅读和写话造成了困难。

要想提高教学效率,使拼音成为学生识字及阅读的得心应手的工具,就必须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克服障碍,让抽象枯燥的拼音符号变得具体可感,学生容易学也乐于学。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强化字母教学,打好拼读基础

实践证明,忘记声母或韵母,或者读错声母、韵母和声调,是读错音节或读不出音节的重要原因。因此,强化字母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中我摒弃了“讲解”、“灌输”的手段,采用情境激趣、故事激趣、游戏激趣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坐得住、听得进、记得牢,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使知识点轻而易举地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我带学生游拼音王国、编故事、用橡皮泥捏拼音字母等,在活动中、游戏中帮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获得了知识,同时让学生始终不知下一课老师会安排什么好玩的活动等着他,让他始终有美好的期待,兴趣也随之激发起来了。

2.充分发挥图画的作用,指导学生发好音、记好形。教材在每一课都配有新颖活泼、生动直观的插图,教学中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他们仔细观察画面,从形和声中找到拼音和图画的联系,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在解决易混的“b、d、p、q”的难点时,我没有急于采用比较法,因为学生对单个字母印象还不深刻的时候,过早进行比较就会使现学的知识与学生头脑中的原有知识发生混淆。所以我先指导学生结合图画联想记忆,反复认读,强化半圆在脑海中的印象,然后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游戏,如动作表演、手指猜谜、诵读字母儿歌等,让学生在说、做、玩中掌握了这些抽象的字母。

二、举一反三,注重音节拼读训练

学生能熟练快速地拼读音节,识字和阅读就不会有障碍,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学法指导,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1.掌握方法,培养拼读能力。首先传授给学生两拼音和三拼音的拼读方法――“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声轻介快韵母响,三拼连读很顺当”,让学生熟记。然后紧紧抓住“连”字,通过示范、跟读、自读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音节中的各个部分应该迅速地过渡、紧密地拼合,这样音节就轻松地拼读出来了。

2.反复练习,提高拼读能力。学生掌握了方法,就对课文中的音节跃跃欲试。我抓住契机,举一反三,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出现的短语、句子和儿歌的拼读反复练习,形成拼读音节的能力,最终达到熟练拼读的目的。

三、学以致用,与生活实践、阅读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在以下两个方面促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

1.在生活实践中激发热情。校内,我为学生们创造了一个“拼音世界”――作业本上用拼音书写姓名,学生每一次发本子都是一次拼读的训练过程;课程表全部用拼音标识,教室的物品挂上了拼音的标签,学生们兴趣盎然,不知不觉中巩固了拼音。校外,我鼓励学生借助拼音去认识街道、马路的名称,去认识路牌、标语、单位名称等,这种来自于实践中的体验更增加了他们的成功感,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拼音教学的重难点范文篇9

1958年,万荣县广大中小学,根据中央关于“《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帮助学习汉字和推广普通话的工具,应该首先在师范、中小学校进行教学”的指示精神,普遍开始教学汉语拼音,推行《汉语拼音方案》。

(一)实验教学方法

该实验方法为声介合母教学法,它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省教声母j、q、x;y、w当作声母来教,共教声母20个。第二,省教介音i、u、ü领头的20个复鼻韵母,增教复韵母的韵尾-n–ng,只教ai、ei、ao、ou、an、ang、eng、ong九个复鼻韵母,加上6个单韵母,共教韵母(韵尾)17个。第三,教声介合母31个:bi、pi、mi、di、ti、ni、li、ji、qi、xi、yi、du、tu、nu、lu、gu、ku、hu、zu、cu、su、zhu、chu、shu、ru、nü、lü、ju、qu、xu、yu。第四,整体记认音节10个:zi、ci、si、zhi、chi、shi、ri、wu、ye、er。

按照“声介合母教学法”改编的教材,为了达到一口气直呼音节,在教学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1)声母教本音。(2)拼合音节,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

声介合母教学法主要是针对当时拼写规则难学难记,有介音的长形音节不便拼读拼写和拼音规则口诀的教学效果不好而实行的。由于j、q、x与ji、qi、xi在读音上相同,学生容易混淆,而以介音i、u、ü领头的20个复鼻韵母的读音并不是按照拼读规则进行发音的,学生在理解和记忆上存在难度。因此,实验者是根据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量身定做了声介合母教学法,可谓用心良苦。

(二)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时间为1960年冬,是试验时期。文改会在青谷学校开设了一个汉语拼音教改试验班,在汉语拼音教学方面设计了新的试验方案,同时重点民校也在试验改革汉语拼音教学方法。

第二阶段时间为1963年,是修正期。在文改会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下,“声介合母教学法”基本定型,万荣县采用这种方法对汉语拼音教材进行了比较大的改革。

第三阶段时间为1964年到1980年,是推广期。万荣县委在孙吉、青谷、南张三所小学进行汉语拼音教改试验,采取重点试验、全面推广的办法,继续推行“声介合母教学法”。

实验开始于1960年,从这年开始,中国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可见当时开展试验的环境非常恶劣。实验者们在这个时刻进行实验第三阶段时,遭遇了,实验夭折。但一些教师仍进行拼音教学,从开始到结束,坚持了二十五年。实验者对教育的坚定信念值得敬佩。

(三)实验结果

在教学效果上,它有利于拼音学习,有利于培养直呼音节快、听写注音准的能力。按照“声介合母教学法”学习拼音,学生看见一个音节,不需现拼就可以一口呼出。初次试验,小学生入学五、六周可以学完拼音零件,掌握拼音方法,两三个月可以直呼400个音节。以后零件教学时间缩短到四周以内,一个多月时间就能直呼400个音节。这样,学生就可把拼音当作文字来用,使识字、组词、造句、阅读、写话、查字典等基本训练都大大提前,有力地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学和各科教学的改革。

实验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效果,与实验者注重学情和不停步地坚持分不开。二十五年,时间已给了最好的答案。

不过,这种拼法少教20个带韵头的复韵母和鼻韵母,但要教31个声介合母,“对有些韵母和声母相拼时省掉了主要元音,较难拼准,需要附加拼写规则。该拼法在内地小学曾广泛流行,1972年,它被三拼连读法代替。”但是,“声介合母教学法”之后几经发展演变,在一些偏远农村或广州、香港的某些地区依然沿用。

二“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改实验

这个实验是黑龙江省教育学院丁义诚、李楠、包全恩等同志于1982年提出来的。实验目标是用三年时间完成五年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阅读和写作的教学任务,识字和写字达到同年级(五年级)的实际水平。

教改实验是从1982年起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拜泉县、讷河县的3所学校首先开始实验的。教育部、国家语委曾多次开会,推广此项改革。经过20年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这一实验已推广到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400万名学生参加实验,取得的经验已被我国小学各套语文教材吸收,并在海外华语教学上产生很大影响。

(一)实验教学方法

第一,一开始用三周时间进行拼音教学,让学生熟练掌握汉语拼音。

第二,在学生不识字或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先阅读拼音课文,进而阅读汉字全部注音课文,再阅读汉字(难字注音)课文。

第三,利用汉语拼音写话和作文,先用纯拼音写话,进而用拼音夹汉字和汉字夹拼音作文。

第四,从一年级开始,先打下能识能写350个汉字的基础,进而通过大量阅读来增识汉字,通过大量作文练习写字。

第五,在大量的听、读、说、写的训练中,打好说普通话的基础。

(二)实验过程

拼音:学会读写声韵母、字母表、大小写字母,熟练地直呼音节。

识字:课内指导写字,由铅笔小楷开始,到钢笔小楷,再是钢笔行书,最后为毛笔字;课外则要求在阅读中识字。

阅读:课内阅读的层次要求为拼音课文、注音课文、难字注音课文、汉字课文;课外阅读的层次要求为拼音读物、注音读物、难字注音读物、汉字读物。

写作:写话部分的层次要求为纯拼音、拼音夹汉字、汉字夹拼音;作文要求为从汉字夹拼音到纯汉字。

说话:从二年级开始开设普通话课,每周一节。

(三)实验结果

这个实验取得了令人难以相信的效果。学生在三周时间内做到了直呼音节,冲破了传统的“呼必有三”;学生以两年识字超过两千的速度,突破了传统教学所规定的识字量。两年中每个学生平均读100多万字的书,突破了小学五年的阅读量;他们的作文水平打破了一年级不能写话、二年级不能作文的老观念。学生们一年级下学期能写150字左右的短文,二年级开始能写命题作文200字左右,最多的写到400多字。

有人认为,由于要提前读写,一年级上学期的汉语拼音教学任务是不轻的,在方言区,在学前教育尚未普及的地区,儿童没有一点汉语拼音基础,其难度会更大。其次,这一体系以大阅读量为识字教学乃至提高整个语文教学总体质量的基本前提,而阅读量又与学生的学业负担密切相关。因此,采用“注音识字,提前读写”体系,汉语拼音要过关,可能会增加学生负担。

根据这项质疑,亣艳苹等人进行了“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班学生学习负担的调查,在黑龙江、北京和广东三省市各选择了一个实验班和一个与实验班条件相仿的普通班做比较。调查结果发现,实验班学生的学习负担和普通班相当。因此,“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并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但是,“汉字同音字很多,在应用写作时,使用了同音字,或许会造成学生错别字多的状况,尤其在农村,这种状况尤为突出。”另外,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集形象、声音和词义三者于一体,是汉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汉字中蕴含了渊远的民族文化,具有艺术品般的审美价值。学生从拼音课文到注音课文,再到难字注音课文最后转为汉字课文的学习过程,都是以拼音在牵头引线。那么,在面对一段文字时,学生脑海中闪过的是与之相对应的一堆冰冷的拼音符号还是一个个鲜活的方块字呢?这依旧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三直呼音节教学两种教法对比试验

这个实验是1986年在上海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进行的。被试者是通过整群采样法选出的一年级三个平行班的129名学生。(1)班(44名学生)和(2)班(44名学生)为实验甲组,采用综合法教,(3)班(41名学生)为实验乙组,采用分析法教。三个班级均无智力特别低下的学生,同一班学生的居住地点相对集中,每周语文课的教时相同,家长辅导情况各班相仿。实验的三位执教老师都有多年低年级语文教学经验,工作责任心强,对自选的实验项自很有信心。

该试验的重点在于得出直呼音节中两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对症下药”,而不是对直呼音节教学法的革新。

(一)实验教学方法

第一,综合法。(1)综合。(2)分析。(3)综合。

第二,分析法。(1)分析。(2)综合。

(二)实验过程

第一,综合法。(1)利用挂图或实物或词语引出音节;(2)引导学生讲出声母和韵母;(3)根据词语进行巩固练习。

第二,分析法。(1)引导学生讲出声母和韵母;(2)让学生准备声母的口形,发韵母的声音。通过口形模仿、自己尝试或示范,拼出音节,并进行巩固练习。

实验效果的测试分为两个项目,直呼音节的正确率和直呼音节的速度。测试由闸北区教育学院小学语文组命题,由试点学校组织校内外十二位教师深入各班用逐个口头测定法测定。

第一次测验是在1985年9月22日,在教完声母及单韵母组成的音节后进行。第二次测验是同年10月22日,在教完全部音节后进行。第三次测验是同年11月10日,在教完纯拼音读物后进行。

被试者的背景大抵相仿,实验者的水平相当,结果测试是一对一口测的形式以确保实验效果的真实性,可以看出,整个实验过程的设计非常严谨。

(三)实验结果

实验表明:综合法、分析法条条道路通直呼,两者在直呼音节教学中殊途同归,教学效果都是好的。对接受力强的学生来说,用综合法好,对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用分析法好。根据低年级儿童机械识记占优势的特点,让一年级学生在学完汉语拼音的声、韵、调以后,通过综合法整体识别,先直呼后分析是可行的。

之后,关于直呼音节教学法的探索并没有停止,如1994年丁家才和刘中安的《直呼音节教学谈》,1999年范恒芬的《如何教学直呼音节》,2000年何志维的《我教直呼音节》,2005年韩春玲的《直呼音节教学方法的探索》。直到今天,教育工作者们探索的活动还在继续。

拼音教学的重难点范文篇10

【关键词】多媒体拼音教学

汉语拼音是小学生加快识字步伐,提高识字量,进行自主阅读,学好普通话的金钥匙,但是汉语拼音字母的抽象、学习过程的枯燥,对于六、七岁的孩子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如何省时高效,尽快让孩子熟悉汉语拼音字母,熟练自助拼读,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可是实现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会汉语拼音。

一、恰当使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单纯的拼音教学是抽象的、枯燥的,不适应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所以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注意关注小学生心理,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因此,第一次接触拼音,开始学习aoe时,我设计了多媒体课件――“拼音王国”:

小朋友,从今天起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非常奇妙的地方,那就是拼音王国。(用课件出示城堡图)拼音王国中有很多的拼音,认识他们了,你就能识字、读书,还会说一口好听的普通话,想和老师一起去认识他们吗?(生:想)

拼音王国中有三大家族,他们分别是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课件出示三座房子)。今天,我们来认识韵母家族中最可爱的一群孩子,他们就是aoe。(课件中aoe从房子里跑出)嗨,小朋友们好。(学生与拼音打招呼。)欢迎你们来拼音王国做客,希望我们能成为好朋友……

用生动形象的故事画面,使学生初步感知拼音王国中的三大家族,激发起了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二、灵活使用多媒体,创设汉语拼音教学情境。

多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结合教学内容,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学生的感知阶段创设情景,提供与所学课文和词语有关的声音、图像,将抽象的文字叙述与逼真的情景结合起来,使学生身临其景,多种感官同时参与,轻松理解所学知识。

1、运用图像,再现情境

在教学单韵母“e”时,课件出示这样一幅动画:一只白鹅从远处游来,在池塘中央停下来,并扭头看它的同伴,这时画面停下来,师问:池塘中,鹅的倒影是什么形状?用手在桌上画一画。学生画完后,再出示字母“e”,这样学生可以很快说出识记方法:清清池塘一只鹅,水中倒影“eee”。

又如在教学字母“ü”时,由课件生动地演示出鱼吐水泡的动画,以此加深学生对ü上两点的印象。

演示动画使画面更加形象、生动,不仅可以激趣还可节约教学时间。

2、运用语言,深入情境

学生即使把标调歌背得滚瓜烂熟,到了给ui和iu标调时却总搞错。有了多媒体,可以帮助学生轻松地解决这一难题,在学完复韵母aieiui的读音和字形后,在读带调复韵母之前先利用多媒体图片编了一个故事:太阳火辣辣地照在头上,好热啊!瞧,拼音王国都被晒得变白了!王老师准备了三顶帽子,到底先给谁戴呢?请同学们先读一读标调歌:“有a不放过,没a找oe,iu(ü)并列标在后。”“同学们,帽子给谁戴呢?”接着多媒体展示u和i的对话:“我俩谁站在后面,帽子给谁戴,好吗?”动画强调小i站在u的后面,帽子就会戴在了小i的头上。就这样,因为有了多媒体的帮助,不但突破了这节课给aieiui标调的难点,还为下节课学习aoouiu给iu标调做好了铺垫。

三、巧妙利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的多种感官接受刺激,提高学生接受新知的效率。

拼音教学中,小ü跟jqx相拼省略两点的规则,跟大y一起去掉两点的规则,一直是较难突破的重难点。因为有了多媒体课件的帮助,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这些规则。如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u时,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iuü排成一列整齐的队伍向我们走来了,同学们,跟他们打声招呼吧。打完招呼后,小i和小u都找大y妈妈和大w妈妈出去玩了,成为整体认读音节yi和wu。这时,小ü看见别人都有妈妈带着,就他没有,急得大哭起来,然后,善良的大y妈妈走过来,牵起小ü宝宝的手,说:“我带你去玩吧,但是你要把眼泪擦掉哦!”同时,课件上大y伸出大手,擦去了ü的两个点,成为了整体认读音节yu。这样,学生们轻而易举地就掌握了三个整体认读音节而且掌握了小ü遇见大y去掉两点的规则,后来也就轻而易举地掌握了与jqx相拼省略两点的规则。

由此可见,多媒体的运用,给原本枯燥贫贬的拼音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学生能在直观的师生互动氛围中掌握新知,活跃思维,陶冶情感。

四、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练习巩固

初入学的儿童自制力一般都比较差,老师如果长期进行重复单调的训练,儿童的注意力往往处于分散状态,运用多媒体课件则可以设计、制作新颖多样的练习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播放录音,准确拼音

电脑里放标准读音,学生眼睛看图片,耳朵听读音,用心不出声读,老师则在教学进中适时播放,学哪个拼音就播放哪个。每个读音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决定使用的次数。

2.设计游戏,练习拼音

还可以将有趣的视听游戏渗透于枯燥的拼音练习中,如“小鸟回家”、“摘苹果”、“找妈妈”、“采蘑菇”等等。

3.媒体辅助,书写拼音

在读准音、记住形的基础上练习书写,仍可用动画辅助。如学写“b”字,先在放大的四线格中出示:,再采用动画,用箭头所示方向依次出现笔画、,这样学生对“b”的笔画顺序,“b”在四线格中占的位置一目了然。这样的教学使书写直观化、具体化,同时还能让学生初步感受要把字母写得端正、匀称、美观。

可见,在汉语拼音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弥补传统教学媒体的不足之处,并能为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妙用。

五、合理运用多媒体,调节课堂气氛

一年级孩子的注意力不持久,能保持的时间只有10-20分钟,拼音教学更要选择直观、形象的内容,生动活泼的教法,当孩子们学累了,写累了,这时,给他们放上一段音乐,动动手,做做操或玩玩游戏,这样既轻松,又巩固了新知。如:

课中操(配上轻音乐,孩子领操)――点点头,伸伸腰,我们来做休息操。动动手,动动脚,我们来背声母表bpmf……扭扭脖子,扭扭腰,我们来背韵母表aoe.....站要直,坐要正,我们来背整体音节认读表zhichi....专心听,大声念,学好拼音基础牢。(休息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每次选用其中的一部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音乐声中复习了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拼音教学的重难点范文篇11

汉语拼音学习的重要性不仅于此,它对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汉字、说好普通话,甚至学会使用电脑打字,都有着莫大的好处。因此,掌握此类课型的特征,更有利于汉语拼音课的教学,真正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基。

一、汉语拼音教学课型的主要特征

1.生活化。

学生学习汉语拼音,并不是零起点。因为汉语拼音的学习不是一个完全脱离了学生实践经验的、陌生的、抽象的活动,而是一个与学生的已有经验有着紧密相似联系的活动过程;是一个将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学习对象建立起新的联系的过程。对于要学的汉语拼音,他们早就有前期经验了。我们在教学时只要善于借助学生已有的口语经验和生活经验,就可以化难为易,大大提高汉语拼音教学的效率。

针对这一点,汉语拼音课堂就必须打通与学生平时生活相联系的通道,使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再现。教学中,教师利用生活化的场景来处理难点,就会使学生喜欢上拼音,并从中获得一定的人生启蒙。如在教学“j、q、x”与“ü”相拼,省略“ü”上两点这一拼写规则,就可以用学生喜欢的故事形式来呈现:小熊“愚愚”跟“j、q、x”是好朋友,“愚愚”在路上遇到了“j、q、x”,很有礼貌地先摘掉太阳镜(即去掉ü上的两点),再跟好朋友握手。这样的例子有许多。只要我们能注意到拼音课具有鲜明的生活化,就可以挖掘出很多的教学资源来,

不至于使学生产生对拼音的恐惧心理。

2.形象化。

汉语拼音是一种抽象的表音符号,它难读、难记、易混、易忘。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对抽象的字母接受能力有限,如果采用简单的机械记忆,一时很难掌握。即使一时记住,也会很快遗忘。如果想让学生较快地记住、记牢这些抽象的字母,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就可把抽象的字母形象化,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学声母“h”时,教师可以充分运用书中的插图,图中一个小朋友坐在靠背椅上喝水。教学时,先启发学生利用靠背椅的形状记“h”的形,再利用“喝水”来记“h”的音,那么学生就能根据教师的讲解,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很快记住这个声母。

恰如其分地使用情境图和语境歌,也可以使拼音课变得形象、生动。例如,《zhchshr》一课的“情境图”:一轮红日冉冉升起,一头狮子凶神恶煞般在树底下徘徊,想要吃掉正努力逃到树上的小猴。另一只小猴见此情景,伸出一根树枝,把同伴拉到了树上,逃离了危险。与之相配的语境歌是:一轮红日(r)上山头,狮(sh)子想来吃(ch)小猴。树上同伴有办法,伸下树枝(zh)来搭救。这样把字母放在一个小故事中进行教学,再配上合辙押韵、朗朗上口的语境歌,就能化难为易,寓学于玩。

3.实践性。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作为语文的基础工程――汉语拼音来说,尤为如此。它从学生的言语实践中来,应该回到学生的言语实践中去。因此,实践性也是此类课型较为显著的特征之一。

拼音教学中应多为学生提供拼音实践的机会,要重学生的模仿实践,轻教师的理性讲解。例如,我们在教学字母发音时,不要一味地告诉学生,嘴型呈现是多少度角,舌头需摆在什么位置。这些虽然正确却了无趣味的讲解,会使学生对拼音的学习失去兴趣。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让学生模仿体会、互相观察、合作评价,学生就会熟能生巧。同样,学习拼读时,实践的机会越多,学生就掌握得越牢固。

加强复习、防止遗忘是学好拼音的另一个诀窍。防止遗忘的最好办法就是加强复习,反复巩固,科学形成记忆,努力促使新、旧知识有机结合。复习,也就是让学生不断地去实践,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4.情趣性。

汉语拼音本身比较枯燥,单靠一张嘴死记硬背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力量,是打开学生智能之门的一把金钥匙。教者应手执金钥匙,把握学生的兴趣所在。根据刚入学孩子思维形象具体化、注意力不易集中、有意记忆能力差等特点,基于拼音教学的规律,教师必须高度关注教学的趣味性。教学中,宜采用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游戏、活动等教学形式,缩小幼小衔接的跨度,让儿童的脑、眼、口、手并用,使儿童在兴趣盎然中掌握一个个抽象的汉语拼音字母和拼读方法,上好每一节拼音课。学生只有在充满奇趣的活动中,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才会逐步掌握学习方法,才会感悟到汉语拼音的实用性,也只有在感悟到汉语拼音的实用性时才会对汉语拼音的学习兴趣保持高度、持久的热情。

生活化、形象化、实践性、情趣性,就是汉语拼音课的主要特征。但这四者并不是割裂的、单一的存在,它们是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具备了这些特征,拼音教学才会深受学生喜爱,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汉语拼音教学课型的实施流程

1.汉语拼音认读教学流程。

节点一:复习旧知,走进情境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在拼音学习的第一课时里,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复习前面学过的字母、音节,练习拼读。两到三分钟的复习之后,教者需创设一个与新授课所学字母或音节有关的情境,如果能充分利用教材的插图情境来衔接复习与新授,那么,教学的整体性就会凸现出来,学习的气场也将更强大,学生就会在这样情趣盎然的语言实践中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的学习。

节点二:认读字母,练习发音

认读由情境引出的字母时,教师要注意范读。正确的范读,既可以让学生听清发音,还能关注到老师口型的变化,这样利于随后的模仿实践。在认读字母的时候,教师要做到“不放过每一个”。要让每一个孩子都做到发音过关,特别要关注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

练读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可以让一个学生读,另一个学生帮助看口型、听发音,还可以让合作小组的同学在一起玩听音辨字母的游戏……这样的合作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发音方法,并做到人人过关。

节点三:学习儿歌,巩固认读

在汉语拼音教学中,为了巩固学生“认读字母、练习发音”这一流程的学习成果,我们要注意用好“情境图”和“语境歌”,可以依托“情境图”为故事蓝本,创作出相应的语境歌。通过诵读语

境歌,来帮助学生巩固字母的

认读。

教师也可以通过自编儿歌,来帮助学生巩固认读。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儿歌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材料。如果教师能将儿歌与认读巩固结合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牢固地掌握了字母的认读,还让学生受到了多方面的语文启蒙教育,可谓一石三鸟。

节点四:描红仿影,学习字母

学写字母时,教师要做到认真范写,并讲究一定的方法。低年级的学生主要是通过形象进行记忆的,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生动直观的图画和鲜明的色彩,强烈的视觉刺激除了能够引起神经中枢的兴奋外,还能在他们的心灵上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更清晰地示范书写字母,教师应用不同颜色的粉笔书写字母:字母有几笔组成就用几种颜色,韵母有几个字母组成就用几种颜色。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深刻地记住这些抽象符号和它们的书写顺序。

低年级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黄金期。书写习惯,在拼音教学阶段就应引起教者足够的重视。在动笔写字前,让学生做做写字操,练练写字功,学生就可以很快静下心来,进入安心写字的阶段,也可以保护学生手部的小肌肉群,保持学生的良好

写字姿势,从而形成良好的书写

习惯。

2.汉语拼音拼读教学流程。

节点一:复习字母,引入新知

进入拼读教学时,一定要复习相关的声母、韵母,可读、可练、可默、可猜、可玩,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勾连旧知,为新知的学习作好铺垫。

由对字母的复习,教师可以很自然地创设出一个关于音节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思维动起来。此刻,教者可以带着学生进入新知的学习,做到新旧知识的无缝连接。

节点二:利用插图,学习拼读

教材中每个拼音字母都配上了一幅插图,每个音节或音节词、音节句,也都有相应的插图匹配。不仅如此,两拼法、三拼法在教材中也安排了饶有趣味的插图,要让学生在自主观察中有所习得。

这些插图直观形象,贴近学生生活,表音表形,还有实用性。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地利用好课文中的插图。尤其是在学习拼读这一难点时,更应准确而又恰当地使用插图。这样的教学,才可以使学生明白类似于“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这样的发音方法。

节点三:运用方法,练习拼读

要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本学段目标,教师就必须以训练拼读为本,加强学生的拼读实践活动,要帮助学生在准确拼读音节上多下功夫。

低年级儿童有意注意力的持续时间短,如果教学拼读时方法过于单一呆板,就容易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影响学习效果,达不到预期的学习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会拼读方法以外,采用儿歌、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练习拼读,在这样的轻松氛围中给予学生及时的点拨与指导。

节点四:描红仿影,练抄音节

与抄写字母稍有不同,在抄写音节时,要注意音节的整体性。因此,教师在指导时,要求学生能做到一个音节写在一起时要紧凑,不能分化成一个一个割裂的字母。而不同的音节之间,又要注意稍留空隙,以示区分。

教师在进行汉语拼音教学时要把握好拼音抄写的量。有些教师教汉语拼音时,让学生花费了较多的时间来抄写,片面地追求书写的漂亮、得体,实际上这样做是没有必要的。适当的抄写可以强化学生的识记,过分的抄写则严重伤害了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汉语拼音是个工具,是根拐杖,它的主要功能是用来“认、读”。因此,要努力纠正汉语拼音教学“不拼读”的现象,要在“拼读”和“读准”上下功夫,书写做到适量、正确就可以了。

三、汉语拼音教学课型的实施要点

1.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语文课程标准》中“汉语拼音”的第一学段要求是:“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解读《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学习在一年级阶段的定位,其基本精神有三:一是准确认读字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二是准确拼读音节,三是借助汉语拼音学习独立识字。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课标的要求来实施拼音教学,切实务本――高度关注拼音的拼与读。教学中要力戒把情境图当作看图说话训练,谨防拼音教学负重过多,要正确把握汉语拼音教学的难度。

2.利用教材,创设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低年级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容易在直接的视觉刺激下引起注意。苏教版教材拼音部分的“情境图”正是应对儿童这一心理特点而创设的。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注意把握好使用时机,达到以趣引入的目的。

以教学《b、p、m、f》一课为例。我们就可以先从指导学生看这一课的“情境图”入手,通过师生之间对话引出这四个字母。如:

师:(指着“情境图”)大家请注意看,这位爸爸带着女儿去干什么呀?

生:去看大佛。

师:对,(举起拼音卡片f)这就是“大佛”的f。(相机将卡片f粘贴在“情境图”的大佛上)他们要爬上什么才能看得清大佛呢?

生:爬上山坡。

师:是的,(举起拼音卡片p)这就是“山坡”的p。(相机将p贴在“情境图”的山坡上)小朋友看见大佛非常好奇,想用手去干什么?

生:摸。

师:说得对。(举起拼音卡片m)这就是“要用手摸”的m。(相机将m贴在手的旁边)

……

当然,利用讲故事、多媒体等也可以创设情境引出字母,但不管用什么办法,一定要做到充满情趣,过程简洁,主旨鲜明。

3.兴趣调动,轻松学习。

鉴于拼音符号抽象枯燥的特点,在拼音教学中,如果不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拼音将有可能成为孩子学习上第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这对于保护他们刚刚萌发的学习兴趣与信心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积极性。

(1)在故事中趣学拼音,多

让学生听一听。

听故事是一年级学生最乐于做、最感兴趣的事。在拼音教学中编故事,必须去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围绕知识点,把知识形象化、趣味化,使其便于记忆,便于学生相互之间进行交流。这种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学设计比教师直接灌输要深刻得多。

有位教师在教学b坏乃纳时,就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画面穿插故事,进行教学。

师:老师知道小朋友有的喜欢唱歌、跳舞,有的喜欢画画,还有的喜欢玩,那聪聪(聪聪是故事的主人公)喜欢做什么呢?(多媒体显示喇叭画面,接着出现音节bā,以多种形式练读。)

师:有一天,天气特别冷,聪聪出去玩儿,走到院子旁看到了什么时候呀?(多媒体显示小女孩打靶画面,再以多种形式练读bǎ。)

师:聪聪继续走啊走,又看到了什么呀?(多媒体显示小男孩拔萝卜,练读bá。)

师:聪聪看到这么多有趣的故事,他要回去告诉爸爸。(多媒体显示爸爸画面,练读bà。)

一个故事讲完,b坏乃纳也就学会了。

(2)在儿歌中趣学拼音,多让学生读一读。

儿歌是一种将所学内容本身转化为音乐智慧的最便捷、最直观的形式。而这种形式对于爱说爱唱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尤为喜欢。在拼音教学中,一些易混字母形近音近,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儿童很不容易辨析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字母的发音、教材的插图和字母的书写形式来教唱一些辨析字母的儿歌,以此来化解拼音教学中的难点。

例如,声母歌就适宜让学生在念儿歌中复习23个声母。

广播的b,泼水的p,双门m,拐棍f;

马蹄d,伞把儿t,单门n,小棍赶猪l;

9像溃蝌蚪的k,喝水的h;

1字拐弯就念j,气球的q,西瓜的x;

板凳z,刺猬的c,蚕吐(丝)s;

zh、ch、sh,卷舌头,加椅子;

一颗小苗r、r、r;

树杈y,屋顶w,二十三个声母要记住!

(3)在游戏中趣学拼音,多

让学生玩一玩。

游戏是儿童快乐的源泉。把学习和游戏有机地结合起来,能有效地激发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游戏为主,寓教于乐,让儿童在学习中始终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

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理念的一个

体现。

拼音游戏,在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的同时,采取了多种多样有趣的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儿童互动互助,和谐合作。它使教学充满了趣味,使课堂洋溢着快乐,使儿童兴趣盎然。游戏的过程,就是儿童轻松掌握拼音知识、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的过程。

儿童入学初期,正是好奇心最强、求知欲最旺盛的时期。他们对每一个新鲜事物都充满了新鲜感,对于拼音也不例外。凭借着已有的知识经验,他们欣然地想去读一读,拼一拼,尝试一番。把握孩子这一年龄段的心理特点,以趣味教学为主,定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势头,提高汉语拼音学习的效率。

4.教给方法,培养能力。

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拼音方法,并注重方法的运用,使之形成能力。

如在字母教学中,教师应重点指导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模仿,掌握发音要领。例如,在教复韵母i、ei、ui时,对于学生很难发准的音,教师可以先告诉学生i是由单韵母缓i合成的,接着复习缓i的读音,然后教学生发i的音。簧音响亮,中间气不断,逐渐向i滑动,一口气读成i,教师示范,学生观察模仿,反复练习。当学生掌握了发音方法后,再学eiui就会积极主动,轻而易举就学会了。

拼音练习是随字母教学同时进行的。先教声韵相拼的两拼音节,再教声介韵相拼的三拼音节。教学时,应先依据教材,充分教好拼音方法,充分利用插图帮学生掌握拼音要领。通过反复学习,学生就学会了拼读音节。例如,在教b皇保先指导学生看图,图上的小猴子在推卡片,表示b和慌鲈谝黄穑就可以拼出“b弧闭飧鲆艚诶矗再教学生念口诀:“前音轻短后音重,两声相连猛一碰。”

汉语拼音是一个基础内容,拼音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质量。虽然其内容枯燥乏味,但只要教师善于寻找规律,善于把握学龄儿童特征,善于把抽象的符号变鲜活,积极合理地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弥补内容的缺陷,就可以使初入学的儿童学好汉语拼音,就能让枯燥乏味的拼音教学成为欢乐的教学活动。

5.优化环境,注重实践。

一年级小学生刚踏入学校,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新鲜、陌生。为了给学生创造浓烈的学习拼音的氛围,教师可以把学生朝夕相处的教室布置成“拼音的世界”。比如,为每一个学生做一个用拼音写成的姓名牌,贴在每个人相应的桌面上,让学生用拼音介绍自己的名字。

布置教室的时候,也可以在墙壁的四周张贴上学生喜爱的色彩鲜明、活泼可爱的动物图,并附上不同色彩的音节,让学生随处可看,随处可拼。

在拼音复习阶段,环境的布置更有利于学生熟练地运用拼音。例如,为了帮助学生复习拼音,教者为他们写了不少拼音诗歌。面对一个常爱掉“金豆”的女孩,她这样写道:wānnínxīn,yàojìzhù,xuéxílùshànxūkèkǔ,yùdàokùnnánbúyàokū,duōxiǎnzěnyànqùkèfú。班里的双胞胎兄弟是两个很好学的孩子,教者又是这样激励他们:wánzǐyuè,wánzǐān,xiōndìliǎerhùzhuī括n。qǔnǐchán溃bǔwǒduǎn,hùbānhùzhùdēnshūshān。班上的43个孩子,每一个人都有一首属于自己的拼音诗歌。当教者把这43首诗打印出来,贴满教室的角角落落时,整个班级沸腾了。他们都在努力拼读着诗歌,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那一首。等把自己的那首读熟了,又去拼读其他同学的诗歌。因为他们不仅想知道自己在老师心目中是怎样的,也想了解其他同学的情况。在这样的寻找、拼读,拼读、寻找的过程中,学生与老师的心走得近了,拼音的复习也在这其乐融融的活动中变得富有

趣味。

在拼音教学中,要充分挖掘与生活的联系,引生活的活水于课堂之中,并将课堂教学延伸至生活,充分利用一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掌握拼音。将拼音教学生活化,更能使学生感到学习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如果能让每个字母都派上用场,就能使学生更熟悉更容易记住拼音这套工具。当我们把音节放在具体的环境中,与学生的生活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时,不仅能使学生多一些实践的机会,更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了其多方面的能力。

6.多元评价,激发热情。

要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汉语拼音教学就得以训练拼读能力为重点,确保课堂上拼读练习的时间。相关的语音知识不讲或少讲,非讲不可的要尽可能地深入浅出,最好是用童话故事或歌诀的形式。不要希图“毕其功于一役”,要贯彻因材施教、逐步巩固、要求分步实现的原则,彻底改变拼音教学陈旧的评价方式,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

“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教者应该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要求的这样,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地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和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不断品尝成功的喜悦,不断增强他们的学习热忱。每当学生掌握了一个字母、一个音节或一种拼读方法,我们都要及时地进行表扬和鼓励,并进一步引导他们向新的更高的学习目标前进。

拼音教学的重难点范文篇12

拼音教学心得

拼音教学非常重要。如果说我们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那么拼音教学就是基础中的基础,我们必须抓好拼音的教学,这样做意义是很深远的,不仅为今后的识字打好基础,更主要是发展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了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有很多家长跟我说过,他读一二年级的孩子,会用电话发短信、会用电脑打字、会玩qq,他们不会用五笔输入法打字也能打出字,为什么?因为他们会拼音,用拼音输入法打出汉字,既快又准确。同时也可以应付考试,你看,我们的高考第一题就是考拼音,教师考核也要考拼音。所以说,拼音教学非常重要。拼音教学要靠老师,作为老师应该把好关,认真地、扎实地进行教学。

一、汉语拼音部分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书写即抄写)。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习说普通话。

二、汉语拼音部分的教学内容与提示

汉语拼音部分有13课,4个复习。安排了汉语拼音最基本的内容。

1.内容的组织更加科学。第一是把声母y

w提前,和单韵母i

u

整合为一课。第二是改变了音节的呈现形式。要求学生拼读的音节,大多是以结果呈现,减少射线的形式。第三是增加了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

2.把学习内容进行有效地整合。拼音教材所配的插图大都既表音,又表形。把一些图和学习内容有效地整合起来。如第1课,画面表现的是乡村的清晨,一个小女孩正在小河边练唱等等。

3.把学拼音和识汉字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拼音教材中,从第3课学习声母开始出现汉字。在图中或图下,出现了词、短语或句子。从第3课到第13课,体现了由易到难的编排。刚开始是词(3、5课),然后是短语(6、8课),最后是句子(9、13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