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学专业范例(3篇)
应用化学专业范文
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2012级蒙授药物制剂专业44名学生。
2教学主要过程
本次将行动学习法应用于蒙授药物制剂专业药物化学的教学,主要的教学活动包括:①通过共同研究,提出问题;②成立行动学习小组;③积极开展学习、解决问题;④组织班级讨论与汇报。
2.1提出问题:在行动学习法中,首先要提出问题,问题并不能由教师单独决定,将蒙授药物制剂专业的学生分成行动学习小组,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并在教师的指导和商议下,最终选择提出的问题。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能够引导学生要按照药物化学教学大纲的主要要求,设计并提出在本专业相关技能的基础上的一些教学问题。以外周神经系统药物中的局部为例,问题的提出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步骤:①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问题。如举例说明局部的分类,每一类局部的代表性药物的理化性质、合成及代谢途径等;②通过行动学习法探究后,学生可以掌握的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如通过局部的发现与发展历史,结合局部的构效关系,剖析每一类局部在临床应用中的优点和缺点,便于学生快速掌握局部的应用方法、适用范围、给药途径、临床价值及作用机制等;③通过案例分析,掌握的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综合性、难度性的问题。通过提供各种需要局麻患者的手术资料,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每一种手术(阑尾炎、剖腹产、眼科手术、甲状腺良性肿瘤等)需要选择哪一种,并能解释使用的原因。
2.2成立行动学习小组:行动学习的开展主要是在行动学习小组中完成的,将2012级蒙授药物制剂专业的44名学生分为7组,每组平均6~7人。学生轮流担任提问者、陈述者、观察者、支持者、监督者等角色,在行动学习小组中创造通过对话、讨论等方式进行交流与互动的学习环境。小组中陈述者的主要任务是向其他成员详细介绍对提出的问题给出的答案,并寻求其他成员的反馈意见,在小组其他成员的协助下不断改进完善;提问者主要负责提出疑问,请陈述者作出回答;支持者可以随时补充陈述者的观点,帮助小组成员理解所要掌握的知识;观察者作为倾听者;监督者负责监督整个小组的活动进程,有利于促进行动学习开展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达到有效的互动。
2.3开展学习与解决问题:开展学习以每个行动学习小组选择的问题为起点,小组成员针对提出的问题,采用各种方法提出自己的想法,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最终形成正式解决问题的方案。开展学习就是小组成员质疑和反思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般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寻找关键现象和事件;通过各种途径找到问题存在的原因;提炼出问题的重点内容;将问题理论化、逻辑化和系统化;讨论解决问题的主要可行方案;再次对问题进行界定并验证;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评估筛选;制定行动计划;执行行动方案;总结并分享给其他成员。
2.4班级讨论与汇报:教师在行动学习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必须能够引导学生按照药物化学教学大纲的主要要求,设计并提出在本专业相关技能基础上的一些教学问题。然后指引学生通过各种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要对学生们遇到的各种困难给予帮助。最后教师还要在指导每一组学生认真完成任务后,回到课堂中对本次行动学习召开讨论总结大会,目的是要评估本次行动学习的所有成果及取得的成绩,并从中选出本次行动学习中表现最佳的小组和成员,将在本次行动学习中得到的解决方案流程化、精细化、标准化,把所有成果在小组之间共享。
3主要教学效果
3.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了药物化学的基本知识:蒙授药物制剂专业的学生通过行动学习法学习药物化学这门专业必修课,可以在比较轻松、愉快、活跃的学习环境下,掌握药物化学中的一些基础知识,如各种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及其构效关系。在行动学习过程中,每一个学生不是被动去学,而是作为各行动小组积极的陈述者、提问者、观察者、监督者,发挥各自的作用。特别是小组成员中的提问者和陈述者,更是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也就是说,通过行动学习法可以使学生对药物化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特别是蒙古族学生,药物化学在他们的眼中不再是枯燥乏味、理解困难的理论,变成了生动有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3.2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传统的学习模式一般使学生变成独立的个体,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几乎很少。而行动学习法是一个有计划、有总结和有反思的学习过程,通过小组的行动学习活动,可以把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紧紧联系在一起,逐渐增强个人在集体中的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小组的每一个成员担当角色的机会是均等的,可以去提出问题,也可以去寻求答案,通过小组的交流与讨论得到深入理解和有效启发。行动学习法可以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学习,可以培养小组成员的学习技巧,可以开发个人的潜力潜能,可以增强自信,进而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3.3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行动学习法对每个小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每个小组成员都需要带着难以解决的问题参加学习,需要利用很多课余时间主动查阅资料,从而发现问题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行动学习小组在交流讨论之后,每个成员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要进行反思,即从中审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地获取新的知识,并在不断努力的学习中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范文篇2
【关键词】应用化学专业定位
【中图分类号】O434.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089-01
地方性高等院校应用化学专业定位应符合地方经济的总体规划和发展目标,满足地方和社会对应用性人才的培养需要,培养具有特点鲜明、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1应用化学专业定位应符合地方经济总体发展规划
根据有关资料,在化学工业领域,上海市将以医药工业、生物化工、精细化工、新材料和环保工程作为发展重点,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品更新换代为目标,加大产、学、研力度。因此在人才质量要求上,需要培养更多的应用化学人才。另外,根据教育部对未来人才需求预测,工科应用性人才将名列第一。应用化学正是培养此类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出于上述考虑,并结合我校自身条件,将应用化学专业发展的方向定位为:商品检验和环境监测与治理;为中小型企业及外贸、海关、卫生部门培养商品检验、环境检测与治理等专业应用型人才;不仅要符合上海市和周边地区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面向全国,培养能直接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的应用型人才,同时还要与其他高校形成错位竞争、优势互补。
本校自2001年应用化学专业开始招生以来,为使本专业的发展定位符合21世纪上海未来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的需要,经过几年来的不断实践和完善,本专业在专业建设、师资力量、课程改革、社会实践、教学设备、国际交流等方面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专业所属的环境监测及治理和商品检验方向不仅与其他高校形成错位竞争、优势互补,而且近几年来已经毕业学生的就业和发展的实践证明,本校应用化学专业的办学方向和定位是符合上海市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需要的,并于2007年获得第二期上海高校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
2应用化学专业定位应符合应用化学专业应用性的特点
应用化学涉及化学、化工、材料、生化、环境、检测技术等诸多方面,是强调应用性的化学专业之一。国内外设有应用化学专业的高校,一般都根据自身的客观条件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当前应用化学专业人才的发展趋势是“专才”与“通才”的结合。地方性高等院校是为了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而兴办的地方大校,地方性决定了地方高校必须置身于地方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与社会经济紧密结合,全方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1]。根据上海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的需要,金融贸易、先进制造技术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化工新材料、绿色化学技术、新型环保技术和商品检测技术将是未来开发的重点。尤其在进入WTO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对上海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将会显得更加迫切,需要培养更多的应用化学实用人才。本校作为上海地方重点高等院校,应用化学专业定位与发展应当与上海地方经济发展的趋势紧密相结合,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必须突出应用性,使本专业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所学知识能够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毕业后能直接应用于地方经济建设;为地方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技术人才,更好地为上海未来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服务。
3应用化学专业定位应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
应用化学专业是介于化学与化工工艺工程之间的一个应用性理科专业,是培养理工结合型的“用”化学的人才,与化学专业培养“做”化学的人才在知识能力结构上是不尽相同的[2]。为使培养的应用性人才充分地“用”好化学,应用化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除使学生学习好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化学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化工基础知识外,还应紧紧围绕专业定位方向设置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同时在应用化学专业学生所学的知识结构上应体现: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厚基础、专业技能突出、知识广、应用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3],其知识培养要符合专业定位方向,又要适应地方经济及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需求。为此,我们就当前较为突出的环境保护、商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等问题,在学生知识培养上开设绿色化学和环境监测及商品检验等专业课程,以保障本专业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能学以之用。
同时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在四年本科学习中能接受多形式、多层次的实践技能训练。其中包括(1)综合性社会实践,是学生在低年级进行的一项广泛性社会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更多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体验社会,丰富学生社会生活经验,使学生了解社会对人才所需要的各种素质,让其具有基本的社会生活技能。(2)基本实验技能培训,通过此环节的技能培养,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化学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的同时,又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实验室安全等基本知识,使其初步具备科学实验态度及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3)综合设计性技能培训,是学生在具备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内容及要求,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独立操作得出实验结果的过程。此环节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也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态度及勇于创新的精神。(4)毕业实习,通过实习环节的实践,能使学生充分地发挥聪明才智、创新精神,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工作精神和对社会的责任感。(5)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在校四年学习的总评价,通过此过程可充分检验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学习态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写作能力;同时又是学生今后在工作岗位上开展科学研究的基础。(6)专项职业技能培训,利用我系是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所设的“化学分析工”考核点的有利条件,经过培训让本专业学生在毕业前获得化学分析工职业技能中级证书,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4应用化学专业定位应充分体现产、学、研一体化的特色
应用化学专业定位不仅要符合地方经济的总体规划和发展目标,而且还应与地方上相关的单位或部门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充分体现应用化学专业产、学、研一体化的特色。几年来,本专业与上海桃浦工业区污水处理厂、上海市环境检测中心、上海科创色谱仪器有限公司、奉贤区环境保护局、宝钢环境监测站、上海医药工业研究所、上海农药研究所、进出口检验检疫局等建有校级合作教育基地,并与上海市通用通标公司(SGS)联合建立了商品检验和食品安全实验室(已经取得了CMA和CNAL认证);与上海市科委联合建立了上海市紧缺人才――纳米人才培训基地,与上海市科协联合建立了上海市青少年纳米科普实践基地;与上海市纳米中心联合建立了环境计划实验室;与上海市经委建立了稀土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与上海市教委联合建立了部门开放的现代电化学和表面化学测量技术实验室,与上海市金山化工园区建立了应用化学人才培训和产学研合作基地,另外还具有上海市劳动局批准建立的分析中级工和高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培训考核点。本专业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使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得到提升,近几届毕业学生都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就业率都达98%以上。
参考文献
[1]向纪明.应用化学专业发展的改革与实践[J].安康师专学报,2005,17(2):114-116.
应用化学专业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机械专业;积极作用;方式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态,网络教育不仅改变了传统教育的手段和形式,而且更新了教育观念、教学技术和教学渠道。网络教育不再受到时空、地域的限制,给教师的教学活动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因此,在网络信息时代,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强大优势,为师生的教学活动创造一个更加有利的教学条件,让师生在网络环境中进行互动和交流,已经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一、信息化技术对机械专业教学的积极作用
在以前机械专业教学中,教师主要讲述机械理论和一些实践知识,这些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很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机械专业教学中,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而且传统的依靠本书和课本的授课模式,难以有效整合教学内容,无法实现数与形之间的结合,不能让学生充分了解到机械图形的具体布局,而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课件,简化、具体化、形象化教学内容,可以取得高效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发动机的类别时,学生很难清楚地了解到二行程内燃机和四行程内燃机的区别,单纯地依靠教师的讲解,并不能实现教学目标,利用信息化技术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则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两者之间的异同。另外,机械专业的知识点比较零散,如果不及时总结和巩固,学生很容易忘记理论知识,而利用信息化技术整合知识点,理清学生的学习思路,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印象,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机械专业教学中由于信息化技术的具体方式
2.1在理论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技术
基础课程主要是传授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专业知识比较抽象、复杂,单纯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完全理解和掌握,所以,合理引入信息化技术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以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利用Flash、3Dmax等工具,制作教学课件,把专业知识点转化为动画或者积件,然后利用多媒体投影设备或者网络实时操作,形象化的展示知识点,发散学生的思维,以达到教学目标。例如,在讲解“曲柄摇杆机构”时,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提前制作一个简单的铰链四杆机构模型,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讲解,这种方法虽然能够直观地展示出铰链四杆机构的运动过程,但是难以清楚地体现曲柄摇杆机构的急回运动和极位夹角,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困扰,所以,利用信息化技术,让学生反复观察和探究曲柄摇杆机构的运动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示曲柄摇杆机构中的极位夹角、急回运动和死点位置等,能够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2.2在实验课程中引入信息化技术
实验课程是机械专业的必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技能的主要渠道,但是,由于资金不足,一些学校的教学设备不齐全,再加上没有定期检查和维修仪器设备,很多学校不能有效组织实训活动。另外,机械专业的实验课程比较脏、累,很多学生不愿意动手操作,导致教学的质量较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信息化技术,设置合适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在虚拟的实验室里,进行实际操作,以有效解决设备不足、学生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例如,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让学生进行机器零件的装配和拆散作业,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3在实训教学中使用信息化技术
实训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促使学生在亲自操作的过程中,掌握机械的正确操作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工作岗位的需求。实训课程需要一定的实训场地和机械设备,比如《金工实训》、《车工工艺学》和《数控操作实训》等实训课程,所以,学校需要购买大量的教学设备,机床的维护和维修也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且,学生是初学者,在实训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操作失误损坏教学设备,从而增加学校的投资成本,因此,在实训教学中,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仿真教学,满足实训教学的需求,节省教学设备的投资,是非常可取的。另外,让学生在仿真环境中,反复进行操作演练,可以很快地提高初学者的操作技能,减少教学设备损坏情况的出现。
总结
总而言之,信息化技术具有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所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根据机械专业的实际教学情况,适当运用信息化技术,努力为学生构建一个相对真实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抽象的专业知识,促使学生能够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詹祥飞.信息技术在中职机械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02:230
[2]黄金荣.信息技术在机械教学中的实际应用[J].南方农机,2017,02:185
[3]王宏.信息技术在中职机械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2,3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