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交流会范例(3篇)
读书交流会范文篇1
这次,四位与观众交流自己在读此书时所收获心得的书友,都可以从书中的一点或全篇中找出与自己工作有关的心得和问题,大都可以直指问题所在,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及可行的推行方法,加之点评领导的内容,对于我的启示在于写作申论和面试答题内容的有:
1、找出材料中的关键点,清楚其中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2、思路要有逻辑,条理明确,不能挂搭多余无关的内容来拼凑字数。
3、对问题要有辩证性,同时紧靠工作实际,无论身处何处,任职何位,切忌假大空。
4、明了为何读书,如何读书,熟识政策,储备内容,灵活运用。
由于我会前并未读过《王安石变法》,因此会后我又了解了一些关于此书内容的历史事件,结合四位的内容,我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是关于王安石在变法的过程中的一些做法显得操之过急,遇事不管对错,都坚持己见,执意不肯改变。与同僚很难相处,这对于一个处于改革风口的人是很大的禁忌,将自己孤立,虽然扫除了一部分改革的障碍,但真正的可用之才以寥寥无几。同时,没有做到使神宗坚定地站在己方,在政权交替初期神宗面对新旧党争的局面本就摇摆不定,加之王安石又没有适时谏言,且过激不考虑后果的做法引起了朝中新旧势力的共同反抗,致使在神宗驾崩后改革以失败告终,人死政息。这就反映出作为一名政策的执行者,若要将政策推行下去,首先要团结和挖掘有能力者,没事什么公务是一个人可以去完成的,团结队伍,加强联系,强化他们对改革重要性的认识,使改革的队伍能够发展扩大。同时要与上级保持一致,多沟通,这样才能使工作稳定顺利的进展下去。
二是对发言者关于王安石“三不畏”的看法。虽然我并没看个这本书,但将“天变不足畏”解读成天灾使老百姓受苦是不足以畏惧的,反映出王安石是只维护皇权不关心百姓的利益,进而是导致改革中存在一些使百姓受到伤害的政策,这点我是十分反对的。
不可否认,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身为臣子,维护君王的利益是不可辩驳的,但一个有能力的政治家,是不可能不明白人民对国家的重要性的,况且是明白苛政猛于虎的王安石。王安石主张“发富民之藏”以救“贫民”。更是曾言“贫民被灾。不可不恤也”。我认为其本意是天灾不足以畏惧,不能曲解成是有推行新政所导致的,国家要想强大,还需靠人事努力。至于“青苗法”的失败,我的看法是王安石虽认识到了当时的律法弊端,但毕竟并未实地的去了解具体情况,调研百姓的真正需求的为何,加之固执己见,对同僚的建议未加采纳,才导致在改革前期虽然取得很大的成绩,而弊端也很快显现,以至于国富而民贫。
读书交流会范文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主题读书班上集中学习交流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上午,我聆听了市委刘XX书记开班仪式讲话以及中央党校教授的讲课,刚才原原本本学习了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以及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的部分内容,使我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有了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下面,围绕“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主题,结合本人的思想及水务工作实际,谈几点认识和体会,与大家交流共勉。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事关统揽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一是坚定政治信仰。这是党的政治建设的思想根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讲政治这一条如果不过关,其他都不过关。具体来说,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始终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党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二是站稳政治立场。强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作为党员干部,我将认真学习“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大国情怀,始终摆正公仆位置,时刻不忘“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解决好为谁服务、为谁掌权、为谁谋利的问题,真正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当好人民公仆。三是增强政治素养。学习是提高修养的必要前提,是提高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决策水平、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只有加强学习,才能更好的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增强队伍凝集力、创造力、战斗力。借助这次参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读书班机会,聚焦思想政治受洗礼的目标,我将努力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切实增强理想信念的坚定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自豪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四是时刻对党忠诚。时刻铭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第一使命是爱党、信党、护党、听党的话、跟党走,对党忠心耿耿,时时处处以大局为重,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偏离,敢于与各种腐朽思想、不法行为和敌对势力作斗争,坚决捍卫党和人民的利益,真正做到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对党忠诚。
读书交流会范文
第一次举办读书沙龙时,是一个月亮明媚的夜晚。三年后的今天,冷空气不请自来,傍晚还是和风细雨,七点左右突然狂热,一瞬间,大雨瓢泼,天地茫茫。我和朋友去得较早,雨势尚可。有位朋友开车无法视路,只能原路折返。我打电话告诉其它书友不要冒雨前来,正踌躇是否要延期,却发现书友王玲玲已在茶馆静候多时。说话间,几位书友也冒雨前来,他们不顾浑身淋湿,笑称读书沙龙能“呼风唤雨”!我的眼睛湿润了,有书友们的支持,这点风雨又算什么!活动进行中,雨势渐小,又有四位书友赶来助阵,每到一位,沙龙里都会响起最热烈的掌声。
作为乳山读书沙龙的创办人,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了沙龙三年来的运行情况和自己的成长体会,书友们分别从不同侧面分享了读书给自己的带来的成长体会,用祝福和期待来见证沙龙三岁生日。为了让书友们得到更多的收获,我把本次沙龙的主持词、书友的体会和威海书友的部分经验一一展示,供大家一起传飧。
本次纪实内容分四个部分:一是专题主诗词,二是参加交流书会的体会,三是威海书友经验汇集,四是意见建议。
一、读书·成长专题主持词
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今日秋分,日夜平分竟带来了秋雨甘霖,真是喜从天降,神清气爽!三年前的今天,这里曾举办过第一次乳山读书沙龙,没想到,每两周一次的自愿自发的读书方式竟奇迹般地延续下来,时至今日,我们乳山读书沙龙已累计举办活动86期,参加人次2000多人,推荐好书800余本。在这里,我真诚地感谢陪伴读书沙龙走过每一段路程的书友和朋友!真诚地感谢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
三年的精彩,霎那间在眼前浮现。忘不了第一期沙龙举办时,“威海相聚星期三”读书沙龙的创办者,乳山读书沙龙的领路人王肖杰老师来乳坐阵指挥;忘不了乳山作协主席张敬滋先生为沙龙加油鼓劲,忘不了威茗绿茶徐彬总经理和网通公司王经理为沙龙提供免费活动基地,忘不了金桥房地产总经理丛培山先生对沙龙活动的无私援助!忘不了《威海日报》文化专版、《今日乳山》、《乳山时讯》和乳山电视台等媒体的大力支持!忘不了威海海润读书沙龙创办人王正明先生来乳传经送宝!忘不了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乳山市检察院、乳山博客给予的网络传播,忘不了高玉山老师对沙龙的提携引导,忘不了于仁伯和兰鹏燕两位大师的精彩讲座;忘不了武鹰先生编写演唱的《读书沙龙之歌》和发起组织的各种联合活动,忘不了滕连庆老师的《世相新语》、姜增产老师的《映山红》《雪里红》、李振华老师的《新西游记》专题读书,忘不了《母爱文化》《大乳山》《银杏》杂志的专题品赏,忘不了书友杨杰瑰丽浪漫的西藏之行;忘不了崔京灏发起的多次沙龙户外活动;忘不了“域外传真”“时尚解读”的魅力,忘不了“暑假总动员”的热闹,忘不了“冬天里的一把火”的温暖;更忘不了广大书友的全力支持、细心呵护和美好祝愿。众人拾柴火焰高,正是有了社会各界的阳光和书友朋友们的雨露,乳山读书沙龙才得以健康自由地生长。
“万美之中秋为最”。在这个美好的季节,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读书带来的成长和收获吧。下面,就开始读书·成长专题交流活动,为获得更多信息,本次交流不点评,可讨论,按举手的先后次序进行发言。
二、书友交流体会
七律/贺乳山读书沙龙三岁
高玉山
周三每至雅相逢,
闹市寻幽品绿茗。
论古谈今明事理,
说中道外悟人生。
卷开有益齐欣赏,
座讲无求任说评。
弹指沙龙千日过,
提升更待百期行。
丛培山先生分享:真正意义上的读书,是离开学校后的阅读,是抛开知识层面,提高品德心性的人文阅读和文化修养。如果一个人爱上了文化层次的阅读,那么,想让他坏都坏不到哪里去。
李振华老师分享:作为第一期沙龙书友,我曾经怀疑过读书沙龙不知能走多远,没想到这个共同交流,共同提升的平台会延续下来,这与创办者的毅力和奉献是分不开的。读书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看书的感觉太好了!浓厚的读书兴趣和漫长的旅途经历让我终于写成了自己的书。读书能让自身素质不断提升。读名著时,就是我们和中外名人、国学大师一起交流,想不提升自己都难。同时,读书沙龙是个书友们互相接触交流的平台,能跨进这个门槛儿的人,都是气质清纯、诚实可信的朋友,自然会精神愉悦,心情开朗了。
读书伴我成长
武鹰
在乳山读书沙龙成立三周年之际,书友们围绕“读书与成长”进行专题交流非常有意义。我一直认为,一个人可以说自己成功了、成才了、成熟了,但永远不能说自己不用成长了,因为人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而书籍就是伴随我们一生成长的最好的精神食粮。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书籍伴我成长,我的工作和生活绝对不会是现在这样。
读书提高了我的写作水平。写作是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在竞争中的比较优势。而这种写作能力是我通过读书得到的。我真正的课外读书是从上大学以后开始的。读的多了就萌发了写作的冲动,最初读的主要是《演讲与口才》及相关的书籍,写的主要是“演讲与口才”方面的,刚开始写的比较稚嫩,退稿不少,但越写越顺手,采用率也逐步提高。这几年随着我阅读范围的扩大,我开始写一些散文、随笔。我深切地体会到,是读书提供了我写作的素材、激发了我的灵感、丰富了我的语言,没有广泛的大量的读书,就没有我业余发表200多篇、50多万字的成绩。写作水平的提高让我在工作中游刃有余。
读书让我保持良好的心态。当前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期,节奏快,压力大、诱惑多,不少人出现了心理问题,有的还因此走上了绝路。在一定程度上说,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为重要。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解决心理问题主要还是靠自己去体悟、去调整、去打开心结,而读书就是一种很好的心理调整方式。读书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能够站得高、看得远,书中人物的悲欢离合会让我们感悟到,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压力和烦恼真的算不了什么,与他们相比,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身体健康,有舒适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医疗保障,身在福中要知福。这样去开导自己,就会让我们的心理慢慢获得平衡。另一方面,从书中我们还能了解不少心理调节的方式方法,如比较法、转移法、升华法等等。我之所以能保持一个比较平和、安宁的心态,就得益于读书。每当我感到心情不好、心浮气躁时,就去拿起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贾平凹的散文、梁实秋的随笔、岳晓东的心理学著作等或励志、或智慧、或幽默的书读读,就会使自己的心情慢慢恢复平静。
读书让我的讲座新颖生动。从2008年9月以来,我在全市举办廉政警示教育讲座50多场,大家普遍认为比较生动形象,没有干巴巴的说教。我认为,很重要一点归功于我的读书。读书让我的思维比较灵活,能够不断从新的角度,用新的结构来组织内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通过读书,我还搜集到不少小故事、名人名言、格言和幽默段子,穿插到讲座中,使原本郑重、严肃的反腐败话题变得轻松、形象、生动,让大家听着不累。
最后用一首打油诗与大家共勉并祝读书沙龙越办越好:人生最美是读书,成长须要书滋补。养成读书好习惯,日积月累见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