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合同范例(3篇)
线上合同范文篇1
Abstract:Thecomingoftheeraof"Internet+"hascausedthetraditionalmarketingmodetoreform,themodeofonlineandofflineisintroducedasanewmarketingmodewhichmakesthebusinesstransformfromthetraditionalofflinemarketingtotheInternet(online)platformmarketing.Inthetransformation,therearealotofdifficultproblems.Whethertheenterprisemarketingcangetabreakthroughandaninnovation,oneoftheimportantjudgmentsiswhethertheenterpriseusesnetworks.Tocombineonlineandofflinemodeasthebreakthroughpoint,enterprisescontinuetofindthebestmarketingstrategysuitablefortheirowndevelopmentincombinationoftheonlineandofflinemarketing.Researchontheevaluationandselectionofthecollaborativestrategyinthedevelopmentofthetheonlineandofflineprovidesthebasisfortheenterprisetofindanewbreakthrough,soastoseizetheopportunityinthemarketcompetition,andtoprovideachoiceforbetterdevelopment.
关键词:互联网+;AHP;线上线下;协同策略
Keywords:Internet+;AHP;onlineandoffline;collaborativestrategy
中图分类号:F7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6-0070-03
0引言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是近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的变革,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所有的企业运营必须顺应该趋势发展。一种新诞生的电子商务模式――OTO商业模式是由TrialPay创始人兼CEOAlexRampell提出的,“OTO”是指“OnlineToOffline”.OTO(线上线下相结合)是电子商务领域的新兴模式,而智能手机和移动终端的普及,给了这个领域非常大的想象空间。企业在市场中竞争不断,“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企业必然之路,企业纷纷抢着尽快融入互联网,从传统的营销经营模式转变为互联网模式,从营销的渠道、促销、价格、产品各个方面在不断的转型,期望通过触网而改变竞争的格局,占领市场的制高点,从而击败对手。
企业在不断推进OTO的进程中,开始遇到了新的经营难题,线上平台如何结合线下实体店更好的吸引住顾客,如何让线上平台优势发挥出来,让线下的实体店的优势结合线上优势,达到1+1>2的期望,一时间各企业均在摸索中前进,摸索中找寻更好的市场切入点,成为了各个企业都在苦苦找寻的答案。
本论文将引入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该方法是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这种方法20世纪70年代初源于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它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按照AHP理论的构建线上线下企业协同发展相关影响因素模型――层次分析模型,进行层次判断、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说明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线上线下企业协同发展影响因素分析的基本过程,给出模型算法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发展影响因素分析的方法。
1AHP分析法的提出
线上线下企业运营模式的探索,不仅仅是从传统模式转型到互联网模式,企业在线上线下营销模式中要做到1+1>2的效应,必须采取一定的营销策略,改变传统模式,实现顾客需求与企业营销目标相统一,这就需要考虑与线上线下相关的各类影响因素:诸如企业的经营资金实力强弱;企业的经营效益指标的完成要求;企业线上线下相关的人才资源是否具备;企业的市场竞争中自身是否有优势等等因素必须考虑,鉴于营销的实际情况,如何做到让线上线下营销模式协同发展,融合发展,才是企业真正要走的OTO模式之路。
因此,企业负责人在OTO模式发展转型中,需要针对:产品价格策略如何做到线上线下协同即线上线下同品同价;如何做到线上线下系统后台集成资源共享;如何做到线上促销策略与线下实体店的营销策略一致,留住顾客;如何做到线上平台服务,线下同步体验售前、售中、售后的服务;如何做到线上平台和线下实体店的物流供应链协同一致。这五个方面的营销策略必须结合上面分析的四个方面的影响因素,结合企业自身资源情况和外部资源条件,做出分析正确决策筛选,这个是一个多目标多层的系统,需要我们将决策者的经验予以量化,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并对决策对象进行排序筛选的多目标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法(AHP法)正是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
2AHP模型构建基本思路
2.1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方法
所谓层次分析法,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或准则、约束)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
层次分析法是将决策问题按总目标、各层子目标、评价准则直至具体的备投方案的顺序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然后得用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求得每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再加权和的方法递归并各备择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此最终权重最大者即为最优方案。
用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主要有四步:
第一步: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在深入分析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将有关的各个因素按照不同属性自上而下地分解成若干层次,最上层为目标层,最下层为方案层,中间层为准则或指标层。同一层的诸因素从属于上一层的因素或对上层因素有影响,同时又支配下一层的因素或受到下层因素的作用。
第二步:构造判断矩阵(成对比较阵)。从层次结构模型的第2层开始,对于从属于(或影响)上一层每个因素的同一层诸因素,用成对比较法和1-9比较尺度构追成对比较阵,直到最下层。
第三步:层次单排序,计算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对于每一个成对比较阵计算最大特征根及对应特征向量,利用一致性指标、随机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做一致性检验。
第四步:层次总排序,计算组合权向量并做组合一致性检验。
2.2线上线下协同发展影响因素评价模型构建分析
2.2.1基于层次结构分析法的线上线下营销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现在推行OTO营销模式的先行者苏宁易购为例,说明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线上线下营销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的基本过程。
2.2.2建立线上线下营销协同发展影响因素层次分析模型
苏宁易购自推行OTO营销模式开始,即大力推进以线下实体店结合线上平台的服务,进行整合营销的新模式,不断从营销中的4P中寻找线上线下的突破口,寄希望于通过线上线下的协同发展来达到提高市场占有率,击垮竞争对手,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断的发展。
要实现线上线下营销的协同发展,首先是要弄清协同发展的实质,已经所包含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因素间的关联和隶属关系,以及管理人最终想要的解决问题的答案,结合以上的分析,构造出一个层次分析结构模型,根据分析,线上线下营销协同发展影响因素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资金充足性[C1]:企业实施线上线下营销协同发展需要资金扶持,而建设中需要不断资金的投入,企业自身的资金实力状况如何,以及后续资金的投入的持续能力,将是能否成功实现协同发展的因素之一。
效益的可实现性[C2]:每个企业都有自身的发展效益目标,在线上线下转型中,营销模式的改变,能否实现效益目标,或者换个角度看,营销的协同发展是否能够保证既定的效益目标实现对企业是关键的一个指标因素。
人才资源的充足性[C3]:在“互联网+”的时代,一切以网上事项说话,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条件下,如何保证顺利实施线上线下营销协同发展,更需要IT专业人才资源的保证,专业人才资源是否充足将决定了协同发展的实现质量因素。
自身实力优势性[C4]:营销的协同发展除了上述的各类影响因素之外,还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核心优势,是否产品有竞争性的技术、功能优势;资金、价格、成本优势;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优势等,这也是必须要衡量考虑的因素。
确定了这些影响因素后,也就确定了层次分析法中的准则层,据此构造出如图1所示的层次结构分析模型。
2.2.3构造判断矩阵计算层次单排序和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模型构建好后,设计出可以反映各层次间各要素相互关系的比较判断矩阵调查表,通过调查获得数据,从而获得比较判断矩阵。
因素调查分析表设计好后,请苏宁易购公司的相关部门的高层、技术、销售、财务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或领导参加(也可以聘请相关的专家人员一同参与);先说明清楚点差的意图和标度方法如表1所示,请被调查人员回去认真思考后给出调查数据,调查表要求独立认真完成,最后由熟悉懂得层次分析方法的人员综合整理出符合要求调查表数据,并据此获得判断矩阵。
计算目标层和指标层的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通过判断矩阵采用归一化处理计算得出特征向量为:(0.126,0.511,0.084,0.279)
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出特征值?姿max等于4.208,计算出CI值为0.069;查表得出RI值为0.9;据此算出CR值为:CI/RI=0.069/0.9=0.077
利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得到每个因素对方案层的判断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CI、RI、CR值通过一致性检验,具体见表3。
最后进行计算目标层对方案层的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计算得到特征值为?姿max=5.3264、特征向量为(0.4942,0.2032,0.1395,0.0601,0.1029)、CI=0.0816、RI=1.12、CR=0.0728通过一致性检验。
3小结
通过层次分析法的分析计算得到实证企业苏宁易购最终的线上线下协同发展影响因素分析结果,企业五种协同发展策略在指标层影响因素综合定量分析得到最后的排序为:价格协同策略、系统后台协同策略、促销协同策略、供应链协同策略、服务体验协同策略。这也和企业实际发展中应用的策略中心和实际发展侧重点相对应。当然在企业采取线上线下协同策略时,首先要结合自身的实际资源情况,结合自身的优劣势,并适时适当的发展推进自己的各项协同策略,最终达到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美]T.L..Saaty,层次分析法[M].许树柏,等译.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8.
[2]汪海粟.资产评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运筹学教材编写组.运筹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4]章佳元.传统零售企业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商业模式[D].浙江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3.
线上合同范文
关键词:通信设施,监控系统,信息传输通道,综合布线
一.综合布线产生的背景
人类社会已开始进入信息社会,信息逐渐渗透到人们工作、生活、娱乐、商业、制造业、军事等各个领域,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网上购物、远程医疗、家庭上网、电子博物馆等概念逐渐变为现实,这一切都是依赖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依赖于这些新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Internet是这些技术的典型应用,经过了几年快速的发展,其规模已发展到几万个互连网,并正在以每月百分之十几的速率增长;国内网络建设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已建成如Cernet、CSTNet、ChinaGBN、ChinaNet等四大网络。以它们为骨干连接在一起数目众多的基础网络,成为信息交流的节点,这些信息节点可以是一座智能大厦,也可以是智能建筑群,如:商务型大厦,办公用大楼,交通运输设施,卫生医疗设施,园区建筑。
不管是大厦的网络还是园区网络,都离不开信息传输的通道,离不开布线系统。
二.传统布线系统的不足
建筑物(大厦或园区)的布线系统作为提供信息服务的最末端,其性能的优劣将直接影响信息服务质量。
传统布线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不同应用系统(电话、计算机系统、局域网、楼宇自控系统等)的布线各自独立,不同的设备采用不同的传输线缆构成各自的网络,同时,连接线缆的插座、模块及配线架的结构和生产标准不同,相互之间达不到共用的目的,加上施工时期不同,致使形成的布线系统存在极大差异,难以互换通用。
这种传统布线方式由于没有统一的设计,施工、使用和管理都不方便;当工作场所需要重新规划,设备需要更换、移动或增加时,只能重新敷设线缆,安装插头、插座,并需中断办公,显然布线工作非常费时、耗资、效率很低。因此,传统的布线不利于布线系统的综合利用和管理,限制了应用系统的变化以及网络规模的扩充和升级。
三.综合布线系统的基本概念
综合布线系统是一套用于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为计算机、通信设施与监控系统预先设置的信息传输通道。它将语音、数据、图像等设备彼此相连,同时能使上述设备与外部通信数据网络相连接。
综合布线系统是为适应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特别设计的布线方式,它为智能大厦和智能建筑群中的信息设施提供了多厂家产品兼容,模块化扩展、更新与系统灵活重组的可能性。既为用户创造了现代信息系统环境,强化了控制与管理,又为用户节约了费用,保护了投资。综合布线系统已成为现代化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布线系统应用高品质的标准材料,以非屏蔽双绞线和光纤作为传输介质,采用组合压接方式,统一进行规划设计,组成一套完整而开放的布线系统。该系统将语音、数据、图像信号的布线与建筑物安全报警、监控管理信号的布线综合在一个标准的布线系统内。在墙壁上或地面上设置有标准插座,这些插座通过各种适配器与计算机、通信设备以及楼宇自动化设备相连接。
综合布线的硬件包括传输介质(非屏蔽双绞线、大对数电缆和光缆等)、配线架、标准信息插座、适配器、光电转换设备、系统保护设备等。
四.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
采用星型拓扑结构、模块化设计的综合布线系统,与传统的布线相比有许多特点,主要表现在系统具有开放性、灵活性、模块化、扩展性及独立性等特点。
(1)开放性
综合布线系统采用开放式体系结构,符合多种国际上现行的标准,它几乎对所有著名厂商的产品都是开放的,并支持所有的通信协议。这种开放性的特点使得设备的更换或网络结构的变化都不会导致综合布线系统的重新铺设,只需进行简单的跳线管理即可。
(2)灵活性
综合布线系统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灵活组网、灵活变位和应用类型的灵活变化。
综合布线系统采用星型物理拓扑结构,为了适应不同的网络结构,可以在综合布线系统管理间进行跳线管理,使系统连接成为星型、环型、总线型等不同的逻辑结构,灵活地实现不同拓扑结构网络的组网;
当终端设备位置需要改变时,除了进行跳线管理外,不需要进行更多的布线改变,使工位移动变得十分灵活;
同时,综合布线系统还能够满足多种应用的要求,如数据终端、模拟或数字式电话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打印机和主机等,使系统能灵活的联接不同应用类型的设备。
(3)模块化
综合布线系统的接插元件,如配线架、终端模块等采用积木式结构,可以方便地进行更换插拔,使管理、扩展和使用变得十分简单。
(4)扩展性
综合布线系统(包括材料、部件、通讯设备等设施)严格遵循国际标准,因此,无论计算机设备、通讯设备、控制设备随技术如何发展,将来都可很方便地将这些设备连接到系统中去。
综合布线系统灵活的配置为应用的扩展提供了较高的裕量。系统采用光纤和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为不同应用提供了合理地选择空间。对带宽要求不高的应用,采用双绞线,而对高带宽需求的应用采用光纤到桌面的方式。。语音主干系统采用大对数电缆,既可作为话音的主干,也可作为数据主干的备份,数据主干采用光缆,其高的带宽为多路实时多媒体信息传输留有足够裕量。
(5)独立性
综合布线系统的最根本的特点是独立性。最底层是物理布线,与物理布线直接相关的是数据链路层,即网络的逻辑拓扑结构。而网络层和应用层与物理布线完全不相关,即网络传输协议、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应用软件等与物理布线相互独立。
无论网络技术如何变化,其局部网络逻辑拓扑结构都是总线型、环型、星型、树型或以上几种形式的结合,而星型的综合布线系统,通过在管理间内跳线的灵活变换,可以实现上述的总线型(如Ethernet/IEEE802.3)、环型(IEEE802.5/Token-Ring,X3T9.5TPDDI/FDDI)、星型(StarLAN)或混合型(含有环、总线等形式)的拓扑结构,因此采用综合布线方式进行物理布线时,不必过多地考虑网络的逻辑结构,更不需要考虑网络服务和网络管理软件,也就是说综合布线系统具有与应用的独立性。。
五.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
综合布线系统由6个子系统组成,包括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区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及建筑群子系统。
由于采用星型结构,任何一个子系统都可独立地接入综合布线中。因此,系统易于扩充,布线易于重新组合,也便于查找和排除故障。
(1)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是一个可以独立设置终端设备的区域,该子系统包括水平配线系统的信息插座、连接信息插座和终端设备的跳线以及适配器。工作区的服务面积一般可按5~10平方米估算,工作区内信息点的数量根据相应的设计等级要求设置。
工作区的每个信息插座都应该支持电话机、数据终端、计算机及监视器等终端设备,同时,为了便于管理和识别,有些厂家的信息插座做成多种颜色:黑、白、红、蓝、绿、黄,这些颜色的设置应符合TIA/EIA606标准。
(2)水平区子系统
水平区子系统应由工作区用的信息插座,楼层分配线设备至信息插座的水平电缆、楼层配线设备和跳线等组成。
一般情况,水平电缆应采用4对双绞线电缆。在水平子系统有高速率应用的场合,应采用光缆,即光纤到桌面。水平子系统根据整个综合布线系统的要求,应在二级交接间、交接间或设备间的配线设备上进行连接,以构成电话、数据、电视系统和监视系统,并方便地进行管理。
水平子系统的电缆长度应小于90米,信息插座应在内部做固定线连接。
(3)管理间子系统
管理间子系统设置在楼层分配线设备的房间内。管理间子系统应由交接间的配线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等组成,也可应用于设备间子系统中。
管理间子系统应采用单点管理双交接。交接场的结构取决于工作区、综合布线系统规模和选用的硬件。。在管理规模大、复杂、有二级交接间时,才设置双点管理双交接。在管理点,应根据应用环境用标记插入条来标出各个端接场。
交接区应有良好的标记系统,如建筑物名称、建筑物位置、区号、起始点和功能等标志。
交接间和二级交接间的配线设备应采用色标区别各类用途的配线区。
(4)垂直干线子系统
垂直干线子系统应由设备间的配线设备和跳线以及设备间至各楼层分配线间的连接电缆组成。
在确定垂直子系统所需要的电缆总对数之前,必须确定电缆中话音和数据信号的共享原则。对于基本型每个工作区可选定2对,对于增强型每个工作区可选定3对双绞线,对于综合型每个工作区可在基本型或增强型的基础上增设光缆系统。如果设备间与计算机机房处于不同的地点,而且需要把语音电缆连至设备间,把数据电缆连至计算机机房,则应在设计中选取不同的干线电缆或干线电缆的不同部分来分别满足不同路由语音和数据的需要。当必要时,也可以采用光缆系统予以满足。
(5)设备间子系统
设备间是在每一幢大楼的适当地点设置进线设备,进行网络管理以及管理人员值班的场所。设备间子系统应由综合布线系统的建筑物进线设备、电话、数据、计算机等各种主机设备及其保安配线设备等组成。
设备间内的所有进线终端设备应采用色标区别各类用途的配线区。
设备间位置及大小应根据设备的数量、规模、最佳网络中心等内容综合考虑确定。
(6)建筑群子系统
建筑群子系统由二个以上建筑物的电话、数据、监视系统组成一个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其连接各建筑物之间的缆线和配线设备,组成建筑群子系统。
建筑群子系统应采用地下管道敷设方式,管道内敷设的铜缆或光缆应遵循电话管道和入孔的各项设计规定。此外安装时至少应予留1~2个备用管孔,以供扩充之用。
建筑群子系统采用直埋沟内敷设时,如果在同一个沟内埋入了其他的图像、监控电缆,应设立明显的共用标志。
线上合同范文
[关键词]选线自动选线多路开关合环并网
sid-2x型选线器是为发电厂或变电站多个并列点断路器共用一台自动同期装置进行同期接线切换而设计的,选线器可接受上位计算机(dcs)通过rs-485现场总线发送的选线控制命令实现并列点的切换,也可接受上位机一对一的点动开出量控制,完成并列点的切换。如果需要,还可通过一对一的同期开关(只需一对按钮式触点)实施选线控制。选线器的诞生,将大大简化多并列点共用一台同期装置的同期接线设计,也减少了现场二次线的施工工作量。
sid-2x型选线器是为深圳市智能设备开发有限公司sid-2系列各类同期装置配套设计的,适用于新站设计或老站改造的发电厂或变电站。选线器不仅适用于原来按同期小母线集中同期方式设计的厂、站,也同样适用于新设计具有dcs的发电厂。实现dcs不主张多台发电机共用一台同期装置,但并不意味一台发电机的专用同期装置只服务于一个并列点(例如机端断路器或发—变组高压断路器),而是该台同期装置应囊括与该台发电机相关的所有并列点,例如:机端断路器、发一变组高压断路器(如是3/2或是4/3断路器接线则涉及两个断路器)、高压厂用母线断路器及相关的起备变断路器等。因此,选线器对实现dcs的发电机也是必要的。
由于大量同期装置只是为差频并网设计的,例如由发电机端断路器或发变组高压侧断路器并网。但这些同期装置不能胜任同频(合环)并网的操作,而在电站内不少断路器都可能碰上合环并网的问题,例如发电厂厂用电系统中的很多操作都会遇到合环操作。过去在同期装置不能胜任的情况下只能请出备自投装置来完成厂用电的正常操作(开机前和开机后的厂用电操作)。而备自投装置则是用一个毫无道理可言的同期检查继电器来回避合环操作时所遇到的功角问题。是否可以进行合环操作的允许功角需要通过不同运行方式的计算来确定,而不是整定一个一成不变的角度来应付。合环点两侧的角度是正在运行的另外半环的功角,理论上可以在0o~90o间,如果用备自投装置整定的固定角度来限制操作,则必定出现本可以合闸的线路而被闭锁掉了,或者当时不能合闸的线路通过stk开关退出同期闭锁继电器tjj强行合上后导致保护误动或失步而再次跳闸。为此,我们设计的各类同期装置都能自动识别它将要操作的断路器是处在差频并网还是合环并网状态。如是合环并网,它将依据装置内经过计算的允许功角定值来决定是否执行合闸操作,该定值应确保在实行合环操作后的潮流变化不致导致保护误动或失步。如是差频并网,它将捕捉第一次出现的零相差实施无冲击同期操作。这比备自投装置的操作要合理得多和快速得多。
因此,我们力主备自投装置的任务是事故情况下实现备用电源的快速自动投入,而厂用电系统的正常操作应由具备自动识别并列点并网性质并有确切允许功角整定值的自动同期装置来完成。一台同期装置供多台发电机共用对中、大型发电厂是不合理的,一台同期装置只管一台发电机的一个同期点也是不合理的,合理的设计是一台同期装置应统管与该发电机相关的全部同期点。而对于变电所,多条线路共用一台同期装置则在一些情况下是合理的,因线路的操作机会较少。同期选线器即是为这一目的服务的。
一、功能概述
1、主要功能
1)sid-2x最多具有8(或12)个多路开关模块通道对8(或12)个并列点的同期信号进行切换;
2)接受由上位机(dcs)经rs-485总线发来的选线指令,控制指定的多路开关进行选线操作;
3)接受由上位机(dcs)发来的点动(短暂接通)开关信号控制指定的多路开关进行选线操作;
4)在并网过程中,如遇到紧急事件,选线器可接受由上位机(dcs)发来的紧急中止同期命令(由开到闭的开关量)执行紧急中止同期操作;
5)选线器具有自检功能,可提前预告多路开关通道故障状态;
6)在选线器上有8(或12)个指示灯指示被选中的多路开关通道号;
7)选线器具有闭锁重选功能,确保每次只选通一路多路开关;
8)选线器的cpu模块故障时,可在选线器面板上手动操作8(或12)个带“唯一性”闭锁钥匙的开关进行人工选线操作;
9)选线器可将切换后的同期电压作为手动同步的同期表使用,并有接口与手动的调压、调速和合闸按钮相连,以便在同期装置故障时实施手动同期操作;
10)具有rs-485接口,地址码可在1~99之间设置,通讯波特率可选300、600、1200、2400、4800、9600;
11)选线器采用了全封闭和严密的电磁及光电隔离措施,能适应恶劣的工作环境;
12)选线器供电电源为交直流两用,能自动适应110v、220v交直流电源供电。
2、技术指标
1)工作电源110~220伏交直流电源均可,功耗不大于30伏安。
2)抗干扰性能:符合iec255
3)绝缘强度:弱电回路对地:500伏50赫1分钟
强电回路对地:1500伏50赫1分钟
强弱电回路间:1000伏50赫1分钟
4)工作环境:工作温度:-20oc~50oc
贮存温度:-10oc~60oc
相对湿度:不大于80%
二、工作原理
选线器由下列部件组成:
1、微控制器:
其功能如下:
1)接受由上位计算机(dcs)经rs-485总线发来的选线指令,控制指定的多路开关进行选线操作。
2)接受由上位计算机(dcs)发来的点动开关信号控制指定的多路开关进行选线操作。使用点动(即短暂闭合一下)开关信号的原因是因同期过程所需时间是不可预计的,因此启动同期装置的命令不能设置一个固定时间,只能由选线器来保持点动信号,直至并网成功为止。
3)在并网过程中,如发生紧急事件,上位计算机(dcs)可发送一闭合的开关量给选线器,执行紧急中断同期过程。
4)接受由现场一对一同期开关按钮发来的开关信号控制指定的多路开关进行选线操作。
5)同期过程结束,选线器自动退出同期装置。
6)闭锁重选确保先选有效,或撤除错选信号复位后再选。
7)用8(或12)个指示灯指示选中的并列点。
8)选线器在待命状态时,将定时进行各通道自检,若检测到有通道故障,选线器将发报警信号(持续闭合开关量信号),并在面板上由对应指示灯指示故障通道。
2、多路开关:
其功能为接收微控制器发来的选线信号完成将指定并列点的全部同期信号转接到同期装置的输入端。同期信号包含以下内容:
1)供检测同期条件的并列点断路器两侧pt二次电压单相信号。
2)供监视并列点断路器两侧pt二次断线的三相pt二次电压信号及任一相空气开关或熔丝前的pt二次电压信号。对不需进行单侧无压合闸的并列点可不输入此组信号。对只可能发生在某一侧无压时才有单侧无压合闸需要的并列点,只输入该侧的三相pt二次电压及空开或熔丝前电压信号。
3)供监视并列点断路器两侧pt二次断线的开关量信号,断线时闭合。本信号和信号(2)只需一种即可。
4)供反映断路器分合状态的断路器辅助接点信号,断路器合时闭合。
5)执行断路器合闸操作的同期装置输出开关量信号。
6)对于发电机型并列点,执行自动调频和调压的同期装置输出开关量信号,而对于线路型并列点则为输出频差越限、压差越限、功角越限、同频等遥信用开关量信号。
7)并列点选择开关量信号,闭合时选中。
8)来自dcs启动该并列点同期的多路开关的板选开关量信号,短暂闭合即选中。
3、转接部件:
有些同期信号不需经过多路开关切换,而直接通向同期装置,这些信号由选线器中的转接部件直接转接到同期装置,信号如下:
1)远方复位同期装置的开关量信号,短暂闭合即复位。
2)供运行人员确认可进行单侧无压合闸操作的确认开关量信号,闭合为确认。
3)同期装置报警、同期装置失电等开关量信号,闭合有效。
4)智能同步表功能选择开关量信号,闭合时为选择此功能。
5)rs-485串行接口通讯信号。
6)同期装置自检完成后发给dcs的“同期装置准备就绪”信号,此信号也可发给deh。
7)由dcs或手动同期开关输入的12个并列点启动同期点动开关量信号,闭合有效。
8)同期装置和选线器电源。
4、拔码开关
选线器的公共信号模块上设有b1、b2、b3三个8位拨码开关,其功能设置如下:
1)b1为设备号拨码开关
选线器如同其他的智能终端一样,具有独立的设备号,以便上位机通过rs-485总线进行寻址。选线器的设备号通过b1上的8位拨码开关设置,1~4位代表个位数,5~8位代表十位数,采用bcd码设置,设备号可在1~99之间任意设置,选线器投运前应先设置好设备号,不能与其他联接在同一rs-485总线上的智能终端同设备号。
2)b2和b3的1~4位为设置多路开关的投退状态。
选线器中切换同期信号的多路开关最大配置为12路,而实际使用一般会低于12路,或者由于某1路因故障需退出。则需对b2和b3进行相应的设置,b2的1~8位分别代表1~8路多路开关的投退状态,b3的1~4位分别代表9~12路多路开关投退状态。把相应的位拨至“on”状态表示对应的多路开关处在投入状态,选线器在自检时,只对这些投入的多路开关进行检测。
3)b3的5~8位代表与上位机通讯的波特率设置,波特率设置对应表如下:
“0”代表拨码开关在“off”位置“1”代表拨码开关在“on”位置,选线器的波特率必须与上位机的设置相同。
5、方式选择开关
选线器在正常工作时,面板上的方式选择开关处在“自动”位置,一旦选线器的cpu模块故障,导致不能正常接收到上位机(dcs)或同期开关的信号,此时需把面板上方式选择开关置于“手动”状态,然后通过面板上配备的可用一把专用钥匙对12个手动开关中的任一个实行手动操作,为了防止一次同时投入多个开关造成重选,每台选线器的8(或12)个带锁开关只配一把钥匙。钥匙插入开关后右旋即完成选线操作,左旋可拨出钥匙并退出选线。
6、电源:
选线器电源交、直流通用,并与同期装置共用。选线器可全天候带电运行,也可短期带电,而同期装置只在同期过程中带电,同期过程结束后由选线器延时2秒后断开同期装置电源。
选线器的原理框图如下:
三、结构
8(或12)路选线的结构如下:
8(12)路选线器采用19英寸机箱,8(12)路机箱安装尺寸如下:
括弧内为12路的尺寸
每个多路开关插件的端子接入与该并列点相关的同期信号,公用的同期信号由公共信号端子和航空插座x3接入,航空插座x1和x2与同期装置相连,配有专用的连接电缆(出厂时由厂家提供),选线器的电源与同期装置共用,在未接收到合法的选线指令时,同期装置处于断电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