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报告范文

县农村电商培训方案范例(3篇)

来源:收集 时间:2024-04-19 手机浏览

县农村电商培训方案范文篇1

【关键词】电子商务;现状及对策;思考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消费者购买习惯的转变,电子商务作为县域经济的强大驱动力已日益显现,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推手。陆良县作为云南第一大高原平坝,地处滇中城市经济圈1小时内环经济圈,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主轴的中间重要节点,具有良好的交通区位、资源环境、产业基础等优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是助推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最好选择和必由之路。

一、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近年来,陆良着力加快推进“互联网+农村电子商务”建设,通过政策支持推动,平台坚强拉动,电商企业带动,资源整合互动,初步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真正将网上买卖的触角深入到农村,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刺激农村消费,打通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自今年6月24日,全县农村淘宝项目正式启动以来,建成1个农村淘宝县级运营服务中心,31个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点,截至10月31日,累计完成网购70990笔,总成交额774万元。日均订单数591笔,日均成交金额6.5万元。日均订单数、成交金额排全省第8位、全市第2位,合伙人平均月收入5000余元,排全省第3位、全市第2位。为村民节省购买开支约100余万元,直接或间接带动100多名农村青壮年创业就业,使老百姓在方方面面享受到了实惠和便利。

一是政策支持推动。制定了陆良县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方案陆良县出台了《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方案》,成立了电子商务发展领导小组,县财政专门安排3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县级运营中心装修、5年内的房租、水费、电费、通信网络费及电商运营、农村淘宝合伙人培训经费的补助。对全县工业、农业和商业企业自建或依托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销售,年度网络销售超过300元以上的,按照销售额的2%给予补助,每户最高补助100万元。

二是平台坚强拉动。县人民政府与阿里巴巴签订《陆良县电子商务发展合作协议》,借助阿里巴巴旗下农村淘宝,接入大平台端口,完善后台服务体系,建设陆良县级电子商务运营平台,同时组建陆良小微企业电子商务孵化园,促使入园企业利用县级综合服务平台资源,推进网上交易。

三是电商企业带动。重点以陆良图腾商城、农产品信息交易中心、蔬菜冷链交易中心、丝绸皮革城为突破口,实现平台对接,打造陆良商城和农产品品牌。截至目前,图腾商城借助腾讯、百度建设百货、电器中心,蔬菜冷链企业自建中国云南蔬菜冷链交易平台,华泰电器借助京东平台,开展电器网络销售。目前,远东水泥、米高化肥、绿缘菇业在农村淘宝开设企业网铺,3家企业年内完成计划完成网络销售3000万元。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正在迅速兴起的新型商业业态,虽已涵盖各行各业,走入千家万户,渗透到日常生活每个角落,但也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存在误区。目前,就企业而言,大多数企业还只习惯于传统的展示销售模式,对于上网展示来销售企业产品的工作重视不够、力度不大、成效不明显。就广大农村群众而言,传统的购物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对电子商务或网络购物不同程度存在偏见或误区。

二是基础设施配套滞后。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物流和信息化基础的进步和完善,就陆良而言,物流配送和信息化普及在县城范围内相对完善,但是到镇、村一级,物流网点相对较少、投送力量不足、从业人员素质也参差不齐,难以提供优质服务。

三是服务功能亟待加强。目前,虽已成立了农村淘宝县级服务中心,硬件设施基本能满足运营要求,但是企业上线营运、服务人才招募等软件建设基本没有因而难以有效地组织本县企业开展商务活动,电子商务的优势难以发挥。

四是电子商务人才匮乏。电子商务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对多领域多层次人才的需求特点,如客服、营销、物流管理、美工、设计、网络技术等计算机及电子商务方面专业人才,就陆良县而言,这方面的人才比较紧缺。因此,人才引进、电子商务相关专业技术培训工作急待加强。

三、发展对策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要推动陆良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宣传推介尤显重要。我们要利用各种方式、多种渠道对电子商务进行广泛地宣传,全方位地推介。充分发挥电视台、电台、宣传栏等媒体媒介的舆论导向作用,宣传和普及电子商务知识,形成良好的政策导向和创业氛围。

二是加强规划引领。重点以县级服务中心为引领,引进一些知名度高、信誉好、产品质量好的企业入驻县级电子商务创业园区。同时,大力推进工业制造业企业“电商拓市”,鼓励零售、大型超市、百货类企业联合大型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运用“网订店提”、“网订店送”等模式平价销售商品。

三是加强资源整合。积极整合物流配送资源,鼓励企业建设适应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的物流配送体系、传统零售企业、连锁经营企业增加网上售物终端服务功能,打造快捷方便的物流通道,降低物流配送成本,最大限度降低货物在途时间。

四是加强教育培训。要以多种方式开展广泛的电子商务培训,采取专题讲座、洽谈业务、营销技巧、美工包装、专业摄像等方式,对行业主管部门、企业领导和从业人员进行免费培训。通过培训,努力增进企业、个体户和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经营模式认知,逐步提高他们应用电子商务的水平。

五是加强培育扶持。进一步细化关于鼓励电子商务发展奖励补助优惠政策的支持,积极协调争取电子商务税费优惠,推动建立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资机制,为电子商务建设提供信贷支持。

参考文献:

县农村电商培训方案范文

一、取得的成绩

截止目前,共引进电子商务运营平台3个,入驻商家15家,开设网店56个,快递物流企业16家。实现电商交易金额达34609.44万元,其中2017年为11404万元;网络零售额4080.27,其中2017年为2506万元;实现线上销售1820万元,其中2017年为1024万元;建设县级电商运营中心1个;建设了乡镇电商服务站3个、村级电商服务站49个;发展电商网民数量35000余人;带动就业人员300余人;带动130户贫困人口就业。

二、主要措施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与机制创新相结合。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产业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风管处处长任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电子商务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商务局。从相关部门抽调了5名综合素质较强的人员充实到办公室工作(目前已考走3名)。形成“政府引导、部门实施、行业监管、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格局。建立了“赫章县电子商务微信公众号”,要求各乡镇、县直相关部门加入公众号,随时了解工作情况。强化商贸流通规划,在县城总体规划的框架下,制定出台了《赫章县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赫章县电子商务实施意见》。印发了《赫章县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实施意见》、《赫章县电子商务考核奖励办法(试行)》等文件。为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出台了《赫章县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实施方案》;同时,我们还制定出台了《赫章县电子商务进农村宣传方案》,通过赫章电视台、赫章报社等县内新闻媒体,对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进行宣传报道,并通过悬挂标语、横幅等方式进行宣传,努力使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是坚持基础设施与产业配套相结合。抢抓“互联网+”发展、“信息基础设施三年会战”、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等机遇,全面提升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毕威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3848.5公里,行政村通油(水泥)路率达98.9%,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水泥(油)路。全县3G网络覆盖面达100%,大部分行政村已通宽带。县邮政公司在所有乡镇均建设了邮政分局或邮政代办点,3个电子商务旗舰店建设全面完成并开始营业。全县建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乡镇商贸中心2个,农家店354个。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仓储中心、电子商务培训基地、产品展示厅、创客空间已建成。乡镇电商服务站和先期的100个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村建设村级网点已选点。总占地面积10亩,集农产品展厅、O2O体验馆、物流中心、培训中心、办公和停车场为一体的平山乡中寨村电子商务精品示范点建设已全面完成,将示范带动全县电子商务服务网点建设。全县物流仓储面积达15.5万平方米。乡镇快递物流覆盖率达100%,行政村电商服务点已全部配送。

三是坚持壮大产业与产品销售相结合。把特色产业发展作为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立足于独特的山区立体气候特征和资源禀赋优势,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步伐。全县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27家,农业专业合作社800个,已种植核桃166万亩,挂果面积达30万亩,常年坚果产量达3.75万吨;中药材15万亩;猪、牛、羊存栏分别达45.38万头、12.79万头、34.75万只,全县蛋鸡存栏达31万羽;茶叶3.26万亩;樱桃5.5万亩。加大农特产品策划包装力度,助推全县电子商务发展,核桃、苦荞系列农产品,可乐猪、黑山羊、生态蛋鸡、樱桃等特色农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加强与淘宝等知名电子商务平台的合作,不断推进电子商务交易的增长。支持农村合作社、农村种养殖大户、农村致富带头人、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等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销售,通过开设的网店推销当地农特产品,并为农村当地居民提供生活性服务。

四是坚持主体培育与人才引进相结合。牢固树立“借力发力、四两拨千斤”求突破的发展理念,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培育扶持电商企业。全县共引进贵阳云尚贵商网络有限公司、易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农村淘宝等5个电子商务运营平台,全县进驻了圆通、申通等16家物流快递配送企业,个体运输户181户,整合圆通、申通、韵达、百世汇在县产业园区建设综合快递物流配送企业1家。把人才科技作为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力量,引进了100名“一村一大”大学生进驻100个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村,引进品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人才10名、易田电子商务网络有限公司5名常住赫章县从事电子商务工作。同时,大力实施“赫章县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工程”,采取开设电子商务大讲堂等方式,加大对农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返乡创业青年等各类群体的培训力度。邀请了贵州电商云有限公司等有关企业人员到我县进行电子商务培训,举行培训3期,全县共有800余人参加了培训,其中贫困人口创业培训达350人。发展电商网民数量35000余人,带动130户贫困人口就业。

五是坚持金融扶持与助推发展相结合。根据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实际需要,县财政连续5年内每年安排1000万元电子商务专项资金作为电商配套发展资金,明确用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建设。创新资金支持政策,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加大投入。积极协调农业银行等金融单位及其担保机构对农村电子商务相关项目给予信贷支持。加大对农村青年,特别是农村电子商务创业、电子商务应用带头人的授信及贷款支持,促进创业发展。坚持把电商扶贫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以贫困户为重点对象,以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扎实抓好党政推动、市场运作、基础配套、协会牵引、试点示范等关键环节的电商工作。

三、目前发展电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村使用电子商务群体有限。随着农村城镇化、“空心村”及青壮年外出务工等现象的加重,只有部分青壮年在家创业,知识结构不足以支撑电子商务发展,推进工作存在一定困难。

二是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目前,我县大部分村已通水泥路,但大部分通村水泥路只到村办公楼,还未通达组,还难以解决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农村只有少数家庭拥有电脑,虽大部分乡村实现网络信号覆盖,但网速相对较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子商务工作的开展。

三是农村电商人才缺乏。由于我县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还处在启步阶段,懂得电子商务技术的人才大多在县城,乡村电商人才较少,这使农村电子商务应用人才严重缺乏。

四是电商企业总体规模较小。我县虽引进了部分知名电商企业,但由于历史等原因,电商企业总体规模还较小,且组织化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单打独斗的现象。同进,入驻企业规模不大、知名度不高、交易流量较小。

五是电子商务工作启动相对较晚,工作推进缓慢,离上级部门考核验收要求差距较大。上级部门考核要求电子商务村级服务站(点)建设覆盖率达行政村50%以上,我县共456个行政村需建设电子商务村级服务站(点)要达230个以上,但目前建设还未真正启动。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村级服务点建设。对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进行改造。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传统商贸”等项目实施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县委、政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对乡村服务站进行改造。到2018年底,预计改造建设456个乡村服务站,依托“两个中心、一个网络”实现物流全县100%全覆盖。

(二)加强赫章县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启动位于中心加油站对面妈姑社区搬迁房一楼的赫章县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建设面积为1200平方米,总投资预计81万元),力争年底前全面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营。

(三)加强电子商务培训工作。继续加强电商人才培训工作,有针对性地对致富带头人、返乡农民工、青年创业者等进行培训,年底前实现电商培训300人次以上的目标,不断解决电商人员稀缺和就业难的问题。

(四)强化物流快递建设工作。一是县级物流快递综合配送中心建设。加快推进西城区物流中心建设,引进县邮政公司、申通、圆通、中通和韵达快递等物流企业入驻西城区物流快递综合配送中心,不断提高快递物流配送效率。二是推进汤丹物流建设。加快汤丹物流在野马川产业园区的建设工作,积极为企业做好相关服务,争取尽早完成项目建设,努力降低大件物流运输成本,有效解决大件物流的进出问题。三是加强与县邮政公司的合作力度。及时与县邮政公司签定电子商务及物流发展框架协议,加强对县邮政公司的物流扶持,支持邮政公司到建设有电子商务服务点的村开展快递物流配送业务,对邮政公司在行政村(乡镇所在地村除外)开展快递物流的,每个物流网点给与2000元的补助。

县农村电商培训方案范文

一是突出载体建设,加快打造电商众创空间。加快推进县电商产业园、西康网络创业园,乡镇街道网络创业街区、电子商务示范街区,县级电子商务合作社、乡镇街道电子商务合作联社等“两园两区两社”建设,全力打造县乡村三级网络创业平台。

1.2万平方米的县电商产业园全面建成投用,内设醉美__馆、跨境电商馆;

8000平方米的西康网络创业园目前已入驻电商70余家;

19个乡镇街道“两区”全面建成投用,可提供包含物流、网络、培训、美工、仓储等配套服务项目,累计入驻电商超160家;成立县级电子商务合作总社,下设19个乡镇(街道)电子商务合作联社,合作联社下设村级电子商务合作社。

二是强化要素支持,建立健全服务保障体系。制定出台《电商产业园建设实施方案》、《促进微商发展八条意见》、《推进“一村一品一店”建设方案》等政策文件,实行房租、水电、宽带、培训“四免费”政策。

加强金融信贷支持,推动江苏银行、东吴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发“电商贷”,__农商行“E阳贷”平台上线运营,开展基于电商交易支付记录的免担保、免抵押贷款业务,为小微电商企业和网络创业者提供灵活多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依托职校和社会化培训平台,组织网络创业技能、企业电子商务培训34期,参训人员2107人,新增电商从业人员__00余人。依托“金种子”网络创业大赛,开展网络创业培训乡镇行活动,邀请淘宝大学讲师前来授课,有效提升了网络创业技能。

成功举办首届网商年货节、网货供需对接会,编制网货产品目录,收录产品400余种,为电商创业者提供优质货源和宣传展示平台。

三是发挥资源优势,推动线上线下产业融合。充分发挥产业资源优势,编制完善网络销售产品目录库,在深化拓展与苏宁集团合作的基础上,积极与阿里巴巴、1号店等知名平台合作对接,开设“__特色馆”。

加快推进优质稻米、苏花花生、成子湖青虾等10大类优质农产品引流上线,不断提升__农产品的知名度。

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店”专业村建设,加快省道沿线土地流转步伐,大力培育林果新型家庭农场,为“一村一品一店”发展留足空间、提品支撑。

四是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完善发展支撑体系。成立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总指挥部,由相关县领导任总指挥、副总指挥,下设农业农村电子商务、青年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工业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建设、电子商务人才培育等五个分指挥部。成立县电子商务协会,定期组织网商沙龙、创客空间等活动,着力构建电商交流心得、了解行情、启发灵感的平台。

一是物流配送体系仍不完善,大型物流仓储设施匮乏。全县具有规模性仓储能力的企业仅2家;特别是大型冷藏、保鲜仓库,全县没有一家。物流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全县49家货运物流企业中,拥有100台以上车辆的企业仅1家,1-3台车辆的企业达39家。综合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滞后,物流企业主要依靠单车经营,行业间信息不能有效互通,影响物流成本。

二是信息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全县已铺设光纤2万余公里,所有乡镇、村居实现宽带全覆盖,但移动宽带仅接通至乡镇,联通宽带仅在城区布设,农村用户只有电信一种选择;同时受带宽以及传输质量限制,信号稳定性较差,特别是“网购节”时易发生拥堵。此外,全县移动基站400余个,4G信号尚未实现全覆盖,影响了手机淘宝以及微商的进一步发展。

三是农村电商配套较为滞后,物流中转站覆盖率较低。17个乡镇网络创业专区中,有2家未建立物流中转站,各行政村也未建立中转站。快递服务站点偏少,邮政“村邮站”建成62家,覆盖率不到30%;12家快递公司乡镇网点仅60余个,村居未设网点。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会办电子商务发展和网络创业工作中的重要事项,实行半月督查,月度

通报,季度观摩的督查考核机制,以强有力的举措,推动电子商务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二是推动行业创业创新。加快培育一批信誉好、实力强的电子商务企业,支持“中国汽车轮毂网上商城”、“醉美__”、“阿拉丁网络科技”向平台化转型。推动“醉美__”电商运营公司等综合性电子商务企业提升服务水平,鼓励专业性电子商务企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支持具备条件的电子商务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战略合作等方式做大做强。充分发挥相关政府性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天使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资源支持电子商务发展。引导电商企业开展众筹活动,加强对醉美__、阿拉丁科技、佳雷纺织、瑞源塑胶等初创型电子商务企业的培育。

三是推动电商产业园转型升级。策应省“双百工程”(在全省创建100个江苏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100个江苏省电子商务创客中心)的实施,进一步完善城南电商产业园、西康电商创业园建设规划,强化功能配套,提升承载能力,服务电商企业,招引优质电商企业入驻,设立总部或区域性总部。积极发挥创客中心电商孵化功能,大力培育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努力打造电商集聚区,争创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省电子商务创客中心,争取省级奖励

四是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积极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带动农村农产品、加工品销售。积极开展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农村电子商务示范乡镇(街道)、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居)创建活动。规范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强化知识产权意识。支持电子商务企业渠道下沉,完善农村地区物流快递体系,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渠道。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店”,引导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农业经纪人等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培育一批扎根农村的电子商务企业。鼓励农业生产资料企业应用电子商务。鼓励农产品地理标志注册人加快推进网上宣传销售,着力扶持优质农产品、民俗产品、乡村观光旅游产品等上线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