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报告范文

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范例(3篇)

来源:收集 时间:2024-04-30 手机浏览

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范文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和特点

互联网金融,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而产生的,实现了线下金融业务的线上转移,并逐步渗入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金融的大众化和广泛化,依赖于网络环境而独立于网络存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商业银行,超越了商业银行繁冗复杂的业务流程,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和互联网发展的时代机遇,实现了金融业务的多元化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

1.对商业银行的支付业务带来威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出现了第三方支付模式,对商业银行的支付业务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数据统计,小额支付领域,第三方支付比例远远高于商业银行业务。特别是支付向移动终端的转移,更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量。商业银行的支付模式面临严峻威胁。

2.弱化了商业银行的融资地位。传统社会,商业银行的融资中介地位极为明显。互联网金融的出现,简化了贷款流程和业务办理手续,以便捷性成为众多客户的贷款首选。贷款门槛降低,贷款负担减少,其优势远远大于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融资中介地位岌岌可危。

3.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面临巨大危机。互联网金融的产生,一定程度上瓜分了商业银行的盈利来源,缩小了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已然形成了一山不容二虎的态势,互联网金融以全面数字化、便捷流程化、产品虚拟化等优势占据了金融领域的半壁江山,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只有变革才能发展。

三、互联网金融冲击下商业银行的发展前景

1.与时俱进的运营理念,是立足之本。面临互联网金融强烈的冲击,商业银行革新运营理念才能赢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在互联网的时展大趋势下,商业银行要积极转变姿态,打破封闭的发展格局,摒弃居高临下的发展局限性,顺应互联网时代自由、开放、互惠互利的发展观念,积极改变运营模式,倡导交流与沟通,避免闭门造车,要带有一定的危机意识和全局观念,以理性促发展,以开放求共赢,实现互联网时代商业银行的新崛起。对互联网金融平台,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完善自身交易、结算、支付等流程,一切以消费者为中心,实现更为便捷的金融管理和资金运营,满足当代人们的消费需求,实现互联网与商业银行传统运营的巧妙结合和共同发展。

2.简化的业务运作模式,是时代机遇。商业银行发展至今,带有鲜明的传统印迹,以贷款业务为例,流程冗杂,耗时耗力,要求众多,所需材料各异,造成了大的困难,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互联网时代,简化业务流程和运作模式,才能实现更好的商业发展。商业银行要向互联网金融学习,实现资金的有力监管和业务的简化便捷,实现速度和质量的优化升级,才能满足当代消费者的资金需求,提高消费者通过商业银行办理业务的渴望。简化业务流程,就要一定程度上缩短与客户之间的距离,积极给客户以反馈,让客户的需求能够在短时间得到满足,并能够得到高品质的满意服务。互联网时代,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有利条件,相信不远的将来,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将会得到质的提高。

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范文篇2

移动互联网正在创造新的商业模式。我们深入分析了互联网行业的成功企业的发展历程及其商务模式,结合移动互联网正在产生的新的生态模式,总结了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分析框架。移动互联网的商业发展模式可以归纳为“用户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双模模型。在这个“双模模型”中,一边是用户模式,包括用户规模、用户体验、用户黏性三个要素;另一边是盈利模式,包括前向收费模式、后向收费模式、衍生收费模式。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的传统商业模式中,“用户模式”往往不在考虑范畴之内。传统的商业更多从“盈利模式”开始考虑,所谓无利不起早,一定是有利可图、想清楚了盈利模式才会去做这个生意。但在互联网业务,企业首先要集中精力考虑用户模式,首先考虑怎么发展客户,怎样以某种方式获得客户,以某种方式获得很好的用户体验,进而形成一定规模的客户平台,等到形成了一定的用户规模和用户忠诚度(或称黏性)之后,再来考虑如何开发这些用户资源来赚钱。比如YouTube,在网站开办之后很长的时间内并没有确定的盈利模式,但它的网络视频给了用户全新的体验,用户规模迅速扩大,成功地创造了自己的用户模式,而为相应的盈利模式创造了坚实的基础。

移动互联网的“双模模型”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同时考虑用户、客户发展和盈利模式,但是应该明确两者要分开考虑,并考虑好它们之间的时间发展顺序——先建立“用户模式”,通过聚集人气、黏住客户,形成巨大的用户空间;然后建立“盈利模式”,即在这个已经形成的用户空间里寻找合适的商业价值,来达到商业目标。

用虚拟空间映射实体世界

移动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的空间,是一个由众多个人组成的社会化网络空间,根据消费者在这个社会化网络空间中的商业消费行为的两大类,我们可以把社会化网络中的这个虚拟空间分成两个子空间:数字消费空间和实体生活映射空间。

先来看数字消费空间。这个空间里的产品是纯数字化的消费品,听音乐、读书都是可以数字化消费的。传统的书籍和唱片,那些有形的东西其实都只是载体,我们真正消费的是音乐本身和文字所带来的信息,而不是光盘和纸张。所有这些信息产品现在都已经数字化,所有这些信息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都可以在网上实现,不再需要建立任何一个有形的载体。

再来看实体生活映射空间。我们现实生活的许多消费行为,比如吃饭喝酒,没有办法放到虚拟空间去进行,还必须让我们的真身到实地去消费,但即使是餐饮、娱乐、旅行这些实体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也是可以通过信息映射到网络空间,我们把这个空间称为做实体生活映射空间。我们通过映射到这个虚拟空间的信息,去驱动和影响我们在实体世界中的行为。比如电子商务、网上购物,都是通过网上信息去驱动的一个个消费行为。

当我们寻找移动互联网业务机会的时候,应该清楚移动互联网究竟给我们带来什么。本质上,移动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虚拟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们尽最大的努力去真实地、完整地映射我们的实体世界。

在移动互联网的生态环境中寻找新定位

在整个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生态中,大家没有必要一窝蜂地都去追Appstore这个热潮。应该看到,苹果的AppStore只是苹果自己这个半封闭的生态中的一个部分。但这个部分是最值得仿效的最重要部分吗?我们认为,在开放的移动互联网生态中,最重要的是形成网上社区。在这个网上社区中,用户能够把用户个人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社会活动、行为、偏好等都真实而完整地映射出来,创造出全新的数字化生活,从而为增值业务带来巨大的创新机会。

移动互联网给运营商、给服务提供商(SP)/内容供应商(CP)等行业参与者的机会和挑战在哪里?无论是对个人移动互联网还是对于企业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机会,我们都需要研究移动互联网的生态图,只有理解了整个生态环境,我们才能找到机会和定位。

在个人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中,其价值链主要是四个环节:内容生产、内容聚集、内容发送、内容接收。内容生产部分包括音乐、电影、新闻、体育、电视节目、网络视频等各种内容形态,其提供者主要是各种电视节目、电影视频及音乐等制作方和发行方;内容聚合部分包括内容管理、内容编排、内容转码、内容呈现、标准变换等,其典型参与者有YouTube、优酷网、土豆网(微博)、Facebook,新浪微博等互联网企业;内容发送部分则是把聚合后的数字化内容分发到移动终端的网络,包括有线/IPTV/卫星,下一代无线网(4G,LTE),无线电,平面等,这其中包括中国电信(微博)、东方有线、Comcost和AT&T等运营商。最后是内容接收部分是各种移动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DA等,其典型参与者,包括苹果、诺基亚(微博)、索爱等终端制造商。需要说明的是,有些企业只参与价值链其中的一个环节,而有些企业则参与了价值链的多个环节。如索尼公司,在内容生产和内容接收环节都有参与。

以上便是由不同的层次所形成的整个个人移动互联网的生态环境,其中各个层面,从终端、应用、开发社区到运营商的能力开放,都有非常多的商业机会,原本完全不同领域的不同角色在新的价值链中努力寻找自己的定位。

移动互联网应用在企业信息化领域,正在产生一个全新的ITC(ITandCommunications?信息通信)生态,这将会给整个IT和通信行业带来新一轮创新机会。在这个新的生态中,个人或者中小型公司的创新力量会得到更好的价值体现。中小规模的SP、CP或AP(ServiceProvider,Contentprovider,ApplicationProvider)公司,只要在新的生态系统中找到自己能强有力发挥作用的位置,都会找到很好的商业机会,获得巨大的市场回报。以前做SP和CP的,都是将面对个人消费者的服务产品放到运营商的平台上运行,然后跟运营商分成,现在简单产品放进去不会再有那么好的收益。如果从企业信息化移动应用当中找到服务企业所擅长的应用,哪怕是简单的应用,只要在某一方面能发挥创意,把移动性和创造性很好地利用起来,企业都会得到很多很好的机会。在企业移动信息化方面,中小型企业乃至个人相信都会有潜在的巨大的机会。

移动互联网是用户为王的时代

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用什么来概括?以前有人说是内容为王的时代,现在有人说是应用为王的时代。我们认为,移动互联网应该是用户为王的时代。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是给每一个个体都获得更多的能力;所有的信息化手段都是带给我们一种全新能力,这些能力让人们可以去做更多的事情。

移动互联网将是一个用户为王的时代,而开发者作为应用的供应商,决定了运营商/互联网公司想打造的平台是否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并带来收入。企业面对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的需求,信息化技术生态需要更加多元,IT系统架构需要更加开放、动态,才能让更多的开发者加入其中,让更多人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赢家。(编选:文/埃森哲)

《关于申报“特约研究员”认证的通知》

为系统整合我国电子商务领域的专家资源,做好“产学研”各领域专家的对接工作,特决定推出“特约研究员”项目,来为我国电子商务研究与实战领域的专家、高官、行业人士,搭建一个涵盖理论研究、个人展示、观点传播、成果分享、课题申报、项目合作的第三方研究服务平台。

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互联网发展趋势

伴随着工业化信息技术的快速融合以及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兴起,互联网掀起了新一轮的发展热潮,随之而来的就是互联网在效能、安全、扩展性以及可控性等方面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同时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指导,个体在参与社会活动中有着不同层次的需求,那么互联网在发展时也应当注重其用户群的不同需求。

1马斯洛需求层次下的互联网行业趋势

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人们的需求被分为五个阶段,从下到上分别为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needs)、安全需求(Safetyneeds)、情感需求(Loveandbelonging)、尊重需求(Esteem)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Self-actualization)[1]。当某一层级的需求获得满足后,人类就会自动进入下一个需求阶段,马斯洛的这一需求层次理论同样适用于互联网行业。互联网行业所研发的任何一种产品其最终目的都是服务于人,无论是搜索、电商、SNS亦或者其他各种模式的产品,都是需要面向市场,接受市场考验的。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从互联网产品的需求角度来分析,不同需求层级的产品能够代表互联网企业所处于的不同发展阶段和趋势[2]。

(1)生理需求。在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初期,各类O2O电商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专做平台的阿里巴巴、致力于自营的京东、满足日常吃喝的诸多团购和外卖、服饰方面的凡客诚品、房屋租赁的58同城、外出搭车的滴滴专车等等,各种各样食住行游购娱相关的企业,同时也有着一些提供信息搜索的大型公司,诸如百度、搜狐、谷歌等。而且伴随着互联网的持续发展,可以预见的是这些行业细分的加剧会使得相关领域的创业门槛也会越来越高,越来越垂直,目前市面上较为常见的互联网企业中有一大半都在致力于满足这一层的需求。

(2)安全需求。当人们的基本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便会集中精力在健康安全、财务安全、家庭和工作环境安全等方面上。在互联网的发展史上,有着众多的诸如360、金山毒霸等以网络安全为卖点的互联网企业,这些企业的存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在互联网世界中对于虚拟财务安全的需求。

(3)社会需求。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社会需求的主要值得是个体对于友情、亲情、爱情等亲密情感的需求,映射在互联网产业上就是社交网站和社交APP的产生。目前互联网行业有着众多用于进行社交的网站与APP,国外的有Facebook、Instagram以及twitter等等,在国内也有着微信、微博、知乎、QQ等社交工具。早在2009年俄罗斯DST老板Yuri就曾断言,搜索企业只能是互联网发展的过渡性产品,互联网模式最终只有社交和商务这两种。

(4)尊重的需要和第五层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两层之间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个人能力和成就越是能够得到社会的任何,个人也就越能够或者尊重,也越是能够实现自我,那些在社交网络上拥有众多粉丝的人,往往能够从粉丝的拥趸中获得第四层和第五层需要的满足。

2马斯洛需求层次下的互联网发展对策

(1)加大产业链与平台间的融合。互联网的发展离不开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和应用服务提供商以及终端制造商之间的密切参与和配合,互联网行业应当进一步加强与这些平台之间的融合,建立起清晰合理的产业链体系,促进移动互联网业务的不断创新。(2)重视移动应用的多元化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也不断推进这移动应用的多元化发展,即时通讯、移动制度、位置服务、移动安全服务、移动社交网络、移动办公、移动影音、移动教育、移动广告、移动医疗等等诸目前还无法想象或者技术尚未成熟不能应用的服务,在不久的未来都会成为现实,将不断推进移动应用的多元化发展。(3)推进商务模式的创新。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早已经从“星星之火”时期步入了“燎原”时期,互联网行业无论是技术、设备还是用户方面都具备较为扎实的基础,新的盈利模式呼之欲出。

以我国大型互联网企业腾讯为例,腾讯目前主要采取的是三种盈利方式,广告性盈利、增值业务盈利以及渠道盈利,广告性盈利可以说几乎是直接照搬传统的广告盈利模式的,只是将传统的纸质广告变成了电子广告,例如弹窗广告、拍拍网主页的广告等,这种盈利模式建立在互联网企业的名气和用户群上,增值业务盈利模式典型代表为腾讯QQ,QQ本身并不需要费用,但是QQ皮肤、各种贵族钻石、宠物的升级等都是需要花费金钱的,渠道盈利模式也可以称之为中介模式,是互联网公司通过在客户与客户所需的资源中构建渠道,并从中获利的模式。诸如腾讯就与艺龙网合作,通过旅游资源的整合来给消费者提供一个更加宽广的、服务更加周全的选择。但纵观腾讯的这几种盈利模式,都是目前互联网行业惯用的模式,缺乏一定的创新度,这也是我国大部分互联网企业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在国际市场上,以苹果公司为例,苹果公司“终端+服务”的商业模式就将服务链延长了,改变了传统商业模式中终端制造企业只能获取制造利润的模式,从而构建了一套能够使得制造方与消费者直接互动的商业模式,而且苹果手机所提供的游戏和社交网络服务也会极大地对用户产生吸引力,增强用户的付费意愿,这种极其富有创新意识的商业思维和商业模式值得互联网企业深究与学习[3]。

参考文献:

[1]王燕云.论马斯洛需求层次和自我实现[J].文学教育(中),2011(08):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