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濒危动物的意义范例(3篇)
保护濒危动物的意义范文
资源冷杉系中国南岭山地新发现的冷杉植物,为常绿乔木,高可达20米~25米,胸径40厘米~90厘米。在《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中被定为濒危种,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冷杉对研究古气候及古植物区系有重要意义。资源冷杉作为中国特有种,分布范围狭窄,间断分布于江西、湖南和广西。江西省井冈山市和遂川县的罗霄山脉东段是目前资源冷杉地理分布的最东端。
南方红豆杉
南方红豆杉又称美丽红豆杉,是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植物,特产于中国,属第三纪孑遗物种;生长于海拔800~1600米的山地或溪谷,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特征种。南方红豆杉是中国珍贵的观赏、药用及用材树种,也是天然抗癌药品――紫杉醇的重要天然来源。虽然南方红豆杉广泛分布于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但由于自然繁殖更新能力较低,加之长期以来遭到严重砍伐,南方红豆杉现存数量越来越少,目前已处于濒危状态,中国将其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南方红豆杉在江西省林区广泛分布,其中宜丰县和铜鼓县荣获“中国南方红豆杉之乡”称号。
榧树
常绿乔木,高达30米,是中国特有种,分布于江西北部、安徽南部、江苏南部、浙江、福建北部、湖南西南部及贵州松桃等地,生长于海拔1400米以下混交林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榧树是一种优良木材,其种子也是干果中的珍品――香榧,香榧既是美食,也是名贵中药材,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载:香榧,信州玉山县者为佳。信州玉山县即今江西省玉山县,此地产玉山香榧久负盛名,誉满神州。
伯乐树
落叶乔木,又名钟萼木,树高可达20米。伯乐树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种,主要零星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在泰国北部和越南北部也有分布。其树姿挺拔,花果艳丽,是理想的园林树种。长期以来因生境破坏,结实稀少,天然更新困难,目前处于濒危状态,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皮书中被列为濒危物种,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伯乐树在江西省分布广泛,多为零星间断分布。
樟树
常绿高大乔木,树高可达30米,胸径可达3米。樟树分布于中国南方及西南各省区,在越南、朝鲜、日本也有分布。樟树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常生长于山坡或沟谷中。由于其树冠广展,枝叶茂密,气势雄伟,是优良的绿化树、行道树及庭荫树;有樟脑香气,可提制樟脑和提取樟油;材质上乘,是制造家具的好材料。樟树为江西省省树,在江西省内广泛分布。
闽楠
俗称楠木,常绿乔木,树高可达15米~20米。中国特有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皮书列为近危种,分布于江西、福建、浙江南部、广东、广西、湖南、湖北以及贵州省。野生种群多见于山地沟谷阔叶林中。闽楠材质致密坚韧,纹理美观,素以材质优良而闻名,是上等建筑家具、工艺雕刻及造船之良材。闽楠在江西省铅山、德兴、吉安、资溪、井冈山、分宜等地均有分布。
落叶木莲
落叶乔木,树高可达30米,胸径可达60厘米。其树干通直,枝条开展,花被15片~16片,少数19片,螺旋状排列成5轮,花为淡黄色,这在木兰科植物中较为少见,花香美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较大的开发利用前景。落叶木莲是我国特有的古老珍稀濒危植物,它的发现为木兰科的木莲属与木兰属之间找到了一种相互衔接的链环,对研究木兰科的系统演化,乃至探讨被子植物的起源,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落叶木莲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也是江西特有种,仅分布于江西省宜春地区。
毛红椿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落叶或近常绿乔木,树高可达30米,素有“中国桃花心木”之称,是珍贵的用材树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目前,由于开发过度、自然环境变化和天然更新缓慢等原因,毛红椿分布区逐渐缩小,零星分布于中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和云南等省,生长于低海拔至中海拔的山地森林中。江西九连山部级自然保护区、官山部级自然保护区保存有成片的毛红椿优势群落。
长序榆
落叶乔木,树高可达30米。长序榆是中国特有种,是一个较古老的类群,在地质上属第三纪植物,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被列为中国被子植物关键类群中高度濒危种类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优先保护的物种,在研究北美和东亚植物地理学和系统演化中具有重要意义。长序榆长期处于散生状态,天然更新不良,零星分布于浙江、福建、安徽、江西和陕西等5省,生长于海拔250~9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中。在江西省,长序榆分布在上饶、抚州、宜春地区以及赣北的武宁县。
保护濒危动物的意义范文篇2
(一)深化满通古斯语言文化基础理论研究
拓展应用研究,从人类学的视角对满通古斯语言文化进行多方位综合研究。加强满通古斯语言文化理论深层次研究,深化满通古斯语言文化与相关学科结合研究,加强满文文献的整理和科学分类研究,加大满通古斯语言文化的抢救调查及有关资料的数字化处理工作。继续深化满通古斯语族语言研究工作,加强语言学与史学等其他学科的交流和互动,推动多学科、跨学科合作。
(二)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
如访问讲学、双边研讨、合作课题、交换成果、查阅资料以及国外田野调查等。在满通古斯语言文化的研究及发展中,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应进一步加强联系,互通信息,密切合作,对重大课题、难点课题进行联合攻关,从而取得突破性成果。
(三)加强满通古斯语料库建设
满语已经处于濒危状态,满语口语是研究满族语言文化的第一手珍贵资料,也是满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活化石,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然而,受各种历史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影响,满语口语日趋消亡。满学专家赵阿平女士认为,语料库建设是现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深化语言应用与研究的新方向,对于保存濒危的满语与浩瀚的满文档案翻译工作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与应用意义。建立满语语料库,能够永久保存满语语料等珍贵的文化遗产,为满语本体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同时,在满语语料库基础上,建设满汉双语平行语料库,以解决满文档案的初步翻译问题,将有助于快速改善目前我国现存的大量满文档案缺乏人才翻译整理的状况,提高满文文献研究和开发利用的工作效率。
(四)设立满通古斯重大工程项目
并投入相应专项经费,使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协同开展濒危语言保护工作,集中人力物力,多方协作。开展濒危语言资料的保存和抢救工作,陆续调查研究和刊布濒危语言资料,出版濒危语言学专著和词典,建立计算机词汇语音数据库,用多媒体技术、录音和录像等现代化手段,大量保存民族语言中各类民间文学作品等声像资料。
(五)加大满通古斯语言文化专业后备高层人才的培养力度
如硕士生、博士生等,加强研究队伍建设,保障研究持续发展,在民族聚居区开展切合实际的双语教育。赵阿平女士认为,在对领军人才给予各方面关心和支持的同时,也要关注领军人才带领的队伍,加强对满通古斯语言文化研究团队的投资。建立濒危语言保护网站、论坛,让传媒机构更多地关注濒危语言的状况,定期召开学术会议,通过这些措施交流经验、交流成果,扩大社会影响。
(六)建立满通古斯濒危语言文化生态保护区
保护濒危语言生存和发展区域、保护少数民族聚居区、濒危语言保护示范区等,使民族语言的文化生态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和保持。重点推进抢救保护濒危语言满语、赫哲语、鄂伦春语,切实保护和扶持濒危语言传承人。如以黑龙江省为例,齐齐哈尔三家子村满语遗存地;佳木斯、同江赫哲语遗存地;黑河爱辉区新生乡、呼玛白银纳乡、塔河十八站乡鄂伦春语遗存地等。
(七)建立中国满通古斯学博物馆
在中国东北三省,各类博物馆比比皆是。但部级的民族学博物馆、满通古斯学博物馆尚未建立,与东北亚其他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以日本为例,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是日本引以为豪的博物馆,这里不仅以地球上的所有地区和民族为对象进行收集和展出,而且进行深入的研究。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是日本国内唯一的民族学研究机构,收藏有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文物、标本约11万件,展出约7000件。陈列室分成大洋洲、美洲、欧洲、非洲、西亚、东南亚、中北亚、东亚8个地区,介绍世界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此外,还设“世界语言文字”和“世界民族音乐”两个专题陈列室。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建立满通古斯学博物馆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
(八)建立东北亚满通古斯语言文化历史研究中心
满通古斯语言文化研究作为国内外学术界特殊关注的学术领域,极具民族文化特色与国际学术交流优势。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科技迅猛发展,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遭遇了空前的生存危机。在满通古斯语族语言中,女真语作为一种消失语言已经不被使用,满语、赫哲语、鄂伦春语都已成为严重濒危语言,锡伯语、鄂温克语也即将进入严重濒危状态。在这样的紧迫形势面前,对这些濒危及严重濒危语言的词源、研究历史、基本词汇进行全面系统研究,对于我国民族语言和文化资源的抢救与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以国家研究机构和高校为依托,抢救满通古斯诸民族语言、文化遗产,进行科学系统的综合研究显得十分紧迫。
二、中国在东北亚诸国建立满通古斯文化研究基地,占领学术制高点
保护濒危动物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中国;濒危海洋生物;保护
中国有着丰富多彩的生物多样性,在全球范围内排在第8位。但是,中国所受到的生物多样性威胁也是全球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辽阔的海域、漫长的海岸带,3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海面积,我国有着多种多样的海洋生物,记录在册的海洋生物有22561种,隶属于5个生物界、44个生物门。我国海域的海洋生物,按照分布情况大致可以分为水域海洋生物和滩涂海洋生物两大类。伴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开发和利用海洋的强度,最近若干年来,中国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威胁,而且濒危物种数目明显变多,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一、濒危海洋生物所面临的威胁
1、海洋生物丧失了生存环境。我国存在着大量的滩涂围垦、海洋工程、航道疏浚以及海岸工程等活动。这样会严重影响海洋生物的正常活动,而且还可能会造成海洋生物丧失了自身的生存环境。例如红树林的生存环境减少就是最好的例子,从上世纪纪70年代至今,全国的红树林湿地面积仍然在持续下降。在它的生态系统中,最少包括55种的大型藻类、浮游植物共计有96种、浮游动物达到了26种、底栖动物300多种、昆虫142种、哺乳动物10种、爬行动物7种。这些红树林面临着濒危境况,对海岸带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峻的恶果,这种生态系统中的多种生物都会失去生存环境,导致了种群消失以及灭绝。
2、过度捕捞导致的恶果。眼下,在海洋上的捕捞船只数量大幅度增加,捕捞手段更加先进,多种渔业资源大幅度下降或者枯竭,多种鱼类根本无法形成渔汛。例如,我国东海渔场曾经富产的大、小黄花鱼、带鱼以及墨鱼都很难发展,面临着绝迹的境况。此外,浪费性的捕捞活动以及渔获副产物都误捕了大量的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与此同时,因为大量海洋生物的观赏价值很高,也能够作为收藏艺术品被珍藏起来,或营养价值非常丰富,成为了口中之物。因此,在利益驱使的情况下,人类无节制地捕捞、甚至是违法偷捕这些濒危海洋生物,这样可能会导致物种资源被严重地破坏,还可能会灭绝,红珊瑚、鹦鹉螺以及中国童等就是最好的例证。
3、海洋环境污染的恶果。因为大量的海洋原油都泄漏到海洋中,海洋运输的污染以及排放懂啊海中的多种陆源污染物也会加剧海洋环境的污染程度,进而恶化了海洋生态环境,使得很多海洋生物濒临灭绝。
4、外来物种的入侵。随着海洋运输的快速发展、我国引入了大量的海水养殖品种,外来的海洋物种日益变多,这可能会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失去了原有的失衡、很多物种的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不均衡现象加剧,再加上很多外来海洋生态物种会(例如美国的大米草)严重排挤其他相似的物种,影响甚至威胁了本地区的海洋生态系统。其次,外来的海洋物种和当地物种不断地杂交或竞争,这样就会极大地改变或者影响既有生态系统中的遗传多样性,还可以导致本土种群绝迹。
二、中国保护濒危海洋生物的措施
1、中国的保护法律及保护行动。我国向来非常注重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以及保护海洋濒危生物的相关事宜,而且还主动参加到全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中去。中国先后签署和加入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国际湿地公约》。伴随着我国不断完善和健全海洋濒危生物法律,沿海各个省市先后颁布了本地区的法律法规,加大了保护海洋濒危生物的力度和范围。而且,我国还编制了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诸多行动计划,而且部分行动规划已经开始逐步实施。例如我国已经开始执行《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以及《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等。
2、中国的海洋自然保护区。我国要不断强化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可以更好地保存好海洋生物的多样性,进而预防海洋生态的不断恶化,从我国的情况来看,珍贵濒危海洋动物保护区属于我国珍贵濒危动物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仅有海洋特别保护区,还有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区等。中国当前已经分别构建了30个和17处国家水平的海洋自然保护区以及部级海洋特别保护区,而且还有60个地方性的海洋自然保护区。此外,我国还运用多种手段来保护红树林、人海河口、海湾、海岛、珊瑚礁以及滨海湿地等脆弱的海洋生态系统。在此基础上,我国还建立了若干个海洋特别保护区,重点保护有影响的药用资源、水产资源以及濒危物种,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海洋濒危生物的多样性,而且还可以减少和降低人为活动的影响,重点保护、恢复、发展、引种、繁殖海洋濒危生物资源。
3、及时调整保护生物名录。当前,我们要根据具体的国情和资源情况来调整具体的重点保护生物名录。针对部分需要量较大但是又受到严重威胁的野生种群和物种,应该及时将它们划入到保护名单中去。例如,我国的刺参,栉孔扇贝,大牡蛎,石斑鱼,孔鳐,真鲷,胭脂鱼,金海燕等具有极强的医药价值,但是它们还没被列入红色名录以及保护物种名单。还有,部分野生物种具有国际范围的的生物多样性意义,而且还受到了威胁。此类濒危物种应该被列入保护名录之中,以便更好地进行保护。
4、采用代用品和人工养殖品。对于濒危野生海洋生物来说,若是禁止或限制使用的国家重点保护的物种,就务必严格要求限制开发此类濒危物种,尤其是要制约和减少将濒危野生海洋生物当成特殊需要(观赏或者医疗)的审批手续。此外,还要进一步寻找此类濒危物种的代用品,且不断地宣传运用相关的代用品以及人工养殖品。可以运用人工养殖和栽培的方式来获取此类资源,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缓或者防止此类资源的进一步衰退。在此过程中,也可以对濒危海洋野生药用生物进行组织培养、基因库、种质库建设以及细胞培养的深入研究,这样就可以便于人们未来可持续性地开发此类濒危海洋生物资源的价值。
5、开展保护区科学研究与监测。相关部门要将海洋保护区当成最好的科研实验室,这样就可以比较深入地研究绝大多数海洋濒危物种、自然遗传变异、物种多样性、种群、关键种与其他物种、还有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等。相关单位要借助保护区来进行多种类型的科学、研究以及监测,这样就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海洋自然保护区中的海洋濒危生物的具体生存状况。尽可能真实地反映所保护的海洋濒危生物与海洋保护区之间的关系以及相互作用,这样就可以为制定和颁布海洋濒危生物的管理政策提供精准的数据库。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当前所设定的绝大部分海洋自然保护区旨在确保生物多样性、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在此基础上,本文建议相关部门设立以生态监测为主的海洋自然保护区监测体系。
三、结束语
当前,在建设海洋强国中,要切实强化海洋生态环境的管理工作,大力保护海洋濒危海洋生物。不仅要普及海洋濒危生物知识,还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在享受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以及海洋生物资源(尤其是濒危生物资源)多样性的义务。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