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报告范文

森林资源保护的有效措施范例(3篇)

来源:整理 时间:2024-05-03 手机浏览

森林资源保护的有效措施范文

关键词:绥阳林业局;森林资源;区域差别

一、基本情况

绥阳管辖区域内有大量的森林资源,森林生长区域与长白山支脉接壤。林业局管辖区域内,地理环境复杂,丘陵与低山相连接,树木生长情况也存在很大差异。低山之间的海拔高度差较大,森林覆盖面积已经达到了90%以上,森林组成包括人工种植的公益林以及野生树木。境内大部分是平缓的低山丘陵,地势为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间低,呈马蹄形,起伏较大。最高峰为通沟岭,海拔为1102米,最低处在东宁盆地,海拔仅为110米,平均海拔为600米左右。平均坡度为10-20°之间,最大坡度在40°以上。绥阳林业局经营总面积为516451公顷,其中林地面积488546公顷,占总经营面积的94.6%;非林地面积27905公顷,占总经营面积的5.4%。在林地中,有林地面积462881公顷,疏林地34公顷,灌木林地164公顷,未成林造林地3567公顷,苗圃地113公顷,无立木林地(含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402公顷,宜林地17627公顷,林业辅助用地3758公顷。全局森林覆被率89.7%,林木绿化率89.66%。根据主体功能区划分标准,绥阳林业局划出限制开发区370053公顷,禁止开发区146398公顷。

二、区域差别管理措施

林业局管辖区域面积大,实施统一的监管标准工作任务很难开展,因此在对森林进行管理时,采用分区域进行的方法。针对不同区域存内森林生长特征制定有效的管理计划,森林生长期间发生的问题也能得到有效解决,下面将对具体的管理措施做出介绍。

1、限制开发区管理措施

对森林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使用,能够促进地方经济增长进步,过度的开发也会带来生态环境失衡问题,对林区进行管理,能够避免违规砍伐的问题发生。在管理过程中要限制砍伐的力度,并对野生森林做出保护,只有在规定区域内的树木才能够开发使用。树木的使用方向不同,树干坚硬笔直可以应用在木材加工方向,森林生长期间还会形成美丽的自然景观,通过开发旅游业也能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树木生长期间受环境影响严重,常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问题,生长在山区的树木根系在外,树木吸收水分功能下降,容易引发死亡。因此在对林区进行管理维护时,不能只局限于树木本身,对于周边的环境也要加以改造,为树木生长提供有力的条件。人工建设的公益林区要做好前期规划工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对于工作期间遇到的问题,更要加大监督管理力度,确保问题能够解决,不会进一步恶化造成恶劣影响。

用材林是以培育和提供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以培育大径材种为主。选择立地条件好的商品林区,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良种壮苗,及时采取透光抚育和生长抚育措施,为国家经济建设培育出优质大径木材。建议营造速生丰产林、大径用材林和经济林,树种主要有落叶松、红松、水曲柳等。

一般用材林功能区一般用材林基地以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为目的,实行集约经营,定向培育,大力培育纤维林,实现高投入、高产出,最终达到提供所需木材产品的目的;加大抚育力度,采取近自然经营方式,科学经营,调整树种、林种结构、优化现有林分;改善森林环境,提高林地生产力,大力发展替代产业。

四大基地建设:人工红松果林基地、速生丰产林基地、珍贵树种大径材基地、经济林基地。改善森林资源林龄、林种、树种结构、提高林地的生产力和利用率,使该局逐步形成一个生产力高,多层次、多功能的森林资源体系。

加大造林力度,扩大森林面积,优化林业结构,坚持宜造则造、宜抚则抚、宜改则改、宜间则间、宜伐则伐、宜封则封的原则,科学经营森林,提高林地利用率、提高树木材积、提高林分蓄积、提高经济价值、提高生态防护功能,保护自然、保护林分、保护林地、保护环境。

野生林场的监管要严格进行,发现任何偷盗砍伐的问题都要采取积极的处罚措施,并在基层群众中开展森林保护法的教育工作,使群众了解到加强野生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在群众的支持与配合下林区监管工作能够高效开展。森林种植过程中要考虑绥阳环境特征,种植适应北方气候环境的树木,这样能够保障树木的成活率。

2、禁止开发区管理措施

国家保护树种功能区,保护树种是国家宝贵的自然资源,也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已建的自然保护区、划建的禁伐区中的保护林要加强管理;零星分布的珍贵树种和古树名木,予以保护和管理,不得随意采伐。严格控制采伐红松、蒙古栎、黄菠萝、核桃楸、水曲柳、钻天柳、紫椴、山槐二级珍贵树种。适时进行透光、生长抚育,进入近熟后进行封山育林。对生态区位重要和生物多样性程度高的珍贵树种保护,实施封山育林,禁止一切采伐活动。充分利用自然力实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对密度不足的林分、天然更新有困难的林分,对其进行有步骤的人工补植更新。

原始林(母树林)功能区:

第一,对区内特种用途林(母树林)实行严管措施,除旅游观光和采种外不得从事商业性采伐行为,禁止非公益性建设项目占用林地。

第二,禁止挖沙、取土、采石等破坏林地行为;对宜林荒山荒地,小地块及时更新造林;搞好种子园与母树林经营,对母树林采取集约经营的方式加强管理。

第三,采取施肥、除草、修枝、疏伐、密度管理等措施,改善林地卫生条件,增大母树营养空间,提高林地生产力。

第四,采取综合措施,防治有害生物危害。原则上应采取生物防治为主,在选用农药时,应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量的农药。

第五,严禁在针叶母树林中采脂。

第六,对天然母树林需要进行高度的集约经营,使其获得最优的综合效益。

3、国境线功能区

实行封山育林,适当进行透光抚育、生长抚育、更新采伐及卫生抚育,在适当的位置因地制宜地树种,提高森林质量。对生态区位重要和生物多样性程度高的珍贵树种保护以及军事、政治意义特殊的国防林实施封山育林,禁止一切采伐活动。充分利用自然力实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对密度不足的林分、天然更新有困难的林分,对其进行有步骤的人工补植更新。

小结:绥芬河两岸功能区也十分重要。对绥芬河流域重点地带在尽量依靠自然经营森林的前提下,采取必要的人为技术措施,采用天然更新与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相结合的更新方式和必要的人工更新,在针叶纯林中引入阔叶树种,改单层同龄林为复层异龄林等方式方法,迅速恢复模拟自然的森林结构系统,最大限度地提高现有生态系统的综合生产力。

参考文献:

森林资源保护的有效措施范文

【关键词】:林业资源;保护;管理;基础;研究

前言:我国国土面积960平方千米,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林业资源,其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重要的生态资源,对于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十分重要。因此,林业管理部门应当采取更为科学、有效的措施来加强森林防火管理和资源保护。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于林业资源的需求的不断增加,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促进其可持续的发展和利用以及制定合理的森林防火措施也就成为当下相关部门所考虑的首要问题。

1、林业资源保护工作的研究

1.1国外林业资源管理

林业资源维持着生态系统正常运转,是人类重要的木材来源。在生产原木和木制品,林业资源企业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和竞争性以及正外部性。若林业资源作为一种个人财产,那么,有关林业资源的企业在经济上的收益将大打折扣也将对这种产品失去兴趣,就会减少生产公共服务品的林业资源。为了使不同用途的林业资源数量平衡,确保各种林业公共服务品的正常提供,国家政府应该提出相应解决措施,维持这种产品量之间的平衡。

1.2林权企业对于林业资源的所有权支配

在我国林业资源开发中,多采用以开采区转让给采伐者的所有权支配方式。国家早林业资源采伐时不进行微观管理,往往是宏观调控来实现管理,所以,在保护林业资源不受破坏时,政府应将采伐者假定为森林资源的保护者。不但要对林业资源展开保护,还要在林业产品生产时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从而推动林业资源更好地为社会服务[1]。

1.3我国在林业资源管理中的探索

在我国林业资源管理中,常常出现两种完全不一的产权制度。一种为人民所有,另一种为集体所有。进而造成了政府与企业变成了一个整体,得以在管理手段方面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但在林业管理方面却未能产生公有制的模式,而是产生了委托管理的模式。当前部分林业局面临着管理经验缺乏的现象,进而造成管理方面创新能力严重缺乏,致使林业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与预期不符。

1.4不合理林业经济结构

为扩大市场经济,给予我国经济更大的发展空间,己经将我国林业的开采权从国家转移到了企业、个人的手里。但对于集体和个人来说,通常会由于各自的利益,不能够很好的合作,造成了林业发展的不协调,以及发展片面性。甚至有的林业经营单位、个人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完全不考虑到林业的长久发展,导致许多森林资源受到了不可修复的破坏[2]。

2、林业资源的防火策略

2.1森林火灾的预防及管理

森林火灾的发生不是人为可以阻止的。森林火灾具有巨大的破坏性,为避免火灾对森林资源构成的破坏,并减轻对人类和社会的不良影响。应该尽量做好森林火灾防御措施,进一步完善森林防火的相关基础设施。为此,要求相关管理者提前做好森林防火措施,严格控制火源。

首先应明_森林火灾对林业资源产生的毁灭性伤害程度,掌握造成森林火灾的的原因通常情况下,导致森林火灾的原因主要包含可燃物、氧气和火源。在森林中,可燃物和氧气是时刻存在的[3],因而造成森林火灾的根本原因是火源。森林管理人员应在充分了解引发森林火灾的原因后,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完善的管理方针和方案,构建健全的规章制度,对林业保护和森林防火工作进行科学管理。

其次,建立健全的森林火灾预报和防治体系,在体系的指导下,森林管理人员严格按照体系的内容开展森林防火工作,对火险进行预报,对森林火灾的情况予以实时监测和预报,森林保护工作人员要加大森林防火的宣传力度,使得人们的防火意识有所提升,实现对森林火灾的预防和全面管理,降低森林火灾的发生几率。

2.2加强野外火源的管理

在林业资源的防火工作中,除做好森林火灾的预防及管理,还要加强对野外火源的科学管理,通过运用合理的管理方法,、为森林防火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依据。在实际森林防火中,野外火源进行管理是基础的性工作内容。在全面开展森林防火工作前,需将业务火源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做好对生产工作用火和非生产用火的防范。在野外火源管理中,应加强巡查力度,通过大面积的排查,进而消除火灾安全隐患[4]。特别是在火灾高险期和节假日等时期,需加大巡查的范围和工作密度,在中午和傍晚等时间段,严格执行火灾防范工作,确保火灾防范的各个环节都能够认真落实到实处。

2.3加大对森林防火的宣传

在依法治国的国策下,森林防火标语已经成为国家的脸面,依法制定、依法执行才是大道。在森林防火宣传中,需不厌其烦地教育和宣传。坚持公众化、基本性、专业化、普及化、创新性、针对性等原则,定期向群众讲解森林防火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可以通过广播、报纸、电视或向群众发放并讲解宣传册或宣传单。其次,定期向群众进行警示教育,例举一些由于一时的疏忽大意引起的重大火灾故事,挨家挨户宣传,使群众自身意识到森林防火的重要性。

结语:随着林业资源的不断发展,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的作用。政府能够建立对应的管理体系,从而可以有效地建设林业管理机构。同时,在林业产品出口方面也要实施严格的控制,建立森林保护政策。加强关于森林资源保护意识可以有效地推劝森林行业的发展,时时关注林业资源的监管工作。

【参考文献】:

[1]胡成云.林业资源保护及森林防火管理的有效策略分析[J].绿色科技,2013,12:213-214.

[2]罗利平.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管理措施探讨[J].中国林业产业,2016,12:264.

森林资源保护的有效措施范文篇3

关键词:塞罕坝;森林资源;保护措施;浅析

中图分类号:S155.4+8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塞罕坝机械林场是河北省最大的人工林林场,2007年在原林场和塞罕坝部级森林公园的基础上建立了自然保护区,肩负着建设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治理和改善荒漠生态系统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职能。塞罕坝地处高原地带的森林-草原-荒漠沙地交错带上,生态系统极其脆弱,加大对森林系统的保护力度已成当务之急。

2森林资源现状

根据监测结果,塞罕坝机械林场林地总面积93354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00%。其中,有林地面积占林地总量的72.39%;全场林木总蓄积量达1012万m3,公益林地42320hm2,占林地总面积的45.33%,商品林地32346.67hm2,占林地总面积的34.65%,公益林地与商品林地之比接近3∶2。林区内有维管植物81科、303属618种;大型真菌22科51属79种;陆生野生动物152种、亚种。

3森林资源保护面临的问题

3.1生产经营影响

塞罕坝机械林场主要以林业为主,商品林经营是森林经营的中心工作。同时单层人工纯林集中连片,但树种过于单一,导致林分稳定性和综合抗逆能力下降,近几年森林病虫害虫总量逐年增加,且有大面积发生的趋势,不利于综合开发利用和全面合理地培育后备资源。

3.2人口增长影响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引起了对土地、能源等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经济的发展对林木资源的利用也较普遍,对各种植被的开发利用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选择,导致资源被不合理开发,自然环境承载压力增大,有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3.3旅游活动影响

近年来由于旅游经济的发展,该地区生物资源和景观资源消耗加大,影响塞罕坝生态系统稳定。特别是旅游活动的开展,旅游设施的修建以及林区内居民大量的排放生活垃圾,致使环境污染,对林区内资源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3.4周边环境影响

周边地区防风固沙措施跟不上,有些地方产生了沙丘活化和土地沙化现象,不仅造成了风沙对新垦荒地的侵蚀,也加剧了对自然保护区的危害。畜牧业的发展,致使草场严重超载,加剧了草场退化甚至沙化。林场西部三道河口一带地处荒漠沙地边缘,水资源匮乏,植被相对稀少,生态系统脆弱,与之相邻地区植被退化,土地沙化,荒漠化趋势加剧,沙进人退的局面尚未扭转。

3.5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矛盾尖锐

因为丰富的资源和优美的环境,使得塞罕坝已不可避免地成为开发和招商引资的重点,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日益尖锐。目前在林区内开发旅游项目,或建立风电站、道路、别墅等设施,对该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产生了影响。

4森林资源保护措施

4.1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随着人们对生存环境质量的重视和对自然与生态的渴求,自然保护区建设正日益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保护区是一种特殊的土地利用类型,以保护物种、生态系统或自然遗产为主要目的。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的消极保护,而是为了在实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发挥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优势和科技优势。按照生态学原理,合理利用资源,加强保护区建设,以促进自然保护区与林场的协调发展。

4.2林业经营管理

4.2.1分类经营管理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与林业分类经营有密切的联系。保护森林资源,就要在保证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尽量发挥森林的各种功能,在塞罕坝优质人工林的基础上,采取分类经营,将林业潜在的最佳效益通过合理的经营管理手段充分发挥出来,实现高效经营,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既有利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协调社会经济的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等都是十分必要的。

4.2.2林地林权管理

切实强化林地保护管理,严格执行征占用林地审批制度,发现非法征占用林地行为应及时查处。对林权证发放情况进行清理登记,明确和稳定森林资源权属关系,积极协助调处林权纠纷,保护林区生产生活秩序稳定。加强森林利用管理和森林经营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林地流失,收复和恢复损毁林地。

4.2.3限额采伐管理

完善森林限额采伐制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切实把森林资源管好。创新森林资源管理体制,遏制森林资源超限额采伐,加强森林资源抚育经营,防止国有森林资源流失。严格执行林木凭证采伐制度、木材凭证运输制度和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制度。加大林政执法制度,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垦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行为。

4.2.4荒漠化管理

坚持植被重建与封禁保护相结合,大力推进工程治理、增加林草植被,切实加强封禁保护,强化禁牧、禁垦措施,促进荒漠生态系统修复与优化。坚持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既要加强荒漠化防治,又要发展特色沙产业,聚集全社会的力量参与荒漠化防治。

4.3开展生态旅游

开展生态旅游可有效地维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生态旅游的核心概念是保护,在保护的同时强调发展。通过有效的管理、规划和监测,使旅游、林区和当地社区共同发展。(1)生态旅游必须以承受能力为前提,避免生态功能的破坏。并按照淡旺季节、节假日、不同景点、不同线路而有区别地科学区划分流和疏导游人,避免超负荷接待游客。

(2)生态旅游业必须持积极而谨慎的态度,进行适度开发。开发中所有的建筑、道路等基础设施,必须与自然景观相协调,在施工中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不良影响,以不污染、不破坏环境为前提。

4.4森林病虫害防治

防治森林病虫害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措施。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直接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发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在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促进产业发展中,担负着支撑保障任务。

在做好预测预报的同时,加快构建起一个覆盖整个林场、健全的预测预报网络体系,及时掌握林区森林资源发生病虫害的具体情况和发展动态,实施短期的区域性预报。坚持对森林资源病虫害开展一般的调查以及系统的观测,持续积累相关的基础资料,建立起实用的数据库,运用监测信息处理系统以及高新的技术开展预报预警工作。使用生物防治方法,实现可持续控制森林病虫害,尽量避免环境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

5结语

任何森林资源都具有一定的生态公益功能,坚持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配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好森林生态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才能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公益功能。因此,应当加强研究森林资源的保护措施,并将措施贯彻落实,最大限度保护森林资源。森林资源保护措施的实施,对保护我国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万维英.浅谈森林的重要性及保护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1(15).

[2]丁存发.优质高效、分类经营是林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J].河北林果研究,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