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的用途(6篇)
无线电的用途篇1
关键词:电话交换机;技术应用;任务结构
中图分类号:TP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1)07-0000-02
BasicTasksandStructureoftheTelephoneExchange
JinXiuli
(ChinaTietongTangshanBranch,Tangshan063000,China)
Abstract:Inmodernsociety,telephonePBXswitchesforallbusinesscommunicationsareanintegralpart.Theycancontributetosolvingthekeyissuesofacompany,tohelpthecompanyincreaseproductivity,reduceoperationalcosts,improvesecurityandcustomerservice.Articleontelephonetechnologyanditsapplicationprogram-controlledswitchesareanalyzedandexplained.
Keywords:Telephoneexchange;Technologyapplication;Taskstructure
一、电话交换机的基本任务
电话交换机有四种基本呼叫任务,根据进出交换机的呼叫流向及发起呼叫的起源,可以将呼叫分为:本局呼叫、出局呼叫、入局呼叫和转移呼叫,如图1-1所示。将交换机理解为一个交换局,本局一个用户发起的呼叫,根据呼叫的流向可以分为出局呼叫或本局呼叫。主叫用户生成去话,被叫用户是本局中的另一个用户时,即本局呼叫;被叫用户不是本局的用户,交换机需要将呼叫接续到其他的交换机时,即形成出局呼叫。相应地,从其他交换机发来的来话,呼叫本局的一个用户时,生成入局呼叫;呼叫的不是本局的一个用户,由交换机又接续到其他的交换机,交换机只提供汇接中转的功能,则形成转移呼叫。除了汇接局一般只具备“转接呼叫”的功能外,每个局的电话交换机都具备这四种呼叫的处理能力。至于长途和特种服务呼叫,可以看做是呼叫流向固定的出局呼叫。
(一)电话交换机的基本结构电话交换机的基本结构由两大部分构成:话路系统和控制系统,如图1-2所示。
图1-2电话交换机基本结构
话路系统包括所有的提供电话接续任务的终端和交换设备。话路系统的核心部分是“交换网络”,从人工台的接线面板与塞绳电路,步进制的各级接线器,纵横制的用户级、选组级交换网络到数字交换机的数字交换网络,都是用来提供在各种交换方式下的通话通路的。话路系统中还包括各种需要通过交换网络进行交换连接的终端,如用户电路、中继设备、信号设备等。
控制系统在需要的时候接通话路,提供语音信号传送的通路。电话交换机经历了从最初的人工进行控制接续到以数字电子计算机作为控制系统核心的过程,从基本的电话交换的控制功能来说,不论哪一种交换方式都具备,只是实现的手段和方法有所不同而已。
(二)程控交换机的基本概念程控交换机的基本结构框图如图1-3所示。
图1-3程控交换机的基本结构框图
控制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话路部分由交换网络、出/入中继器、用户电路等组成。交换网络可以是各种接线器(如纵横接线器、编码接线器、笛簧接线器等),也可以是电子形状矩阵(电子接线器)。交换网络可以是模拟空分的,也可以是数字时分的,并由CPU发送控制命令驱动。出中继器和入中继器是和中继线相连的接口电路(中继线用于互联交换机),传输交换机之间的各种通信信号,也可以监视局间通话话路的状态。用户电路是每个用户独用的设备,包括用户状态的监视和与用户有关的功能。在电子交换机,尤其在数字交换机中,加强了用户电路的功能。图1-3中所示的话路部分包括交换网络、中继器、用户电路以及信号设备,且都受控制部分的中央处理器控制。所以说程控交换机实质上是数字电子计算机控制的电话交换机。
二、电话通信网
电话通信网是进行交互型话音通信,开放电话业务的电信网,简称电话网。它是一种电信业务量最大,服务面积最广的专业网,可兼容其它许多种非话业务网,是电信网的基本形式和基础,包括本地电话网、长途电话网和国际电话网。
电话网采用电话交换方式,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发送和接收电话信号的用户终端设备、进行电路交换的交换设备、连接用户终端和交换设备的线路和交换设备之间的链路。
电话网基本结构形式分为多级汇接网和无级网两种。我国电话网由四级长途交换中心和一级本地网端局组成五级结构。其中一、二、三、四级的长途交换中心构成长途电话网,由本地网端局和按需要设置的汇接局组成本地电话网。
除了以传递电话信息为主的业务网外,一个完整的电话通信网还需要有若干个用以保障业务网正常运行、增强网路功能、提高网路服务质量的支撑网路。支撑网中传递的是相应的监测和控制信号。支撑网包括同步网、公共信道信令网、信输监控网和网路管理网等。
三、两台程控电话交换机接入通信方案
(一)常用的两台程控电话交换机的通信接入
此方案是把两台集团电话交换机的分机线与中继线相互对接,即一台电话交换机A的分机线接入另一台电话交换机B的中继线,另一台电话交换机B的分机线接入这台电话交换机A的中继线,相互交叉接入。
此方案必须具备:两台集团电话交换机要有多余的分机端口和中继端口线(一般是2-4条线),两台电话交换机同时相互之间拨打取决于相互之间接了多少条分机线或中继线。
采用集团电话交换机或数字程控交换机组成。利用话路复用器可以使一个集团公司或一个系统单位共用一台程控用户交换机,不仅便于管理和维护,而且还可以降低成本,电信运营商可以作为远端模块使用。
用光缆传输而不需要通信电缆,话路复用器也可利用n*64K的传输方式一部分传语音,一部分传以太网数据或其它业务,并且直接同具有中国一号信令、中国七号信令或PRI信令的E1接口相连接,实现2M的远端接入。特别适用于有光缆铺设而无电缆铺设,或语音需要保密(如部队)的场合。
四、电话交换应用实例
现以铁通唐山分公司现有电话交换网为例,其简单拓扑结构示意图如下:
铁通唐山分公司电话交换网采用分层拓扑的网络结构,其中包括长途关口局、汇接中心局、智能业务交换点、端局、模块局、远端单元等设备类型。从图中可以看出,贝尔长途局既具备长途话务疏导的功能,同时还是与移动、联通、电信等运营商话务交换的节点,其网络的重要地位不容忽视。中兴64K中心汇接局真正起到了话务汇聚的功能,铁通唐山分公司各端局、模块、单元的话务全部需要经过64K汇接局转接接续,64K中心地位重中之重。华为SSP局不仅作为铁通智能业务(如96201、96590等)的触发节点,同时还是一个端局,下挂许多单元,满足用户的接入需要。端局的设备类型较为多样,包括贝尔S1240端局、中兴8K、华为32模等,同样,这些端局均下挂模块、单元等远端小型设备,满足不同区域的用户接入。
科技在不断进步,交换技术也在腾飞,随着程控交换系统与其它类型通信网的接口联接与组网能力不断增强,让我们共同进入通信、信息业务高速发展的时代。
参考文献:
[1]周明宇.基于电话程控机的技术及其应用[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2,7
[2]王少则.电话程控机核心技术问题[J].国防科技参考,2000,1
无线电的用途篇2
关键词:插线板;风险;分析
1引言
插线板(或称插座转换器)是一种可移动式的电源插座产品。当室内装修中安装的墙壁插座数量不够或者安装位置不恰当时,消费者常需要选用插线板作为取电的电气连接件。插线板可以随所需场合的变化而移动位置,使用方便。但是,由于其又一次通过插头与墙壁插座连接,增加了电气连接的环节,因而其发热因素增多,安全系数变小,所以插线板更适合于临时、短时用电的电器使用。
2行业状况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插线板产品形式五花八门,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假冒伪劣的情况时有发生。一些企业罔顾安全风险,在经济利益驱动之下,不顾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采用劣质材料进行生产,产品结构•质量管理•不符合安全标准,导致产品的主要安全性能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容易引发触电、火灾等事故,严重危害消费者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劣质的插线板冲击了正常竞争的市场秩序,不利于正规企业的发展和我国该类产品质量的提高。
2.1产品现状
部分插线板生产企业利用普通消费者对标准、法规的不了解,采取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等不法手段,再以低廉价格诱导消费者购买。这样的不合格产品极易出现触电、着火的危险,新闻媒体关于插线板相关的触电伤害、电器起火引发火灾的情况时有报道。此外,市场上销售的一部分插线板产品还采用“万用孔插座”的结构,不符合我国插座标准对尺寸的要求,其防触电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国内对符合GB2099.1-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第1部分:通用要求》和GB1002-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单相插头插座型式、基本参数和尺寸》标准的插线板产品要求进行CCC强制性认证,但市场上销售的插线板产品主要是符合GB2099.3-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第2部分:转换器的特殊要求》标准的产品,目前GB2099.3-2008标准尚没有列入CCC强制性认证,所以,具有CCC证书的产品(如图1所示)并不多见。
2.2市场现状
GB2099.3-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第2部分:转换器的特殊要求》国标已经开始实施,但国内市场的情况仍不容乐观。相关媒体也对此进行了报道,具体如下:报道一:2013年7月4日,新浪家居报道,“万能插座禁售两年仍卖,市民不知情”。调查聊城城区多家大型超市发现,在售插座中,只有几个品牌制造商更换为包装上标有“按GB2099.3-2008标准生产”字样的“新国标”产品。其他品牌的“新国标”插座和已禁售的“万能插座”几乎各占一半。旧标准“万能插座”的生产日期多是2010年以前的,新国标产品生产日期则在2011年以后。有些产品虽实施了新国标,但外包装反面仍标明适用于多种插头类型。多数市民也感觉“万能插座”一孔多用,一个“万能插座”能插七八个插头,很方便,并不知道国家对电源转换器出台了新标准。报道二:2013年7月5日,中国消费网报道,“禁用两年仍在售,一孔多用的插座该扔掉”。调查北京市西城区广外大街的几家小家电商场,各种“万能插座”都有销售。一位销售插座多年的个体经营者透露,“新国标”插座的价格与老的“万能插座”差不多,说是安全性更高,但对消费者来说,却不够实用。在淘宝、京东商城等知名网站上都可以搜索到大量“万能插座”的出售信息。报道三:《北京商报》报道,在我国近10年累计发生的火灾事故中,由于电源插座、开关短路等原因引发的火灾,位居各类火灾原因前列。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工作委员会赵玉峰教授介绍,虽然万能插座与各种型号插头都匹配,但插座里的金属簧片在受到不同规格的插头反复插拔以后,容易变形或损坏,导致接触面过小或接触不良,电阻增大、发热高,存在安全隐患。根据以上报道综合分析,3个方面的问题最为突出:一是已禁止生产的万用孔插座仍然在售;二是流通领域质量状况不容乐观,从2012年以来,在多地工商行政部门、消协组织的流通领域插座产品质量监测、比较试验中,合格率不足50﹪的监测结果频频出现;三是消费者安全意识缺失,插座虽小,却直接关系使用者生命财产安全,目前,国内消费者的电气质量安全意识普遍薄弱,很多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盲目贪图便宜和使用方便,这也为“万能插座”等违标、劣质产品提供了市场空间。
3安全隐患及案例分析
插线板产品的安全隐患主要存在两个方面:触电危险和起火危险。
3.1触电危险
(1)“两芯线插座”存在触电危险所谓“两芯线插座”,就是移动式插座上有接地插孔,但是配用的是两根线芯的电线和两个插销的插头[1]。这类插座缺少了一根保护地线,在使用过程中,一旦电器内部某个绝缘部件损坏或发生故障,由于漏电流无法通过“两芯线插座”导入地下,极易引发触电事故。图2为“两芯线插座”的触电事故示意图。图2“两芯线插座”的触电事故示意图据了解,一位美国人发明了两芯插座,但在给人类带来了便捷的取电方式同时,其安全性也备受争议。在1928年,另一个美国人因为房东太太一次触电事故,发明了带保护地线的三芯线插头插座。“三芯线插座”引入了保护地线,对安全用电和电气设备更可靠地运行具有重大意义,成功弥补了“两芯线插座”的缺陷。“两芯线插座”是典型的不合格产品,我国插头插座标准明确禁止“两芯线插座”。在GB2099.1-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第1部分:通用要求》标准第23.3条规定了“软缆的导线数应与插头或插座极数相等”;GB2099.3-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第2部分:转换器的特殊要求》标准第14.101条规定了“如果转换器的插座部分的任何一个插座带有接地插套或触头,那么其插头部分亦应有接地插销或触头[2]”。“两芯线插座”与“三芯线插座”示例如图3所示。(左图是“两芯线插座”,右图是“三芯线插座”)
3.2起火危险
图3“两芯线插座”与“三芯线插座”示例(1)插线板配用电缆导体横截面积过小导致电气火灾案例1:2010年2月,浙江省临海市大洋街道一民房发生了火灾。临海消防大队对火灾原因进行了调查,通过询问及现场勘察,认为火灾与电视机插线板电线短路有关,可能是插线板的电线短路引发的火星烧着了木制的柜子。案例2:2009年7月,重庆沙坪坝区模范村某小区16楼一住户家因电线短路,导致插线板起火,烧毁一室一厅整套住房。事故原因认定为线路短路、卧室插线板起火引发了这场大火。插线板配用导体横截面积过小的劣质电线是引起上述两起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配用线缆的导体横截面积越小,则电线承载容量越小。现在,一些家用电器的功率越来越大,例如:电暖器、电磁炉、电吹风、电熨斗等,当劣质插线板接上这些大功率电器时,就会出现温度快速上升、过度发热、电线变软的现象,可能导致电线的绝缘外皮受热而熔化,绝缘失效,出现短路,有发生触电以及电气火灾的危险。还有一些劣质插线板,使用其他劣质金属材料作为电线的导体,埋下安全隐患,严重威胁着消费者的安全。为保障安全,国家标准明确规定了插线板应配用符合我国电线标准要求的标称横截面积为0.75mm2以上的电线。电线线芯的横截面积可按照我国电线标准GB/T5023(或GB/T5013)、GB/T3956给出的导体电阻检测方法来鉴定。图4~6为配用线缆导体横截面积过小的劣质电线与合格电线的差异。(2)绝缘材料不阻燃导致电气火灾案例3:2006年5月初,上海市的刘先生用7元购买了一个多用式插线板,回家后安装在一间木制楼上使用。刘先生不在家时,家中发生火灾,幸亏左邻右舍闻讯赶来将火扑灭。这场火灾经济损失达3,000多元。这是一个因插线板选用不当引起的受害案例,一些插线板选用低价塑料做原料,这些低价塑料耐温性差,阻燃能力低,长期使用容易软化变形,产生电路短路,导致电气火灾事故[3]。引起案例3电气火灾的主要原因是产品的绝缘材料不阻燃。当电线短路起火或出现其他明火时,如果插线板的外壳材料不阻燃,插线板就会起燃烧毁,甚至引发其他物品起火。国家标准对插线板的耐非正常热和耐燃性能有明确的规定:“由于电气作用会经受电热应力、而且如果劣化则会损坏插头插座安全的绝缘材料部件,应不受非正常热和火的过度的影响。”即插头插座产品的绝缘材料部件要有一定的阻燃性能。我国插头插座标准GB2099.1-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第1部分:通用要求》和GB2099.3-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第2部分:转换器的特殊要求》的第28章规定,插座产品应通过灼热丝试验,即在试验中应无可见的火焰又无持续的辉光,或在灼热丝移去后30s内,试样上的火焰熄灭或辉光消失。用以将插线板的载流部件和接地电路部件保持在正常位置所必需的绝缘材料(如插线板的塑料外壳),应能通过750℃的灼热丝试验[4]。(3)插线板负载过大时导致电气火灾有新闻报道,因消费者使用不当,插线板连接、转接的电器太多,导致线路的负荷过大,出现高温、起火,引发火灾事故。其中,既有消费者不符合用电安全要求的原因,也与插线板的质量有关。插线板一般标称10A的额定电流(或2,500W功率),合格产品能够长时间承受该最大电流,不会出现过热的危险;不合格产品则存在插套弹性不够致使插合连接松脱、内部连接不牢靠、导线截面积偏小、采用劣质导电材料,在通以较小电流时即已出现高温、导线严重变软的情况,如果按正常满载使用,容易引起火灾等危险。
4万用孔插座的插线板隐患重重
4.1万用孔插线板产品介绍
万用孔插座(或称多用孔插座、万能插座)是指在一个插座孔位上能插入多个国家插头的插座,但是这种插座的插孔不符合任何一个国家认可的插座型式尺寸标准(图7为万用孔插座示例)。万用孔插座的插孔可同时兼容国内外两插或三插插头,如:英标、美标、欧标等插头,导致插孔较容易引起触电事故。并且,由于万用孔插座要设计成能与多种插头插合的型式,造成了插座的内部金72标准科学2016年第1期属插套与电器插头插销接触面积过小,在使用中容易过热而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图8为采用万用孔插座的插线板。市场上,个别企业误导消费者,片面宣传万用孔插座使用方便,故意回避产品的安全问题。其实,万用孔插座的插孔型式不统一,不利于消费者的正常使用。万用孔插座不符合GB2099.3-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第2部分:转换器的特殊要求》、GB1002-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单相插头插座型式、基本参数和尺寸》等插头插座标准要求。
4.2万用孔插线板存在的安全隐患
(1)欧洲两插插头(圆形插销)可以同时插入带电极与接地极的插孔中(如图9所示),插座中的地线就会经过插头和用电设备而与火线形成回路,使地线带上电压。假如该插座所在电系统中没有漏电保护装置跳闸断电,则将会使接入该系统接地回路中的其他Ⅰ类设备的金属外壳带电而容易导致触电事故。图9万用孔插线板(欧洲两插插头)(2)万用孔插线板的插孔尺寸过大,而且不带保护门(如图10所示),日常生活中的各类金属物,如钥匙等容易直接误插入带电部件,引起触电危险。更危险的是,儿童的手指也可能直接伸入到插座插孔内。图10万用孔插线板(插孔尺寸过大)(3)部分万用孔插线板面板尺寸过小或插孔过于靠近面板的边缘,会容易发生单极插入的危险(如图11所示)。即当插头的一个插销插入插座的带电插套时,另一个插销还悬空于插座外面而可触及。电源从插入插座中的单极插销经用电设备回到悬空的插销,该插销就可能会带上危险的电压,人若触及就会发生触电危险。
5插线板国家标准解读
2010年6月1日,GB2099.3-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第2部分:转换器的特殊要求》开始实GB2099.3-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第2部分:转换器的特殊要求》给出的插座插孔是GB1002《家用和类似用途单相插头插座型式、基本参数和尺寸》标准2P插座中插孔与2P+E插座插孔排列组合,即“新国标组合插孔”。GB2099.3-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第2部分:转换器的特殊要求》第9.1条规定了:“在满足标准要求情况下,允许将GB1002《家用和类似用途单相插头插座型式、基本参数和尺寸》标准2P插座中插孔与2P+E插座插孔排列组合,但插孔不应与重合。”新国标对于插座孔型、尺寸做出了严格的规定,要求插孔的基本型式应该是GB1002《家用和类似用途单相插头插座型式、基本参数和尺寸》标准中的图形;并且,在同一插孔中,不能既兼容国标插头又兼容外国标准插头;同时在同一孔位上,两插、三插插孔也不能互相共用。新国标通过以上的规定,有效降低了触电隐患。并且“新国标组合插孔”插座可以实现插头插销与插座插套的更大接触面积,接触更紧密,接触电阻小,从而降低了使用过程中的发热量,降低了起火隐患。万用孔与“新国标组合插孔”的示例如图12和图13所示。
6建议
无线电的用途篇3
【关键词】互联网+在途移动封闭式场景Wi-Fi专网运营平台
doi:10.3969/j.issn.1006-1010.2016.12.020中图分类号:TN929.5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1010(2016)12-0092-05
引用格式:罗凤娅,王D,陈杨.互联网+时代的在途Wi-Fi专网运营模式[J].移动通信,2016,40(12):92-96.
1引言
互联网+时代也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如餐饮、交通、购物、通信、医疗及教育等),充分利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为响应互联网+政府信息化导向,助力无线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设,本文主要讨论互联网+时代在途移动封闭式环境下Wi-Fi专网的运营模式。现代人出行工具趋于多样化,出行需求总量也日益增加,出行人群以商务、旅游和探亲访友居多,在途时间较多且无线网络需求较大,但目前在途Wi-Fi无线网络建设仍然处于空白。从用户需求角度来看,在途用户对于车载流媒体、网络购物、旅游预订等互联网产品拥有极大的消费能力。因此,在途推广商用免费Wi-Fi,集成互联网企业产品,打造品牌效益,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用户上网习惯体现了碎片化、移动性和连续性,随时随地接入无线网络推动了Wi-Fi建设需求。Wi-Fi热点作为现有无线网络覆盖的补充,通过资源整合,结合大数据分析用户行为,为移动网络保驾护航。用户对于商用免费Wi-Fi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免费的流量;高速、稳定、安全的网络;网络增值业务。可以看到,除了解决底层的网络需求外,通过完善互联网企业的产品来获取用户,提升用户粘性,也是无线网络建设的价值所在。也就是说,用户能够利用无线网络来做什么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2互联网思维下的Wi-Fi热点运营模式
Wi-Fi作为移动设备与互联网的重要接入,满足了用户随时随地获取在线服务的需求。
2.1用户上网行为分析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其中手机用户为6.20亿。我国手机用户中通过3G/4G上网的比例为88.8%,而通过Wi-Fi无线网络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1.8%,如图1所示,Wi-Fi已经发展成为用户重要的上网方式。
用户上网移动终端逐步向手机集中,手机上网比例不断增加。从用户行为来看,在高铁、长途大巴、飞机和客船等在途移动封闭场景下,Web浏览、视频流、即时通信、文件传输和社交应用等使用比例很高,具体如图2所示:
由此可知,随着移动互联网用户需求量日益增长,用户上网特性更趋向于碎片化、移动性和连续性,也就是用户能够随时随地接入无线网络的需求。其中,碎片化的特征导致无效流量增加,而3G/4G昂贵资费及流量限制经营进一步推动了免费Wi-Fi的建设。移动互联网用户利用网络平台建立起一张强社交属性的朋友圈,用户之间资源共享。在未来互联网+时代下,服务经营将取代流量经营成为获取用户的最新手段,使用户产生对平台的依赖性,反向获取用户对免费Wi-Fi的粘性,消费服务。因此,如何建设安全、稳定、有效的Wi-Fi无线网络环境?如何利用Wi-Fi无线网络获取用户,提高用户消费能力?将是Wi-Fi运营的重要课题。
2.2Wi-Fi商业模式分析
Wi-Fi商业模式从流量性经济向服务性经济转变,通过资源整合提供极致的产品和服务来获取用户,使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从而最终提高用户的ARPU(AverageRevenuePerUser,每用户平均收入)值。目前互联网公司占据产业链的价值高地,部署海量Wi-Fi,通过提供免费上网占据互联网出口,利用大数据分析,采用后向运营模式,互联网+传统企业向信息化运营转型。
目前行业内主要有流量价值、商家服务及业务拓展3种商业模式,具体如表1所示。
3互联网+在途Wi-Fi专网运营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Wi-Fi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为用户提供在线消费、娱乐的无线网络平台,运营模式也发生了改变:从流量到服务、从前向到后向、从工具到平台,深度挖掘Wi-Fi商业价值,是商业Wi-Fi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3.1在途移动封闭客舱场景定义
随着现代交通的快速发展,出行方式也出现了多样化。本文所讨论的在途移动封闭客舱场景包含:城市公交、地铁、长途大巴、高铁、飞机和客船。
3.2Wi-Fi建设运营方式
(1)运营商自建、自运营;
(2)运营商建设、政府部门运营;
(3)运营商与政府部门合建、运营商与政府部门合作运营;
(4)运营商引入第三方公司建设、第三方公司运营。
3.3Wi-Fi专网运营模式探讨
(1)打造专网APP+免费Wi-Fi运营平台
专网APP(Application,应用程序)具有一键联网功能,同时开放平台,与其他社交APP应用联合跳转,支持多种登陆方式,包括手机号、微信、微博、QQ、支付宝等账号登陆,方便快捷且降低接入门槛,吸引客户;
专网APP集成导航页面、资讯以及应用,接入Wi-Fi后只能在专网APP下实现应用界面跳转,限定应用程序使用途径,推广专网APP,聚焦客户;
在专网APP实时地图上可显示在线运行交通轨迹、沿途商户信息,方便用户安排行程;
统一平台管理,多家商户后台配置,上网行为可追溯,设置可控制联网人数及时间等;
针对不同客户群进行精准广告投放、实现频道合作以及应用合作,以获取后向运营的收入。
专网APP+免费Wi-Fi运营平台示意图如图3所示:
(2)目标客户个性化定制推广
对于专网Wi-Fi来说,其所有潜在的收入途径均是来自于大规模、稳定的网络流量,所以迅速扩大其热点覆盖面积,提供稳定的网络环境,提高用户使用粘性及活跃度,是专网Wi-Fi得以长期稳定运营的保障。集成办公、交通、旅游、餐饮、娱乐、广告等一系列生活服务于一体的专用APP,给用户提供了这样一个全面的生活应用平台,真正实现随时随地享受优质无距离感的智慧城市生活。
借用即时通信、流媒体、新闻资讯等应用吸引用户,提高用户附着在无线网络环境中的停留时间。以网页、应用或平台推送的方式,向目标客户推送商业服务广告,例如:针对商务人群,推送商务服务、移动办公;针对旅游人群,推送网上景点、酒店预订;针对探亲访友,推送娱乐休闲、网购等应用。
(3)开放平台,整合用户需求
O2O服务
整合专网APP平台线上用户需求,与线下商户合作,实行大单式组团制消费。以热点的形式在APP地图上显示沿途商户信息,同一条线路的用户在目的地具有共性消费。与当地商户定向合作,形成一整套线上预订、线下消费的产业服务,包括餐饮、酒店、交通、购物、旅游等。
Wi-Fi环境用户数据的大数据价值
由于专网Wi-Fi使用环境具有场景性和消费性,因此用户数据包含场景信息和消费信息,深度挖掘用户行为轨迹和行为数据,包括地域分布、消费状况、人口属性和周边环境等信息,进行业务拓展,开发新的大数据应用。
4高铁Wi-Fi建设及盈利案例分析
4.1高铁Wi-Fi建设方案
LTE-Fi(LTEFidelity,LTE无线网络)产品是LTECPE(CustomerPremiseEquipment,客户终端设备)与WLAN(WirelessLocalAreaNetworks,无线局域网)结合的产品,利用无线网络回传,实现低成本的WLAN覆盖。LTE-Fi产品可实现统一的网管,并支持对WLAN用户进行认证和计费。其主要价值表现在:可引入广告运营实现多方共赢;解决无有线链路的WLAN热点覆盖;实现快速业务部署和WLAN覆盖;提升网络利用效率(WLAN与LTE)。
在途LTE-Fi解决方案示意图如图4所示:
4.2高铁专网平台收益分析
以国内某高铁为例,每天运行32对,平均每辆高铁车厢为8节,按LTE-Fi建设模式,每节车厢独立安装一个AP(AccessPoint,无线访问节点),那么该条运营线路上的32对高铁共需要256个AP,其中初期建设及后续维护成本合计约76.8万元。
高铁专网平台运营模式旨在提供给用户高速免费Wi-Fi的无线网络环境,经营专网平台服务内容以提高用户附着的粘性,实现广告投放、O2O(OnlineToOffline,在线离线/线上到线下)服务收益。那么,流量成本将会占运营成本的很大一部分开销。这里考虑向运营商批发流量,则每列车每日50元的流量经营成本。
根据我国目前高铁平均上座率30%计算,该条运营线路上的年旅客吞吐量为350.4万人次,广告投放次数为350.6万次,广告每千次投放价值为100元,这个数据将随着用户的增加而增加。
其中:
CPM=每年广告投放数/1000(1)
广告收益=CPM×广告价值(2)
由于缺少实际的场景统计数据,本次数据均参考现有网络平台的运营数据。
O2O平台服务收益=ARPU×用户活跃率×购买转
化率(3)
通过计算可知,高铁专用无线Wi-Fi运营前期投入成本较大,后期平台运营模式十分重要。除了广告投放、O2O服务平台外,其他收益如游戏分销、APP分销、内容运营(视频、阅读)等更多价值有待挖掘。具体如表2所示。
5结束语
为了提供给用户随时随地无障碍接入的无线网络,打造智慧城市,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深度挖掘互联网+时代的Wi-Fi商业价值,本文讨论了在途移动封闭式场景下Wi-Fi专网运营解决方案。针对在途移动封闭式场景Wi-Fi运营的空白,包括城市公交、长途大巴、高铁、飞机和客船等客舱场景,结合目前现有商业Wi-Fi的运营模式,提出了适合此类场景的Wi-Fi专网运营模式:打造专用APP+免费Wi-Fi,精准广告投放、实现频道合作以及应用合作,提供用户差异化服务,分析用户行为大数据,拓展业务以获取后向运营的收入。
参考文献:
[1]艾瑞咨询.2015年中国商业Wi-Fi行业研究报告[R].2015.
[2]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6.
[3]赵振.“互联网+”跨界经营:创造性破坏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5(10):146-160.
[4]朱红梅,王庆杨.无线城市网络建设策略分析[J].移动通信,2009(21):23-27.
[5]李晓阳.Wi-Fi技术及其应用与发展[J].信息技术,2012(2):196-198.
[6]顾忠顺,厉爱丽.无线局域网中Wi-Fi建设及安全性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4):235.
[7]殷明.城市公共区域Wi-Fi建设思路探讨[J].科技风,2015(22):90.
[8]陶旭东.高铁列车在移动Wi-Fi环境下网络广告定价与经济价值评估[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5.
[9]林蓉.提升Wi-Fi用户认证感知度[J].电信快报,2013(5):14-16.
[10]胡建英,彭军.Wi-Fi网络统一运营模式探讨[J].中国新通信,2015(22):109-110.
[11]吴苏苏,黄镇,褚志凌.分域运营―Wi-Fi商业运营新模式[J].中国新通信,2014(9):23-24.
作者简介
罗凤娅:硕士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现任四川通信科研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二部一级咨询设计师,目前从事无线网络规划工作,曾主持过资阳市“十三五”通信基础设施规划、眉山市岷东新区通信基站设施专项规划等重要项目。
无线电的用途篇4
关键词:多用途;智能防盗报警器;防盗措施;整体设计方案;家庭安全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P23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9-0046-02DOI:10.13535/ki.11-4406/n.2016.19.021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的提升,人们对于自身的安全性特别重视,大量的防盗报警设备被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但是由于质量的不统一,在防盗报警效果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传统防盗报警设备已经不能够对犯罪分子产生威慑作用。为了提升自身的安全性,保证自身的利益不受到侵犯,强化多用途智能防盗报警器设计能够提升自身的安全性,避免自身的生命财产受到侵犯。本文对多用途智能防盗报警器的设计进行分析,明确实现的主要
措施。
1多用途智能防盗报警器整体设计方案
1.1设计思路
不同的防盗报警器在功能的表现上差异性较大。多用途智能防盗报警器在传统防盗报警器基础上对功能进行简化,降低了生产成本投入,同时实现了远程对防盗报警器进行控制。利用附加红外线对防盗报警器进行遥控,更好地控制家电设备,保证家电设备能够在工作状态下进行智能化转换。智能家居功能体现在防盗报警效果上。模块化电路设计能够更好地针对实际状况进行功能优化,这是降低生产成本最关键的作用。多用途智能防盗报警器设计思路要符合市场的发展需求,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1.2实现功能
多用途智能防盗报警器根据整体设计思路,不断完善功能效果,能够利用红外线装置通过雷达模块发出的微波检测到外界非法入侵的人员。当发生紧急状况的时候能够通过拨打设定的内部号码,发出预警指令通报用户。能够预存更多的号码,这样能够避免号码出现遗失的情况。无线数据在传感器传输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实际状况进行调整,并且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破坏,完成报警之后能够自动的复位。在拨打号码之后将会对发出的信息进行控制,实现远程的遥控,及时拨打报警电话。多用途智能防盗报警器在功能的体现上需要强化设计指导,控制产品的成本投入。控制核心的选择上主要应用AT89S51单片机,并且配置热释红外监测模块、看门狗电路以及DTMF收发电路等。热释红外监测模块在搜集到报警信息之后通过雷达模块将监测信息发送到单片机上,单片机对信息进行处理之后才会对警报进行确认,并且通过控制器拨打预留的号码,向用户发出警报。当检测系统接收到发出的信息之后,控制核心将通过语音电路对警报情况进行程度性分析,并且根据信息效果的不同将录制好的语言电路通过无线装置发送到用户系统中,方便用户进行远程控制报警。
2多用途智能防盗报警器应用的实现
2.1雷达模块
雷达模块探测能够更好地提升防盗报警系统的功能,通过微波系统将在远距离发出的信号进行接收,及时地确认家庭状况。雷达模块主要采用多普勒效应,并且根据微波长短进行事件程度分析。微波与实际物体相互比较,当微波长度明显小于物体时,不会发生衍射情况,并且很容易将微波弹射回来。如果微波发射到移动的物体上,这种反射效果与微波频率将会出现较小的位移情况,这种探测效果在移动的效果上能够被人们接受,但是通过防盗报警器的分析能够将其定义为警情的发生。多普勒效应是建立雷达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微波发生过程中遇到物体时,微波长度一般会小于物体长度,这时候就会发生微波反射情况,反射回来的微波会随着物体的移动发生不同程度的位移情况。如果物移方向与微波运动方向相反,这样会导致微波反射频率增强,波长会受到压缩。相反,微波频率会降低,波长会扩大。这种多普勒效应在多用途智能防盗报警器的设计中应用较为广泛。
2.2热释红外监测模块
主动与被动热释红外检测模块在防盗报警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热释红外检测模块在系统应用上主要是需要红外线发射器以及特定红外线接收器。热释红外检测模块在进行主动接受的时候会在通电之后发射出红色光束,在发射机与接收机之后没有明显物体进行阻挡的时候,红外线会很容易被接收机接受。这种情况就能够推断出检测区域没有明显的特大物体存在。但是当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存在物体的时候,红外线不能够被接收机顺利接收,这样就可以认定在检测区域范围之内有明显的特定物体存在。在特定的直线范围之内存在的两点,安装发射机与接收机,利用传感器进行信号传输,这是多用途智能防盗报警器基本工作状况。但是在小区等进行传感器安装属于违法行为。传感器能够实现信号的远距离接收,并且在被动红外线接收上具有十倍的效果。被动红外报警系统不能够进行红外发射,只能够通过外接红外能力的变化对是否出现人为行动进行判断。主要是用于检测人体温度,这种情况会将波长设置在10m左右。被动红外线接收需要通过特定光学系统进行检测,避免周围出现多个检测物体,这样会影响到检测系统的正确性。红外检测系统在多用途智能防盗报警器中应用较为广泛,能够更好地对物体进行检测识别。
2.3语音系统
语音系统能够在防盗报警器发出警报之后及时地检测到警情,并且通过网络系统将信号传输到用户手中。当家中无人看管的时候,一旦发生警情就会通过语言系统拨打固定的号码通报远程监控,但是有时警情出现的时候,现场并没有其他人,这样就无法具体得知警情基本状况,因此在警情发出信号的同时进行远程呼叫,将事前录制好的语言信号根据警情的不同进行传输,调取相应的语言信息,这样就能够根据警情的具体变化进行传感器调整,使用户能够明确警情发生的具体时间、位置以及状态等。语音系统在预定功能的设置上能够更好地突出多用途智能防盗报警器的效果,实现了针对不同警情进行播放不同的声音信息。语音信息主要依照芯片的型号进行分段式录音,在播放的时候能够展示不同程度的播放效果。为了能够更好地突出语言信息效果,在芯片的选择上要满足多用途智能防盗报警器设计要求,根据设计的具体状况,在核心芯片的选择上主要应用芯片ISD1420型号。
2.4芯片ISD1420
芯片ISD1420能够进行直接模拟存储,并且将会实现录音功能的永久存储,零功率存储是芯片ISD1420最为突出的特点,直接模拟存储在技术应用上将会实现固态存储器的语言完成还原,并且保证语言状态的完整性,语言质量不会受到损害。断电保存功能在技术应用上相较于传统防盗报警器更为先进,并不需要进行格式转换。利用原有模拟信号进行的转存将会使语言电路创新应用的特点,利用芯片ISD1420进行分段式录音将会满足多用途智能防盗报警器的设计要求。芯片ISD1420在录音的时间上能够实现20秒,同时录音的连续性将会大大提升多用途智能防盗报警器的功能效果。在语言信息段的录制上要保证每段时长在125ms左右,同时将管脚调整到低电平,这样就能够在录制的时候保证音质,利用PLAYE进行转换。芯片ISD1420在技术水平上得到了提升,更好地满足多用途智能防盗报警器的语音录制功能,能够更好地对语音进行还原处理,保证语言信息的有效性。与传统录制技术相对,芯片ISD1420在技术应用上不断创新,高保真效果使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但是要想充分发挥这种高保真效果,在设计和制作印制板的时候应当注意:(1)AGC外接阻容元件,安装位置尽量靠近ISD芯片本身,而且原件本身的引脚要尽量短;(2)在设计PCB的时候,电源线和地线宽度应在0.8mm以上。多用途智能防盗报警器在实现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对细节进行完善,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功能。
2.5看门狗系统
完整的电子系统在应用过程中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这种干扰能够降低防盗报警器的功能。因此在多用途智能防盗报警器设计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来自外部与内部的干扰因素,对干扰因素的特点进行确认。系统在执行程序的过程中会发生偏离情况,导致系统不能够进行正常的工作。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需要对系统程序进行改进,强化看门狗系统建设。系统出现问题将会导致防盗报警器出现死机情况,设置硬件看门狗系统能够避免系统发生意外导致的死机情况的发生,同时还能够保证在死机情况的时候系统能够自动进行重启,这样系统将会摆脱非正常运行状况,提升系统运行的稳
定性。
3结语
传统防盗报警器在功能上只能够在发生警情的时候发生报警声音,并且在检测效果上水平较差,并不能够满足现代家庭的需求。同时不能够进行内部系统的更新,控制器很容易发生损坏,携带并不方便。现代智能防盗报警器价格较贵,一般家庭不能承担。多用途智能防盗报警器在设计上突出了功能效果,能够实现实时防盗报警。在系统上主要是通过有线电话网络实施远程的报警,远程可控性效果明显。控制防盗报警器保证工作状态,这种多用途智能防盗报警器在应用范围上更加的广泛。本文对多用途智能防盗报警器的设计进行了整体性分析,突出多用途智能防盗报警器的可靠性,价格能够被更多的家庭接受。多用途智能防盗报警器对传统报警器结构进行了简化,强化防盗报警功能,成本投入受到了控制。多用途智能防盗报警器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很大的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永星.多用途智能防盗报警器的设计与实现[D].郑
州大学,2013.
[2]潘桂忠,丁逸,纪兰花.微电脑自动拨号防盗报警器
的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3,8(1).
[3]滕志军,滕志华,张淑艳.一种远程智能防I报警装
置的研制[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11,21(4).
[4]王振红,李洋.基于DTMF信号收发芯片MT8880的直
接接口设计[J].电子与自动化,2014,5(2).
[5]李国强.一种具有记忆功能的人体感应式防盗报警器
无线电的用途篇5
1.安全预警和公共危机预测信息管理中的移动电子政务。相对于传统的安全预警和公共危机预测信息以电视、报纸、广播等传播媒体以及电子政务以有线网络传播媒体而言,移动电子政务的以无线网络,通过移动电话和GPRS等预警信息,不仅使公众多了一个接收预警信息的途径,而且通过移动电话传播的预警信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相对于传统预警信息和传统电子政务的有线传播途径,移动电子政务使预警信息的传播更加及时,信息到达率更高、信息准确性和可保存性更好。因此,在公共危机安全预警和公共危机预测信息中运用移动电子政务不仅可以大大的提高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效率以及公共危机管理质量,还可以有效降低因公共危机所带来的社会损失。
2.公共危机状态跟踪信息管理中的移动电子政务。在公共危机暴发以后,政府公共危机管理部门必须对公共危机发展状态和进程进行时刻跟踪。通过进程跟踪对公共危机信息进行收集,并将跟踪收集到的公共危机信息提供给公共危机管理的决策部门,从而能够使公共危机决策部门从整体的角度进行危机的处理。但是,由于传统的危机状态跟踪信息管理所采取的以电视、报纸、广播和有线网络等方式的信息传递所具有的间接性和滞后性,那么通过传统的途径传递到公共危机决策机构的信息必将是失真和滞后的。如果在公共危机状态跟踪信息管理中有效的运用移动电子政务,就能够在公共危机状态跟踪有效的防止公共危机信息的传递和反馈过程中的信息失真和滞后,使公共危机信息能够给及时、准确、全面的传递到公共危机决策者决策者手中,进而为决策机构制定科学的危机处理方法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3.公共危机信息收集中的移动电子政务。公共危机信息管理的首要环节就是公共危机信息的收集。公共危机信息的收集基于对公共危机发生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及发展态势的敏感性,通过设立信息采集点来获取公共危机管理所需的信息。由于传统的危机信息收集是事前设立的信息采集点将收集到的信息通过固定电话、传真、电报等途径传递给公共危机信息处理机构,一旦公共危机破坏了地区的基础设施,那么信息采集点采集到的信息就不能及时传递到公共危机信息处理机构和危机决策者手中,进而影响政府对公共危机的控制和治理。如果在公共危机信息收集中有效的运用移动电子政务,信息采集点可以通过手机、个人PDA等途径将收集到的危机信息传送出去,不仅会增加信息采集点的传送途径,还可以在基础设施遭到危机破坏的情况下通过移动电子政务平台(手机、个人PDA等)将信息传送出去。
4.公共危机信息与共享中的移动电子政务。运用移动电子政务平台(无线网络、手机等),可以实现公共危机信息传统的传递方式由垂直性传递向水平性传递的转变,公共危机信息传递的时间大大缩短,提高了信息的时效性,使各部门对公共危机的共享性大大提高,打破了部门之间的信息隔阂和信息孤岛现象的发生,同时由于无线网络和手机短信等的费用较低,也进一步降低了获取信息的成本。对于处在公共危机恐慌状态下的社会公众来说,运用移动电子政务平台(无线网络、手机等)可以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公众有关公共危机的信息,保证公共危机信息的透明性、适时性、真实性和权威性,将最可靠的公共危机相关信息传递给公众,用更快的信息公布挤压谣言的空间,避免谣言对公众引起的恐慌。
二、移动电子政务在公共危机信息管理中运用的价值
1.公共危机信息收集更迅速、更灵活。随着移动电话用户的逐渐普及,政府可以通过手机无线技术,收集社会各方面的信息,为政府迅速做出相应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可以利用手机短信技术进行社会调查,面向全社会征集信息,这样一方面可以防止由于政府官员去调研一般群众不敢讲真话,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也可以节省大规模调查所消耗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而可以在信息充分和准确的情况下保证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政府可以利用移动电子政务的短信功能及时将交通、天气、环保、供水、供电、煤气供应等基础设施和服务的信息及时反馈给公众,这样不仅可以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还可以拉近政府与市民的关系,塑造一个亲民的政府形象。
2.公共危机信息收集方式更灵活。现存的电子政务系统是通过有线网络通讯技术建立起来的系统,这种有线网络通讯技术最大的劣势就在于办公场所的固定性,政府工作人员一旦离开相应的办公场所,便无法获取和实时的公共危机信息,进而导致信息的延误,无法为公共危机决策提供相应的信息支持。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电子政务的应用范围。而移动电子政务所采用的是无线网络技术,所以移动电子政务具有不受网线、网络接口的限制、配置简单、应用灵活等特点,可以不受办公场所和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接收信息、做出决策。因此,移动政务具有很强的实时性,可满足特殊执法部门(如公安、消防、巡逻、交通管理等)和应急管理服务部门对信息较强的实时性要求。
无线电的用途篇6
关键词:电线电缆用途发展
中图分类号:TM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由于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等原因,线缆行业与其他行业一样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加上一些小企业出现的经营问题,这对一些还不了解行业发展的小企业来说,产生了一些想法,看不清发展方向,要分析好当前的局势,对以后的发展规划有个良好的布局。
一、电线电缆的用途及分类广义的电线电缆亦简称为电缆。狭义的电缆是指绝缘电缆。它可定义为:由下列部分组成的集合体,一根或多根绝缘线芯,以及它们各自可能具有的包覆层,总保护层及外护层。电缆亦可有附加的没有绝缘的导体。我国的电线电缆产品按其用途分成下列五大类:
1、裸电线:按产品的形状结构和用途,分为圆线、架空用绞线、型线和型材等四个系列。
2、电力电缆:按绝缘类型及结构可分为油漆纸绝缘电力电缆、塑料绝缘电力和橡皮绝缘电力电缆。
3、通信电线电缆:包括用于市内或局部地区通信网络的市区电话电缆、用于长距离城市之间通信的长途通信电缆,局用电缆和各种通信电线。
4、电气装备电线电缆:按产品使用特性可分为通用电线电缆,电工设备和仪器仪表用电线电缆,交通工具用电线电缆,地质勘探和采掘工业用电线电缆,信号控制电缆,直流高压电缆。
5.电磁线:按绝缘层所用材料、结构、耐热等级和用途,可分为漆包线纤维绕包电磁线,薄膜绕包电磁线和无机绝缘电磁线四小类。
二、常用电(线)缆的型号和用途。
线缆规格型号含义:电线型号中:字母B表示布电线,字母V表示塑料中的聚氯乙烯,字母R表示软线(导体为很多细丝绞在一起)。还有铜芯符号、硬线(常见的单芯导体)符号省略没有表示。常用线缆类型:1、BV-表示单铜芯聚氯乙烯普通绝缘电线,无护套线。适用于交流电压450/750V及以下动力装置、日用电器、仪表及电信设备用的电线电缆。2、BVR-表示聚氯乙烯绝缘,铜芯(软)布电线,常常简称软线。由于电线比较柔软,常常用于电力拖动中和电机的连接以及电线常有轻微移动的场合。3、BVV-表示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圆型护套电缆,铜芯(硬)布电线。常常简称护套线,单芯的是圆的,双芯的就是扁的,常常用于明装电线。4、BVVB-表示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平型护套电缆。适用于要求机械防护较高、潮湿等场合可明敷或暗敷。5、SYV-实心聚乙烯绝缘射频同轴电缆。适用于闭路监控及有线电视工程。6、RG-表示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电缆,常用于同轴光纤混合网(HFC)中传输数据模拟信号,以及视频传输,通信系统及信号控制系统。7、SYWV-物理发泡聚乙绝缘有线电视系统电缆,视频(射频)同轴电缆(SYV、SYWV、SYFV)适用于闭路监控及有线电视工程。结构:(同轴电缆)单根无氧圆铜线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锡丝铝)聚氯乙烯(聚乙烯)8、RVV-表示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圆形连接软电缆。适用于楼宇对讲、防盗报警、消防、自动抄表等工程。9、RVVP-表示软铜芯绞合圆型聚氯乙烯绝缘绝缘聚氯乙烯护套软电线。适用于楼宇对讲、防盗报警、消防、自动抄表等工程。10、BVVP-表示硬铜芯扁平型PVC绝缘PVC护套,铜网屏蔽电线。11、RVS-表示铜芯聚氯乙烯绞型连接电线。常用于家用电器、小型电动工具、仪器仪表、控制系统、广播音响、消防、照明及控制用线。12、VV(VLV)-表示铜(铝)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线缆,适用于敷设在室内、隧道、及沟管中,不能承受机械外力的作用,可直接埋地敷设。
三、电线电缆行业还将保持快速发展
为改善我国电网建设长期以来一直落后于电源建设的发展状况,近年来我国逐步加大对电网的投资力度,尽快完善电网建设,2008年我国电网投资额达到了2884亿元,电网基本建设投资在电力投资中所占比重首度突破50%,电网电源投资比重发生逆转。2009年,我国投资已经达到3847亿元,投资规模继续保持大幅增长态势。未来10年我国电网建设将进入全面推进西电东送,南比互供和全国联网实现更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的新阶段。
近年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中国电线电缆处于高速发展状态。新增企业数量不断上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得到大幅提高。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在大量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以及自主研发的基础上,已经形成巨大的生产能力,产品品种满足率和国内市场占有率均超过90%。电线电缆制造大型企业在市场竞争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民营企业,尤其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市场化运作机制灵活,发展迅速。
分析当前电线电缆的局势
1、应该把电线电缆行业面对当前现状,企业应稳中求实,找准自身发展方向,挖掘亮点,将企业做到专业化、精细化、特殊化;实现做稳、做实、做专和做精。
2、乱象从中不仅是电线电缆行业面临的问题,也是整个电力行业面临的问题,与电线电缆行业息息相关的房地产、建筑等产业不景气,企业应认清现实,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调整策略。
3、企业应突破低价竞争,相互压价之重围。不过分追求“量”的积累,“少做一点也没关系”,及时收回应收账款。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好产品的成本,提升产品质量。
4、同行业应加大交流力度,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