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防工程建筑设计规范范例(3篇)
人防工程建筑设计规范范文
关键词:建筑消防工程工程整改
中图分类号:TU9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9(a)-0103-02
鉴于消防工程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地位,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人们需要给予消防工程质量高度重视,以保证工程建设以及交付后使用过程中的人身、财产安全。建筑消防工程涉及多个环节,即消防设计、消防施工、消防安装、消防设备质量保障、消防设备质量验收,故而建筑消防工程相关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做到全面考虑,各个击破,探寻各环节所存在的隐患以及隐患成因,寻找出整改对策是确保建筑消防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
1建筑消防工程隐患成因
1.1消防设计隐患
建筑消防工程隐患存在的首要之处便是消防设计环节,可以说消防设计隐患的存在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系统,是其他环节隐患存在的主要原因。当前建筑消防工程消防设计隐患主要体现在消防设计规范性存在欠缺,没有在设计过程中体现出防火意识。此外,消防设计不能够满足消防需要,使消防工程在建筑工程中的主体地位不能得到突出。
探究消防设计隐患成因,包括下述几个方面:一是建筑消防工程设计人员资质欠缺。当前建筑消防工程设计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部分设计人员在设计资质方面存在欠缺,专业性不足,规范性不够,标准度较低是当下建筑消防工程设计人员的直接体现。建筑消防设计人员资质方面的欠缺直接导致消防设计在防火意识上存在欠缺,设计规范度不够,不能够结合消防工程施工规范进行设计,导致实际施工中出现偏差;二是建筑工程消防设计人员不能独立完成设计任务,套用设计成果现象丛生,所设计图纸不能够满足工程需求。我国建筑消防工程设计人才储备不足,合格设计人员凤毛麟角,这使得消防设任务变得更加繁重,抄袭风严重。此外,消防工程设计单位为了一己私利,降低设计标准,使得设计图纸与国家标准之间出现差距。
1.2施工安装隐患
建筑消防工程施工安装隐患主要体现在施工安装所使用材料与设计标准不符合所带来的隐患、施工质量不合格所造成的施工安装隐患两方面,上述隐患成因主要有施工单位技术水平较低、施工单位责任意识淡薄。
目前国内建筑消防工程施工安装作业一般都是交由第三方公司完成,这也就意味着消防工程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便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消防工程质量。消防工程施工单位在资质方面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别,一些施工单位在施工资质和业务水平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一些施工人员在设备安装过程中零部件使用上不能按照施工标准进行,这使得施工安装质量严重下降。如火灾报警系统施工安装过程中,在电线电缆选择上没有采用耐火材料,而是以普通材料取代之,隐患随即产生。除了施工单位资质方面的问题,一些施工单位为了提前完成施工任务,缺乏全面的施工设计,从而导致一些施工问题不能得到预防。
1.3产品质量隐患
建筑消防工程产品质量隐患主要是指建筑工程消防设备产品质量问题,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产品质量监督制度。我国建筑消防工程作业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建筑消防工程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还是相关的政府部门,在建筑消防工程产品质量监督体制方面所做工作均体现为不足,或者是不存在。这使得一些质量不合格的消防产品有了可乘之机,扰乱了消防工程建设工作;二是缺乏相关的产品检测手段。我国建筑消防工程产品质量检测工作的开展时间主要局限于近几年,因此在检测技术和检测设备方面还存在较大不足,一些先进的检测技术并没有得到引进和应用,一些先进的检测设备并没有投入到实际检测过程中;三是建筑消防工程建设单位没有按照国家相关规章对消防工程产品实施定期作业检查,对于质量不符合建设规范的产品没有进行及时淘汰;四是建筑消防工程产品设备更新速度较为缓慢,使得消防工程产品设备不能够跟上工程建设步伐,致使产品隐患存在。
2建筑消防工程整改对策
2.1加强消防设计工作,保证消防设计质量
针对建筑消防工程在消防设计方面所存在的隐患以及隐患成因,想要使局面得到控制,加强消防设计工作是必要之举。加强消防设计工作首先需要加强对消防设计人员的管理,对消防设计人员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对于一些资质较差的设计人员取消其参加消防设计工作的资格,并对整体消防设计人员进行定期检查和培训,以确保整个消防设计团队的实力;其次是加强消防设计工作的规范性,在消防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对于消防设计一切工作都需要符合相关设计标准和规范,保障消防设计图纸的规范性;最后是加强消防设计人员的培养,我国现有消防设计人才有限,消防设计人才的培养不容忽视,与高校开展合作,培养出合格的消防人才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2.2严控施工安装作业,弥补施工安装缺陷
建筑消防工程施工安装过程中所存在的隐患较多,且这些隐患的成因中存在较多的可控因素,为了从建筑消防工程施工安装入手做好整改工作,施工安装人员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给予高度重视:一是对施工单位的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查,避免将建筑消防工程的施工安装工作转交给一些不具有施工资质的企业或个人;二是对施工进度给予密切关注。施工进度对于整个建筑消防工程来说固然重要,但是以施工进度为唯一目的的做法是极其可怕的,一切施工安装作业都要以质量为基础,建筑消防工程建设单位需要对施工安装进度给予密切关注,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追求施工进度;三是对施工安装操作的规范性进行严查,杜绝施工人员在施工安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切不规范行为,一切施工安装作业都必须在参考施工规范标准的前提下完成。
2.3严查消防产品质量,定期更新消防产品
鉴于我国建筑消防工程中消防产品质量问题较为严重,低劣消防产品在建筑消防工程中肆虐,相关单位务必做到严查消防产品质量,做好消防产品质量定期更新工作。建筑消防工程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入手,开展好相关工作:一是建立起规范的监督制度,对消防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对一些不符合施工规范或标准的消防产品进行及时清理,对于一切企图通过消防产品获取暴利的单位及个人给予严厉的惩处;二是加强检测手段的更新和引进,结合当前消防产品的更新,检测人员需要及时更新检测手段,以保证所采用的检测手段能够在消防产品质量检测过程中发挥出实质性的作用;三是对消防产品进行定期检查,保证检查作业的周期性;四是根据建筑消防工程的发展和需求对消防产品进行适时更新,以保证消防产品能够跟上建筑消防工程发展的步伐。
建筑行业在不断发展,建筑消防工程在建筑行业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日渐重要。对于现代建筑工程来说,建筑消防工程隐患无疑是决堤白蚁,有效的整改方案才是建筑消防工程的必需品,故而对建筑消防工程隐患成因及整改对策的探析工作还需要不断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孟庆仲.建筑消防工程隐患成因及整改对策探析[J].武警学院学报,2011(2):69-71.
人防工程建筑设计规范范文篇2
关键词:EFAT/P,XDPS-400,进水流量,定值调节,系统设计.
摘要:从性能化设计与“处方式”设计比较出发,介绍了性能化消防设计方法的概念和流程、建筑物性能化消防设计的内容,以及国内外性能化设计的应用概况,指出了在性能化设计方法的推行中所遇到的一些困难,并提出了对性能化设计方法在消防设计中应用的展望和我国如何发展性能化规范及其配套技术的建议。
关键词:性能化设计;处方式设计;消防设计;火灾模型
1前言
如果说纳米技术使新材料的研究起到了革命性飞跃,那么也可以说性能化设计方法将开创消防科技的新局面。
消防设计目前有两种设计思想,一种是传统的“处方式设计方法”,其基于场所类型进行设计考虑;另一种是“性能化设计方法”,它立足于危害分析及火灾假想,对于解决超越法规或现行法规无法解决的复杂建筑的消防设计具有很大意义。
由于性能化防火设计的方法与传统的设计方法相比具有许多优越性,所以很快成为建筑防火的一种新理念,并将发展成为建筑防火技术领域里一个全球性发展潮流,受到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高度重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2性能化消防设计的概念
性能化消防设计是建立在消防安全工程学基础上的一种新的建筑防火设计方法,它运用消防安全工程学的原理与方法,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用途和内部可燃物等方面的具体情况,由设计者根据建筑的各个不同空间条件、功能条件及其它相关条件,自由选择为达到消防安全目的而应采取的各种防火措施,并将其有机地组合起来,构成该建筑物的总体防火安全设计方案,然后用已开发出的工程学方法,对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定量的预测和评估,从而得到最优化的防火设计方案,为建筑结构提供最合理的防火保护。
与“处方式”设计相比较,性能化设计方案更关注是否能够实现“保证人员疏散和灭火救援不受火灾烟气影响”这一“目的”,而不是拘泥于满足规范要求的最低排烟量。性能化的消防设计方案通过科学的论证,能够提供比之处方式的消防规范更为安全的设计表现效果,比较起来,性能化设计方案具有设计成本有效性,设计选择多样性及设计效果更为优化性的特点。
性能化消防设计的两个关键点,第一是确认危害,第二是明确设计目标。具体来说,它针对建筑物的特点,建筑物内人员特点,建筑物内部操作方式,建筑物外部特征,消防灭火组织特点等。从而针对每种危害或者每个设计区域选择设计方法及评估方法。这种设计方法突破了传统设计针对建筑物结构类型、相应的层高及面积的限制,同时提供了更加灵活而有效的设计选择性。
性能化消防设计包括确立消防安全目标,建立可量化的性能要求,分析建筑物及内部情况,设定性能设计指标,建立火灾场景和设计火灾,选择工程分析计算方法和工具,对设计方案进行安全评估,制定设计方案并编写设计报告等步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建筑物可能发生的火灾进行量化分析,并对典型火灾场景下火灾及烟气的发展蔓延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因此计算的工作量以及各类基础数据的需要量非常大,往往需要采用计算机火灾模拟软件等分析和计算工具。建筑物性能化消防设计方法及其应用情况
澳大利亚于1996年颁布了性能化防火设计规范的《澳大利亚建筑设计规范》(《BuildingCodeofAustralia》,简称"BCA"),并自1997年7月1日起,在各州政府陆续推行。
巴西于1999年颁布了新的《钢结构防火设计》和《对建筑构件耐火极限的要求》两部标准。这是南美首次制定的建筑标准,由SaoPaulo大学、Mi—nasGerais大学和OuroPreto大学编制。标准中引入了如时间计算方法与风险评估方法以及其他消防安全工程设计方法等性能化的新概念,允许建筑物的火灾安全根据其火灾荷载、建筑物高度、建筑总面积以及灭火设备的安装与否等条件确定,而对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不做要求。
日本政府于1998年6月对《建筑基准法》进行了修订,引入了一些有关性能化设计的内容,并于2000年6月施行;另外,还于2003年8月开始对《消防法》进行修订,计划于2005年施行。
加拿大于2001年了性能化的建筑规范和防火规范,其要求将以不同层次的目标形式表述。
美国也于2001年了《国际建筑性能规范》和《国际防火性能规范》。
目前,已有不少于13个国家(澳大利亚、加拿大、芬兰、法国、英国、日本、荷兰、新西兰、挪威、波兰、西班牙、瑞典和美国)采用或积极发展性能化规范和基于规范结构形式下建筑防火设计方法,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中国也正在加紧性能化设计方法的研究和性能化设计规范的制定。公安部所属消防研究所承担了几项有关性能化设计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如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承担的“建筑物性能化防火设计技术导则”的研究和制定,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承担的“高层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安全评估技术研究”等。
6推行性能化设计方法是一个逐步过程
尽管建筑物消防性能化设计方法有很多优点,作为性能化设计技术的基础一“火灾模型”在性能化设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它们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还不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特别是建筑设计师和建筑管理部门的人员都不太了解这种新的设计方法。
有人曾对美国、中国香港和澳大利亚的建筑管理人员在对待性能化设计和处方式设计在能否保证建筑消防安全,以及火灾模型是否足以支持性能化设计的态度进行了一个调查,并进行了比较。发现半数以上的管理人员认为性能化设计不能保证建筑的安全,三分之二以上的管理人员认为处方式设计能保证建筑的安全,以及三分之二以上的人认为火灾模型不足以支持性能化设计。
3性能化消防设计的流程
性能化设计利用火灾科学和消防安全工程建立设计指标,评估设计方案;并利用火灾危害分析和火灾风险评估建立从总体目标和功能目标到火灾场景等领域内所需要的参数。性能化的消防安全设计是一种可以对诸如非工程参数(如人在火灾中的行为和反应)进行定义的工程过程。
4建筑物性能化消防设计的内容
建筑物的性能化消防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设计内容:一是保证建筑内人员安全疏散的性能设计,二是保证建筑构件耐火的性能设计。
人员安全疏散的性能设计是从建筑内人员安全方面进行考虑的,通过综合考虑各种火灾因素对人员逃生的影响,采用性能化的设计方法来保证建筑物内人员的火灾安全性,从而防止人员伤亡。其性能化的设计准则是:烟层下降高度和烟气浓度达到人不能忍耐的时间大于人员安全疏散所需的时间。
构件耐火的性能化设计是从建筑物的稳定性方面进行考虑的,通过分析建筑构件在火灾中的反应,采用性能化的设计方法来保证建筑物结构的火灾稳定性,从而防止建筑物的倒塌。其性能化设计准则是:火灾持续时间小于构件的耐火时间。
5国内外性能化设计应用概况
自20世纪80年代英国提出了“以性能为基础的消防安全设计方法”(performance——basedfiresafetydesignmethod,以下简称性能化防火设计)的概念以来,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新西兰以及北欧等发达国家政府先后投入大量研究经费积极开展了消防性能化设计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南非、埃及、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也都纷纷开展了这方面研究工作。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推行性能化设计方法的应用,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英国于1985年颁布了第一部性能化防火规范,包括防火规范的性能化修改,新规范规定“必须建造一座安全的建筑”,但不详细确定应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新西兰1991年的建筑法案对建筑监督立法体系进了彻底调整,于1992年了性能化的《新西兰建筑规范》,新规范中保留了处方式的要求,并作为可接受的设计方法,于1993年强制执行。1993~1998年,继续开展了“消防安全性能评估方法的研究”,制定了性能化建筑消防安全框架;其中功能要求包括防止火灾的发生、安全疏散措施、防止倒塌、消防基础设施和通道要求以及防止火灾相互蔓延五部分。瑞典于1994年了新的包含有性能化设计内容的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建筑物性能化消防设计方法及其应用情况世界各国几乎都存在着类似这样的情况。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建筑设计师和建筑管理人员对性能化设计技术还存在一个从初步认识、深入了解到最终肯定的意识转变过程。
另外,对于采用性能化方法设计的建筑,如何正确地评估其消防安全性方面也存在很多技术上的难题有待解决。
7展望
性能化消防设计已成为世界性建筑消防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发展将大大促进消防安全设计的科学化、合理化和成本效益的最优化,并将产生十分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尽管目前还有许多人不太理解和排斥使用它,但我们坚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肯定性能化设计方法的行列中来。据日本方面的统计,采用性能化方法进行消防设计的建筑正在逐年增加。
我国也应该加快性能化规范及配套技术的研究步伐,充分发挥性能设计的优越性。今后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促进性能化设计技术的发展:
(1)加强各种火灾预测模型和火灾风险评估模型的研究,拓展性能化设计方法的应用空间。
(2)加强新材料、新技术研究,规范材料性能参数,建立和完善消防数据库,提供准确的性能化指标,为性能化应用积累基础性数据。
(3)深入研究火灾规律、火灾情况下建筑内人员逃生规律和构件变化规律,为各种火灾模型的建立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并拓展计算机技术在消防中的应用。
(4)积极向建筑设计师和建筑管理人员介绍性能化设计方法,使他们从认识、理解并自觉接受性能化设计方法。
人防工程建筑设计规范范文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相继建设了不少高层建筑,由于导致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因素较多,扑救难度大,因此高层建筑应立足于自防自救,采取可靠的防火措施,达到预防火灾的目的。现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施作了严格规定,对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即所谓超高层建筑,在遵守一般高层建筑的通用防火规定外,增加了合理的防火技术要求。建筑高度超过250M的民用建筑采取的特殊防火要求,要提交国家消防主管部门组织专题研究论证。超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扑救难度更大,成灾后果严重。在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过程中,随时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所以正确运用规范,采用先进的防火技术,保证超高层建筑的防火安全至关重要。
一、超高层建筑火灾的危害性分析研究
1、火势蔓延快。高建筑物的排气道、电缆井、楼梯间等竖向井道中,若忽略防火分隔,或方法处理不当,产生火灾时,灾情短时间内会迅速扩大。据测定,火灾刚发生时,因空气对流在水平方向造成的烟气扩散速度为0.3m/s,火势猛烈后,由于高温状态下的热对流而造成的水平方向烟气扩散速度为0.5~0.8m/s,烟气沿楼梯间或其他竖向管井扩散速度为3~4m/s。如一座高度为100m的高层建筑,如无阻挡,只要半分钟即可将火势引至顶层,造成严重影响。风对高层建筑火灾有较大的影响,测定显示,当建筑物10m高处的风速为5m/s时,在30m高处为8.7m/s,60m高处为12.3m/s,90m高处为15m/s,由于风速增长,导致火势的蔓延,因此更加难以控制和扑灭。
2、疏散困难。高层建筑的特点:一是层数多,疏散到地面时间长;二是人员较多,不易疏散;三是高层建筑火势蔓延极快,增加了疏散困难,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火灾案例分析表明,在火灾中有一半人数以上是被烟熏死的。
3、扑救难度大。高层建筑起火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扑救十分困难。例如:热辐射强、烟雾浓、火势向上蔓延的速度快,消防队员难以堵截;消防队使用的灭火及救护设施高度有限,因此室内消防给水设施是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主要设施。当火势扩大,形成大面积火宅时,室内消防水量不足,需要利用消防车向高楼供水,但消防水带耐压能力常常不能适应需要,此外,建筑物如果没有安装消防电梯,消防队员因攀登高楼体力不够,不能及时达到火层进行扑救,消防器材也不能随时补充,均会影响扑救。
4、火险隐患多。高层建筑通常功能多元化,易燃物多,若管理不当,发生火灾可能性很大。特别是一些面积大、超高层建筑,情况更为复杂,一旦发生火宅,后果不堪设想。
二、超高层防火疏散设计的策略分析研究
高层建筑在设计时必须结合各类建筑的功能要求,考虑防火安全。我国在1982年底,经国家经委和公安部联合颁发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45-82(施行)属于国家标准,设计人员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防火设计,设计单位应对工程项目的防火设计负责,凡不符合设计防火规范的工程,不能上报审批或交付施工。在设计超高层建筑的防火时,重点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总体布局要保证安全畅通。保持与其它各类建筑的防火间距,对广场、空地和绿化做好合理规划,保证消防车可以顺利接近高层建筑。二是合理进行划分防火区。采取每层做水平的区分(以防火墙划分)和垂直的分区(以耐火的楼板划分),将火势控制在起火单元内加以扑灭,防止向上层和相邻单元扩散。同时,对各种管道及线路的设计要尽力消除取火及蔓延的可能性。三是构造设计要使建筑物的基本构件(墙、柱、防火门等)具有足够的耐火极限,以保证火灾时结构的耐火支持能力和分区的隔火能力。四是安全疏散路线要简明直接。在靠近防火单元的两端布置疏散楼梯,控制最远房间到安全疏散出口的距离,做好疏散楼梯的防火封闭和排烟措施,以保证人员安全迅速地撤离。五是尽量做到建筑物内部装修、隔断、家具的不燃化或难燃化,以减少火照的发生和降低蔓延速度。六是做好建筑物的室内、外消防给水系统的设计,保证足够的消防用水量和最不利点的灭火设备所需的水压。七是采用先进可靠的自动报警和灭火系统并正确地处理安装位置及联动控制功能,控制和智慧报警、灭火、排烟、疏散等。总之,高层建筑的设计必须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设计防火规范,包括各种正在制定,即将公布的有关专业规范。必须从整体考虑,包括各种正在制订,即将公布的有关专业规范。必须从整体考虑,加强建筑与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等工种的配合,使防火设计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加强防火设计的同时,还必须健全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审核工作,保证《规范》的贯彻执行。防火设计审核工作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设计单位内部,从设计组到设计室以及院管理室都应建立防火设计审核制度,明确防火负责人。二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设立消防监督机构,负责消防监督工作,各地公安消防监督机关根据此制订相应的管理规定,把高层建筑列为重点审查项目,从方案设计到最后的施工图,都须报审,未经公安消防监督机关审核批准的工程设计,不得交付施工。设计部分内部和公安消防监督机关的审核工作,都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保证防火规范得到正确、前面的贯彻。防止由于建筑单位和设计人员不重视或不理解,使《规范》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留下隐患和造成难以解决的后果。
防火设计中还有一件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设计中的一些关键设备,如防火门、防火阀、防火卷帘、事故照明、消防电梯、自动报警和灭火设备的生产制作,要得到落实。防止施工中由于没有产品而甩项,或采用不合格的代用品,造成日后使用中的不安全。因为建筑防火产品的生产还没有引起社会的重视,长期来普遍存在这种现象。这需要设计、消防以及生产部分共同努力来解决,但首先是设计部门。完整的防火设计中药提供一切必要的图纸和明确产品的型号、规格,才能使设计计划得以实现。没有定性产品的时候,应组织研或从国外引进,使问题得到解决。对工程中多采用的由外国引进的建筑装饰材料和消防器材设备等,均需经公安消防监督机关检验测定,凡达不到我国国家标准的,不得安装使用。
三、结语
为了预防建筑火灾,人们研究制定了多种防治对策,例如建立各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和机构、设计制造不同的防火灭火设施、制订与各种防火用火规范条例等,其中搞好建筑物的防火设计室防止火灾发生、减少火灾损失的关键环节。随着科学技术和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超高层建筑的出现已逐渐成为普遍,这些巨人在防火疏散设计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为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寻找新思路,增加建筑防火设计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显得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