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教学论文范例(3篇)
听说教学论文范文篇1
著名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曾经说过:“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事物;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根本无法表达任何事物。”词汇是构建语言大厦的基石,没有词汇的英语学习注定会成为空中楼阁。丰富的词汇是提高学生英语听说技能的重要前提与基础。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的机械记忆模式,要将单词的音形义结合起来,让学生活学活用,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
(一)利用实物、图片等呈现
单词实物与图片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与形象性,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单词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将词汇与实物结合起来,这样更加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思维力。如clock,key等。
(二)运用规则来记忆单词英语教学大纲提出
要引导学生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的拼读规则拼写单词,能根据所学的构词法判断和记忆派生词和合成词的词义、词类。在单词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机渗透拼读规则,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扩充学生的词汇量。
(三)在游戏中学习单词
通过设计集智力、活动和竞争于一体的英语游戏,可以模拟实际活动,更具趣味性与交际性,这样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参与的激情,而且更加利于学生对单词的掌握与运用。如学完身体部位名称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Pollysays游戏。如Putonyourhat./Takeoffyourcoat./Openyoureyes./Closethewindow./Touchyournose.等,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展开快乐的活动,在游戏中巩固单词。
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成功的教学是学生积极调动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展开的过程。如果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教学参与度,而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唯有建立在浓厚兴趣基础之上的认知活动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说,学生的学习热情直接决定着口语教学的成败,关系到学生听说技能的培养与提高。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艺术,来打造特色化教学,以激起学生更为强烈的学习热情。
(一)教师要用自身的教学热情来吸引学生试想
如果教师板着面孔,以不变的语气与语调来教学,只会带给学生压抑感,而限制学生的思维,降低参与热情。为此英语教师要说得一口标准流利的英语,要善于运用自身积极的情感,对生活的热爱,对英语的热情,善于运用肢体动作与表情,用自身快乐的因子、积极的情感来感染学生、打动学生、吸引学生,进而使学生更加关注英语学习,以更大的学习热情参与到英语交流与交际活动中来。
(二)善于运用媒体手段来吸引学生
初中生正处于形象认知阶段,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更为感兴趣。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媒体手段来为学生打造一个动态的语言世界,如为学生播放一曲动听的音乐,播放一段精彩的影视剧片断,这些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学的趣味性,感受语言学科的生动活泼,这样自然可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学习热情。
三、开展丰富的口语训练
(一)模仿朗读学习始于模仿
尤其是语言学科,其发音、语调都是在反复的模仿中逐渐内化形成的。我们要重视学生的模仿性朗读,让学生在模仿中来增强语感,提高语言驾驭水平。在新授课时,可以为学生播放课文录音,适当停顿,让学生模仿录音朗读。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模仿经典的英文影视剧片断或是英语节目,在模仿中来纠正发音、语气、语调等,从而让学生说得一口标准地道的英语。
(二)角色扮演初中生有着很强的表演天赋
教师可以表演活动来将学生与口语联系起来,这样既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同时又符合语言学习特征,可以将学生带入真实的交际场景与活动之中,让学生进入特定角色,这样更能让学生结合具体的场景来掌握与运用语言,这样更加利于学生用英语来进行交流,这正是提高学生口语水平的重要手段。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截取影视剧片断,让学生进行配音。诸如此类的活动,不再是没有感情的机械朗读,而是与特定情景相结合的真实语言运用,这样更加利于学生语言的内化,使他们能够真正地掌握语言的精髓。
(三)自由交流英语是一门语言
听说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二语习得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1.导言。如何提高英语听力教学的质量一直是大家关心和探讨的话题。近年来,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已经引起人们前所未有的重视。听、说、读、写这四大基本技能,听最为关键。美国外语教学法专家里费斯(W.M.Rivers)和坦珀利(M.S.Temperly)的统计表明,听在交际活动中所占的比例高达45%。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语言掌控能力,达到流利地用英语进行交流的目的,听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听力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英语学习者仍视听力为一大难关。因此,提高英语听力教学的质量刻不容缓。
2.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Krashen(1982)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了著名的二语习得理论――语言输入理论。该理论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巨大反响。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对外语教学有直接、密切的关系。他的理论实际上是对近几十年来外语学习研究的总结,并把各种研究理论化、系统化,使之成为系统的学说。在这一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是语言的输入理论。本文指口头信息输入。同时,学习者的情绪、情感也影响着英语听力的提高。
Krashen二语习得理论主要包含五大“假设”:①习得―学得假设;②自然顺序假设;③监控假设;④输入假设;⑤情感过滤假设。其中,语言输入理论是Krashen二语习得理论的核心。
关于语言输入理论,Krashen认为,学习者所接触的语言应该和学习者的现有水平保持一定的差距:大部分的内容可以理解,但仍然有一些对他们来讲是具有挑战的。在英语听力教学过程中,“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极为重要的。只有语言输入变成内化的语言吸收时,语言学习者才能真正学会外语。Krashen“i+1”的语言输入模式给了我们一个理想的语言输入量,即立足于语言学习者的现有水平,适当地加大输入量和难度,从而达到理想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状态。在英语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如果采用单一的输入模式,学习者就会厌烦,甚至惰于将语言输入变为语言吸收,影响教学和学习效果。
然而,该理论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就是对“1”的定义太过模糊。究竟如何把握就得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来衡量。
关于情感过滤假设,Krashen认为情感因素直接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笔者认为,情感是一种心理因素,它直接影响到听力理解程度的高低。在听力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动机、自信心、焦虑感等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学生如果带着紧张、焦虑或是压抑的心情去听,思维也会跟着迟钝,很难发挥正常听力水平。
3.提高英语听力教学质量的途径。那么,究竟如何把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应用于英语听力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呢?
首先,要给学生提供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在充分了解学生听力水平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听力材料。如果学生的听力水平还可以,可适当的选择一些新闻听力,因为新闻听力语速较快且信息量大,比一般的听力材料难度大。学生在适应了这种语速之后,再听其他类型的听力就很容易把握了。但是,还要注意,对于一段听力材料要反复精听,直到学生把每句话都听清楚了。如果说确实很难,则可提前给学生介绍一下生单词和文化背景。
其次,在听力教学中,尤其要讲究方法态度,把握好学生的心理,沟通师生情感,消除学习的紧张、压抑感,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并经常给学生鼓励和肯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所蕴涵的情感,设计课堂教学情境,使要学的内容具有新颖性、探究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另外,听力课上一定要严格控制时间,中间穿插一些轻松、优美的音乐或是简短的幽默、笑话,让学生充分放松。教师通过表扬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尽量减少他们的心理负担。这样,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此之外,听力答题还需要一些技巧。这些可以在听力教学过程中有意地去训练学生。重视听力技巧的训练。听力也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预测的能力。根据语篇的局部语境所提供的信息,或相应的背景知识,对某些没听懂的部分进行合乎情理地推测;以及根据说话人的语音语调、关键词和前文提供的线索等信息对某些未知因素进行推断。这种预测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很快地推测出语篇所暗含的人际、空间、时间和意图等信息,进一步理解说话者的态度、情感或真实意图。此外,还要具有一定的猜词能力。听力中有时候会遇到一些关键性的生词,如果不能猜测出这些生词的含义,就会影响对句子,甚至是整个语篇的理解。因此,要训练学生利用上下文、句法知识和词义关系进行生词的推测,从语篇整体去理解文章。
最后,不断培养学生记笔记的能力。记笔记时要抓住关键信息。为了使笔记策略起到助记或提示的作用,学生在做笔记时应遵循以下原则:抓住时机,要有选择地做笔记,不要试图把听到的内容全部记下来。要有效运用缩写、符号等形式,减少记录的负担。
4.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本文重在讲述英语听力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这绝不意味着只是关注听力而忽略其他三项能力。听、说、读、写相辅相成,缺少其中任何一项都不能说真正习得了这门语言。
从语言学习的规律来看,掌握语言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或者说是在教师指导下的特殊的认识过程。语言信息必须先通过人们的感知器官(眼、耳)输入大脑,然后经过解码形成概念。这就是语言信息的自然接受过程或心理程序。当我们所接受的语言信息在大脑里形成概念之后需要再现时,则经提取和编码,作为信息输出。因此,视听是领会性机能,说写是表达性机能。通过视觉,能模拟出真实的语言环境,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而通过写能扩大词汇量,锻炼语法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增强语言的组织能力。语言要“说”出来,前提是要听得懂,“说”能激发“听”的欲望,听、说两种能力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视、听、说、写多方位有机地结合,才能达到听力教学的最佳效果。
因此,我们应该坚持听说并举、读写结合的原则。在听写过程中,要求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充分调动所有语言知识,把所听到的内容完整地记录下来。听写起步时可以听写一些基本词语和简单句型,进而听写难易适中的短文。当一个学生能较好地写下他所听到的内容时,那么它的听力理解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5.结语。我国的英语听力教学质量有待提高,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至关重要。本文着重阐述了Krashen二语习得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尤其是语言输入理论和情感过滤假说对英语听力教学质量的影响。同时,还要注意听、说、读、写全面能力的培养。这才是健全的英语听力教学课,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
参考文献
1Allwright,R.L.TheImportanceofInteractioninClassroomLanguageLearning.AppliedLinguistics,Vol.5.No.2.1984
2Brooks,N.LanguageandLanguageTeaching:TheoryandPractice.2nded.NewYork:HarcourtBrace.1964
3Brumfit,municativeMethodologyinLanguageTeaching.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4
听说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听说能力培养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是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以上述文件为依据,侧重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开展技术上以多媒体技术为辅助的听说训练。这一注重听说能力培养的改革特点体现了语言学习的规律性与实用性。人类的语言习得的规律是先能听懂,然后会说。“听”作为一种基本的语言输入的方式是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的,而“说”是建立在大量听的输入的基础上的,听说是人类最基本、最有效的交流方式。语言先于文字而存在,因而优先培养听说能力更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更能体现语言学习的实用性。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的语言习得理论指出:语言输入的作用就是激活大脑中的习得机制,而激活的条件就是恰当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由此可见,大量的、不超出学习者可理解范围的语料接触是语言习得的关键,而教师的主要功能就是向学生引入这些语料,使其自然地、符合语言习得规律地掌握一门语言。相反,传统的语言教学受制于技术手段、教学技巧与方法及语言环境等因素的约束,以读、写为主开展语言教学,严重忽视听、说的重要性,从而造成“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等问题。
造成“哑巴英语”、“聋子英语”问题的一个深层次因素是我国传统文化对语言习得者语言习得过程的影响。儒家以“中庸之道”影响我国民族性格的塑造。大多数国人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过于谨慎、保守,畏于开口与人交流,怯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情感,从而无法有效开展思想文化交流。日积月累,这种个体行为最终上升为集体行为,严重影响我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与被认同,使我们在文化上处于一种尴尬的、孤立的状况。可见,改善听说能力绝不是停留在语言学习的层面上那么简单,听说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改善我国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与被认同,有利于改善国人、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加强国家行为在国际上的被认同感。
《要求》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
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指出:语言的使用受限于环境。使用语言讲话的人属于种族(或多种族),也就是属于一个因身体特征差异而与其他群体不同的群体。而且,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不能脱离人类社会传承下来的种种惯例和信仰而存在,而正是这些惯例和信仰定性了我们的生活。①
可见,语言作为我们了解外国文化与习俗的一面镜子反映出来的正是社会现实的状况。一个人语言习得的情况深刻地影响他的心理状况与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从而影响其对文化现象与社会现实的理解。
英语是一门国际语言,学好英语有助于我们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进行交流。英语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别人的文化与社会,而且有助于我们传承、传播本民族的文化,使之走向世界,加深世界人民对我国文化的了解,有利于我国与他国在国际问题上的互助、互信,有利于我国软实力的提升。
《要求》指出:“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培养的要求,被给予足够的学时和学分;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
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极有助于构建视、听、说资源内涵丰富的网络外语教学资源数据库。从而使学习者不再受传统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即时地、大量地接触到相关资源,并通过网络这一互动交流手段自主地创造一定的语言学习环境。视听说材料资源引入课堂有助于学生了解英美文化与习俗,加强学生对不同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理解。PPT及影音等直观教具的使用要比教师单纯的、直白的描述更有效。语言不是干巴巴的对白,它还涉及说话者的语气语态、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辅助行为,将影视材料引入课堂有利于学习者把语言放在一种真实的语境之中加以考察,体会语言及肢体语言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总之,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要掌握一门外语,必须先了解目标语民族的文化。听、说在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具有关键作用,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促进由“教师一言堂”向“学生众言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促进国际交往,改善国家形象,加强其他国家、民族对我们的认同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注释:
①EdwardSapir,Language:AnIntroductiontotheStudyofSpeech,NewYork:Harcourt,Brace&Co.,1921:221.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3]胡文仲.文化与交际.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4]Berns,M.ContextofCompetence:SocialandCulturalConsiderationsinCommunicativeLanguageTeaching[M].NewYork:PlenumPress,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