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婴护理培训内容范例(3篇)
妇婴护理培训内容范文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是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积极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防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总体看,这项工作进展缓慢,仍存在着重视不够、部门配合不协调、投入机制不健全、技术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为了切实加强这项工作,有效降低我国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发生率,根据《母婴保健法》、《艾滋病防治条例》和《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10年)》,提出以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目前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严峻,已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女性艾滋病感染者人数迅速增加,通过母婴传播途径感染的比例也在增加,严重威胁广大妇女和儿童的健康,直接影响出生人口质量,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危害。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防治艾滋病工作的重要性,从维护我国妇女儿童健康和人口质量、稳定社会经济有序发展的高度,切实加强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组织领导。把这项工作作为防治艾滋病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本地区本单位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规划,在资金安排、宣传教育、培训和监督指导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二、明确分工,建立协作机制。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是一项全局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内部要建立由妇幼部门牵头,疾控、医政、规财等部门参与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协作机制,明确分工,加强协调,保证这项工作有序开展。妇幼部门主要负责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综合协调,并指导妇幼保健机构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宣传教育、人员培训以及提供信息和相关医疗保健服务。疾控部门负责指导婚前保健人群和孕产妇HIV抗体的筛查及承担确证试验等工作,为建设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及艾滋病检测点提供技术指导,协助做好检测人员的培训。医政部门负责阳性孕产妇和婴儿的救治工作。规划财务部门负责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经费的统筹安排和管理,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各部门要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提供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要按照卫生部下发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对孕产妇提供艾滋病防治咨询和检测,发现阳性孕产妇和婴儿要及时报告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妇幼卫生行政部门。在行政部门的统一协调下,及时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及其婴儿,提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咨询、产前指导、阻断、治疗、产后访视、婴儿随访和检测等服务。并将其纳入当地艾滋病治疗体系,在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提供住院分娩,保证其得到及时的干预治疗。
三、加大投入,保障工作经费。艾滋病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工作需要,各地要加大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投入力度,保证疫情监测、药品和试剂采购、职业暴露、人员培训、宣传教育及开展预防服务、随访等工作的必要经费。用于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经费,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由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支持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经费,妇幼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有关要求,做到专款专用,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和工作的开展。艾滋病防治示范区和开展综合性防治艾滋病国际项目的地区,要将负责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妇幼卫生管理部门纳入示范区和国际项目管理组织,项目管理部门要加强管理和部门协调,根据工作需要,安排一定经费用于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
四、因地制宜,规范技术服务。各地要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与妇幼保健常规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常规化工作机制。将包括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预防性抗病毒药物干预、随访等内容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融入到婚前保健、孕产妇保健及儿童保健等妇幼保健服务范围内,予以加强。
各地要参照《实施方案》,坚持因地制宜和预防为主,根据艾滋病的流行特点、传播途径及工作条件等具体情况,制定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具体方案,科学规范地推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
五、积极配合,加大宣教力度。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与妇儿工委、妇联、计生、民政、共青团等部门和组织积极配合,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宣传作为艾滋病健康教育宣传的重要内容。根据各地的特点,开发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材料,增加健康教育材料制作和发放数量,扩大发放地区和宣传教育人群覆盖面。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目标人群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进一步提高孕产妇艾滋病筛查的自觉性。
六、加强培训,提高队伍素质。各地要加大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制定培训计划,开展逐级培训工作,扩大培训覆盖面,并进行培训效果的考核。可根据实际需要,重点开展包括自愿咨询检测、职业暴露防护等内容的专项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规范管理和技术服务,保证服务质量。
七、分类指导,强化监督管理。开展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是促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各项措施落实和各项技术规范化的重要举措。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参照《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监督指导与评估方案(试行)》(详见附件),定期组织自查和监督指导工作。
监督指导要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加强技术指导。要根据艾滋病疫情特点、传播途径、工作机制和工作条件等方面的差异,有所侧重地进行监督管理和技术分类指导,扎扎实实地推进各项工作。
八、加强管理,提高信息利用。各地要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加强信息质量、信息上报的管理和考核工作,确保有关信息及时、完整、准确地填写和上报。
妇婴护理培训内容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3月~2010年1月医院收治的164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年龄23~32岁,其中初产妇99例,经产妇65例;顺产126例,剖宫产38例。将2012年2月~2013年2月医院收治的200例产妇作为实验组,年龄24~35岁,其中初产妇128例,经产妇72例;顺产149例,剖宫产51例。所有产妇无其他妊娠合并症,分娩过程顺利,无产后出血等并发症,新生儿均为单胎足月、体重2500~4000g,无胎膜早破及宫内窘迫,无畸形以及相关遗传病。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分析总结对照组新生儿出现的护理问题,实验组根据对照组的护理问题提出防范对策并进行规范护理管理,问卷形式评估比较两组新生儿护理差错的发生情况和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新生儿情况、产妇精神状况与新生儿护理能力情况。
1.2.1护理问题
1.2.1.1护理管理制度不完善
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安全制度不完善,落实不及时,导致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如消毒不严格,来往看望探视人员增多,接触新生儿未洗手,室内空气污浊、通风较差,容易造成新生儿感染。另外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监护管理措施不到位,自身无菌操作意识淡薄,手卫生观念差,容易发生院内交叉感染。
1.2.1.2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部分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对护理操作流程不重视,巡视时间间隔延长或者不巡视,对待家属问题不耐心,敷衍回答,导致对新生儿发生的变化处理不及时,防范意识缺乏,容易诱发安全事故,造成护理差错的发生,威胁新生儿的安全。一些护理人员护理操作不严格,专业知识欠缺,临床经验不足,对新生儿和产妇生理、心理变化了解的不够深入,无法对病情变化做出正确判断。
1.2.1.3产妇育儿经验不足
产妇大多数是初产妇,且有地区差异、文化差异,对育儿方法不清楚,老人对育儿过多干预,继续进行以往传统不科学的育儿方法等,均可对新生儿的健康安全造成影响。如不了解产后初乳和如何避免乳汁淤积,产妇哺乳姿势不当易致新生儿窒息,更换尿布不及时可因排泄物刺激致臀红、皮肤破溃,脐部护理等知识缺乏,在照顾新生儿的过程中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为实施母婴同室、由产妇亲自照顾新生儿带来困难。
1.2.1.4护理人力资源不足
目前护理人员编制不足,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与患者比例不当,护士工作量繁重,压力巨大,导致观察新生儿时间不够、次数减少,对产妇的健康教育不够全面,发生情况不能及时处理,造成不良后果。
1.2.2防范措施
1.2.2.1加强管理
病室环境要保持整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限制探视时间和人员,按照院方陪侍制度的要求执行,病区门口由专人看管,防止院外推销人员或犯罪分子进入。护理人员在护理中常接触多名新生儿,在护理完新生儿后应严格进行手的清洁消毒,重视手卫生管理,防止新生儿之间交叉感染。
1.2.2.2定期培训教育
加强护理人员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是进行护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对护理人员要定期进行医德医风的理念教育,进行新生儿护理和孕妇产后护理等相关理论知识、熟悉护理安全制度及风险防范预案、规范技能操作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培养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耐心的“三心护士”,避免发生抱错新生儿、烫伤、割伤、摔伤新生儿等意外伤害事件。
1.2.2.3传授育婴知识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对新生儿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无论是初产妇还是经产妇,护理人员要教育其改变传统的育儿方法,可通过健康教育公开课及宣传手册等手段途径,正确指导产妇母乳喂养的方法,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教会产妇观察新生儿的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生理现象和脐带、皮肤的护理,并宣传婴儿抚摸、按摩、游泳的好处。使产妇能有效掌握育儿方法,适应角色变换,避免因不适应、缺乏知识经验导致的紧张焦虑心理状态。
1.2.2.4人力资源配置合理到位
增加产科护理人员,根据病室床位数和护理人员合理安排,执行弹性排班制度,避免护理人员过劳、过累,护士长根据个人情况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障护理人员能够对母婴同室病房中的产妇和新生儿在规定时间内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母婴同室新生儿情况、产妇精神状况与新生儿护理能力情况
实验组发生新生儿识别错误、新生儿意外伤害、产妇紧张焦虑情绪、母亲角色适应和产妇对新生儿的哺乳、沐浴、穿衣、更换尿布等护理能力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差错的发生情况和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眼组,护理差错发生率和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小结
妇婴护理培训内容范文篇3
1、满足年轻父母的双重需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轻父母对宝宝的营养和健康越来越重视,都不希望自己的宝宝输在起跑线上,他们希望能为宝宝健康成长提供丰富的营养和良好的护理。目前我国年轻的准父母们大多缺乏孕产妇保健护理、婴幼儿护理和营养保健的相关知识以及婴幼儿配方奶粉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他们迫切希望得到这方面的专业指导或培训,为宝宝的健康成长作好准备。医务通道的基础正是满足年轻父母对产品和知识的双重需求,借助传播孕婴知识来实现品牌推广。
2、抢占市场先机
研究表明,婴儿对最初的牛奶口味是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当更换其他口味产品时,婴幼儿常会出现不适现象。另据对婴儿母亲的调查,一旦接受某一品牌奶粉,除非婴儿在喂养过程中有不适应的情况出现,母亲们一般不会改变产品品牌。这样厂家培养的消费者品牌忠诚度很高,对生产企业而言,具有一劳永逸的效果。所以,抢占先机,赢得宝宝的“第一口”对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尤为重要。
医院是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的前沿阵地。我国约87%的婴儿是医院出生的,大约20%的宝宝不能母乳喂养,这些宝宝的第一口牛奶都是在医院喂哺的,占领了医务通道,基本上就赢得了这一巨大市场。即使是母乳喂养宝宝,在四个月时应添加辅食,在一岁左右将停止母乳喂养,通过医务通道也可以影响他们的父母,将他们培育成自己品牌的忠实支持者,使他们在选择辅食和断奶食品时更多地选择自己的产品。
3、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医务通道推广的优势在于在消费者进入市场选购婴幼儿配方奶粉前,将品牌推广与知识营销相结合,将孕婴护理和营养等科学知识与产品知识结合起来,从而树立起专业、科学、营养和健康的品牌形象。医务通道的推广中,厂家通过自己的市场推广人员和医院医生、护士等人员的推介和宣传,使婴幼儿父母了解产品知识,感受到厂家对孕妇及婴幼儿的关怀和爱护,增强了对产品的信任,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品牌的美誉度。二、如何建设医务通道
1、建立一支专业化的营销队伍
医务通道不同于传统渠道,它对营销人员的素质有一些特殊要求。从事医务通道工作的市场推广人员除了必需的产品知识和营销知识外,还必须具有专业的营养知识和医务知识。只有专业的营养知识和医务知识,才能在与准父母和医务工作者的交流中保持良好的沟通,才能通过建立起准父母对市场推广人员的信任,从而建立起准父母和医务工作者对乳品企业和产品的信任。
进口奶粉生产企业对医务通道的建设非常重视,为医务通道建立了专门的营销队伍,设立营养代表或营养专员等职位。部分进口奶粉生产企业在区域营销队伍中从事医务通道销售的人员比从事传统渠道销售的人员还多。
2、要建立厂家与医院的互信关系
在建立医院通道过程中,婴幼儿奶粉的安全性和营养性是医护人员最关心的。这就需要厂家通过临床试验或试用等方法来证明自身产品的安全性和营养性,以取得医院对厂家及其产品的信任。只有这样,医院才可能允许该品牌产品在医院内推广或帮助推荐其产品。
要充分发挥医院在医务通道建设中的作用。据调查,大多数年轻孕产妇对孕妇奶粉和婴幼儿奶粉产品的专业知识知之甚少,他们认为医生和医护人员是婴儿营养方面的专家,具有一定的权威,是值得信赖的,因而对奶粉的选择往往听从于医护人员的推荐。厂家在产品推广过程中,应与妇产科医护人员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使她们了解自己的产品,乐于推荐自己的产品。
3、建立厂家与孕妇的互信关系
开办孕妇学校、举办婴幼儿护理知识讲座。通过联合一些大医院,聘请医生、营养专家等为“准妈妈”和刚为人母的妈妈免费授课,帮助她们解决在怀孕和育儿方面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将自己的产品知识融于其中。如美赞臣在讲授婴幼儿饮食营养知识时,突出其新推出的安婴儿产品添加AA+DHA后所具有的益智作用:使婴儿IQ增加7。使这些妈妈们感受到厂家对消费者的关心和爱护,消除了单纯产品推广中的抵触和戒备心理,更容易接受企业的产品知识。
分发、寄送内容丰富的各种宣传资料。向参加产品知识培训的孕妇和到医院体检的孕产妇建分发一些实用资料,内容包括婴幼儿营养知识、护理知识和产品知识等。同时向那些母乳喂养的婴儿家庭寄送宣传资料,起到品牌提醒作用(母乳喂养婴儿添加辅食和断奶时)。
此外,生产企业还可以与医院、妇育保健机构联系,在孕产妇保健手册、婴儿保健手册刊登产品广告或在医院提供的婴儿产品上附上品牌标识、品牌提醒等。
4、建立完善的消费者档案
收集参加产品知识培训的孕妇和年轻父母、参加医院体检的孕产妇的相关资料,建立包括孕产妇姓名、年龄、宝宝出生(预产期)时间、家庭地址、联系方式、购买记录等内容的详细档案。
通过建立消费者档案,一方面可以通过抽样调查,追踪消费者使用情况和使用后对产品的意见,以便对产品和销售工作进行改进,同时显示公司对消费者的关心。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邀请消费者参加公司开展的各种活动、邮寄各种宣传资料等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
5、产品推广和销售
产品的试用:通过与医院医护人员的合作,使缺乏母乳或不愿母乳喂养的妈妈的初生婴儿吸吮由自己厂家生产的奶粉冲调的牛奶。
优惠促销:由于节省了终端的销售费用,医务通道销售的产品价格一般较终端卖场便宜,同时赠送宝宝用品如奶瓶,围脖、尿不湿、小玩具等,增加产品对年轻父母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