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培养方案范例(3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培养方案范文篇1
专业建设措施
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获批准开办以来,就建立了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加强专业建设的指导工作。明确分工职责,专题研究本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问题,充分发挥其在专业建设、发展中的决策、引领作用。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根据市场需要,扩大专业适应面,完善专业建设方案,使专业建设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增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服务地方的能力,形成一定的专业办学特色。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建立起知识与技能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相互渗透、互为基础的机制是我们培养人才的立足点。实践性教学不仅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而且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手段。我们把实践性教学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为实验课,第二类为设计类(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第三类为专业见习和专业实习,第四类为活动课程。在实验教学中重视实验课程的开设质量,积极摒弃重复性的实验内容,压缩验证性实验,强化实验技能的训练,增开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我院实验室对学生开放,并让部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参与实验教师的实验准备和仪器维护。重视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把实习基地建设作为专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校企合作培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电气控制PLC工程案例式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目前,企业对高层次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也急剧增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培养在电气工程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等领域从事研发、运行操作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随着生产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blelogicalcontrol,简称PLC)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的各个领域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因此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置了“电气控制及PLC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应用性和工程性很强的课程。
本文针对“电气控制及PLC技术”的特点及培养目标,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选择了“工程案例式”教学法,以部分学生进行个别工程案例的试验教学,产生了明显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此种教学方法很有继续研究实施的必要性。
1“工程案例式”教学法简介
案例教学法(casemethodsofteaching)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形成和运用,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管理案例教学法,列入了各高校的教学改革计划,但工科类课程工程案例教学还不太多。广西工学院的李冰研究了工程案例教学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中的应用;郑州轻工业学院的张勇等人研究了工程案例在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应用,他们的研究为工程案例教学法在工科推行奠定了基础。但工程案例教学在“PLC技术”教学中应用的研究很少见,仅在类似关联课程提到,例如蔡志兴的部级精品课程《智能控制》中提到“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工业控制的工程应用能力有很好的效果”,但在课程内容安排上仍然偏重于先前的项目式教学法,并没有体现具体的工程性质的教学方案。
2“工程案例式”教学法设计
传统的PLC技术及应用课堂教学以讲授各章节的理论知识为中心,学生以学习理论为主,对工业电气工程中的实际应用能力缺乏训练,学生难以建立“工业工程控制系统”的概念,缺乏工程应用能力。
针对学生入职后存在的“工作岗位适应性差,缺乏工程实践能力”等问题,围绕着提高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目标,拟通过工程案例呈现工程现场所遇见的真实实际问题,带动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最终培养出能够进行专业的PLC自动化工程项目设计、编程、调试、维修技术的高技能人才,能直接为企业所用的“成品”人才。
通过行业、企业调研,PLC目前广泛应用在自动机床控制、机电产品生产工艺过程控制、采矿和冶金工业控制、化工生产过程控制、轻纺生产控制、锅炉和水塔控制中、木材加工控制、交通运输以及市容市貌装饰等方面,综合以上企业需求,本项目拟制定8个相对应的工程案例(图1所示),通过这些工程案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三个课程面向的岗位所需的三个核心能力为:(1)PLC系统运行、维护、调试和系统设计能力;(2)PLC系统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和设计的能力;(3)PLC相关设备销售及售后服务的能力。
PLC技术在工业控制领域应用得越来越广泛,主要根据浙江经济类型选择了以下应用领域作为案例对象,其中8个案例涵盖了学生的就业范围,也可以满足课程三个核心能力要求的学习。
在以后的项目研究中再对此8个案例进行细化,使其进一步符合工程案例的4个要求:(1)目的性——案例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案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原理和概念,提高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真实性——案例中一定要包含相应行业的现场要求及行业控制特点,与实际工程设计要求吻合,有助于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真正提高。(3)启发性——一个好的案例需要蕴涵一定的问题,能启发学生思考,发现多种解决的途径。问题越诱人深入,越能够给学生留下较多的思维空间,教学效果越好。(4)生动性——案例必须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以便展开深入的思考。
3结束语
根据课程现状,采用工程案例式教学方法,培养企业需求的人才,提高学生的企业工程应用能力,与企业要求实现无缝对接,培养出能够进行专业的PLC自动化工程项目设计、编程、调试、维修技术的高技能人才,能直接为企业所用的“成品”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永华.应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大学生工科素质的探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6(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培养方案范文
职业教育中传统教学:一是以教师为中心,二是以知识传授为主。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迫切需要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方法,因此根据专业课程建设实际情况,就业为导向的,工学结合,构建新型的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整体课程等。“案例推进教学”经过我院多年的教学实践,尤其适用于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教学。
1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施课程改革的意义
高职高专教育是直接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的,我院毕业生主要为烟台及周边地区企业服务,毕业生的技能水平及职业素养直接关系到学生将来的发展。如何合理设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建设必须要与企业对接,适应企业就业岗位,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为实现我院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市场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探讨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综合改革方案,摸索了一条适应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新途径。
2课程体系改革及思路
2.1课程体系构建思想
根据我院学生的特点,按照素质教育是根本、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原则,结合汽车工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需要,以汽车岗位需求为主线,依靠专业建设委员会专家共同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组成由企业技术人员和专任教师共同参与的教学团队,剖析专业岗位,确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整合,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所需求的能力,构建“平台+模块”课程体系。
2.2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1)体现了基础性、时代性:加强专业课程讲授,还要加强选修课程讲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将当前通用的电气自动化技术插入到传统技术课程中,以解决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知识面不足的问题;单独开设传感器、PLC、供配电技术、组态技术等课程,由于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电气自动化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根据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增加新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企业具备提升的空间。结合岗位知识与技能要求,课程建设与企业对接,不能脱离关系,构建符合电气专业的课程体系。
(2)体现了课程及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开设了公共课程平台、专业技术平台、专业技能平台、专业方向模块、专业拓展模块、人文素养模块、第二课堂与创新创业模块,确保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的与时俱进。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加当前汽车企业常用的汽车智能设备课程、增加汽车营销,汽车物流等选修课程,以拓宽电气自动化技术课程知识面。例如:增加实训环节的内容和实训时间,加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基本技能(维修电工)、自动控制(单片机应用技术、电气CAD绘图、可编程控制器)能力训练,改革课程学时设置,如电气CAD绘图适合于案例教学可以适当减少课时,增加核心课程课时量。
3案例推进教学法
案例推进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案例为驱动的教学方式,通过典型案例讲解知识。其特点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师定位在引导学生自我学习、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更改以往按章节授课方式,对教材章节和内容作重新整合,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包含在课程案例之中,学生课前预习,查找资料进行案例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让学生自主地寻找答案,最后教师答疑,讲解案例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通过案例授课,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并完成既定的任务,学生的团结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