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失智症的护理知识范例(3篇)
老年失智症的护理知识范文篇1
老年性痴呆(AD)患者的情感障碍是指在痴呆背景上出现的情感反应与外界刺激或思维活动的不相适应[1]。主要症状是焦虑、抑郁、欣快、激越、淡漠等,这些情感性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患者住院常见的原因。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老年性痴呆患者日益增加,由于起病隐匿,故使早期症状易忽略。患老年性痴呆患者不能自理,时时需要家人照料,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现就AD患者的护理对策探讨如下。
1资料
2007~2009年我科收治64例AD患者,其中男34例,女30例;轻度患者10例,中度46例,重度8例。年龄60~82岁。
2护理对策
2.1住院环境的改善心理因素对身心脆弱的患者都可构成有害刺激因素,是引起患者不安情绪的直接原因。因此首先应以调整病房环境做为护理的切入点,完善病房设施,消除不安全因素,门窗定期维护,保持地面无障碍,干燥,防滑;病房的环境布局颜色上主要采取中性色调,房间采光充足,设置患者喜爱的小饰物作为床头标饰物;患者常去的地方有明显标记;避免噪音刺激;其次护士与患者家属的第一次接触,双方印象十分重要,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时主动介绍自己,介绍病房环境,重点介绍病房位置、床位,让患者挑选喜爱的饰物挂床头吸引患者。并向家属了解患者的生活方式,用亲切和蔼的语言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使患者尽快适应了环境,患者的心理压力明显减轻,另外对重症患者家属留下陪护,满足患者心理需求减少约束,向家属普及安全和护理知识,加强对跌跤、伤人、漫游的防范意识。
2.2掌握相关知识,准确记录情感障碍表现我们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训练护士掌握情感障碍的术语与概念,学会临床观察情感障碍的表现并做出正确判断。要定期评估患者,注意异常情况及症状的演变,随时与相关人员了解患者的有关资料,特别是仔细观察患者的隐蔽性体征,如戒备、生气、易激动、丧失信心等属于亚临床的情感障碍表现。培训形式:授课、病例讲座观摩等;
2.3开展益智活动促进患者认知功能恢复和提高自我控制是建立在认知能力基础上,用机体的随意反应去改善机体的另一些不随意反应。可为患者开展益智活动,针对每个患者不同情况给予认知训练、定位训练、生活能力训练提高生活质量。组织患者参加一些无竞争性且又适合患者自身速度的集体活动,每日益智训练不少于30min,多给予肯定鼓励激发患者建立自信心[2]。
3.4关爱和情感支持AD患者对陌生的人和环境内心充满了担心和恐惧。这些情绪所导致的后果往往对家属、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产生负面影响。虽然他们是患者,也应得到关注与尊重。因此,家属常来探望,不能冷落患者。护士应尽可能的留在患者身边给予情感支持,每日至少要有30min和患者面对面的交流。交流时以安慰、亲切、平静的语言,语调要低、语速要慢;语言要简单、正面直接;多用鼓励、赞赏、肯定的语言。同时要注意握着患者的手或无语陪伴,运用关切的眼神,必要的手势,让患者知道你能理解他们的害怕和困境,使患者安静下来。交流过程中多倾听患者诉说,当患者坦率地讲述忧愁时要耐心倾听,使患者的压抑的情感得到宣泄,唤起患者的积极情绪,使患者增强信心。
3.5情感障碍症状的护理
3.5.1焦虑本组患者中有18例的焦虑不安主要是认知障碍。表现出失落和不安全感,许多情形下他们不能说出焦虑不安的原因。护士识别焦虑不安是从患者的表情、行为表现来观察、其中焦虑严重者行为方面问题表现较多。通常症状包括坐立不安、挑选衣服、不停地搓手、到处吼叫或来回走动。拒绝治疗、护理、进食等,强烈要求回家。护士对待患者的焦虑要耐心诚恳,了解原因。安排舒适安静的病房及一些有趣的活动,或者放一段放松的音乐,转移患者的消极情绪,从而达到松弛人静的效果。
3.5.2抑郁抑郁是痴呆患者心理情绪最复杂的症状之一,同时也是最常见的症状。本组有20例患者为轻度抑郁,主要与视、听觉生理机能减退和语言障碍有关。具体表现为呆滞、退缩、食欲减退、心烦、造成患者睡眠障碍、疲倦等躯体不适的感觉。首先解决患者身体方面缺陷的问题,积极治疗并发症,其次关注、富有同情心;安静倾听谨慎询问,是患者清楚护士对他所说的痛苦以做为现实接受下来,避免矛盾性及可引起患者误解的表述。
3.5.3激越这类患者多表现情感失控,情绪极不稳定,常为一些小事发火、坐立不安、逃避、顽固;当患者能力与护理者的要求相矛盾时,患者往往充满敌意可能触发激越现象,对治疗不合作。对激越反应的患者,我们首先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并分析患者产生各种症状的背景和原因,不采取强制手段、安慰和劝说患者,耐心听患者的述说,避免刺激性的语言和行为,努力使患者了解护士是在帮助他克服困难,而不是与他对立,鼓励患者做规律性锻炼和定期放松活动,降低患者的过分欲望。
3.5.4欣快欣快是患者自得其乐、易怀旧、恋旧。常表现出满足感,话语增多,面部表情给人以幼稚,愚蠢的印象。护士在语言态度上要尊重患者,可增加患者活动如下棋、读报、太极拳等,这些有益活动可使患者保持良好状态。
3.5.5淡漠由于语言、视空间、视力、听力受损,引起知觉反应迟钝及感觉阻断,患者表现退缩、孤独,回避与人交往,对生活和周围环境缺乏兴趣[3]。护理别注意环境的照明,病室内摆放患者熟悉和喜欢的物品如日历、时钟、照片、收音机等,由其亲近的亲属陪伴。护士要花时间与患者在一起,建立信赖关系,患者才能合作。
3.6出院指导出院前患者家属有一种无助感,我们责任护士除了做好现存护理问题指导以外,还要向家属介绍一些社会支持体系如咨询热线,老年大学有关老年痴呆病授课时间,社区服务援助等。
参考文献
[1]齐斌.老年性痴呆的康复护理.中国医学创新,2010,7(23):144.
老年失智症的护理知识范文
这段话摘自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于1994年11月5日的一封亲笔信。正如信中所说,里根此时已被确诊罹患阿尔茨海默症,他本人也十分清楚这将意味着什么,并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不会对家人造成过多困扰。十年后,93岁的里根死于该病的并发症。
里根的晚年经历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典型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转归过程。
与他类似的、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光纤之父”高锟也是该病的受害者。2009年12月10日,高锟在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获特别安排,免除了各项礼仪。他的获奖演说也由旁人。由于阿尔茨海默症的原因,高锟已经忘记了他的研究成果,甚至连日常生活都需家人照顾。
美国总统和大科学家仅仅是全球阿尔茨海默症大军之中的两个。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阿尔茨海默症已经越来越成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资料表明,我国现有600万左右的老年痴呆症患者,患病人数已居世界各国之首。
据调查,在中国,65岁以上的人群中阿尔茨海默症的患病率高达6.6%,而8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阿尔茨海默症的患病率更是高达40%。阿尔茨海默症是造成智力减退直至痴呆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该病发病与年龄呈高度的相关性,因此,该病过去常被称为“老年痴呆症”。但用“老年痴呆”这样的词语描述该病并不准确,有时甚至含有歧视的意味,因此近些年已经摒弃不用。
第一个描述阿尔茨海默症的人是德国神经病理学家阿洛伊斯。
1901年,一个名叫奥古斯特的患者引起了他的注意。自那时起,阿洛伊斯对奥古斯特的“古怪行为”进行了长期的观察随访。1906年4月,奥古斯特死亡,阿洛伊斯保存了他的病历,并对他的脑组织进行了切片和染色检查,发现患者的神经组织中存在“淀粉样蛋白斑”和“神经纤维缠结”现象。同年11月,阿洛伊斯了他的成果,从此,该病便以阿洛伊斯的姓“阿尔茨海默”命名。
由于衰老本身就可能伴随脑功能退化,因而人们往往倾向于将老年人的记忆力减退归结于年龄,进而忽视阿尔茨海默症的其他表现。这往往会导致漏诊。实际上,思考、判断等认知功能的确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受损,但这种生理性退化多数程度很轻,很少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阿尔茨海默症则与此不同,患有该病的人会出现降阶梯状的认知功能受损。起初,患者往往表现为近期记忆减退,患者想不起不久前发生过的事或者谈话内容;逐渐地,患者会常忘记原本很熟悉的事或物的名字,在熟悉的路线上迷路,对原本喜欢的事物失去兴趣,在错误的位置放置器物等等;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的睡眠规律开始紊乱,夜里不睡觉,伴随妄想、抑郁、情绪激动等表现,无法读书写字,失去穿衣、驾驶等技能,出现定向力障碍(不知自己是谁,不知身在何处),有些人伴有幻觉,无法识别危险,言语不成句,甚至出现暴力行为,社会功能基本丧失;到了疾病终末期,患者无法与人交流,无法理解言语,无法认出家人,无法自己穿衣、吃饭、洗澡,终年卧床,肺炎、褥疮、感染等各种并发症纷至沓来。最终,患者将并非死于阿尔茨海默症本身,而是死于各种并发症。
与上述临床症状并行的,是一系列神经系统的改变。
借助显微镜和染色手段的帮助,我们会在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脑组织内发现三种典型病变:“老年斑”、“神经纤维缠结”以及“神经炎斑”。
与皮肤老化后出现的老年斑不同,神经组织内的老年斑是一种淀粉样蛋白的沉积物。这些蛋白及其衍生物能够与神经元表面受体结合,引起神经细胞自我破坏并改变神经突触的结构,使神经组织的功能受损。另外,一种名为tau的蛋白也参与了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能够破坏神经元内部的微管结构,损害神经元的细胞功能,使得神经元之间的通讯瘫痪,并最终引起神经元的死亡。而死亡及正在死亡的神经细胞与其他细胞、蛋白等聚集成团,形成了所谓的神经炎斑。通过脑部CT或者核磁检查,我们会发现中晚期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脑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萎缩。
尽管科学家们发现了这样和那样的病理性改变,找到了数种与该病有关的基因,但医学界至今仍没能完全搞清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机制。
总的来说,阿尔茨海默症可分为两种,一种属于早发型,患者的发病年龄往往早于60岁,曾有十几岁孩子罹患阿尔茨海默症的记载,足见之前常用的“老年痴呆”一词并不准确。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症多与遗传有关,家族聚集性发病较多见,一旦发病,进展速度较快。另一种则称为迟发型阿尔茨海默症,发病年龄在60岁以后。这种类型最为多见,虽然也存在家族聚集性发病的现象,但遗传因素对发病的影响并不明确。
目前医学界倾向于认为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均有关系,这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疾病。
虽然阿尔茨海默症的患病人数在逐年攀升,但令人沮丧的是,到目前为止,并无治愈该病的有效方法。当前,针对该病,治疗仅处于延缓进展和控制症状的阶段。这就要求人们,无论是医生还是普通民众,都要对该病保持必要的认识和警惕。
在疾病的早期诊断阿尔茨海默症是比较困难的,这种诊断过程也许会耗时数月甚至数年。阿尔茨海默症的确诊依靠病理,这在活人身上显然不大现实,这就需要医生排除诸多其他疾病后,才可结合各项检查来最终确认。
对患者采取早期干预往往能避免很多意外,同时采取手段尽可能地延长患者病情进展的时间,以期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而这些目标无论对于专业医生还是看护者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战。
在漫长的病期里,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会逐渐变得越来越依赖看护者的照顾,从日常生活的不便到最终生活不能自理,看护者的责任和负担也与日俱增。
当患者出现幻觉,情绪不稳定甚至产生暴力倾向时,看护者所要承担的远非照顾一个病人那么简单。特别是这些看护者往往就是患者的配偶和近亲。阿尔茨海默症这种精神上的“老年斑”不但逐渐夺去了患者自己的智力和意志,也同时夺去了这些作为看护者的亲人。疾病折磨下的患者失掉了自己的灵魂,而看护者却只能经年累月地照顾一副无法沟通甚至充满莫名其妙的敌意的躯壳,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残忍的事。
因此,针对看护者的心理疏导也必不可少。阿尔茨海默症带给家庭和社会的沉重就在于此。
要消除或者减轻这份沉重,就要做好阿尔茨海默症的预防。尽管医学上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方法来阻止发病,但如下措施可能会带来益处:
低脂饮食;
增加摄入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鱼类(如金枪鱼和鲑鱼);
减少人造黄油、黄油和奶油的摄入;
多吃水果和蔬菜,增加维生素E、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等抗氧化剂的摄入;
维持血压正常;
老年失智症的护理知识范文
【摘要】老年性痴呆患者给家庭生活带来很大的负担和烦恼,晚期患者智能完全丧失,卧床不起,生活全靠他人照顾。目前对此病的病因尚不清楚,无确切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措施。因此,良好的家庭护理,不仅可以改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可以使社区的医疗护理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关键词】社区老年性痴呆家庭护理
老年性痴呆症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痴呆症发病人数显著增加,在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10%患有此病,75岁以上达8.76%,80岁以上的高达11.04%。在步入老年社会的今天,防治老年痴呆症尤为重要。老年性痴呆临床上以神情痴傻愚笨、行为异常、语无伦次、性格改变、沉默寡言、焦虑、抑郁、易烦躁、易怒、记忆力下降、睡眠颠倒等为特点[1]。晚期患者智能完全丧失,卧床不起,生活全靠他人照顾。部分患者因脑血管疾病发展而来,但确切病因尚不清楚,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2],因此完善家庭护理尤为重要。
1老年痴呆症的症状分期表现
Ⅰ期:遗忘期。此期表现为特别健忘,并在记忆障碍的同时,渐渐出现计算能力、认识能力和定向障碍,活动范围减少,但尚能保持日常生活能力,基本上不需要别人帮助。此期是本病持续最长的一期。
Ⅱ期:精神错乱期。此期痴呆症持续加重,病情急转直下,认识功能进一步减弱,伴有失认、失语和失用,思想情感障碍及个性人格改变明显,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少动、假面具脸和肌张增高,也可见偏瘫发作,日常生活已难自理,需他人帮助。
Ⅲ期:痴呆期。患者严重痴呆,处于完全缄默、完全卧床、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状态。常伴有恶病质、肌强直和大小便失禁。
2功能的评估及康复护理
老年性痴呆患者在记忆、言语、吞咽等功能上都表现出明显的退化。功能的评估主要从语言、认知、心理状况、床上运动、室内移动、吞咽动作、排泄、入浴、轮椅使用、视觉适应等方面着手[3]。评估后可以通过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提供熟悉的生活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来帮助改善记忆力;以读书看报、广播电视、交谈等方式培养患者的好奇心,这将有助于保持大脑灵活及语言功能的恢复;对视觉障碍的老人要装配视觉辅助用具并指导老人进行使用训练,锻炼视觉适应能力以纠正患者视野偏窄或偏盲的缺陷;对吞咽困难、呛水的患者,可针对咽部肌肉迟缓和无力进行适应性吞咽动作训练。
3生活日常护理
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于消化,若吃鱼虾,应代将鱼刺取出,虾壳剥掉,以免鱼刺噎喉。还应该根据气温变化,适当的为老年人增减衣服,要求我们对老年痴呆症的护理要细心。老年人要保持科学的饮食结构,由于老年人各种腺体退化,加上牙齿的老化、脱落,容易消化不良和吸收不好,最后导致营养不良,因此要建立合理的饮食餐次,食物要多样化,进食要细嚼慢咽。水果、青菜必不可少,并以鱼、精肉、蛋、豆类等高蛋白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为主。切忌暴饮暴食、吃饱就睡,同时应戒烟少酒。对于吞咽困难及进食呛咳者,应用鼻饲,并注意预防吸入性肺炎。老年痴呆患者容易出现睡眠颠倒现象。这就要求社区护理人员在白天要安排患者进行一些活动,如体育锻炼或益智游戏;鼓励患者自行洗漱、吃饭,做一些轻微的家务,这样既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又避免了白天睡觉、夜里失眠的发生,对于失眠患者可适当选用一些镇静剂。老年痴呆症患者患有记忆障碍,因此老人在外出时要准备,一张卡片,写明地址,还应写好联系方式,以免患者不认识路,走错了路线,也方便及时和家人联系。这也是常用的老年痴呆症的护理方法。
4预防褥疮的发生
对晚期卧床不起的患者应注意预防褥疮的发生,经常帮助患者翻身,按摩其肩胛骨、臀髋、踝等受压部位,每天4~6次,每次10min。对大小便失禁者应注意保持局部清洁,保持床铺的整洁干燥,常擦身,勤换衣裤、被褥,保持清洁卫生。
5加强心理护理
帮助患者克服由于疾病的痛苦所造成的心理障碍,采用合适的语言与非语言交流技巧,给患者以安慰,鼓励其战胜疾病是护士在家庭病房中应起到的作用。患者焦虑、抑郁和行为上的退缩、烦躁,可逐渐加重智能的衰退。因此,及时解决患者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问题,细心观察患者的思想状态、内心活动,有效的采用相应的诱导方法使患者保持心情愉悦、平和温暖,避免大喜大悲、恐慌和情绪上的波动,积极热情的与之交流,减轻思想负担,使患者情绪稳定从而达到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老年痴呆症患者反应迟钝,有时候就算有症状,也没有及时说出来,因此要观察病人有无脸红发烧、面部痛苦表情,发现异常,及时就诊,以免病情加重,危及生命。我们在老年痴呆症的护理当中一定要认真。
6老年性痴呆预防
6.1首先是防止动脉硬化调节膳食,少吃食盐,病参加适宜的体育活动,有助于防止动脉硬化。
6.2应避免使用铝制炊具因为铝盐进入人体后,首先沉积在大脑内,诱发老年性痴呆。
6.3戒除烟酒也必不可少,因为烟中的尼古丁、铅等有毒物质和酒中的甲醇会使脑神经纤维发生变异。
6.4补充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因为缺乏必须的微量元素(如锌等),可致使大脑供血不足,引起血管病变,导致老年性痴呆的发生。
6.5频繁活动手指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
6.6培养广泛的兴趣,可以帮助活动脑细胞,防止大脑老化。
6.7广泛接触各类人群,对维护脑力有益。
6.8学习语言,可强化大脑的思维活动,加快脑部血液循环及脑细胞的新陈代谢。
6.9保持心情愉快,增强抗病能力。
6.10保持对事业的执著追求,有资料表明,整日无所事事的人患痴呆的比例更高。
参考文献
[1]张荷花,钟札霞.老年人心理健康指导.健康心理学杂志,1999,7(3):136-137.
[2]李梦樱.现代家庭护理.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7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