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范例(3篇)
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范文
关键词:儿科新护士护理安全问题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419-02
儿科服务的对象是心智、语言、行为发育不够成熟的儿童和婴幼儿,患儿的年龄小,病情变化快,患儿自身没有表达能力或表达能力较差,导致护士工作量大,容易发生差错事故。针对儿科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新护士往往在很多的方面都表现出不足,所以应加强对儿科新护士的管理培训,让他们善于识别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及时采取相对应对策,使护理安全风险防范于未然。
1儿科新护士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
1.1欠缺相关的用药知识。作为护士,要护理病人,就离不开药物,护理知识、技术水平的不同都会从根本上影响药物的作用。而在实际的工作中,新护士往往在对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方面欠缺经验和知识。尤其是在儿科,因为患儿年龄较小,需要按照体重或是体表面来计算药物用量,加上小儿正处于发育阶段,各脏器功能均未发育成熟,如果给药有一点计算错误,就会造成延长病程或是耐药,或者药量过大造成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可逆损害;还有,小儿在输液的过程中,需要非常严格的控制静脉输液的速度,如果速度不能很好的控制,很可能会导致患儿心衰或者急性肺水肿,过慢的话又会影响到药物的吸收和治疗的效果。由于儿童天性活泼好动,血管壁薄,通透性高,在输液过程中易渗漏,若使用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穿刺部位易渗出肿胀,若处理不及时甚至坏死等,给患儿带来痛苦。
1.2欠缺护理的责任意识。在护理过程中,护理的操作规程以及岗位职责都是护士工作的主要指南和准则,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因为新护士刚到岗,服务意识还不够强,欠缺责任意识,比如,违反操作规程,查对不仔细,巡视不够及时,在新的岗位上,还不够适应,导致打错针,发错药,给患儿穿刺的时候忘记松止血带等等,或者在值班的时候对患儿的病情变化评估不准确,及时的发现患儿的病情变化,延误最佳的抢救时机。
1.3专业操作水平比较差。在儿科,主要的对象都是儿童,由于儿童本身就比较好动,加上血管纤细,而且如果遇上脱水严重或者肥胖,失血休克的患儿,静脉穿刺的难度就会大大增加,对穿刺的能力要求就特别高,而且针对儿童的吸氧、吸痰以及呼吸器等等的使用,都跟成人有太大的不一样,所以新护士在工作的过程别容易会出现手忙脚乱或者操作不成功的现象。
1.4缺乏与家长的沟通能力。在儿科护理的过程中,因为新护士缺乏社会经验以及与家长沟通的能力,面对家长提出的问题,回答的时候,会比较简单生硬。在不能一次性完成护理任务的时候,不能及时的跟家长沟通,让家长理解,可能会导致家长的不满,而且有的新护士在不了解病情的情况下,就对家长随意的解释,这可能导致护士所解释的跟医生所描述的病症不符合,可能会导致家长的怀疑和不满。此外,在儿科可能陪护的家长需要不定时的更换,导致家长过来询问的次数也会增加,面对家长不停的询问,护士可能会表现出不耐烦,使家长不满意,从而导致不必要的纠纷发生。
2儿科新护士安全管理对策
2.1加强服务意识,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要组织新护士进行护理的学习以及工作岗位制度的学习,要让他们学习儿科用药的安全以及注意的事项,还要学习三查七对制度,以及岗位制度等等,在工作中,要加强临床的考察,以及按章办事的习惯,将理论跟实际相互结合起来,及时的仔细观察患儿用药之后的反应以及病情的变化,如果发现任何异常一定要及时的通知医师。此外还应该要对护理的技术进行强化练习,要熟练的掌握儿科护理操作的特点,减少患儿不必要的痛苦,以一种换位思考的形式,与家长多沟通,多关心爱护患儿,体谅家长的心情。
2.2培养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儿科的工作特点本来就是比较繁忙而且复杂,所以一定要培养新护士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其次还要实行独立上班的考核制度,通常情况下,新护士要在半年后考核独立上白班,独立值班将会在10个月之后进行考核,通过这样的制度,能够加强护士对自己的要求,同时还能促进护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新护士能够更好更快的适应到儿科的护理工作中,并且保证护理的安全。
2.3做好沟通与交流工作。新护士应该要加强专业理论知识以及沟通技巧的学习,并且及时的与值班医师进行沟通,了解患儿的病情以及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如果说存在任何的护理问题需要及时的采取措施,在面对患儿的家长询问的时候,因为已经对患儿的病情有所了解,就能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基础的理论知识,通过有亲和力的沟通,并且结合实际的病情,回答家长的问题,此外,在与家长的沟通中,一定要注意方式和方法,应该要心平气和的解释,要了解和体谅家长的迫切心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家长,提高家长对于护士工作的理解和信任,杜绝一切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
3总结
总而言之,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的目的以及重要核心要求,作为新护士因为工作能力的问题,可能会产生很多的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所以,作为新护士应该从实际出发,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尽快的提高自身的护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此外由于儿科病房具有特殊性,患儿的家长会对患儿的健康以及病情表现出高度的敏感,也给护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应该要对新护士进行相关的护理安全教育,让他们能够引起高度的重视,从而保证患儿的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范文篇2
关键词:《儿科护理》;教材编写;教学效果
当前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重要文件精神中,明确了中职教育的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相适应,与就业岗位要求相符合,为卫生事业发展服务的技能型的高素质劳动者。”这一精神体现了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变革。
在从事儿科教学的十几年中,我使用了好几种不同版本的儿科教材,每一次教材的选择都力求符合当时的办学方针和培养目标,依照目前的办学方针旧版教材就显的有所不足。这次我校选用的教材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编写组集全国七个省市有教学经验和业务能力强的儿科护理高级讲师编写的供护理、涉外护理、助产专业用的新版《儿科护理》。在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体会
(一)目标明确
1、培养目标
新版《儿科护理》教材的编写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教理念。在基础理论知识的编写中,不是要求学生对专业知识面面俱到,而是强调“必须、够用”,而护理措施部分就编写的详细和实用。例如在《肺炎》这一节中,治疗只是要求掌握原则,而护理措施就写的非常详细,突出了护理专业的特点。
新版《儿科护理》教材内容还与我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相结合,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涉外护理新版《儿科护理》教材还增加了美国NCLEX-RN(NationalCounselLicensingExamination-RegisterNutse)、CGFNS(CommissionGraduatesOfForeignNursingSchools)及其他国家护士考试常涉及的内容嘲,增加国外注册护士考试内容和英文护理教材内容,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符合涉外护理专业的特点。
2、学习目标
新版《儿科护理》教材每一章内容前面都用引入问题的方式介绍本章节的重点、难点和学习中的注意点,既引起了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又为学生指出了学习中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点,使学生对本章节的学习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有利于学生进行预习、学习和复习。
新版《儿科护理》教材是按护理程序的框架来编写的,护理措施的概述部分以一对一的方式对应护理诊断,前后联系紧密,培养学生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二)编排新颖
新版《儿科护理》教材一改以往的编排风格,加用了彩色印刷,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在教材中使用了图文框,内容中穿插了小知识及案例分析,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拓展和延伸。编写风格适应了中专学生的年龄特点,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涉外护理新版《儿科护理》教材在正文对应的位置用图文框增加了全英文的“知识拓展小贴士”,对课堂内容进行补充和扩展,增加了学生阅读兴趣和医学信息量。教材中的主要医学和护理术语采用汉、英双语书写,每一节后还有本节关键英文词汇和音标,指导学生学习以达到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的目的。
(三)图、表丰富
在临床教学中,学生对没有亲眼目睹的一些临床现象无法理解,新版《儿科护理》教材中使用了较多的插图进行直观教学。例如在《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这一节中,学生对佝偻病患儿的骨骼改变不理解,由于新版教材中有肋膈沟、鸡胸、“O”型腿等骨骼变化的插图,学习起来很直观,学生也容易理解。
在新版《儿科护理》教材中还有大量的表格,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对比学习。例如在“化脓性脑膜炎”这一节中,将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等几种脑膜炎的脑脊液改变在表格中列出比较,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技能强化
新版《儿科护理》教材在编写中针对护理专业的特点,注重技能方面的培养。例如在“儿科常用护理技术”这一章节中,采用表格形式将学生需要掌握的操作细化到每一个步骤,并针对操作步骤提出对应的注意事项,对学生在操作练习中更具有指导性。在书末还配有实践指导,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临床见习、多媒体教学、病案讨论和技能操作练习来强化技能培训。
(五)课件齐全
新版《儿科护理》教材配套了教学课件,课件里有大量的图片和录像,既帮助了教师授课讲解,又可补充临床见习的不足,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二、建议
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范文
新生儿是指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出生后28天内的小儿。由于新生儿呼吸中枢发育不够成熟;胎盘血循环中断。建立肺循环;皮肤粘膜柔嫩、血管丰富,易擦伤;体温调世中枢尚未完善,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肺炎,硬肿的发生;新生儿脑相对较大,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较低,常处睡眠状态;各种疾病的进展极易被忽视,加上新生非特异性免疫力不足,屏障功能差,对化脓性细菌缺乏抵抗力,易感染脓疱病。真对新生儿的这些生理特征,我们护理人员在执行静脉输液时,一定要严密观察,加强责任心,及时发现每一细小病情变化,正确辩别是病理的,还是生理的而采取必要的处理。至今为止,笔者在高危新生儿病房已做11年的护理工作了,下面根据实际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将新生儿静脉输液的观察要点和护理注意事项总结如下:
1.给新生儿输液一般采用头皮静脉,实际操作时注意选择适当部位,同时要清楚头皮静脉无静脉瓣的解剖特点,从而选择使患儿卧位舒适,活动时不易将针头拔出的部位。输液治疗的患儿要包裹好,勤给患儿换尿布,因输液患儿尿量相对增加。
2.在给新生儿输液中,由于所用药量较小液量也较少,且准确性高。因此所选用的吊瓶要小刻度的,一般为开放式吊瓶,在更换液体时,如先把药物加人瓶内,再加入葡萄糖,尽管加液体速度很快,也会因一部分药物先进入输液管内而使输入药物浓度不均。故应先加入葡萄糖,或先将药物稀释再加入输液瓶内。在新生儿常用的几种药物中注意各药物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如654-2可引起患儿颜面潮红心率加快,且误以为是病情恶化;酚妥拉明有时引起患儿严重鼻塞,不可从输液管小壶给药用于新生儿;葡萄糖酸钙如输入皮下可引起皮下组织坏死,故输葡萄糖钙时要严密观察,一旦输入皮下;要及时用普鲁卡因和酚妥拉明作局部封闭。
3.准确掌握输液速度,速度过快可引起急性肺水肿和心力衰竭,过慢则不易纠正脱水酸中毒,难以保证入量,有些药物还因配制时间过长而效价降低。甚至增强其毒副作用,有碍疾病的恢复,为此只有准确掌握执行医生输液计划,根据患儿病种的不同面调节滴速。如肺炎合并心衰患儿输液速度一定不宜过快,液量不宜过多,而静滴甘露醇降颅内压时要快速滴入。
4.输液并发症的观察,是否有局部血液循环障碍、静脉炎、对胶布的不良反应、水电解质的异常、输液反应及滴注青霉素,细胞色素c,血浆等类药物时患儿皮肤有无红疹等现象,如有应立即停止输液,告之医生,给予相应处理。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新生儿疾病具有病情变化快特点,而患儿又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只能用哭声、用日周颜面皮肤颜色、用呼吸、甩前囱张力、用吸吮力、反应能力、肌张力来表示,所以新生儿病房的护士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慈母般的心来对待每一位患儿,来度过工作时间的分分秒秒,它有可能为下一步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在可能决定~个小生命的生与亡。如新生儿呼吸衰竭,新生儿惊厥、新生儿颅内出血等有脑水肿的可能,密切观察前窗紧张或隆起,瞳孔的变化,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对防止脑疝的发生很重要。还有,对于新生儿高热的处理一般首先散包降温,如果观察不到,就有可能因患儿体温调节中枢的不完善而导致硬肿,加上输入的液体温度一般都低于患儿体温,在此更体现严密观察新生儿输液的重要性。
总之,高危新生儿病房的患儿,在输液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只有掌握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及输液规律后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也是新生儿病房护士所应具各的重要条件。同时不断学习新理论,新技能,理论联系实践,以提高未来人口素质、提高护理水乎。
参考文献
[1]谭启明,窦月玲.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引起水疱原因分析及预防.护士进修杂志,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