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惊厥的护理措施范例(3篇)
新生儿惊厥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循证护理;小儿热性惊厥;护理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5(c)-0136-03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ofevidence-basednursingonchildrenwithfebrileseizures.Methods180childrenwithfebrileseizuresadmittedinourhospitalfromJanuary2010toDecember2014wereselectedandrandomlydividedintotwogroups,thecontrolgroupandtheexperimentalgroup,with90childrenineach.Thecontrolgroupweregiventheconventionalnursing,andtheexperimentalgroupweregiventheevidence-basednursingbasedontheconventionalnursing.Bydeterminingthenursingdiagnosisandconsultingpertinentliterature,thebestnursingevidencewasselectedandindividualizedinterventionsweredeveloped.ResultsTherecurrencerateoffebrileseizuresinthecontrolgroupwas8.9%,whilenorecurrenceoffebrileseizuresoccurredintheexperimentalgroup,the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12);thenursingsatisfactionintheexperimentalgroupwassignificantlybett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98%vs87%,P=0.003).ConclusionForchildrenwithfebrileseizures,evidence-basednursingcanhelpthenursingstaffformulateefficientandappropriatenursingmeasures,reducethefrequencyofrecurrenceoffebrileseizuresandimprovethenursingsatisfaction.
[Keywords]Evidence-basednursing;Childrenwithfebrileseizures;Nursing
20世纪80年代Nelson和Ellenberg提出热性惊厥是指婴幼儿时期起病,伴有发热,但非颅内感染所致,一般多见于3个月到5岁患儿[1]。小儿热性惊厥可对患儿大脑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尤其是反复惊厥可影响患儿智力发育,甚至危及生命[2]。随着循证医学的产生与发展,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nursing,EBN)概念应运而生,它是指护理人员在计划护理活动中,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患者愿望相结合,获取证据,作为临床决策依据的过程[3]。该院自2010年1月―2014年12月通过循证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比较,探讨循证护理在小儿热性惊厥护理中的优越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4年12月于该院就诊的小儿热性惊厥患儿共1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90例。男100例,女80例,年龄5个月~4岁,其中5个月~1岁30例,1~2岁80例,2~4岁70例。呼吸道感染所致热惊厥患儿170例,肠道感染热惊厥患儿10例。所有患儿均出现39度以上高热惊厥。两组患儿基线期性别、年龄、体重、病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常规护理
患儿发生热性惊厥时应将其保持在仰卧位或侧卧位,即刻松开衣领有利于呼吸,头部偏向一次,如口腔有分泌物及呕吐物时,应及时清除,防止误吸入气管导致窒息,必要时可准备吸痰器或进行气管插管等器械注意动作轻柔。应及时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地西泮0.3~0.5mg/kg静注,苯巴比妥钠3~5mg/kg或10%水合氯醛0.5mL/kg加生理盐水保留灌肠[4]。尽快降温,给予补足液体,可根据患儿个体情况,给予冷敷、温水擦浴或温水浴。药物降温可给予对乙酰氨基酚片,不能口服者考虑给药。如患儿高热持续不退反复发作惊厥可给予冬眠灵及非那根肌肉注射。患儿出现颅内压力增高症状应给予脱水剂甘露醇。发热时可引起口腔内细菌繁殖,黏膜溃疡,应注意用生理盐水擦拭清洁口腔,鼓励患儿多饮水[5-6]。饮食方面应给予高蛋白、易消化食物,补充维生素,防止水电解质紊乱。
1.3循证护理方法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验组遵循循证护理步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患儿体温退至正常后仍有可能再次发生惊厥,当患儿反复发作惊厥可引起脑部缺氧水肿,给鼻导管吸氧(0.5~1.0L/分)或面罩吸氧(2~3L/分),同时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密切观察血压血氧变化,重点注意有无呼吸衰竭和脑疝体征。惊厥发作时要有专人陪护,防止患儿在抽搐过程中意外碰伤身体,造成骨折等其他伤害。加大查房力度,记录患儿24h惊厥发作时间及临床特征,做好抢救护理记录。控制诱发因素:小儿热性惊厥多由感染性疾病引起,以上呼吸道感染最为多见。应定时消毒病房,保持室内环境整洁。查阅资料: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Medline等资料库中搜索相应关键词检索文献,寻找相关资料,并对循证护理证据进行分级,评价其真实性及临床实效性。将所获得的实证与临床专门知识和经验以及病人需求相结合,作出护理计划。查询文献发现年龄、遗传因素和惊厥发作前患儿生长发育情况是影响本病转归的主要因素,因此应配合医生仔细询问患儿家属病史,避免遗漏任何有效信息。惊厥多发生于高热开始后12h内,患儿出现全身强直阵挛或阵挛性发作,多数发作时间短暂,但仍有1/3的患儿可出现复发性热性惊厥,24h内惊厥复发,因此由护士长组织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加强查房力度,与患儿家属良好沟通,及时观察患儿病情,尽早发现问题,争取治疗时间,减轻患儿病痛。心理干预:患儿家属面对惊厥患儿时情绪易激动。医护人员应迅速进行抢救,护士在辅助医生进行抢救同时耐心安慰家属,向其讲解针对惊厥病因进行对症治疗即可缓解患儿症状,单纯性高热惊厥一般治愈率较高,极少遗留后遗症,同时请家属进行配合,及时提供详细的患儿病史,可供医生辅助诊断。患儿做相应辅助检查时容易躁动,建议家属安抚患儿情绪,配合检查。健康宣教患儿家属对疾病了解不全面,应耐心告知:患儿年龄小,免疫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应注意提高儿童身体素质,注意合理饮食搭配,积极参加户外运动,同时注意气温变化,预防感冒的发生。注意勤洗手,保持口鼻卫生。一旦有发热、抽搐等症状及时就诊,不可擅自服药。诊断为复杂性热惊厥的患儿要长期按时服药。热性惊厥患儿留有后遗症的几率很少,但也应密切注意患儿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治愈率、患儿家属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平均医疗费用、患儿家属健康知识达标率。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结果比较
根据循证护理证据,对患儿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指导后,患儿再次发生热性惊厥频率明显降低,89例患儿均治愈,1例患儿病情好转,未发生交叉感染病例。对照组治愈85例,5例好转,8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再次出现惊厥。两组患儿再次发生惊厥的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80,P=0.012)。
2.2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
应用循证护理模式组,患儿家属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对疾病的认识,能够配合医护人员积极治疗,护理满意度达98%,对照组为87%,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21,P=0.003)。通过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没有患儿家属与医护人员发生言语冲突,沟通效果良好。
2.3两组患儿其他研究指标比较
两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8.18±1.90VS8.63±2.03d,t=1.616,P=0.108)、平均医疗费用(5432.63±204.01VS5422.82±198.85元,t=0.344,P=0.731)、患儿家属健康知识达标率方面两组间无显著差别(92%vs90%,χ2=0.244,P=0.621)。
3讨论
循证护理产生的时代背景是现代护理的科学性与医护之间协调性的需求,医疗成本-效益核算的需要。在运用循证护理过程中需认真评价证据的可靠性,主要根据研究设计、方案实施的严谨性、统计方法的应用来衡量。同时还需要根据自己专业知识、统计学知识对证据的实用性、科学性进行系统评价。循证护理的应用可以鼓励护士参与医疗干预,丰富医学知识,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展并使用标准语言描述问题、干预过程及结果。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已分别成立了循证护理中心[7],因此运用循证护理指导临床护理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该研究选取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循证护理在小儿热性惊厥护理中的有效性。
实验组89例患儿治愈,1例患儿病情好转,没有患儿再次发生热性惊厥,而对照组治愈85例,5例好转,8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再次出现惊厥。提示通过循证护理可显著减少患儿再次发生热性惊厥的频率。这与丁芸、张丽华等[8-9]的研究结果相似。小儿热性惊厥对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危害极大,循证护理过程中通过心理疏导和健康宣讲,患儿家属对疾病有了新的认识,能够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干预治疗。宣讲过程中普及急救知识让患儿家属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争取了宝贵的抢救时间。患儿家属也意识到积极退热、预防感冒、提高免疫力的重要性。这些都有效避免了再次惊厥的发生。此外,应用循证护理模式组,护理满意度达98%,对照组为87%,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我们在运用循证护理对患儿进行科学护理时得到了患儿家属的认可,虽然我国临床护理证据资料不足,但近些年护理专业的发展正在逐步弥补护理临床证据的空白,运用循证护理是护理专业未来发展趋势,可更加科学合理地护理患者,使患者尽快康复,今后我们将把循证护理模式更好的应用于儿科各种疾病的护理中。
[参考文献]
[1]El-RadhiAS,Managementofseizuresinchildren[J].BrJNurs,2015,24(3):152-155.
[2]张海鸥,丁传刚.小儿热性惊厥的诊治进展[J].医学综述,2014,20(24):4498-4499.
[3]胡雁.循证护理应用中常见问题及误区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8):740-742.
[4]祝俊玲.小儿热性惊厥的急救护理措施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1):301.
[5]梁冰,汤华波,陈海华,等.小儿惊厥285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30(2):296-297.
[6]陈丽丽.120例小儿热性惊厥的院前急救与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8):176.
[7]ChiangLC.Anewvisionofnursing:theevolutionanddevelopmentofevidence-basednursing[J].HuLiZaZhi,2014,61(4):85-94.
[8]丁芸.小儿惊厥52例的循证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3):5672,5674.
新生儿惊厥的护理措施范文
【摘要】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预防小儿高热惊厥的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58例单纯高热患儿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整理分析。结果通过对发热患儿的早期护理干预,采取加强基础护理,密切观察体温变化,控制体温、健康宣教等护理干预措施,除3例既往有惊厥史患儿发生高热惊厥外,其余患儿均未出现惊厥。结论通过对高热惊厥患儿的早期护理干预,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减少惊厥的发生。
【关键词】高热惊厥;患儿;体温
小儿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是由单纯发热引发的惊厥,多见于1-3岁小儿,在儿童期的发病率为2%-5%[1],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严重者可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对小儿高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惊厥发作尤为重要。
1临床资料
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共收治单纯上呼吸道感染高热患儿58例。发病年龄6个月-1岁15例,1岁-3岁32例,3-6岁11例。有高热惊厥史者12例。体温38℃—39℃21例,39℃-40℃29例,40℃以上8例。
2护理干预
2.1基础护理保持室温18℃-20℃,湿度55%-65%,保持室内安静,空气清新,通风良好,光线不宜过强,治疗护理操作动作轻柔,避免不必要的刺激,保证睡眠及休息,病床安置护栏,以防坠床。给患儿充足的水分,摄取营养丰富、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食及半流食[2]。
2.2密切观察体温变化高热惊厥与发热程度密切相关,多数惊厥在发热后12小时内发生[3]。因此,对于发热患儿要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变化,每半小时测量1次体温,如患儿出现精神不振、寒战、肢体发凉、呼吸加快等,说明患儿此时体温正处于上升期,易发生惊厥,尤其是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因此,一定要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2.3控制体温(1)无惊厥史的患儿体温超过38.5℃时,首选物理降温,头部冷敷或枕冰袋,冰袋用毛巾包裹后使用,防止使用不当造成局部冻伤,置于颈旁、腹股沟、腋下等大血管处,10分钟更换一次,亦可用32℃-34℃温水或30%-50%的酒精擦浴。擦浴时注意观察患儿神志、面色等变化,注意胸部、腹部、足心禁擦,避免引起不良反应。物理降温半小时后测量体温,如无效,遵医嘱使用药物降温。(2)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体温超过38℃时,除及时给予物理降温外,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口服布洛芬等退热药物,必要时给予水合氯醛灌肠。常规加服苯巴比妥[4],苯巴比妥有保护神经作用,可降低脑代谢率,使脑耗氧量减少,减轻脑损害[5]。使用药物降温后,由于患儿出汗退热,应及时补充温开水,防止大量出汗造成脱水,及时更换衣被,防止受凉。半小时测量体温,使用药物降温后如体温再次升高,4-6小时后可再次给退热药物降温。
2.4心理干预高热惊厥多为上呼吸道感染所致。指导家长注意观察孩子发热时的表现,掌握退热药使用方法及剂量,教会家长正确测量体温的方法,明确高热惊厥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教会家长紧急处理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及时采取物理以及药物降温控制体温,指导患儿家长尤其是有高热惊厥史患儿加强体质锻炼,预防感冒,注意天气变化,减少到公共场所人多拥挤的场所活动,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对控制高热患儿发生惊厥具有重要的意义。
3小结通过对高热患儿的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控制患儿体温,避免惊厥的发生,对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小兰.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现代临床护理,2009,8(8)
[2]张桂花,王孝女.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2)
[3]张洪莹等.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及出院指导.中国实用医药,2007,2(26)
[4]张丽华.循证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护理研究,2005,19(8)
新生儿惊厥的护理措施范文篇3
[关键词]小儿惊厥;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7(b)-093-02
惊厥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症,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全身或局部肌群非自主的强直性和阵挛性抽搐,伴有或不伴有意识障碍。各年龄期的小儿均可发生惊厥,但以婴幼儿最多见。起病急,病情危重,如果抢救及护理措施不当可危及患儿生命。惊厥发作时常引起窒息继而发生脑缺氧引起脑水肿。为此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掌握惊厥的急救程序和护理措施。现将对我院86例惊厥患儿的观察和护理探讨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5年1月~2008年5月,我院共收治惊厥患儿86例。0~1岁20例,1岁
1.2惊厥的类型
颅内出血20例,高热惊厥23例,病毒性脑炎11例,缺氧缺血性脑病20例,毒鼠强中毒4例,不明原因的新生儿惊厥8例。
2病情观察
详细记录惊厥发生的次数,发作前有无多汗、易惊、尖叫,发作时的状态,惊厥持续时间,间隔时间,发作部位及发作后的精神状态;有无嗜睡、昏睡、昏迷,注意有无发热、呕吐、腹泻及尿量改变等;并观察前囟是否膨隆,血压、呼吸及瞳孔有无变化等;以便及时发现脑水肿的前驱症状。惊厥时立即通知医生,严格执行医嘱,同时注意观察有无休克及呼吸衰竭,以便及时抢救。
3护理
3.1惊厥发生时的护理
3.1.1发作时就地进行抢救立即将患儿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在头下放些柔软的物品,松解颈部衣扣、裤带,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呕吐物,有效吸痰,防止分泌物吸入引起窒息,并托起下颌防止舌后坠。痰液粘稠不易吸出时应配合超声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吸痰时间≤15s,吸痰动作轻稳,严格无菌操作,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面色、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切忌家长搂压或摇颤患儿。
3.1.2氧气吸入无论患儿有无发绀,有惊厥先兆应立即给予吸氧,惊厥发作时提高氧浓度,减轻脑组织缺氧。在用氧时,通过血气分析和无创血氧饱和度监测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85%~95%,根据不同的血氧饱和度选择氧流量和给氧方式,使给氧达到理想效果。
3.1.3加强防护,注意安全惊厥发作时为防止坠床、碰伤及皮肤摩擦受损,应加床挡在床栏杆处放置棉垫,同时将床上硬物移开,在已长牙患儿上下臼齿之间放置牙垫,防止咬破舌头。尽快使用止惊药,首选安定类药物。静脉注射速度要慢,以免引起呼吸抑制和血压下降。持续发作时可选用苯巴比妥钠,10%水合氯醛等。对于原因不明的新生儿惊厥可静注25%~50%葡萄糖10~20ml,以纠正可能存在的低血糖;15min后如无效时可静脉慢注10%葡萄糖酸钙2ml/kg(稀释后),同时心电图监测,应保持心率大于80次/min;仍无效时可静注维生素B650~100mg,如患儿有吡哆醇依赖症,则发作立即停止。高热惊厥时还要及时应用退热剂,中枢性高热时予以物理降温以头部降温为主,利于脑细胞恢复,其次颈旁、腋下、腹股沟放置冰袋,忌擦胸前区及腹部,冰袋降温时应防止冻伤。
3.1.4其他备好急救器材及药品等。
3.2一般护理
3.2.1减少外源刺激因素保持环境安静清洁,避免强光刺激,将治疗和护理集中进行,并在镇静剂发挥最大疗效时进行,动作做到轻、稳、准。静脉穿刺最好用留置针保留,减少反复穿刺,减少或消除惊厥的诱发因素。
3.2.2保持静脉输液的通畅按治疗计划要求,保证液体按时按量准确输入。由于患儿持续频繁地抽搐,往往并发脑水肿,所以必须严格执行医嘱,在指定时间内使用脱水剂,如20%甘露醇注射液一般在30min内滴完,应用过程中随时观察有无外渗,一旦发现药液外渗应立即拔针更换部位,用2%普鲁卡因局部封闭,钙剂渗出时局部用25%~50%的硫酸镁湿热敷。
3.2.3加强临床护理眼睑不能闭合者,应涂红霉素油膏或盖凡士林纱布以保护角膜。做好口腔护理,注意观察口腔黏膜及舌苔的变化,预防口腔感染及提供病情的动态信息,保持患者的皮肤清洁,避免潮湿、摩擦及排泄物的刺激。床铺经常保持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大小便失禁、呕吐及出汗等情况时,应及时擦干净,被服及尿布随湿随换,并及时清洗会,对尿失禁的年长儿可留置尿管。
3.3心理护理
满足患儿的心理需求,关心体贴患儿,保持患儿安静。家属的心理支持,要耐心热情地给家长讲解惊厥的原因和诱因,指导家长掌握预防惊厥的措施。因高热惊厥患儿今后发热时还可能发生惊厥,故应教给家长患儿发热时进行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的方法。演示惊厥发作时急救的方法,如按压人中、合谷穴,发作缓解时迅速将患儿送往医院。癫痫患儿按时服药,不能随便停药。经常和患儿家长交流,消除其焦虑不安、悲观失望的不良心理,鼓励家长配合治疗,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强调定期门诊随访的重要性,根据病情及时调整药物。对惊厥发作时间较长患儿,应指导家长今后用游戏的方式观察患儿有无神经系统的后遗症,及时给予治疗和康复锻炼。
4结语
小儿惊厥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是病情危重的临床表现,因此抢救惊厥患儿应争分夺秒,严密监护。通过对86例惊厥患儿实施以上的抢救治疗和护理,结果76例痊愈出院,留有不同程度后遗症者7例,占9.2%;死亡3例,占3.9%。由此可见,以上的观察治疗和护理能有效地制止患儿惊厥,对防止并发症的出现及减少后遗症的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在治疗过程中患儿及家长的紧张情绪得到缓解,护理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
[1]邹典定.现代儿科诊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4-198.
[2]胡世美,汇载芳.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05-406.
[3]金汉珍,黄德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06-508.
[4]张家骧,魏克伦.新生儿急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01-305.
[5]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