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范文

识字教学法范例(3篇)

来源:网络 时间:2024-06-24 手机浏览

识字教学法范文

关键词:识字方法主动识字趣味识字形声识字法编故事识字法多媒体识字法课堂内识字课外识字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词义于一体的特征,具有独特的魅力,是我们学习中国文化的重要工具。在语文新课标中规定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好语文及其他学科基础。在识字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呢?那就要采取有效的识字教学方法。

1、课堂内识字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渠道。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运用各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

第一,要给小学生创设丰富的识字环境和氛围。教室的环境对学生识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在教室张贴识字挂图,并且把将要学习的单元内的生字、词语写成各种卡片或条幅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这样既美化了教室环境,又形成了一种识字的气氛,还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来参与完成,让学生动手动脑,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生的记忆。

第二,利用汉字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利用对汉字的来源和发展过程的讲解和演示,激发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和主动识字的愿望。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而汉字就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一个故事,一段历史的缩影。例如“衣”字,一件上衣的形状,用衣再造字,比如“裹”字,衣字是上下分开写,中间的果表示果实,引申为包起来。这样不仅使得识字过程生动有趣味,也弥补了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对字义的教学的不足,并且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

第三,重视指导学生常用的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形声识字法。形声字就是就是由行旁和声旁拼合而成的字。今天我们所用的汉字,70%以上都是形声字。有很多形声字,如球、拍、跑、响等。它们都是由声旁和行旁两部分组成的,而且这些字的声旁都是相对固定的,只是根据字义的不同来配行旁。教学中让学生逐步感悟到这些形声字声旁表音、行旁表义的特点,就可以将汉字的音、形、义三者结合起来,提高汉字读音和字形的识记速度和效率。还可以通过加偏旁、减偏旁、换偏旁等形式,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积累识字的方法。

查字典识字法。字典是识字的工具书,要通过对字典的经常使用和练习,形成熟练的技能,养成查字典的习惯。在课前预习时可以通过查字典来解决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还可以通过举行“查字典比赛”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训练学生查字典的速度。还要让学生在课后阅读时养成查字典的习惯,把自己认识的字在活动课上拿出来给同学们展示,在识字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乐趣。

顺口溜识字法。识字教学中千万不要枯燥无味的反复重复教笔画“横撇竖捺折”,要增加一些趣味性。一句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可以开启孩子们的心智。“乌鸦喝水”一课中,“喝”和“渴”学生们总是分不清,我就为他们编了这样一个顺口溜“张口喝水,见水不渴”。这样,他们就很快分清了这两个字。再如,学生们“低”和“纸”字有点无点容易混淆,我编了一句顺口溜“低头看见一滴水,纸上干净无污点”形象生动,让学生弄清了区别,强化了记忆。所以说,课堂上的顺口溜,既可以调节气氛,又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

编故事识字法。就是把汉字的几个部件利用故事巧妙地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来识字。此方法适用于识记字形复杂的字。多数汉字都是由几个部件组成的,如果发挥想象,把几个部件巧妙的联系起来,让一个个抽象的字变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这样既使枯燥抽象的笔画变得富有灵气,又给识字增添了乐趣。如:“灭”字(发生火灾时,用火去浇灭);“游”字(有一个戴着泳帽的小孩子正在方形的泳池里游泳);“器”字(有一只小花狗长了四张口,钻进了机器里头);这样一想,这些字就会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一刻也得到了发展。

第四,利用先进多媒体教学设备帮助学生识字。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受到刺激,大大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利用动画教学笔画,分析结构,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趣,易于理解笔画、结构等特点,便于记忆模仿。一般的生字学生都能自己学习理解,遇到难写、不易理解的字,则可以充分发挥电教优势,化难为易,使学生正确识字书写。例如“鸟”字的笔顺和第四笔竖折折钩不易掌握,就可以制作一个写“鸟”字的动画,一笔笔写出来,配上笔画声的音乐,让学生认识笔顺,“竖折折钩”这一笔学生难写到位,显示这一笔时,动画速度放慢,学生看了动画,留在记忆里的痕迹就深。

第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在多年的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孩子的纯真和创造性。一个问题有时候放到学生手中,反而变得容易了很多。学生的思维有其独特性,这并不是成人可以模仿的。就识字来说,学生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他们的方法还会让教师眼前一亮,豁然开朗。在轻松的环境下,孩子的想象力得到发挥,这本身就能加强学生的记忆,帮助学生识字。这时,老师再对一些好的方法进行肯定和表扬,学生就对识字更加有兴趣了。

2.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提高认字效果

小学生的好胜心、荣誉感极强,他们总是希望自己的成绩得到同学、家长、老师的认可,针对这一心理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识字课外实践活动。

首先,认同学的名字。在一年级开学初,我让每个同学把自己的姓名注上拼音贴在课桌角上,供学生课余逐一拼读,互相加深认识。接下来,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发作业本,比比哪位小朋友认识的同学名字多,发本的速度快,对此,孩子们兴致勃勃。全班同学的姓名总共90多个汉字,在三个星期内,大多数同学就全部认识了。

其次,生活中认字。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认识街道、商店名称等识字。认识广告牌、宣传单、包装盒、商标等生字,把认识的字写下来,带到教室向同学们介绍所认识的字。也可以把家庭物品上贴上名称,促进孩子的识字。

识字教学法范文

关键词:识字教学;先字后音;识写异步;集中识字;尽早阅读;提效减负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9-0038-02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为了能让学生尽早进入阅读世界,我校突破了教材的编排体系,采取了先字后音、识写异步、集中识字的策略,创新识字教学方法,学生在低年级就能认识2500个汉字,完成小学阶段的识字任务。

一、先字后音、识写异步,降低难度,激发兴趣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学生前两个月要集中进行汉语拼音教学,并达到会读、会认、会写、会用。我们认为:这样的学习顺序阻断了孩子的语言发展,反复的枯燥的拼读磨灭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大量而集中的拼写又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了畏惧……为了更好地实现小幼衔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成就感,我校打破了现行教材的编排体系,学生入小学后,先用两个月时间集中识字500个,且只认不写,这有利于学生识字。教师可选取韵文、童谣、古诗、《三字经》等组合成《快乐识字》教材,采取口耳相授的方法。两个月后,学生的课堂识字量已突破500个(教材进度为200个),开始进入阅读。

二、多种方式识字,提高效率减轻负担

(一)课堂识字

课堂识字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保底识字,每堂课在10~15个左右。第二部分是连带识字,如同部首连带识字、同偏旁连带识字、连词识字、连句识字等。连带识字每节课在15个左右。对于保底字,要求学生必须会认,而对于连带识字,则放宽要求,允许学生暂缓认读,只求混个脸熟。而这些连带的字在以后的课堂中还会作为保底字或连带字反复出现。这样一来,很多的汉字对于学生来讲就不是一次认识,而是通过多次的见面、循序渐进地完成识记。

(二)生活识字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这种观点是对的,识字教学也是如此。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学生识字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充分利用社会、家庭、学校这些学生接触频繁的资源可以为学生识字之旅插上快乐的翅膀。比如,在上学的路上认认路牌、店名;到超市购物时认认商标、包装盒上的字;节假日外出游玩时认认名胜介绍、公园亭子上和石刻上的字等等,学生把家中的包装袋、药盒、商标、报纸、杂志等物品上所认识的字剪下来粘贴在纸上,就做成了一份份色彩斑斓的识字报;教师带着学生参观校园,一边走一边带着学生读路标、读校训、读科室和文化长廊的名称;活动课上,老师带着学生去认识校园内的各种植物和设施,边讲解边让学生读挂牌上的标语“诚信借阅共享快乐”“不要踩我,我也会感到疼”……再比如姓名识字,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小老师,把自己名字里的字介绍给大家。再比如每个学生必备的课程表、每个学科教师的姓名成了一张张识字卡……可想而知,学生每天生活的环境中有多少可利用的识字资源!这样不经意间扩大了学生的识字量。我们也利用各种形式及时与家长沟通,比如召开家长会、电话访问、给家长写信等,提醒家长要有意识抓住孩子的爱好,培养孩子主动识字。

(三)阅读识字

通过阅读,既能使所学生字及时得到巩固,又能让学生们从书中认识许多新字。实验班的家庭作业就是读书,同时,每周开设两节阅读课,不增加语文课时。在学生刚入学时,由于受识字量限制,所以,阅读课上老师读故事,学生指读,当学生有了500字的识字基础后,开始读简短的绘本书;学习拼音后,学生开始读拼音读本。学生通过阅读各种童话故事、小诗歌等巩固了识字又发展了识字。

(四)字理识字

字理识字是一种新兴的识字教学法,是上个世纪90年代由湖南省岳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贾国均老师提出的。在教学中,老师们通常在两种情况下使用这种识字方法:第一,遇到易混淆的形近字时,如“钩钓”“拨拔”等;第二,遇到易写错的字,如带“ネ衤”的字……此时,教师会从汉字的起源开始向学生介绍演变过程,每一个过程都是一幅幅生动的画,学生在欣赏中不仅了解了汉字形音义之间的关系,有效地避免了错别字的出现,而且感受到了汉字的形体美和汉字文化的深邃,激发了孩子主动识字的愿望,真可谓一举多得。

(五)诵读识字

每天25分钟的诵读课是我校开设的校本课程,在诵读课上教师依托学校开发的诵读教材,在指导学生熟读成诵中实现快速高效识字。教师首先将整首诗利用多媒体呈现,然后采取多种诵读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教师领诵、小老师领诵、男女生竞赛、小组竞赛、拍手诵读、对诵、开火车诵、配乐诵等等,直到熟练背诵。在这一最古老的“口耳相授”的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地认识了诗中的生字,实现了背诗与识字的双赢。

(六)识字考级

为了激励学生识字的兴趣,实验班开发了《识字考级手册》,开展了“识字考级”活动。识字考级以100个字为单位,认识100个字为一级,200个字为二级……以此类推,达到1000个字可申报“识字银星”,达到2000个字可申报“识字金星”,达到2500个汉字(小学第二学段的识字量)颁发“识字证书”。

三、汉语拼音教学

汉语拼音是识字的工具,为了能让学生掌握这种工具,以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实验班从第三个月开始识字和拼音教学穿插同行,但拼音教学降低了难度,只要求学生能认、能读即可,不要求会写,重点发挥拼音的识字功能。由于拼音学习难度降低,再加上学生识字在先,变传统的“拼音带字”为“字带拼音”,学习自然轻松了许多。可以说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是拼音、识字、阅读同步进行,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所以学生丝毫没有感到困难和枯燥。在接触拼音4周内实验班学生100%能认读拼音,并可借助拼音独立识字。此外,学生在读书过程中(所读书籍有很多为拼音读物)和拼音见面的次数多了,相比非实验班学生拼读的机会也多了,印象反而更深刻。虽然实验班从没有要求过学生写拼音(写拼音是以往学生感到最为困难的),但从写作中以拼音代字上看丝毫不逊于非实验班。这一结果同时说明,对于拼音教学完全可以摒弃传统的集中教学方法和过程,省去机械重复地拼读与拼写,而在识字与阅读中穿插或同步进行,只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反复多次见面并学用结合,不但能达成教学目标,甚至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学生负担也大大降低。拼音教学事半功倍,可以说是我们课题实验的一个意外收获。

四、学查字典

按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学习字典音序查字法,二年级上学期学习部首查字法,到三、四年级达到“会使用字典、词典”。而“查字典”是学生独立识字的一个工具,使用字典的习惯与能力是学生学会独立学习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语文的一项重要技能。为了能够早日让学生独立阅读,为阅读扫清障碍,实验班于学生入学的第三个月(基本上与拼音教学同步)就开始学习音序查字法,所用课时为3课时。因为学习音序查字法基本上与认读拼音是同步的,在学习音序查字法的同时也巩固了拼音,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结合,取得了拼音与查字法学习效果的双赢。

在掌握音序查字法的基础上,第二学期期中后实验班开始学习部首查字法。在以往教学中,部首查字法是二年级学生的一个学习难点,因此,实验教师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可是令教师没有想到的是:课上老师做完基本讲解,一出示例字,学生几乎能马上查到。特别是一些被学生广泛认为难查的“独体字”,实验班学生也绝大多数知道要先查“起笔”。常规教学需要用3~4课时还难以解决的教学难点,实验班还不到一课时就突破了,而且是轻松掌握。这应归功于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常用的“同部首连带识字”“同偏旁连带识字”和“字理”识字。因为在前边的集中识字过程中,学生早就熟悉并掌握了汉字中的常见部首、特殊偏旁,而这正是部首查字法的学习难点与重点所在,对于实验班的学生来讲,这早就不是问题,因此,学习部首查字法成了轻而易举的事情。

识字教学法范文篇3

一、直观教学识字法

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差,单凭教师的讲述或学生的想象,很难对某个字产生深刻的印象。遵循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学,能使生字的出现更为形象,自然符合学生的形象思维,因而形成的印象就更为深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根据这一特点,我就充分利用实物、图画、活动、幻灯、录像等与之相关的直观景象导入,把学生带进形象的情景中。

1看实物,图画导入如教“球”字时,我先出示篮球实物,让学生说出它的名称、形状,然后才出示生字卡。

2听音导入教学“啊、呀”等表示声音的字时,我先让学生听音,进而学习生字。

3以动作导入如“拿”字。先让学生把自己的课本拿起来,学生很自然的做了。此时,再让学生放下,并提出要求:手指伸直并拢,不能弯曲,请再次把书拿起。学生按要求去做,结果可想而知。我就第三次让学生把书拿起,并留心拿的过程,适时出示“拿”字。此时学生很自然地就总结出“合手”为“拿”这个字的记忆规律,既简单又牢记。再如识记“灭”字,我先点燃一个纸团,然后用一小板向下一压,火就灭了。通过这样的直观演示,学生兴趣盎然,不仅记住了生字的字形,还了解了其义。许多生字的识记也是如此。这样通过看图、听音、做动作等手段把学生带进生动、形象的情景中,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为后面生字词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结构比较分析法

如“清、晴、请”这几个形声字都有“青(qīng)的声旁,它们所不同的形旁是:“清”是“水”旁,表示水纯净;“晴”是“日”旁,表示阳光明媚;“请”是“言”旁,表示语言动作。这样一比较,学生就很容易记忆了。再如讲“漂”时,我顺势出示“飘、瓢”,设计让学生眺望窗外,看到风儿飘起枝叶,讲“飘”用“风”作偏旁;将两个水瓢合起如同一只“瓜”所以“瓢”用“瓜”作偏旁。将一只纸船放在水面上,学生理解了为什么用“三点水”作偏旁。通过这种识字法,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汉字的表意规律。

三、谜语儿歌吟味法

我在教学中,常常是师生互编儿歌、谜语、顺口溜等来进行识字。如“弟”字(小弟弟,真淘气,头戴小兔帽,身穿弓字衣,一条腿站立,一条腿翘起);“困”(小小公园,四四方方,一棵小树,种在中央);“午”(远看像头牛,近看牛没头,要问是啥字,看看午当头);“坐”(两人同立在土上,欢乐不发愁);“告”(一口咬去牛尾巴);“晏”(天安门上太阳升);“金”(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着两块糖);“美”(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琴”(大王和小王,今天来弹琴),这简单明了的几句吟味,强调了“琴”的下边是“今天”的“今”字,学生就不容易错写成“令”了。

四、看图想象延伸法

根据生字特点,利用一些图片教具,让学生看图联想延伸如“蚕”字,根据自然课中“蚕”的成长过程,启发学生通过直观想象得出:蚕会吐丝,结茧,成蛹,化蛾。蚕丝可织成美丽的花布,蛾会飞上天。所以“虫”上面是“天”,合为“蚕”。再如“疑”字,可想象为:遇到强大的敌人,是用匕首杀,还是用箭射,是选择长矛或是逃跑,合起来就是“疑”字。这样由具体直观的感性认识轻松过度到抽象的理性认识,不仅触动了学生的多项感官,还提高了学习兴趣。

五、其它方法

1.加一笔识字法如“日”(旦、旧、甲、由、电)

2.加部首识字法如“少”(沙、吵、抄、炒、妙、纱);“申”(伸、神、审、绅、坤)等

3.反义词识字法如(先―后―前、开―关―封、好―坏―差、强―弱―胜)等

4.字意对比识字法如(蓝―滥―篮、跟―根)

5.部首归类识字法如(目―眼―睛―眨―睁―瞪)

学生有时还会说出一些让我们不太好理解的识字方法,说不出理由,表达也不很清楚,但是自己用起来方便,如(目―且,学生称之为‘拉一拉’的方法)我们也不必强调必须要用哪一种方法识字。